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现代养猪生产学
- 格式:ppt
- 大小:15.93 MB
- 文档页数:52
金陵科技学院教案任课系部:动物科学系金陵科技学院教案第 1-2 次课授课学时 4 教案完成时间:授课内容“猪的全身都是宝”:如皮可以制革和煮胶;鬃和毛可用作机械工业、国防工业、毛纺工业的原料;肝脏、胆、脑髓、血、骨等可提取各种有价值的药品和工业用品。
⏹提供实验动物很多生理特点与人非常接近,用猪构建医学动物模型,为医学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从而促进药物毒性试验和脏器移植的发展。
⏹出口创汇,增加收入活猪、猪肉、猪肉制品、猪皮、猪鬃等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猪鬃、火腿、肠衣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如:2000年出口203.9万头,出口创汇2.32亿美元。
出栏50头以上的场,所提供育肥猪占21%,分散饲养占比重很大。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工农业副产品发展产养猪生产,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和振兴农村以济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养猪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国家采取“私有、私养、公助”的方针,市场基本开放,刺激了养猪的积极性,使养猪得到迅速发展。
猪的存栏数达到1.46亿头,较1949年的5775.2万头增加了1.5倍,出栏率为70%左右。
在1955、1956年两年因严重自然水灾导致粮食减产、粮价上扬的情况下,采取了提高生猪收购价13%和提高销售价格7%的措施,保证了养猪的正常发展。
第二阶段:1958-1978年由于“左”的路线影响,饲养方针摇摆不定,生产起伏较大。
21年间,生猪存栏增加1倍,而出栏率却下降为55%。
其中1958-1962年的自然灾害影响,生猪产量连续下降,1961年下降为7552万头,较1957年下降了52%;国家再次采取政策性措施后,1966年末存栏数上升到 1.93亿头,尤其是出栏率肥映了生产水平下降。
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存栏数达到3.72亿头,较1978年的3.01亿头增长了23.6%。
虽然因自然因素引起小的波动,也曾出现过“卖猪难”的现象,但国家采取了连续上调生猪收购价格和划分饲料地、发放奖售粮等措施,使生猪生产平稳发展。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5篇范例)第一篇:《猪生产学》教学大纲《猪生产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猪生产学;英文名称:swine science课程编码:201013 学分:3分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适应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生物化学执笔人:黄廷华审订人:杨军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猪生产学》属于学科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内外猪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猪品种资源及其利用、猪营养及饲料配合、猪各阶段饲养管理及各类群产品及其流通等。
要求学生在学习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饲养学。
家畜繁殖学、家畜育种学等课程基础上,系统学习有关猪生产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猪生产过程的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经济意识、生态意识和市场观念,在掌握常规生产技术知识的同时,树立现代有机猪养殖业的基本概念。
同时将安全肉质性能评价。
无公害猪等内容充实进去,以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实物、挂图、幻灯、录象、课堂演示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 学时)本章重点 : 世界养猪生产的基本状况,其中包括猪肉在肉食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生猪存栏头数,猪肉产量,地区分布特点以及生产特点,世界猪生产贸易情况,我国猪生产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悠久的养猪历史一、提供肉食;二、提供肥料;三、提供工业原料;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五、出口换取外汇。
第一章养猪入门第一节猪生产与人一、养猪历史猪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猪次目,猪科,猪属,猪种。
棒照猪种分类,可分为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大多数家猪起源于此。
考古学证据指出,猪是最先于新石器时代在东印度群岛和亚洲的东南部被驯养:约公元前9000年,在新几内亚的东部地区(现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出现猪的驯养;约公元前7000年,欧洲野猪开始被单独驯养,并晚于东印度猪;大约公元前5000年,东印度猪被带到了中国,之后,又于19世纪被带到欧洲,并在那里与欧洲野猪的后代杂交,由此融合了欧洲和亚洲猪种的血统并诞生了现代品种。
二、猪的产品现代瘦肉型猪的屠宰体重一般为90~120 kg ,屠宰率为72%~80%。
猪的产品一﹣般分为猪肉和猪副产品两部分。
其中,猪副产品是一个总称,主要包括猪肺、猪肚、猪头、猪毛、猪血、脂肪等。
1、猪肉猪屠宰后,在进入市场进行销售时,需要按部位切割分级,猪肉分割的方法各国有所不同,我国通常将其分割成颈背肉、前腿肉、大排肉、小里脊、后腿肉、腹肋肉等。
猪肉因其部位不同其口味和营养成分也有所区别。
但总体来看,猪肉是一种可口的美食,富含人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猪肉除了含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外,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例如:如果人们过多食用猪肉,会使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从而增加人患动脉硬化的概率。
现将一些常见食物中胆固醇含量列表如下(表1-1),供饮食参考。
另外,由于在饲养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添加剂和兽约等,如果不严格执行有关添加剂、兽药的适用范围和停药期等规定,可能会在猪肉甲造成有害物质的残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应注意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以保障人们吃上"放心"猪肉。
2、猪副产品包括可食用猪副产品和非食用猪副产品。
可食用猪副产品是指生猪屠宰加工后所得内脏、脂肪、血液、骨、皮、头、蹄、尾等可食用的产品;非食用猪副产品是指生猪屠宰加工后所得毛、蹄壳、三腺等不可食用的产品。
金陵科技学院教案任课系部:动物科学系金陵科技学院教案第 1-2 次课授课学时 4 教案完成时间:授课内容“猪的全身都是宝”:如皮可以制革和煮胶;鬃和毛可用作机械工业、国防工业、毛纺工业的原料;肝脏、胆、脑髓、血、骨等可提取各种有价值的药品和工业用品。
⏹提供实验动物很多生理特点与人非常接近,用猪构建医学动物模型,为医学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从而促进药物毒性试验和脏器移植的发展。
⏹出口创汇,增加收入活猪、猪肉、猪肉制品、猪皮、猪鬃等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猪鬃、火腿、肠衣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如:2000年出口203.9万头,出口创汇2.32亿美元。
出栏50头以上的场,所提供育肥猪占21%,分散饲养占比重很大。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工农业副产品发展产养猪生产,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和振兴农村以济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养猪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国家采取“私有、私养、公助”的方针,市场基本开放,刺激了养猪的积极性,使养猪得到迅速发展。
猪的存栏数达到1.46亿头,较1949年的5775.2万头增加了1.5倍,出栏率为70%左右。
在1955、1956年两年因严重自然水灾导致粮食减产、粮价上扬的情况下,采取了提高生猪收购价13%和提高销售价格7%的措施,保证了养猪的正常发展。
第二阶段:1958-1978年由于“左”的路线影响,饲养方针摇摆不定,生产起伏较大。
21年间,生猪存栏增加1倍,而出栏率却下降为55%。
其中1958-1962年的自然灾害影响,生猪产量连续下降,1961年下降为7552万头,较1957年下降了52%;国家再次采取政策性措施后,1966年末存栏数上升到 1.93亿头,尤其是出栏率肥映了生产水平下降。
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存栏数达到3.72亿头,较1978年的3.01亿头增长了23.6%。
虽然因自然因素引起小的波动,也曾出现过“卖猪难”的现象,但国家采取了连续上调生猪收购价格和划分饲料地、发放奖售粮等措施,使生猪生产平稳发展。
现代养猪技术(一)现代养猪技术一、现代养猪生产工艺(一)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每个国家依据其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条件,对现代养猪的形式、内容、任务等有不同要求,概括起来,现代养猪有如下基本特点。
一是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专业化的要求,将猪群划分为若干生产工艺群,主要有繁殖母猪群、保育仔猪群和生长肥育猪群。
繁殖母猪群又包括后备母猪群、配种母猪群、妊娠母猪群和分娩哺乳母猪群。
二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群,按“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要求组织生产。
首先是按一定繁殖间隔期组建一定数量的分娩哺乳母猪群,通过母猪(包括后备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育等工作,以保证生产工艺过程中各个环节对猪只数量的需要。
年出栏1~3万头的肉猪场,通常以7天为一个繁殖间隔周期,即每隔7天组建一批分娩哺乳母猪群。
三是拥有能适应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又便于组织“全进全出”各工艺流程猪群数量相适应的专用猪舍。
专用猪舍包括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肥猪舍(生长肥育猪舍)等,通过工程技术的处理,这些专用猪舍一般能满足猪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猪只对环境条件的需要。
四是拥有优良遗传素质、高生产性能的猪群和完善的繁育制种体系;拥有严密的兽医卫生制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符合环境卫生要求的污物、粪便处理系统。
五是能均衡地供应各类猪群所需的各种配合饲料,按饲养标准配制各类猪群所需的饲粮,实行标准化饲养;拥有一支较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职工队伍;全年有节律地、均衡地生产出既定数量和规范化的优质产品。
(二) 现代养猪工艺有关参数1. 工艺参数现以某万头猪场为例,说明必须估计的参数(见表1)表1 某万头商品猪场的工艺参数项目参数项目参数妊娠期(日) 114 每头母猪年产活仔数哺乳期(日) 35 初生时(头) 19.8保育期(日) 28-35 35日龄(头) 17.8断奶至受胎(日) 7-14 36-70日龄(头) 16.9繁殖周期(日) 163-169 71-180日龄(头) 16.6 母猪年产胎次 2.24 每头母猪年产肉量(活重kg) 1575.0母猪窝产仔数(头) 10 平均日增重(g)窝产活仔数(头) 9 初生-35日龄 156成活率(%) 36-70日龄 386哺乳仔猪 90 71-180日龄 645断奶仔猪 95 公母猪年更新率(%) 33生长肥育猪 98 母猪情期受胎率(%) 85初生-180日龄体重(kg)公母比例 1﹕25初生时 1.2 圈舍冲洗消毒时间(日) 735日龄 6.5 繁殖节律(日) 770日龄 20 周配种次数 1.2-1.4180日龄 90 母猪临产前进产房时间(日) 7母猪配种后原圈观察时间(日) 212. 猪群结构不同规模猪场猪群结构可参考表2表2 不同规模猪场猪群结构猪群类别不同规模生产母猪存栏猪数(头)100 200 300 400 500 600空怀配种母猪 25 50 75 100 125 150 妊娠母猪 51 102 156 204 252 312分娩母猪 24 48 72 96 126 144后备母猪 10 20 26 39 46 52公猪(包括后备公猪) 5 10 15 20 25 30哺乳母猪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幼猪 216 438 654 876 1092 1308育肥猪 495 990 1500 2010 2505 3015 合计存栏 1026 2058 3098 4145 5354 6211 全年上市商品猪 1612 3432 5148 6916 8632 103483.猪舍栏位需要量流水式生产工艺是否畅通运行,关键在于各专门猪舍是否具备足够的栏位数。
猪生产学猪生产是现代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猪已成为了最重要的家禽之一,因为其短时间内产出较多的肉类资源,并且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所以备受青睐。
但是,要进行高效的猪生产,不仅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更需要科学的运营管理和全面的市场了解。
一、现代猪生产的技术骨干(一)高效的育种技术:现代猪生产被公认为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高质量的繁殖与血系优化。
在此基础下,人们通过选种和甄别,不断筛选有质量的猪种,让其猪肉的品质更高,更受欢迎。
比如说,目前市场上的国内种猪品种,其生长速度指标相比传统品种已经提高一倍。
(二)高效的饲养管理:众所周知,猪是一种口粮型动物,这也就注定了其生产过程的关键在于饲养管理。
科学化的饲养和管理是确保生产效益和提高猪肉品质的关键因素,除良好的环境卫生保障外,猪的日常营养供给和运动负荷也需科学恰当。
比如说,为了避免疾病,猪圈必须保证通风透气,经常清洁,室温稳定等,同时饲养员也需要掌握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
(三)科学的饲料配方:猪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和能量支持,如果饲料配方得当,其生长速度可加快将近30%。
这也就意味着,合理的饲料搭配和配料技术是一个现代化猪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民间还是商业饲养都应该对饲料配方有足够的认识。
二、猪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一)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的猪场大多不够卫生,养殖密度过大,猪圈附近空气有秽臭和氨气污染。
这些环境污染会对养殖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而且还会导致猪肉质量下降。
(二)疾病问题:猪生产中经常出现各种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以确保猪的健康及产品的品质。
目前,市场上推出的新疫苗与抗病药剂,已经极大方便了猪农手中的防病工作。
(三)行业监管不足:由于猪生产行业十分活跃,市场监管机构却不容易进行有效的监管。
这也就引起了一些不诚信或质量不过关的商家在市场上献丑。
因此,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和相关法规也是非常中重要的。
现代养猪生产教案教案标题:现代养猪生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养猪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现代养猪生产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养猪生产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现代养猪生产的概述a. 养猪行业的发展历程b. 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和优势2. 养猪场的规划和建设a. 场地选择和准备b. 圈舍设计和建造c. 环境控制和设备配置3. 猪种选择与繁殖管理a. 常见猪种的特点和适应性b. 繁殖技术和管理要点c. 猪群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4. 饲养管理与营养配制a. 饲料成分和营养需求b. 饲料配方和制作方法c. 饲养管理要点和技巧5. 疾病防控与兽药使用a. 常见猪病的预防和控制b. 兽药的种类和使用原则c. 兽医卫生和兽药使用管理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现代养猪生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要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的养猪场,了解现代养猪生产的实际运作和管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养猪场规划和建设、猪种选择与繁殖管理、饲养管理与营养配制等相关问题,并展示讨论结果。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饲料配制实验、疾病防控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针对每个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等进行课堂测验。
2. 实践操作评估:对学生的饲料配制实验和疾病防控实践进行评估,包括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性和讨论结果的质量。
教学资源:1. 教科书:现代养猪生产教材、养猪技术手册等。
2. 多媒体资料:养猪生产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实际的养猪场,了解现代养猪生产的实际运作和管理。
教学时长:本教案建议为10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备注: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能力,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教学延伸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