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 格式:docx
- 大小:274.17 KB
- 文档页数:9
“变化与统一”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变化与统一又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任何物体形态总是有点、线、面、三维虚实空间、颜色和质感等元素有机的组合而成为一个整体。
变化是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差异、区别、统一是寻求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点或共有特征。
没有变化,则单调乏味和缺少生命力;没有统一,则会显得杂乱无章、缺乏和谐与秩序。
变化与统一是产品设计形式美的总则。
产品设计中变化与突出产品某个局部的特殊个性,使整体各个局部形式在整体中的共同性和协调关系,体现出整体形式的同一性和秩序性。
若只有变化没有统一,只会杂乱,缺乏整体感,所以,产品整体形式必须统一,以增强形体和谐,一切物象美感、美感在调和中得到统一。
下面举例说明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变化与统一”。
我选择分析的产品是明式透雕圈椅,其椅圈的圆弧半径的比例正好是2:1,两圈外切形成了椅圈的轭状优美曲线。
椅坐面的矩形也正好符合黄金分割比。
从正面看,椅腿向处倾斜,下端的宽度与椅的座面相等,椅腿内侧呈现梯形空间。
当坐面的中心点与椅腿的底端两点相连时,恰好构成稳定感的等边三角形。
这些几何学的比例关系,使家具的外观取得了美的和谐效果。
此椅由搭脑向两侧前方延伸,顺势而下,与扶手融合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多圆心的优美曲线,至大曲率的椅圈轮廓突出地成为这件家具的主调,构成了这件家具的个性特征,其他构件都与之呼应,衬托这一主题。
四根直腿略向外倾斜,有着稳定的感觉,而椅腿的直线与椅圈的曲线形成强烈对比,使各自的线型特征更为突出,但又通过腿的圆形截面与主圈产生内在联系。
靠背板与两侧镰把棍都设计成较大曲率的优美曲线,是主圈曲线在垂直方向的衬托。
椅腿的下端,前、左、右三边连以双枨,上为直枨,下为罗锅枨,又与座下沿的双直枨上下呼应,且有变化。
作为此椅视觉中心的靠背上如意团花的设置,更有点缀作用。
以团花为中心,又把靠背两旁的立牙头,椅腿前上端的角花牙,以及左、右、后面的牙板统一起来。
这种小曲率曲线装饰又与主圈,靠背等大曲率部件呼应,起到统一基调的作用。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形式美的六大法则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对称与均衡、齐一与参差、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视觉形态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形式两种。
对称是以形象和色彩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来求得统一。
均衡是图案在不同位置上量与力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
对称(绝对的统一)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上,位置上的统一平衡。
均衡(变化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力学上的不平衡。
均奇与平衡是图案形象的外貌状态,一般以固定的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现。
所谓固定的中心就是依据中轴线出现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产生安定的效果。
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奇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
齐一与参差人类对形式美的认识和创造、运用,是逐步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
参差与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
“参差齐一”是指按“一生一”的结构构成的形式规律。
“参差”是指在形式中有较明显的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差异色调等。
“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形式是以特定形式因素组成一个单元,按照一个统一规律反复重复组成的。
按照“参差齐一”法则构成的形式能够给人以次序感受、条理感。
调和与对比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因素才能显示出来,是求得变化的最好方法,须依整体需要,可轻微,可显着,可简可繁。
形式美的六大基本法则
形式美的六大基本法则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称性:形式美中经常存在着对称性,即左右或上下对称的形式排列,给观者一种平衡和谐的感觉。
对称性可以是完全对称,也可以是部分对称。
2. 秩序和整齐:形式美通常呈现出一种秩序和整齐的安排,无论是空间上的布局还是组织上的结构,都给人以有序和清晰的感觉。
3. 重复和律动:形式美中的元素常常重复出现,并通过某种规律的方式排列,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和律动感。
4. 比例和尺度:形式美中的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大小上的比例关系,还包括形状和位置的关系,使整体呈现出一种协调和谐的效果。
5. 简洁和极简主义:形式美中经常体现出简洁和极简主义的特点,去除冗余和繁杂的元素,保留必要的、精确的、精华的部分。
简洁的形式往往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6. 独特性和个性化:形式美中的元素往往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通过一些独特的形状、色彩、纹理等来表达创作者的个性和风格,给人一种独特和独具一格的感受。
5个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五个:
1. 单纯齐一: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
单纯齐一的美,让人产生明净,纯洁的感受。
2. 对称均衡:对称指一个形式的各部分间保持相等的量和距离,均衡指一个形式不同部分间量和距离的均等。
对称和均衡都取得平衡稳定的视觉效果。
3. 调和对比:调和是差异中趋向于“同”(一致),对比是差异中倾向于“异”(对立)。
调和是把相近的形式因素相结合,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对比是把相异的甚至对立的形式因素相结合,使人感到鲜明醒目,在统一中呈现变化。
4. 比例: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基本标准,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来制定各种工具和器件的标准尺寸。
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而失调的比例则让人感到不悦。
5. 节奏韵律:节奏是规律性的重复。
节奏在音乐中被定义为“互相连接的音,所经时间的秩序”,在造型艺术中则被认为是反复的形态和构造。
在图案中将图形按照等距格式反复排列,作空间位置的伸展,如连续的线、断续的面等,就会产生节奏。
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
它变节奏的等距间隔为几何级数的变化间隔,赋予重复的音节或图形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规律变化,就会产生优美的律动感。
以上五个形式美法则在艺术创作和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帮助创造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聿、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对称与均衡、齐一与参差、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视觉形态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形式两种。
对称是以形象和色彩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来求得统一。
均衡是图案在不同位置上量与力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
对称(绝对的统一)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上,位置上的统一平衡。
均衡(变化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力学上的不平衡。
均奇与平衡是图案形象的外貌状态,一般以固定的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现。
所谓固定的中心就是依据中轴线出现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产生安定的效果。
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奇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
齐一与参差人类对形式美的认识和创造、运用,是逐步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
参差与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
“参差齐一”是指按“一生一”的结构构成的形式规律。
“参差”是指在形式中有较明显的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差异色调等。
“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形式是以特定形式因素组成一个单元,按照一个统一规律反复重复组成的。
按照“参差齐一”法则构成的形式能够给人以次序感受、条理感。
调和与对比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因素才能显示出来,是求得变化的最好方法,须依整体需要,可轻微,可显著,可简可繁。
调和是构成美的对象在内部关系中无论质和量都相辅相成,互为需要,其矛盾形成秩序的动态,是一种变化的美。
在图案中是指形与形之间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和谐,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相互联系着,密切结合的统一体。
形式美规律一、整齐一律:各构成要素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色彩单一,给人以秩序感。
二、对称与均衡对称: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
均衡:组成整体的两个部分在形体、色彩、质地诸方面大致相等。
三、比例与尺度:比例:是对象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个部分与细部之间的比较关系。
以黄金分割比例为标准设计的希腊雅典女神庙、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等分析比例美及其在不同时代的变化。
尺度:是对象的整体或局部与人的生理或人所习见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物体与人相适应的程度,是在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
有尺度感的事物,具有使用合理,与人的生理感觉和谐,与使用环境协调的特点。
四、节奏与韵律一、节奏:是一种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的律动形式,反映了条理美、秩序美。
节奏的特征:即形式诸成分和这些成分之间的间隔的重复。
(重复的类型:静态重复和动态重复)二、韵律及其形式韵律:以在节奏为前提,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倾注情调于节奏之中,使节奏强弱起伏、悠扬、缓急。
韵律的形式连续韵律:一种或几种组成部分连续重复的排列而产生的一种韵律。
渐变韵律:连续重复部分在某一方面作有规则的逐渐增减所产生的韵律。
交错韵律:组成部分作有规律纵横穿插或交错而产生的韵律。
起伏韵律:组成部分作有规律的增减而产生的韵律,动感强烈。
五、对比和调和对比和调和是在要素间强调异性和共性,以达到变化和统一的形式法则。
对比:是取得变化的手段,通过强调差异性,突出个性,以达到生动的艺术效果。
调和:是取得统一的手段,通过强调共性,加强同质要素间的联系,使对象获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对比与调和的种类:线、形、体、色、质、方向、虚实、繁简对比与调和。
动画:(1)各种线、面、体的对比与调和(2)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面积及其综合对比与调和。
(3)不同质地对比与调和。
(4)不同方向的对比与调和。
六、多样统一。
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
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比与和谐:对比是指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效果,从而突出重点和增加层次感。
和谐则是指将不同的元素相互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在对比与和谐的关系中,要注意避免过于突兀和生硬的感觉,使画面既具有变化又协调统一。
2.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画面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在形状、大小、色彩等方面保持一致或相对称的关系,这种对称的形式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
均衡则是指画面中的元素在视觉上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它不一定要求完全对称,而是通过视觉上的平衡来获得美感。
在设计中,要善于运用对称与均衡的关系,使画面既稳定又有变化。
3. 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画面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
韵律则是指通过节奏的变化和起伏,使画面充满动感和生命力。
在设计中,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韵律的关系,使画面既富有变化又具有动态的美感。
4.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大小、长短、宽窄的比例关系,合适的比例能够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和平衡。
尺度则是指各元素与实际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认知规律。
在设计中,要注意把握好比例和尺度的关系,使画面既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又具有创新性。
总之,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需求和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运用这些规律,可以创造出更加优美、和谐、富有表现力的视觉效果。
简述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答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是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变化与统一。
节奏: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周期性连续过程,它是一种有规则的重复,产生奇异的秩序感。
韵律最初出现于诗歌领域,是由劳动节奏逐渐变化为诗歌因素的,它是由夯的声音和打击节奏形成的。
比例是构成事物之间以及事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匀称关系。
尺度是一种衡量标准,作为一种参照标准,反映了事物与人的协调关系。
对称是一种变换中的不变性,它使事物在空间坐标和方位的变化中保持某种不变的性质。
均衡是两个以上要素之间构成的均势状态,或称为平衡。
对比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表现和不同性质之间的对照,通过不同色彩、质地、明暗和肌理的比较产生鲜明和生动的效果,并形成在整体造型中的焦点。
协调则是将对立要素之间调和一致,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变化是由运动造成新形式的的呈现,它可以渐变的微差形式或序列化形式构成不同的层次。
浅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形式美是指具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的外在形式和结构,它是人们感知和欣赏的对象。
形式美是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产物,有着相对稳定的基本规律。
本文将从对比统一、动静相生、比例协调和规律变化四个方面来浅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首先,对比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之一、对比是指不同元素之间的明显差异。
它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个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例如,在绘画中,明暗对比和冷暖色调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而统一则是指将不同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协调与和谐。
对比和统一相辅相成,通过对比突出重点,再通过统一将各个元素融汇贯通,使作品具有美感和协调性。
其次,动静相生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之二、动指视觉上的运动感,静指对比的稳定感。
动感使作品更富有活力和生命力,能够吸引人的注意,而静态则给人以稳定和沉思的感觉。
动静之间的相生相辅,形成了另一种美感的对立统一关系。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曲线的动感与直线的静态相互呼应,使建筑作品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功能性。
再次,比例协调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之三、比例是指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大小和位置关系。
通过合理的比例协调,可以使作品显得和谐、稳定、舒适。
在艺术作品中,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在绘画中,景深的远近、人物的身形比例等都需要经过精确的计算和处理,才能使画面呈现出自然、真实和美观的效果。
最后,规律变化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之四、规律是指一定的经验和模式,而变化则是指不同的创造和创新。
在形式美中,规律和变化相互作用,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和富有个性。
例如,在音乐中,旋律的规律性和节奏的变化性相结合,使音乐作品更加生动和精彩。
规律和变化之间的平衡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涵盖了对比统一、动静相生、比例协调和规律变化四个方面。
这些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可以通过创作和欣赏来体验和感知。
形式美是人们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重要基础。
美的形式原理美的形式原理美的形式原理是形式美感的基本法则。
美的形式原理1.重复与交错重复是不断反复使⽤⼀种基本构成单元,交错是交替使⽤两种以上的基本构成单元。
重复使作品整齐、统⼀,可通过交错与重叠,来打破重复造成的呆板、平淡的格局。
2.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来⾃于⾳乐。
节奏是基本构成单元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间隔的连续排列,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
作品的表现⼒和感染⼒主要通过节奏与韵律来实现。
3.对称与均衡对称是不同部分之间的⼀种平衡。
其特点是整齐、稳定、庄严、沉静。
4.对⽐与调和对⽐是不同的要素之间存在差异,调和是不同的要素相互具有共性。
对⽐的最基本要素是显⽰主从关系和统⼀变化的效果。
对⽐与调和是相辅相成的,在作品构成中,⼀般整体宜调和,局部宜对⽐。
5.⽐例与适度⽐例是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量的⼀种⽐率。
适度是整体与局部与⼈的⽣理或习性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关系。
黄⾦⽐能求得最⼤限度的和谐,使被分割的不同部分产⽣相互联系。
6.变异与秩序变异是规律的突破,是⼀种在整体效果中的局部突变。
7.虚实与留⽩留⽩是留出时间或者空间,不让构成元素充满作品的整个时间或者空间。
作品中有构成元素的部分为实,⽆构成元素的部分为虚。
8.变化与统⼀变化与统⼀是形式美的总法则,是对⽴统⼀规律在作品构成上的应⽤。
两者完美结合,是作品构成最根本的要求,也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因素。
其他的法则都是为了实现变化与统⼀的具体⼿段。
变化是通过作品中种种因素的差异来实现的,是为了造成感觉上的跳跃;统⼀是通过作品中种种因素的⼀致性来实现的,是为了满⾜对作品的理解所需要的“完型”。
使作品达到统⼀的⽅法是保持作品的构成要素要少⼀些,⽽组合的形式却要丰富些。
形式设计美学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所谓规律就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知道原则,是放之四海而咸宜动。
它具有哲学意义,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设计哲学。
对所有应用设计都具有指导意义。
当然产业设计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哲学的辨证唯物主义熟悉论以为:对立的同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基本规律,它同样适用于形式设计。
但是形式设计不能原封不动的套用这个规律它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
从形式美学角度出发,相当于一般哲学而言,它的范围是有限的,没有一般哲学那样的广阔领域,同时它的研究对象的形态是静止的,不比一般哲学那样无所不在和丰富多彩。
因此它主要任务是研究静态形式下的各造型形式要素间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相互关系上面。
即形式的对立表现在形式要素间的区别之中;而形式间的同一则表现在形式间的联系之中。
进一步说 , 即形式间的对立表现在形式间的相异关系中;形式间的同一则表现在形式间的相同或相似的关系中。
同时,在这个关系中,形式中的相异是尽对的,无条件的,(由于客观上形式诸要素就是多样和相异的),而形式诸要素之间的同一则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因此,如何使形式中诸要素成为同一关系,就成为研究形式设计的主要题目了。
综上所述,概括地讲,形式设计的基本规律就是:形式诸要素间有机的异同整合。
所谓有机,即要求形式设计的构成必须有明晰的体系;同时要具有各构成要素间的异同关系。
再进一步说 , 形式设计整合各形式要素间的异同关系 . 可以说 , 构成完美形式设计的过程和手段就是靠这个办法实现的 .( 参看图例分析 )形式设计有哪些原则 ?形式设计规律是指导总体设计的纲领 , 而设计原则是指设计过程的具体要领,他们之间是“纲目关系” , “纲举目张“这个“目”就是形式设计中必须遵守的三原则。
一、整体构想原则当选定构成形式主题时,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宏观形式构成结构,且不可掉进对部分和细部的爱好和偏爱中往,时时处处都必须念念不忘整体的设计观念。
忽视整构想的主要倾向是设计的盲目性。
往往是对某些局部感爱好,以至越陷越深,喧宾夺主。
另一中倾向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对有些局部设计的“靓点”与整体关系相背离也舍不得割爱,这种习惯是最不应该要的。
可以这样讲,任何设计只要整体把握好了,基本上就可以打70 分了,相反地,尽管你的局部乃至细部做的都很好,但与整体相对立这个设计最多能打 50 分。
因此说整体构想原则是形式设计中必须牢记的重中之重。
(图 1)图 1 整体、局部、细部、关系简图二、相反相成的原则以往在说到形式美法则时,常称之为“同一而有变化”实在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
由于所谓变化并未反映哲学上的对立同一中的对立概念,由于变化只是个量的概念,并未反映变化到什么程度,即没有反映质的转化。
因此,往往在设计中出现消极同一的弊端,造成协调的要素和构成关系过多,使整体失往生动的效果。
为此,正确的提法应是相反相成,即在形式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此因素,通过适当的过渡手段,达到整体的积极协调的效果,使形式鲜活而生动。
相反相成的主要手段就是做“减”法,防止堆砌过多的要求,同时要做到以少见多。
少而精,即少而有内涵,少而有韵味,少而有联想,耐人寻味。
(图2)图 2 相反相成关系主从关系简图三、主从原则在形式设计中主从关系是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
所谓主从即在形式设计中无论任何要素都必须有主导和从属关系之分。
且不可均匀对待,主从不分。
尤其是处理强对比要素时,必须使一方有尽对的上风,才能求得整体形式的和谐。
(图 5~2)在形式设计中当然还有其他很多设计原则,但是从宏观上看,这几项设计原则是最重要的核心原则,所以我们称之为设计三原则。
有些人往往把对称、呼应、渐变等等都称为原则,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这些都是不同的过渡方法和手段,不能和基本原则混为一谈。
(六)形态形式诸要素的总称叫形态。
在人类生存的世界里,形态可分为物质形态和概念形态。
凡是人能直接看到的和触摸到的实际物质形象我们均称之为实形态 ; 凡是人不能直接看到的和触摸到的而必须借助于语言和词汇的概念(即心理学称的第二信号系统)感知的形态,我们称之为概念形态。
例如一部汽车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到它,而且还能用手摸到它,在现实世界中它是实际占有空间的物质实体,它的实际形态就是现实的形态。
而我们从现实中实际感觉和体验到的现实形态在头脑里形成了概念,并通过词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用词汇形式表达出来的汽车形态就是概念形态了。
这种概念形态是看不到也触摸不到的,所以也叫抽象形态。
作为概念形态本来是不能感知的,然而研究造型形式理论,我们就必须用某些抽象形式并把它们表现出来。
用这种方式从理论的高度上来科学的研究形态构成的审美规律和方法,从而进步我们把握审美理论和方法的效率。
所以我们又把与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相对应的概念形态称之为纯粹形态。
这里应该指出,所谓纯粹形态,是指图纸形式表现的抽象形态,并非宏观理论上的概念形态。
为了便于深进研究纯粹形态(抽象形态),我们把纯粹形态进一步分为积极形态和消极形态。
所谓积极形态即指可以见到的形态;而消极的形态是指直观不可见的被二次暗示出来的虚形态。
这种形态在设计实践中会经常碰到的,它可以使设计方案产生少中见多的审美效果。
如器皿造型,可用实形态的造型联想出一个虚形态来,下面的花瓶就是通过界面曲线,暗示来了人体的造型曲线,使欣赏者不仅看到实形象还联想到另一个虚形象,可谓一举两得(图 6-1)又例如另一个缝纫机造型也是以其特定的造型形式暗示出一个圆形形象来(图6-2)。
图6(七)纯粹形态构成一、点形态1、点形态的概念从几何学的概念上讲,两条线相交的地方称之为点,它是无形的没有大小的,然而为了研究造型形式的规律,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具有形象的视觉单位。
它没有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连续性和方向性。
作为视觉单位,它的大小是相对的,它的属性要允从于所处的环境的空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来确定,假如在相对的大的环境中称它成为点,而相对小的环境空间环境中,它可能就是“面”了,我们可以从(图 7-1)中看出,同样大的图形,在相对空间环境大小不同的情形下,就会出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点是个相对的圆的形象,它是形式要素中最小的单元,不过在分析和研究造型形式时,我们将相对小的,相对集中的不同形象都看成是点要素。
参看(图7-2 )。
图7 -1图7 -22、点的特征所谓点,本质上是位置的概念。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地点、出发点、终点立脚点等等都是这个概念,其次点被群化后也具有间隔的内涵,诸如点之间的远近、聚散关系等等。
3点的效应要先容点的效应首先必须明确点的分类,这是研究点要素的条件。
点要素和可分为单点、双点、多点和群点四个类型,由于数目不同,构成关系不同,他们就具有不同的构成效应。
(1)单点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假如只有一个点要素存在的话,它具有吸引人视线的作用,使之成为视觉中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印证这种效应。
比如:在苍茫的大海中远往的一艘渔船或者夜空中的一轮明月,都会把人的视线集中在它们身上,从而使之成为空间的中心。
同时单点要素还具有肯定的效应。
例如:一个钉子字钉在墙上,就会令人产生加强这个位置的联想,这就是在特定的空间中单点被视觉强化的原因。
此外单点要素还具有向心的收缩效应,由于它对四周环境没有向外扩张的方向,于是便产生了向内压缩内聚的向心性。
回纳起来单点要素具有中心、肯定、内聚的三大效应。
(2)双点在一定的空间中假如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点要素,又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时,它们之间就会产生消极的线的联想。
这是由于两点之间的视觉张力的心理影响造成的,而双点则与单点效应不同,它们不会产生中心效应。
同时假如两个点大小不同时,我们的留意力就会先投向上风一方是使构成关系产生动感。
(3)多点若在特定的空间领域里存在三个点要素时,就会在三点间暗示出消极的线的形态进而联想出三角形的面空间来,假如是四个点就会暗示出四边形的消极面空间来。
(图7-3a 图 7-3b)图7 -3(4)点群:所谓点群即数目较多有较密集的点的组合。
假如大小相同的点均一组合而构成的点群,由于它们之间产生的空间张力较大,会产生面的效应;假如大小不同的点的组合,由于透视的原理,近大远小,会产生空间的联想,使构成具有深度感,有三维空间的效果。
( 图 7-4)图7 -44、点的构成为了更加实际和深进理解点的构成方法和原则,我们不妨先做个练习。
在纸上按正方形的比例画一个格子网,可以选择 9X9 格,共 81 格。
然后在这个网格中以 7~9 个点子做构成练习。
在构成中要考虑到怎样才能符合“异同有机整合”的形式设计审美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既有密集的组合又有疏松的布置,使之产生间隔的对比关系。
同时也要适当有中间间隔的布置,即在构成中有过渡的间隔关系,使之具有求同的要素。
同时还要留意点要素的大小变化,使点要素之间在形态上也有异同关系的规律。
另外,如碰到规则的行列式构成时,要留意点的节奏感,要做到大点和小点的有规律的间隔变化。
总之,在点的构成中要做到聚散适宜,大小相间,高下向倾,错落有致。
( 图 7-5a 图 7- 5b)图7 -5二、线形态1、什么是线在现实世界中孤立的线形态是不存在的,但是在研究形式设计美学时,我们却可以,而且必须把线从现实中抽象出来。
线,我们称之为从原点位置向终点位置移动的轨迹。
换言之,线是具有一定长度的形式要素。
上面我们提到点的大小是相对的概念,同理,线是点的位置的移动,当然线的粗细也是相对的。
2、现有哪些类型?线的类型有两大体系,一类是自由型体系,另一类是几何型体系。
每个体系中又都分别有直线系列和曲线系列。
3、线有性格吗?在形式设计要素中,线比点更具有心理影响,由于线所含的内容要比点更多,它具有是非、粗细、方向、角度、等不同的关系特征。
而线的类型也是比较复杂的。
①线的分类线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的,可分为两大系统,即直线系和曲线系。
而各系统又分为几何线和自由线两大类,各类中又分别有量的不同,其关系如下:其中的自由直线是指徒手画的直线。
几何曲线是指用仪器画的曲线,即有圆心的曲线。
如三弧形的曲线、波形曲线等等。
②线的性格粗直线具有厚重、稳定、粗壮有力的心理反应。
同时与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它还具有笨拙、固执、沉重的负面性格。
而细直线则具有精细、纤巧、轻巧的心理反应。
相对地,它又有柔弱、轻飘的性格倾向。
曲线除了粗细具有上述直线的性格共性外,会由于它的构成曲率不同而有不同的表情。
不过从总体上说几何曲线更富于秩序感和理性,是种严谨而质朴的优美风格。
而自由曲线则由于它自由多变的形式,它的审美倾向,趋向于奔放和优美的抒怀风格。
(3)线形态的构成练习在线的构成中除了要留意是非、宽窄的对比同一题目外,方向的对比同一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它是所有构成形式中,特别是在综合构成中,都离不开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关系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