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美术欣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是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外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教材中包含了中西方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如中国的水墨画、工笔画,西方的油画、水彩画等。
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绘画流派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自己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绘画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西方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认识不同绘画流派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3.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西方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认识不同绘画流派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和分析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绘画流派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深入欣赏和分析绘画作品。
3.实践法:教师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绘画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作品和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风格、色彩、构图等方面,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绘画的乐趣。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第一章:古希腊美术1.1 概述:介绍古希腊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2 重点内容:1.2.1 古希腊雕塑:介绍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如《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等。
1.2.2 古希腊绘画:介绍古希腊绘画的代表作品,如《阿尔克米亚的壁画》等。
1.3 教学活动:1.3.1 展示古希腊雕塑和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1.3.3 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尝试模仿古希腊美术的风格。
第二章:罗马美术2.1 概述:介绍罗马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2 重点内容:2.2.1 罗马建筑:介绍罗马建筑的代表作品,如古罗马竞技场、万神殿等。
2.2.2 罗马雕塑:介绍罗马雕塑的代表作品,如《奥古斯都像》等。
2.3 教学活动:2.3.1 展示罗马建筑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3.3 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尝试模仿罗马美术的风格。
第三章:中世纪美术3.1 概述:介绍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2 重点内容:3.2.1 哥特式建筑:介绍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
3.2.2 中世纪绘画:介绍中世纪绘画的代表作品,如《哀悼基督》等。
3.3 教学活动:3.3.1 展示哥特式建筑和中世纪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3.3 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尝试模仿中世纪美术的风格。
第四章:文艺复兴美术4.1 概述:介绍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4.2 重点内容:4.2.1 文艺复兴绘画:介绍文艺复兴绘画的代表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
4.2.2 文艺复兴雕塑:介绍文艺复兴雕塑的代表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
4.3 教学活动:4.3.1 展示文艺复兴绘画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3.3 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尝试模仿文艺复兴美术的风格。
第五章:巴洛克美术5.1 概述:介绍巴洛克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5.2 重点内容:5.2.1 巴洛克绘画:介绍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作品,如卡拉瓦乔的《圣马太的召唤》等。
西方现代艺术美术教学设计5篇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
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现代艺术美术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西方现代艺术美术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标新立异、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
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特别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肋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展览和作品,但人们常常是许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窃窃私议,不说好,也不敢说不好,更不敢说看不伍,而事实是看不值。
(施蛰存语)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学生进行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员基础的启蒙教育。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对于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纺坛,要通过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的重点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面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认知: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高中美术教案:西方绘画流派欣赏与比较一、引言在艺术教育中,了解西方绘画流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的重要一环。
通过欣赏和比较不同的西方绘画流派,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深入了解艺术发展历程,并为其创作作品提供灵感和参考。
本教案旨在通过详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绘画流派,引导学生欣赏并比较这些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二、欣赏与比较荷兰黄金时代绘画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画派1. 荷兰黄金时代绘画荷兰黄金时代(17世纪)是荷兰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时期,这也促进了荷兰艺术的繁荣。
荷兰黄金时代绘画以现实主义为特点,注重描绘日常生活场景和人物素描。
学生可以观察到这些作品中对细节的精确描绘,色彩鲜明而真实,展现出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
例如,《牧羊人的午餐》展现了乡村风景和农民生活,描绘出真实感。
2. 意大利文艺复兴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由于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意大利文艺复兴画派强调人体解剖学和透视法,注重表现人物形象及建筑结构的精确性。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画家创作的作品来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画派的特点。
例如,在《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采用透视法巧妙地表现出场景的深度,并通过细腻描绘人物面部表情传达情感。
三、欣赏与比较印象派与立体派1. 印象派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股新兴艺术潮流。
印象派追求快写和观察直接性,作品多以户外风景和自然为主题,色彩明亮、斑驳,精确地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
学生可以观察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领略到他们对光和色彩的独特表现。
例如,《睡莲》通过对光与水面反射的处理,使观者感受到静谧而祥和的氛围。
2. 立体派立体派是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前卫艺术流派。
立体派强调在平面上同时描绘多个角度和形态,并重构视觉透视规律。
立体派画家用几何形状和抽象手法表现物体的多个方位。
学生可以通过毕加索、勒·柯布西耶等立体派画家的作品来了解这一流派的特点。
教案:初中欣赏世界名画课程目标:1. 了解世界名画的背景和特点,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 通过欣赏世界名画,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世界名画的定义和意义2. 不同国家和时期的代表性名画及艺术家3. 名画欣赏的方法和技巧4. 学生实践欣赏世界名画并进行评价和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世界名画的定义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世界名画有什么了解?你们曾经欣赏过哪些世界名画?二、主体教学(30分钟)1. 介绍不同国家和时期的代表性名画及艺术家,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荷兰黄金时代的梵高、法国印象派莫奈等。
2. 通过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让学生了解名画的背景、风格和特点。
3. 引导学生学习名画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画面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三、学生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世界名画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名画的背景和特点,尝试解读画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将欣赏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记录下来,准备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分享和交流(10分钟)1. 每组学生选择代表进行分享,介绍自己小组欣赏的世界名画及分析结果。
2. 其他学生倾听并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名画欣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于世界名画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欣赏名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自己在未来欣赏艺术时的改进方向。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强调艺术欣赏的重要性和持续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世界名画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在欣赏名画过程中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艺术欣赏的兴趣和热爱程度,以及对未来学习的规划。
西方美术欣赏绘画教案教案标题:西方美术欣赏绘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学习欣赏西方经典绘画作品,培养对艺术的审美能力;3.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著名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3. 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介绍西方绘画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印象派、立体派等不同风格的绘画。
2. 展示著名西方绘画作品,解读作品的主题、构图和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步:欣赏练习(20分钟)1. 分发绘画作品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如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画家使用了哪些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2. 学生自由发表对作品的感受和评价。
第四步:绘画技法学习(30分钟)1. 介绍绘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的运用、明暗对比、色彩的运用等。
2. 示范绘画技法,让学生跟随练习。
第五步:创作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六步:总结反思(10分钟)回顾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对绘画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评估:1. 学生对著名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运用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3. 学生对西方绘画发展历程和特点的理解。
教学资源:1. 著名西方绘画作品的图片;2.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西方绘画的相关知识;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艺术博物馆,深入感受和欣赏西方绘画的魅力;3.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绘画创作,培养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介绍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著名西方绘画作品,同时通过学习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高中美术1718世纪西方美术教案课时安排:共计4课时课时一:引入西方美术1718世纪的背景和特点 (1课时)1. 教师引入:向学生介绍艺术与历史的紧密联系,简要介绍1718世纪的历史背景,包括工业革命的兴起、启蒙运动的影响等。
2. 学生讨论:学生就西方美术1718世纪的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巴洛克艺术的奢华、宗教氛围、对光影的运用;洛可可艺术的轻盈、浪漫、对自然的崇尚等等。
3. 艺术家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著名艺术家,如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卡拉瓦乔、伯纳尼诺;洛可可艺术的代表人物弗朗索瓦·布歇、天才少女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等。
课时二:巴洛克艺术 (1课时)1. 教师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文字解读,向学生详细介绍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包括奢华的装饰、丰富的色彩、对光影的强烈表现等。
2. 艺术作品欣赏:教师给学生展示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作品,如卡拉瓦乔的《异教徒的胜利》、伯纳尼诺的《圣安德肋》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作品来理解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巴洛克艺术的特点,进行绘画实践,可以选择某一场景或主题,运用巴洛克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课时三:洛可可艺术 (1课时)1. 教师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文字解读,向学生详细介绍洛可可艺术的特点,包括轻盈的线条、浪漫的氛围、对自然的崇尚等。
2. 艺术作品欣赏:教师给学生展示洛可可艺术的代表作品,如布歇的《斯温兰的宴会》、勒布伦的《自画像》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作品来理解洛可可艺术的特点。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洛可可艺术的特点,进行绘画实践,可以选择某一场景或主题,运用洛可可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课时四:总结与展示 (1课时)1.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的创作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灵感和构思过程。
2. 总结讨论: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这四节课的学习成果,回顾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的特点,并对这两种艺术风格的发展和影响进行探讨。
幼师大班美术欣赏《拾穗者》教案,拾穗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师专业大班美术欣赏课程,以米勒的名画《拾穗者》为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西方绘画欣赏”第二节“现实主义绘画”,详细解析米勒的生平及其作品,《拾穗者》的画面内容、艺术特点、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米勒及其作品《拾穗者》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美术作品的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米勒作品《拾穗者》的艺术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拾穗者》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电脑、PPT、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画笔、彩铅、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拾穗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画面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 讲解(10分钟)介绍米勒的生平及其作品,《拾穗者》的画面内容、艺术特点、历史背景。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拾穗者》中的场景和人物,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4. 例题讲解(15分钟)以画中的三位拾穗者为例,讲解米勒如何运用光影、线条、色彩等手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模仿米勒的绘画手法,创作一幅以劳动为主题的画作。
对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进行点评,强调《拾穗者》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六、板书设计1. 米勒及其作品《拾穗者》2. 艺术特点:光影、线条、色彩3. 现实主义精神:关注劳动人民,表现社会现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劳动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要求运用光影、线条、色彩等手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 答案:学生作品,根据个人创作水平进行评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幼儿园艺术之旅:西方美术作品赏析教案一、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宝宝们艺术启蒙的重要时期。
通过欣赏西方美术作品,可以拓展儿童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怀。
本文将通过深入赏析西方美术作品,设计一套适合幼儿园教学的艺术赏析教案,帮助宝宝们在儿童时期就建立与西方艺术的联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西方美术作品概览1.《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以其神秘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神而闻名于世。
它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赏析。
2.《星夜》梵高的《星夜》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表现力,展现出了梵高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宝宝们可以通过欣赏这幅作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
3.《拾穗的女人》米勒的《拾穗的女人》通过对农村妇女劳作场景的真实描绘,展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通过这幅作品,宝宝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对社会的关爱和思考能力。
三、赏析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让宝宝们了解西方美术作品的经典之处,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2.教学内容(1)介绍不同西方美术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宝宝们的兴趣。
(2)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观摩,让宝宝们直观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3)组织互动讨论和小组赏析活动,培养宝宝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设计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让宝宝们通过实践来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情感。
3.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发宝宝们对艺术作品的兴趣。
(2)呈现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观摩,让宝宝们感受艺术作品的美妙。
(3)交流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鼓励宝宝们畅所欲言,共享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创作实践:引导宝宝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情感和理解。
四、总结回顾通过本次的艺术赏析教案设计,宝宝们在欣赏西方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更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达能力。
第十三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学习并理解新艺术、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艺术流派的艺术理论和表现形式;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识别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1. 西方现代艺术简介西方现代艺术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美等地区所出现的具有现代性质的艺术。
它跳出了传统绘画的束缚,以强调色彩、光线、形式和感情等因素为特点,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艺术手段,使艺术创造与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效果。
西方现代艺术对世界艺术史、美术教育和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新艺术新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开端,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欧洲各国的艺术家提出的一种极具宣言性的艺术运动,它主张“艺术至上”,反对资本主义和庸俗主义的文化倾向。
新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偏重于生命、个性、经验和感受等方面的特点,追求美感的提升和艺术的精神境界的提高,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空间和构图等元素来表现艺术的审美意义。
3. 印象派印象派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一支,它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对印象的再现和创造,大胆运用光线和色彩等元素,将自然界的形象进行重新演绎,并以此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有科罗先生、莫奈、德加、雷诺阿等人。
在印象派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使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细腻的光影效果,形象呈现出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模糊而神秘的美。
4. 野兽派野兽派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又一支,它强调自己创造性和个性的发挥,不拘泥于传统的规则和技法,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冲突和反叛情绪。
野兽派的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德拉克罗瓦、吕西安、弗朗西斯·畢卡索等人。
在野兽派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运用抽象的形式和几何化的构图来表现真实的世界和情感的交汇。
5. 立体派立体派是西方现代艺术中一支极具影响力的艺术流派,它强调在平面的画面上创造出立体的效果,以此来表现一种多角度的空间感。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课题:主题四: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主备人;目标预设1.通过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能够从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地域文化等角度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出现必然性。
通过对具体的作品分析,引发人们在更深层次上探讨西方现代艺术的走向。
(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2.尝试用你喜欢的艺术语言手段来表现此时此刻的心情。
(美术表现创意实践)3.通过体验和感受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世界,学会接纳多元文化,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培养积极的审美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学习重点如何从本源去探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真正认识和理解这其中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是本主题的重点。
学习难点如何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提取精髓并有效用于创新思维学习准备教具:欣赏范图学具:绘画纸、铅笔等教研共案个性调整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的西方现代艺术作品,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
教师播放视频,请学生扮演导游,学生通过扮演从中体验画家创作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地域文化等,再展示一组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作品的图片,提出问题:1、这些作品都画了些什么?你看明白了吗?2、相比较西方古典主义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在情境引导下思考问题,根据个人经验初步思考感悟西方现代艺术。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西方绘【设计意图】通过对19世纪前后西方艺术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康斯太布尔的《干草车》作比较,提出问题1、这两幅风景画你在问题链的指引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现西画的现代变革走过了哪些阶段?作品的比较,结合社会文化,科学和思想等诸多领域的信息,引导学生。
分析西方艺术作品在主题艺术语言和审美观点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更喜欢那一幅作品?为什么?2、同样是风景画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可以从主题、艺术语言、审美等方面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画家从“造型本质”的追求思考接着教师展示:梵高的《向日葵》与塞上的《圣维克多山》比较,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段和艺术追求方面考虑得出1、塞尚---色块、造型2、梵高---精神与情感的表达方现代艺术从表到里的(情感宣泄)变化学习任务二变革后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教师展示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对《格尔尼卡》问题的小组的西方现代艺术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对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的分析,结合老师的经典解读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1、这幅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2、结合课前自学,试分析这幅作品?(小组讨论完成)教师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环境和创作过程接着展示:达利的《永恒的记忆》你看懂了吗?这幅作品画的是什么?画家在向我们传达怎样的信息?受心理学的影响,表现荒诞不经的梦境,侧重于心里的真实完成课本70页的学习评价讨论和老师的讲解和对《永恒的记忆》的分析,使同学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充分发挥高中生合作探究的优势学习任务三技巧还是观念【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蒙德里安教师展示:蒙德里安的《红树》《银白色的树》《花朵盛开的品果树》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创作理念与技巧相比,你认为的不同时期的《树》,得出形状的变化背后的艺术语言和符号的形成,最后推导出技巧和观念。
美术教案西方绘艺术赏析教案题目:西方绘艺术赏析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绘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 掌握常见的欧洲绘画流派和绘画风格;3. 培养学生对西方绘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 西方绘艺术的发展历程;2. 不同绘画流派和绘画风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赏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 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绘画流派和绘画风格的背后意义。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几幅西方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西方绘艺术有了解吗?你们知道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吗?”探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时间轴,以年代为单位,让学生参与填写不同流派和绘画风格的名称,并分析其特点。
赏析:选取几幅西方绘画的代表作品,结合图片和文字对其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同时,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实践:分组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绘画流派或绘画风格进行创作或模仿,借用西方绘艺术的元素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总结:让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来总结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创作体会和感受。
拓展:引导学生观看更多的西方绘画作品,了解不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作品风格。
教学资源:1. 西方绘画作品的图片和介绍;2. 板书、多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情况: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表达意见的积极性;2. 学生作品展示和讨论的质量。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形式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绘艺术的相关知识,并扩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西方绘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同时,通过创作实践和赏析作品,学生们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不同绘画流派和绘画风格的背后含义和表现手法。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欣赏和赏析西方绘艺术作品,还能够对自己的绘画创作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一、西方绘画概述1. 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2. 西方绘画的主要流派3. 西方绘画的代表作品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1.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2.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代表作品及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三、巴洛克时期绘画1. 巴洛克时期绘画的特点2. 巴洛克时期绘画的代表作品及艺术家(如鲁本斯、卡拉瓦乔等)四、古典主义绘画1. 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2. 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及艺术家(如普桑、洛兰等)五、浪漫主义绘画1. 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2. 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及艺术家(如德拉克罗瓦、特纳等)六、现实主义绘画1. 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2. 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及艺术家(如库尔贝、马奈等)七、印象派绘画1.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2. 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作品及艺术家(如莫奈、雷诺阿、德加等)八、现代主义绘画1. 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2. 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及艺术家(如毕加索、马蒂斯、达利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欣赏:展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作品,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
第二课时:1. 讲解:巴洛克时期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欣赏:展示鲁本斯的《受胎告知》、卡拉瓦乔的《圣马太的召唤》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巴洛克时期的绘画风格。
第三课时:1. 讲解: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欣赏:展示普桑的《四季》、洛兰的《巴比伦的陷落》等作品,让学生领略古典主义绘画的魅力。
第四课时:1. 讲解: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欣赏:展示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特纳的《雨、蒸汽与速度》等作品,让学生体会浪漫主义绘画的情感表达。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母与子》毕加索一、教学目标:1、了解毕加索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感受毕加索尤其是蓝色时期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
3、理解《母与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通过欣赏毕加索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欣赏《母与子》毕加索。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讲解法。
3、比较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是否喜欢看画画呢?你们最喜欢的画家是谁?”2、学习环节。
(1)先介绍毕加索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毕加索(Picasso)的全名是: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他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全世界公认的现代艺术先驱,西方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
1919年,毕加索创作了一系列以蓝色色调为主的画作,常被称为“蓝色时期”。
在此期间,毕加索的绘画风格逐渐形成,主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不满和痛苦。
《母与子》即是蓝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2)欣赏毕加索的代表作《母与子》。
毕加索的《母与子》是对母亲和儿子的感人描绘,画面采用了蓝色调,画面中瘦长、不健康的母亲抱着婴儿,紧紧地和儿子依偎在一起。
画中人物表情和姿态都非常的沉重,给人一种深深的悲伤感。
通过本次欣赏,同学们感受到了毕加索的绘画技巧,以及画面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3)比较不同毕加索时期的作品。
除了《母与子》以外,毕加索的作品还有很多种类和风格。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比较1919年的《母与子》和1925年的《沙皇路易十四的奥马鲁》,观察两个作品的区别和变化。
三、总结环节。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毕加索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同时对《母与子》这幅蓝色时期的代表作有了丰富的感受和认知。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欣赏绘画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鉴别和欣赏技巧,培养自己的美感,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
教学时间:1课时
授课人:
学生分析:学生对本部分内容非常有兴趣,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及人的审美观念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对具体作品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为古代西方绘画、近代西方绘画、现代西方绘画三部分,有利于教师对比且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绘画从客观具象写实到主观抽象表现演进的大体脉络及其主要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
2.感受、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近、现代西方绘画的学习。
教学难点:现代西方绘画的欣赏与评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优秀油画作品图片直接导入--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三)讲授新课:
浏览外国绘画作品图片,感受其不同于东方的艺术风格
什么叫图式(自学课本,回答)
图式:人的认识结构。
这里借用心理学用语,来指称西方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和造型活动中的不同于东方艺术家的心理定势和认识结构,包括他们的艺术理想、创作方法、观察方法、造型观念、艺术语言、绘画技巧以及艺术个性等等方面。
1.古代西方绘画
a.写实的古典艺术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是西方写实性美术产生的源头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宴罢》、《菜花少女》
b.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
象征性地显示上帝的美与神圣力量,和谐使得古典艺术既不相同而又缓慢融合
借助基督教绘画作品分析讲解:《蒂奥多拉皇后》、《受胎告知》
2.近代西方绘画
a.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文艺复兴三杰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蒙娜丽莎》(达·芬奇)、《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圣母》(拉斐尔)(学生讨论,赏析)
b.十七世纪的肖像画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夜巡》、《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吉普赛女郎》
c.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绘画
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
3.现代西方绘画
印象主义是标志着传统的写实绘画向更为多姿多彩的现代艺术转变的重要环节
印象主义:借助作品分析讲解:莫奈、马奈、雷诺阿等代表画家的代表作品后印象主义:重点欣赏、分析凡高、塞尚、高更的代表作品(学生赏析)现代主义绘画:
背离传统、寻求个性、表现形式更有创造精神、多元化、多样化……
a.野兽主义
欣赏、分析马蒂斯的作品:《对话》、《舞蹈》
b.表现主义
欣赏、分析凯尔希纳的作品:《花前女郎》
c.立体主义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毕加索的作品《亚维奴少女》、《哭泣的女人》、《格尔尼卡》等
d.抽象主义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的作品《即兴》、《场景》等
e.超现实主义
欣赏、分析克利的作品:《绕鱼旋转》
其他现代主义画派的简介借助课件浏览作品
(四)课堂总结:
东方和西方绘画有不同的传统和不同的样式风格,这就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
作为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我们能够结合历史、文化等因素尽量理解、体会西方绘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理想、创作方法、观察方法、造型观念、艺术语言、绘画技巧以及艺术个性等,达到开阔眼界,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即可。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
和西方古典写实绘画相比,现代的西方绘画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征
面对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各种艺术思潮,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