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小制造业市场分析报告PPT
- 格式:pptx
- 大小:909.91 KB
- 文档页数:31
2020年中国制造业现状制造业:从细分市场找机会2020年中国制造业现状制造业从细分市场找机会2020年中国制造业现状制造业从细分市场找机会挖掘更细分的制造业子行业机会将成为弱势行情下投资的新增长点。
金融危机在20xx年第四季度开始冲击中国沿海出口加工制造企业,小型的、客户较为单一的、资金链管理不善的企业出现倒闭,其他制造企业随着宏观经济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特征,也开始大幅减产。
在信息化投入方面,华南、华东地区的企业普遍出现已签单项目延后付款的现象,尚处于建设中前期的项目则往往暂停实施。
传导至中国的世界范围通货紧缩和信心缺失至少在20xx年上半年会造成制造业信息化投入延缓、缩减,即使下半年经济出现转机、有所复苏,但各制造业企业年初的信息化预算也肯定是近年来最为保守的。
在金融危机和国家4万亿元投资撬动经济的双重作用下,对制造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都非常明显,而当前企业尤为关注却无法精确判断的是,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时间有多长,以及国家和地方基础建设投资能在多大程度上产生经济拉动作用。
计世资讯针对20xx年制造企业信息化投资机会研究认为,在这一特殊时期,要对制造业进行深度细分,挖掘更细分的子行业机会将成为弱势行情下投资的新增长点。
机械行业的投资机会将集中于装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工业基础件(泵、垡)、专用设备(电器器材、农用机械、医疗器械)、塑胶等细分子行业。
国家4万亿关于钢铁、汽车、铁路等的投资建设规划均已陆续出台,这些领域的建设对上述细分机械制造行业的需求拉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行业增长点和投资机会都会集中于这几个典型领域。
电子行业的基础元器件、、汽车电子导航、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等细分子行业都存在投资机会。
上述细分领域本身就是近两年电子行业发展的热点,其受金融危机冲击并不明显,而像汽车行业投资政策、家电下乡政策的引导等会进一步促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20xx年汽车行业中部分企业关闭停产、流通库存激增,行业景气度下滑,20xx年政策推动能部分缓解危机,受新技术创新拉动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企业,受公共事业、基建建设拉动的客车、专用车行业,以及基础的发动机、柴油机和汽车电子等细分领域依然存在机会,是20xx年值得关注的重点。
制造行业报告ppt制造行业报告PPT。
制造行业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
本报告将对制造行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行业概况。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产业结构。
制造业涵盖了多个细分行业,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机械制造、化工制造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如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等。
三、发展趋势。
未来,制造业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制造业将面临着更多的国际竞争和市场挑战;另一方面,科技的创新将为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为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四、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和推进,制造业将迎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政府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制造业也将迎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五、发展挑战。
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方面,环境保护和资源约束将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人工成本的上升、国际贸易摩擦等也将给制造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六、发展策略。
为了应对未来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制造业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投入。
同时,制造业也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制造业还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七、结语。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制造业需要不断创新、转型升级,适应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希望本报告能为大家对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所启发。
202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分析报告2020年12月目录RCEP 释放政策红利,生效仍需时日 (6)RCEP 提升东亚商品全球竞争力 (6)RCEP 从签订到执行需至少9 个成员国批准 (6)中日贸易震荡持稳机电产品排名前列 (7)中日贸易额与贸易逆差短期持稳 (7)日本是全球第四大商品进口国及第五大商品出口国 (7)日本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8)中美是日本最主要的两大出口目的国 (9)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9)中日贸易总额震荡持稳,日本对华贸易逆差先升后降 (10)中国是日本主要出口目的国,机电产品占比较高 (11)日本是全球重要的运输设备、精密机械及电子产品生产及出口国 (11)日本机电产品出口中国占比大多超过20%以上 (12)中日RCEP 协议对国内先进制造业影响的分析 (17)电子元器件行业影响分析 (17)中国主要电子元器件进口基准税率为0%,不受影响 (17)日本主要电子元器件进口基准进口税率为0%,不受影响 (20)半导体产业链影响分析 (21)半导体材料:大硅片硅棒进口税率第1 年从4%降为0%,影响不大 (21)半导体设备:基准进口税率为0%,不受影响 (23)半导体芯片:基准进口税率为0%,不受影响 (25)光伏产业链影响分析 (28)光伏电池:基准进口税率为0%,不受影响 (28)光伏硅料:进口主要来自德韩,税率第1 年从4%降为0%,影响不大 (28)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影响分析 (29)锂电池:进口基准税率目前为12%,不在降税清单中,不受影响 (29)电池隔膜:已国产化,税率第16 年从6.5%递降为0%,影响较小 (31)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影响分析 (33)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本地化生产,税率递降影响不大 (33)减速器:国产化率低,税率变化对主机厂/减速器厂商影响不大 (35)中长期关注中国产业升级机会 (38)市场提示 (39)图表目录图表1:2019 年世界主要商品进出口国家(单位:十亿美元) (7)图表2:2007-2020 年日本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8)图表3:2007-2020 年日本进出口金额及贸易顺/逆差情况 (8)图表4:2019 年日本商品的主要出口经济体(出口金额及增速) (9)图表5:2019 年日本主要出口国 (9)图表6:2019 年日本主要进口商品来源国(进口金额及同比变化) (10)图表7:2019 年日本主要进口商品来源国(进口金额占比) (10)图表8:中日双边贸易总额与同比变化 (11)图表9:日本与中国贸易逆差变化 (11)图表10:日本2019 年部分主要出口产品(按主要货种口径)及对应品类出口中国的份额 (12)图表11:2019 日本对中国出口产品占该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按主要货种口径) (13)图表12:日本电子工业进出口额 (14)图表13:日本电子工业进出口差额拆分 (14)图表14:日本电子工业对中国出口顺差前10 位细分类别 (14)图表15:日本电子工业对中国出口逆差前10 位细分类别(亿日元) (15)图表16:日本2019 年部分主要机械/设备的出口地区构成(按主要货种口径) (16)图表17:MLCC 全球厂商市场份额 (17)图表18:日本MLCC 产业对中国的进出口顺差 (17)图表19:日本MLCC 出口金额的中国占比 (18)图表20:MLCC 出口数量的中国占比 (18)图表21:RCEP 中国对日本关税承诺表-电容、电阻、印刷电路基准进口税率为0% (19)图表22:RCEP 中国对日本关税承诺表-连接器基准进口税率为0% (19)图表23:RCEP 中国对日本关税承诺表-二极管、晶体管(1W 以上)、压电晶体基准进口税率为0% (19)图表24:RCEP 日本关税承诺表-电容、电阻、印刷电路基准税率为0% (20)图表25:RCEP 日本关税承诺表-连接器基准进口税率为0% (20)图表26:RCEP 日本关税承诺表-二极管、晶体管(1W 以上)、压电晶体基准进口税率为0% (21)图表27:全球半导体硅片厂商市场份额变化 (22)图表28:进口日本电子硅棒及硅片的关税变化 (23)图表29:日本关税承诺表-电子硅棒及硅片的关税变化 (23)图表30: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情况 (24)图表31:进口日本半导体设备的关税变化 (24)图表32:日本关税承诺表-半导体设备的关税基本为0 (25)图表33:集成电路芯片国产化率 (25)图表34:2019 年存储器-NAND 全球厂商市场份额 (26)图表35:2019 年存储器-DRAM 全球厂商市场份额 (26)图表36:2019 年日本存储器对中国出口金额拆分 (26)图表37:集成电路-存储器:日本对中国贸易顺差 (26)图表38:集成电路-存储器:对中国出口额全球占比 (26)图表39:集成电路-存储器:对中国出口量全球占比 (26)图表40:进口日本半导体芯片的关税变化 (27)图表41:日本关税承诺表-半导体芯片的进口关税基本为0%(HS 税目8541) (27)图表42:日本关税承诺表-半导体芯片的进口关税基本为0% (28)图表43:中国进口日本太阳能电池的关税变化 (28)图表44:2019 年中国光伏各环节的产量及增速 (28)图表45:进口日本硅材料的关税变化 (29)图表46:日本关税承诺表-太阳能电池及硅料的进口关税为0% (29)图表47:2018 年全球锂电企业市场份额 (30)图表48:2019 年全球锂电企业市场份额 (30)图表49:2017-2019 年国内动力电池竞争格局 (30)图表50:进口日本锂离子电池的关税变化 (30)图表51:日本关税承诺表-锂离子电池关税为0 (31)图表52:2017-2019 国内干法隔膜竞争格局 (31)图表53:2017-2019 国内湿法隔膜竞争格局 (32)图表54:进口日本电池隔膜的关税变化 (32)图表55:日本关税承诺表-电池隔膜关税变化情况 (32)图表56:2019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主要厂商出货量占比 (33)图表57:2019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主要国内厂商出货量占比 (34)图表58: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行业的国产化率 (34)图表59:进口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关税变化 (35)图表60:日本关税承诺表-工业机器人的进口关税为0% (35)图表61:全球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占比 (36)图表62:中国机器人减速器市场进口率 (36)图表63:进口日本减速器的关税变化 (36)图表64:日本关税承诺表-减速器关税为0% (37)RCEP 释放政策红利,生效仍需时日RCEP 提升东亚商品全球竞争力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在经历了长达8 年的共31 轮谈判后终于落地,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 年来最重要的成果。
2020年制造业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20年9月如何理解7 月30 日政治局会议所提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这一新的战略导向下,我国经济结构会产生怎样的中长期结构优化效应?7 月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表述构成未来中长期我国经济转型的清晰战略路径。
如何理解这一极为精炼的描述背后所代表的发展战略选择?我们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试图较为清晰地解读“双循环”发展模式的本质:一、横向对比其他成功实现长期较快增长的经济体,“双循环”代表了怎样全新的发展模式,为何对我国而言这是一个最优的选择?二、纵向总结我国过去三十年的转型发展之路,为何“双循环”实际上是2017 年以来我国经济的“第三次转型”的核心内容,这一发展模式如何实现“内需消费升级带动制造业高级化”?三、未来我国经济政策组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经济结构会产生怎样的中长期结构优化效应?1. 横向比较:“双循环”开创第三条发展路径——“开放大国”模式“双循环”勾勒出一个区别于全球现有两大成功模式的第三条发展路径——“开放大国”模式。
横向对比全球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它和现有能够看到的两个成功模式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建构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我们在总量和人均意义上的发展的不匹配,以及我们所处的制造业全球存量竞争的大格局里面。
“双循环”是我们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求得的一个最优解,但是确实是历史上比较罕见的发展格局。
从横向角度比较分析,在战后我们还没有看到有类似于我们现在规划的中长期发展路径的其他经济体的成功经验,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要面临很多原创性和整体性比较强的政策与规划。
1.1 既有模式一:大国模式——“内循环带动外循环”全球存在两种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一种就是发达国家为主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其特点为“以内循环来带动外循环”。
以美国为代表,因其制造业集中于价值链高端领域,本身就已经处于制造业生产技术的顶端和前沿位置。
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目录一、对2020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3)(一)全球经济持续疲软,中小企业的外需环境不容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9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把2019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为3.0%,相较4月的预测值下调了0.3个百分点,这是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的最低水平。
全球经济的持续疲软,致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外需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4)(二)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小企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5)(三)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将大幅改善 (6)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8)(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依然严峻 (8)(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能力仍然较弱 (9)(三)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仍值得关注 (9)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10)(一)推动财税金融政策落实,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 (10)(二)提升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质量,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11)(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公共服务水平 (11)(四)深化中小企业双多边合作机制,开拓中小企业市场需求空间 (12)【内容提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明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需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受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近些年我国加大了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力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但中小企业仍面临着自身“专精特新”发展能力较低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为此,赛迪智库中小所提出以下建议:推动财税金融政策落实,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提升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质量,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强公共服务水平;深化中小企业双(多)边合作机制,开拓中小企业市场需求空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调低了增长预期,加上新兴市场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需空间受限。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仍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