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涛谈育儿常见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0
崔玉涛谈育儿-正确使用药物本章你将读到以下精彩内容:●静脉输液虽然有它的好处,但并不一定就是最积极的方式,应该遵循“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给药”的原则。
●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时间,把细菌彻底杀死,避免耐药细菌的产生。
●病毒感染期间,使用抗生素不仅达不到治病的目的,还会导致人体特别是肠道内菌群失调。
LESSON 44 退热药,混搭用虽然我们都不希望,也尽量避免孩子发烧,但没有一个孩子能躲过发烧。
实际上,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烧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对人体的破坏。
当病原菌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阻止它们,其中,让体温升高就是一种常见而明显的方式。
既然发热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那为什么还要退热呢?通常退热是针对高热而言,也就是指体温超过38.5℃的体温。
因为高热会使体内代谢过高,导致人体消耗明显增加。
3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够成熟,高热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出现高热惊厥,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
所以,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该采取退热治疗。
退热治疗分为物理疗法和化学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多喝水多排尿、温水浴,甚至枕冰袋等;化学疗法主要是使用药物治疗。
但是,在用药物降温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
诊室镜头回放1使用退热剂每天不能超过4次11个月的楠楠一天前开始出现高热,体温超过了39℃。
在医生的指导下,父母给孩子服用泰诺林小儿滴剂退热。
药物服用后效果很好。
说明书标明,药物应该间隔至少4个小时才能再次服用,但说明书上又提到,每天使用不能超过4次。
这下爸爸妈妈左右为难了:吃药后退烧的有效时间是4个小时左右,如果孩子4个小时后又烧起来,这样算下来,每天使用退热剂的次数肯定会超过4 次,这该怎么办?诊室镜头回放2使用退热剂1小时还没有退热1岁3个月的宝宝近几天发热,体温超过了39℃。
使用泰诺林小儿滴剂将近1小时后,孩子的体温仍然没有减退。
崔玉涛谈幼儿急疹昨日,关于在孩子打针效果及注意事项的专题上(点击查阅?【崔玉涛谈常见病】孩子肌肉薄,扎针要慎重,效果也需酌情考虑!),宝爸妈集体回忆自家熊孩子第一次打针的趣事后,紧接着,就把关于幼儿急疹和退热药、输液的区别使用,刷上了留言榜首。
的确,打针孩子痛苦,对宝爸妈来说其实也是一份煎熬,可看着孩子高烧不退,那简直就是在考研家长的最后一层心理底线,所以,今天我们来说说孩子高热的护理。
我真的要奔溃了,宝贝已经无故发烧三天三夜了,一直高烧不退,毫无症状,精神状态也不错,但是体温一直在38度以上甚至近40,时刻不停擦身体,还吃了好几次退烧药,可就是退不了高烧,验血也没有白细胞,不知道咋回事,睡眠也无法熟睡,一碰就醒来大哭,该怎么办?拜托了!无明显原因出现高热,持续3天,高热后出皮疹,是典型的幼儿急疹—病毒感染,多是孩子有生第一次发热,会导致家长到达接近崩溃的边缘。
由于幼儿急疹属马后炮诊断,只要孩子发热期间无其它症状,家长只有“忍着”=等待+等待。
孩子出现发热时伴随着皮疹、腹泻、剧烈咳嗽,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高热服用退热药后体温退降的不满意,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退热药剂量不足;2.体内水分不足,即入量不足;3.孩子对此种退热剂不敏感;4.未达到家长的希望值。
退热药只能暂时退热,不能遏制发热。
病毒感染,比如幼儿急疹,高热一般维持于三天。
服用退热药几小时后体温还会升高。
今日,我们翻阅《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1:直面小儿发热》书籍后就婴幼儿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液,以及退热药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补充回答。
什么时候考虑静脉补液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1:直面小儿发热服用退热药后几小时内体温下降,说明孩子对退热药是敏感的。
几小时后,体温再度上升是发热的基本过程。
如果体温越烧越高,说明体内水分不足,限制了退热。
鼓励孩子少量多次喝水。
只有进水困难时,才考虑静脉补液,但不是输抗生素。
没有研究证实注射退热药物的效果优于口服退热药。
崔玉涛谈育儿-便便问题本章你将读到以下精彩内容:●排除宗教和文化因素,包皮环切是否有必要,目前并没有一个定论。
●虽说包皮环切手术是一种十分简单的手术,但不是所有的男孩都可接受的。
●不要过于认真清洗婴幼儿的外阴。
●大便干燥的主要原因是大便在结肠内存留时间过长,大便中的水分被结肠吸收,造成大便干结。
LESSON 35 宝宝为何尿频?身为父母,似乎天天都有操不完的心。
这边还在为宝宝吃什么、怎么吃焦虑不安,那边又为不成形的便便愁眉不展。
因为对表达能力不强的孩子,尤其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来说,其是否健康,尿便就是一个指标。
松田道雄说得好,我们是在养育婴儿,不是在培养大便。
所以,爸爸妈妈们对待尿尿和便便,完全可以放轻松些,当然前提是对它们有详细的了解。
诊室镜头回放宝宝小便次数明显增多近来,5岁的强强小便次数比以前明显增多。
爸爸发现了这个问题,可妈妈没怎么当回事,她认为是强强从幼儿园回家后喝水多的缘故。
昨天,幼儿园的老师又向爸爸反映了强强小便次数增多的情况,希望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去看医生。
这下,妈妈有些慌张了,怕孩子的肾脏出了问题。
一大早就带强强来到诊室。
经过检查发现,强强的小鸡鸡头轻度红肿,轻轻按压阴茎头有难以忍受的疼痛。
强强的小鸡鸡怎么了?婴儿期,男婴的包皮粘于阴茎头上。
大约4~5岁时,包皮的部分内面将逐渐与阴茎头分离,形成一些小囊。
多数孩子的包皮口较为狭窄,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尿液存留于此,渗出的尿碱和包皮内面代谢脱落的组织碎片逐渐形成包皮垢。
在潮湿的环境下,包皮垢可诱发包皮垢杆菌生长,从而刺激包皮内面和阴茎头发炎。
阴茎头和包皮上含有的众多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容易产生排尿感。
这就是强强为什么老想小便的原因。
治疗与处理向妈妈解释这种情况后,我建议最先应做的治疗是控制感染。
于是,我在强强的阴茎头涂了些局部麻醉的药膏。
15分钟后,用手轻轻向上翻开包皮,即见到了乳白色如同豆腐渣样的包皮垢,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继续慢慢上翻包皮,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或用浸满生理盐水的纱布轻擦)。
崔玉涛谈育儿(对厌奶、副食、枕秃、补钙、发烧问题汇总)*上次讲座谈到益生菌对过敏的防治作用,有妈妈问“妈咪爱”和“培菲康”都是益生菌,可不可以像Culturelle那样天天吃,长期吃呢?崔医生说,妈咪爱和培菲康里都含有奶的成分,而很多婴儿对牛奶过敏,不耐受,所以这两种药并不适合长期服用。
*几乎3岁之内的孩子都有“对眼”现象,是眼睛发育不好吗?不是!其实是3岁之内孩子鼻梁低平所致。
如果家长试图将孩子的鼻梁轻轻揪起,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眼睛非常正常。
鼻梁低平造成的成人观察孩子时出现了视觉偏差。
如果两只眼睛视物或运动出现不对称现象,应该请教眼科医生。
*肋缘轻度外翻是否就是缺钙或佝偻病的标志呢?当然仅是轻度肋缘外翻不是佝偻病的标志,更不是缺钙的迹象。
人体胸、腹被膈肌所分隔。
膈肌附着于倒数第二肋间内。
由于婴幼儿膈肌比较僵硬,就有股力量将肋骨内拉。
倒数第二肋骨被内拉,肋缘就会轻度外翻,像喇嘛花。
3岁后自然变正常。
以前提到过婴幼儿揪耳朵的问题。
因孩子两侧内耳发育不平衡,所以感觉到耳内有东西。
就如同我们刚下飞机时,感觉耳内有异物是一个道理,是因为飞机降落造成双侧内耳轻度不平衡。
随着孩子长大,两侧内耳就会逐渐发育平衡。
所以,3岁以内孩子不仅揪耳朵,还有晕车、怕秋千等现象*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骨骼不断拉长(身长)是生长的重要标志。
随着骨骼内钙质的不断沉着,才会逐渐拉长;骨骼逐渐拉长,钙质才可不断沉积于骨骼内。
若骨密度正常,可能有骨骼生长缓慢。
到目前为止,尚无婴幼儿骨密度正常值。
千万不要担忧骨密度的问题,生长结果最为关键。
*眼睛的发育与婴幼儿生长发育同步。
眼球形状不对称或歪斜,被认为屈光不正。
婴幼儿眼睛发育过程,就是由不对称的球体逐渐变成对称球体的过程。
婴幼儿不仅屈光不正,而且“近视”。
出生一个月婴儿视力仅为0.1。
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婴幼儿还在发育。
3岁时的检查才有可能说明问题。
*血液微量元素检测到底有何意义?人体内接受食物中的营养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主,还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崔玉涛最新访谈】崔玉涛做客央视《读书》栏目谈自然养育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我们!只为您分享权威、实用的育儿知识(关于育儿,我们是很认真的)崔玉涛做客央视《读书》栏目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一个知名儿科专家,他的追求就是让孩子不用去医院;一个儿童健康科普工作者,在《父母必读》杂志笔耕不辍13年。
“育儿男神”崔玉涛携新书《崔玉涛谈自然养育(1)理解生长的奥秘》做客本期《读书》,为你答疑解惑。
节目刚刚开始,大家就提出了各种关于缺钙的问题,崔医生就“我们的孩子怎么就缺钙了?”联系尊重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这个主题,又做了一次深度的解读。
问:1岁的孩子不能站是不是缺钙?崔玉涛:1岁的孩子不能站,是不是缺钙?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还有另一个问题:我们的家长怎么样才能正确地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运动发育其实涉及到骨骼和肌肉两方面。
是骨头软还是肌肉力量不够?大家想想,如果骨头软的话,骨头应该是弯的。
孩子站不起来,这明明是肌肉力量不够,可我们的家长就认定是缺钙了。
有些家长习惯对自己不能解释的事情,都冠以流行的概念,那就是缺钙。
说话晚是缺钙,站不起来也是缺钙……说到怎么去练肌肉,首先得练他的力量,我们说出生后应该多让孩子趴着,因为趴着是孩子发展大运动和小运动的起点,有多方面的好处。
可很多家长就觉得趴着不行,把心压坏了怎么办?肺压坏了怎么办?孩子累坏了怎么办?太多的忧虑,这样孩子很难得到正常的锻炼,怎么能发育好呢?孩子从趴着开始就比别人晚,势必爬、坐、走一系列发育都会晚。
这样的孩子到了1岁还不会走路也就不奇怪了。
问:前囟18个月没闭上是不是缺钙?崔玉涛:再说说头家长们更关心——孩子的头。
我们头上有几块骨头?其实每个人头顶是5块骨头,不是4块,也不是3块,为什么现在摸不到,因为骨头之间有纤维连接,虽然你摸不到缝,但它存在。
而孩子们呢,很轻易就摸得到这5块了,因为骨缝没有闭合。
大家看,前面的两块额骨和头顶的两块顶骨,这4块儿骨头中间的空隙就是菱形的前囟,头顶的两块顶骨和后边一块枕骨之间形成了三角状的后囟。
崔玉涛育儿知识讲座崔玉涛是一个育儿的专家,崔玉涛的育儿知识讲座都会有很多妈妈参加,那么崔玉涛的育儿知识讲座讲到哪些知识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崔玉涛育儿知识讲座,供大家阅览!崔玉涛:如何带孩子看病如何带孩子看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容易生病,孩子生病时,家长会立刻想到带孩子就医。
然而各位家长知道带孩子就医时要做些什么准备吗?接下来就跟崔医生学习一下,如何带孩子看病。
崔玉涛育儿知识1:家长应该怎么做?孩子生病以后,家长在及时带孩子就医的同时,要向医生提供孩子准确的病史。
可不要小看了提供病史这件“小事情”,各位家长真的能做好吗?疾病过程回顾① 发现疾病时间:面对医生,家长要详述孩子的发病时间,这要求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呵护要极其细心,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孩子身体的不适。
② 家庭类似疾病: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和孩子有类似的疾病症状,如果有,家长要详细地向医生叙述,帮助医生对孩子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崔医生提示:举例来说,家里2个月的小宝宝发烧了,这应该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情,可能会对ta的健康成长造成伤害,但是如果家长告诉医生家里较大的、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最近也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那小宝宝的病症就很有可能来自家里“老大”的传染,此时,家长就不必对2个月宝宝发烧过于担心和着急。
③ 主要症状表现和疾病变化趋势:家长要跟医生详细讲述孩子生病的症状,以及孩子生病以来的症状变化,比如采取了简单的处理措施后,孩子见不见好等。
崔医生提示:需要注意的是,在描述孩子病情的时候,只要有一位家长来详细描述就可以了,其余家长可以在病情描述之后做简单的补充,但切记不要打断主要描述孩子病情家长的述说过程。
简单明了地记录在跟医生描述孩子病情时,家长可以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后将孩子的病情用“数量化”的表现形式进行描述。
比如:孩子发烧了,发烧多少度?孩子起疹子了,孩子身上疹子的照片有没有?这些数量化的症状描述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病情。
崔玉涛育儿知识大全男神崔玉涛在育儿界非常有影响力,妈妈们需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但是多学习多了解是必需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崔玉涛育儿知识大全,供大家阅览!崔玉涛育儿小知识1.安抚奶嘴会影响牙齿和嘴形发育吗?这是经常被问及的问题。
吸吮是婴幼儿先天性反射,出生即会,但吃手和吸安抚奶嘴是婴幼儿自我安慰的表现,很难轻易阻止和戒断。
为此,对于频繁吃手的婴儿,应鼓励吸吮安抚奶嘴。
安抚奶嘴的外部的圆片可有效拮抗频繁吸吮可能造成的牙齿和嘴形的异常。
2.小孩子“枕秃”完全是物理性摩擦造成的,和缺钙无关。
3.辅食添加注意事项:1、添加起始时间为生后4-6个月,起始时间与喂养方式没有明显相关性,与孩子的生长过程,神经系统发育有关。
如果孩子近期出现体重生长偏缓,同时对大人进食出现兴趣,即可考虑添加辅食。
生后满4-6个月为辅食尝试阶段。
家长不要添加过急,以免出现胃肠不适或过敏问题。
4.妈妈要将咀嚼动作演示孩子,这样他们才会学会咀嚼。
5.为使婴幼儿能养成顺利进餐习惯,建议家长注意几点:1、将辅食时间调整到大人进餐期间或进餐后。
大人进餐对孩子有行为引导作用;2、喂辅食时,大人嘴里同时嚼食物,哪怕仅是口香糖。
咀嚼的动作同样诱导孩子顺利进食;3、每次喂饭控制于30分钟之内,没有吃完也要结束,避免产生厌恶情绪。
6.鲜牛奶的推荐引用时间——在发达国家:12个月以上。
在中国:因鲜奶的质量问题,推荐在2周岁以上再喝鲜奶。
7.对大便干结、排便费力的情况称为便秘。
便秘与肠道状况功能状况有关。
肠道内的细菌,主要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可败解食物中的纤维素,产生短链脂肪酸,同时产生很多水分,从而导致大便变软。
大便中所含水分,与喝水量关系不大。
保证肠道菌群正常和足够纤维素摄入,才是预防便秘的关键。
8.只要孩子饮食正常,母乳或者配方奶的摄入量都正常,就不需要加钙。
有很多医生毫无根据地让家长给孩子补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9.家长常问及给婴儿喂水问题。
新手妈妈95种常见的育儿问题解答1、鱼肝油与鱼油有什么区别?鱼油是提取鱼体内全部油的一个统称,其中包括了体油、肝油和脑油。
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磷甘油醚、类脂等,鱼肝油等。
鱼肝油是从从海鱼肝脏中提出的一种脂肪油,其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和D,宝宝需要吃鱼肝油,不需要吃鱼油。
2、痱子和湿疹如何分别?区别痱子与湿疹有个小窍门,痱子是小米粒样的红疹,简单说可以数出个数;而湿疹是成片的脱屑痒疹。
3、为什么不建议使用痱子粉?这事崔玉涛医生建议的,主要是担心宝宝将痱子粉吸入到肺部,可以使用痱子液代替。
4、宝宝的眼屎特别多,是怎么回事?这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个是泪腺不通,一个是倒睫,都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
5、二种退烧药交替使用到底好不好?冀连梅医生的建议是尽量使用一种退烧药,如果单一药物就可以控制住温度,则无需交替使用其他药物,最大限度的避免药物过敏的风险。
6、产后脱发是怎么回事?一般产后4个月左右就可能出现脱发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激素水平变化产生的,和休息不好也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只要放松心情头发都可以自己再长出来的。
7、宝宝的耳朵很干净但是为什么还会经常抓耳朵呢?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原因是宝宝的双内耳发育不平衡造成的,那种感觉与飞机下降时,大人感觉耳朵中有异物类似,等宝宝大些会自行消除。
玩秋千或者转椅可以加快内耳平衡功能的成熟。
8、需不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测?很多家长希望给孩子查微量元素。
其实主要的营养素还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再有从指尖采血进行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查,由于采血过程中组织液或多或少混入血液,易造成血液稀释,导致结果偏低。
我建议生长发育健康的孩子不需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9、是否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目前,根本没有标准的儿童骨密度检查方法,更何况对待婴儿。
微量元素也是忽悠的方式之一,特别是末梢血检查微量元素更无可靠依据。
10、为什么宝宝会吐奶?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原因是婴儿食道下端和胃的上开口——贲门肌肉力量较弱,只要腹压增高,胃内容物就可能反流进入口腔,就会吐奶了。
崔玉涛谈育儿(对厌奶、副食、枕秃、补钙、发烧问题汇总)*上次讲座谈到益生菌对过敏的防治作用,有妈妈问“妈咪爱”和“培菲康”都是益生菌,可不可以像Culturelle那样天天吃,长期吃呢?崔医生说,妈咪爱和培菲康里都含有奶的成分,而很多婴儿对牛奶过敏,不耐受,所以这两种药并不适合长期服用。
*几乎3岁之内的孩子都有“对眼”现象,是眼睛发育不好吗?不是!其实是3岁之内孩子鼻梁低平所致。
如果家长试图将孩子的鼻梁轻轻揪起,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眼睛非常正常。
鼻梁低平造成的成人观察孩子时出现了视觉偏差。
如果两只眼睛视物或运动出现不对称现象,应该请教眼科医生。
*肋缘轻度外翻是否就是缺钙或佝偻病的标志呢?当然仅是轻度肋缘外翻不是佝偻病的标志,更不是缺钙的迹象。
人体胸、腹被膈肌所分隔。
膈肌附着于倒数第二肋间内。
由于婴幼儿膈肌比较僵硬,就有股力量将肋骨内拉。
倒数第二肋骨被内拉,肋缘就会轻度外翻,像喇嘛花。
3岁后自然变正常。
以前提到过婴幼儿揪耳朵的问题。
因孩子两侧内耳发育不平衡,所以感觉到耳内有东西。
就如同我们刚下飞机时,感觉耳内有异物是一个道理,是因为飞机降落造成双侧内耳轻度不平衡。
随着孩子长大,两侧内耳就会逐渐发育平衡。
所以,3岁以内孩子不仅揪耳朵,还有晕车、怕秋千等现象*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骨骼不断拉长(身长)是生长的重要标志。
随着骨骼内钙质的不断沉着,才会逐渐拉长;骨骼逐渐拉长,钙质才可不断沉积于骨骼内。
若骨密度正常,可能有骨骼生长缓慢。
到目前为止,尚无婴幼儿骨密度正常值。
千万不要担忧骨密度的问题,生长结果最为关键。
*眼睛的发育与婴幼儿生长发育同步。
眼球形状不对称或歪斜,被认为屈光不正。
婴幼儿眼睛发育过程,就是由不对称的球体逐渐变成对称球体的过程。
婴幼儿不仅屈光不正,而且“近视”。
出生一个月婴儿视力仅为0.1。
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婴幼儿还在发育。
3岁时的检查才有可能说明问题。
*血液微量元素检测到底有何意义?人体内接受食物中的营养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主,还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崔玉涛谈婴儿睡头型崔玉涛谈婴儿睡头型,这些问题家长都注意到给婴儿宝宝睡头型这个问题,对于好多的爸妈妈来说应当都有碰到,特别是自己家里的老人和一些亲戚朋友等,都会嘱咐说宝宝的前三个月要注意睡出好头型,否则的话歪头扁头的可就不漂亮了。
其实就对于婴儿睡头型,依据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来看,任何的发育阶段都不合适过分协助和指引宝宝发育,睡头型也是这样,爸爸妈妈更要坚持科学的育儿方式。
而崔玉涛在谈及婴儿睡头型有关问题时,此中就对于婴儿睡头型能否需要协助?睡头型要不要借助枕头、特别睡姿等做了有关的介绍和剖析。
相信生活中仍旧有好多的爸爸妈妈还在被这个问题所困扰,那么下边就一同来看看吧!崔玉涛谈婴儿睡头型崔玉涛说,婴儿出生以后的睡眠姿势确实会影响其头型发育,可是就对于哪一种睡姿的头型发育好这个问题,家长能否过于关注自己的意向了呢?简单来说,婴儿发育阶段的头型是没有一个标准的,在健康发育的基础下,更不需要协助甚至妥协给宝宝睡头型。
崔玉涛说自己作为作为医生,建议先保证婴儿你没有偏头和歪头的状况,假如有发现的话应当实时就诊确认,而不是靠单调的睡头型来解决。
婴儿宝宝斜颈的话,能够实时的干涉纠正让其还原,而多种睡眠姿势甚至还可以够有效预防婴儿出现偏头和歪优等。
所以,崔玉涛就建议各位家长,婴儿睡头型不用故意履行,更不用能够固定一个睡眠姿势来追求自己意向中的某种头型。
一般在检查婴儿头型发育时,主要就对偏头和歪头进行调增和纠正,睡头型改变头型方法单调,需针对偏头歪头问题的严重程度而拟订纠正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宝宝出现了扁头型、稍微歪头偏头的话又该怎么办呢?能否需要睡枕头呢?崔玉涛医生说,出现这种状况最主要的额就是纠正和清除斜颈,其次再考虑纠正偏头。
一般六个月之内的婴儿都是能够经过睡姿纠正的,此中就包含平躺睡、左右边位睡、俯卧侧头睡等。
假如是6 个月此后的可依据状况带改正头盔等,一天佩带,基本能够在 3-4 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改正还原了。
育儿,在爸爸妈妈的生活中,这是一门严谨细致的“课程”!经常看到朋友圈内有妈妈带自己孩子去上早教课,有的早教课还制定了一周上课时间,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带着自己宝宝去上早教,一个周下来就有两三节。
但是话说回来,这么小的宝宝去上早教课,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在干嘛吗?我们不太了解,早教对于宝宝的影响和作用力,不管是上早教还是接触其他的东西,爸爸妈妈们都应该先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宝宝是否是需要!就目前,很多爸爸妈妈各抒己见,早教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就对于育儿、养育、早教课上不上,我们可以听听崔玉涛的建议,看看他针对宝宝上早教是怎么说的。
崔玉涛谈养育:早教要不要上?早教,在我们成年人的认知和思维中,他是一个形象的、有含义的、有作用力和影响力的东西。
但是对于年龄还小的宝宝来说,早教是具象的,没有定义、没有约束、甚至可以随心所以。
很多父母思前想后的早教课要不要上,其实他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早教什么时候开始最合适!崔玉涛谈及与家庭养育的时候就说道,很多年轻爸妈不明白。
不是非要在外面或者早教机构进行的课程才叫早教,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的早教关系会更好建立,而在早教关系中,亲子关系也会更有利于促进!有的家长觉得早教课上了,宝宝各方面发展也将会赢在起跑线上,这个认为,是具有双面性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家庭早教实则就等于亲子互动,无论你是给宝宝读读绘本、讲讲故事、又或者是用玩具教宝宝一些东西,只要宝宝在其中参与了,那么这就是启蒙、这就是早教的一部分!特别是0-3岁这个时期,婴儿宝宝对外界的声音极其敏感,因此2-3岁的宝宝要更注重感官和听觉以及肢体上的启蒙和训练。
崔玉涛说早教课其实就是幼儿园的前期,这个过程爸爸妈妈们可以不用去走的。
一般来说,3岁的宝宝就可以不如幼儿园生活,但是1-2岁的宝宝,可以不用刻意送去早教中心学习所谓的只是和见识,希望爸爸妈妈可以腾出自己的一些时间,在家给宝宝做做早教,这也不是不可以的。
儿科医生:崔玉涛
1.不要轻易输液,肠道吸收跟输液效果差不多;
2.用母乳喂养的时候用“生长曲线”评价;
3.小孩长牙时,家长可以手指洗净,缠一层纱布,粘一点凉水给小孩咬,并可
帮孩子止疼;
4.小孩最好用尿布,让他自然排尿,不要强制安排时间把尿;
5.妈妈的心情会影响血液肾上腺素含量,容易影响小孩的心情;
6.小孩要定时带小孩出去适应环境,增强适应能力;
7.小孩肠绞痛情况很正常,等到四至六个月就会自然好;
8.小孩三个月之前不宜趴着睡觉;
9.小孩不能靠节食控制体重,让孩子在清醒的时候多趴着,这样可以全身动;
10.坐月子的时候可以洗头洗澡,但要注意清洁;
11.月子餐有炒作性质,保证一个星期吃50种食物,营养均衡就好;
12.小孩发烧怕热性惊厥,要靠物理降温,不要多穿衣服,小孩可能因高烧出大
汗造成重度脱水导致惊厥,对脑损伤很大;
13.小孩三岁之前以玩为主;。
崔玉涛育儿经验分享0到3岁育儿重点0到3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家长们育儿的重点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智力和情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家长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作为一位有着丰富育儿经验的崔玉涛爸爸,我想分享一些在0到3岁育儿中的重点。
婴幼儿的营养摄入非常重要。
在0到3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迅速,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他们的生长。
因此,家长们需要注意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
新生儿时期,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可以提供宝宝所需的营养和免疫力。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可以选择婴儿奶粉作为替代品。
在宝宝长大后,可以逐渐引入辅食,包括米粉、果泥、蔬菜泥等,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
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0到3岁是儿童大脑发展最快的阶段,家长们可以通过早期教育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早期教育可以包括启发孩子的好奇心,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等。
家长们可以通过给孩子读书、唱歌、玩游戏等方式,刺激他们的大脑发育,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交流也是0到3岁育儿的重点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和关注非常强烈,家长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亲子互动可以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家长们可以通过抱抱、亲亲、说话、玩耍等方式,与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
安全是0到3岁育儿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危险的认知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因此,家长们需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首先,家中的环境要安全无隐患,避免宝宝触碰到尖锐物品、电源插座等。
其次,家长们要密切关注宝宝的行动,避免他们意外摔倒或者溺水等。
最后,家长们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安全的玩具和游戏,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和认知能力。
定期的健康检查也是0到3岁育儿的重点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很快,家长们应该定期带孩子去儿科医生进行体检,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
医生会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听诊、视力听力检查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崔玉涛新生儿的育儿知识l婴儿任何用药必须遵医嘱,成人用药很多可致婴幼儿残疾甚至死亡。
l夜晚开灯睡觉降低孩子免疫力,儿生后要逐渐适应正常生活环境--白天光线亮且相对嘈杂;晚上暗且相对安静。
千万不要做成白天拉窗帘、蹑手蹑脚;晚上开着长明灯。
l10月内宝宝禁止摇晃,伤害大脑,严重可致脑出血和轻微脑震荡l特别不要生后捆绑孩子任何部位。
随着孩子生长,双小腿会逐渐自然变直。
l任何时候,避免面部遮蔽,以防止新生儿窒息。
l每天8-12次母乳喂养l每次喂养完至少一侧乳房排空l孩子喂哺时,可听有节律的吸允和吞咽声l出生头两天,婴儿至少排尿1-2次l如果存在粉红色尿酸盐的尿,应在出生后第三天消失l出生后第三天开始,排尿次数应在6-8次/24小时l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l每次大便应多于一大汤勺l第三天后每次可排软黄便4(量多)-10(量少)次新生儿出生后要尽早且尽可能多地吸吮妈妈乳房,吸吮越早、吸吮越多,越利于乳汁分泌。
此间,不要给孩子喂水。
但应监测体重变化。
生后几天的婴儿,只要每天能接受至少8次喂养;每次喂养时能听到孩子吞咽的声音;每天能见到婴儿排尿,颜色不是粉红色尿酸盐结晶尿;排便已是黄色或淡黄绿色便;出生后体重下降未达出生体重的7%,就说明妈妈乳汁已充足,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如果必须添加配方粉,应是每次母乳喂养后添加。
喂养婴儿不是定时喂养,应按需(饥饿需)喂养。
不要担心健康婴儿睡觉期间会出现低血糖等问题。
特别是应逐渐养成婴儿夜间逐渐睡长觉的习惯。
刚出生的婴儿,需求喂养没有规律;大约两周后逐渐形成2-3小时为周期的喂养。
婴儿清醒期间,喂养间隔会短;睡眠时喂养间隔会长。
每日7次喂养为宜提到婴儿出生后第一口应接受母乳,很多家长就抱怨这是不可能的,因孩子刚出生,妈妈还没母乳,孩子饿了怎麽办?其实,正常婴儿出生后体内储备的能量会坚持2-3天。
刚出生婴儿多哭闹,是为了促使肺内液体回吸收,因胎儿肺内充满液体。
生后哭不一定是因饿,而是因肺内液体还未排净,需要“哭”来增加呼吸。
婴儿定时哭闹多与肠绞痛有关。
平躺时不安、易哭闹,是典型表现。
可能与胃肠发育尚不成熟有关;也可能与牛奶不耐受有关。
哭闹时抱起来,特别是紧抱可缓解,说明与肠胀气有关。
其实,让婴儿趴着也可缓解肠胀气引发的不适。
口服西甲硅油有一定效果。
若效果不佳,将配方粉换成部分水解配方。
#崔玉涛谈护理#颈部歪斜也称斜颈,是偏头常见原因。
斜颈常与胎儿体位、出生时牵拉等有关。
越早发现,及早治疗,越可有效预防和纠正偏头。
治疗斜颈方法:物理按摩;支具;手术。
对婴儿来说,按摩为常用方法。
脸部不对称、两眼大小不一是斜颈常见并发问题,很难有效纠正。
所以,及早纠正斜颈很重要。
#崔玉涛谈生长发育#大便带有少许鲜血,多是肛裂所致。
首先,请教医生确定是否为肛裂。
若是肛裂,注意调整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素食物或纤维素的药物制剂;去除“把便”方式,尽可能缩短每次排便时间,特别不能定时强迫孩子排便;每天1-2次用温黄连素水敷肛门或坐浴至少15分钟,再在肛裂局部涂红霉素等软膏。
#崔玉涛谈护理#大多数婴儿满6个月时开始出牙。
出牙具有个体差异。
极个别婴儿出生时即已出牙;也有一岁才开始出牙,更有一岁后才出牙的。
这与遗传背景有很大关系,与缺少钙等元素无关。
其实,出生前,牙胚即已形成,生后处于长牙阶段,直至牙齿萌出后,还会继续生长。
早出牙者不需刻意补营养素。
#崔玉涛谈生长发育#由于胎儿在妈妈子宫内处于蜷曲体位,双腿也呈蟠曲状态,致使双侧小腿弯曲。
婴儿出生后直到2岁左右,双侧小腿仍向外弯曲,这是正常现象。
虽然双侧弯曲的小腿,在双腿合拢时,局部似乎呈O型,但不是O型腿。
O或X型腿指的是髋、膝、踝关节之间的关系。
对小腿弯曲,不需补钙或任何治疗。
#崔玉涛谈生长发育#喝水少与便秘关系不大,与饮食中纤维素不足和肠内正常菌群数量不够有关。
肠内细菌败解纤维素形成短链脂肪酸和水,从而降低大便稠度。
如果纤维素进食不足,如母乳不足,辅食中青菜少或过度加工;如果太干净(使用消毒剂),易出现便秘。
平卧、俯卧或侧卧都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可能压迫心脏等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因心脏位于胸廓中间,不会因姿势而导致受压。
大多数人之所以适应于平卧与平时习惯有关。
对于以平卧为休息姿势的人来说,俯卧或侧卧出现呼吸、心率增快是因为肌肉不适应,相对负荷增加所致。
仅夜间咳嗽,说明问题不是出自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应是鼻咽部。
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出现炎症,咳嗽应该24小时都可出现,而且白天相对重些。
仅夜间,特别是后半夜咳嗽应是鼻咽分泌物在平躺时倒流,刺激咽喉而引发咳嗽。
应看耳鼻喉科,确定原因,采取对应治疗。
仅服止咳药肯定不会见效耳朵里有响声,不伴疼痛,很可能是耳石所致。
若是耳石,可先滴软化耳石的滴耳液3-5天,然后到医院取出已软化耳石。
否则取耳石过程会非常疼痛。
耳石的形成,与耳道正常分泌物有关,也与曾经的耳部感染有关。
经常取出的耳石为深褐色,是脓血性分泌物的干痂,说明孩子曾经患过中耳炎。
婴儿满脸的粟粒状皮疹应是热疹。
虽说脸部的热疹多与环境温度较高、穿盖过多有关,实际上小婴儿面部热疹多与母乳喂养有关。
母乳喂养期间婴儿面部与妈妈乳房接触过程中妈妈的汗渍会落于婴儿脸部。
若每次喂养后妈妈能用柔软的干布轻蘸婴儿脸部,去除留下的汗渍,可减少脸部出现热疹的机会。
孩子体重长得是否偏慢不是与其他孩子比较,也不是用某一次测定值与正常值比较,而应观察从出生开始,多次体重测量值在生长曲线中形成的轨迹。
对6个月婴儿应考虑添加辅食,不是添加了配方粉就能解决生长缓慢的问题。
添加配方粉出现过敏,应换为深度水解配方,不是不同品牌间的尝试。
大人不要刻意扶着孩子走路。
孩子的走路过程应该是从坐着到扶着站,再到扶着走,最后就会自己行走。
特别是孩子不能全脚掌着地时,更不能扶着走,否则对双足、双腿发育不利。
家长不要过于着急去干预孩子的大运动发育。
孩子的大运动发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很多婴儿的腿纹不对称,其中仅极少数有髋关节发育异常。
生后检查双腿是否等长,只是极为粗略的检查。
应进行双髋关节的活动检查。
存在髋关节问题时,滑动髋关节可听到“卡啦”的声音。
当然早期B超检查,较为准确。
孩子大些时,可进行X光检查。
怀疑有问题,应该请教小儿骨科医生。
孩子出牙有着自身的规律,牙齿生长的速度也是因人而异。
家长不要以固定模式衡量自己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更不要因此就与“缺”什么元素挂钩。
保证均衡营养——母乳喂养/配方粉喂养,适宜辅食添加,就可以保证婴幼儿的健康生长。
对于1岁的婴儿,我建议3-4次奶喂养+2次辅食。
只要会叫“爸爸”就说明孩子会说话,当然也可间接说明孩子听力没有问题,或者没有大问题。
之所以,孩子说话字数少,多是因为照顾过于周到,过于准确地理解孩子的行为语言,及时满足,致使孩子对于说话的重要性没有重视。
适当削弱对行为语言的理解,可促进孩子多说话。
婴幼儿出现打嗝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婴幼儿膈肌(分割胸、腹腔的肌肉)较僵硬和平直。
当胃充盈后,特别容易刺激膈肌,导致痉挛,引起打嗝。
所以,对于婴幼儿打嗝的问题,家长不必焦急。
遇到打嗝可以少喝几口水等方式终止。
其实,不去干预也没有问题。
出牙具有非常大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少数4个月即可萌出第一颗;多数生后满6个月即可萌出;有些会晚于6个月逐渐萌出,个别可在一岁后才萌出。
出牙早晚与遗传有很大关系,与缺钙、进食的食物性状应该没有多大关系。
不要为了出牙早晚而作更多的认为干预。
评价婴幼儿生长的标准不是邻家孩子,而应该是生长发育的过程。
评价生长发育过程应根据生长发育曲线。
世界卫生组织2006和2007年公布的以母乳喂养儿为基准的曲线,可适用。
/hbhvz9。
建议家长登陆后,免费下载适用。
湿疹表现在皮肤上,但并不一定是皮肤本身的疾病。
对婴儿来说,主要是食物过敏在皮肤上的表现。
所以,仅通过皮肤治疗不能根本治愈。
家长应在医生帮助下,寻找引起过敏的食物。
对婴儿来说,牛奶是引起过敏的常见食物。
发现过敏原,及时停掉至少3个月。
皮肤治疗只做为湿疹治疗的辅助方法对于足月出生的5天后的婴儿,黄疸指数高于307才需要照光;对于稍早产的婴儿也要高于257才需要照光治疗。
由于照光是治疗黄疸的基本方法,换一种认识思路,也就是说,低于这些水平的黄疸无需医学治疗。
母乳性黄疸可持续3-4个月,只要程度不高于需照光水平,无需特别治疗,更没必要停母乳。
部分水解配方将牛奶蛋白水解一定程度,是为减少过敏原,模拟母乳,预防牛奶过敏发生。
绝不能认为母乳相当于部分水解配方。
所以,对婴儿早期母乳不足需添加配方粉时,推荐部分水解配方。
深度水解和氨基酸配方,仍是均衡营养品,能满足婴幼儿生长,作为牛奶过敏时回避牛奶期间的营养保障。
对孩子的站立,应关注:1、不能大人扶着孩子站;2、孩子自己扶着站时,脚跟已能轻松着地,就像照片的小朋友一样;3、站立时只是脚尖着地,应尽可能制止,否则对下肢发育不利;4、在不能脚跟着地站立前,不鼓励孩子行走,更不应使用学步车;5、不应让不会站立的孩子在大人身上蹦跳六个月后的母乳不能满足宝宝的全部营养需求,是因六个月后应给婴儿添加辅食了,并不意味着不能继续母乳喂养了!这样的介绍不是在打击母乳喂养的妈妈,而是为了正确引导喂养。
辅食添加并不意味着要添加配方粉;反言之,配方粉不属于辅食。
坚持母乳喂养,适宜添加辅食,保证婴儿健康生长!胎儿期牙胚就已形成,出生后开始慢慢生长,多于六个月后萌出。
有些婴儿长牙期间会有一定不适-低热、口水多、不安等。
通过咬磨牙胶、磨牙饼干等部分缓解因长牙造成的不适,但不是为了将牙"磨"出来。
很多婴儿长牙期间,无特别不适,不需特别关照。
千万不要认为婴儿长牙过程很特殊。
对"不会说话"的孩子,家长首先应判断孩子是不会说话,还是没有必要说话。
现在太多家长非常理解孩子的肢体语言,并且能够满足孩子全部肢体语言的需求,导致孩子没有必要说话,或只会叫人即可。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只有耳聋才会真正导致语言缺失。
排除耳聋原因,说话晚就与家长引导有关。
如果妈妈乳汁过多,可吸出,储存于专用的母乳储奶袋内。
母乳置于储奶袋后,先将储奶袋中的空气排出,然后用封条封住。
放置冰箱内冷冻,可保存6个月左右。
使用前,先放置于冷藏室内解冻,再用温水温热。
最后,解除封条,倒入奶瓶喂给婴儿。
整个过程不会受到冰箱内可能存在的细菌污染。
首先必须纠正,绝对不能用纱布人为去除舌苔,即使很厚,也不能人为去除,否则易造成舌面,包括味蕾的损伤。
再有,口腔内有奶瓣样灰白色附着物,应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鹅口疮,与"太干净"的环境造成肠道菌群建立不好或抗生素用后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口腔内涂制霉菌素和口服益生菌。
是否可让婴幼儿游泳?任何年龄孩子都可游泳。
游泳只是一种普通运动,不比趴着更利于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
趴着时,孩子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运动幅度,还可休息、睡觉,而游泳只强迫孩子不停地运动。
用颈圈辅助游泳;潜水刺激协调能力的发育,应都是噱头。
大人抱着、托着孩子游泳即可。
脖圈游泳为何不安全?1小宝宝脖子很软,套脖圈容易伤害宝宝稚嫩的颈椎;2脖圈是塑料的,临床有见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3脖圈容易压迫气管;4最最危险的是,人脖子上有颈动脉窦,若不小心被压到,可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休克!脖圈就有这个危险!!婴儿排便稀,首先应进行便常规+潜血+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若为阴性,可考虑肠绞痛、乳糖不耐受等非感染因素所致。
不能给孩子服抗生素。
否则,会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若便常规中发现大量红细胞,且便潜血阳性,排除肛裂的前提下怀疑过敏。
若大便中有很多白、红细胞,才可考虑肠道感染。
母乳含有丰富的低聚糖(可溶性纤维素),致母乳具有"轻泻"作用,所以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常偏稀。
再有,母乳中含有乳糖,当肠道受到任何原因的侵扰时,会致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减少,出现乳糖不耐受现象(胀气、稀水便)。
还有,4-6个月内婴儿常存在肠绞痛现象,也会出现胀气和稀便。
皮肤不小心被烫后,首先用凉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烫伤处有衣服或饰物附着,一定等凉水冲洗后再试图去除。
若烫伤处表皮起泡,一定尽可能保护水泡不要破溃,才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
再有,尽可能暴露伤口,保持局部干燥。
即使使用烫伤膏,也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等待慢慢好转和修复。
何为感冒?指流涕、闭塞、喷嚏、咳嗽、低热等,以鼻咽部为主要侵及部位的一组表现。
可能与穿着过多所致的出汗后着凉;可能与过敏;可能与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反复感冒并不能说明抵抗力低下,只有反复细菌感染,才需考虑,并需血液检查证实。
没有确诊之前不要接受注射免疫球蛋白。
卡介苗、乙型脑炎疫苗是在国内必须要求接种,而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不需接种的疫苗。
对于短期回国的小朋友,只要注意接触的人中没有开放性结核患者,可以不用接种卡介苗。
乙脑是蚊虫为媒介引发的严重病毒感染。
如果不能确保躲避蚊虫叮咬,应该给8个月以上儿童接种乙脑疫苗。
发现孩子走路姿势"不正常",应观察双下肢关节的发育。
当孩子安静平躺时,将他的双腿轻轻并拢。
若双侧膝关节接触时,踝关节间距离超过3厘米,应到骨科,排除X型腿。
X 型腿的儿童走路呈内八字型。
用学步带等牵着孩子走路对下肢关节发育不利。
走路是自然发育过程,不应过早人为干预。
进食配方粉后出现湿疹+腹泻,应考虑牛奶过敏。
羊奶与牛奶的蛋白相似率达92%,很难解决牛奶过敏问题。
应将配方粉换成氨基酸\深度水解配方。
因氨基酸\深度水解配方属特殊医学营养配方,不能进入普通商店,但可在母婴店、医院内保健品店购买。
部分水解配方不能治疗过敏,只作为预防过敏用。
对2-3岁内的男婴,因包皮与龟头可能还未完全分开,一些乳白色分泌物-包皮垢,就会逐渐堆积于包皮和龟头之间。
透过包皮即是白色"小肿物"。
若局部无发红、红肿、疼痛等,没必要立即处理。
当包皮逐渐与龟头分开,包皮垢会显现。
这时局部涂写橄榄油,包皮垢即会溶于油中,很容易被清除。
婴幼儿睡觉姿势与胸廓形状发育没有直接关系。
再有,到底哪种胸廓形状好呢?!只要婴幼儿生长发育正常,身心健康就是正常孩子。
家长千万不要心理压力过大,更不能认为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精雕细琢孩子。
每个孩子有着独自的生长发育规律,但离不开遗传的"控制"。
用纸尿裤与今后腿形发育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对还未开始站立和走路的婴儿,更谈不上纸尿裤可能导致腿发育异常的问题。
腿形指的是髋、膝、踝三关节的关系,若三关节在一条直线上就是正常。
对于小婴儿小腿骨略为弯曲,属完全正常,这与婴儿出生前的胎位有关。
随着发育,逐渐变直。
皮肤擦伤后该怎么办?皮肤擦伤,若有出血,首先是压迫止血,然后是用流动水认真冲洗伤口,特别是伤口上粘有沙土时。
在外不能用清水冲洗时,尽快回家用清水冲洗。
冲洗越干净越易预防感染。
千万不要认为用碘酒、酒精消过毒就能预防感染。
冲洗后尽可能暴露擦伤局部,过厚包裹不利伤口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