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体胚胎学总论8(二)学生
- 格式:ppt
- 大小:10.02 MB
- 文档页数:41
第八篇人体胚胎学总论人体胚胎学是本门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学习完毕后,将进入总复习阶段。
为了帮助大家做好期末考试前的练习,我们这次辅导给大家提供两部分习题训练,一部分是人体胚胎学总论的习题及习题参考答案,另一部分是总复习的几套模拟试题。
人体胚胎学总论习题训练【练习题】一、填空题1.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_______。
其部位是在_______或_______。
2.两胚层胚盘中,上层为柱状细胞,称_______,其下层为立方形细胞,称_______。
3.脊索诱导其背侧的_______细胞增殖形成细胞板,称_______,板中央凹陷,称_______,凹陷两侧的隆起称_______;隆起愈合成管状,称_______,其头端的孔称_______,闭合后发育成_______;后端的孔称_______,闭合后发育成_______。
4.胎盘由胎儿的_______和母体的_______共同组成。
二、A型选择题1.受精的部位一般在( )A.子宫体部或底部B.输卵管峡部C.输卵管壶腹部D.输卵管漏斗部E.腹腔内2.受精卵的细胞分裂 ( )A.是有丝分裂B.是无丝分裂C.是第一次成熟分裂D.是第二次成熟分裂E.不是有丝分裂3.关于胚泡,哪一项错误?( )A.受精后第4天胚泡进入子宫腔B.表面是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C.胚泡中央的腔称胚泡腔D.聚集在胚泡一侧的细胞团称极端滋养层E.聚集在胚泡一侧的细胞团称内细胞团4.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称( )A.胎膜B.蜕膜C.基蜕膜D.基膜E.粘膜5.关于合体滋养层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 )A.由胚泡滋养层发育而成B.细胞界限不清楚C.能直接分化形成胚外中胚层D.合体滋养层的内面有细胞滋养层E.能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6.形成脊索的结构是( )A.原条B.原结C.原凹D.原沟E.神经沟7.人二胚层胚盘的结构是( )A.上层为外胚层,下层为中胚层B.上层为中胚层,下层为内胚层C.上层为卵黄囊的底,下层为羊膜腔的顶D.上层为羊膜腔的底,下层为卵黄囊的顶E.上层来自细胞滋养层,下层来自合体滋养层8.后神经孔未闭合可形成( )A.无脑儿B.独眼畸形C.无眼D.无耳E.脊髓裂、脊柱裂9.原始生殖细胞来源于( )A.羊膜的胚外中胚层B.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C.卵黄囊的胚外内胚层D.间介中胚层E.胚盘内胚层10.造血干细胞来源于( )A.羊膜的胚外中胚层B.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C.卵黄囊的胚外内胚层D.胚盘的中胚层E.胚胎时期的肝血窦11.胎儿诞生时,剪断脐带后从切口流出的血液是( )A.胎儿的动、静脉血B.母体的动脉血和胎儿的静脉血C.胎儿的动脉血和母体的静脉血D.胎儿和母体的动、静脉血E.母体的动、静脉血三、名词解释1.卵裂2.胚泡(形成、结构)3.两胚层胚盘4.胎盘膜(定义、组成)四、问答题1.试述神经管发生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畸形。
人体胚胎学总论人体胚胎学总论或称人体早期发生,是指从受精至第八周末的发育时期,即胚前期和胚期。
此时期的胚胎发育变化甚大,并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体胚胎学总论的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和受精,卵裂和胚泡形成,植入和胚层形成,胚体形成和胚层分化,胎膜和胎盘。
本章还简述各期胚胎的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多胎和联胎,以及胚胎发育的某些机理。
一、生殖细胞和受精(一)生殖细胞生殖细胞(germ cell)又称起配子(gamete),包括精子和卵子,均为单倍体细胞,即仅有23条染色钵,其中一条是性染色体。
它们的发生概况见图20-1(详见第16、17章)。
图20-1精子与卵子发生1.精子的获能精子中的半数含Y染色体(23,Y),半数含X染色体(23,X)。
射出的精子虽有运动能力,却无穿过卵子周围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能力。
这是由于精子头的外表有一层能阻止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
精子在子宫和输卵管中运行过程中,该糖蛋白被女性生殖管道分泌物中的酶降解,从而获得受精能力,此现象称获能(capacitation)。
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内的受精能力一般可维持1天。
2.卵子的成熟从卵巢排出的卵子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并随输卵管伞的液流进入输卵管,在受精时才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若未受精,于排卵后12~24小时退化。
(二)受精受精(fertilization)是精子穿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它始于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的接触,终于两者细胞核的融合。
受精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应用避孕套、输卵管粘堵或输精管结扎等措施,可以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从而阻止受精。
当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它首先与卵子周围的放射冠接触。
这时精子顶体的前膜即与表面的细胞膜融合,继而破裂形成许多小孔,顶体内含的酶(酸性水解酶)逐渐释放出来。
精子顶体的这种变化为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图20-2)。
释放的顶体酶先解离放射冠的卵泡细胞,继而分解透明带,形成一个精子穿过的通道,精子则与卵子直接接触,是受精的开始。
人体胚胎人体胚胎学总论或称人体早期发生,是指从受精至第八周末的发育时期,即胚前期和胚期。
此时期的胚胎发育变化甚大,并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体胚胎学总论的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和受精,卵裂和胚泡形成,植入和胚层形成,胚体形成和胚层分化,胎膜和胎盘。
本章还简述各期胚胎的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多胎和联胎,以及胚胎发育的某些机理。
编辑本段生殖细胞和受精(一)生殖细胞生殖细胞(germ cell)又称起配子(gamete),包括精子和卵子,均为单倍体细胞,即仅有23条染色钵,其中一条是性染色体。
1.精子的获能精子中的半数含Y染色体(23,Y),半数含X染色体(23,X)。
射出的精子虽有运动能力,却无穿过卵子周围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能力。
这是由于精子头的外表有一层能阻止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
精子在子宫和输卵管中运行过程中,该糖蛋白被女性生殖管道分泌物中的酶降解,从而获得受精能力,此现象称获能(capacitation)。
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内的受精能力一般可维持1天。
2.卵子的成熟从卵巢排出的卵子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并随输卵管伞的液流进入输卵管,在受精时才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若未受精,于排卵后12~24小时退化。
(二)受精受精(fertilization)是精子穿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它始于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的接触,终于两者细胞核的融合。
受精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应用避孕套、输卵管粘堵或输精管结扎等措施,可以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从而阻止受精。
当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它首先与卵子周围的放射冠接触。
这时精子顶体的前膜即与表面的细胞膜融合,继而破裂形成许多小孔,顶体内含的酶(酸性水解酶)逐渐释放出来。
精子顶体的这种变化为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
释放的顶体酶先解离放射冠的卵泡细胞,继而分解透明带,形成一个精子穿过的通道,精子则与卵子直接接触,是受精的开始。
受精开始时,精子头侧面的细胞膜与卵细胞膜融合,随即精子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进入卵内。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6分参考学时:总学时:96理论学时:66 课内实践学时:30 实训学时: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
只有正确认识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才能充分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发展过程,准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是根据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医科类各专业”大专层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医学的有关领域打下比较广泛和必备的理论与基础知识,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围绕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人体解剖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课程总课时78学时,理论为68学时、实践为10学时。
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安排表二、课程目标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
此外,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本课程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