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颂歌——《希腊古瓮颂》之文学赏析
- 格式:pdf
- 大小:160.84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希腊古瓮颂》的美作者:吴晓芸贾兴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4期摘要:《希腊古瓮颂》是英国十九世纪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杰出作品,是与《夜莺颂》齐名的不朽诗篇。
在这首诗篇里,诗人用丰富的想象与生命的激情描绘了一只希腊古瓮,通过辨证的哲学思想来讴歌古瓮,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对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生命美;哲学美;永恒美作者简介:吴晓芸,女(1980-),四川内江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
贾兴旺,男(1979-),河北深州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014-01《希腊古瓮颂》是济慈的名篇,也是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
在这篇名作里,诗人通过对希腊古瓮的描绘来表达了对生命的深深思索及对永恒的追求。
全诗想象丰富,语言思辨,让人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美的世界的同时,也深深地为其所呈现的生命美、哲学美和永恒美所折服。
一、生命美希腊古瓮其实只是一个静止的器具,不能动弹,也不能呼吸。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在诗人的笔下竟然栩栩如生、跃跃欲动,让人感到生命的鲜活与灵动。
诗歌一开篇就是这样描写古瓮的: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沉默”和“悠久”的抚育。
在诗人的眼里,古瓮是bride,是foster-child,而quietness, silence 和slow time 也分别拟人化了,成为了有生命的事物。
短短两句诗,不仅揭示了描写对象,而且还生动地描绘了其纯洁、完美、宁静和久远的特点,语言简练生动,给人以生命的美感。
让人觉得诗人描写的不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古瓮,而是一个文静矜持、娇美纯洁的新娘,如同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生命。
让人不能不赞叹诗人手法的高超及对生命的深刻领悟。
诗人接着写道:啊,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
浪漫主义诗歌的奇葩——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解读张素月
【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7)6
【摘要】约翰.济慈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以优美动人著称,充满了对人生美丽和短暂的深痛感悟.在济慈的作品中最为不朽的当属他的颂歌,<希腊古瓮颂>是其中的一首.该诗布局精美,形象美,韵律美,语言美,表明了诗人对永恒美的向往和追求,阐明了"真"、"美"学说.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张素月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消极的才能"及其完美的注脚--济慈诗歌《希腊古瓮颂》评析 [J], 张鑫;王清海
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与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中诗学思想之比较 [J], 南健翀
3.艺术永恒美的颂歌--从《希腊古瓮颂》感悟济慈的诗歌美学观 [J], 盛湘君
4.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解读 [J], 姚丽华
5.关于“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及其他 [J], 钱超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慈《希腊古瓮颂》的美学解读
想起了古希腊文学家艾梅洛尼斯·洛克贝尔-帕利斯的《希腊古瓮颂》,便会
被其中淋漓尽致的美学魅力所折服,此篇作品拘留住古希腊文学的精华,以及文学家个人的心血,其中有了丰富的美学内涵。
《希腊古瓮颂》以一个充满阳光的希腊小镇有关的故事作为Wordis,整个市
民用传统的技艺将一只古瓮装饰得很漂亮,本质上,作品凸显出古希腊文学的价值:以节日的热烈和家园的宁静来庆贺生活的美好。
作者对古瓮的周围环境进行了形象而又真实地描述,巧妙地把正念与神话融为一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作者将古瓮与黎明、月亮和阳光这些元素紧紧连接在一起,使得古瓮有了更强烈的寓意。
例如:“月光充斥在古瓮上,庄严而真实,仿佛把外部世界留在边缘,带来了一种迷人的宁静”。
也暗示了古希腊文学的精神意蕴:热情追求完美。
此外,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符号语言将此故事上升到一种更高的层次与
范畴,一切发生的场景和人物的话语,都有可能起到一种类似于智性的作用,这在其他作品里找不到,是真正的古文学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古希腊文学家艾梅洛尼斯·洛克贝尔-帕利斯的《希腊古瓮颂》是
一篇非常优秀的古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既有雷同神话的传统价值,又融入了对完美的寄寓,将文学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正是《希腊古瓮颂》所表达的美学意义。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希腊古瓮颂》是中国现代文学家郑愁予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希腊古瓮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消极感受力的体验。
本文将对《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
感受力”进行浅析。
在《希腊古瓮颂》中,作者以希腊古瓮为切入点,通过对古瓮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
生活的消极感受力。
在文中,古瓮被描绘出破败落寞的形象,它的身躯断裂,陈旧褪色的
颜色暗示着岁月的摧残和沧桑感。
这种形象的描绘,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古瓮既是一种特定的物体,也象征着人们过去的记忆和经历。
通过对它的描写,作者传达
了自己对现实生活不如意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现实状态的不满与失望。
通过描述希腊古瓮颂的情景和人物,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点滴感悟,作者表达了一种消
极的情感体验。
在希腊神话中,人们把婴儿丢弃在古瓮里来摆脱命运的摧残,这个情节暗
示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悲观,同时也揭示了希望的古瓮是一个虚幻的陶土
容器。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和对希望的悲观,将消极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故事。
《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也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批判上。
通过对古瓮的
描写,作者批判了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公和无奈,对人们在现实中面对困境时的种种选择进
行了反思,对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和束缚进行了剖析。
作者以希腊古瓮为符号,将自己的思
考和批判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传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人性的疑问,展现了一种消
极的感受力。
永恒的颂歌——《希腊古瓮颂》之文学赏析摘要:约翰·济慈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体现了济慈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其中他的颂歌一直被学术界所推崇,尤其是其代表作《希腊古瓮颂》被认为是济慈写作天赋最自然的和最高超的体现之一。
通过对古瓮上所刻画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的独特描绘,来展现其完美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技巧。
本文将通过对《希腊古瓮颂》的韵律结构、主题、意象三方面的赏析来揭示济慈诗歌中“永恒的美”这一主题。
关键词:《希腊古瓮颂》;约翰·济慈;永恒的美约翰·济慈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济慈于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首部诗集《诗歌》,其中因名篇《蝈蝈与蛐蛐》而令他在诗坛崭露头角。
虽然他在25岁时就英年早逝,却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如颂歌《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忧郁颂》《秋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构架宏大,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其代表作《希腊古瓮颂》写于1819年,于1820年出版,它与《夜莺颂》一起,经常被视为济慈诗歌成就的杰出体现。
通过诗歌济慈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们呈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一、《希腊古瓮颂》的韵律结构《希腊古瓮颂》共有五小节,每小节包含十诗行十个音节。
与同时代的颂相比,这首颂以其复杂多变的韵律结构向读者展示了济慈精湛的写作技巧,也完美的诠释了永恒的美这一主题。
颂的每一小节前四行韵律采用abab式结构;第一和最后一小节后六行采用了cdedce模式; 而第二、三和第四小节的后六行则以cdecde格局结束。
济慈诗歌的写作手法主要受文艺复兴时期斯宾塞、威廉·莎士比亚、约翰·弥尔顿、但丁等人的影响,希腊古瓮颂就是最好的展现。
希腊古瓮颂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怎样的风笛和鼓铙!怎样的狂喜!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树下的美少年呵,你无法中断你的歌,那树木也落不了叶子;卤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虽然够接近了——但不必心酸;她不会老,虽然你不能如愿以偿,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幸福的吹笛人也不会停歇,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呵,更为幸福的、幸福的爱!永远热烈,正等待情人宴飨,永远热情的心跳,永远年轻;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它不会使心灵餍足和悲伤,没有炽热的头脑,焦渴的嘴唇。
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赴祭祀?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或哪个静静的堡寨的山村,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呵,小镇,你的街道永远恬静;再也不可能回来一个灵魂告诉人你何以是怎么寂寥。
哦,希腊的形状!唯美的观照上面缀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还有林木,和践踏过的青草;沉默的形体呵,你象是“永恒”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查良铮译,选自《济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一个古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造型的美丽和雕饰的华美?一般来说只有这些。
但是,在英国大诗人济慈(1795年---1821年)眼里可就不一样了,竟然铺叙出一篇华美的乐章——《希腊古瓮颂》。
“瓮”是古希腊人用来盛放骨灰或作为装饰品的一种大理石或玻璃器皿,上面多画有人与物的形象。
济慈的两首浪漫主义诗歌《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赏析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家华兹华斯·米尔福特·维果洛的《夜莺颂》和《希腊
古瓮颂》,充满着浪漫气息,满载着情感丰沃的激情,分别赋于生活迷人的仪式感,以及抒发离别悲怆的精神色彩。
《夜莺颂》写出夜晚的自然风景,夏夜中的流动的繁华容颜、无穷无尽的绚烂
仙景,以及繁星在空中交相辉映,深夜对月映衬而不致苍白的场景,向晨曦里的踏青者宣告着持续的欢愉。
唯美的诗句营造出跳动灵魂的优雅意犹,愉悦的情绪溢满整首诗的动人之处,那恬淡的氛围让诗人在思绪飘荡中遥望天际,发掘夜晚深处藏起的身居景尔。
另一首诗歌《希腊古瓮颂》是维果洛发自内心的表达,描绘他离别希腊,离开
曾经数度间次踏上的西南岛,满腔思念之情从文字涌出,几许怅别之色,几许浪漫情怀融于宽广的地域中,厚重里表现出一个人内心深处对家乡述说的落寞,一颦一笑中言之有物,营造出深浅不一变化多端的感慨。
华兹华斯·米尔福特·维果洛的两首浪漫诗歌,用情绪漫滴的抒情力量惊艳文字,唤起深处的感受,表现出维果洛的清新想像力,暗示着这位美妙的诗人深情地述说人们对生活、家乡以及离别的深沉情思。
它们将唯美滋养着我们,让被日常繁琐所扰乱的心灵放松下来,享受浪漫诗歌带来的梦一般的惬意。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希腊古瓮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史诗形式概括了古希腊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在这部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从“消极感受力”这一主题入手,通过对《希腊古瓮颂》中所表现出的消极情感和思想进行分析,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我们需要明确“消极感受力”指的是什么。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常常会呈现出积极或消极的倾向。
而“消极感受力”即指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悲伤、绝望、痛苦等负面情感和情绪,以及对人生、现实世界等方面的消极看法和思考。
《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表现得相当明显,它体现了古希腊诗人对人生苦难和世间疾苦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性、道德、命运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希腊古瓮颂》中所表现的消极感受力主要体现在对人生的苦难和无奈的描绘上。
在古希腊社会,人们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社会条件之中,他们所经历的疾苦和苦难是无法避免的。
这些苦难常常成为古希腊诗人创作的主题和素材,他们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痛苦和无奈的感受。
《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就从各种形式的痛苦和苦难描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诗中经常出现的饥饿、疾病、战争、死亡等话题都是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映,诗人以感人的笔触描绘了古希腊人的痛苦和生活的艰辛,展现了消极情感的真实和深刻。
除了对人生苦难的描绘,诗中还体现了对人性、道德、命运等问题的消极思考。
在古希腊社会,人们身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环境之中,他们所面临的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威胁和疾病的折磨,还有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缺失。
《希腊古瓮颂》中的诗人通过对古希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处境进行真实的描绘,表现了对人性、道德的无奈和悲哀。
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于世界的不满和对人性的失望,展示了一种悲观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所呈现的消极情感和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希腊古瓮颂》是一首诗歌,作者是德国文学家默克尔。
这首诗歌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瓮,它既充满了曾经的荣耀,也被岁月的洗礼削弱了。
在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消极感受力”。
下面将对这种感受力进行浅析。
诗歌中的瓮是一个古老的物体,它可以被理解为代表古代文明的象征。
诗歌中描绘了这个古老的瓮曾经被人们所敬仰,它“曾是曲纹流洒万物万生之中”、“怀疑任何人被这尊永恒的记忆暗迁如何才可能也是荣者”。
这些描述表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对古代智慧的推崇。
在描绘瓮的过程中,诗歌逐渐展示了瓮受到时间侵蚀的现状。
诗歌中的瓮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和摧残。
它被描绘为“微不足占,全然肯定死激赏这心境,且已不复存在”,“已延沦地域”,“一朝半夕就会成为一个虚幻的符号”。
这些描述表现了瓮的破败和衰弱。
瓮曾经的荣耀已经消逝,它成为了一个被时间抛弃的无名之物,再也无法为人们带来任何的游览和欢欣。
瓮的变迁和衰败,展示了时光的残酷和人们的无奈。
诗歌中传达出的“消极感受力”还体现在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上。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用两个反问句结束了整首诗:“我们有一证据让一时为永恒是资源会永恒不能攀比的吗?”、“它失去荣耀,真希望却匍匐地转移到了宙斯那里吗?”通过这样的设问,诗人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疑问和对永恒之美的追求。
面对时间的流逝和无法抗拒的命运,人类所追求的荣耀和辉煌是否真的有意义?而那个曾经拥有光辉和荣耀的瓮,是否真的会美好地转移到神的身边,追求永恒的存在?在《希腊古瓮颂》中,作者通过描绘瓮的兴衰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消极感受力”。
这种感受力不是绝对的悲观,而是一种对时光流转和命运无情的思考和追问。
通过该诗歌,我们可以认识到时间的无情和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能感受到人们对永恒之美的追求和对荣耀的向往。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希腊古瓮颂》是法国新批评派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法国诗人拉伯莱的重要诗集。
其中的“消极感受力”是指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描绘了人类的悲哀和无奈。
《希腊古瓮颂》是一首长诗,以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被镣铐锁在岩石上的悲惨境遇为主题,展现了普罗米修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反抗。
在整个诗集中,拉伯莱巧妙地通过对自由、命运、死亡等主题的探讨,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悲观情绪。
拉伯莱通过对普罗米修斯的描写,把人类的苦难和无力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丰富的象征手法,将普罗米修斯比作被压迫的人类,而那些欺凌和摧残普罗米修斯的众神,则象征着强权、富有和权力。
通过这种隐喻,拉伯莱无声地传达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在《希腊古瓮颂》中,拉伯莱对死亡的描写也非常鲜明。
他认为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将死者比作沉睡于石瓮之中的人,形容死亡是一种冰冷而孤独的状态。
这种对死亡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诗集中消极情绪的表达。
拉伯莱还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表达了自由和无奈的主题。
他写道:“我要挣扎,我要反抗”,表达了普罗米修斯对于命运的反抗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诗中的自然界也被描绘为无情而冷漠的,它对人类的苦难毫不关心。
这种对自然界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人类的无助和消极感受力。
《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体现在拉伯莱对人类苦难、死亡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刻画。
他通过对自由和无奈的表达,无声地传达了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渺小和无力。
这种悲伤和无助的情绪,使读者对人类的命运和存在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反思。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希腊古瓮颂》是希腊著名诗人西蒂姆尼迪斯的一首诗歌作品,是古希腊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歌以富有感情的文字描述了人们对生活的消极感受力,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进行浅析。
我们可以从文学形式的角度来分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这首诗歌采用了典型的古希腊抒情诗的形式,通过韵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
诗歌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对生活的厌倦和消极情绪,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悲观情绪。
在诗歌开头部分中作者写道:“君看我歌声尽是悲,尽是悲,可有情于人心乎。
”这种形式上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内心的消极情感。
我们可以从文学内容的角度来分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诗歌中描述了人们面对世事变迁、人生起伏所表现出的无奈和悲观。
诗中写到:“人生苦短,当珍惜,不必挑剔。
”这种对生活的无奈和悲观情绪,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种种痛苦和不满。
诗歌中也充满了对“理想国”的向往和追求,但又深知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这种对现实的认知与理想的追求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诗歌中消极感受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我们可以从哲学思考的角度来分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在古希腊哲学中,对生活的幻灭和对现实的不满是常见的主题。
《希腊古瓮颂》中所表现出的主观消极情感,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反思,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客观评价。
作者以悲观的笔调表达了对人生的迷惘和对现实的不满,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这种悲观情感所蕴含的哲学思考,是诗歌中的一大亮点。
古瓮颂中文赏析班级:姓名:学号:分数:《希腊古瓮颂》赏析摘要美是济慈的毕生追求,《希腊古瓮颂》是诗人对美的颂歌。
诗歌通过诗人对古瓮观感以及与古瓮的对话,得出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结论。
济慈的这句名言向来颇有争议,很值得思考。
在这首诗中,古瓮之美不仅仅在于“优美”和“美妙”:三幅画面中既有人神狂欢和少年求爱的美好画面,也有小镇倾城献祭的凄凉街景。
诗中的美是艺术之美。
作为艺术品,这首诗和古瓮是美的,这美源自有悲也有乐的生活,这便是真。
生活的本真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之美则使生活的本真得以永存。
这句话也可看作诗人一生的写照。
济慈出生寒微,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受到死亡的威胁,但他以短暂的生命创作出大批具有强烈美感的名篇佳作。
他的艺术成就是他在生活之真中追求美的结果,他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则使他的一生不朽于世。
关键词:《希腊古瓮颂》济慈美一、介绍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他出生于伦敦,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
济慈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
1816年,他认识了李·亨特、雪莱等著名诗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11月,他弃医从文,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终于成为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
《希腊古瓮颂》是英国浪漫诗人约翰·济慈的诗作,作于1819年5月,1820年1月出版。
它与《怠惰颂》、《忧郁颂》、《夜莺颂》、《赛姬颂》和《秋颂》并称为济慈传世的六大颂诗。
在创作晚期,济慈不满足于早期诗歌体例,于是发展出全新的颂体,即以他的六首诗为代表。
他在阅读英国作家及画家本杰明·罗伯特·海登的二篇文章后,灵感泉涌而提笔写下此诗。
济慈十分喜爱古希腊艺术作品,曾以埃尔金石雕之名作诗;他对古希腊艺术的理想主义哲学的信仰,以及对希腊古风之美的刻画,构成了此诗的基础。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希腊古瓮颂》是一首由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创作的长诗,共有79首,描绘了一个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在德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消极感受力”是诗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将对其进行浅析。
我们需要理解“消极感受力”这个概念。
在《希腊古瓮颂》中,荷尔德林使用了一种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纷扰和对抗。
他将自然界和人类的感受力相互比较,将自然界的力量和神秘感与人类的渺小和无力相对照,呈现出一种消极的情感。
这种消极感受力既是对人类局限和无力的深刻认识,也是对自然界强大力量的惊叹和敬畏。
在《希腊古瓮颂》中,荷尔德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巨大力量和复杂变化,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消极的情感。
在第一首诗中,他描述了大地、海洋、天空等自然景象,将它们与人类的渺小对比,体现了人类无法掌握自然力量的无力感。
在第五首诗中,他描述了天空中的星星,抒发了人类远离天体、星际空间的孤独和无助感。
这些描述中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界强大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微小无力的忧虑。
荷尔德林还通过描绘人类的爱情、欲望、痛苦等情感体验,表达了一种消极的情感。
在第七首诗中,他描绘了人类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但最后却又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
在第六十四首诗中,他描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因切离所爱而悲伤欲绝的情景,表现了人类对世俗欲望的无力和苦闷。
这些描写中流露出对人类情感状况的消极态度,体现出人类困境和痛苦的无法逃避。
济慈诗歌《希腊古瓮颂》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济慈诗歌《希腊古瓮颂》原文及赏析【导语】:你平静的保持着童贞的新娘, 沉默和漫长的时间领养的少女, 山林的历史家, 你如此美妙地叙讲如花的故事, 胜过我们的诗句: 绿叶镶边的传说在你的身上缠, 讲的可是神, 或人, 或神人在一道你——“平静”的保持着童贞的新娘, “沉默”和漫长的“时间”领养的少女,山林的历史家, 你如此美妙地叙讲如花的故事, 胜过我们的诗句:绿叶镶边的传说在你的身上缠, 讲的可是神, 或人, 或神人在一道, 活跃在滕坡, 或者阿卡狄谷地?什么人, 什么神? 什么样姑娘不情愿? 怎样疯狂的追求? 竭力的脱逃? 什么笛, 铃鼓? 怎样忘情的狂喜?听见的乐曲是悦耳, 听不见的旋律更甜美; 风笛呵, 你该继续吹奏;不是对耳朵, 而是对心灵奏出无声的乐曲,送上更多的温柔:树下的美少年,你永远不停止歌唱, 那些树木也永远不可能凋枯; 大胆的情郎,你永远得不到一吻,虽然接近了目标——你可别悲伤, 她永远不衰老,尽管你摘不到幸福, 你永远在爱着,她永远美丽动人!啊,幸运的树枝!你永远不掉下你的绿叶,永不向春光告别;幸福的乐手,你永远不知道疲乏, 永远奏出永远新鲜的音乐;幸福的爱情!更加幸福的爱情! 永远热烈,永远等待着享受, 永远喘息着,永远是青春年少,这一切情态,都这样超凡入圣, 永远不会让心灵餍足,发愁, 不会让额头发烧,舌蔽唇焦。
从修辞学角度简析《希腊古瓮颂》
《希腊古瓮颂》是一首有传奇色彩的歌曲,叙述了一个深刻的故事。
由斯贾洛
教授和四节黄铜瓮创作的这首杰出的古谣,以其雄伟的叙事和高超的修辞技巧,在历史和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希腊古瓮颂》以宏伟的叙事修辞方式来表达其重大的精神内涵,它令
人惊叹于大自然的神秘壮丽,极其出色地描述了希腊卫斯理斯夫君王眼前的种种奇观。
其次,这首歌中极具代表性的是人物叙述修辞法,它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卫斯理斯夫君王的性格。
此外,它同样使用了易读的语汇和流畅的句式,把创作者传达出来的几乎风雨同舟的内容,以及伟大史诗韵律很好地表述出来。
最后,这首歌的表达更多的是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把叙事、描写、对比、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准确熟练地运用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宏伟而又奇幻的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希腊古瓮颂》也极富教育意义,它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带有着宝贵的人文精神,勉励着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以学习和探索的态度迎接挑战,勇敢前行,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
总而言之,《希腊古瓮颂》充满着宏伟的叙事,在修辞技巧上又一改传统,成
为一首古老传奇的壮歌,由其雄彰的抒情在古乐史上留下了深厚的印记,也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启示,为高校教育带来了精神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希腊古瓮颂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怎样的风笛和鼓铙!怎样的狂喜!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树下的美少年呵,你无法中断你的歌,那树木也落不了叶子;卤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虽然够接近了——但不必心酸;她不会老,虽然你不能如愿以偿,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幸福的吹笛人也不会停歇,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呵,更为幸福的、幸福的爱!永远热烈,正等待情人宴飨,永远热情的心跳,永远年轻;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它不会使心灵餍足和悲伤,没有炽热的头脑,焦渴的嘴唇。
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赴祭祀?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或哪个静静的堡寨的山村,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呵,小镇,你的街道永远恬静;再也不可能回来一个灵魂告诉人你何以是怎么寂寥。
哦,希腊的形状!唯美的观照上面缀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还有林木,和践踏过的青草;沉默的形体呵,你象是“永恒”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查良铮译,选自《济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一个古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造型的美丽和雕饰的华美?一般来说只有这些。
但是,在英国大诗人济慈(1795年---1821年)眼里可就不一样了,竟然铺叙出一篇华美的乐章——《希腊古瓮颂》。
“瓮”是古希腊人用来盛放骨灰或作为装饰品的一种大理石或玻璃器皿,上面多画有人与物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