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32.72 KB
- 文档页数:16
农业技术员的工作总结2019年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一、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今年,我县县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配套措施,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和地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规格实施,全县粮食生产虽然连续遭遇四月阴雨、五月低温、六七月洪灾、八月干旱、九月寒露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又跨上新的台阶,创造了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连续7年以上稳定增长的佳绩,再次被推荐参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据统计,今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7万亩,较去年增加1.7万亩,粮食亩产452.8公斤,较去年亩增6.8公斤,总产57.5万吨,较去年增产1.7万吨,增产3.0%.粮食生产呈现出连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水稻播种面积105万亩,较去年增加0.5万亩,增0.5%,水稻亩产466.7公斤,较去年亩增3公斤,水稻总产48.99万吨,较去年增产1.0万吨,增产2.1%.其中早稻播种面积49.44万亩,比去年增加1.06万亩,增长2.3%,平均亩产438公斤,比去年亩增产6公斤;晚稻播种面积53.06万亩,比去年增加0.46万亩,平均亩产491公斤,比去年亩增产2公斤;双季稻种植面积达到96%;实插一季稻2.5万亩,比去年减少0.32万亩,平均亩产513公斤,比去年亩增产15公斤;全县耕地摞荒面积不足500亩.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双季早稻扩面任务,单改双现象做到到有效遏制.旱粮播种面积21.5万亩,较去年增加0.4万亩,亩产291公斤,较去年亩增5公斤,总产6.25万吨,较去年增产0.2万吨,增4.1%.春旱粮播种面积4.6万亩,较去年增加0.18万亩,亩产197公斤,较去年亩增4公斤,总产0.9万吨,较去年增产0.05万吨,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2.1万亩,较去年增加0.36万亩,蚕豌豆播种面积1.1万亩,较去年增加0.07万亩,小麦与其它春粮播种面积为1.4万亩,较去年减少0.2万亩.夏秋早粮播种面积16.9万亩,较去年增加0.2万亩,亩产316公斤,较去年增加5公斤,总产5.34万吨,较去年增产0.14万吨.其中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0.2万亩,较去年增加0.4万亩,增5%,亩产350公斤,较去年亩增3公斤,总产3.57万吨,较去年增产0.16万吨.、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2.5.3.5万亩,较去年减少0.14、0.04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6.2万亩,较去年增加1.4万亩,增加9%,亩产76公斤,较去年亩增8公斤,总产1.01万吨,较去年增产0.46万吨,增60%;花生播种面积1.8万亩,较去年增加0.11万亩,亩产190公斤,与去年基本持平.二、积极搞好农技推广1、组织农业专家,开展科技攻关,集成推广系列科技抗灾技术.(1)、研究组装和推广应用了早稻秧苗抗低温、阴雨寡照的系列关键.农艺技术措施:确保了全县秧苗的成秧率达到了70%左右、分蘖壮秧率达到65%以上.确保了全县早稻秧苗的供应,为全县早稻扩插保面工作的圆满完成创造了先决条件.(2)、研究组装和推广应用了系列农作物抗灾补损农业技术措施.今年面对全县农作物遭受 5.6洪灾袭击,在县委政府和农业局的统一指挥下,中心全体人员一面抗洪抢险,一面积极组织开展了全县农作物的抗灾补损工作.组织广大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全县被洪水危害的农作物进行了全面排涝、清淤,并组织农民整修冲垮的田坝行塘,水渠,恢复生产设施,对毁损水田,补种一季稻,或杂交玉米,对水淹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进行了有效的防控,将全县洪水危害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2、探索水稻免耕抛秧技术.针对我县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广大农户长期重视精耕细作、劳动力不足、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特点,为节省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开展了双季稻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探索适宜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的水稻轻简栽培技术.3.积极推广植保技术.①大力推广四项植保新技术.一是重大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二是稻曲病综合防治技术,三是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技术、四是毒饵站灭鼠技术.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绿色防控和稻曲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点选择在印塘的白马村和梓门镇的八仙村、洪山的永中、公益村;示范内容为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等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治理技术;示范规模四个村共计4000亩.在项目示范点印发了详细的技术资料,举办了10期计2000余人次的技术培训班.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对口农药,大力宣传农药安全使用技术.今年共推广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氟虫双酰胺及复配制剂(稻腾)、毒死蜱、吡蚜酮、好力克系列农药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曲病150万亩次,推广甲维盐、阿维菌素、BT、井冈霉素、链霉素等生物农药及复配制剂共160万亩次,杜绝了甲胺磷、对硫磷等高毒农药的使用.在全县农药使用上,注意合理轮换和交替使用,以降低和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4、重点推广土肥新技术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等多项土肥新技术,对各种作物专用配方肥进行先试验,后推广.5、推广先进适用的经作新技术今年来,围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经作新技术推广力度,先后推广了梨树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果实套袋、柑桔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无籽西瓜高产栽培技术、葡萄高产栽培技术、果树高接换种、柑桔保鲜等适用新技术7项.6、组织成立专业化队伍,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县组织成立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五个,全面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全县10万亩水稻.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并示范带动了周边农户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实行县乡村联动,有效地开展了稻水象甲防控工作稻田灭鼠工作,水稻二代螟的防治工作.为大灾之年,夺取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全面出击项目建设1、实施粮油高产创建项目今年,我县以再次被列为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县为契机,加强领导,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倾力打造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开展了水稻、玉米、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并且取做到了圆满成功,成为全省典范.根据部、省安排部署,2019年县水稻高产创建的目标是:双季稻亩产1000公斤,其中早稻亩产480公斤、晚稻亩产520公斤;玉米高产创建的目标是亩产600公斤以上;油菜亩产150公斤以上.综合考虑生产条件、工作基础、技术力量、示范效益等因素,经专家反复考察和论证,我县确定了梓门桥镇八仙垅、印塘乡白马垅为本县2019年早稻2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锁石志木垅、井字水湾垅为本县2019年晚稻2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锁石志木垅为高档体质稻高产创建示范片,4个片共涉及51个村、。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技推广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篇1回顾20xx年工作,我作为一名农技服务人员,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和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下,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通过一年来的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学习模式上有了新突破,工作方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
现将本人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求真务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一是切实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发扬典型,树立典型,及时总结,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
利用闲余时间深入到田间地头技术指导,向农民群众做宣传、讲解有关农业种植方面的技术。
以提高农民群众科技素质。
二是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在业务工作中同同事们共同研究探讨种植新方法、新模式、新举措,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寻找突破口。
三是积极做好业务总结、典型户调查和其他业务材料的编写及汇总上报工作,做到认真负责、及时准确,保质保量。
二、虚心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首先是刻苦学习理论知识。
一年来,我不断学习业务工作息息相关的知识,注重加强政治理论水平,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以更好地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为顺利完成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业务和技术上有不懂的虚心向老同志、老技术员学习和请教,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向实践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实践素养,在进棚入户为群众服务及指导工作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准确的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出现失职和指导不力的情况,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业务能力和服务信心。
全文共计1655字
2019年,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力搞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努力做好试验、示范,尽职尽责地为农民做样子、教法子、出点子、找票子。
一年来,做了以下工作。
一、搞好技术培训指导
(一)做好宣传培训工作。
共召开大春技术培训会10次,培训村、组干部和农户3380人次,到各村组开现场培训会7次,广播讲座10次,培训农户15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1个,3450份。
(二)搞好技术指导。
在各农时关键时期,农技人员都深入村、组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为了搞好抛秧、旱育秧推广,农技人员到现场不下12次,特别是育秧阶段,手机成了“农技110”,农户有呼就到,通过不懈努力,目前百花村已成片推广抛秧、旱育秧1500余亩,在全镇已成燎原之势,全镇共推广旱育秧、抛秧11800亩。
共深入村组进行技术指导763次,通过门市接受技术咨询服务2810人次。
二、搞好试验、示范
做好示范。
农技站共搞四个示范片。
1、百花村抛秧示范片1500亩;2、百花村优质果树示范片200亩;3、团堆村一组优质稻示范片100亩;4、百花五组高淀粉红薯示范片100亩;农技站为示范片提供技术资料1500份,提供种苕20亩,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
通过努力,示范片的示范效应大大增强,起到了以点带面,树立样板的作用。
1。
第1篇一、前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技推广工作是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本年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单位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农技推广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本年度,我单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将农技推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农技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通过选拔、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业技术支持。
3. 深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技术讲座等形式,向农民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引导农民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 推进项目实施,助力产业发展一是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等,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效益。
5. 强化技术服务,解决生产难题一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是建立农业技术服务热线,及时解答农民咨询,提高服务质量。
三、工作成效1. 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年粮食总产达到XXX万吨,同比增长XXX%。
2.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元,同比增长XXX%。
3. 农业科技水平得到提升。
全年引进新技术、新品种XXX项,推广面积达到XXX 万亩。
区农范文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一年来,农技推广中心在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教育活动以及今年中央和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农业新品种和实用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服务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甜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获得XX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一、全年各项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扎实开展各项农技推广业务工作,农技推广工作成效显著预计今年我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50.73万亩(包括冬种),早、晚造总面积为41.53万亩,其中水稻17.18万亩、甜玉米7.48万亩、花生6.25万亩、蔬菜9.29万亩、甘薯0.85万亩,其它作物0.48万亩。
预计冬种面积为9.2万亩。
回顾一年来的农技推广工作,主要体现在“五推进,两确保,一提升”八个方面:1、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推进了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改变传统的农技推广方法,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来推进我区良种的推广。
在横沥镇土桥村建立100亩水稻新品种展示区,示范推广华航31号、黄广油占、合丰丝苗、广红2号、广盐1号等11个品种;在横沥镇墨园村建设了500亩水稻航天和优质水稻品种示范区,展示了华航32号、华航丝苗、粤禾丝苗、粤农丝苗、粤齐新占、粤金油占等8个品种;在横沥土桥村建设了300亩花生高产示范区,开展航花2号、航花3号、粤油45、粤油13号等4个花生品种示范种植。
通过建设示范基地,为完成全年的良种良法推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年共引进推广近30个农作物优良新品种,提高了我区良种播种面积,良种覆盖率达98.6%以上。
此外,完成了今年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示XX县项目,按时做好了粤甜22号、粤甜25号等5个甜玉米品种的示范栽培和鉴定试验,以及玉米生产信息调查和测产上报工作。
推广了水稻“三控”技术、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甜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地膜覆盖技术、农作物防灾救灾措施等技术。
年终总结中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2019年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这是一年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一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今年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问题与成绩,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关注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性农业科技推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作为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工作,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势在必行。
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进展今年,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绩。
首先,我们加大了科技推广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农技展示活动、开展农技培训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
其次,我们积极推广了新型农业技术,如高效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我们加强了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三、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亟待改进之处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首先,我们的农技人员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其次,与传统农业相比,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广存在一定的门槛,需要加大普及力度。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更好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思路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科技服务人员和农民的专业知识水平。
其次,加强科技推广资源的整合,通过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持和服务。
最后,注重推广效益评估,加强对科技推广成果的跟踪和评估,为科技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
五、农业科技推广的前景与挑战展望未来,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着前景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
我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于2019年的工作总结,我认为我们做了许多值得自豪的事情,也在一些地方有了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
首先,我们坚持了“科技指导农业,服务农民增收”的宗旨,始终围绕县委县政府的
工作重点,协同农业、林业、畜牧兽医等部门,积极开展各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我们坚
持创新推广理念,不断引进最新技术和新品种,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我们组织开展了农村技能培训、农业技术研究等活动,帮助广大
农民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科技素养,增加农业收益。
其次,我们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农业展览和大赛,不断扩大中心影响力。
我们不
断推出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展示综合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让中心不仅仅是
一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成为一张闪亮的农业名片。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中心存在的不足。
一是使用科技手段不够普遍,需要进一步推广。
虽然我们在技术方面领先于其他单位,但还是有许多农民不会使用或者不知道科技手段的
巨大好处。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科技普及程度,传递科技知识给广大农民。
二是缺乏
专业技术队伍,导致工作的局限性。
虽然我们有着一支优秀的技术骨干队伍,但目前还没
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不足以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团队。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团队建设,
提高技术骨干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贯彻“科技指导农业、服务农民增收”的宗旨,进一步提
高中心的影响力和服务水平,为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乡2019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乡2019年农技推广年终工作总结2019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头一年,是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
一年来,我乡的农技推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在各级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农业增产技术措施执行较好,各项重点考核项目及样板基本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通过努力,全乡全年粮食总产完成9922公斤,占县下达任务90公斤的110,比去年的919公斤增产73公斤,增长7,粮食总产创底圩乡自推广两杂种子以来的历史新高。
农民人均有粮和人均纯收入预计可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基本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既定目标。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底圩乡全年粮食总产90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2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2的奋斗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稳粮增收两个重点,狠抓科技配套措施,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
积极发展先进适用、增产、增收的农业项目,千方百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全年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6767,占计划6300的107,比去年的6455增312,增4。
全年完成粮食总产992公斤,占计划90公斤的110,比去年的919公斤增73公斤,增长7。
1、小春及冬农作物完成播种面积1886,占计划1840的102,比去年的1885增1,增00。
夏收粮食总产完成9公斤,占计划7公斤的134,比去年的89公斤增4公斤,增长5。
2、大春农作物完成播种面积4652,占计划4460的104,比去年的4570增82,增1。
完成大春粮食总产871公斤,占计划83公斤的10,比去年的829公斤增4公斤,增5。
2019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年初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XX县农委的工作安排,中心全体上下,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好成绩,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一)粮食生产。
2019年粮食播种总面积28万亩,预计总产10.80万吨,较上年增产0.38万吨左右,增产3.6%左右。
其中,水稻21.6万亩,产量9.39万吨,较上年增加0.378万吨,增产4.2%;玉米2.8万亩,产量0.80万吨, 较上年增加0.037万吨,增产4.8%;小麦0.8万亩,产量0.14万吨,与去年持平;甘薯等1.5万亩,产量0.30万吨、较上年减少0.02万吨;豆类1.2万亩,产量0.1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以上数据作物栽培站分析提供)(二)油料生产。
面积34140亩,总产4600吨,较上年增产9.3%。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大力推进“两高一优”农业生产面对我县耕地面积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现状,我们转变发展思路,调整服务方式,大力推进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使粮食生产由小农户耕作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由传统低效的作业方式向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向优质、高效的方式转变。
1、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
采取舆论引导,技术跟踪服务和政策倾斜,鼓励支持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组织全县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和田间管理的关健环节,多次召开培训会、现场观摩会,现场讲解当时田间管理要点、现场解答生产大户提出的技术难题,并招标采购电动喷雾器、农药、肥料等物资,现场发放,指导生产大户示范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及田间管理水平。
目前全县已涌现种粮大户118户,且都是理性,基本实现盈利。
其中,但家庙镇戴宗明户,流转500亩土地,种植水稻,今年纯收入高达30万元,经济开发区家香农民专业合社种植2019年水稻生长后期低温阴雨、寡照,对水稻生长不利,指导群众科学田管,将灾情降到了最小。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下面是出国为大家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工作总结栏目。 自参加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技术指导员工作以来,我感到无比荣耀的同时,也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两年多来,我始终把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增效作为检测我工作成绩的标准,把推动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让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作为工作的目标,在师宗县农业局的正确指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提升农民学种田水平,做好农村科技培训和公益性技术指导工作,负责竹基镇上补召村10户示范户的玉米产业指导工作。. 通过近一年来的工作,我深深的体会到技术推广人员是改变农民生产行为的促进者,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只有将新政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及时运用于农业生产中,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彻底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解决农民最需要的技术问题,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较圆满地完成了技术指导工作。现谈几点工作体会。 项目的实施是党中央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对示范户进行物化补贴和技术培训,密切了政府农业部门与农民朋友的关系,农业技术指导员深入农户田间指导农民运用新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代表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作用,融洽了干群关系,党群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切实摸清10个科技示范户的基本情况,和示范户全面对接工作,掌握科技示范户的人口、劳力、耕地面积、生产状况等,为1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档案,每户一本《科技示范户手册》。二是逐户走访科技示范户,宣传项目内容,了解示范户需求,开展现场技术服务,解决示范户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三是积极主动联系群众,与科技示范户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加以解决。如在示范户陈所金带领下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将原种密度提高10%-15%,但是由于充分利用边际效用和改变田间小气候,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玉米长势非常好,产量大幅度提高。 科技入户工程明确了农技人员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农技人员公益性职能充分得到了发挥,学有所用,增添了农技人员学农、爱农、为农服务的自豪感,强化了广大农技人员立足本职,加强学习,更好地服务农民的意识。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学习制度,强化了监管,有效保证了农技人员入户工作时间和效率,农技人员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活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抓紧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心系群众,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扎实搞好农村服务工作。 本人秉着“用感恩心做人,用责任心做事”的原则,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做到“良种良策”为群众办实事、“技术要领”为群众解难事、“科学运筹”为群众做好事。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被群众说不如主动去听说,应该经常下村走访,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真正做到“人到、心到、责任到”、“问困难、问需求、问发展”、“送信心、送点子、送技术”,积极宣传和教育群众,带领大家科技致富。 作为技术指导员不仅要有理论水平和业务专长,还要能说会干,把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变到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的实用技术。在培训中要重点抓住农民在生产中一些不科学的操作环节和粗放管理、陈旧漏习开展针对性讲解,通过举办培训5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提供实物图片20份等形式使农民在品种选用、科学施肥、精细管理上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种植技术和科技意识。 特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技示范户成了政策宣传员;农村环境综合环境治理标兵;除陋习树新风带头人;更是运用新技术致富能人,是整个农村生产、生活的中坚力量。本人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深入田间地头查看作物长势,记录详细资料,并作认真科学的分析,有的放矢手把手指导农户,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讲解生产中技术难题,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良种良法得到普及,农业科技人员服务观念不断更新。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行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入户过程中,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方法,指导示范户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使示范户心服口服。 办好示范样版非常重要,从前期的技术方案的制定到品种的选择,合理配方施肥的应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配套管理都严格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的操作规程,使他们乐于接受新技术,新方法并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用科技、促推广、带全面、增效益的良好氛围。 为确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工作成效,按照项目要求和省农业厅科教处的部署,落实《农技推广示范县玉米测产方案》,10月12日—20日师宗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对竹基、丹凤镇、彩云镇等几个乡镇的示范户的玉米进行了测产,按标准规程对所抽田块进行测产。 于10月19日,在师宗竹基镇上补召村的测产情况:经过2天地实地实际测产统计:对示范户顾永进种植的2.5亩玉米田随机取样3个点,实际收获面积0.5亩进行穗立称重其产量为1260公斤,按50%的水分折扣方式计算亩产达615公斤。陈所金家的1.5亩责任地里种植的玉米,采取了宽窄行条播,大行距1米小行0.6米,株距0.6米,密度亩植3860株。 施足底肥,中后期加强中耕管理、水肥管理等措施的实施,亩产量在650公斤,同比去年多密植了300株,产量多出170公斤。数据结果表明该示范户今年玉米的产量明显高于去年,为玉米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起到了明显示范带动作用。 两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农民的思想意识得到较大的转变,科技种植水平不断提高,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科技指员,不仅在实践中得到了煅炼和提高,增强了自己的业务技能,同时能够让农民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之中,让农民能增产增收。作为一名技术指导员,当看到示范户应用技术的标准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会到格外欣慰,我将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积极为科技示范户献计献策,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 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为农业技术推广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农民朋友脸上映出丰收的喜悦之情时就是我们科技指导员价值的真正体现,我们辛苦与快乐并存,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做出艰苦努力我无怨无悔,为我们的青春能有这样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而喝彩。 我叫xxx,在xx镇政府工作,多年来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多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县农业局组织的培训学习,更新了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自己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农业科技推广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制创新,为争取社会各界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程,采取黑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宣传农业科技示范县的政策,宣传面向市场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蚕豆无公害栽培技术、大蒜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洋芋无公害栽培技术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农业科技推广在我镇以种植业为主,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种植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周边群众中推广开来。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以马军营、纪庄西胡庄、赵官营、宋庄小组的10户素质较高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 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我所指导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各户的需求后,精心设计了针对各户的技术指导方案。主要推广应用了:大蒜测土配方施用BB控释肥技术,不但节约了成本,保护农田环境,为实现保洱海和农业增产、增收相统一的目标打下基础;大蒜无公害栽培、防病虫技术,保证了大蒜产品的安全可靠,指导农户精心选择优质早熟大蒜品种“红七星”;洋芋无公害栽培、防病虫技术,保证了洋芋产品的安全可靠。 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在于入户,培训指导,传授技术,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到田到户。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入户指导技能和示范户农民的科技素质。我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农民的需求,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多发期等),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与联系户保持电话联系,确保技术和信息服务通畅。 总之,取得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农业综合服务工作道路还很漫长,本人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进取,克服困难,勤奋工作,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先进的技术、良好的工作作风为xx镇涉农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乡镇农技人员工作总结范文_乡镇事业人员工作总结
2019年,作为乡镇农技人员,我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和增加农民收益。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
不足。
在此,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服务农民,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工作成绩
1.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在农民中普及了一些新技术,如节水灌溉、绿色防治等,
也提高了农民对当地产业的认识和理解。
2.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我组织了专业人士开展技术指导,及时解决了一些技
术难题。
3.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
产的水平和效益。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在技术推广方面,我认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在一些农民中,我觉得他们并
没有真正掌握相关技术的应用,只是在表面上做了些改变。
因此,我需要加强对技术培训
的内容和方法的把握,确保培训质量的高效性。
2.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上,我认为自己还没有得心应手。
在遇到较棘手的
问题时,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常常犹豫不决,不能够给出清晰的方案。
因此,我需要在工
作中不断学习,及时总结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3.在对资金和政策支持的争取上,我认为多一些的外部协作和参与能够有效地提高效益。
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与其他部门和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共同推
进农业现代化。
2019年乡镇农技工作总结范文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开展工作,立足本镇实际,抓好优质高效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减粮扩油,积极推广节本降耗技术,普及优质粮油品种,促进全镇农业经济稳定增长。
在年度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普及农业新技术,认真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认真抓好新技术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26期,培训人数达54万人次。
2、发放农业技术资料563万余份。
3、进行广播讲座25次。
4、开展科技赶场和进行技术宣传、农业政策法规宣传等5次。
二、认真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高度重视农业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
2、及时上报本镇的农业信息,及时掌握本镇农业生产动态,给镇领导指导本镇农业生产工作当好参谋。
3、优化品种结构,加快优质农产品的开发,全镇全年种植优质粮油达65500亩,其中优质稻3亩,优质小麦4500亩,优质油菜29000亩,固定厢沟大、小春连续免耕198万亩,秸秆还田21000亩,沼液综合利用13400亩,新建沼气池2400口,发展水稻制种10400亩。
完成上级下达给我镇的旱育种、抛秧19800亩,地膜栽培达11000亩,沃土栽培12080亩,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片1个,全年种植无公害蔬菜5640亩;完成蔬菜种植96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片1个,抓好规范化技术普及,完成小麦精播面积达6000亩。
4、抓好全镇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做好小麦种子播前药剂拌种和水稻种子药剂浸种工作,大力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使我镇粮油品质和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认真抓好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积极推广油菜使用硼肥,在全镇使用硼肥的油菜面积全年达24万亩。
6、认真抓好晚秋作物生产,充分利用本镇水稻制种面积大的特点,做到早宣传、早动员、早落实,全年完成晚秋作物种植面积达14600亩。
三、抓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年在**村、罗家湾村、新塘村、五埝村、幸福村、大井村搞水稻高产示范片1000亩,旱育秧、抛秧示范片1000亩,小麦高产示范片500亩,旱地复种改制示范片50亩,在五埝村建晚秋生产示范片1个100亩,建粮油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片4个。
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总结18年,**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按照年初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各业务站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具体组织实施了国家和**良种推广补贴、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国家标准粮田建设、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市农业科技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大力推广了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旱作农业综合节水技术、棚室西瓜嫁接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建设了3个农业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村和12个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村,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网站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完成了以沼气池加燃池为主的沼气池改建示范工作。
依托项目实施,完成了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农民培训工作;完成了农作物(粮、豆、经济)、土壤肥料、体系建设、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项目区,完成示范推广应用项目16个,试验示范项目189个点(次)。
应用先进技术推广面积167.9万亩,促进粮食纯增产9.6万吨,总纯增效益2.8亿元人民币。
实施项目技术推广面积,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617.5万亩)10.4%,纯增产占粮食总产量(农调队数29.5亿公斤)的3.3%。
一、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一)国家和**良种推广补贴项目18年,承担国家和**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三种作物130万亩,其中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120万亩,**良种推广补贴项目10万亩。
项目覆盖全市整个农业主产区,共涉及8个旗(市)场局,79个乡(镇)和农场,725个村和生产队,22,581户。
均超计划完成了任务,粮豆总产达168.38万吨,总增产7.3万吨;总纯增收益2.56亿元。
今年,是承担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第五年。
五年来,从组织、技术、物资和资金等诸多方面,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一大批先进、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通过综合组装后,得到了有效推广应用。
广大农民科技意识、吸纳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能力,以及农业生产整体科技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国家高油大豆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计划实施80万亩,实际完成80万亩。
分别落实在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海管局、大管局等6个旗(市)场局的44个乡(镇)和农场,403个村和生产队,10,566户。
补贴品种:蒙豆9、蒙豆12、东农46、合丰40、疆莫豆1号、垦农18。
经测产,项目区高油大豆平均亩产 132.4公斤,比非项目区大豆亩产96.1公斤,亩增产36.2公斤,增产37.7%;大豆总产达10.6万吨,总增产2.9万吨;总纯增收益0.6亿元。
项目区内建立总面积9.2万亩核心示范区52个,其中集中连片千亩以上核心示范区6个,安排高产创建方6个。
2、国家青贮玉米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计划实施40万亩,实际完成40万亩,分别落实在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的25个乡镇(农场),290个行政村,10,865户。
补贴品种:海玉4、海玉5、海玉6、九玉2、克单8。
全部为粮饲兼用品种。
经测产,项目区青贮玉米平均亩产量(籽粒、秸杆)3.9吨,其中籽粒产量0.4吨,秸杆亩产量3.5吨。
籽粒比对照田372.2公斤,平均亩增产95.4公斤,增产幅度16.4%。
玉米总产达154.8万吨,总增产3.8万吨;总纯增收益1.9亿元。
在项目区内共建立总面积2.2万亩青贮玉米高产核心示范片24个,其中千亩以上核心展示田5个,安排7项试验示范内容。
3、**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计划实施10万亩,实际完成10万亩,落实在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的10个乡镇(农场),32个村(生产队),1,150户。
补贴品种:龙麦26、龙麦30、内麦19、格来尼。
经测产,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297.6公斤,比非示范区亩产240.5公斤增产57.1公斤,增幅23.8%。
小麦总产达2.98万吨;总增产0.6万吨;总纯增收益609.3万元。
全市共建立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2.27万亩,千亩核心示范区3个,落实7项试验示范内容。
(二)**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推广1、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计划实施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190万亩,因今春严重的旱情,实际完成140万亩。
其中:扎兰屯市完成20万亩,阿荣旗完成20万亩,莫旗完成10万亩,鄂伦春旗完成5万亩,大管局完成80万亩,海管局完成10万亩。
经测产,项目区平均亩产138.7公斤,较对照田(垄三栽培)平均亩产104.9公斤,亩增产36.8公斤,增幅为35.1%,总增产大豆5,704万公斤。
按2.4元/公斤计算,亩增效益88.3元,总增效益1.4亿元。
8月29—31日,在我市召开了全区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推广现场会,通过观摩、交流,与会代表对该技术的一些技术细节,提出了改进完善建议。
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是由我区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大豆栽培技术体系,为了提高该技术的适应能力,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我们对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得到了农民的认可,经过实践的检验,拓展了该技术的社会影响力,为该技术进一步示范推广,已形成了初步的设想和规划。
2、小麦优质品种机械化作业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计划实施26万亩,已完成27.5万亩。
其中:牙克石市完成5万亩;额尔古纳市完成2.5万亩;海管局完成20万亩。
经测产,平均亩产297.6公斤,较对照田平均每亩增产57.1公斤,总增产1.6万吨。
按1.4元/公斤计算,每亩纯增收79.9元,总增效益0.2亿元。
(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18年和18年分别在牙克石市、阿荣旗实施,项目周期为三年。
现已完成野外调查采集农化样8,244个,分析化验各项理化指标7.94万项次,填写“采样点基本情况调查表”和“采样地块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1.65万余份,完成“3415”小区试验68个点次,建立了9个核心示范区,布置三区对比试验110个,制定施肥配方建议卡0.37万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2万亩。
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区,施用配方肥的80.4万亩农田,作物平均亩产为197.7公斤,比农民习惯施肥总增产粮食2.0万吨,平均亩增产19.4公斤,增产率为11%;亩新增产值29.7元,总增产值0.3亿元。
(四)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阿荣旗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启动以来首批实施的项目,截止18年7月31日,已全部按期完成了项目批复的各项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单位于8月1日组织设计、监理、质检等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对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了初验,经验收组综合测评,3个单位工程、23个分部工程均达到了合格标准,其中优良工程率达78%,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达到了优良工程标准。
(五)全面完成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承担18年度**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4项,《高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优势强筋小麦生产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优质白瓜籽新技术示范》,全面如期完成了项目合同书的各项计划任务。
“高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 计划实施面积5万亩,实际完成5万亩。
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大兴安岭农场局各1万亩。
经秋季测产,高油大豆项目区平均亩产125.78公斤,比非项目区92.31公斤增产33.4公斤,增产幅度为36.26%。
项目区高油大豆亩成本159.5元,公斤粮成本0.53元,亩纯效益142.37元。
非项目区大豆亩成本135.82元,公斤粮成本0.63元,亩纯效益80.18元。
项目区高油大豆较非项目区普通大豆亩纯增效益62.19元,整个项目区总纯增效益310.95万元。
“优势强筋小麦生产示范” 计划实施面积5万亩,实际完成5万亩。
其中牙克石市3万亩,额尔古纳市2万亩。
经秋季测产,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284.44公斤,比非项目区227公斤增加57.44公斤,增产幅度为25.3 %。
项目区小麦亩成本209.9元,公斤粮成本0.74元,亩纯效益188.3元。
非项目区小麦亩成本167.9元,公斤粮成本 0.74元,亩纯效益138.6元。
项目区小麦较非项目区非项目区亩纯增效益49.7元,整个项目区总纯增效益248.5万元。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计划实施面积4万亩,实际完成4.36万亩,超计划指标0.36万亩,超额9%。
其中:扎兰屯市完成2.12万亩,牙克石市完成2.24万亩。
测土配方施肥开发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周边30万亩的农户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作物主要为小麦和大豆。
经秋季测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作物平均亩产215.35公斤,比农民习惯施肥总增产粮食113.17万公斤,平均亩增产25.96公斤,增产率为14% ,平均亩新增产值43.65元,总增产值190.31万元。
“优质白瓜籽新技术示范”计划实施面积1万亩,实际完成面积1万亩。
全部落实在阿荣旗音河乡,共计3个村,682户。
经测产,项目区南瓜平均亩产2.56吨,比一般田亩增产256公斤,增产率11.2%;总增产南瓜0.25万吨,总增产南瓜果肉0.2万吨,总增产白瓜籽140吨。
实现亩产值743元,比一般田亩增产值120元,总增产值120万元,总增收106万元。
(六)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市农村能源建设在**农村能源站的正确领导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我们把农村沼气池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不断加大培训力度。
我们成功研制了适合高寒地区(北纬49度)推广的带燃池沼气池,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积极关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沼气建设影响力不断扩大。
共建成沼气池24个。
在岭东农区建14个(莫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分别为3个、9个、2个)“24公分砖墙加苯板型”的沼气池;在岭西牧区建“24公分砖墙加35公分燃池型”沼气池8个(陈巴尔虎旗建7个,西旗建1个);在海拉尔市建立“24公分砖墙加苯板型”和“24公分砖墙加35公分燃池型”沼气池各1个。
这两种沼气池,分别适合于岭东的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自治旗,岭西高寒地区陈巴尔虎、海拉尔市、西旗等不同生态区。
沼气池的建造成功,为我们探索出一条新路。
**属于高寒地区,因此,所有沼气池全部建在保温的棚圈舍内,可常年产气。
根据内蒙古**农牧厅、发改委《关于申报18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我们积极组织莫旗、阿荣旗申报18年农村沼气池建设国债项目。
阿荣旗申报沼气建设户1,500户,分别建在6个乡(镇)9个行政村,主要建在阿荣旗的南部向阳峪、六合、霍尔奇等乡镇。
申请国债资金18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8万元,农民自筹200万元,该项目已由国家发改委批复,于18年实施。
莫旗申报沼气建设户635户,分别建在14个村,主要建在莫旗纬度偏低的南部及登特科移民村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