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8课 战 略 大 决 战 (导学案)主备人: 陈臻臻 课型:新授 序号 :18【目标导航】1、熟记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2、学会用全面的观点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体会战略大决战对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预习课文,进行知识梳理。
(相信自己,我能行) 背景:辽沈战役 :时间: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淮海战役:时间:___________三大战役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津战役 :时间: 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渡江战役:时间:_______________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放南京:时间:意义: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1、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战略大决战2、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3、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三、拓展延伸阅读毛泽东的诗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四、请同学们试着构建本课知识树五、【巩固训练】(看谁是冠军,加油吧!)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天津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A.北平解放 B.武汉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4.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5.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6.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一、课前预习及检测:速读课文,标画、记忆知识要点,完成下列预习题1、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共消灭敌人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回事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解放军总部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4月日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达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治垮台了。
二、学习与探究1、三大战役的首战地点为什么选择在东北?2、三大战役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当堂巩固练习选择题:1、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各有特点,下列描述中符合辽沈战役的()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2、淮海战役时人民群众踊跃支前说明了()A、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民心B、解放战争具有正义性C、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D、中共是农民阶级的政党3、刘拍承和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A、挺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C、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D、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4、毛泽东诗词是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史诗,下列诗句中描写解放战争恢弘场面的是()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5、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也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
历史学科导学案第二步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归纳建构(独学)。
1.(1)200。
(2)沈阳北平徐州。
2. 1948 9 1949 1。
3.(1)① 1948年9月至11月。
②林彪罗荣桓。
③东北解放军。
④锦州关门打狗。
⑤ 47。
⑥东北全境。
(2)①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②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③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④徐州。
⑤ 55。
⑥长江以南各省。
(3)①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②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③傅作义。
④ 52。
⑤华北。
4. 基本上被消灭。
人民解放战争5.(1)1949 4 毛泽东朱德渡江 23 南京 22 国民党台湾。
第三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思维训练(独学、对学——组内小展示)1. 完成“动脑筋”“练一练”和“活动与探究”第四步交流展示,精讲点拨——释疑解难(群学——班级大展示)★课件展示本课重点内第五步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反思提升(独学——同桌互查——教师批阅)一、选择题1.下列战役中属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是( )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发生在( )A.东北B.华北C.华东D.西北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战略决战首先从哪个战役开始(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放的有( )①沈阳②徐州③北平④长春⑤南京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6.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直捣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7.参加淮海战役作战的部队有( )①东北解放军②中原解放军③华北解放军④华东解放军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④8.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吧!你一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获得胜利,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在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4.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其主力部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二、渡江战役1.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
2.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1927~1949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问题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探究:(1)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及灵活的战术。
(2)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3)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大力拥护,这是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4)国民党统治腐朽,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这导致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破产,迅速走向灭亡。
【问题2】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把东北作为与国民党战略决战的首选地?探究:首先,纵观当时全国战场,东北战场是唯一一个我军兵力优于国民党军队的战区。
其次,东北解放军在苏军的协助下接收了大量日军遗留下的武器装备,使东北解放军在整体装备上不逊于国民党军队。
再次,日本投降后,我党先于国民党军队接收东北,虽然后来让出了主要城市,但我军仍然占有大量根据地,后勤补给有保障。
还有,东北是当时我国唯一的重工业基地,解放东北可以为解放全国奠定物质基础。
最后一点就是东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人民解放军进可攻、退可守。
综上所述,东北是我军发动战略决战的首选。
1.八一电影制片厂历时五年拍摄完成的《大决战》,是邓小平同志生前每年必看的一部电影。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内容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实力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了解人民力量的伟大,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启示,学会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采取分组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学习难点: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要求:阅读课本,完成任务,先自学,遇到问题可以同位小组内交流、求助,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班内解决)1、在《三大战役示意图》上,读出每一战役起止时间、歼敌人数,找出重大战役或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点,相应战役小组准备讲述战役的经过。
百度链接(/i?tn=baiduimage&ct)2、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战是哪里?淮海战役的中心地区是哪里?为渡江战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百度链接(/v?ct=301989888&rn=20&pn=0&db=0&s=19&rsp=3&word =%C8%FD%B4%F3%D5%BD%D2%DB%BC%CD%C2%BC%C6%AC)3、南京何时解放,统治中国的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后来,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哪里?有何历史意义?百度链接(/show/4cJ5OEfQG3GodtX0.html?nr=1)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第一幕:吹响号角辽沈战役组:百度链接(/u41/v_NjYwMjU3MDg.html)三大战役的首战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结合视频上的材料)淮海战役组:百度链接(/u13/v_NjYwMjU3Njg.html)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了解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等基本史实。
理解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理解渡江战役胜利的意义。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时间:年9月——11月;参战部队:意义:解放。
2、淮海战役:时间:1948年月——1949年1月参战部队:和意义:为奠定了基础3、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参战部队:和意义:使基本得到解放二、渡江战役时间:1949年4月意义:解放南京,标志【达标训练】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这些战役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们( )A.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军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辽沈战役胜利的主要意义是( )A.解放了东北全境B.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3.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恩来到处找不着毛泽东,最后看到主席在房顶上站着。
他问毛泽东:“看到什么呢?”毛主席说:“锦州!”周恩来说:“隔着1000多里地呢。
”从中可以判断出当时正在进行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D.国民党的腐败统治5.下图是小华收集的一份《捷报》图片,它报道的信息与某一战役有关。
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投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
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讨论分析“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自主预习1、从年月到年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
3、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从而大大加速了。
4、填表合作探究: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拓展延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材料一: 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的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
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 :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
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 永远的历史警示——死难同胞300000人!日军活埋中国平民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⑴请分别写出上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⑵根据材料一中的这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英国殖民者割占了中国的哪一领土?文中的“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得以雪洗的标志是什么?⑶材料二中的“那个元旦”指的是哪一年的元旦?⑷材料四中的“天翻地覆”是指什么?知识结构:。
h战略大决战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的基本史实2、归纳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技能。
重点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难点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教法引导预习合作探究学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一、预习导航(一)三大战役1、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_________,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目标:消灭国民党主力,加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的胜利。
3、战况(1)辽沈战役时间:__ __ 领导人:________和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 主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役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歼敌人数及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海战役时间:_ 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主战场:______________ 战役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歼敌人数及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津战役时间: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主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歼敌人数及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放军采用的战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渡江战役时间:______年_____月战线:从江苏的江阴到江西的湖口,500多公里的战线上。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乔庄中学蔡照灵学习目标1、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2、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一、自主学习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成熟。
2.从年月到年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完成下表:北平和平解放。
5、1949年4月,和下达渡江作战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分路渡江作战。
6、1949年4月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二、达标检测:1.1948年开始的三大战役中,首先打响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3.解放东北全境期间,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4、北平和平解放,应归功于国民党高级将领()A.张学良B.李宗仁C.佟麟阁D.傅作义5.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人民解放军发动了()A.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6.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标志是()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南京解放三、巩固训练1.三大战役开始的先后的顺序是()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2.三大战役中,参加了两次战役的人民解放部队是 ( )A.东北解放军B.华北解放军C.中原解放军D.华东解放军3.根据提示信息,写出战役名称。
(1)解放军东北全境:(2)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3)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4)南京解放:4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悬殊,但仅仅三年多时间,中国共产党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何在?。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新授课)主备:审核:历史组【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以及南京解放的基本史实,明确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认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保障,从而以史为鉴,坚定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阅读第106—109页第一自然段,完成有关三大战役的知识表格。
战役名称发起时间参战部队歼敌人数主要战术历史意义【拓展提升】(1)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结合108页表格和你知道的史实,说说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
(2)北平和平解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免受损失,也使大量的珍贵文物免于战火。
感怀民族功臣傅作义的大义之举。
【自主学习】观看渡江战役视频,体验解放军势不可挡的胜利势头。
1.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什么?又是何时开始统治中国的?请记住1949年4月23日这个难忘的时刻。
2.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划江而治”的企图,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合作探究】国共两党军队强弱势头和胜败势头的转化,原因有哪些?【拓展提升】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战争时期,人民的支持是我党胜利的保障;和平年代,我们的各级党组织也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
2.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今天,我们也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行为。
【课堂反馈】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A.南京解放后B. 渡江战役后C.三大战役后D.全国大陆解放后()2、标志统治人民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南京解放D、北平和平解放3.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4.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以徐州为中心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6.材料:“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认定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三大战役(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_月):三大战役决战前,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什么?2、辽沈战役:时间:_______年____月至月。
指挥者:______ 、_______ 。
参战部队:_______战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淮海战役:时间: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津战役:时间: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在书上勾画)百万雄师过大江6、______年_____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______路渡江作战。
______月______日,南京解放。
标志着___________ 。
二、合作交流(每个人就导学案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小组内讨论解决,组长组织,组内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的问题可到其他组交流或请老师帮助。
)三、合作探究1.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1).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2).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班级: 姓名:授课教师:时间:第课时【学习目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学习重点】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学习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自主学习】一、三大战役历史背景:见课本P921、1、渡江战役:1949年4月,和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渡江作战。
23日,。
2、意义:标志着。
3、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法,这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2)人民解放军的高昂斗志和浴血奋战,这是取得胜利的坚强柱石。
(3)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的保障。
(4)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的支持,这也是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5)人民解放军的正义性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得道多助。
(6)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指挥失误。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3、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4、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①《辽沈战役》篇 ②《平津战役》篇 ③《淮海战役》篇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5、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6、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7、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胜利B.北平和平解放C.南京解放D.新中国成立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图材料二: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2. 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3. 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水平。
【重点难点】重点: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一)三大战役(年月至年月):三大战役决战前,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什么?1、辽沈战役:年月,指挥者:、。
参战部队:。
主要战役:意义:。
2、淮海战役:年月至年月,指挥者:、、、,参战部队: 、。
意义:。
3、平津战役:年月至年月,参战部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百万雄师过大江年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路渡江作战。
月日,南京解放。
标志着。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升)1、(1)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首役放在东北呢?(2)在辽沈战役之前,林彪和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在先打长春还是先打沈阳这个问题上,电报往返争论达数月之久,你能说说他们争执的原因吗?2 、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3、温故知新: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哪些朝代以前定都南京?哪一年国民党在 这里建立国民政府?这个政府统治中国多少年,什么时候被推翻?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按时间先后排列:①挺进大别山②北平和平解放③解放南京④解放东北全境( )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①③②④D 、④②①③2.1949年初,因为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在下列何人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 )A.张治中B.何应钦C.傅作义D.黄维3. 标志着统治中国大陆 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的胜利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平津战役的胜利D.渡江战役的胜利4. 战略大决战时机成熟的主要表现是( )A.国民党丧师、失地,主力被迫收缩到战略要地周围B. 国民党政治上陷于孤立,美援断绝C. 国统区反内战民主运动高涨D. 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5. 战略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不包括(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 6. 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A.天津B.沈阳C.北平 【学习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D.平津战役 D.徐州 7.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 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 18 课战略大决斗一. 学习目标:1. 知识:掌握战略决斗的三大战斗及其作用,掌握渡江战斗和公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倒台。
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获成功的原由。
2.能力:培育学生掌握辨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术。
3.感情:培育学生爱惜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加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要点和难点1.要点:辽沈战斗、淮海战斗、平津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2.难点:渡江战斗的历史作用(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1、达成下表战争名称时间指挥者参战队伍特色结果或意义辽沈战斗淮海战斗平津战斗渡江战斗2、三大战斗的历史意义:。
(二) . 合作研究,沟通展现(集体的智慧是无量的)(1)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三大战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请问在平津战斗中,党中央为何采纳和平局段解放北平(2)剖析人民解放战争取获成功的原由。
(三) . 加强训练,拓展提高人民解放战争,颠覆了公民党反动派在全国的统治。
据此请回答:(1)人民战争分哪三个阶段(2)试举出解放战争期间四个重要战斗(3)试剖析人民解放战争快速取胜的原由。
(4)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斗在战斗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一样(四) . 达标检测,反应改正(1)平津战斗中,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A. 天津B.北平C.长春D.徐州(2)毛泽东曾夸赞其是“民族的元勋” “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少人民的战争难过树立了楷模”。
这位“民族元勋”是()A.张学良B.林则徐C.傅作义D.曾纪泽(3) 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标记着()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完全成功B.人民解放战争成功结束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D.统治中国 22 年之久的公民党政权倒台(4)三大战斗中,剿灭公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斗是()A.辽沈战斗B. 淮海战斗C.平津战斗D. 渡江战斗(5)“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演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通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二、导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三、导学难点: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四、前置作业:通读课本
五、导学过程:
活动一:小组合作找出本课包括哪几部分。
活动二:本课知识要点(小组讨论完成)
自主进行知识梳理:
(一)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1)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2)南京何时解放?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通过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2.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3.朗读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活动与探究: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呢?(一分为二,分别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方面来分析。
)
本课小结:
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在军事上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渡江战役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人民解放军“关门打狗”,同国民党军队决战东北是指()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列发生在东北地区并使其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下面是某同学对解放战争时期重大战役的描述,其中符合辽沈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4、解放战争中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百团大战
5、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下面是某导游对北京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近代史上三次被列强占领
B.公车上书打破了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C.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D.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解放
6、小明在“纪念'三大战役'60周年”的演讲赛中,选择的材
料是图4反映的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图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示意图,它所反映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地说“胜利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
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表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了胜利
B.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
决战
C.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中几乎同时进行的是淮海战役
和平津战役
10、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
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
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1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
A.百团大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右图是原国民党政府总统办公室的一张日历。
日历上的时
间应是公元( )
A.1938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
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材料二: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
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摘自毛泽东1946年与斯特朗的谈话
请回答:
①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什么?
②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③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六、作业布置:完成同步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