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12
亚非拉的解放与发展亚非拉地区,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全球发展中国家的集中地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政治解放到经济发展,塑造了新的面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亚非拉的解放与发展。
一、政治解放与民主进程亚非拉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在二十世纪中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政治解放。
这一时期的解放运动推动了亚非拉国家的民主进程。
在解放后的几十年里,亚非拉地区的许多国家逐步实现了民主制度的建立,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亚非拉地区的民主进程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选举不公平、腐败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制约着该地区的政治发展。
二、经济发展与减贫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引人关注。
许多国家通过实施经济改革、发展基础设施、吸引外商投资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贫困、失业和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解决。
三、教育与人力资源教育是亚非拉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许多亚非拉国家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
大量的人力资源得到开发,为亚非拉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然而,亚非拉地区的教育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国家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教育机会不平等等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改善。
四、卫生与人民福祉亚非拉地区的卫生状况和人民福祉在解放和发展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改善。
诸如获得卫生服务的人数增加、传染病控制和人口健康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许多亚非拉国家的卫生系统仍然薄弱,无法满足基本的卫生需求。
此外,人们面临的健康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如艾滋病、疟疾和慢性病等。
五、社会文化与扶贫合作亚非拉地区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是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各国之间的扶贫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发达国家与亚非拉地区的合作项目,如技术转移、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有助于提高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水平。
总课时数: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三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亚洲的觉醒;印度国大党;1905—1908年印度的反英斗争;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美的大地产制和考迪罗体制;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二、要求学生认识1.亚、非、拉美广大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是在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这些地区人民宰割和奴役的必然结果。
2.亚、非、拉美广大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无论成功与否,都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项。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兴起原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亚洲的觉醒”和“亚洲革命风暴”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比较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印度的反英斗争;埃及的抗英斗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墨西哥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本课难点:亚洲觉醒的含义和新特点;拉美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教学设备:世界地图挂图、投影片(小黑板亦可)。
第一课时:亚洲的觉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整个世界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活动的舞台,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和政治、军事侵略手段加紧掠夺,加剧了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了亚、非、拉美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讲授新课(教师板书第四节标题后,推出世界地图,向学生指明下列国家所处的位置。
即亚洲的中国、朝鲜、印度、伊朗、土耳其;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拉丁美洲的墨西哥。
说明以上国家是教材叙述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国家。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1.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了解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亚和摩洛哥的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拉丁美洲民主革命和改革的历史进步性。
3.结合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2.表现东亚①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②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东南亚①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②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印尼的斗争第一阶段(1)建立政党: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2)概况: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3)结果:荷兰殖民当局残酷镇压起义。
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第二阶段(1)建立政党: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被称为“印尼国父”(2)概况: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3)结果: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指导思想: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让学生了解,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通过分析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让学生理解,改革对国家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
2、历史解释: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及其作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背景、作用、意义;卡德纳斯改革内容和意义。
3、时空观念:理解并掌握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及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的过程.史料实证:通过讲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华夫脱运动的曲折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民主运动的成功离不开民族的觉醒和人民的不懈努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历史,了解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做出正确评价。
本课重难点:重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难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自主学习与探究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强了对印度的剥削,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2.领导者:3.开始时间:4.概况:(1)1920年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年因发生,甘地停止运动。
(2)1930年开展“运动”,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5.特点:采取手段,具有性6.意义: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
二、埃及华夫脱运动1.领导者:2.过程:(1)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的要求;(2)组织代表团准备同英国政府谈判,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党,其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3) 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
3.结果: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评课稿引言本文旨在评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中的一篇关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章节,该章节名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通过对该章节的评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并且能够认识到其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一、章节内容概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亚非拉地区在二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过程。
文中首先阐述了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动摇,亚非拉地区国家开始蓬勃发展,并逐渐崛起了民族独立和民主运动。
接着,文章描述了亚非拉地区民族领袖的崛起,他们通过争取独立与平等的斗争,成功引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主浪潮。
最后,文章强调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使亚非拉地区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二、章节内容详细解读1. 殖民体系的动摇二战后,殖民地体系开始出现动摇。
作为二战的胜利者之一,苏联坚决支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并逐渐宣告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立场。
此外,战后的国际形势和民族独立思潮的兴起也进一步扩大了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力。
2. 亚非拉地区国家的崛起经历了殖民统治的亚非拉国家逐渐开始崛起,并展开了自己的民族独立和民主运动。
这些国家通过和平示威、游击战争和外交斡旋等手段,成功赢得了民族独立,并进一步推动了民主运动的发展。
非洲国家如埃及、阿尔及利亚等纷纷实现了独立,亚洲国家如印度、印尼等也取得了自主权。
3. 亚非拉地区民族领袖的崛起在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民族领袖。
这些领袖如埃及的纳赛尔、印度的甘地、肯尼亚的肯雅塔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领导着各自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为亚非拉地区的民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全球影响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不仅改变了亚非拉地区的政治形势,也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与民主运动振奋了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人民,激励了全球范围内的民主运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堂笔记本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涉及到了很多国家和领袖的事迹,下面是我的课堂笔记: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在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国人民意识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的仍然是欧美国家的殖民统治和剥削,这时他们开始纷纷开展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逐渐壮大,成为20世纪40-70年代国际形势中的一道重要风景线。
二、印度的独立印度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成立了以甘地为领袖的印度国民大会党,组织了大量的示威游行和经济罢工等反殖民主义的运动,这种斗争使得殖民者不得不开展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决心。
在印度爆发大规模反殖民运动后,英国政府不得不在1947年宣布印度获得独立。
三、非洲的争取独立非洲许多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时候也开始争取独立,例如:埃及、突尼斯、卢旺达、肯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
其中,阿尔及利亚抗法独立战争是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典型代表之一。
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是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为核心进行的,这次战争输出了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和非洲其他国家争取独立的信仰,同时也为全世界的亚非拉其他国家所关注。
四、云南起义云南起义是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重要事件之一。
云南起义始于1949年,由白崇禧、李文彬领导的第二十五军向中国共产党革命武装发动反攻,旨在维护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利益。
当时中国共产党武装兵力占绝对优势,云南起义很快被平息并宣告失败。
五、国际社会一致支持民族民主运动国际社会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给予了积极回应和支持,联合国成立以来,成立的国家中几乎有一半是非殖民化的国家,这也反映出了世界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风潮。
西方发达国家也在面对这种风潮时,转变了过去的殖民政策,振兴了一系列反独立、反革命势力的倒行逆施。
(以上是笔者在课堂上记下的主要内容,也是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核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