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地区的气候类型
- 格式:docx
- 大小:81.92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的气候分布与变化气候是指地球表面大气层的长期平均天气状况。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的气候分布十分复杂多样。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气候分布特点以及近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情况。
一、中国的气候分布特点中国的气候分区主要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北干旱气候、西藏高寒气候和东北季风气候等六大气候类型。
下面将对这些气候类型进行详细描述。
1.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
该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
其中,江南地区是最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充沛,温暖潮湿,适宜农作物生长。
2. 北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高原。
由于地处内陆,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这个地区夏季的降水较多,且集中在短期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北方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区。
这个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4. 西北干旱气候西北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区。
这个地区年均降水较少,干燥缺水,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常常面临着困难。
5. 西藏高寒气候西藏高寒气候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
这个地区气温低,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较少。
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西藏的气候独特,而且变化多端。
6. 东北季风气候东北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辽东半岛、吉林、黑龙江等地区。
这个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植被茂盛,降水充沛,适合农业种植。
二、中国近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近年来,中国的气候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下面将分别从温度变化、降水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温度变化据统计,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年平均气温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是根据气候特征和纬度的不同来确定的。
中国位于北半球,纬度范围广泛,自南向北地势逐渐升高,因此在气候上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
首先,我们可以将中国气候分为四个主要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这些温度带跨越了中国的南部沿海地区、中部省份以及北方的大部分地区。
1.热带:位于南海诸岛、台湾岛以及云南南部等地带。
这些地区的气候炎热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日照充足,降水量丰富。
其中,南海诸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岛则属于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
2.亚热带:包括华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及华南沿海地区。
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季较暖,夏季较热。
年平均气温在10-20摄氏度之间,降水量较多,四季均有降水。
3.温带:由长江以北的中部省份扩展到东北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属于温暖季风气候和大陆性季风气候。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较短而炎热。
年平均气温在0-10摄氏度之间,降水分布较为均匀。
4.寒带:主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分以及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寒带地区气候寒冷而干燥,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年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降水量相对较少。
此外,中国的气候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温度带。
5.沙漠:中国的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广阔的沙漠区域,主要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恩沙漠等。
这些地区有着极端的干燥和高温天气,年均气温较高,而降水量少。
总的来说,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主要以纬度、气候类型和地势高度为依据。
不同的温度带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和气温条件,这对我国的农业、工业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这些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初中地理一、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是一种独特的气候类型,其特征是常年高温、高湿和大量降水。
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如亚马逊雨林和刚果雨林。
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每年的气温都在26摄氏度以上,而且气温变化很小。
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常年处于高温状态,人们在这里往往感到闷热。
热带雨林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高湿度。
由于常年降水充沛,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很高,导致湿度较大。
人们在这里往往感到潮湿,甚至有时会出现大雾。
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量非常丰富,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大量的降水使得这些地区的植被茂密,形成了世界上最为繁茂的雨林。
这些雨林不仅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还是众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二、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是一种四季分明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地区,如中国的长江流域和印度的恒河流域。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受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这些地区的气温较高,降水量也较大。
冬季,受到欧亚大陆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下降,降水量减少。
温带季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很明显,人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炎热湿润,秋天金黄如火,冬天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类型对于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因此这些地区往往是农业发达的地方。
三、寒带气候寒带气候是一种极寒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极地地区,如北极和南极。
寒带气候的特点是极端低温和干燥。
由于地处高纬度,阳光照射角度较低,导致气温极低。
在北极和南极,气温常年低于零摄氏度,且极端寒冷的天气经常出现。
由于寒带地区的降水量较少,加上极低的温度,导致这些地区极为干燥。
人们在这里往往感到干燥,且很少有降水。
寒带气候的极端条件使得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低。
只有适应极端环境的植物和动物才能在这里生存。
例如,北极地区的极地熊和企鹅是寒带地区独特的动物物种。
总结起来,不同的气候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高湿和大量降水,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寒带气候极端寒冷干燥。
中国的气候分区与气候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分区根据地理位置、降水和温度等气象要素的分布特点进行划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的气候分区和各个分区的主要气候特点。
一、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北端的地区,气候类型属于大陆性气候。
这一带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
年平均气温较低,夏季多雨,冬季则非常干燥。
冬季的平均气温在-20℃左右,而夏季可高达30℃左右。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能源利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也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且干燥。
这一地区的冬季较长,而夏季短促。
冬天的平均气温可在-10℃到0℃之间,夏天可达30℃以上。
降水集中在夏季,而其他季节相对干燥。
这种气候对于当地农业生产有一定的限制,也对水资源的利用和调控提出了挑战。
三、黄淮海地区黄淮海地区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地带,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分布均匀,四季温差较大。
这一带的冬季平均气温在0℃左右,夏季则达到30℃以上。
黄淮海地区农业十分发达,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
四、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核心区,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一带冬季温和,夏季酷热多雨,春秋季较为温暖。
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夏季。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
五、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气候类型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雨量充沛。
这一区域的冬季气温在5℃到10℃之间,夏季气温可达25℃以上,降水相对充沛。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华南地区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也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渔业。
六、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气候复杂多样,分布有高山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等类型。
西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高原、山区和盆地交织,这种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西南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极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气候分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这些地理和气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本文将讨论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分区,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西南丘陵和盆地、青藏高原、华南丘陵和岛屿、以及西北高原和盆地。
1. 东部沿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是中国最广阔的地理板块之一,涵盖了大部分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这个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
因此,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同时也是人口最为密集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2.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北临黄河,南界太行山。
这个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然而,由于水资源短缺和土地沙化等问题,这个地区在近年来面临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3. 西南丘陵和盆地西南丘陵和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贵高原、川西高原和西南盆地等地貌。
这里的山峰起伏,河流纵横,地势较为复杂。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较为困难,但也因为山水秀丽而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区域。
4.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的最大高原。
这个地区分布有大量的高山、高原和湖泊,其中包括中国最长的江河长江和黄河。
青藏高原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这里储存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锡、锌等。
5. 华南丘陵和岛屿华南丘陵和岛屿位于中国的南部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
这里地势较为起伏,以山地和岛屿为主,气候湿润,植被繁茂。
这个地区农业发展较为便利,同时也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和地产开发地区。
6. 西北高原和盆地西北高原和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等省份。
中国气候分类及划分标准中国气候分类及划分标准中国气候分类是根据中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等因素,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目前,中国气候分类主要采用的是气候类型划分标准,即根据气温、降水量、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特点,将中国划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湿润气候、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七种气候类型。
1.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分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春秋季节气候宜人。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和华南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春秋季节气候宜人。
2.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春秋季节气候宜人。
3. 亚寒带湿润气候亚寒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湿润,夏季短暂,冬季漫长,春秋季节气候干燥。
4. 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短暂,冬季漫长,春秋季节气候干燥。
5. 寒温带海洋性气候寒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海岸地带,气候寒冷湿润,夏季短暂,冬季漫长,春秋季节气候宜人。
6.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气候稳定,四季如春。
7.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等地区,气候干燥,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春秋季节气候宜人。
以上是中国气候分类及划分标准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中国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的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气候条件,为农业、旅游等行业提供参考。
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区包括湖南、湖北、浙江、江西、上海及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南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其气候特征是,冬凉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
春夏之交的洪涝、伏秋期间的干旱是主要气象灾害,春季低温阴雨、秋季“寒露风”以及台风、冰雹等也可造成一定危害。
(1)雨涝:本区是全国多涝区之一。
春夏期间(5—7月),特别是6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降雨集中,雨量大,持续性的大雨、暴雨是造成水涝的直接原因。
此区丘陵多,急骤的暴雨产生大量径流,倾注入湖区和江河,如果上游同时有洪水下泄,则更易造成江湖泛滥,冲毁堤垸,淹没房屋、农田,甚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受涝次数较多的是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及长江三角洲一带。
(2)干旱: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旱象,但春季和初夏雨水丰沛,旱象少,且范围小、程度轻。
一般7月以后梅雨结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热少雨,常常出现伏旱或伏秋连旱。
此时正值中稻和晚稻生长需水量最大的时期,严重干旱可致使稻田龟裂,稻禾枯黄。
伏秋连旱是各类干旱中危害最重的灾害,多集中在7—9月。
重旱区多出现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
(3)春季低温阴雨:3,4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播种育秧季节,此时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如遇冷空气南下,也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造成早稻烂秧。
(4)寒露风:“寒露风”(粳稻型)初日的平均日期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最早日期一般为9月上、中旬,最晚日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
“寒露风”初日的出现规律大体是北部早,南部迟;内陆早,沿海迟。
“寒露风”总日数的分布特征是自北向南逐渐减少。
(5)台风:7—10月都曾有过台风在本区登陆,但主要集中在8月份。
台风主要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狂风暴雨常使农田被淹,作物倒伏,鱼船翻沉。
但台风深入内陆后带来的降雨往往对解除或缓和这一地区的伏秋干旱有利。
(6)冻害:秋季基本无冻害,春季也较少,冻害主要发生在冬季。
入冬后,如受强冷空气影响,在降温的同时往往伴有降雪、冻雨,发生冻害,这不仅对小麦、蚕豆、油菜等冬作物有危害,而且对交通、电讯及牲畜也有危害。
中国的气候分布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从而导致气候类型也非常多样。
中国的气候可以分为五大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包括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夏季多雨,冬季较为干燥。
气温年较差较小,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春季和秋季的降水较多,夏季较炎热,冬季较寒冷。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以北地区,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季节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分布均匀,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较大。
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降水相对较少。
除了以上五大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还受到地形和海洋环流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
例如,西南地区受到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气候呈现出高原气候的特点,气温较低,降水较多;而青藏高原地区则属于高寒气候,气温极低,降水稀少。
总的来说,中国的气候分布相对复杂,各地区气候特点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这种复杂多样的气候给中国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在各个方面都需要采取相应的适应措施和规划。
长江航道环境基本特征系列二(水文、气象)(一)水文长江干线6、7、8、9四个月为洪水期,水位高,流速大;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低,流速小,航行条件差;4、5、10、11四个月为中水期,水位适中,为全年航行条件较好的时期。
(1)长江上游自然河段水位周期变化,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
在洪水季节,洪峰来临时,水位日涨落剧烈。
回水变动区段,中枯水期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洪水期恢复自然状态,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
长江上游,主要有嘉陵江、涪江、渠江、乌江等河流汇入长江。
(2)库区航段,水深富裕,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
三峡水库根据工程进展及防洪、通航的需要在145m至175m水位间运行。
每年5月末至6月初,水库水位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45m。
整个汛期6-9月份,除入库流量大于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拦截超额洪水,水库水量抬高外,一般维持在145m运行。
汛末10月水库蓄水,逐渐升高到175m运行。
12月至历年4月底水库按保证出力要求运行,并逐步降落,以增加下游流量和电站出力,但枯季消落最低水位不低于155m,以保证水库回水变动区航道水深。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如下:图2.1-3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三峡库区年径流丰富,主要来源于降水,通过各支流汇集于长江。
径流量变化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一致,洪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6-10月,枯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11-次年4月。
汛期6-10月径流量占全年70%以上,根据宜昌站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主要水文特征如下:最大年径流量520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35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390亿立方米。
实测最大流量70800m3/s,实测最小流量2770 m3/s。
成库后,由于水位抬高,过水面积增大,水流流速减小,水流相对平缓。
洪水期表面流速:坝前水域1.4m/s左右,巴东3 m/s左右,万州3.5 m/s左右。
枯水期表面流速:坝前水域0.3m/s左右,巴东0.5m/s左右,万州0.7m/s左右。
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气候类型。
从北方的寒冷干燥到南方的湿润炎热,中国的气候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北方地区主要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些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较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高原,冬季寒冷且干燥,夏季炎热而短暂。
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冬季更加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的难度,但也造就了北方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
华北地区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这里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较少。
季风的影响使得华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则较为干燥。
这种气候类型对于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带来了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这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
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些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多雨。
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这些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也有一定的降水量。
这种气候类型使得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也为这些地区的物产丰富和生态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西南地区则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里冬季温和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西南地区的气候类型受到高原地形和季风的共同影响,使得这个地区的气候变化多样,温差较大。
这种气候类型为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
东南沿海地区则属于海洋性气候。
这里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潮湿。
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降水量较为充沛,气候温和。
这种气候条件为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造就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独特的海洋文化。
总的来说,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各地区的气候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
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
30道长江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长江发源于哪里?A. 唐古拉山脉B. 冈底斯山脉C. 喜马拉雅山脉D. 横断山脉答案:A2. 长江全长约多少千米?A. 6300 千米B. 6363 千米C. 6600 千米D. 6900 千米答案:B3. 长江流经了多少个省级行政区?A. 10 个B. 11 个C. 12 个D. 13 个答案:B4. 长江流域面积约为多少万平方千米?A. 180 万平方千米B. 190 万平方千米C. 200 万平方千米D. 210 万平方千米答案:A5. 长江的主要支流有哪些?A. 汉江、嘉陵江、湘江B. 岷江、乌江、赣江C. 以上都是答案:C6.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哪里?A. 宜昌、湖口B. 宜宾、湖口C. 宜昌、九江D. 宜宾、九江答案:A7. 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主要是因为什么?A. 通航能力强B. 水量丰富C. 流域面积广D. 水能资源丰富答案:A8. 长江流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什么?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A9.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总量约为多少亿立方米?A. 9600 亿立方米B. 10000 亿立方米C. 11000 亿立方米D. 12000 亿立方米答案:C10. 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约为多少亿千瓦?A. 2.6 亿千瓦B. 3.6 亿千瓦C. 4.6 亿千瓦D. 5.6 亿千瓦答案:B11. 长江流域的主要经济作物有哪些?A. 棉花、油菜、茶叶B. 甘蔗、花生、茶叶C. 棉花、甜菜、烟草D. 甘蔗、油菜、烟草答案:A12. 长江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A. 水稻、小麦、玉米B. 水稻、小麦、高粱C. 水稻、玉米、大豆D. 水稻、小麦、豆类答案:D13. 长江流域的主要矿产资源有哪些?A. 铁、铜、铝土B. 煤、石油、天然气C. 以上都是答案:C14.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A. 水土流失、水污染B. 森林破坏、湿地减少C. 以上都是答案:C15. 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哪些?A. 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生态修复B. 加强污染防治、推动绿色发展C. 以上都是答案:C16. 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有哪些?A. 都江堰、黄鹤楼、岳阳楼B. 大足石刻、丽江古城、平遥古城C. 以上都是答案:A17. 长江流域的民俗文化有哪些?A. 龙舟竞渡、舞龙舞狮、川剧变脸B. 泼水节、那达慕大会、火把节C. 以上都不是答案:A18. 长江流域的旅游景点有哪些?A. 三峡大坝、庐山、黄山B. 张家界、九寨沟、桂林山水C. 以上都不是答案:A19. 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有哪些?A. 中华鲟、白鲟、胭脂鱼B. 草鱼、鲢鱼、鳙鱼C. 以上都是答案:C20. 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哪些威胁?A. 过度捕捞、水污染、水利工程建设B. 栖息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C. 以上都是答案:C21. 长江流域的防洪措施有哪些?A. 修建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B. 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防汛准备C. 以上都是答案:C22.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存在哪些问题?A. 水资源浪费、水污染严重B. 水资源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C. 以上都是答案:C23. 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有哪些?A. 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南水北调工程B. 小浪底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引江济淮工程C. 以上都不是答案:A24. 长江流域的航运发展面临哪些挑战?A. 航道条件制约、港口设施不足B. 航运安全风险、航运服务水平不高C. 以上都是答案:C25.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特点有哪些?A. 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多元化B.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C. 以上都是答案:C26. 长江流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如何?A. 城镇化水平较高B. 城镇化进程加快C. 以上都是答案:C27. 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现状如何?A.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B. 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C. 以上都是答案:C28. 长江流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A.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B.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有待提高C. 以上都是答案:C29. 长江流域的对外合作交流有哪些?A. 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B. 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C. 以上都是答案:C30. 长江流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A. 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B.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C. 以上都是答案:C11。
长江流域气候问题【背景材料】世界自然基金会11月10日在北京发布《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编写,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和复旦大学的20余位研究人员历时2年共同完成的这份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报告说,根据长江流域内147个气象站点资料显示,相对于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值,20世纪90年代整个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增加0.33摄氏度,而2001年至2005年升温幅度达0.713摄氏度。
预计未来50年,长江流域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
报告指出,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决定了该区域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较大,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报告还针对气候变化对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农田、河口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分析。
【辅助材料】:“风调雨顺”正在改变长江流域亚健康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在这一带广袤的土地上,气候的变化正悄然累积,时而激烈表现。
温室效应是有延缓性的,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前提下,应尽量采取那些考虑了气候变化因素的措施。
———徐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在这一带广袤的土地上,气候的变化正悄然累积,时而激烈表现。
两年来,世界自然基金会(W W F)组织科学家们沿长江探寻水资源、农田、森林、草地、湿地、河口城市的脉搏,他们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的背景之下,长江流域进入了“亚健康”状态。
中国的气候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分布。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貌的差异,中国的气候型态分布广泛,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以下将对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其分布进行介绍。
1.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北平原。
这一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较多,季风明显,东南风和东北风交替吹拂。
这种气候适宜农业生产,这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
2. 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北干旱带。
这里的夏季炎热干旱,冬季严寒干燥,温度差异较大。
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高,气候干燥,适宜草原生态系统的发展。
此外,寒冷干燥的冬季还形成了中国的著名积雪地区,如阿尔金山脉和大兴安岭地区。
3. 高原气候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这一地区地势高,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较低,夏季凉爽,冬季寒冷。
降水量相对较多,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季风影响。
青藏高原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冰川资源。
4.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岛,这一地区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丰富,常年多雾多云。
气温较高,年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上。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热带植物的生长,形成了丰富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中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多样,从北方的大陆性气候到南方的热带雨林气候,从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到西南的高原气候,每一种气候都为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特点和资源。
同时,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的气候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和适应这一挑战。
中国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教案一、引言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因此气候类型也相对复杂多样。
了解中国各类型气候的分布,对于学生理解气候形成的原理、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并通过案例、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1.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华南地区等地。
这一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季风明显。
可以通过展示相应地区的气温、降水等数据图表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案例:以上海为例,分析其冬暖夏热的气候特点,以及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2.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的华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等省份。
该地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潮湿,季风影响较为明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植被类型、降水情况等,来理解气候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高山气候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地,以及新疆的祁连山、天山等地。
这里气温低,降水量较多,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
可以通过介绍珠峰等高山地区的气候数据和特点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高山气候的理解。
4.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的四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和重庆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区。
这一气候类型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潮湿,季风影响较为明显。
可以通过介绍这些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
5. 沙漠气候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大部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
这一气候类型干旱,降水量极少。
可以通过引入腾格里沙漠、库布其沙漠等的案例来让学生了解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台湾等地。
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季风影响较为明显。
可以通过介绍厦门、台北等城市的季风气候特点和降水情况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案例学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气候类型地区进行案例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气象数据、图表、图像等手段分析气候特点、季节变化等。
长江中下游河段流经什么气候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亦称之为副热带季风气候,是一种受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季节变化都很显著的中纬度季风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
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摄氏度,最冷月气温在0-15摄氏度之间。
年降水量多在800-1600毫米,下半年降水通常占全年的70%。
需要注意的是亚热带湿润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但其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未形成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亚热带大陆东岸,纬度25°-35°间,如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的地区,地学界亦有学者认为大巴山区比秦岭山区更适合作为中国亚热带北界。
日本、朝鲜半岛南部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但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其海洋性的特征相对明显。
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火炉,冬季湿冷刺骨。
长江地带属什么气候1、长江上游属于什么气候长江源头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横断山地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是长江上游河段(自源头至湖北宜昌),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地形区,其中位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沿江地带属于高原气候区;位于四川盆地的长江沿江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中游河段(自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以及长江下游河段(自江西湖口至长江入海口)均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您的问题已经被解答~~(>^ω^<)喵如果采纳的话,我是很开心的哟(~ o ~)~zZ3、问长江流域出现多雨天气是受什么气候引想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
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
所以中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
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
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
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
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美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
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
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
所以,在世界上,只有中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
长江流域内气候类型1、重庆市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重庆会成为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一。
重庆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原因: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工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热量多;四川盆地四周山脉环绕,地势中间低,四周高,夏季热量不易扩散。
2、我国长江流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什么气候?B热带草原上我国长江流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3、印度河流域的地理分区,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国家(现在),还有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体点。
印度河流域:地理分区:南亚主要地形:印度河平原(平原)主要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国家(现在):巴基斯坦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分区:东亚主要地形: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高原和平原)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国家(现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分区:东亚主要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国家(现在):中国4、中国长江为什么叫江,黄河为什么叫河因为黄河水经由黄土高原其中夹杂着许多的黄土颜色就是黄色的,黄河是根据颜色取名。
而长江横贯东西,则是依据长度取名。
自古以来可以说正是因为大江大河的存在才造就了全世界,那是文明的起源。
而长江黄河则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它们的名称又有以下几种说法,而且江和河有啥区别呢?如今如果你去翻阅那些地理资料,你会发现南方地区大多称呼那些河流为江,比如说:珠江、闽江、长江、鸭绿江。
而北方大多就称为河,比如说:黄河、海河等。
毕竟我国南北文化差异明显,对于不同的东西叫法也不一样,所以在称呼上的不同也是很正常的。
若是根据专业点的知识,因为黄河是注入我国的内海,所以就称为河。
而长江则是流入广阔的东海之中,就称为江,在格局上比黄河更大一些。
并且长江一年到头的水位都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全年保持通航。
而黄河夏天之时可能巨浪滔天,但是冬天又会有河段断流,水流十分的不稳定。
长江的规模还是比黄河要大些的,在对比我国其他的大江大河来说,似乎长度较长,流域面积相对较广,并且河流的流水量比较大的,都叫做江。
黄河长江流经的气候类型1、黄河流域自西向东经过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黄河流域自西向东经过地区的气候类型从上游到下游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黄河流域的气候是什么类型的黄河发源青藏高原,流经西北,黄土高原、华北等,主要位于季风区,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
3、南水北调中线途经哪几个地形区?流经地区有哪些气候类型?穿过哪一重要地理分界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
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
总干渠自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千米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
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
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市区,终点是玉渊潭。
总干渠全长1241.2千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
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从亚热带季风气候到温带季风气候。
4、印度河流域的地理分区,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国家(现在),还有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体点。
印度河流域:地理分区:南亚主要地形:印度河平原(平原)主要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国家(现在):巴基斯坦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分区:东亚主要地形: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高原和平原)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国家(现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分区:东亚主要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国家(现在):中国5、黄河流域的气候是什么类型的?黄河流域的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长江的特点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变化大,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也经常发生洪、涝、旱、冰雹等自然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清楚,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16~18℃,夏季最高气温达40℃左右,冬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变化大,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也经常发生洪、涝、旱、冰雹等自然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清楚,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16~18℃,夏季最高气温达4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4℃左右。
四川盆地气候较温和,冬季气温比中下游增加约5℃。
昆明周围地区那么是四季如春。
长江的特点长江流域位于东经90°33′~122°25′,北纬24°30′~35°45′之间。
由江源至河口,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宏大阶梯。
第一阶梯由青海南部和四川西部高原和横断山区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
第二阶梯为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
第三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在500m以下。
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
江源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许多山峰海拔达6000m以上,终年积雪。
长江地区的气候类型
1、长江以南的地区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长江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比较小。
2、说说长江以北的地区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以北地区(仅限长江流域)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如图所示:
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夏季风为东南风,冬季风为西北风。
最冷月平均气温介于0-15度之间。
农作物可越冬,一年两熟至三熟。
充沛的降水(包括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旱情的台风雨)使当地适合发展水田——种植水稻。
4、长江气候属于哪种类型
发源地在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中下游在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5、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云南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其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6、长江流域气候类型
?
7、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