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推荐书目绘本《爱心树》导读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爱心树》的简介及读后感推荐_爱心树内容30字英文绘本《爱心树》是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孩子们可以从《爱心树》中明白许多知识,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爱心树》的简介及读后感吧。
《爱心树》简介《爱心树》是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编写的绘本。
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大树给予了一个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把无私、博大的爱给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
《爱心树》内容概况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
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创造了一生。
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和一个男孩儿是好朋友。
每天男孩儿都跑来和它一起玩,他们很快乐。
可是随着时光流逝,男孩儿长大了。
大树感到了孤寂。
一天,孩子来看大树,我需要一些钱。
于是大树把自己的苹果给了孩子。
后来又一天,长大了的孩子来了,我需要一幢房子。
于是大树把所有的树枝都给了孩子。
又过了很长时间,孩子又回来了,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
于是大树又把自己的树干给了孩子。
又过了很久,已经变老了的孩子回来了。
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我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我太累了。
于是孩子坐下了。
大树很快乐。
《爱心树》作品欣赏绘本《爱心树》用简洁的文字和黑白的线条讲述了一棵树和一个男孩儿的故事,作品主题思想的丰富意蕴和图文合奏的巨大张力令人感动,引人深思。
人们习惯于将《爱心树》看成是一则有关索取与付出的寓言。
大树以其丰硕的苹果、茂密的枝叶和粗壮的树干满足了男孩童年游戏的快乐,之后又将所有这一切给予男孩来满足他成年生活的欲求,最后还以一个老树墩的身躯承载着男孩老年的疲惫。
大树因给予而快乐。
因此,大树被广泛认为是母爱的化身:在儿女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付出了最无私最博大的爱,不求回报,以满足我们的快乐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
一年级绘本《爱心树》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共5篇)第一篇:一年级绘本《爱心树》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年级绘本《爱心树》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教材介绍: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教学目的:根据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历,采用绘本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想象表达能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同时提醒学生学会爱,也学会感恩。
教具准备:绘本〈爱心树〉实物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赏读封面猜想故事出示封面,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封面上画的是什么?而后猜想故事主要说了什么呢?读文赏图激发想象第一面:“从前有一课大树。
”瞧,画家还没有画完整呢!靠我们班上的小画家来说说你如果画这棵大树,你会画什么样的大树呢?(生想象说)第二面:“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的吗?(小脚丫)看着这个顽皮的小脚丫,猜猜它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儿呢?(生说)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教师读故事,这棵树给男孩儿带来了什么呢?它会和男孩儿玩什么游戏呢?(生想象说)第四——十面:和学生一起读大树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第十一面:悄悄地,小男孩儿爱上这棵大树了,因为这棵树给男孩儿什么乐趣呢?回顾前面的情节。
第十二面:回顾完后教师过度总结,小男孩儿非常非常爱它。
所以大树很快乐。
学生跟着读。
第十三——十五:但是时光流逝,就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了,瞧,也不来大树下玩耍了,没有来吃苹果了,没有来捉迷藏了,没有来荡秋千里,大树常常感到孤寂,第十六面:但是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了。
教师读。
第十七——二十面:于是孩子爬上大树。
教师读。
突出读“大树很快乐。
”瞧现在这是棵怎么样的大树呢?但是大树还是很快乐。
第二十一——二十二面:师读故事,只留下了孤零零的树墩了。
第二十三面:但是大树还是很快乐,因为。
学生说。
但是大树墩的心坎里却有些。
《爱心树》绘本导读教学目标:1、认识绘本的封面及绘本的题目,能对绘本中出现的“爱心树”“树叶”“树枝”“树墩”“树干”字型有初步的感知,对识字保持兴趣。
2、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并能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对故事的了解和感知。
3、引导孩子体察父母不计代价、无怨无悔、永无止尽的付出。
籍由情境故事带入品格教育(听话、体贴、順服父母),以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爱心树上的爱心树叶、树精灵面具、字卡、PPT。
教学过程:一、师生见面(和几个小朋友握手,互相问好。
)大家好,猜猜我是谁?“我是从森林里偷偷溜出来的树精灵,我们森林里有许多大树,每棵树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你们想听我给你们讲故事吗?我讲故事的时候你们要怎么听呀?”提出听故事的要求: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上面。
二、学习封面1、出示绘本封面:“瞧,(PPT音乐)这是一本书的封面。
睁大小眼睛,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说出“大树、苹果、男孩子、英文、书的题目、作家”3、根据学生回答,板帖:在黑板上画上一棵数(课前),板帖“爱心树”三个字,教学“爱心树”三个字的读音:和老师一起念,请有爱心的小朋友念。
说话训练:(鼓励小朋友是爱心小朋友,老师也是爱心老师,还有谁是爱心?)。
4、看了这个封面,聪明的小朋友肯定能提出很多问题。
5、学生提问,三、教师讲故事根据PPT出示,教师讲故事。
片面设计一:1、小男孩采集树叶可以干什么?生“做王冠”。
2、如果你去采树叶,你愿意干什么?3、板帖“树叶”,教学树叶的读音,想和老师一起去采集树叶的同学一起念一遍。
片段设计二:1、男孩非常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这棵数。
你就是小男孩,你想怎样告诉大树你的爱?2、师生模拟大树和男孩的情境对话。
如:“抱一抱”、“亲一亲”、“说一说”引导学生说爱的语言:“大树,我爱你。
”“大树,我喜欢你。
”“大树。
我们是好朋友。
”教师扮演大树表示很快乐。
片段设计三:教师深情并茂地大声读绘本的第二部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绘本名称:绘本阅读《爱心树》
适合年龄:大班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并用有序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2、通过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ppt 两人一本绘本
活动过程:一、引入环节:出示封面引入主题。
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
作者是:谢尔,他是美国一位伟大的绘本作家。
二、探索环节
环节一:集体阅读从开始页至跑到树下,引出主题学习阅读的方法,激
发阅读兴趣。
提问:这是一颗怎样的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环节二:运用以上方法自主阅读,从采集树叶至大树很快乐,理解大树和孩
子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提问:大树和男孩子每天还会做什么事情呢?
自主阅读要求:请把每一页的内容看清楚,仔细观察大树,两个人
一起看一本书,合作用故事的语言讲一讲大树和男孩子做的事情。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一讲。
环节三:集体阅读,时光流逝至大树孤寂,猜测故事后续内容,建立孩子长
大的印象。
时光流逝你看到了什么?
你猜猜孩子长大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环节四:自主阅读至结尾页,边看边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孩子为什么回来?做了什么?大树变成了什么样?
三、整体阅读全文,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这是一颗怎样的树呢?
你要是孩子会怎么做?。
《爱心树》绘本故事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二课二、详细内容:本课将引入绘本故事《爱心树》,故事讲述了一棵大树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各种愿望,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枝叶、树干和果实,最终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却忘记了曾经对大树的承诺。
绘本通过精美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感受大树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
教学目标:一、理解绘本故事《爱心树》的主题,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和爱心。
二、学会讲述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难点:学生理解绘本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和爱心。
二、重点:学生通过讲述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课件、绘本《爱心树》。
二、学具:学生自带绘本《爱心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谈论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吗?二、绘本阅读(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绘本《爱心树》。
2. 引导学生关注绘本中的插图,感受大树的美丽和爱心。
3. 学生自读绘本,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三、讲述故事(5分钟)1. 学生分组讲述故事,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师点评学生讲述故事的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讨论与反思(5分钟)1. 提问:绘本故事中的大树为什么要无私奉献?2. 学生讨论,引导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heme of the picture book "The Giving Tree" and to experience the selfless love and kindness of the tree.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
五、课堂小结(3分钟)2. 学生表示要向大树学习,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板书设计:《爱心树》无私奉献的大树作业设计: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绘本故事《爱心树》。
绘本爱心树《绘本爱心树》在浩瀚的书海中,绘本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想象世界的大门。
绘本不仅是一种阅读材料,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将文字和图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讲述着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在众多优秀的绘本作品中,《爱心树》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脱颖而出,成为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爱心树》讲述了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
大树无私地给予男孩自己的果实、枝叶和树干,以满足男孩不断增长的需求。
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大树始终默默地守护着他,为他提供庇护和关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孩逐渐长大,他开始对大树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直到将大树砍倒,用来建造一艘远航的船。
在这个过程中,大树始终无怨无悔,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男孩的成长。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实则寓意丰富。
它传递了一种无私的爱。
大树对男孩的爱是毫无保留的,它不求回报,不计较得失,只是单纯地希望男孩能够快乐。
这种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友情的珍贵。
故事中的大树也象征着自然界对人类的关爱。
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条件,而我们人类在享受这些资源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珍惜和保护。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成长是一个不断索取和付出的过程。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既要学会感恩,珍惜他人的付出,也要学会承担责任,为他人付出。
《爱心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无数读者。
它的画面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色彩鲜艳而和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它的文字简洁而富有诗意,既传达了故事的情节,又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爱心树》成为了一部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绘本作品。
在孩子们阅读《爱心树》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更能够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
他们会从大树身上学会无私的爱,从男孩身上学会珍惜和感恩,从故事中学会成长的责任。
这些都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和能力。
幼儿园爱心绘本:《爱心树》故事教案解析在幼儿园阶段,教师们常常会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来进行故事讲解和教学。
其中,爱心树是一本备受推崇的爱心教育绘本,它以简单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画,呈现了一个关于友爱和关怀的美好故事。
通过讲解这个故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责任感和人际关系观念,还能够引发他们对爱和友谊的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爱心树》这个绘本故事进行深入的解析,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利用这个教材进行教学。
一、故事梗概《爱心树》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小镇上,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小明的男孩。
小明非常喜欢玩儿,但是他不爱干家务,总是让妈妈一个人忙碌。
一天,小明的邻居送给他一个特别的礼物——一颗爱心树的种子。
小明种下了这颗种子,然后每天用爱心去浇灌。
随着小明对爱心树的精心呵护,这颗树竟然逐渐长出了爱心形状的果实。
小镇的每一个家庭都得到了这颗爱心树的果实,并体会到了爱心的力量。
二、故事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爱心树》,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爱的概念。
通过观察和讨论爱心树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爱的含义,并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爱。
2.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通过小明精心呵护爱心树的过程,让幼儿领悟到责任的重要性,明白只有用心付出,才能收获美好的果实。
3. 培养幼儿的友爱意识。
教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共享爱心树的果实,促进团结友爱的集体情感。
三、故事教学内容1. 情感渗透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让幼儿深切地感受到爱心树的成长之路,引发幼儿对爱和友情的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让幼儿共享自己的爱和被爱的体验,促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和疏导。
2. 词汇拓展针对故事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和特殊词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词汇的拓展和解释,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表达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述,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与情感表达活动,例如角色扮演、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对爱的理解和善良的情感。
绘本《爱心树》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展开丰富想象,丰富绘本内容。
2.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3.让学生学习绘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准备材料《爱心树》绘本、PPT、挂图教学流程一、课前导读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好看的绘本书,同学们了解绘本吗?(展示课件,解释绘本)那同学们想不想看绘本啊?那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今天的绘本吧。
它就叫做《爱心树》。
(播放课件)同学们仔细看看封面,你们看到了什么?(指生回答)这可是世界最经典绘本之一,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它背后的这位伟大的作者(展示课件:关于作者)谢尔大叔厉不厉害?同学们想不想赶快进入绘本阅读呀?好,老师这边特意给大家准备了电子书,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本绘本会讲述怎样一个故事呢?二、阅读绘本快速翻阅电子书(一)读读说说,感受的大树与小男孩相亲相爱的快乐1.(播放课件):从前有一棵大树……2.它喜欢上一个男孩,男孩每天都会跑到树下。
3.瞧,小男孩来了!他每天会和树做什么呢?学生想象说。
(1)(师出示画面,生试讲故事情节)他每天都会跑到树下。
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男孩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
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
(2)(播放课件,观察图片)同学们觉得男孩喜不喜欢这棵大树呀?你怎么看出来的?大树呢?男孩儿爱这棵大树……非常非常爱它。
大树很快乐。
(二) 感悟大树给予男孩的快乐1.过渡:小男孩和大树相亲相爱,这是多么快乐的童年啊!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逐渐长大,他还会和小时候一样,和大树玩耍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2.(播放课件)但是时光流逝,男孩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觉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树荫下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我已经长大了,不爱爬树玩儿了。
爱心树绘本解读《爱心树》绘本解读绿色的封面,封面上一棵粗壮的树,一个红红的苹果正从树枝上落下来,一个小男孩站在树下,双手准备接苹果。
树和小男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红的苹果很诱人。
在粗壮的树干上写着本书的名字:The Giving Tree(爱心树)。
“Giving”意为:给予,将你的时间、你积极的想法、你的善心和你所能拿得出的所有东西慷慨地带给周围。
这就是一棵树的含义,将自己所有能拿得出的所有东西慷慨地给这个树下的小男孩。
这是怎样的一棵树?这个小孩子和树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那就来一起看看这本书吧:下面采取文字和图画解读的方式来了解大树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从前有一棵树……”(图画上出现了一棵树,树叶很繁茂)“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图画上有小男孩的一只脚,大树向小男孩跑来的方向倾斜)“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图画上小男孩和大树相互招手,他们的关系很亲密,彼此都很快乐)“采集树叶”(图画上小男孩在收集大树掉下来的叶子)“给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图画上小男孩带着树的“王冠”,在得意地享受着自己是森林之王的自豪和骄傲呢O(∩_∩)O ~大树的身体像小男孩倾斜得很厉害,想保护小男孩呢⊙o⊙)“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图画上小男孩和大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在树枝上荡秋千”(图画上小男孩爬到树枝中间,荡起了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图画上2个苹果核落下来,看来小男孩正在享受着美味呢^_^)“同大树捉迷藏。
”(图画上小男孩藏在石头后面,但是大树长长的树枝还是找到了他呢*^__^*……)“累了的时候,就在树阴里睡觉。
”(图画上小男孩依靠在树根上,大树的枝条全部包裹起来,给男孩足够多的树阴)“小男孩儿爱这棵树……”(小男孩和大树紧紧地拥抱着大树,大树的枝条也紧紧地拥抱着这个小男孩,彼此相依相拥,彼此幸福、快乐)“非常非常爱它。
大树很快乐。
”(小男孩拿小刀在树干下方刻上了一颗爱心,大树和小男孩都非常快乐,大树是男孩的同伴,唯一的同伴O(∩_∩)O ~)读到这里,我在想希望大树和小男孩一直这么快乐地生活,享受彼此给对方带来的快乐O(∩_∩)O ~小朋友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到什么呢?会不会想到大树真好,小男孩和大树相处地真好、真融洽?小男孩和大树都非常快乐、幸福。
绘本《爱心树》阅读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讲述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一段深沉的爱,一种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的爱的哲理,禁不住流下热泪。
这是一本经典的图画书,它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而文字的布局也富有动感“采集树叶”几个字,就像是树上的叶子正在悠悠飘落。
图文的配合非常融洽,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却掳获了无数读者的心。
1、通过阅读,了解《爱心树》内容,走近经典图画书。
2、通过讨论,探究《爱心树》内涵,了解经典图画书。
1、赏读封面,了解作者,观察环衬。
(1)赏读封面。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封面上画的是什么?而后猜想故事主要说了什么呢?
这种嫩嫩的绿色,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呢?
(2)了解作者。
谢尔.希尔弗斯坦(1930-1999),享誉世界的诗人、卡通画家、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
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家,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无数,其儿童诗集和图画书风靡整个世界,绘本作品更是幽默温馨,简单朴实,其中含有着淡淡的人生讽刺与生活哲学,不只吸引儿童,更掳获了大人们的心,让他的作品跨越年龄层,成为值得咀嚼回味,一读再读的不朽经典。
他的绘本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仅美国本土的销量就超过1800万册。
谢尔以正是以《爱心树》(the giving tree)一书轰动文坛,奠定了自己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
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有:《失落的一角》(图画书历史上最为简单的一本书) 、《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阁楼上的光》、《人行道的尽头》、《往上跌了一跤》等。
(3)观察环衬。
大片的白色让你想到了什么?看后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谈。
其实大片的白色空白环衬是为了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而留下充分的空间。
就让我们带着种种想象走进爱心树。
2、读文赏图以问题激发想象
第一面:“从前有一棵大树……”瞧,画家还没有画完整呢!靠我们班上的小画家来说说你如果画这棵大树,你会画什么样的大树呢?(生想象说)
第二面:“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的吗?(小脚丫)看着这个顽皮的小脚丫,猜猜它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儿呢?(生说)
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教师读故事,这棵树给男孩儿带来了什么呢?它会和男孩儿玩什么游戏呢?(生想象说)
第四——十面:和学生一起读大树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第十一面:悄悄地,小男孩儿爱上这棵大树了,因为这棵树给男孩儿什么乐趣呢?回顾前面的情节。
第十二面:回顾后,小结小男孩儿非常非常爱它。
小男孩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对大树的爱?在树上刻下他和大树的名字。
所以大树很快乐。
学生跟着读。
板书“小男孩”、“做游戏、吃苹果、躺在大树的怀里……”
第十三——十五:但是时光流逝,就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了,瞧,也不来大树下玩耍了,没有来吃苹果了,没有来捉迷藏了,没有来荡秋千里,大树常常感到孤寂,第十六面:但是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了……教师读。
第十七——二十面:于是孩子爬上大树。
教师读。
突出读“大树很快乐。
”瞧现在这是棵怎么样的大树呢?但是大树还是很快乐。
为什么只剩树干了还是很快乐呢?学生说。
板书“少年、青年”“摘苹果、砍树枝”
第二十一——二十二面:师读故事,只留下了孤零零的树墩了。
第二十三面:但是大树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只剩树墩了大树还是很快乐呢?学生说。
但是大树墩的心坎里却有些……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呢?大树墩心坎里却怎么样?学生说。
板书“中年”“砍树”
第二十四——二十六面:师读故事。
大树很快乐,为什么还是很快乐?因为它能让孩子坐在它的上面休息呢!板书“老年”“坐在大树墩上休息”
3、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1)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谁也像这棵爱心树一样给你快乐,给你幸福,给你爱心呢?
(2)假如你走进故事,来到爱心树下,爱心树给你带来这么多的快乐,你会给爱心树什么快乐呢?
(3)如果你是大树,你愿意成为这样一棵不断付出,不断给予的大树吗?
4、课外延伸,集体创作爱心树
师生集体创作爱心树,每个人都写一张“感恩卡”来当做树页,贴在墙报上的爱心树上,在“感恩卡”上写下感谢一直为你付出的人的心里话。
5、小结故事,提升情感认识
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却道出了“施”与“受”之间的真谛,充满了温馨,也略带一点忧伤,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爱心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以及不断为我们付出的人们一样,因为对孩子的爱而不断地给予,也因为给予而感到真正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