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种性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大蒜种性退化目前,大蒜生产中存在严重的种性退化现象,其表现为:植株日趋矮小,假茎变细,叶色变淡、变小,小瓣蒜和独头蒜增多,提早枯黄植株增多,产量降低等。
造成种性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大蒜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不经过有性世代,这是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2、在生产中,如土壤贫瘠、缺乏有机肥料,土壤理化性状不良、缺少水肥、高度密植、采薹过迟、茎叶损伤、选种不严或不当的栽培管理,均会引起大蒜种性退化;3、病毒病,大蒜体内普遍存在病毒,当病毒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种性就明显退化。
当大蒜鳞茎膨大期时正值高温干燥气候,极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与流行。
因此,病毒导致的大蒜种性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而在高纬度地区则稍差一些。
4为了防止大蒜的种性退化现象,应十分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及选种、留种工作。
1)、有机肥的使用,应注意数量与质量,最好是选择质量较好的商品有机肥,如“海状元”海藻有机肥或“海状元”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能及提高大蒜的抗逆性均有良好的效果。
2)、增施微生物菌肥(剂),调整土壤(特别是根际土壤)的微生态平衡,降解土壤中有害残留物质,促进大蒜生长,增强大蒜的抗病抗逆能力。
推广应用证明,使用“海状元”海藻微生物菌肥(剂)对防止大蒜的种性退化有着显著效果。
3)、大蒜选种,应从田间管理开始,在栽培中,应做到选择良好的地块,挑良好的蒜种,播种前剔出受冻、受热、受伤、发芽过早、发黄、失水干瘪的蒜头。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加强肥水,适时收薹收蒜。
4)、大蒜留种,收获时应从田间开始选种,首先选叶片落黄正常、无病虫害表现的植株,再从中选头大而圆,底平无贼瓣、无损伤、大小均匀、皮色、肉色和分瓣数符合本品种特性的蒜头,单晒、单辫和单收藏,妥善保存。
二、大蒜二次生长根据二次生长在大蒜植株上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外层型二次生长大蒜植株外层叶片的叶腋中萌生1至数个鳞芽,鳞芽延迟进入休眠而继续分化和生长,形成独瓣蒜,或没有花薹的分瓣蒜,或有花薹的分瓣蒜,结果在蒜头的外围着生一些排列错乱的蒜瓣或小蒜头,使整个蒜头成为畸形。
冬种大蒜现黄化你需要知道的事
最近几年在大蒜的种植生产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黄化现象较为突出,对大蒜生产造成产量减少、品质降低等不良影响。
当前正值冬种大蒜的时期,往年有不少的农户会遇到大蒜黄化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般情况下,大蒜黄化主要与肥水管理不当、土壤酸化等原因造成。
实际上,大蒜黄化的原因更有可能是病虫害危害引致,尤其是在近几年危害特别严重的根结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由线虫侵染作物引起,根结线虫危害的作物种类繁多,如果树、瓜类、茄果类、豆类等作物都受到了线虫的危害,大蒜也不列外。
大蒜根结线虫的二龄幼虫危害大蒜时,会通过锋利的口针穿刺须根的幼嫩部位(根尖),根结会阻碍根系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根系生长受阻而常出现不长新根的现象。
而地上部病株在受害初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会出现生长衰弱、叶片淡黄绿色,叶片披散,与缺水缺肥的症状相似。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株逐渐黄化、萎蔫,甚至枯萎而死。
2.png
据专家介绍,近几年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加上受到传统种植模式和耕地面积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作物的复种指数普遍偏高,某些地块种植的蔬菜、瓜类等线虫的寄主植物时间较长,且根结线虫病危害严重,在土壤中遗留了较多的虫源,而大蒜多与这些寄主植物轮作或套种,从而导致了大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尤其在温室、大棚以及保护地更为严重。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和防止方法(一)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1.不合理的种植管理。
比如,没有控制杂草,给植株施肥不当,
没有及时打除害虫等,都会影响作物的纯度和品质。
2.虫食、病害。
一旦农作物受到虫食或病害的侵袭,就会停止生
长或退化,导致品质下降。
3.自然杂交。
异种花粉授粉、风、蜜蜂等能传播花粉的昆虫都容
易导致品种间杂交,从而影响作物的品质和纯度。
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种子供应商,选用高质量、不易混杂的种子。
2.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等,促进作物健康成长。
3.采用花袋、网罩等措施,避免作物与其他品种杂交。
4.选择适宜生长的气候和环境,避免在逆境条件下种植,使作物
足够健康,有助于维护其品质和纯度。
5.合理旋作、轮作,防止单一品种连续种植导致土壤病虫害增加。
6.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抗病虫、适应性强、不易混杂的高品质
品种。
以上是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几种方式,选用适当的方法和加强田
间管理,有助于确保作物品质和纯度,减少因混杂退化导致的产量和
品质损失。
7.定期进行品种检测,及时发现混杂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其对品种混杂退化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9.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政策等方式支持农民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提高作物的品质和纯度。
10.建立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各种优质品种的种质资源,为今后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基础。
通过上述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品种混杂退
化的问题,为保障作物的品质和纯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种植大蒜早衰是什么原因?如何预防?大蒜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不仅可以当蔬菜食用,而且还可以作为调味品,药用等,价值非常广泛,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都可见大蒜的种植身影。
而且大蒜种植时不限,一年四季均可以种栽种,经济效益高,受到了很多种植户的欢迎。
不过,在大蒜种植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大蒜早衰的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大蒜的产量和质量。
那么具体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预防?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大蒜早衰的症状大蒜发生早衰,在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
主要症状就是在采收蒜薹的前面,生长着大蒜植株的叶片普遍发黄,然后下部的叶片和上部的叶片逐渐的干枯。
另外,大蒜根系的根尖色泽发暗,严重的变成褐色然后死亡,造成根系吸水吸肥的能力大大的下降。
然后植株提前的倒伏,造成蒜头小,质量低劣。
严重的蒜薹变短变细,甚至会出现不抽薹。
二、大蒜早衰的原因1、更换蒜种不及时同一个品种的大蒜一直种植在同一个土壤里面,经过多年的种植,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增加,如不及时更换蒜种,大蒜的抗病能力逐年会减弱,进而引发早衰的问题。
2、种植时间不适宜大蒜种植的过早,由于气温高,大蒜苗生长迅速,到越冬前群体过大,大蒜瓣的营养,过早的消耗太多,在冬季容易受到冻害。
这样的大蒜苗,在生长到中后期,出现早衰也就不足为怪了。
3、施肥不当施用化肥的占比过大,农家肥占比太小,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自然就不足。
同时,氮素化肥施用过多,中微量元素不足,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大蒜在中后期就容易出现早衰的症状。
4、病虫害影响比如大蒜锈病,当大蒜叶片被锈病病菌侵占之后,严重影响大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最后大蒜因为得不到综合营养而出现早衰。
三、大蒜早衰的预防1、种植脱毒的大蒜优良品种。
2、避免常年连作,同时适当施入生物菌肥可改良土壤,促进大蒜根系的生长,提高大蒜的抗病能力。
3、在种植大蒜之前,施底肥最好是使用有机肥,像农村地区的农家肥,还有秸秆还田都是不错的肥料资源,要利用起来。
大蒜异常生长控制技术大蒜异常生长现象主要包括大蒜二次生长和洋葱型大蒜两种,二次生长现象,也称为大蒜退化叶再生长现象,俗称马尾蒜,是指大蒜在蒜薹露出的同时,蒜薹周围随之长出一圈小蒜叶,这些小叶围着蒜薹长出,而新蒜瓣的生长点没有任何的萌动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使大蒜既不能留种,也不能食用,严重降低了大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导致大蒜二次生长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选用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大蒜品种。
2、提前或延迟大蒜播种时间。
3、播前30天,蒜种贮存环境不适宜。
4、种植过程中偏施氮、磷肥,钾肥较为缺乏。
洋葱型大蒜俗称面包蒜,收获前大蒜植株长势非常健壮,但是蒜头却发生了畸形变化,收获后拨开蒜头,仅有一层层的蒜皮,无蒜瓣或只有黄豆粒大小的蒜瓣。
生产上一旦出现了洋葱型大蒜,就没有任何的商品价值及食用价值。
导致洋葱型大蒜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种植过程中,过量施用氮、磷、钾等基肥。
2、土壤含水量过大。
3、浇水不及时。
大蒜异常生长现象危害十分严重,生产上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就没有任何的补救措施,因此,在大蒜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全程控制工作:选地整地大蒜种植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其中以土壤肥沃、保水排水性能强、有机质含量在1.71%的壤土或者轻粘壤土种植为好,大蒜喜好冷凉、喜湿怕干,较好的土壤耕层有利于大蒜根系的生长发育。
当土壤过于粘重,用手抓土壤极易成团时,可导致洋葱型大蒜形成,试验表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达90%~100%时,可导致26.06%的洋葱型大蒜形成。
为控制大蒜异常现象发生,种植大蒜的地块需要及早耕翻晒垄,活化土壤,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蒜根系发展和鳞茎肥大。
播种前应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大蒜是浅根系作物,只有一次性施足基肥,才能充分满足大蒜对养分的需求,达到控制异常生长的目的。
施用基肥应采用配方施肥方法。
秋种时,每亩地施优质圈肥5000公斤、氮肥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15公斤。
大蒜种植如何避免出现“空心蒜”?(附预防措施)今年大蒜可是非常火的农产品了,价格比以往涨了不少,而对于大蒜种植户来说,要想大蒜种植效益高,那么就要保证其产量质量,但近几年大蒜种植出现的“空心蒜”,也叫“面包蒜”“气蒜”让很多种植户头疼不已,这些大今年大蒜可是非常火的农产品了,价格比以往涨了不少,而对于大蒜种植户来说,要想大蒜种植效益高,那么就要保证其产量质量,但近几年大蒜种植出现的“空心蒜”,也叫“面包蒜”“气蒜”让很多种植户头疼不已,这些大蒜蒜瓣部分发育不良或者整个蒜头直接没有发育,严重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商品性。
那么出现这个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怎样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空心蒜”形成原因大蒜蒜种,很多人都是自留种,而自留的蒜种掰开后的蒜瓣就是大蒜的鳞芽,而后续蒜瓣的形成是在鳞茎盘上长出来的侧芽。
生长过程中,大蒜植株要吸收足够的营养供给鳞芽进行分化生长,然后侧芽经过发育加厚生长而成。
若是由于外界或蒜瓣的侧芽不分化,只是叶鞘基部膨大而形成头,从外部看上去蒜头也很饱满,但是经过太阳日晒后发育不良的鳞芽脱水后形成膜状,用手一捏便会空瘪收缩,农民俗称为“面包蒜”也有的地方叫“气蒜”,这种蒜既无商品性,也无食用性,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二、造成“空心蒜”形成的因素1、大蒜种性退化。
大蒜属于无性繁殖,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改变,很多种植户都是自留种,但有些地区种植户十几年都不更换蒜种,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大蒜种性严重退化,遗传性变差,抗病性及抗逆性降低。
2、植株营养不良。
大蒜鳞芽分化期需要充足的水肥,若是水肥不足,且种植密度大,加之土壤贫瘠等都会造成大蒜鳞芽分化异常,提高了出现“面包蒜”的概率。
3、种植时间。
像山东地区大蒜种植在农历九月上中旬,这时温度在20~22度左右,有利于大蒜的生长。
太早或太晚都会引发“面包蒜”的形成。
种植太早温度过高不利于大蒜鳞芽分化。
种植过晚温度低容易出现死棵早衰等问题。
4、氮元素用量大。
大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永年县是我省唯一的优质大蒜生产出口基地,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蒜薹、蒜头各1亿多公斤。
近年来,由于多年连作,长期无性繁殖,种植方式和管理方式等措施不当,导致品种严重退化,病虫害严重,产量徘徊不前。
为此,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目前,永年县大蒜生产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品种严重退化导致品种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无性繁殖。
大蒜种植都是以栽种蒜瓣繁殖,由于选种不当,常以小瓣、病瓣及受损瓣作种,使后代在保留了亲代优良性状的同时,又保留了亲代的蜕变性状。
2.栽培管理不当。
在幼苗期,由于播种过晚,或子叶受到伤害,植株生长瘦弱,导致蒜薹、蒜头形成期生长量小、产量低、品质差。
3.气候条件影响。
由于冬寒或冬暖春寒,加上普遍采用地膜覆盖,土壤湿度大,常常导致沤根,造成缺苗断垄或二次生长严重,大蒜植株矮小或丛生,蒜头形成独头蒜、少瓣蒜、小瓣蒜或复瓣蒜。
主要防止措施有:1.使用脱毒大蒜种。
利用茎尖或根尖生长点进行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育苗,获得的植株一般都是脱毒植株,再在大田栽种、留种繁殖即可。
一般脱毒大蒜种可使用3~5年。
2.异地引种或及时换种。
发现有退化现象时,应及时选、换优良品种进行更新。
大蒜采取异地引种也能有效地促进种性回复。
3.严格选种,提纯复壮。
在采收前,选择已采收蒜薹且植株健壮无病的留种。
在采收时,选择蒜头圆正、无病、无虫、无损伤的植株,连同地上部分一起晾晒1~3天,捆编成束置于阴凉处堆藏或挂藏。
播种时,再次挑选蒜头圆正、大而无损伤、无病虫害的蒜头,剔除蒜皮及弯曲或过小的蒜瓣。
4.利用气生鳞茎繁殖。
气生鳞茎即蒜薹上长出的小鳞茎,利用气生鳞茎繁殖是有性繁殖,可有效地改变大蒜的品种退化问题。
气生鳞茎的个体小,第一年播种后获得的是独头蒜,不必丢弃,第二年以独头蒜继续播种,才能产生正常的优质蒜薹、蒜头。
对病害不采取防治措施大蒜病害较多,但一般不会造成死亡,而且由于群体大,个别植株产生病害对产量影响不大,多数菜农都不注意对大蒜病害的防治,致使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应改变传统观念,积极防治大蒜病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一、大蒜种性退化目前,大蒜生产中存在严重的种性退化现象,其表现为:植株日趋矮小,假茎变细,叶色变淡、变小,小瓣蒜和独头蒜增多,提早枯黄植株增多,产量降低等。
造成种性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大蒜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不经过有性世代,这是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2、在生产中,如土壤贫瘠、缺乏有机肥料,土壤理化性状不良、缺少水肥、高度密植、采薹过迟、茎叶损伤、选种不严或不当的栽培管理,均会引起大蒜种性退化;3、病毒病,大蒜体内普遍存在病毒,当病毒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种性就明显退化。
当大蒜鳞茎膨大期时正值高温干燥气候,极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与流行。
因此,病毒导致的大蒜种性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而在高纬度地区则稍差一些。
4为了防止大蒜的种性退化现象,应十分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及选种、留种工作。
1)、有机肥的使用,应注意数量与质量,最好是选择质量较好的商品有机肥,如“海状元”海藻有机肥或“海状元”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能及提高大蒜的抗逆性均有良好的效果。
2)、增施微生物菌肥(剂),调整土壤(特别是根际土壤)的微生态平衡,降解土壤中有害残留物质,促进大蒜生长,增强大蒜的抗病抗逆能力。
推广应用证明,使用“海状元”海藻微生物菌肥(剂)对防止大蒜的种性退化有着显著效果。
3)、大蒜选种,应从田间管理开始,在栽培中,应做到选择良好的地块,挑良好的蒜种,播种前剔出受冻、受热、受伤、发芽过早、发黄、失水干瘪的蒜头。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加强肥水,适时收薹收蒜。
4)、大蒜留种,收获时应从田间开始选种,首先选叶片落黄正常、无病虫害表现的植株,再从中选头大而圆,底平无贼瓣、无损伤、大小均匀、皮色、肉色和分瓣数符合本品种特性的蒜头,单晒、单辫和单收藏,妥善保存。
二、大蒜二次生长根据二次生长在大蒜植株上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外层型二次生长大蒜植株外层叶片的叶腋中萌生1至数个鳞芽,鳞芽延迟进入休眠而继续分化和生长,形成独瓣蒜,或没有花薹的分瓣蒜,或有花薹的分瓣蒜,结果在蒜头的外围着生一些排列错乱的蒜瓣或小蒜头,使整个蒜头成为畸形。
大蒜种性退化因素及策略摘要格尔木市地区种植的紫皮大蒜由于品种单一,长期种植,蒜种没有提纯复壮,发生了严重的种性退化的问题。
根据退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提纯复壮技术及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退化栽培技术提纯复壮大蒜格尔木紫皮大蒜品种为晚熟品种,春季播种,晚秋收获蒜头,亩产可达1500-1800公斤,紫皮大蒜具有很好的生物药用价值,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大蒜是通过蒜头进行无性繁殖的,长期以来蒜农都是采取农家自留种,这样年复一年的种植,蒜种得不到提纯复壮,存在着严重的种性退化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植株矮小,假茎变细瘦弱,抗逆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蒜瓣小,独头蒜,面包蒜,葱叶蒜等增多,产量降低品质低劣。
这是大蒜生产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首要障碍。
1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长期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病毒的积累,种性变异,其次不良的载培条件也对大蒜的种性产生了不良影响,如农药的长期使用,也导致了种性的变异。
11是栽培管理不当,如早播,偏施、重施速效氮肥,加重二次生长和面包蒜的发生程度;高度密植,采苔过迟或快速生产蒜苔而致使假茎功能叶受伤,造成头小,瓣瘦弱;12是土壤贫瘠,理化性状不良,整地粗放,灌排不畅,缺肥干旱等,造成独头蒜,少瓣无苔蒜等;13选种留种技术跟不上,导致品种严重混杂退化。
14品质感染病毒。
由于大蒜是无性繁殖,蒜瓣是变态的侧芽,长期的无性繁殖必然导致病毒在体内积累及其它不良性状的累加,造成种性退化,常见的症状有二一为条纹花叶,沿叶脉产生褪绿条点,连接为褪绿黄条纹;一为植株畸形扭曲,心叶被包住难于伸展。
病株鳞茎蒜头减少,瓣少或不分瓣,蒜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本病是造成大蒜逐年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5大蒜瓣退化叶再生在蒜生长到一定时期,鳞芽开始分化,叶片退化,鳞芽逐渐形成蒜瓣,退化的鳞芽外的鳞片形成了蒜瓣的外皮,这是大蒜正常生长的一般规律。
大蒜在蒜薹露出的同时,蒜薹周围随之长出一圈小蒜叶,5—7小叶围着蒜薹长出。
紫皮大蒜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_大蒜紫皮大蒜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_大蒜近年来,在一些地区紫皮大蒜在生产中遇到了品种退化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植株矮化,叶色淡绿,假茎变细,蒜头变小,小瓣蒜的比例大量增加,产量逐年降低,严重影响蒜农的经济效益。
为了使农户们能够更好的应对该病,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紫皮大蒜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供大家参考。
1、紫皮大蒜退化的原因1.1 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大蒜属于无性繁殖植物,不经过有性繁殖的生育周期,这是引起大蒜品种退化的内在原因。
不适的种植措施和恶劣气候,是造成大蒜品种退化的外在原因。
大蒜成长时期的光照条件、水分条件、昆虫为害等诱发病毒病产生和传播;另外,肥料使用不足,栽植密度过大,选种不严等均是紫皮大蒜品种退化的原因。
1.2 蒜薹收获时机过晚在生产中,农民为了蒜薹产量,经常推迟蒜薹收获时期,直到蒜薹变得粗老纤维才收获,白白浪费养分,造成了大蒜蒜头发育不良。
1.3 大蒜病毒病大蒜植株一般都存在病毒。
病毒不断积累,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
位处南方,大蒜蒜头膨大期,正好处于干燥高温的天气,气候条件利于大蒜病毒病的传播。
因此病毒病引起的大蒜品种退化现象非常严重。
2、紫皮大蒜品种退化防止措施2.1 建立大蒜种子田2.1.1 选好种子田块选择土质为壤土、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种子田。
前茬最好是花生、玉米等农作物。
种子田的日常管理措施、种植密度等与生产上有所不同,管理更要精细。
2.1.2 增加田间选种工作在大蒜收获季节上午10:00前和傍晚进行,选择没有伤口、没有病虫害、没有烂瓣、蒜瓣大小均匀、外观肥壮饱满,颜色一致的蒜头留做蒜种。
要及时削除蒜蒂和须根,运到阴凉通风干燥处凉干。
2.1.3 繁殖脱毒苗农业局与江法苏省农科院合作,利用大蒜茎尖没有病毒的特点,切取蒜瓣内幼芽的茎尖分生组织0.1-0.2mm,经过组织培养,繁殖出脱毒蒜苗。
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培育脱毒蒜苗,在大蒜种子田栽种,繁殖成为原原种,然后繁殖出二代种进行生产。
大蒜种性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作者:佟广涛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7期摘要介绍了大蒜种性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及其预防措施,以期为大蒜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蒜;种性退化;原因;防止措施中图分类号S6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7-0151-01大蒜种性退化现象是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种性退化在生产上表现为植株矮小,假茎变细,叶色变淡,鳞茎变小,小瓣蒜和楔子蒜增多,产量逐年降低,严重影响大蒜的经济效益。
现将其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总结如下。
1退化原因1.1无性繁殖大蒜长年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不经过有性世代,生活力减退,这是种性退化的内因。
无性繁殖固然有不会发生杂交变异之利,但自然界中,凡是长期无性繁殖的作物均有退化之害,也危及了大蒜的生产。
1.2土壤地质差在土壤贫瘠、水肥地力低下及土壤理化性状不良的地区栽培大蒜,不利于大蒜种性的显现,长期种植导致种性退化[1]。
1.3采薹过迟蒜薹露出叶口7~10 cm打弯时是蒜薹收获适期。
生产上蒜农为了追求蒜薹产量,往往推迟蒜薹采收时期,直至蒜薹纤维化了才采收,消耗大量养分,造成大蒜鳞茎发育不良。
大蒜的采薹应采取提薹的方法,在以蒜薹生产为主的蒜区,为追求蒜薹产量和提高采薹效率,往往采取铲薹、夹薹的方法,铲薹、夹薹严重损伤叶片和叶鞘,假茎伤害过重,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输送,减缓鳞茎的发育,降低产量。
1.4高度密植大蒜的合理种植密度分为2种,一是以生产鳞茎为主的地区,株距为13~15 cm,密度为37.5万~45.0万株/hm2;二是以生产蒜薹为主的地区,株距为8~10 cm,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在实际生产中,种植密度要大得多,特别是以生产蒜薹为主的地区,种植密度高达67.5万株/hm2,高度密植严重制约鳞茎的发育。
1.5病毒病大蒜体内普遍存在病毒,当病毒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种性就明显退化[2]。
在华北及南方地区,大蒜鳞茎膨大期,时值高温干燥的气候,极有利于病毒病的传播与流行。
大蒜空心原因是什么?预防措施介绍
大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在全国范围内皆有种植,但是有很多农户反应大蒜空心现象越来越严重。
从外头上看蒜头饱满,但是经过太阳日晒后,发育不良的鳞芽脱水后形成膜状,用手一捏便会空瘪收缩。
它严重影响到大蒜的商品价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该如何预防?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大蒜空心原因1、种性退化大蒜属于无性繁殖,一般不会分手性状别离改变,很多种植户大多是自留种,但是有些地区长时间的不替换蒜种,这种情况就会造成大蒜种性严重退化,造成抗病力和抗逆性较差,从而出现空心的现象。
2、养分不足大蒜在鳞芽分解期需要充足的肥水,如果肥水不足,而且种植密度过大,加上土壤肥力贫瘠,就会造成大蒜鳞芽分解发不出,增加了空心的几率。
3、种植时间不当大蒜对于种植时间比较严格,种植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引起空心蒜形成,种植过早温度过高,不利鳞芽分解,种植过晚温度过低,容易出现死棵或者早衰现象。
4、氮肥施用过多很多在种植户在大蒜返青时会冲施很多氮肥,而前期施用氮肥会促进大蒜的生长,但是氮肥施用过量会造成大蒜旺长和二次生长,大蒜的营养生长强于生殖生长,就极易出现空心现象。
二、预防措施大蒜在种植时建议2-3年轮作换茬,不要连续重茬种植,这样会提高蒜蛆等病害的发病率,同时要对蒜种及时跟新换代。
种植时要掌握好种植时间,根据当地天气合理种植,在浇灌返青肥水时,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在鳞芽分解期时要增施磷钾肥,促进鳞芽分解。
在生长后期可以通过叶面肥,喷洒一些硼肥、氨基酸,能显著的提高植株抗逆性,
促进早熟,预防倒伏早衰,增产效果明显。
以上是大蒜空心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大蒜种性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
摘要介绍了大蒜种性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及其预防措施,以期为大蒜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蒜;种性退化;原因;防止措施
大蒜种性退化现象是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种性退化在生产上表现为植株矮小,假茎变细,叶色变淡,鳞茎变小,小瓣蒜和楔子蒜增多,产量逐年降低,严重影响大蒜的经济效益。
现将其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总结如下。
1退化原因
1.1无性繁殖
大蒜长年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不经过有性世代,生活力减退,这是种性退化的内因。
无性繁殖固然有不会发生杂交变异之利,但自然界中,凡是长期无性繁殖的作物均有退化之害,也危及了大蒜的生产。
1.2土壤地质差
在土壤贫瘠、水肥地力低下及土壤理化性状不良的地区栽培大蒜,不利于大蒜种性的显现,长期种植导致种性退化[1]。
1.3采薹过迟
蒜薹露出叶口7~10 cm打弯时是蒜薹收获适期。
生产上蒜农为了追求蒜薹产量,往往推迟蒜薹采收时期,直至蒜薹纤维化了才采收,消耗大量养分,造成大蒜鳞茎发育不良。
大蒜的采薹应采取提薹的方法,在以蒜薹生产为主的蒜区,为追求蒜薹产量和提高采薹效率,往往采取铲薹、夹薹的方法,铲薹、夹薹严重损伤叶片和叶鞘,假茎伤害过重,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输送,减缓鳞茎的发育,降低产量。
1.4高度密植
大蒜的合理种植密度分为2种,一是以生产鳞茎为主的地区,株距为13~15 cm,密度为37.5万~45.0万株/hm2;二是以生产蒜薹为主的地区,株距为8~10 cm,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在实际生产中,种植密度要大得多,特别是以生产蒜薹为主的地区,种植密度高达67.5万株/hm2,高度密植严重制约鳞茎的发育。
1.5病毒病
大蒜体内普遍存在病毒,当病毒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种性就明显退化[2]。
在华北及南方地区,大蒜鳞茎膨大期,时值高温干燥的气候,极有利于病毒病的传播与流行。
因此,华北和南方地区病毒病导致的大蒜种性退化现象十分严重。
2 防止措施
2.1设立大蒜种子田,选头选瓣
种子田的密度、管理方法等应与大田有所区别,种子田除进行精细的管理外,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种子田要比生产田密度小,一般行距20~25 cm,株距12~16 cm,以改善营养条件。
二是适时采收蒜薹,收获蒜薹时要尽量保护假茎,以利鳞茎肥大。
三是加强田间选种工作,宜选符合品种特征、生长健壮、抽薹早、无病虫的单株,作出标记,单独收获。
鳞茎采收后,从中挑选鳞茎大、蒜瓣数中等,瓣大而整齐及没有夹瓣的留作蒜种。
播种前,再选1次蒜瓣,剔出受冻、受热、受伤、发芽过早、发黄及失水干瘪的蒜瓣,并选大瓣栽种。
2.2合理轮作,整地施肥
大蒜忌与葱、韭、洋葱等作物连作,与上述作物连作,易缺乏营养,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产量下降,而且病虫害发生严重。
秋播大蒜的前茬,以菜豆、瓜类和十字花科作物为佳[3]。
大蒜是弦状须根,吸收水、肥能力较弱,鳞茎又在土壤中生长、膨大,所以大蒜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
翻耕时间正值夏秋雨季时,深耕易积水,故翻耕不宜过深,以10~15 cm为宜,如已出雨季,则可深耕20 cm。
翻耕前一般施腐熟有机肥45 t/hm2、尿素225 kg/hm2、三元素复合肥375 kg/hm2。
有机肥应匀细、腐熟,防止烧根和虫害。
翻耕后,耙细、整平,做成宽1.0~1.5 m的平畦,与其他作物套种的,应留出间作畦。
2.3加强肥水管理
蒜苗出齐后,浇1次出苗水,苗长出第2片子叶时,进行蹲苗,冬前可根据情况结合浇水追施1次复合肥,一般施150 kg/hm2,若土壤含水量大时应及时开沟排水,防止潮湿烂母。
开春后浇返青水,结合浇水可冲施复合肥,一般施225 kg/hm2,幼苗返青后,叶片旺盛生长,应勤施水肥,促进幼苗生长。
在幼苗进行花芽、鳞茎分化期时,结合浇水追施1次复合肥,一般追施300 kg/hm2,15 d后再追施1次肥,此期一般每8~10 d浇1次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水分适中。
大蒜抽薹期,植株的生长量大,需水量也很大,加上外界天气炎热,土壤的蒸发量加大,应增加浇水次数。
一般5~6 d浇1次水,促进蒜薹生长发育,抽薹期每浇2次水可追1次速效氮肥,每次施尿素300~375 kg/hm2。
采薹后立即浇水、施肥,以延长叶片和根系的寿命,使之多制造养分,并促进叶片的养分向鳞茎转移,一般施尿素225~300 kg/hm2,以后每5 d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
2.4及时防治病虫害
大蒜的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紫斑病、叶枯病、蒜蛆、蓟马等。
紫斑病、叶
枯病等病害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蒜蛆、蓟马用40%乐斯本1 500倍液进行防治。
生长期间,若发现叶片畸形、萎缩、花叶及发育不良的植株,可能受病毒感染,要及时拔掉,并喷施叶面宝等叶面营养剂,有助于促进植株生长,钝化毒源,减轻发病。
2.5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
一是气生鳞茎繁殖。
气生鳞茎又称蒜珠、天蒜等,用其播种,当年形成独头蒜,也有少数分瓣蒜,翌年用独头蒜作种,即可形成分瓣的鳞茎,从而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
二是种子繁殖。
大蒜在正常情况下不开花结实,只能形成气生鳞茎,但可人为迫使其结实。
方法是在大蒜刚抽薹时,将假茎基部纵剖,取出黄豆粒大小的鳞芽,使植株继续生长,待开花时再除去总苞中的气生鳞茎,使养分集中供给开花结实,即可得到种子。
种子播种后当年形成小的独头蒜,翌年即可形成大的鳞茎。
三是脱毒苗繁殖。
大蒜是无性繁殖系,病毒病逐年积累,代代相传,造成种性退化、产量降低。
应用大蒜茎尖无病毒的特性,切取蒜瓣内幼芽的茎尖0.1~0.2 mm,经组织培养可繁殖出脱毒苗,其产生的小鳞茎经过繁殖,可获得粗而长的蒜薹,还可提高蒜头产量[4]。
2.6异地换种
选择地区和栽培条件差异大的地方进行换种,如山区与平原、粮区与菜区。
这样做在2~3年内可以恢复生活力,复壮增产效果明显。
但换种时必须注意南北方日照长短的差异,以防条件差异太大,不能正常形成鳞茎。
3参考文献
[1] 刘会成,李春梅,亓文田,等.莱芜大蒜种性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中国种业,2005(1):39.
[2] 薛勇.大蒜品种种性退化原因及防止方法[J].北京农业,2002(5):7.
[3] 李成祖.大蒜种性退化的原因及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2007(3):52-53.
[4] 董琼.格尔木紫皮大蒜种性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