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2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教学重点: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从1956年4月到1966年4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能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毛泽东率先提出要“以苏为鉴”,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一)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总结了“一五计划”(1953-1957)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一,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第二,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
第三,保证重点建设。
以重点为中心。
第四,经济建设与生活提高的关系,第五,增产节支,提高效益。
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1956年4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的出台1956年4、5月间,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先后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地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1956 年 4 月和 5 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消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针。
三:毛泽东在1957 年 2 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5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7:关于科学和教育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3: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发展力量生产力。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共产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p89)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91)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2、波匈事件对我国的影响。
3、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4、第一,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这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