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对喷灌施肥均匀性的响应
- 格式:pdf
- 大小:345.37 KB
- 文档页数:8
冬小麦的需肥规律冬小麦植株在一生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以及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因各地自然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措施的不同有所不同。
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每生产50kg小麦籽粒,植株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0.5kg左右、磷(五氧化二磷)0.5~0.75kg、钾(氧化钾)1~2kg.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3∶1∶3.氮、磷主要集中于籽实中,分别占全株总含量的76%和82.4%,钾则主要集中于茎秆,占全株总含量的70.6%.冬小麦对氮的吸收冬小麦在生育期内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麦苗虽小,但吸氮量却占全部吸氮量的12%~14%;另一个是拔节到孕穗,这个时期植株迅速生长,需要量急剧增加,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35%~40%,是各生育时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
因此保证苗期氮素供应,可促进冬前分蘖,有利于培育壮苗。
但也不能施氮肥过多,过多会使分蘖生长过猛,出现旺长,易造成群体大、个体差。
在拔节至孕穗期满足氮素供应,可弥补基肥的养分经前期消耗而出现的不足,提高成穗率,巩固穗数,促进小花分化,防止小穗退化,增加穗粒数,延长绿叶的功能期,提高光合强度,增加有机物质积累,为小麦灌浆创造良好条件。
冬小麦对磷的吸收冬小麦对磷的吸收高峰出现在拔节至扬花期。
这个时期吸收磷量可达小麦总吸磷量的60%~70%.此时保证充足的磷素供应,对小穗小花分化发育以及促进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的转化、积累、灌浆成熟、增加千粒重十分重要。
小麦返青以前虽需磷量较少,冬前小麦的吸磷量只占总吸收量的9%~10%,但此时磷素对小麦分生组织的生长分化影响很大,对生根、增叶分蘖均有显着效果,此时保证磷素供应还可明显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能力,对于小麦的安全越冬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小麦播种前要施足磷肥作底肥。
冬小麦对钾的吸收冬小麦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前吸收量较小,一般不超过吸收量的10%.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需钾最多的时期,此时吸钾量可占总吸收量的60%~70%,是小麦吸钾速度的最高峰,是钾肥的最大效率期。
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养分平衡董若征;贾可;廖文华;王志辉;刘建玲;袁维翰;何建兴【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土壤供氮、磷、钾能力以及土壤氮、磷、钾收支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比较,施肥明显促进冬小麦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最终形成对产量的影响.与-N(不施氮),-P(不施磷)处理比较,NPK处理(施氮、磷肥)分别增产10.7%,5.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供氮、磷、钾的能力分别为89.3%,84.6%,96.6%.1/2N、1/2P、1/2K处理的产量分别相当于NPK处理的96.2%,98.1%,97.4%,各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变化.NPK处理的氮磷钾籽粒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6.4%,10.9%,7.4%,氮磷钾回收率(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4.6%,17.1%,41.0%;氮磷钾用量减半,籽粒利用率分别为25.1%,15.2%,6.3%,氮磷钾回收率分别为31.6%,26.0%,49.1%,各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为:NPK> 1/2P,1/2K>-K,1/2N>-N,-P>对照.冬小麦高产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N,P>K.依据氮磷钾肥产量效应和土壤氮、磷、钾平衡状况提出氮磷钾(N,P2O5,K2O)推荐用量分别为202.5 ~ 216,27~54,0~18 kg/hm2.%Yield responses of winter wheat to N , P, K fertilizer as well as the supply capacities and surpluses of soil N,P and K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K, fertilization stimulated all growth periods of winter wheat and thus affected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contrast to the N and P treatments, the NPK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seed yield significantly by 10.7% and 15.4% (P <0.05) ,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supply capacites of soil N,P and K was 89. 3% ,84. 6% and 96. 6% , respectively. The yields of 1/2N,1/2P,1/2K treatments were 96.2% ,98. 1% and 97. 4% of the NPK treatment, in which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among these treatments were found. In the NPK treatment, the N,P and K uptakes by wheat grains accounted for 16.4% ,10.9% and 7.4% of the respective fertilization rates,and the recovery efficiencies of N,P and K was 24.6% ,17. 1% and 41.0% , respectively. While in the 1/2N, 1/2P, 1/2K treatments, the N,P and K uptakes by wheat grains accounted for 25.1% ,15.2% and 6. 3% of the respective fertilization rates,and the N,P and K recovery efficiencies were 31. 6% ,26. 0% and 49. 1% , respectively. The yields of treatments was in an order; NPK > 1/2P, 1/2K > - K, 1/2N > - N, - P > CK. Therefore, the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in the studied soil were in an order of N, P > K. Based on the yield responses and nutrient balance in this study, the N , P and K fertilizer rates of 202.5 -216 kg/ha,27 -54 kg/ha and 0-18 kg/ha were recommended for winter wheat production.【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2(027)004【总页数】6页(P175-180)【关键词】冬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率;产量效应【作者】董若征;贾可;廖文华;王志辉;刘建玲;袁维翰;何建兴【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000;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藁城市农业局技术推广站,河北藁城052100;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藁城市农业局技术推广站,河北藁城0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1-5]。
氮素对冬小麦灌浆期间同化产物运转、分配的调控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元素之一,对作物产量、品质等具有重要作用。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灌浆期是冬小麦形成籽粒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期间,小麦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籽粒形成和发育,其中氮素是最为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
已有的研究表明,适量的氮素供应可以促进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但是过量的氮素供应会导致作物的病虫害易感性增加、穗部开花失调,甚至会引起土壤污染等问题。
因此,研究氮素在冬小麦灌浆期间同化产物运转、分配的调控对于优化氮素使用、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氮素对冬小麦灌浆期间同化产物运转、分配的调控机制,以期为冬小麦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1)研究不同氮素供应水平下冬小麦灌浆期间生长发育的变化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分析氮素供应对冬小麦灌浆期间同化产物的合成、转运、分配及其与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关系;(3)探究氮素供应对冬小麦灌浆期间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4)研究氮素供应对冬小麦灌浆期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产物的利用效率的影响。
3. 研究方法和步骤(1)实验材料的选取:选择适宜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盆栽试验。
(2)实验设计:将冬小麦分为不同氮素供应水平的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灌浆期生长发育观察、产量和品质测定、同化产物的合成、转运和分配分析以及NSC积累和分配分析等。
(3)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图表,分析不同处理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4. 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可以深入了解氮素在冬小麦灌浆期间的调控机制,对于实现高效冬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来说,该研究可以为优化氮素供应量、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减少氮素污染等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王立艳,高伟,李明悦,金修宽(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天津300192)摘要:为实现小麦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天津地区主推小麦品种‘衡观35’、‘衡4399’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于2018—2019年在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施氮水平为不施氮(N1),225kg ·hm -2(N2)和300kg ·hm -2(N3)3个。
结果表明,N2和N3比N1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38.85%~94.88%和62.03%~131.51%;3个小麦品种氮肥利用率为25.5%~35.6%,N3的氮肥利用率与N2相比降低了8.02%~20.32%;‘衡观35’的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4.64%,‘衡4399’、‘济麦22’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了23.83%和12.48%。
综合考虑三个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225kg ·hm -2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
关键词:小麦品种;氮肥;产量;氮素利用率;氮收获指数中图分类号:S512.1;S311文献标识码:A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1.004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on Wheat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WANG Liyan,GAO Wei,LI Mingyue,JIN Xiukuan(Tianj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Tianjin 300192,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creasing wheat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Hengguan 35','Jimai 22'and 'Heng 4399'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rate on wheat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which were the main commercial wheat varieties in Tianjin region.The field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nitrogen levels werecarried out in 2018—2019growth seasons of winter wheat.The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s were as fouows:no nitrogen (N1),225kg ·hm -2(N2)and 300kg ·hm -2(N3)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at yields of N2and N3were increased by 38.85%~94.88%and 62.03%~131.51%,which compared with non -nitrogen application treatment;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three wheat varieties was 25.5%~35.6%,meanwhil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N3decreased by 8.02%~20.32%compared with N2;andpartial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increased by 4.64%for 'Hengguan 35',partial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de ⁃creased by 23.83and 12.48%for 'Heng 4399'and 'Jimai 22',respectively.Taking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to ac ⁃count,225kg ·hm -2was the optimum application rate under similar situation.Key words :wheat cultivars;nitrogen fertilizer;yield;nitrogen use efficiency;nitrogen harvest index•作物栽培与设施园艺收稿日期:2020-11-1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7)作者简介:王立艳(1981—),女,黑龙江海伦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盐碱地改良及植物营养方面研究。
河南农业2022年第7期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氮肥基追比率及产量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王梦圆 王慧雅河南省旱地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李霄 郭彬彬试验于2020—2021年度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 进行。
土壤类型为黄潮土, 0~2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89 g·kg -1,全氮为0.79 g·kg -1,碱解氮为46.63 mg·kg -1,速效磷为6.32 mg·kg -1,速效钾为128 mg·kg -1。
供试材料为河南省主推高产品种豫麦49-198,设5个氮肥基追比,分别为0:10、3:7、5:5、 7:3和10:0;氮肥总量为240 kg·hm -2,均在拔节期追肥。
各处理配施P 2O 5 120 kg·hm -2 和KCL 90 kg·hm -2 ,全部用作基肥。
氮肥为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为氯化钾。
试验3次重复,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其他管理措施同高产大田栽培。
(二)测定项目与方法于小麦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选取生长一致且有代表性的小麦15 min, 再降温至80℃烘干。
测定时, 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g·kg -1)=植株地上部分氮素累积=籽粒产量/施氮量;=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
工作表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作图,不同氮肥基追比条件下小麦植株吸氮量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生育期的延长,不同对氮素的需求量及吸收能力急剧增加, 5:(二) 不同基追比处理对冬小麦氮素效率的影响从下页表1可以看出,不同基追比处理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基追比处理的氮肥吸收效率以3:7处理最高,达到了71.99%。
不同基追比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高低顺序为5:5>3:7>7:3>0:10>10:0。
氮素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作者:王公卿,郑志松,李萌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7年第6期氮素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约占植株干质量的1.0%~1.6%。
氮在小麦体内有着多方面的营养作用,氮是冬小麦植株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分,也是组成氨基酸、蛋白质的必需元素,是核酸、叶绿素、及多种酶、维生素、植物激素的组成成分。
氮肥还是决定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氮肥运筹可以协调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生产目标。
一、氮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适量的氮素能促进小麦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增加植株绿色面积,提高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积累,协调群体发展,优化群体结构,并可促进分蘖和幼穗分化发育,增加小花原基分化数和可孕花数,有利于花、籽粒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氮素亏缺明显减小根长、根条数和根体积,而且还减少根吸收总面积、活跃吸收面积以及根系活力。
在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较为重要的苗期、越冬期和拔节期,前一生育期氮素亏缺,后一生育期补氮对根系可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其中越冬期补偿效应更为显著。
研究发现,合理施用氮肥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使小麦的株高、茎基宽、分蘖数、茎叶干质量等生长量提高0.05~1 倍,但是其增长量并不与氮肥用量同步。
同时,在分蘖期、拔节期,小麦茎基部硝态氮含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氮肥施用量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性,小麦茎基部硝态氮含量、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可以反映出土壤的供氮水平。
通过设置N 30 kg/hm2、120 kg/hm2、300 kg/hm2 3 个氮肥处理试验,研究发现氮肥在整个生育期均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的分配,其中,拔节期是冬小麦对氮肥的补偿有效期,拔节后表现株高、分蘖数、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增大,总干物质量,茎、叶鞘、穗的干物质分配指数增加。
试验表明,小麦幼苗期,株高、叶面积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叶片数、茎粗和最长根长都随氮素浓度增大而增大,小麦根的鲜质量、干质量也随着增加。
冬小麦的施肥技术一、冬小麦的营养特性据试验研究,每生产100千克小麦子粒约需吸收纯氮0.3千克、五氧化二磷1~1.5千克、氧化钾2~4千克,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3∶1∶3。
小麦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吸收氮占全生育期吸收总氮量的13%~15%;另一个是从拔节到孕穗,吸收氮占总吸收量的35%~40%。
对磷钾的吸收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逐步增加,在拔节到成熟期吸收量最大,可占到总吸收量的60%以上。
二、冬小麦施肥技术具体施肥种类和数量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试验结果而定。
667平方米产量水平在300~400千克时,可施纯氮12~14千克,五氧化二磷4~6千克,氧化钾3~5千克。
潮土地可不施氧化钾。
褐土地施3千克氧化钾即可。
1.基肥。
冬小麦基肥要重施有机肥,一般要求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特别是旱薄地、黏土地、沙土地等低产土壤以及晚茬麦更要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除土杂肥、栏圈肥、堆沤肥外,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亦是增加有机肥投入的有效措施。
磷肥、钾肥、微肥一般全部作基肥施用,即撒后耕翻。
磷肥在施用前与优质有机肥料混合堆沤后施用,可防止水溶性磷被固定,提高其肥效。
有水浇条件的高产地块,氮肥作基肥的量可占总施氮量的40%左右;中低产田可占50%~70%;无水浇条件的旱薄地氮肥可全部作基肥施用,以防止由于春旱而无法进行追肥。
2.种肥。
小麦种肥应施用优质有机肥或速效性化肥。
化肥作种肥时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每667平方米施用标准化肥5千克以下,以免影响小麦出苗。
施用方法是先将肥料耠入沟内再行播种,不提倡肥种混播。
用微量元素肥料进-行小麦浸种、拌种是施用微肥经济有效的方法。
3.追肥。
小麦追肥分秋冬追肥、春季追肥和后期追肥。
对于适期播种、基肥施用充足的中高产麦田,一般不需追肥。
基肥施用不足和播种偏晚,个体长势差、分蘖少的三类苗麦田需要追肥,追肥数量为应施基肥量与已施基肥的差值;弱苗根据苗情掌握追肥量。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在作物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适量的
氮素施用能够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但过量施用则会降低产量和品质,并对环境造成
污染。
因此,合理掌握氮素的施用方式对于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有着重要的影响。
氮素形态主要包括氨态氮、硝态氮、有机氮等。
不同形态的氮素在土壤中的吸附性、移动性、氧化还原能力等都有所
不同,因此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有着明显的影响。
研究表明,氨态氮
施用能够促进冬小麦地上部的生长,增加其生物量,但对地下部分的生长影响不大。
硝态
氮施用则能够促进冬小麦地下部的生长,增加其生物量,但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影响不大。
因此,在氮素施用时,需要结合作物生长期、产量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氮素形态和施
用量,以实现最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
总之,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影响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合理的施用。
合理的氮素施用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
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冬小麦需肥规律冬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中国北方广泛种植。
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冬小麦的需肥规律,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1. 冬小麦的养分需求冬小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冬小麦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需要吸收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
其中,氮素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2. 冬小麦的需肥规律2.1 氮素需求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素的需求量不同。
在播种期至分蘖期,冬小麦的氮素需求量较少,主要用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
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冬小麦对氮素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主要用于茎叶生长和分蘖增加。
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冬小麦对氮素的需求量达到高峰,主要用于穗部发育和籽粒形成。
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冬小麦对氮素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主要用于维持叶片功能和保证籽粒成熟。
2.2 磷素需求冬小麦对磷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但磷素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播种期至分蘖期,冬小麦的磷素需求量较少,主要用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
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冬小麦对磷素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主要用于茎叶生长和分蘖增加。
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冬小麦对磷素的需求量达到高峰,主要用于穗部发育和籽粒形成。
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冬小麦对磷素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主要用于维持叶片功能和保证籽粒成熟。
2.3 钾素需求钾素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播种期至分蘖期,冬小麦的钾素需求量较少,主要用于根系发育和植株抗寒能力提升。
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冬小麦对钾素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主要用于茎叶生长和分蘖增加。
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冬小麦对钾素的需求量达到高峰,主要用于穗部发育和籽粒形成。
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冬小麦对钾素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主要用于维持叶片功能和保证籽粒成熟。
3. 冬小麦的施肥管理根据冬小麦的需肥规律,合理的施肥管理是保证其高产稳产的关键。
在播种期至分蘖期,应适当增加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