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86 KB
- 文档页数:4
古诗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翻译赏析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作者为宋朝诗人毛滂。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
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
唤人醒、不教梦去。
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赏析】上片首句“一亩清阴”,极言松阴覆盖面积之广大;次句“半天潇洒”,极言松树之高爽。
意此句下缀“松窗午”三字,总括上文,兼点题面,说明以上情景,均为午梦初觉时透过窗口所看到的。
“床头”二句写近景。
屏山,即屏风。
“碧帐”,即绿色帐子,古代常称“碧纱厨”。
因为窗外为松阴所笼置,所以室内光线变得非常暗淡,床头的屏风象是蒙上一层层秋色,床上的碧纱帐子象是一缕缕绿烟。
这种景象都是从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处地描写了松窗下的凉意,切合“午梦初觉”的特定情境。
此二句造语宛转含蓄,词笔工炼而传神。
过片由写景转向写人,表达了词人自身的心怀意绪。
词人午梦方醒,可是松阴笼置之下,又觉得凉意可人,仍然流连梦境之中,心中充满了似梦似醒的迷蒙之感。
结拍三句,写词人留恋梦境的景况。
此三句为虚写,句句轻悠缥缈。
词人醒前所梦见的,是来到一个所,那里有瘦石,有寒泉,有冷云。
词人极善于炼字炼意,“瘦”、“寒”、“冷”诸字,都是精心提炼出来的,把现实中的松窗凉意带入梦境,又升华为幽静恬美,富于诗意的境界,从而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情韵。
此词以清泚的笔触,将夏日炎炎烈日下词人高卧松阴下的心怀、意绪表达得颇富诗情画意,读来饶有情味,
引人入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二十八首《烛影摇红》作品,值得品读!烛影摇红,词牌名,又名“玉珥坠金环”“忆故人”“秋色横空”等。
以毛滂词《烛影摇红·送会宗》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
另有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的变体。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宋代】周邦彦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
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早是萦心可惯。
向尊前、频频顾眄。
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
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争奈云收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满。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宋代】廖世美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宋代】张抡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
玉殿珠帘尽卷。
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
可是尘缘未断。
谩惆怅、华胥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烛影摇红·元夕雨【宋代】吴文英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
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
入夜笙歌渐暖。
彩旗翻、宜男舞遍。
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
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
楚梦留情未散。
素娥愁、天深信远。
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宋代】吴文英莓锁虹梁,稽山祠下当时见。
横斜无分照溪光,珠网空凝遍。
姑射青春对面。
驾飞虬、罗浮路远。
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黄昏山馆。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
云根直下是银河,客老秋槎变。
雨外红铅洗断。
又晴霞、惊飞暮管。
催促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出自宋代廖世美的《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1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
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
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
《蕙风词话卷二》:“廖世美《烛影摇红》过拍云:‘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神来之笔,即已用矣!”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度入同前,由写景而抒情,便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了。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
”进一层用笔益觉凄怆入神。
真是“语淡而情深,令子野、太虚而为之,容或未必能到。
”(《蕙风词话》)唐代诗人杜牧,曾有一首写安陆浮云楼的诗作,在唐、宋时期曾传颂一时,原诗是《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赏析及翻译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赏析及翻译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赏析及翻译1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五代李煜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译文真是世事变幻莫测,像那风摇烛火一样飘忽不定,又像是漂流的浮萍一样,最终只是如梦一场,想要寻找往昔的旧痕,可已是物是人非,能到哪里去寻找呢?隔着重重山水。
这就是天意如此吧。
让我的内心所想与实际情况相反。
我站在池塘上,看着流水无情空自流淌,那高大楼阁的阴凉遮住了花草树木,我注视着傍晚的阳光,眼前满是夕阳的余晖,登高望远,再也看不到往昔熟悉的身影,看不到日思夜想的古国山河,我禁不住流泪满面,任那泪水沾湿衣襟,就让他痛快地流个够吧。
注释转烛:风吹烛火。
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唐代杜甫《佳人》中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之句。
飘蓬:飘动的蓬草,这里比喻人世沧桑,飘泊不定。
蓬,蓬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又称飞蓬。
陈迹:过去事情遗留下来的痕迹。
怅:怅惘,不如意。
教:让,令。
待月:这里暗指夜深人静时情人私下约会。
池台:池苑楼台。
逝水:逝去的流水,常用来比喻已过去的时间或事情。
荫花:《全唐诗》中作“映花。
荫,隐藏,遮挡。
漫;同“谩”,弥漫。
斜晖:傍晚的光辉。
南朝梁简文帝《序愁赋》中有句:“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晖之度寮。
”沾:沾湿,浸润。
赏析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
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
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
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
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
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
古诗烛影摇红·天桂飞香翻译赏析《烛影摇红·天桂飞香》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桂飞香,御花簇座千秋宴。
笑从王母摘仙桃,琼醴双金盏。
掌上龙珠照眼。
映萝图、星晖海润。
浮槎远到,水浅蓬莱,秋明河汉。
宝月将弦,晚钩斜挂西帘卷。
未须十日便中秋,争看清光满。
净洗红尘障面。
贺朝霖、催班正殿。
喜回天上,紫府开筵,瑶池宣劝。
【前言】《烛影摇红·天桂飞香》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献给嗣荣王赵与芮的祝寿词。
此词上片描述寿筵上隆重奢侈的场面,下片点明寿诞时间并渲染寿筵中的排场,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注释】①萝:一本作“罗”。
②浮槎远到:一本无“浮”字。
【翻译】无。
【赏析】《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
周美成(邦彦)增损其词,而以句首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
”王词原为小令,五十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
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
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天桂”两句。
言时在八月上旬,桂花飘香,正当嗣荣王的寿诞日。
宫中赐下来的御花,点缀在嗣荣王寿座的四周,王府中大排寿宴志庆。
“笑从”两句,述寿宴的奢侈。
“笑从王母摘仙桃”比拟也;“双金盏”,连体形的金质酒杯。
言宫女们欢笑着在宴席中放上从西王母处采摘来的大蟠桃,玉色形的甜酒在连体形的金盏里散发出浓郁的酒香。
以上二句中:红桃、玉酒、金盏,显得色彩斑烂。
“掌上”两句承上,赞寿筵的排场。
此言嗣荣王的“掌上龙珠”就是太子啊,所以作为太子的亲生父亲,理应在寿筵上摆阔显耀他的荣华富贵。
寿宴殿上四周悬挂着贺客们送来的众多的祝寿联幛、字画,显得琳琅满目,交相辉映。
文人们在王公大臣的寿诞之时献上寿词、联幛、字画等物,这在南宋时的上流社会中是一种时髦之举。
“浮槎”三句,再点寿诞之期,并说明贺寿人之多。
“浮槎”,语出《博物志》:“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浮槎去来不失期”。
1《临江仙·人在梦云楼上别》[宋]赵长卿人在梦云楼上别,残灯影里迟留。
依稀绿惨更红羞。
露痕双脸湿,山样两眉愁。
几幅片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
今宵独立古江头。
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舟。
2《青玉案·五云楼阁蓬瀛路》[宋]杨无咎五云楼阁蓬瀛路。
空相望、无由去。
弱水渺茫谁可渡。
君家徐福,荡舟寻访,却是曾知处。
群仙应问来何暮。
说与荣归锦封句。
句里丁宁天已许。
要教强健,召还廊庙,永作商岩雨。
3《临江仙·常记梦云楼上住》[宋]石孝友常记梦云楼上住,残灯影里迟留。
依稀绿惨更红羞。
露痕双脸泪,山样两眉愁。
数片轻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
今宵独宿古江头。
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洲。
4《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宋]廖世美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5《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望云楼》[宋]苏轼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6《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望云楼》[宋]苏辙云生如涌泉,云散如翻水。
百变一凭栏,悠悠定谁使。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1]宋廖世美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 [2] ,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3] 。
晚霁波声带雨 [4] 。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注释:[1]安陆:今湖北安陆。
浮云楼:建于唐元和年间,在涢水之侧,为唐代十大名楼之一。
[2]紫薇:杜牧曾为中书舍人,别称紫薇郎,当年曾登此楼,有《题安州浮云楼寄湖州张郎中》诗。
[3]平楚:远望旷野的草木,呈平林漠漠之状。
[4]晚霁:晚晴。
译文: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
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
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篇。
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
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
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
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
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
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
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评析:同张若虚一样,他一生只存两首词,却成了孤篇横绝的大家。
廖世美的这首词,是有感于杜牧的《题安州浮云楼寄湖州张郎中》之作而发的。
杜诗原文如下:“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归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其中“朱阑语”“楼下水”“楚岸柳”“纷如絮”皆被檃栝入词,而如此化裁成语,真有点铁成金之妙。
词写别情,起结俱妙。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十一个字,将高楼春色,尽收眼底,气势极为不凡。
下片起句“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以流水催促年光,而引发怀旧之思,起得喷醒。
夏完淳《烛影摇红·辜负天工》鉴赏及译文答案夏完淳《烛影摇红·辜负天工》鉴赏及译文答案明代:夏完淳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
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釭待。
隔浦红兰堪采。
上扁舟,伤心欸乃。
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
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荣。
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
一自市朝更改。
暗销魂,繁华难再。
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千载。
尽管天工奇巧,春光浩荡,我却无心欣赏,辜负了良辰美景。
梦中的一晌欢触动心中愁绪,只好静静靠在银灯前坐待天明。
隔水的红兰可采撷。
坐上小船,听到橹声不禁暗自伤心。
梨花带着雨点,柳絮迎着春风,一番离愁别绪。
回想当年,精致美丽的楼阁生发着光荣。
早上弹着瑶琴晚上弹着银筝,歌舞不歇潇洒快意。
一夕之间改朝换代,暗自销魂,繁华不再。
如此多的侍女和门客都离散了,令人凄凉感慨。
烛影摇红: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
天工:自然形成的工巧,与人工相对。
九重:传说天有九重,因以指天。
春如海:形容春光繁丽,浩荡如海。
银釭(gāng):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代指灯。
红兰:兰草的一种。
欸乃:行船摇橹声。
市朝:本指市场和朝廷,这里偏指朝,谓朝廷。
金钗十二:即金钗十二行,后以喻姬妾或侍女众多。
珠履:珠饰之履,代指门客或有谋略的人。
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清兵大举南下,屠扬州,破南京,福王政权覆灭。
诗人眼见南明已亡,天地之大,无处存身,感慨而作此词。
词的上片以佳期如梦、情人离去、雨败梨花、风吹柳絮等不如意情事,竭力渲染愁怨的气氛,传达出伤心断肠的情绪;下片那么描摹当年绮楼画阁、歌舞欢乐的场面,作为繁华、兴盛的象征,感慨“市朝更改”后的凄凉。
全词多用比照手法,凄哀低婉,意蕴丰厚,十分含蓄。
此词以一个饱经世态炎凉、彻夜孤栖难寐的思妇的口吻,喻写江山易代、缅怀先朝的感伤。
上片字面是写思妇伤春怀人的愁绪。
“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
”谓一派惆怅之情,开篇即溢于纸表。
“隔浦红兰堪采,上扁舟、伤心欸乃”一句,见于南朝梁江淹《别赋》:“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罹霜。
形容人生不如意的古诗词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浣溪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杜甫《夏夜叹》)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诗》)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汪遵《咏昭君》)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于鹄《题邻居》)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周邦彦《兰陵王·柳》)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杜甫《戏为六绝句》)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李白《寻雍尊师隐居》)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李商隐《流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文天祥《除夜》)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五首·其二》)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李忱《吊白居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杜秋娘《金缕衣》)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殷尧藩《端午日》)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
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
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
岸柳何穷,
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
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
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
芳草天涯,
参羞烟树。
赏析:
这是首登临怀古借景抒情的词。
上片描写了寺楼的雄伟森严。
“霭霭”二句以“森耸凌云”意象映现浮云楼庄严高耸、凌驾云霄,俯瞰沙渚的巍峨楼势。
“紫薇”二句写词人联想唐代诗人杜牧登览浮云楼情景,称赞浮云楼令杜牧极为动情,写了绝妙诗章。
“惆怅”句写词人以人生迟暮之年登览此楼,较之杜牧更加动情,以致惆怅相思难以排遣。
“记当日”四句伸发相思情意,曾凭朱栏共语,离别后空见塞鸿,难问情侣游踪;岸边垂杨绵延无尽,柳絮纷飞,更触发离恨别
愁。
下片写登楼所思。
“催促”二句写岁月如流,年光易逝,旧时倚栏共语处的楼下水,谁知今日又流到何处了呢?“断肠”二句就登楼惆怅强调极目平楚令人伤心断肠,何必非面对残阳才悲凉感伤呢?“晚霁”五句一句一景,以景结情,传达出登楼纵月的悠然情思。
全词情景妙合,语淡而情切。
古诗烛影摇红·麓翁夜宴园堂翻译赏析《烛影摇红·麓翁夜宴园堂》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新月侵阶,彩云林外笙箫透。
银台双引绕花行,红坠香沾袖。
不管签声转漏。
更明朝、棋消永昼。
静中闲看,倦羽飞还,游云出岫。
随处春光,翠阴那只西湖柳。
去年溪上牡丹时,还试长安酒。
都把愁怀抖擞。
笑流莺、啼春漫瘦。
晓风恶尽,妒雪寒销,青梅如豆。
【前言】《烛影摇红·麓翁夜宴园堂》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
此词上片描述史云麓夜宴情景,抒写感慨;下片赞扬眼中花园景色之美。
【注释】①只:一作“抵”②恶尽:一作“尽恶”。
③寒:一作“梅”。
④青梅如豆:一作“梅梢成豆”。
【翻译】无。
【赏析】《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
周美成(邦彦)增损其词,而以句首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
”王词原为小令,五十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
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
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麓翁”,即史云麓,史宅之,史弥远之子。
“晓风恶”、“妒雪”,似指言官及舆论言;“青梅如豆”,似说看其结果。
那么此词或作于云麓领财计括民田,舆论沸腾之时。
此园堂疑在甬月湖,即碧沚,故词中有“翠阴那只西湖柳”语。
“新月”两句,扣题“夜宴园堂”。
言弯弯的月牙斜照在台阶前,天空中彩云追月,花园里小林外飘扬起悠扬的笙箫声,麓翁宴客在园堂上。
史云麓一度总揽朝政,其宴客家园应有笙箫侑酒。
“银台”两句。
言侍女们双双对对手捧银烛台引导客人们绕过花丛向园堂上的宴席处走来,园径旁红花瓣飘落在侍女的衣袖上。
这是细节描写,点明云麓宴客的气派。
“不管”两句,劝酒辞。
“签漏”,即古时计时器“漏刻”,在壶中立箭滴水计时。
此言主人说道:“大家不要去计较夜宴的时间已过去多久,且慢慢地喝酒作长夜之饮吧。
因为我们有的是空闲时光,明天还要用下棋去打发那难以消磨的白天呢。
忆故人·烛影摇红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忆故人·烛影摇红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忆故人·烛影摇红宋代:王诜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译文: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夜阑人静,我从沉醉中醒来,独自对着微微摇动的烛光,黯然神伤。
我不禁回忆昨夜在送别的酒席上,我为他唱起的《阳关三叠》。
而现在,他已离我远去,让我的离愁别恨追随他直到天涯。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我深感无奈,往日欢愉已烟消云散。
清晨起来,我凭栏远眺,不见他的踪迹。
一阵东风吹来,我不由悲从中来,泪如潮涌。
就这样痴痴凝望。
不知不觉已黄昏,海棠花已谢,燕子正归巢。
夕阳下,庭院更显凄清寂寞。
注释:烛影摇红,向夜阑(lán),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夜阑:夜深。
尊前:在酒樽之前。
指酒筵上。
阳关:即《阳关曲》。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táng)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赏析: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
全词深情谴绻,感人至深。
首四句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
“烛影摇红”,写的是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当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女主人公刚刚酒醒,睁开惺忪的醉眼看看室内,只觉得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唯有一枝孤零零的蜡烛摇着红色的光焰。
“长”字状静定空气中之麝烟,似目前:“摇”字形容微风中之烛光,亦分明可睹。
后来汤显祖《牡丹亭》烛影摇红,意趣盎然引人遐想。
“向夜阑”,是说临近天晓。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说:“向,犹临也。
”“夜阑”,是说夜将残尽。
更深夜阑之际,女主人公宿酒初醒,神思慵怠。
着一“懒”字,写出了她心情之失意落拓。
虽未言“忆”,而回忆之意已隐然逗出。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婉约词《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翻译,《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二、《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翻译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
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
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
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
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
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
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
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
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
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三、《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作者介绍廖世美是生活于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词人,生平无考,据传是安徽省东至县廖村人。
现存词两首(一说三首),均见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原文、注释与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原文】(本文为古人读《烛之武退秦师》的读后感,此处作精细标点、加上注释并进行全文翻译)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烛影摇红古诗原文赏析烛影摇红古诗原文赏析《烛影摇红·芳脸匀红》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
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早是萦心可惯。
向尊前、频频顾眄。
几回相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
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争奈云收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满。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赏析】”就是说周邦彦这首《烛影摇红》是奉旨“增损”修改他人词作而成的。
对于改写者来说,这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
首先是奉旨修改,宋徽宗以原作不够“丰容宛转为恨”,下令修改。
要迎合精通音律的皇上心意,做到“丰容宛转”,这的确是一件难事;修改他人的作品,尤其是一首较为成功的作品,既要保持原作意旨、风格,又要使之更完美,更上一层楼,这又是一难;对于清真这样已经成名了的作家,修改他人之作,自亦需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此为三难。
而难能可贵的是,周邦彦把这三者都做到了,且做得天衣无缝。
首先周邦彦拓展了词作的容量,上片全为其所增写,并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原作主要是写离情别恨,周邦彦便在上片把时间往前推移,着力刻绘这位女子的美貌,以及两人的心心相印。
这便为下片叙写思念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刻画这位女子的美貌,改写者抓住她的“娇波眼”来做文章。
其“芳脸”、“黛眉”虽然也精致,但“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这便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女子的风韵。
这位女子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还倾心于他,致使他“几回相见,见了还休”,以致有“争如不见”之叹。
这样,上片由“风流天付”写到相见倾心,便为下片的描写相思,作了准备。
周邦彦“增损”的第二步,便是在下片,即原作上作了几处改动。
改动的原则是更能使原作的意旨和主题得到表现。
原作第二、三、四句为“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周词改为“夜阑饮散春宵短”,不仅较原作精炼,而且还写出了男主人公夜阑饮散之后的孤独,这样就为下一句叙写回忆思绪作了铺垫。
第二个改动之处是“当时谁为唱阳关?”原作为“尊前谁为唱阳关?”周词的改作最主要之处是将原作的`简单叙述眼前之情形改为回忆往昔,这样不仅在写法上显得婉转,有波折,避免了直说、直叙之弊,更重要的是突出显示了主人公的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的意思“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出自宋朝诗人廖世美的作品《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其古诗全文如下: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注释】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
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
霁:雨雪之止也。
带雨: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参差:高下不齐貌。
【翻译】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
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
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
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
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
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
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
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
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
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赏析】过片“催促”二句,岁月如流,年光易失,旧时倚栏共语处的楼下水,谁知今日又流到何处了呢?含有无限感慨之意。
此日登楼极目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平野苍然(谢朓《郡内登望》:“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不知何处是归路,已使人神伤下泪,又何必再增此“残阳”一景乎?杜牧《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是此两句所本。
翻进一层用笔,倍加凄怆入神“晚霁”二句,向晚破晴,波声似乎还夹杂着雨声。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云:“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廖于“无人舟横野渡”前更着一“悄”字,索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古诗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翻译赏析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廖世美。
其古诗全文如下: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前言】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是宋代词人廖世美的作品。
这是一首登楼怀远之词。
“紫微”两句咏古,说杜牧曾登临此楼,写下绝妙诗篇。
又化用杜牧诗句,将“相思迟暮”之情道出。
【注释】
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浮云楼,即浮云寺楼。
霭霭:云气密集的样子。
紫薇:星名,位于北斗东北。
迟暮:黄昏,晚年。
屈原《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淹,时间长。
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
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
霁:雨雪之止也。
带雨: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参差:高下不齐貌。
【翻译】
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
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
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
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
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
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OrG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
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
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
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
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赏析】
上片首二句写时地。
“霭霭”,云气密积貌。
陶渊明《停云》诗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
”云层低垂,春雨迷蒙,词人登临安陆(今属湖北)浮云楼。
“画楼森耸凌云渚”,画栋雕栏,凌耸入云,一写楼美,二写楼高。
据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诗,“浮云楼”即“浮云寺楼”。
因此,“耸”字前着一“森”字,以突出寺楼的庄严;同时也刻划出云气笼罩的氛围。
次二句写登楼赋诗。
“紫薇”,指杜牧。
唐代称中书省为紫薇省,杜牧官至中书舍人,故又称杜紫薇。
“登览最关情”,登高临远最能牵动情感,这一句为“惆怅相思”以下抒情张目。
“关情”,即牵情之意。
“绝妙夸能赋”,既称赞杜牧题安
州浮云寺楼之诗写得绝妙,又隐约道出自己登高能赋的才情。
“惆怅相思迟暮”,此句上承“关情”,下逗追忆之语,过渡自然。
时值日暮,登楼伤情,引起相思:“记当日、朱阑共语”;而如今,“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括用杜牧诗语,表达一种离别惆怅之情。
“塞鸿难问”,即人似冥鸿,一去无踪:“岸柳何穷”,即空余岸柳,别愁无限。
杨柳最易牵惹人们的离愁别绪;而人的别愁,又如同无穷数的岸柳之无穷数的柳絮那样多,那样纷起乱攒,“别愁纷絮”之句,直抒胸臆。
过片“催促”二句,岁月如流,年光易失,旧时倚栏共语处的楼下水,谁知今日又流到何处了呢?含有无限感慨之意。
此日登楼极目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平野苍然(谢朓《郡内登望》:“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不知何处是归路,已使人神伤下泪,又何必再增此“残阳”一景乎?杜牧《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是此两句所本。
翻进一层用笔,倍加凄怆入神“晚霁”二句,向晚破晴,波声似乎还夹杂着雨声。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云:“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廖于“无人舟横野渡”前更着一“悄”字,索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结三句“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写雨后,江上数峰青青,芳草更天涯之外,烟树参差凄迷;如此境界,反映了无尽怅惘之情。
画面开阔,落笔淡雅,细玩词意,情味极佳。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苏轼《蝶恋花》云:“枝上柳绵吹
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云:“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廖词袭用并糅合以上三家诗词的语意,别出意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