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处理厌氧部分

污水处理厌氧部分

污水处理厌氧部分
污水处理厌氧部分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原理

废水生物处理有“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或“好氧生物”加“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指这类生物必须在有分子态氧气(02)的存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

生理生化反应,主要包括大部分微生物、动物以及我们人类;“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一、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在早期又被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

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CH4 和C02 的过程。(一)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基本生物过程——阶段性理论

1、两阶段理论:

20世纪30~60 年代,被普遍接受的是“两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发酵阶段,又称产酸阶段或酸性发酵阶段;主要功能是水解和酸化,主要产物是脂肪酸、醇类、C02和H2等;主要参与反应的微生物统称为发酵细菌或产酸细菌;这些微生物的特点是:1)生长速率快,2)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温度、pH 等)强。

第二阶段:产甲烷阶段,又称碱性发酵阶段;是指产甲烷菌利用前一阶段

的产物,并将其转化为CH4和C02;主要参与反应的微生物被统称为产甲烷菌

(Methane producing bacter);产甲烷细菌的主要特点是:1)生长速率慢,世代

时间长;2)对环境条件(温度、pH、抑制物等)非常敏感,要求苛刻。

不溶性有机物

2、三阶段理论

对厌氧微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后,发现将厌氧消化过程简单地划分为上述两 个过程,不能

真实反映厌氧反应过程的本质;

厌氧微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产甲烷菌是一类十分特别的古细菌( Archea ),

除了在分类学和其特殊的学报结构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产甲烷细菌只能利 用一些简单有机物作为基质,其中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一碳物质如甲酸、甲醇、 甲基胺类以及H2/CO2等,两碳物质中只有乙酸,而不能利用其它含两碳或以 上的脂肪酸和甲醇以外的醇类;

上世纪70年代,Bryant 发现原来认为是一种被称为“奥氏产甲烷菌”的细 菌,实际上

是由两种细菌共同组成的,一种细菌首先把乙醇氧化为乙酸和 H2(—

种产氢产乙酸细菌),另一种细菌则利用H2和C02产生CH4 (—种真正意义上 的产甲烷细菌一一嗜氢产甲烷细菌);因而,Bryant 提出了厌氧消化过程的“三 阶段理论”:

水解胞外酶

酸性发

可溶性有机物 图1厌氧反应的两阶段理论图示

水解、发酵阶段:

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菌,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

乙酸、H2/CO2 ;

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利用乙酸和H2、CO2产生CH4;

有机物

I I发酵性细菌

说明:1)I、I I、I I I为三阶段理论,I、I I、I I I、IV为四类群理论;

2 )所产生的细胞物质未表示在图中

图2厌氧反应的三阶段理论和四类群理论

般认为,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约有70%的CH4产自乙酸的分解,其余

的则产自H2和CO2

3、四阶段理论(四菌群学说) :

几乎与 Bryant 提出“三阶段理论”的同时,又有人提出了厌氧消化过程的

四菌群学说”:

实际上,是在上述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类细菌——同型产乙酸 菌,其主要功

能是可以将产氢产乙酸细菌产生的 H2/CO2 合成为乙酸。但研究 表明,实际上这一部分由 H2/CO2 合成而来的乙酸的量较少,只占厌氧体系中 总乙酸量的 5%左右。

总体来说,“三阶段理论”、“四阶段理论”是目前公认的对厌氧生物处理过 程较全面

和较准确的描述。

4、 多阶段理论

但是,当利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含有复杂有机物的时候,在厌氧反应

器中发生的反应会远比上述“三阶段理论” 程复

杂,可以参见“厌氧复杂体系示意图”

(二)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

主要介绍其中的发酵细菌(产酸细菌) 1、发酵细菌(产酸细菌) :

发酵产酸细菌的主要功能有两种:①

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②

酸化一一将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

脂肪酸、醇类等; 主要的发酵产酸细菌:梭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双岐杆菌属等; 水解过程较缓

慢,并受多种因素影响(pH 、SRT 、有机物种类等),有时回成为

厌氧反应的限速步骤;产酸反应的速率较快;大多数是厌氧菌,也有大量是兼

性厌氧菌;可以按功能来分: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淀粉分解菌、 蛋白质分解

菌、脂肪分解菌等。

2、 产氢产乙酸菌:

、“四阶段理论”中所描述的反应过 。

、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等。 水解——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将不

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将各种高级脂肪酸和醇类氧化分解为乙酸和

H2 ;为产甲烷细菌提供合适的基质,在厌氧系统中常常与产甲烷细菌处于共生互营关系。

主要的产氢产乙酸反应有:

乙醇. CH3CH2OH H2O > CH3COOH 2H2

丙酸.CH3CH2COOH 2H2O^. CH3COOH ■ 3H2 CO2

丁酸.CH3CH2CH2COOH 2H2O > 2CH3COOH 2H2

注意:上述反应只有在乙酸浓度很低、系统中氢分压也很低时才能顺利进行,因此产氢产乙酸反应的顺利进行,常常需要后续产甲烷反应能及时将其主要的两种产物乙酸和H2消耗掉。

主要的产氢产乙酸细菌多为:互营单胞菌属、互营杆菌属、梭菌属、暗杆

菌属等;多数是严格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3、产甲烷菌

20世纪60年代Hun gate开创了严格厌氧微生物培养技术之后,对产甲烷细菌的研究才得以广泛进行;

产甲烷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将产氢产乙酸菌的产物一一乙酸和H2/CO2转化

为CH4和CO2,使厌氧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乙酸营养型和H2营养型产甲烷菌,或称为嗜乙酸产甲烷细菌和嗜氢产甲烷细菌;一般来说,在自然界中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种类较少,只有Metha no sarci na(产甲烷

八叠球菌)和Methanothrix (产甲烷丝状菌),但这两种产甲烷细菌在厌氧反应器中居多,特别是后者,因为在厌氧反应器中乙酸是主要的产甲烷基质,一般

来说有70%左右的甲烷是来自乙酸的氧化分解;

典型的产甲烷反应:

①CH 3COOH CH 4CO2

② 4 H 2 ■ CO 2 > CH 4 ■ 2H 2O

③4HCOO 7 2H ?CH 4- CO22HC3_

④ 4 CO 2 H 2O r CH 4 3CO 2

⑤4CH 3OH —;3CH 4■ H C^ ::H 2O

⑥4(CH3)3_NH49H2O-;9CH43HCO3~ 3H ::::4NH4

⑦2(CH3)3 -S 3H2O > 3CH4 H C(3T H 2H2S

⑧4CH 3OH ■ H CH 4■ H 2O

根据产甲烷菌的形态和生理生态特征,可将其分类如下:

产甲烷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①产甲烷杆菌;②产甲烷球菌;

③产甲烷八叠球菌;④产甲烷丝菌;等等。

产甲烷菌都是严格厌氧细菌,要求氧化还原电位在-150 -400mv,氧和氧化剂对其有很强的毒害作用;产甲烷菌的增殖速率很慢,繁殖世代时间长,可达

46天,因此,一般情况下产甲烷反应是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

(三)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

产甲烷反应是厌氧消化过程的控制阶段,因此,一般来说,在讨论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时主要讨论影响产甲烷菌的各项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营养物质、F/M比、有毒物质等。

1温度:

温度对厌氧微生物的影响尤为显著;厌氧细菌可分为嗜热菌(或高温菌)、嗜温菌(中温菌);相应地,厌氧消化分为:高温消化(55 C左右)和中温消化(359左右);高温消化的反应速率约为中温消化的1.5~1.9倍,产气率也较高,但气体中甲烷含量较低;当处理含有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的废水或污泥时,高温消化可取得较好的卫生效果,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也较好;随着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不再非常重要(新型反应器内的生物量很大),因此可以在常温条件下(20~25C)进行,以节省能量和运行费用。

2、pH值和碱度:

pH值是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重要原因:产甲烷菌对pH 值的变化非常敏感,一般认为,其最适pH值范围为6.8~7.2,在<6.5或>8.2时, 产甲烷菌会受到严重抑制,而进一步导致整个厌氧消化过程的恶化;厌氧体系中的pH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水pH值、进水水质(有机物浓度、有机物种类等)、生化反应、酸碱平衡、气固液相间的溶解平衡等;厌氧体系是一个pH 值的缓冲体系,主要由碳酸盐体系所控制;一般来说:系统中脂肪酸含量的增加(累积),将消耗HC。3-,使pH下降;但产甲烷菌的作用不但可以消耗脂肪酸,而且还会产生HC。3-,使系统的pH值回升。

碱度曾一度在厌氧消化中被认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实际上其作用主要是保

证厌氧体系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维持合适的pH 值;厌氧体系一旦发生酸化,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3、氧化还原电位:严格的厌氧环境是产甲烷菌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非产甲烷菌可以在氧化还原电位为+100~ -100mv 的环境正常生长和活动;产甲烷菌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为-150~ -400mv,在培养产甲烷菌的初期,氧化还原电位不能高于-330mv;

4、营养要求:

厌氧微生物对N、P 等营养物质的要求略低于好氧微生物,其要求COD:N:P =

200-500:5:1;多数厌氧菌不具有合成某些必要的维生素或氨基酸的功能,所以有时需要投加:①K、Na、Ca等金属盐类;②微量元素Ni、Co、Mo、Fe等;③有机微量物质:酵母浸出膏、生物素、维生素等。

5、F/M 比:

厌氧生物处理的有机物负荷较好氧生物处理更高,一般可达5~10kgCOD/m3.d,甚至可达20~40 kgCOD/m3.d ;无传氧的限制;可以积聚更高的生物量。

产酸阶段的反应速率远高于产甲烷阶段,因此必须十分谨慎地选择有机负荷;

高的有机容积负荷的前提是高的生物量,而相应较低的污泥负荷;

高的有机容积负荷可以缩短HRT,减少反应器容积。

6、有毒物质:

常见的抑制性物质有:硫化物、氨氮、重金属、氰化物及某些有机物;

①硫化物和硫酸盐:硫酸盐和其它硫的氧化物很容易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被还原成硫化物;可溶的硫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厌氧消化过程主要是产甲

烷过程产生抑制作用;投加某些金属如Fe可以去除S2-,或从系统中吹脱H2S 可以减轻硫化物的抑制作用。

②氨氮:氨氮是厌氧消化的缓冲剂;但浓度过高,则会对厌氧消化过程产生毒害作

用;抑制浓度为50~200mg/l,但驯化后,适应能力会得到加强。

③重金属:一一使厌氧细菌的酶系统受到破坏。

(四)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特征

1、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主要优点:

①能耗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回收生物能(沼气);

②污泥产量很低;——厌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得多,产酸菌的产率

0.15~0.34kgVSS/kgCOD,产甲烷菌的产率为0.03kgVSS/kgCOD左右,而好氧微生物的产率约为0.25~0.6kgVSS/kgCOD。

③厌氧微生物有可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

④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厌氧消化是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协同工作的一个连续的微生物过程;

2、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主要缺点:

①对温度、pH 等环境因素较敏感;

②处理出水水质较差,需进一步利用好氧法进行处理;

③气味较大;

④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

(五)厌氧消化过程中沼气产量的估算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经过厌氧消化能转化为甲烷和CO2 等气体,这样的混合气体统称为沼气(Bioga?;产生沼气的数量和成分取决于被消化的有机物的化学组成。

理论上认为,IgCOD在厌氧条件下完全降解可以生成0.25 gCH4,相当于标准状态下的甲烷气体体积为0.35L;沼气中CO2和CH4的百分含量不仅与有机物的化学组成有关,还与其各自的溶解度有关;由于一部分沼气(主要是其中的C02)会溶解在出水中而被带走,同

时,一小部分有机物还会被用于微生物细胞的合成,所以实际的产气量要比理论产气量小。

二、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概况

厌氧生物过程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利用厌氧生物过程来处理废弃物,则是在1881年由法国的Louis Mouras所发明的“自动净化器”开始的,随后人类开始较大规模地应用厌氧消化过程来处理城市污水(如化粪池、双层沉淀池等)和剩余污泥(如各种厌氧消化池等)。这些厌氧反应器现在通称为“第一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 水力停留时间

(HRT)很长,有时在污泥处理时,污泥消化池的HRT会长达90天,即使是目前在很多现代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内所采用的污泥消化池的HRT 也还长达

20~30天;② 虽然HRT相当长,但处理效率仍十分低,处理效果还很不好;③ 具有浓臭的气味,因为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原污泥中含有的有机氮或硫酸盐等会在厌氧条件下分别转化为氨氮或硫化氢,而它们都具有十分特别的臭味。

进入上世纪50、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对利用厌氧消化过程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得以强化,相继出现了一批被称为现代高速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处理工艺,从此厌氧消化工艺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废水处理,成为一种可以与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提并论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这些被称为现代高速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又被统一称为“第二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它们的主要特点有:① HRT大大缩短,有机负荷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大大提高;② 主要包括: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AF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厌氧流化床(AFB )、AAFEB、厌氧生物转盘(ARBC)和挡板式厌氧反应器等;③ HRT与SRT分离,SRT相对很长,HRT 则可以较短,反应器内生物量很高。以上这些特点彻底改变了原来人们对厌氧生物过程的认识,因此其实际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以颗粒污泥为主要特点的UASB 反应器的广泛应用,在其基础上又发展起来了同样以颗粒污泥为根本的颗粒污泥膨胀床

(EGSB)反应器和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其中EGSB反应器利用外加的出水循环可以

使反应器内部形成很高的上升流速,提高反应器内的基质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和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处理较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如城市废水等;而IC 反应器则主要应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依靠厌氧生物过程本身所产生的大量沼气形成内部混合液的充分循环与混合,可以达到更高的有机负荷。

三、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

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床)(UASB)反应器

UASB 反应器的英文全称为Upflow An aerobic Sludge Bia nket (Bed) Reacto 中

文为上(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层)反应器,是由荷兰Wage nin gen农业大学的Gatze Lett in ga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发出来的。

UASE工作原理示

1、UASB反应器的特征

①在反应器的上部设臵了气、

固、液三相分离器;

②在反应器底部设臵了均匀布

水系统;

③反应器内的污泥能形成颗粒

污泥,所谓的颗粒污泥的特点是:直

径为0.1~0.5cm, 湿比重为

1.04~1.08;具有良

好的沉降性能和很高的产甲烷活性。

上述工艺特征使得UASB反应器具有如下的主要特点:

①污泥的颗粒化使反应器内的平均浓度50gVSS/l以上,污泥龄一般为30 天以上;

②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相应较短;

③反应器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

④不仅适合于处理高、中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也适合于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

⑤UASB 反应器集生物反应和沉淀分离于一体,结构紧凑;

⑥无需设臵填料,节省了费用,提高了容积利用率;

⑦一般也无需设臵搅拌设备,上升水流和沼气产生的上升气流起到搅拌的作用;

⑧构造简单,操作运行方便。

2、UASB 反应器的组成

UASB 反应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进水配水系统、反应区、三相分离器、出水系统、气室、浮渣收集系统、排泥系统等。

1)进水配水系统:

其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① 将废水均匀地分配到整个反应器的底部;② 水力搅拌;一个有效的进水、配水系统是保证UASB 反应器高效运行的关键之一。

2)反应区:

反应区是UASB 反应器中生化反应发生的主要场所,又分为污泥床区和污泥悬浮区,其中的污泥床区主要集中了大部分高活性的颗粒污泥,是有机物的主要降解场所;而污泥悬浮区则是絮状污泥集中的区域。

3)三相分离器:

三相分离器由沉淀区、回流缝和气封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有:① 将气体(沼气)、固体(污泥)、和液体(出水)分开;② 保证出水水质;③ 保证反应器内污泥量;④有利于污泥颗粒化。

4)出水系统:

出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经过沉淀区后的出水均匀收集,并排出反应器。

5)气室:

气室也称集气罩,其主要作用是收集沼气。

6) 浮渣收集系统:

浮渣收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沉淀区液面和气室液面的浮渣。

7) 排泥系统:

排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均匀地排除反应器内的剩余污泥。

3、UASB 反应器的型式

般来说,UASB 反应器主要有两种型式,即开敞式UASB 反应器和封闭式

UASB 反应器,分述如下。

1)开敞式UASB 反应器

开敞式UASB 反应器的顶部不加密封,或仅加一层

不太密封的盖板;多用于处理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其 构造较简

单,易于施工安装和维修。

2)封闭式UASB 反应器

封闭式 UASB 反应器的顶部加盖密封,这样在 UASB 反应器

内的液面与池顶之间形成气室;主要适用 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

理;这种形式实际上与传统的厌 氧消化池有一定的类似,其池顶

也可以做成浮动盖式。 UASB 的断面形状一般做成圆形或矩形,矩形断面

便于三相分离器的设计和施工;UASB 反应器的主体常 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UASB 反应器一般不在反应器内部直接加热, 而是 将进入反应器的废水预先加热,而 UASB 反应器本身多采用保温措施。反应器 内壁必须采取防腐措施,因为在厌氧反应过程中肯定会有较多的硫化氢或其它 具有强腐蚀性的物质产生。

出术菓

进水

四、BIC 厌氧生物反应器

(一)工作原理

一般可以理解为BIC 是由上、下两个UASB 组成两个反应室,下反应室负荷 高,上反应室

负荷低,在反应器内部,对应分为三个反应区。

高负荷区

借助于本公司的特殊的多旋流式防堵塞的布水系统,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均匀 进入反应器底

部,完成与反应器内污泥的充分混合,由于内循环作用、高的水 力负荷和产气的搅动,导致反应器底部的高浓度的颗粒污泥呈良好的流化状态, 使废水与污泥能够充分接触,如此良好的传质作用和较高的污泥活性保证了

BIC

反应器具有较高的有机负荷和有机物去除率。

低负荷区

低负荷区也是精处理区,在这个反应区内水力负荷和污泥负荷较低, 产气量 少,产气搅

动作用小,因此可以有效的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再处理。

沉降区 BIC 反应器顶部为污泥沉降区, 有机物已基本去除的废水中的少量悬浮物在 本区内进一

1 1^1 III

B E

C 工作軽 ,f

BIC 示蕙图

ms 分离

HftM

3植

”4]半.J

步进行沉降,保证BIC 出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

BIC 厌氧反应器的特点

(1)有机负荷高

BIC反应器的有机负荷是UASB有机负荷的4-8倍,UASB的有机负荷通常

为3-8kgCOD/m3.d,而BIC 的有机负荷可达到15-35kgCOD/m3.d

(2)占地面积少

因BIC有机负荷比UASB高,因此处理同样规模的有机废水,BIC反应器的容积比UASB 要小,故BIC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少。

(3)运行稳定

BIC 反应器污泥采用的是我公司培养的沉降性极好的颗粒污泥,运行时没有跑泥现象,而UASB 大多是絮状污泥,很难形成颗粒污泥,非常容易跑泥,因而BIC 运行稳定、操作方便。

(4)抗毒性强

废水中的Cl-、SO42等会对厌氧处理系统有毒性。在UASB中污泥与废水混合不匀,将导致部分污泥受到毒性抑制;而在BIC 反应器内,由于大的内循环作用使污泥与废水充分混合,能最大程度的释稀可能的毒性,降低其抑制作用。

(5)耐负荷冲击进水浓度的突然增加或进水量的突然改变,都会对厌氧反应器造成负荷冲

击。BIC 因其双循环作用,瞬间的高浓度的废水进入反应器后,产气量大,气提量会随着增大,从而内循环量大,大的内循环量能将高浓度的废水迅速的释稀,从而减少了有机负荷变化对反应器的冲击。UASB反应器则不然,有机负荷突然增大后,迅速增加的产气量会将污泥带出反应器,严重时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整个反应器失败。

(6)布水均匀

BIC 底部高的水力负荷和独特的布水器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布水均匀。

(7)运行成本低

BIC 反应器大的循环流量使进水的PH 值范围更广,不需要象UASB 那样加药调节,因而废水处理的运行成本低。

(8)投资低

与国内外同类型的IC 内循环罐相比BIC 投资少,是国外IC 投资的1/3-1/2 ,而处理效果更好。

(二)BIC 运行的控制

(1)温度

中温厌氧消化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35-39C,最佳范围为37-38C。

温度波动:w 2C /d ( < 1C /h )

(2)pH

正常情况下进水pH 在6.5以上,出水6.8-7.2。

(3)VFA

正常情况下BIC 厌氧反应内VFA w 300mg/l (以乙酸计),运行良好的反应器VFA w 200mg/l

(4)产气量

(5)HC O3 -碱度

表征反应器pH 缓冲能力的指标。

此指标高于600-1000mg/l 时,说明该反应器具有很好的pH 缓冲能力。

(6)N、P等营养元素

(7)有毒物质

包括有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盐类和一些阴离子等。对有机物来说,带醛基、双键、氯

取代基、苯环等结构,往往具有抑制性。

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与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污泥驯化程度、废水特性、操作控制条件等因素有关。

(三)BIC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

1)颗粒污泥的性质与形成

能在反应器内形成沉降性能良好、活性高的颗粒污泥是BIC反应器的重要特

征,颗粒污泥的形成与成熟,也是保证BIC反应器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

①颗粒污泥的外观:

颗粒污泥的外观实际上是多种多样,有呈卵形、球形、丝形等;其平均直径

为1 mm, —般为0.1~2 mm,最大可达3~5 mm;反应区底部的颗粒污泥核心多为黑色,生物膜的表层则呈黑色、淡黑色、灰白色等;反应区上部的颗粒污泥的挥发性相对较高;颗粒污泥质软,有一定的韧性和粘性。

②颗粒污泥的组成

在颗粒污泥中主要包括:各类微生物、无机矿物以及有机的胞外多聚物等,

其VSS/SS—般为70~90%;颗粒污泥的主体是各类为微生物,包括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产甲烷菌包括索氏甲烷丝菌、马氏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等;一般颗粒污泥中

C、H、N的比例为C约为40~50%、H约为7%、N约为10%;灰分含量因接种污泥的来源、处理水质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距,一般灰分含量可达8.8~55%;灰分含量与颗粒的密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胞外多聚物是另一重要组成,在颗粒污泥的表面和内部,一般可见透明发亮的粘液状物质,主要是聚多糖、蛋白质和糖醛酸等;含量差异很大,以胞外聚多糖为例,少的占颗粒干重的1~2%,多的占20~30%;胞外多聚物对于颗粒污泥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其存在有利于保持颗粒污泥的稳定性。

3)颗粒污泥的生物活性

颗粒污泥中的细菌是成层分布的,即外层中占优势的细菌是水解发酵菌,而内层则是产甲烷菌;颗粒污泥实际上是一种生物与环境条件相互依存和优化的生态系统,各种细菌形成了一条很完整的食物链,有利于种间氢和种间乙酸的传递,因此其活性很高。

4)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

在BIC 反应器中培养出高浓度高活性的颗粒污泥,一般需要1~3 个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动期、颗粒污泥形成期、颗粒污泥成熟期。

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① 接种污泥的选择;② 维持稳定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等;③ 初始污泥负荷;④ 保持反应器中低的VFA 浓度;⑤ 表面水力负荷应大于3 m3/m2.h,以保持较大的水力分级作用,冲走轻质的絮体污泥;⑥ 进水COD浓度;

⑦ 进水中可适当提供无机微粒,补充钙和

铁,同时应补充微量元素(如Ni 、Co、Mo)

五、IC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

(一)BIC 反应器的投产启动

一般启动运行有两种方式,即:1)直接启动:用颗粒污泥接种,所需时间较

短,负荷上升较快;2)间接启动:用絮状污泥启动,首先需要培养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的培养对于反应器的稳定高效运行十分关键,一般需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投加接种污泥:接种量一般为20-30kgVSS/m3反应器有效容积);

②启动初期的污泥负荷一般在0.5COD/kgSS.d,容积负荷5-10kgCOD/m3.d ;

③保证一定的水力上升流速,一般要求3-5m3/m2.h;

④进水浓度过高时,可回流或稀释等措施;

⑤出水VFA 浓度一般应控制在500-1000mg/l 以下。

(二)运行管理指标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指标主要有:COD 去除率、有机容积负荷、有机污泥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剩余污泥量、产气量等。

水质管理指标水质管理指标又称为监测项目,即通过水质监测,对厌氧反应器进行管理,使其达到运行要求;主要有:进水量、进出水水质(COD、BOD、SS、pH、VFA 等)、污泥浓度、温度、产气量、气体成分等。

不同的废水,BIC 的运行管理指标是不一样的,具体请参阅《BIC 厌氧反应器操作手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