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54
植入心脏起搏器操作流程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准备工作1. 确保手术室设备和仪器完好并符合标准要求。
2. 使用无菌器械,保证手术操作无菌环境。
3. 检查患者的病历和预先进行的心脏评估报告。
4. 与团队成员沟通,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植入过程1. 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确保患者安全。
2. 准备植入位置:清洁、消毒植入部位,并切开皮肤以便植入。
3. 植入导管:通过创口插入导管,将导管引入心脏适当位置。
4. 植入起搏电极:将起搏电极通过导管插入心脏,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5. 连接起搏器:连接起搏电极与起搏器,确保连接牢固且电极位置准确。
6. 固定起搏器:将起搏器放入植入袋中,固定在胸部适当位置。
7. 调试和测试:测试起搏器的功能和效果,确保其正常工作。
8. 关闭创口:小心缝合创口,确保创口愈合。
术后处理1. 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脏活动。
2. 监测:定期监测起搏器的功能和电池寿命,确保其正常运行。
3. 问题处理:如有任何问题或不适,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4. 定期随访:安排起搏器定期随访和检查,以确保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
注意事项1. 在植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确保手术安全。
2. 随时与团队成员保持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流通。
3. 在术后处理中,患者的情况和起搏器的功能应得到充分关注。
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手术操作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知情同意书背景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病的方法,通过植入起搏器来帮助控制心脏节律,改善心脏功能。
在进行该手术前,医生需要向患者充分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以及术后护理等内容,确保患者对手术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做出知情同意。
手术目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旨在治疗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等疾病,帮助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提高心脏功能,减少症状和风险。
手术过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术前准备:包括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心脏功能评估以及血液检测等。
2. 局麻:在手术区域进行局部麻醉,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 切口:医生会在胸部麻醉区域进行手术切口,以便插入起搏器导线和植入器。
4. 插入导线:医生会通过血管将起搏器导线引入心脏,并定位在适当的位置。
5. 植入器植入:医生将起搏器植入器插入切口,并将起搏器与导线连接。
6. 测试和调试:医生会进行起搏器的测试和调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7. 缝合切口: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缝合手术切口,完成手术。
风险和并发症尽管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感染:手术切口可能会感染,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 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或全身性出血。
- 漏气: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肺部气胸。
- 心脏穿孔:在插入导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心脏穿孔,需要立即处理。
- 起搏器失灵:起搏器可能会出现失灵,需要进一步修复或更换。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定期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诊,以监测起搏器的功能。
2. 注意感染: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并根据医生建议更换敷料。
3.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4. 一般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定期检查心脏。
同意声明我已充分了解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术后护理,并经过医生的解释和讨论,现已清楚地理解并同意接受该手术。
心脏起搏器植入操作流程
以下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操作的一般流程:
1. 患者准备:
- 在手术前几天,患者需要接受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液检查。
- 在手术前几小时,患者需要禁食,并按照医生的指示停止服
用特定的药物。
2. 麻醉:
- 手术开始前,患者会被给予局部麻醉药或全身麻醉药,以确
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苦和舒适。
3. 心脏起搏器植入:
- 医生会在患者胸部进行消毒,然后将手术区域遮盖起来。
- 医生会通过一条导管将起搏器带入患者胸腔。
- 医生会在心脏特定位置植入起搏器电极,通常是通过静脉将
电极导入心脏。
- 植入电极后,医生会将起搏器连接到电极,并将起搏器植入到患者的胸部下方的袋囊中。
- 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保起搏器能够按需工作。
4. 缝合和恢复:
- 操作完成后,医生会缝合手术切口,并进行必要的包扎。
- 患者会被送到恢复室,接受一段时间的监护和观察,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包括休息和药物使用。
这是一般心脏起搏器植入操作的流程。
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会因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决策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因此,在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之前,患者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和讨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要点(一)麻醉①经静脉心内膜插管安装起搏器一般均采用局麻,除非不能配合手术的年龄太小儿童和极少数老年人。
②术前可给子少量镇静剂(如安定),特别是对于精神紧张的病人。
③术中用0.5%~1%利多卡因局麻,2 mg/kg较适宜。
(二)静脉选择供导线插入的静脉共有8条,左、右各4条。
①浅静脉为头静脉和颈外静脉,深静脉为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
②有些医生把锁骨下静脉穿刺作为首选的插管方式,但也有不少医生提倡首选头静脉,没有重要并发症。
(三)导线电极固定固定装置①被动性固定(翼状头、叉状头等)——能可靠成功地使电极固定干肌小梁。
②主动性固定(螺旋头)——通过将力量传送至电极头端而达到固定作用。
③右心室电极导线固定:细小柔韧带有被动固定电极头(如翼状头)的聚氨酯导线,可固定于右室任何具有肌小梁的部位,包括右室心尖部和心底部。
④右心房电极导线固定:安置右心房导线通常是在固定右室导线之后进行,心房J型电极固定于右心耳。
(四)起搏器填埋①由于起搏器体积小,重量轻,均埋植于胸前左侧或右侧,埋植起搏器囊袋的切口有两种方式:静脉插管与起搏器囊袋同为一个切口、分为二个切口②如脉冲发生器埋植在右上胸部,术后平卧和/或左侧卧位7天,特别注意不要右侧卧位。
③高龄患者还应延长卧床时间。
④右肩关节不宜大幅度活动,以防妨碍伤口愈合。
⑤起搏器囊袋应大小合适⑥起搏器应完全埋植于囊袋内,其上缘应在皮肤切口之下2 cm左右,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⑦起搏器囊袋内不必放置引流条,除非渗血较多,也不必于囊腔内注入抗生素。
⑧术后用沙袋压迫8~12小时。
⑨给于3~5天抗生素预防感染,2~3天即可下床活动。
(五)术后观察术后患者若发生头晕、昏厥及血压下降等异常现象,应警惕"起搏综合征"①观察胸膛、腹壁及上肢有无与起搏频率一致的抽动,其原因多是起搏器外壳或电极一导线与起搏连接处密封不严漏电所致。
②观察有无随着起搏脉冲的发放,同时发生膈肌痉挛或起搏失败,其原因可能是心室穿孔、电极尖端嵌人心内膜过深脉冲发生器输出电压过高或右心室壁菲薄。
心脏起搏技术的基本知识
心脏起搏技术的基本知识
心脏起搏技术是一种促进心脏正常跳动的医学技术,它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来治疗心电传导障碍、心脏骤停等疾病。
心脏起搏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搏器分类、植入方式、起搏器功能、起搏器维护等,下面将分别介绍。
起搏器分类
心脏起搏器分为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两种。
单腔起搏器只能支持右心室的起搏,适用于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双腔起搏器可以同时支持右心房和右心室的起搏,适用于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
植入方式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方式包括经皮穿刺和手术植入两种。
经皮穿刺是通过皮肤直接在心脏上方穿刺,将起搏器导线植入心脏内部,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手术植入是通过开胸手术将起搏器导线连接到心脏,手术过程较复杂,但相对安全可靠。
起搏器功能
心脏起搏器的主要功能包括起搏、感知和治疗。
起搏指的是当心率过缓或心脏停跳时,起搏器会发出电信号来促使心脏跳动;感知功能是根据心脏的自然信号进行判断和调整,确保发出的电信号和心脏自然信号同步;治疗功能是在发生心律失常时,起搏器可以发出一定的电信号来恢复正常心律。
起搏器维护
心脏起搏器的维护是植入后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包括定期检查、更换电池、重新调整起搏器等内容。
定期检查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和起搏器的电池电量等来确定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更换电池则是因为起搏器的电池寿命有限,一旦电池电量低下,需要及时更换;重新调整起搏器则是因为患者的病情有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重新调整起搏器的工作模式和参数。
总的来说,心脏起搏技术已经成为了治疗心电传导障碍、心脏骤停等疾病的一种先进、有效的方法,掌握基本的心脏起搏知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CONTENTS •手术介绍与背景•术前准备与评估•手术过程详解•术后管理与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总结与展望手术介绍与背景01永久心脏起搏器定义01永久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医疗设备,通过向心脏发送电脉冲来调节心跳速度,保持心脏正常节律。
02该设备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脉冲发生器植入皮下,导线通过静脉插入心脏内部。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某些心肌病、心脏手术后遗症等。
禁忌症活动性感染、严重出血倾向、未控制的恶性肿瘤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心脏起搏器技术不断发展,经历了从体外到体内、从临时到永久的演变过程。
现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同时,新型起搏器不断涌现,如无线起搏器、可充电起搏器等,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术前准备与评估02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目的、风险和预期结果,确保患者充分理解。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停用某些药物等。
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手术可行性。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以排除手术禁忌症和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包括年龄、合并症、心功能等因素,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术前检查与评估解释手术风险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复杂性有关,以及医生将采取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鼓励患者提出问题,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手术风险并做出知情决策。
详细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电极脱位、心包填塞等。
手术风险告知手术过程详解03麻醉方式选择局部麻醉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通过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手术部位失去痛觉。
全身麻醉对于不能耐受局部麻醉或需要更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全身麻醉。
植入位置确定静脉植入通过穿刺静脉血管,将导线植入心脏内。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节目导视: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它是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不同,人工心脏起搏分为临时心脏起搏和永久心脏起搏。
本片主要介绍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
起搏器植入手术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专门的心导管室,并配备紫外线和溴氧消毒装置最为理想。
植入手术应由专门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技术队伍完成,包括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医生、工程技术员和护士。
相对固定人员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心导管室的仪器也是成功手术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C型BX相机、带影响增强器、电视屏幕及摄像等功能。
二,起搏分析仪,用于起搏导线定位时,参数测试。
三,心电监护记录仪。
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五,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
心内膜起搏大多采用经外围静脉系统将导线植入心内膜,目前常用的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和近头静脉切开植入。
我们先介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心内膜起搏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嘱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连接好心电监护及血压血氧检测,由助手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准备手术器械。
脉冲发生器放置位置一般在胸前皮下囊带内,左侧及右侧均可,脉冲发生器离锁骨应有足够距离,这样肩部可以自由活动,有的术者先切开皮肤再穿刺锁骨下静脉,有的术者先穿刺锁骨下静脉,再切开皮肤,本片采用第一种方法。
暴露手术视野右锁骨下缘约1到2厘米处,用0.5%到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儿童和少数老年人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可加用静脉麻醉。
于麻醉位置切开皮肤约5厘米,用撑开器撑开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准备锁骨下静脉穿刺。
可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以利于穿刺,锁骨下静脉直径约1到2厘米,呈弓形位于锁骨内测约三分之一的后上方,长度约为3.5到4.3厘米,传统上提倡于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穿刺锁骨下静脉,它被称为安全穿刺区。
心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方法心脏无导线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是一种新型的心脏起搏器,相比传统的有导线起搏器具有更小的体积、更简单的植入操作和更少的并发症风险。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植入,虽然在很多患者中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采用无导线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调节心脏节律的医疗器械,病人的心脏在有必要的时候,通过产生电脉冲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传统的起搏器由一个电极导线通过静脉插入心脏并固定在心脏肌肉上,而无导线起搏器则是将电极直接植入心腔中。
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操作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导向和植入。
首先,在手术室中将患者置于麻醉状态,通过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来确保患者手术期间没有疼痛感。
然后,医生会在皮肤上做一个小切口,通常在腹股沟附近,用于插入穿刺针。
接下来,医生会通过穿刺针引导到达心脏位置,通常通过腹股沟穿刺至心腔。
一旦针头到达心腔,医生会使用放置导管的技术将无导线起搏器转移到适当的位置。
导管将置入心腔内,并将其连接起搏器,然后导管被拔出,习惯上不再留有记录。
无导线起搏器通常通过荧光投射成像系统进行定位,以确保其在正确的位置。
该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的X光成像来确保起搏器的准确放置,并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调整位置。
在整个植入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节律以确保起搏器的正确功能。
一旦植入完成,医生会停止起搏器支持,以便观察患者的心律和动态心电图。
植入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恢复期的观察。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在医院住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植入过程无并发症发生。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检查起搏器的功能和患者的心律。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较小、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风险较低。
然而,该技术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存在风险,如感染、出血、穿刺脏器或嵌顿等。
此外,由于无导线起搏器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它的成本也较高,这可能限制了它的普及。
总结起来,心脏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方法是通过穿刺针将起搏器转移到心腔内,并通过荧光投射成像系统进行定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一种治疗心脏电活动异常的方法,它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来调控心脏的跳动节奏。
这项手术已经成为治疗严重心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1.手术适应症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延缓;(2)迷走神经介导性突发性心动过速;(3)心房颤动合并洋地黄治疗者,因洋地黄毒性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4)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手术操作步骤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患者准备:如体位调整、局部麻醉、消毒等;(2)穿刺、插管:将电极插入静脉,并通过穿破心脏将电极插入心脏的适当位置;(3)植入器械的置入:选择合适的植入器具并将其植入;(4)电极固定:将电极和植入器具连接起来,并将其固定在皮肤下。
整个手术一般需要30分钟至1个小时。
3.手术注意事项虽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很安全,但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需要注意一些事项:(1)手术前应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肝肾功能等,以确保手术的可行性;(2)手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植入电极和植入器具的情况;(3)患者应避免强烈运动或伸展手臂等动作,以免伤害疼痛处及电极。
4.手术效果及风险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效果主要是保障心脏跳动的节律有规律,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同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可以减少病人心衰、晕厥、房颤等的发生。
然而,手术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心包填塞、电极移位等并发症。
因此,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手术。
总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心脏电活动异常的病人来说,可以带来长期的保障和舒适。
但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需要认真检查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护理个案——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一、概述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节律失常的方法。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将一个电子装置植入患者的心脏,以帮助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奏。
本文档将介绍这种手术的护理要点。
二、手术准备在手术前,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已经完成所有必要的检查和测试,例如心电图、血液检查等。
另外,护士还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并向其解释手术的过程和风险。
三、手术过程1. 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局部麻醉。
护士需要确认患者已经接受了麻醉,并确保其处于舒适和安全的状态。
2. 皮肤准备: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适当的皮肤准备,包括清洁和消毒。
这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
3. 手术操作:医生将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脏。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协助医生,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四、手术后的护理1. 观察和监测: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持续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等。
如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2. 伤口护理:护士需要对手术伤口进行适当的护理,如更换敷料、保持干燥清洁等。
定期巡视伤口,以确保伤口的愈合进展顺利。
3. 疼痛管理:手术后,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感。
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4. 康复指导: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术后护理和康复的指导,包括药物管理、活动限制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五、可能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可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另外,护士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 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等。
- 定期检查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如电池寿命、信号稳定性等。
六、总结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护士的精心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护士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各个环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与调节指南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控制和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奏。
在某些情况下,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和调节非常必要,以确保心脏能够正常工作。
本文将介绍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和调节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过程。
一、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植入心脏起搏器是一个相对简单且低风险的手术过程,通常可以在外科手术室完成。
以下是该操作的主要步骤:1. 选择合适的设备: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类型和型号的心脏起搏器。
2. 局部麻醉:手术前病人会接受局部麻醉,在手术区域麻醉药物注射,以减轻或消除不适感。
3. 手术切口:医生会在胸还是在下颌下做一个小切口,并进入血管或心室。
4. 引导导丝:医生会使用一根细长的导丝通过切口引导到心脏,并将其插入适当的位置。
5. 植入心脏起搏器:在正确放置好导丝之后,医生把起搏器连接到导丝上,然后将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6. 定位和测试:医生会通过X光或其他影像技术确保心脏起搏器正确定位。
随后,会进行一系列测试以确认起搏器能够有效地控制心脏节奏。
7. 缝合伤口: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缝合伤口,通常可以使用可吸收的线缝合,无需再次手术去取出线头。
二、心脏起搏器的调节安装完心脏起搏器之后,病人需要定期回诊进行调节和监测。
以下是常见的调节过程和指南:1. 初始调试:在安装完成后的数周内,病人通常需要多次回诊进行初始调试。
这些调整包括设定起搏模式、频率、输出电流等参数,以确保设备与病人特定需求相匹配。
2. 调节期:病人需要在安装后的一段时间内定期回诊,通常是每隔三到六个月。
这些调节将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以保持起搏器和心脏之间的同步性和稳定性。
3. 远程监测:现代心脏起搏器通常具备远程监测功能,在合适的条件下,医生可以通过网络对病人起搏器的状态进行实时远程监测。
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设备和心脏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4. 电池寿命监测:心脏起搏器中植入有电池,其寿命通常可维持几年。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介绍•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技术方法•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未来展望及研究方向01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介绍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节律异常或心动过缓。
一种医疗设备通常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脉冲发生器产生电脉冲并通过导线传输到心脏,以刺激心脏收缩。
组成及功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定义第一代起搏器1958年,第一代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由美国医生威尔顿·库克和同事们发明,重约60克,使用100毫安电流刺激心脏。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历程第二代起搏器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起搏器问世,体积更小,寿命更长,功能更丰富,但仍需要通过手术更换电池。
第三代起搏器1983年,第三代起搏器出现,带有锂电池和感应器,可检测心率并自动调整刺激脉冲的发放,使患者摆脱了频繁更换电池的困扰。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应用范围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心动过缓时,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提供稳定的脉冲刺激,保证患者的心脏正常收缩。
心动过缓对于心脏节律异常的患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颤等,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调整心脏节律,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
心脏节律异常对于心脏功能衰竭的患者,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刺激心肌收缩,增加心输出量,缓解症状。
心脏功能衰竭近年来,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在神经调节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如用于治疗慢性顽固性心衰、高血压等。
神经调节治疗02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优势改善生活质量01植入性心脏起搏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从事日常活动。
预防或治疗心律失常02对于有症状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预防或治疗心动过缓。
改善心脏功能03在特定情况下,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节目导视:人工心脏起搏就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它就是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不同,人工心脏起搏分为临时心脏起搏与永久心脏起搏。
本片主要介绍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
起搏器植入手术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专门的心导管室,并配备紫外线与溴氧消毒装置最为理想。
植入手术应由专门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技术队伍完成,包括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医生、工程技术员与护士。
相对固定人员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心导管室的仪器也就是成功手术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C型BX相机、带影响增强器、电视屏幕及摄像等功能。
二,起搏分析仪,用于起搏导线定位时,参数测试。
三,心电监护记录仪。
四,血压与血氧饱与度监测。
五,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
心内膜起搏大多采用经外围静脉系统将导线植入心内膜,目前常用的就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与近头静脉切开植入。
我们先介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心内膜起搏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嘱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连接好心电监护及血压血氧检测,由助手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准备手术器械。
脉冲发生器放置位置一般在胸前皮下囊带内,左侧及右侧均可,脉冲发生器离锁骨应有足够距离,这样肩部可以自由活动,有的术者先切开皮肤再穿刺锁骨下静脉,有的术者先穿刺锁骨下静脉,再切开皮肤,本片采用第一种方法。
暴露手术视野右锁骨下缘约1到2厘米处,用0、5%到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儿童与少数老年人或其她原因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可加用静脉麻醉。
于麻醉位置切开皮肤约5厘米,用撑开器撑开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准备锁骨下静脉穿刺。
可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以利于穿刺,锁骨下静脉直径约1到2厘米,呈弓形位于锁骨内测约三分之一的后上方,长度约为3、5到4、3厘米,传统上提倡于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穿刺锁骨下静脉,它被称为安全穿刺区。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步骤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步骤。
在临床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心脏疾病方面的患者,而出现心脏方面的疾病,有的时候在疾病的严重阶段,是需要通过心脏起搏器来治疗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持患者的血液方面的供应的,但是有很多的人并不是特别的清楚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操作步骤,下面就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
1. 静脉选择通常可供电极导线插入的静脉有:浅静脉有头静脉、颈外静脉,深静脉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颈内静脉。
通常多首选习惯用手对侧的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如不成功,再选择颈内或颈外静脉。
2. 电极导线的放置根据需要将电极导线放置到所需要起搏的心腔,一般采用被动固定,也可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
3. 起搏器的埋置起搏器一般均埋于电极导线同侧的胸部皮下。
将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相连,把多余的导线近肌肉面、起搏器近皮肤放入皮下袋。
上面所讲的就是有关“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步骤”的知识的介绍,大家通过上面的详细的对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步骤的介绍,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熟悉了,对于需要进行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人们而言,是需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手术方面的治疗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身体的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