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科学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2
初中探究课教案化学适用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2.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和试剂;3.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和试剂;2.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记录表;3. 实验报告模板;4. 安全注意事项提醒。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实验在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你们对化学实验有什么了解和体会呢?二、实验操作(40分钟)1. 教师示范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2. 学生自主操作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的规律和结论。
三、实验报告(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2. 学生交流实验心得和体会。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 学生分享对化学实验的感想和建议。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要内容和实验技巧;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2. 阅读相关化学实验知识,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这堂化学探究课通过实验操作和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升了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探索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初始阶段,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方法和策略。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氧气制备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实验室如何制备氧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操作过程,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探究能力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重视实验过程,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同时,教师还应教育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不弄虚作假,不抄袭数据。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拓展实验教学,培养探究精神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拓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实验室等场所,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如自制酸碱指示剂、家庭化学小实验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重视实验过程、拓展实验教学等。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科学探究题(共8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I.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 1 )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 2 )同学们从下图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
其中仪器 a 的名称为 _____ ,从 A-E 中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______ ( 填序号 ) , F 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__ 。
II. 同学们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CaCl2猜想二: CaCl2 和 CaCO3猜想三: CaCl2和 _____ ( 写化学式 )(理论分析)小华认为上述猜想中猜想 ______ 肯定不成立,理由是 _____ 。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分析 实验结论1. 小明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 _______ 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猜想三正确2. 小红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少量镁条 观察到 _________3. 小刚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氧化铁粉末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 ______ 色化学方程式为 _____(反思与评价)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成分,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生成物,二是 _______________ 。
2、 某同学为探究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气体产物中,既可能有一氧化碳,又可能有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 )装置 A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
( 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 C 中玻璃管里的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说明原气体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近年来,科学教育在初中阶段备受关注。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探究精神、选择适宜实验、引导探索过程等方面,谈谈初中化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
一、培养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善于观察和实践。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1. 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为什么火山爆发会有火山口喷发?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速率?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答这些问题。
2. 探索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践和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例如,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3. 提供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科学实验和探究的资源,如图书、期刊、科学网站等,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
二、选择适宜实验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宜的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化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基础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考虑,选择适宜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实用性:实验内容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和演示如何制作肥皂、染色剂或火柴等。
2. 安全性: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化学教师应提前评估实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例如,保证实验室通风良好、佩戴安全眼镜并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3. 可观察性:实验结果应该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变化,具有直观性。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实验和探索过程。
三、引导探索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初中论文: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许为民一、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一)科学探究的含义科学探究有两层含义:一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工作,二是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
虽然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和学生的科学探究在探究的对象和目的上有所差异——科学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目的是发现科学知识、科学规律、科学理论;而学生的科学探究是对科学家已经发现的知识、结论、原理、规律、方法等所进行的探究,目的是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观念、训练科学方法。
但是,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发现的过程。
学生的探究是在经过精心创设的情景下对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的一种模仿,是一个典型化、简约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科学探究在化学新课程中的地位科学探究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的主旨和根本性目标,并将科学素养这一总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
要达成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或活动来体现,科学探究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载体或活动形式。
从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关于“科学探究”的表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科学探究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密切联系实验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化学实验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引言新课标规定,初中化学教学应该以实验为中心,进行实验科学的探索,通过实验交流和交流化学知识,使化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从而提高化学知识的水平。
化学实验是探究科学和追求真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1浅谈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科学假设、实验论证、查阅资料、对比实验辨别真伪、积极探讨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
科学假设是学生在实验中运用实验仪器和仪器控制实验材料,验证实验的过程,学生会注意到实验的变化和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科学验证;参考文献是学生拓展知识、寻找知识支持的过程;对比实验和鉴别实验的真伪,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和实验的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主动讨论的结果,就是学生总结、验证化学知识的过程。
与其它教学方式相比,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把晦涩难懂的化学知识转换为直观的、动态的变化,使学生对其有较好的记忆和领悟。
2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2.1落实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推进化学实验高效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虽然被人们所认知,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经常存在草草了事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时候的化学实验开展难度较大,学生操作起来较为繁琐,导致初中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形式性,使得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经常是属于被动地参与实验,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教师并没有从内心上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亦或是将实验作为一种教学任务,只要完成每个步骤即可,而并没有关心它所取得的实际成效,这与教师对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有关。
为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就必须对实验教学的目的进行明确。
初中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实践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实验技能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需要将实验和科学探究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中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实践的实验案例。
首先是“酸碱中的自然指示剂”。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实验了解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及其在酸碱中的应用。
实验过程中,可以先制备几种自然指示剂,如紫罗兰、红蓝牙石和红甘麦。
然后,将这些指示剂分别加入不同的酸碱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以确定酸碱的性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规律,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酸碱实验技巧。
第二个实验是“金属活动性实验”。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金属的活动性和反应特性,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判断金属的反应活性。
实验过程中,可以选取几种常见的金属,如铜、锌、铁和铝,将它们分别放入不同的酸溶液中进行反应。
观察并记录不同金属和酸的反应情况,学生可以发现不同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如锌和铝在酸中能够产生明显的反应,而铜和铁的反应较弱。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规律,并理解金属在酸中的反应特性。
第三个实验是“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制取和观察氧气的性质。
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过氧化氢和锰酸钾作为原料制取氧气,并使用燃木条和蜡烛进行实验观察。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发现,燃木条和蜡烛在氧气中能够燃烧更加旺盛,说明氧气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化学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最后一个实验是“电化学实验”。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化学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备简单的电池,如铜锌电池或铝铜电池,观察电流的产生和变化。
通过改变电解质的种类或浓度、改变电极间的距离等条件,学生可以观察到电流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科学探究题(共15题)1、 49 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实验活动)(观察与结论)同学们观察到 B 烧杯中 ________ 现象,于是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
(反思与总结)由此实验可知:验证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发生了,可以通过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或验证 ________ 来判断反应发生了。
(提岀问题)同学们对反应后 B 烧杯中溶液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 B 烧杯中溶液溶质是什么物质?(酚酞除外)(猜想与假设)猜想 1 : NaCl 猜想 2 : HC1 NaCl NaOH 猜想 3 : HCl NaCl(交流讨论)小月同学认为猜想 2 不成立,其理由是 _______ 。
(实验活动)为了探究溶液中溶质成分,小亮取少许 B 烧杯中溶液,向其中加入有色溶液,观察到 _______ ,得出猜想 3 成立的结论;(反思与总结)通过此题的探究,我们可以推而广之,在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只需要选择与需要验证的物质是否 _______ ,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2、碱石灰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氧化钙、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③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提出问题)对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进行猜想)久置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 CaO、NaOH、Ca(OH)2、Na2CO3、Ca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
上述五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_。
样品中可能含有 Ca(OH)2的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实验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
(2)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预习学案【知识清单】一、常见仪器1.反应容器(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3)间接加热的仪器(须垫石棉网):烧杯、锥形瓶等。
(4)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等。
(5)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锥形瓶等。
2.加热仪器(1)酒精灯:用于加热,加热温度一般为400℃∼500℃。
(2)酒精喷灯:火焰温度高于酒精灯,可达1000 ℃左右,用于加热需较高温度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3.存放物质的仪器(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2)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以做洗气瓶;(3)集气瓶: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于有关气体的化学反应的容器;(4)滴瓶:用于存放液体药品。
4.需要磨砂处理的仪器:细口瓶、广口瓶、集气瓶、滴瓶、分液漏斗。
二、化学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约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③剩余药品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
②取用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滴管吸取法:使用胶头滴管时,滴管竖直悬空,不能伸入其中,更不能相碰。
吸液后胶头滴管不可倒置或平放,防止药液腐蚀橡胶帽。
若用滴管取完液体后,可用少量清水冲洗,以备再用。
滴瓶上的滴管,不可交叉使用,也不可用清水冲洗。
②倾倒法: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