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习题精选十二
- 格式:docx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3
第13课《西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练习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伴随庄园的逐渐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农村主要体现在()A.农村商品经济产生B.租地农场主的出现C.自然经济的瓦解D.市民阶级的出现3、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___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A.城市公民B.城市居民C.城市劳动者D. 城市建设者4、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出现了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分工的扩大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雇佣关系的出现5、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1)土地所有者是如何将土地集中起来的?为什么要集中起来?(2)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后是如何生活的?(3)租地农场是如何形成的?(4)租地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D 2、B 3、B 4、C5、(1)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2)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参与生产管理。
(3)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4)契约关系,彼此独立、不存在依附关系。
第13课《西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练习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伴随庄园的逐渐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农村主要体现在()A.农村商品经济产生B.租地农场主的出现C.自然经济的瓦解D.市民阶级的出现3、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___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A.城市公民B.城市居民C.城市劳动者D. 城市建设者4、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出现了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分工的扩大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雇佣关系的出现5、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1)土地所有者是如何将土地集中起来的?为什么要集中起来?(2)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后是如何生活的?(3)租地农场是如何形成的?(4)租地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D 2、B 3、B 4、C5、(1)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2)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参与生产管理。
(3)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4)契约关系,彼此独立、不存在依附关系。
第13课《西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伴随庄园的逐渐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农村主要体现在()A.农村商品经济产生B.租地农场主的出现C.自然经济的瓦解D.市民阶级的出现3、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___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A.城市公民B.城市居民C.城市劳动者D. 城市建设者4、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出现了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分工的扩大 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雇佣关系的出现5、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1)土地所有者是如何将土地集中起来的?为什么要集中起来?(2)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后是如何生活的?(3)租地农场是如何形成的?(4)租地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D 2、 B 3、B 4、C5、(1)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2)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参与生产管理。
(3)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4)契约关系,彼此独立、不存在依附关系。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教部编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支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且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突出成果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开始确立B、各自制定了本国的第一部宪法C、完成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D、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江南地区个别部门,没有深入到农村;而西欧则发展全面,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们是( )A、工厂和乡镇企业B、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C、手工工场和工厂D、租地农场和乡镇企业【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他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主要靠租佃土地、雇佣农业工人进行耕作。
”这里的“他”的身份是( )A、地主B、土地所有者C、手工工场主D、租地农场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生产方式中不能体现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是( )A、租地农场主雇佣农民耕种B、集中的手工工场中,雇工分工合作C、佃户耕种庄园主的“直领地”D、商人把农村手工工场集中生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入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转型时期,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哪一新的社会现象( )A、奴隶主加紧剥削奴隶B、封建庄园经济盛行C、奴隶贸易兴盛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A、西欧经济的发展B、步入近代C、封建时代的西欧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以下哪一事件最能体现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 )A、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B、西欧城市的兴起C、基督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手工工场的产生【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据统计,16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农民从贵族手中承租大片土地,再雇工经营,其收入达到土地租金的10倍。
第13课《西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练习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伴随庄园的逐渐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农村主要体现在()A.农村商品经济产生B.租地农场主的出现C.自然经济的瓦解D.市民阶级的出现3、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___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A.城市公民B.城市居民C.城市劳动者D. 城市建设者4、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出现了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分工的扩大 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雇佣关系的出现5、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1)土地所有者是如何将土地集中起来的?为什么要集中起来?(2)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后是如何生活的?(3)租地农场是如何形成的?(4)租地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D 2、 B 3、B 4、C5、(1)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2)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参与生产管理。
(3)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4)契约关系,彼此独立、不存在依附关系。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习题精选十二第1题【单选题】16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的标志是( )A、手工工场出现B、工厂出现C、现代城市建立D、对外贸易频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牛顿去世后,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
牛顿之所以受到如此礼遇,主要是因为他( )A、创立了狭义相对论B、提出了生物进化论C、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D、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这些企业家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乡下闲着的、靠计件工资从事劳动的手艺人。
这种“外包”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利润,而不是“价格公平”,企业家们在支付原材料和人力费用上尽力压低价格,而在出售产品时则尽可能抬高价格,以确保其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材料反应了( )A、西欧封建行会的发展B、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C、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D、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入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当许多熟练工人有机地配合、顺序地完成制造这一商品所需要的各种操作时,劳动时间便大大缩短,而生产效率也就显著提高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 )A、熟练工人很重要B、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了效率C、分工合作提高了效率D、分散的手工工场提高了效率【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很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国家,这些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他们采用的生产组织方式是( )A、手工工场B、现代化流水作业C、机器工厂D、垄断组织【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据统计,16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农民从贵族手中承租大片土地,再雇工经营,其收入达到土地租金的10倍。
大约同时期的中国,地主雇工经营所得收入不足以超过地租收入,甚至不如地租收益。
较之于中国,当时的英国更易于( )A、抑制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B、推广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C、迅速平衡城乡人口的分布D、稳定农村社会的阶级结构【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突出成果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开始确立B、各自制定了本国的第一部宪法C、完成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D、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细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士地集中起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这一生产方式属于( )A、奴隶制的生产关系B、封建主义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概经历了“萌芽--确立--巩固”阶段。
下列哪一选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发展阶段的( )A、租地农场的出现B、手工工场的出现C、工厂制度的确立D、市民阶层的产生【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自然经济改变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出现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农牧业产品有效显著的增长D、无产者涌入城市,商人转化为包买主【答案】:【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剩余劳动力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材料二: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手阶段。
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地农场是如何出现的?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材料二中,集中的手工工场里雇主和工人之间形成的是哪种关系?这种生产方式有何进步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西欧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答案】:无【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世界历史,欧洲的命题既无法绕过也不能绕过。
欧洲大约兴起于哥伦布开创航海时代的1500年,从地处西欧的小小一隅伊比利亚半岛开始,欧洲突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全球横冲直闯;迟至1900年,欧洲在全世界占有的殖民地仍然相当惊人。
然而后来的情况世人尽知,战争毁灭了欧洲;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实际上是欧洲人自己毁灭了欧洲。
——《欧洲兴衰500年》材料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结束了战乱与纷争,欧洲大陆进入了和平年代,欧盟带给我们一个新的开始。
”72岁的德国足坛名宿克劳琛出生于二战期间,对于欧盟的成立以及20年来的发展,他感触良多,“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开始,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我相信并期待未来。
”——《欧盟20年》材料一中的“开创航海时代”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除了“殖民地”,近代的欧洲还在哪些方面领先世界?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是“欧洲人自己毁灭了欧洲”?材料二中“欧盟带给我们一个新的开始”,欧盟给欧洲发展带来了哪些便利和成效?综合以上探究活动,你能从欧洲兴衰的历史中得到什么认识?【答案】:无【解析】:第14题【材料分析题】经济近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材料一:17、18世纪农业进步,首先表现在结构性的变化上:如果说中世纪是庄园制,16世纪前后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那么18世纪则主要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
与此同时,曾为英国乡村主体的自耕农队伍,到18世纪急剧减少。
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因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已经不是农户,而是资本主义农场。
——摘编自侯建新《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其中许多发明都出自于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之手。
织工兼机械工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一倍;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提高数倍效率的珍妮纺纱机。
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人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工作,使工匠的劳动获得技术上和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为他们发明和使用机器奠定了基础。
——据孙守春、关连芳、张淑芳《科技史概论》材料三: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材料四:1932年是美国大萧条时期最残酷的一年,作为重工业关键链条的钢铁工业,开工率只有19.1%,全国劳动力有1/3失业,整个社会陷入极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中。
危机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一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利用国家干预手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美国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选自《话说世界历史》材料五: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
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
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摘编自《教学参考》依据材料一,说出18世纪英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依据材料二,谈谈手工工场对英国的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作用?依据材料三,概括“世界工厂”的主要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前提。
依据材料四,说出“新的发展道路”的特征是什么?依据材料五,概括福利国家制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综合以上材料,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出什么样的启示?【答案】:无【解析】:第15题【综合题】船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通工具。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探索之船】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的意义?【侵略之船】1840年,英国的兵船穿越茫茫大海撞开了中国的大门。
它载着侵略者的贪婪,也带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
清政府这艘古老之船开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蕞尔小国的兵船击碎了天朝大国的美梦,昭示着古老中国的衰落,也是英国崛起的见证。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
【自强之船】1871年12月23日,以岩仓具视为正史,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人为副史的“欧美使节团”离开横滨,前往美国。
半年之后,转向欧洲,途经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俄国等国家。
“欧美使节团”历经一年零九个月,对欧美诸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的考察。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派遣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革命之船】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9时,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停泊在彼得格勒顿涅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
……起义者冲进并占领了冬宫。
从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就成为了十月革命的象征。
运用所学知识说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意味着什么?【胜利之船】1945年9月2日9时,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烈舰成为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地点。
“密苏里号”战烈舰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性时刻,为二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彻底胜利而结束,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