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2.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过程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⑴直接原因——①②③④(2)根本原因:2.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3.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措施:⑴修建。
⑵移民⑶借助①巴西政府:借助开发-----身负外债,背上 -------雨林被毁②发达国家:A保护本国B 消费需求C广阔的消费市场活动:图2.24讨论交流:如果你是下列人士,你将作何种选择?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2.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同样不容乐观。
3.开发与保护?⑴三种开发方案①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
②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开发雨林又是他们最为方便的收入来源。
③最佳方案:在开发的同时又能不被破坏,在保护雨林的同时又能促进当地的不断发展。
而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把放在第一位。
思考:1.雨林的前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你对雨林的前途持何态度?为什么?3.阅读图2.24和2.25,有关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4.对这些争论你有什么看法?有没有消除分歧的方法?⑵保护亚马孙雨林①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以后,亚马孙地区诸国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订并实施了—系列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和措施。
具体措施:③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达标检测:1、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①迁移农业②迁都巴西利亚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④商业性伐木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2、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3、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A、保护B、开发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4.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①雨林观光②生态旅游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6.热带雨林对水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调节全球气候 B.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调节全球水平衡 D.形成各种流水侵蚀地貌学习反思:。
第1课时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请看投影。
1. 了解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及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理解热带雨林神态的脆弱性的表现.3.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意识.三.自学指导: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6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1.(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
(2)生态价值: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①__________、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②________、繁衍物种和维护③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分布:现存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④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雨林地区。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集中分布区:非洲⑤__________流域、东南亚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2.全球环境效应(1)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中的⑥__________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⑦____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生态的优越性:体现在高温多雨的气候和旺盛的⑧____________两方面。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⑨________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四:先学过程: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2.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点名要求学生来回答或者板演,其他同学认真做在册子上,书写要规范。
思考:1.说一说: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下面一些形象比喻,请说出各蕴含了森林的哪一种环境功能:A.天然“净化器”;B.天然“吸尘器”;C.天然“蓄水池”;D.天然“绿色卫士”;E.天然“消声器”;F.天然“美容师”。
2.想一想: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为什么?五.后教过程(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1.更正: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请要补充或者更正的同学举手。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掌握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
2. 让学生理解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认识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基本政策。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森林资源保护政策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具体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森林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森林资源的定义、功能和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成功案例。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识和建议。
5. 总结:强调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知识的掌握。
3. 环保意识:评价学生在讨论中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提出的建议。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1. 了解森林资源的种类和开发利用的方式。
2. 掌握木材、非木材森林资源的生产和加工技术。
3. 认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开发的重要性。
七、教学内容第七章:森林资源的保护1. 理解森林资源保护的意义和目的。
2. 学习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政策和规定。
3. 掌握森林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八、教学内容第八章: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1. 了解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利用的方式。
2. 学习森林资源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3. 探索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利用的途径。
九、教学内容第九章: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政策1. 学习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亚马孙河流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但想了解其更深层次的内容,需在课下做些课前的预习与相关资料的查找。
教师可根据课上主要内容,有侧重地让学生自学,这样课上的效率就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好。
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说出世界森林的分布特征和森林的多种环境效应。
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知识的能力.(2)能过收集资料,会分析雨林被破坏的原因。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及自学的能力。
(3)通过读图与所学生物知识相结合,分析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4)针对雨林被破坏的原因,讨论和分析雨林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和措施。
培养学生用发展和辨证的眼光正确评价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又如何去做?2.过程与方法(1)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学会世界森林的分布特征和森林的多种环境效应。
(2)逻辑分析法: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知道雨林系统的脆弱性。
(3)辩证分析法:通过不同的角度,明确雨林的前途是开发还是保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并能从身边做起,爱护花草树林,形成良好的环境观念。
五.教学重点: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2.雨林被破坏的原因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4.雨林前途——开发还是保护?措施如何?六.教学难点:1.雨林被破坏的各原因间内在逻辑关系2.迁移农业对于土壤肥力影响的动态变化3.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七.教学用具:多媒体八.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分析、材料分析、学生讨论九.教学过程:哪里有它哪里好.注: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维持大气碳氧平衡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无(物)――维护物种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教师承传:通过以上同学的分析我们知道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坏境资源。
高中地理专题——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木材、非木质产品和生态服务等方面。
2. 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教育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木材、非木质产品和生态服务。
2. 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教育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教学难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学生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森林资源为例,让学生了解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现状,引发学生对森林开发和保护的思考。
2. 课堂讲解:讲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实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森林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解决方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森林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解决方案。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知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材料:提供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参考书籍和论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加深对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共计45分钟。
高中地理专题: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第一章:森林资源概述1.1 森林资源的定义和分类1.2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1.3 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第二章:森林的开发利用2.1 木材的采伐与利用2.2 非木质资源的开发2.3 森林旅游的开发第三章:森林资源的保护3.1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破坏3.2 森林保护的重要性3.3 森林保护的措施第四章:森林生态系统服务4.1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4.2 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3 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第五章:可持续森林管理5.1 可持续森林管理的概念5.2 可持续森林管理的目标和原则5.3 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实践案例第六章: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1 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6.2 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践6.3 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案例分析第七章: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与法律7.1 森林资源保护的国内政策与法律7.2 森林资源保护的国际合作7.3 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案例分析第八章:森林火灾的管理与预防8.1 森林火灾的原因与危害8.2 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8.3 森林火灾的应对与处理第九章:森林生态补偿机制9.1 森林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原理9.2 森林生态补偿的实践与案例9.3 森林生态补偿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森林教育的推广与应用10.1 森林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0.2 森林教育的方法与实践10.3 森林教育的案例分析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森林资源概述补充说明:此环节需要重点理解森林资源的广义和狭义定义,以及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如何区分和理解各种森林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二、森林的开发利用补充说明:此环节需要重点理解木材采伐的技术和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木材资源,避免过度采伐和浪费。
三、森林资源的保护补充说明:此环节需要重点理解森林保护的必要性,了解森林破坏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提高学生对森林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四、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补充说明:此环节需要重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包括碳汇、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等,以及这些功能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1.森林的作用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⑴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⑵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图2.19)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该生态系统的全过程)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⑴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⑵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①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③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④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
⑶开发的背景:①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②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2.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⑴从历史因素看,对雨林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大。
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影响逐渐加大。
3.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⑴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随着公路铺设,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还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也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
⑵移民亚马孙平原⑶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①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的生态利益考虑,坚持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却提供巨额投资来开发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
几十年来,雨林优质硬木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课标细化】1.剖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用,了解雨林的软弱性。
2.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缘由,讨论雨林开发与维护的措施和效果。
3.看法雨林维护的重要性,逐渐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4.经过讨论雨林开发与维护的措施和效果,培育知识迁移的才干和思辨性思想【教材剖析】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树立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引见森林的开发与维护,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关于调理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先生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软弱性,了解应以全球的、久远的目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情势,树立合理应用森林资源的看法,逐渐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剖析雨林的环境效应,了解雨林的软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缘由。
进程与方法1.经过活动剖析雨林环境效益效果、学会处置效果的方法。
2.经过讨论雨林开发与维护的措施和效果,培育知识迁移的才干和思辨性思想。
3.经过协作探求,培育先生的协作看法和探求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法森林维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应用森林资源的看法,逐渐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用。
2.了解雨林的软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维护的措施和效果。
【教学难点】雨林生态的软弱性【教学方法】PPT多媒体展现、读图法、启示讨论法等【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进程】〔导入新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继续开展的基础条件。
区域开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发生影响区域开展的环境效果。
看法和综合管理这些环境效果,是区域可继续开展的保证。
前节课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明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森林的开发和维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维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承转〕首先我们学习一下世界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第一章:森林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森林对气候的影响: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
森林对水资源的影响:森林能保持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维持水质。
森林对生物多样性:森林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供木材、食物、药材等资源。
1.3 教学活动:观看森林生态环境的图片和视频。
分组讨论森林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学生展示对森林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森林的开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开发的原因和方式。
2.2 教学内容:森林开发的原因:满足人类对木材、食物、药材等资源的需求。
森林开发的方式:砍伐、种植、放牧等。
森林开发的负面影响:过度开发、毁林开荒、森林退化等。
2.3 教学活动:观看森林开发的图片和视频。
分组讨论森林开发的原因和方式。
学生展示对森林开发的理解。
第三章:森林的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3.2 教学内容:森林保护的必要性: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
森林保护的措施: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设立自然保护区等。
森林保护的现状和挑战:森林破坏严重,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3.3 教学活动:观看森林保护的图片和视频。
分组讨论森林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学生展示对森林保护的理解。
第四章: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
4.2 教学内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规划和管理森林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轮伐、间伐、林下经济等。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平衡:在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4.3 教学活动:观看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图片和视频。
分组讨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
学生展示对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理解。
第五章:森林保护的公众参与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保护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教学难点1.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森林区域为例,分析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森林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 利用多媒体展示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实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讲解森林资源的定义,介绍森林的种类和特点。
2.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析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如木材、非木质产品等。
讲解森林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措施,如可持续开发、科学规划等。
3. 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介绍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如保持水土、减缓气候变化等。
讲解森林资源保护的方法,如立法保护、生态修复等。
4.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价值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如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等。
讲解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5.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介绍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现状。
分析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如过度开发、森林退化等。
六、教学内容6.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在开发森林资源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析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七、案例分析:森林资源的破坏与恢复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
讨论森林资源的恢复策略和生态修复技术。
八、课堂讨论:森林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引导学生讨论森林资源保护中公众的角色和责任。
探讨如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九、实践活动:设计森林保护宣传材料学生分组设计森林保护的宣传海报、标语或小册子。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参考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德育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方法:活动式、探究式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探究]分组活动:探究植被数量的变化对局部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活动准备:温度计、干湿计活动地点:校园内活动过程:根据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分早、中、晚三次测量水泥地、草丛、灌丛的温度、相对湿度,分析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导入新课]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及得出的结论:植被数量越多,局部环境的湿度越大。
对局部气候的改善越显著。
[讲授新课][设问导思] 森林是地球上植被最为密集的区域,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在自然界中,森林除了调节气候外,还有何作用?[指导读图] 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结合教材分析:1.世界森林覆盖率减少的原因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森林分布的成因是什么?3.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4.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案例分析] 一些沿海低地的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它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起来,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请你代表这些国家说出你的理由并绘制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沿海国家心系木材公司[视频展示] 环保影片《后天》相关片断[过渡承转] 热带雨林作为全球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球的生态环境效益尤其显著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视频展示] 播放介绍热带雨林的录像[读图分析] 读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1.思考热带雨林的分布规律2.找出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布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位置[信息共享] 课前组成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课上分组介绍雨林的环境效应第一组:介绍亚马孙雨林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地球之肺第二组:介绍雨林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第三组:介绍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基因宝库第四组:介绍雨林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知识链接]1.“蝴蝶效应”: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提出,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了几次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可能随时间增长而不是减弱,甚至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4.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5.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1.森林的作用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
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2.世界森林现状⑴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⑵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图2.17)。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思考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点拨:关于森林分布的地区差别问题。
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
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约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陆地的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布满。
可是自从有了人类,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他们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
⑶森林急剧减少现状及危害①现状:a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b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
②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活动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点拨: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减少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两极冰川融化森林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含量增加2点拨: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同学也可以绘成不同的框图形式。
3.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点拨: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思考热带雨林为什么又称赤道雨林?其分布有什么特点?点拨: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
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⑴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⑵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
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⑶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图2.19)思考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点拨: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点拨: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
3.亚马孙雨林被毁造成的危害?点拨: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
许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研究之前就已遭灭绝,有些物种甚至还未被发现就已永远消失了。
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财富的巨大损失。
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1.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直接依赖于生物的多样性。
雨林生物基因库是人类药品原料的重要来源和医学研究的宝库。
2.亚马孙雨林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其影响可谓至关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
而保护好亚马孙热带雨林,则是当地对于全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
3.亚马孙地区人规模开发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指责。
思考1.阅读上图,有关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点拨:争论的实质:谋求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的责任的关系。
2.对这些争论你有什幺看法?有没有消除分歧的方法?点拨:可以发散讨论。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图2.21)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
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
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
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思考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点拨:从热带雨林的环境的脆弱性方面回答。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幺?点拨: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
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
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
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
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活动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1)读图2.22,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
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点拨:至少15年。
(2)阅读图2.23,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点拨: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点;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结合图2.24,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
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捉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点拨: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
板书设计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1.森林的作用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2.世界森林现状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第二课时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⑴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⑵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①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③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④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
⑶开发的背景:①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②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2.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⑴从历史因素看,对雨林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大。
本区开发较晚。
周围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落后,人口、城市、工业等主要集中在狭窄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亚马孙地区则因丛林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
当地印第安人以渔猎、采集和传统的迁移农业为生。
且因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影响逐渐加大。
随着人口急增,土地需求膨胀,巴西政府大规模建造公路,加快对西部疆土开发;实行人口均衡的发展政策,把首都从沿诲迁往内陆高原。
3.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⑴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从大西洋沿岸横跨亚马孙地区,延伸到秘鲁边境。
全长达5 500多千米(包括支线总长超过20 000千米)。
随着公路铺设,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还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也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
思考评价修建雨林公路的利与弊。
你认为雨林公路该不该修?点拨:对于修建雨林的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看问题。
从“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开发公司蜂拥而至,响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雨林的受损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若从“利”的方面看,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当地的经济建设将会随之突飞猛进,巴西国内的经济压力将会得到缓解。
至于公路该不该修的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认识到修与不修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⑵移民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而与雨林区相邻的巴西东北地区却集中了全国1/4的人口,这里也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而且因为贫民集中,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数以百万计的东北部难民迁移到亚马孙地区。
读图说明从图2.28中可以看到,地处巴西西部的郎多尼亚地区,自1970年至1 988年的18年间,人口由10万增长到100万,毁林面积也由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到180多万平方千米,占雨林总面积的7.5%。
进而让学生分析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