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正方体画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几何体素描画法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球体,几何体素描的画法.素描明暗关系的五大调子变化特点,找准明暗交界线,能较好地表现球体和几何体的明暗关系,认识学习几何体明暗关系的重要意义,了解几何体饱满结实.体积感强及球体圆滑的审美特点,体会不同明暗调子球体,几何体素描的审美感受。
教学难点:讲授、观察、写生等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审美性原则教学时间:一个课时教学准备:1、写生物(石膏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聚光灯、衬布)2、示范工具材料。
3、几何体素描及学生作业,电子幻灯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已学习过了对几何体的认识和了解,有着“现代艺术之父”之称的著名画家塞尚强调:生活中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概括为几何体。
指出画中的物体可作什么几何体?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接近球体、几何体。
(如人头、水果、水杯、电冰箱、饮水机、聚光灯等)【出示水果,球体,聚光灯等】球体给人以饱满、结实、运动、柔和的美感(以球体为例)这说明画好几何体是素描的基础,对于学习素描十分重要!【主要以球体】(4分钟)二、球体,球体明暗光影调子分析。
(以球体为例)【出示石膏球体,用聚光灯照并变换光照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光照后,球体表面像地球一样,出现明暗光影,思考受光半球与背光半球的基本调子有哪些?它与光源、光线有何关系?球体投影有何特点?依次说出球面的五大调。
学生填表,教师补充:球体表面明暗光影调子示意表球面受光半球与光源光线关系明暗调子名称亮调(含高光)次亮调(灰调)明暗交界线次暗亮反光正对光源受光最多亮斜对光源受光较多灰被光半球斜背对光源弱受环最暗境影响次暗被对光源收环境影响大弱暗另外,球体的投影在台面上,呈椭圆形状,与光线相对接,近光的地方教实些,暗些。
球面五大调按受光顺序依次为:亮调——次亮调——明暗交界线——次暗调——反光调(这是所有物体最基本最普通的明暗调子规律)注意:这是五大调中还有若干调子细微变化!如亮调中有高光,物体之外有投影。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几何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几何体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几何体的形态和质感。
4. 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几何体的基本结构: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几何体的特点:对称性、比例关系、空间关系等。
3. 素描基本技巧:线条、明暗、质感等。
4. 几何体素描实例讲解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几何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会运用素描技巧表现几何体的形态和质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几何体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素描纸、铅笔、橡皮等。
2. 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体,让学生举例说明几何体的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几何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讲解素描基本技巧。
3. 实例讲解:以立方体为例,讲解几何体的空间关系、比例关系和质感表现。
4.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立方体的素描,注意表现其空间关系、比例关系和质感。
5. 课堂反馈: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步骤: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形态和质感。
3.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几何体素描作品。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运用示范法,展示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素描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4. 运用评价法,给予学生作品客观、公正的评价。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形态和质感。
3. 学生作品具有创意,能够表现出空间关系和质感。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体,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正方体透视教案第一篇:正方体透视教案结构素描--平行透视教学目标:1.了解透视规律,原理,特点,术语2.利用平行透视作画,为写生打好基础重点、难点:透视规律,原理,特点,及如何利用平行透视作画方法:讲授,示范教具:作业,纸,笔,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小结上次课,指出错误点,引发思考新受:1.伴随生活中的图片,一起观察、欣赏,寻找出平行透视的基本透视特点2.以这些平行观察的图片引导出平行透视的概念平行透视: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物体的透视,一.这种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又叫“一点透视”,二.立方体与画面平行的面没有透视的变化,与画面垂直的线没有透视变化,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为重、庄严的感觉。
3.进一步分析、讲述概念的术语、内容4.以最为简练的方式总结平行透视的特点、规律1.一个消失点,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高远低,近实远2.平行于画面的线无透视,垂直与画面的线产生透视作业:画出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第二篇:透视教案教案教学内容:平行透视教学目的:掌握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并熟练运用该规律制作室内透视效果图。
教学方法:讲授与辅导教学重点:1、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2、正方体的画法3、室内平行透视效果图的制作教学难点:室内平行透视效果图的制作教学内容一、平行透视概述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
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不论正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心点。
这种情况下,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图1。
正方体的平行透视最少能看见一个面,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只要有一个面距离观察者最近,肯定有一对竖直面与画面平行。
以立方体为例将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总结如下(图2-2、图2-3):(1)如果心点正处在立方体正面上或正面的边上,只能看到一个面。
(2)如果立方体的位置在视中线上、下移动或在视中线上左右移动,就可看到正面和另一个直立面两个面。
小学数学正方体体画法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正方体体画法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正方体的概念,能够正确命名正方体的各个面、边和顶点。
2. 掌握正方体的体画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正方体展开图纸,正确折叠成实体正方体。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展示用的实体正方体模型、展开图纸、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出示一个实体正方体模型,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都与其他两个面相邻等。
2. 引导学生回忆正方体的定义和命名方法,即六个面分别为顶面、底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八个顶点和十二条边。
探究:1.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正方体的展开图纸,并解释展开图纸的作用是将实体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
2.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尺子和铅笔,在展开图纸上画出正方体的各个面,确保每个面的边长相等。
3. 学生根据展开图纸上的线条,使用剪刀将各个面剪下来。
实践:1. 学生将剪下的各个面按照正确的位置进行折叠,组合成实体正方体,并用胶水粘合固定。
2.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修整,确保正方体的各个面完整、边相连。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画法的过程,并让学生对比自己制作的实体正方体与展示的实体正方体模型,检查是否正确。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正方体的体画法要点,如正确的展开图纸绘制、剪下各个面的技巧等。
拓展: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尺寸的正方体展开图纸进行实践,加深对正方体体画法的理解和熟练度。
2.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不同颜色的正方体,以增加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绘制展开图纸、剪下各个面,并将其正确组合成实体正方体。
正立方体明暗素描课时:3课时时间:2016.10.20教学目标:通过对立方体的学习,掌握立方体的三点透视与明暗变化规律,掌握立方体的透视,物体的黑白灰面的关系教学重点:通过对立方体的学习,掌握立方体的三点透视与明暗变化规律教学难点:1、透视2、调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正立方体结构示意图结构分析:此正立方体的面与视平线成一定角度,这种正方体所产生的透视为成角透视关系,这类正方体所表示深度的结构线,都消失在视平线的两个余点上。
二、新授1、用长直线确定上下左右各点的位置,完成构图2、确定透视关系,用较软的铅笔快速地区分明暗色调3、强化明暗交界线,进一步肯定形状,拉开背景与主体物的前后关系4、深入刻画,不断的丰富物体颜色,加强黑白灰的对比和色调变化5、调整画面整体关系。
加强体积感,最前面的立方体棱线,即明暗交界线。
处理得略实一些,增强前后空间关系,注意黑白灰三大色调的层次变化。
初学素描的小伙伴们不知道大家画石膏立方体的时候有哪些困难呢下面小编联合素描老师匡鹏智从最基础为大家仔细讲解立方体希望能为大家解难!物体在空间中会产生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在素描写生中,只有将透视关系画准确,才能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
很多初学者由于不了解透视原理,尽管画了很多调子、强调了各种对比关系,画面上的物体还是“平面的”。
还有一部分初学者对透视的理解过于片面,不经过认真观察就过度强调近大远小等透视规律,使透视变化过于强烈而导致画面上的物体出现“畸形”,所以处理画面上的透视关系时还要把握好“度”。
▼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视,其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
如当我们所表现的立方体正面与画面平行时,这个面上的线条不产生透视变化,而其他线条均集中消失于一点,这种透视现象就是“一点透视”。
在作画时需注意一点,一点透视的消失点不要定在画面的正中部位,否则会使画面显得呆板、不灵活。
▼两点透视:也称成角透视,是指画面中所表现的物体有两个消失点,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
正方体调子素描作画步骤与解析课题:正方体作画步骤与解析课型:新授课时:4课时学情分析:正方体是美术类专业高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重要学习内容。
而高一年级学生大部分没有素描基础,故在第一个月的课程中,只安排了简单的几何体结构素描训练,以使学生能熟练把握各类线条、并能理解及表现简单的几何体形体结构,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此基础上才进入第二个月的明暗素描学习,以适应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弱、自信心差的学习状态。
本节课正是从结构素描向明暗素描的过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明暗素描基本概念。
2、熟悉并把握正方体的作画步骤。
能力目标:1、能根据作画步骤熟练进行正方体的明暗素描表现。
2、能在正方体的明暗素描训练中正确把握“明暗五调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并能从丰富的明暗色调中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正方体的作画步骤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正方体的明暗素描训练中正确把握“明暗五调子”。
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法板书设计:正方体作画步骤与解析一、明暗素描基本概念:明暗素描:研究和表现物体在受光后出现的不同的明暗层次。
明暗五调子:亮部(含高光)、中间层次(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明部(受光部):亮部(含高光)、中间层次(灰部)暗部(背光部):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二、正方体作画步骤:1、2、3、4、教学过程:I、预习目标检测:1.什么是“明暗五调子”?II、导标:我们必须牢固记住临摹中的石膏耳朵各部位结构是如何表现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顺利地进行后面即将进行的写生练习。
在进行写生练习之前,咱们先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III、揭示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明暗素描基本概念。
2、熟悉并把握正方体的作画步骤。
能力目标:1、能根据作画步骤熟练进行正方体的明暗素描表现。
2、能在正方体的明暗素描训练中正确把握“明暗五调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并能从丰富的明暗色调中感悟人生。
素描课初级教学计划第一课:素描基础入门——工具的认识以及线条的练习第一学时:铅笔的消法,握笔的正确姿势,认识铅笔软硬及深浅第二学时:线条的基本画法第三学时:线条的简历练习掌握素描基本技巧和技法,并逐渐运用于创作实践第二课:素描基础入门——真方体的透视及结构画法第一学时:画出正方体的透视并讲解第二学时:解构画法与明暗画法的比较第三学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并完成作业本课目标:掌握正方体的画法及透视关系,达到正确的比例关系第三课:素描基础入门——构图及明暗关系第一学时:讲解构图的基本要求并示范第二学时:讲解明暗关系,三大面、五大调子第三学时:学生自己进行明暗练习本课目标:掌握正确的构图方法以及明暗画法的基本关系第四课:石膏几何体——圆锥体第一学时:讲解圆锥体的透视及作画要求并进行示范第二学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第三学时:对作业进行指导修改并最后总结本课目标:掌握圆锥体的画法及对称图形的表现手法第五课:石膏几何体——圆柱体第一学时:讲解圆柱体的透视及作画要求并进行示范第二学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第三学时:对作业进行指导修改并最后总结本课目标:掌握圆柱体的画法及正确的表现方式第六课:石膏几何体——六棱柱第一学时:讲解六棱柱的透视及作画要求并进行示范第二学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第三学时:对作业进行指导修改并最后总结本课目标:掌握六棱柱的透视法及正确的表现方式第七课:石膏几何体——四面锥体第一学时:讲解四面椎柱体的透视及作画要求并进行示范第二学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第三学时:对作业进行指导修改并最后总结本课目标:掌握四面椎体的画法及石膏体表现方式第八课:石膏几何体——六面锥体第一学时:讲解六面椎柱体的画法及注意事项、进行示范第二学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第三学时:对作业进行指导修改并最后总结本课目标:掌握六面椎体的画法及石膏体表现方式第九课:石膏几何体——方柱穿体第一学时:讲解方柱穿体的透视及作画要求并进行示范第二学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第三学时:对作业进行指导修改并最后总结本课目标:掌握方柱穿体的画法及石膏体表现方式第十课:石膏几何体——圆柱穿体第一学时:讲解圆柱穿体的透视及作画要求并进行示范第二学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第三学时:对作业进行指导修改并最后总结本课目标:掌握圆柱穿体的画法及石膏体表现方式第十一课:石膏几何体——正十二面体第一学时:讲解正十二面体的透视及作画要求并进行示范第二学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第三学时:对作业进行指导修改并最后总结本课目标:掌握正十二面体的画法及石膏体表现方式第十二课:石膏几何体——球体第一学时:讲解圆的透视,以及球体的空间表现,进行示范第二学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第三学时:对作业进行指导修改并最后总结本课目标:掌握圆的透视法则第十三课:组合几何体的构图以及比例关系的确立第一学时:讲解组合几何体画法的注意事项,及比例关系的确定第二学时: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第三学时:对作业进行指导修改并最后总结本课目标:掌握主次关系,正确的处理空间关系第十四课:组合几何体本阶段的目标:讲解了正确的作画步骤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组合形体的作业,培养学生较准确地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比例、明暗、虚实、透视揭破造型能力,以及对物象的大体积、大空间、质感、量感的描绘能力。
几何体结构素描教案几何体的意义常见的几何体主要有:正方体、长方体、球体、锥体、六棱柱体、圆柱体等几何体是初学绘画的必修课.因为几何体在结构上单纯,也是一切复杂形体最基本的组成和表现形式,通过对几何体的绘画学习,不但能让初学者掌握最基本的形体素描表现方法,而且也可从中初步的循序渐进的掌握物体的结构以及透视的变化.结构素描物体本身并不存在纯粹的线条,所以用线条去表现物体,是对物体的一种高度概括,要求绘画者对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有很好的认识,用线条去表现物体的外轮廓和内在的结构几何的绘画方法1、观察物体:选择合适的绘画角度,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2、构图:根据画面的需要,采用横构图或竖构图,把物体放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一般遵循“上紧下松,左右相当”的构图原则3、起形:用长直线概括出物体大的形状,再具体到局部正方体的绘画方法4、调整:调整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步.在前面局部的刻画中,难免会出现和整个画面不和谐的地方,或者是刻画不足或者是刻画太过,甚至是某些局部的形不够准确,都会影响到整体效果,在调整过程中,就是针对这些进行修改,使其在形体上准确正方体相关的透视知识★焦点透视法焦点透视法是固定的一个视点位置对形体的观察,在焦点透视法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透视现象大多是通过对立方体的三个面所进行观察来决定立方体的透视表现焦点透视可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透视等①平行透视,即一点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视点平行时候所产生的透视现象,立方体正面为正方形,因为在这种透视现象中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也称为一点透视②成角透视,即两点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他的体面与眼睛成一定角度的时候所产生的透视现象,这种透视有两个消失点,所以也称为两点透视③倾斜透视,即三点透视因为视点太高所产生的仰视倾斜透视,或者视点太低所产生的仰俯倾斜透视,两种透视中都产生三个消失点,所以也称为三点透视三点透视图素描几何方体的基本步骤研究三维空间形态关系,就要借助透视原理,着重研究形态的本质规律,这种形态本质规律包含在几何形体之中几何形体属于最单纯的形态,有利于我们了解形的构造、比例、空间等关系我们采用的表现手段主要是以线为主,用线条来表现形态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与量感要表现出形态的这些关系,用线就要讲究粗与细、浓与淡、虚与实等等变化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同时还存在着近粗远细、近实远虚、近浓远淡的关系当然在进行艺术表现时,以上这些说法并非是绝对的,但作为视觉规律,在空间表现上还是要遵循的在形体表现时,我们注重辅助线的运用,同时在对称的形体中还要充分利用中心线以利于观察和表现形体辅助线:是辅佐形体描绘的线,有利于帮助我们观察、分析和表现形体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形体表现之初我们会运用它进行标记、推理等,从而画出准确而生动的形体关系画立方体时要特别注意两条线的透视关系,不然的话就容易把上面画得翻过来了反之,透视关系画过头了也是不行的,如图4所示,这是描绘立方体时常见的错误透视关系画反了透视关系画过头了图 4 画立方体透视关系时的常见错误整体调整,注意用线要讲究虚实关系,体现空间感与立体感图6是立方体的完成图图6 立方体的完成图作业练习1一、课堂内完成一幅4K正方体的结构素描作品要求1、构图合理美观;2、几何体轮廓与透视准确;3、注意用线的轻重缓急与节奏的把握;4、表现出几何体的外轮廓和内部结构,有一定的立体感。
第 1 课素描的认识—正方体教课目的:学习素描的基础知识:素描的分类构图影阴调子构图透视操作:用发问的方式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教课重点难点:重点:构造构图透视的理解。
难点:加深孩子对构造和透视的表现手法过分的追求构造和透视会让画面变的歪曲。
教课准备:教具:正方体学具: 8K 素描纸, 2B 4B 木铅笔,橡皮,画板。
教课方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教课过程教课过程:一、引入1说明这学期的目的,学完以后会到什么程度,激起兴趣和达成课程的信心。
2逐个剖析正方体的构造透视构图3怎样在纸上更好的表现正方体,特别是最后一步伐整塑造最能出明暗立体成效。
( 1)素描的分类:光影构造白描速写。
明暗:3 大面 5 大调(亮面灰面明暗分界限反光投影)(2)素描构图:构图的原则是变化中求一致,构图方法有三个重点。
(1)画面整体的地点。
(2)画面主题图形的地点。
(3)非主题图形的地点以及于主题图形的关系。
(3)透视:视野:眼光投射的直线,是视点与视觉中物体之间的连线。
心点:是视域的中心,也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点。
设计企图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神往的同时有自信。
指引学生去主动的察看对象。
视平线:将心点延伸的水平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
消逝点:物体由近及远产生透视变化,集中消逝于一点。
主要透视画法有: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视法。
一点透视。
也叫平行透视。
当一个立方体正对着我们,它的上下两条界限与视平线平行时,它的消逝点只有一个,正好与心点在同一个地点。
二点透视。
也叫成角透视。
当一个立方体斜放在我们眼前,它的上下两条边条界限就产生了透视变化,其延伸线分别消逝在视平线上的两个点。
二、写生绘画石膏正方体1、学生在绘画时有错误(构图画形握笔方式等)的地方要实时帮他们提出。
2、还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怎样检查自己的画,怎样发现错误。
3、在学生自己没法解决问题的状况下老师帮学生改画做示范。
三.总结:小结本课的教课目的,及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的汲取与理解。
素描几何体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几何体的基本结构和平面投影。
2. 培养学生对几何体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阴影表现几何体的立体感。
4. 提高学生的素描技巧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几何体的基本结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
2. 几何体的平面投影:正投影、侧投影、俯视图、仰视图等。
3. 线条和阴影的表现:线条的粗细、浓淡、方向;阴影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4. 几何体的立体感表现:透视、光影、质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几何体的基本结构和平面投影,运用线条和阴影表现几何体的立体感。
2. 难点:几何体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感表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几何体模型、素描纸、铅笔、橡皮、直尺、投影仪等。
2. 素材:几何体图片、范例作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几何体模型,提问学生对几何体的认识和观察到的特点。
2. 讲解:讲解几何体的基本结构和平面投影,演示几何体的正投影、侧投影等。
3. 示范:教师示范绘制几何体,讲解线条和阴影的表现方法。
4. 练习:学生动手绘制几何体,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点评:展示学生作品,点评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相互学习、改进。
6. 拓展:鼓励学生创作具有个性的几何体组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几何体的观察、线条和阴影的表现等要点。
8.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绘制不同类型的几何体,加强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家校沟通: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能够正确绘制几何体的基本结构和平面投影;(2)能够运用线条和阴影熟练表现几何体的立体感;(3)作品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4)构图合理,比例准确,刻画细致。
可编辑
精品文档
素描正方体画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让学生认识物体的透视关系和明暗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表现物体的透视和明暗。
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体的透视和明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正方体、长方体)
师:有谁知道正方体的边的关系。(它们的边都相等,对应的边都相
互平行)
师:我们要是想画出正方体的关系。那么我们画的时候是不是也画相
等的边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画石膏 。(正方体的画法)
二、新授
1、教师出示石膏(正方体)生观察。
师:你们看了石膏(正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体的石膏与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正方体的特征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我们再观察石膏的明暗,看谁的眼睛最亮。
生:有明有暗。
师:这就是物体的明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素描。
师:我们先来学习物体的透视近大远小、近长远小,近实远虚。
师:我们画石膏是就是利用这一透视来画,我们先来观察石膏的边,
可编辑
精品文档
哪条边离我们最近,哪条画时就画长些、实些,哪条远就画短些、虚些。
(生说边,师用手指出来)分析物体后师开始示范。
生:看完师构图后生画(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构图好,就开始画出石膏的明暗。
1、我们现在再来观察石膏的明暗。物体有最暗的地方叫明暗交界线,
我们先分出交界线,然后再画灰面和暗面还有投影。
2、教师边说边示范。生模仿,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
我们这节课画石膏(正方体),用素描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我们用
透体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的知识来表现物体。
板书设计: 正方体(石膏)
(示范画)
近大远小
透视 近长远短
近实远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