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科研设计-3-实验设计基本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7
公需科目培训考核之一:《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考试参考资料2012-07-16 单选题1、(C)标志着课题申请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被科技主管部门正式确认并给予资助。
A.课题规划B.课题申报C.课题立项D.课题方案设计2、(A)的特点是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模型,侧重理论证明和模拟分析。
A.理论性B.实验性C.描述性D.设计性3、(B)的重点在于实验的设计方案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分析。
A.理论性科研论文B.实验性科研论文C.应用性科研论文D.综合性科研论文4、(A)是测量的正确程度,即测量结果所能显示测量对象所需测量特质的程度。
A.效度B.实度C.信度D.测度5、(D)是对科学问题的提炼、分解及解决的过程。
A.课题规划B.课题申报C.课题立项D.科研过程6、(B)是对某一专题或某一论题具有独到学术观点的著作,它有学术论著、学位论著之分。
A.学术著作B.学术论著C.专题论著D.论文著作7、(B)是发表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讯或报道,一般包括综述、文章、简讯(简报)等。
A.网络论文B.期刊论文C.学术著作D.会议论文8、(A)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思想,是对研究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方式。
A.判断B.推理C.想象D.直觉9、(B)是反映论文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是评价科研成效的公开尺度。
A.论文撰写B.论文索引C.文献检索D.论文发表10、(A)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过程。
A.论文撰写B.论文索引C.文献检索D.论文发表11、(A)是科研选题的使动环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
A.提出问题B.构建方案C.选题报告D.申报取向12、(A)是科研意义中最基本的意义。
A.创造学术价值B.推动技术进步C.传承科研技术D.促进社会发展13、(C)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智能,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
A.判断思维B.推理思维C.想象思维D.直觉思维14、(B)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名词解释1、处理因素:根据研究目的认为设置的干预因素,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效果从而得到干预因素是否有效的结论。
2、混杂因素:非人为施加但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它在各组别中的分布不均衡。
3、调查研究: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特定研究对象群体进行调查,影响被调查者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只能被动的观察和如实纪录。
4、完全随机设计:是将受试对象完全随机分到各组进行组间比较的一种单因素设计方法。
5、拉丁方设计:分别用拉丁方的字母、行和列安排处理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成为拉丁方设计。
6、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个若干个观察单位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第一观察单位的号有随机的方法得到。
7、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与对照所显示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8、安慰剂对照:对照组采用无药理作用的假药,在药物剂型和处置上不能为受试者识别,称安慰剂。
有助于避免对照组病人产生与试验病人不同的心理作用而影响结果。
9、分层抽样: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在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10、误差:在实验研究中,由于实验对象的复杂情况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和真值之间不完全一致,这种差别通常称为误差。
填空1、实验设计的三个要素是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2、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随机、对照、盲法、均衡。
3、四种基本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4、拉丁方设计要求条件有三个因素、各因素齐水平、各因素间五交互作用。
5、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对照形式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6、决定样本含量的条件有检验水准、检验效能、总体均数、总体标准差或总体率、总体参数间的差值。
7、进行方差分析的资料要求满足的条件有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8、实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三类。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实验设计中,应当严格遵守对照、随机、重复和均衡四个基本原则。
1、对照的原则1)设立对照的意义设立对照组的的意义在于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的非处理因素的基本一致,即均衡可比。
对照的意义还可以用以下符号表达:实验效应是与混在一起的,实验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使能单独显示出来。
设立对照,使实验中两组(或多组)的均衡,即。
这样,实验组的效应就可以显示出来。
:处理因素;与:相同的非处理因素;:与之差;:实验效应,与是与的影响结果;:与之差的效应。
这样,通过对照就消除了非处理因素对实验效应的影响。
2)对照的基本形式对照的形式有多种,可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加以选择,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1)空白对照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
例如,观察某种疫苗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效果,选择人口数量和构成、发病水平、地理环境、主要宿主鼠类基本相似的两个疫区,一个作为试验区,在人群中接种疫苗,另一个作为对照区,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处理因素完全空白。
这种对照只有在处理因素很强,非处理因素很弱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在临床试验中,一般不用空白对照。
(2)实验对照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实验因素。
如观察赖氨酸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实验组儿童课间加食含赖氨酸的面包,对照组儿童课间加食不含赖氨酸的面包。
处理因素是赖氨酸,非处理因素的面包量两组是相同的。
(3)标准对照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而是用现有标准值或正常值做对照。
在临床试验中常以某疗法为标准对照组,这种对照应注意标准组必须是代表当时水平的疗法,切不可用降低标准组的方法使实验效应提高。
但实验研究一般不用标准对照,因为实验条件不一致,常常影响对比效果。
(4)自身对照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者身上进行,如用药前后作为对比。
一般情况下还要求设立平行对照组。
(5)相互对照这种对照不设立对照组,而是两个或几个试验组相互对照。
例如用莫雷西嗪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和失调症引起的室性早搏时,设立冠心病组、高血压组、心肌病组和失调症组四个治疗组,相互比较它们的疗效。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确定研究目的、制定假设、选择适当的实验设计,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结果解释。
在确定研究目的时,需要明确研究想要解决的问题或验证的假设;制定假设是为了在实验中进行检验和验证;选择适当的实验设计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是为了对比实验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实验材料、设备和人员,并进行实验步骤的训练;最后,在收集数据后进行分析和结果解释,以验证研究的假设或解决问题。
这些基本方法是科学实验设计的重要步骤,能够帮助研究者合理安排实验过程,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答题要点周卸来老师复习题名词解释1 实验设计:是指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与总体设计,包括研究的具体内容、采用的材料方法、研究指标、进度安排与预期的结果。
2 系统误差:是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观测值出现偏差,这种偏差不是随机地分散在真值的两侧,而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系统性和周期性。
3 动物模型:选择特定的动物,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其达到和我们所要研究的疾病、病理、病理生理等状态相同或相近的状态。
4 实验效应:是指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是研究结果的最终体现,其通过具体的实验指标来表达。
5 随机误差:是由于一系列有关实验因素的微小随机波动引起的方向不定又可相互抵偿的误差,是在排除了系统误差后仍然存在的误差。
问答题1 医学科学研究的程序是什么,各程序在实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⑴选题:选题--选题策略模仿:借鉴/延伸/独创⑵科研设计:⑶科研实施:调查、实验、临床观察⑷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归纳:2 医学实验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在设计各基本要素的具体项目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⑴处理因素:处理因素的标准化、搜索非处理因素。
⑵实验对象:需合乎实验目的。
⑶实验效应:选择好实验指标是关系研究成败的重要环节。
选择指标的依据是客观性、特异性、灵敏性、精确性。
3 误差的种类有哪些,控制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种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偏倚。
控制误差的方法:1) 随机化、均衡化、交叉的原则、重复试验2)定期、经常校准仪器3) 处理因素标准化4) 实验过程统一标号、统一的记录表格5) 完整的实验记录6) 完善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专业素质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实施。
对照,随机,重复,盲法5医学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①与人的功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②遗传背景和已知菌丛明确、模型形状显著且稳定;③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要求;④用于特定实验的某些特殊反应。
实验设计题1 某学者偶然发现药物A对治疗糖尿病有效,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它。
试述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教育实验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确定一个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后明确研究目的,如“通过某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制定实验假设:在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之后,需要制定实验假设。
实验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一种猜想或预测。
例如,在上述问题中,我们可以假设“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确定实验设计:在制定实验假设之后,需要确定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以及实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材、评估方式等的确定。
例如,在上述问题中,实验组可以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可以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实施实验:确定实验设计之后,需要进行实验的实施。
实施实验时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在上述问题中,可以在相同的时间段、相同的教室环境下进行实验,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数量、学生水平等要尽量保持一致。
五、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在实施实验之后,需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成绩等方式进行。
分析结果可以使用统计方法进行,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并验证实验假设的有效性。
六、总结和讨论:在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之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总结和讨论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以及对实验假设的验证和修正。
同时,还可以探讨实验结果的启示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以上就是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制定实验假设、确定实验设计、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及总结和讨论,可以有效地进行教育实验,并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改正名词:科学实验设计原则
科学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正确的实验设计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很多人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没有遵守科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无法重现。
以下是科学实验设计的几个原则:
1. 控制变量:在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只改变一个变量。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准确地推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 随机化:实验设计过程中要随机地分配实验对象,避免实验结果受到特定偏好的影响。
这样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 样本量要足够:样本量大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可信度和统计意义。
样本量太小会使得实验结果无法得出可靠结论,要根据实验目的和所需的置信度来确定样本量。
4. 实验设计的复制:科学实验必须是可重复的,只有这样才能够验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在实验设计时就要有足够的复制实验。
5. 考虑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会产生误差,需要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到这些误差因素,避免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如果能够遵守科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就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且得出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因此,科学实验设计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012年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考试答案判断题1. “三层次问题分析方法”的第一层次是梳理问题。
(×)2.在特定的条件和典型的环境当中,把一些次要因素剥离掉,突出主要因素,研究主要因素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通过这样的一种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来认识世界,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的方法是实验方法。
(×)3.高素质的研究团队以及良好协作的攻关意识,是保证发现重大的科学现象,取得重大科学成果的一个先决条件。
(√)4.模拟方法是再现模型的运动规律,根据相似的理论,首先设计并制作一个与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过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实验或仿真研究,间接的研究原型的性质,并探索这个原型里面的内在规律性的一种方法。
(√)5. 在科学体系中同一学科的内部,一般是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原因在于科学是逻辑化的支持体系,不同学科的之间,也何以通过逻辑的关系,把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6.理想化方法又称所谓的理想方法,是指根据科学的抽象原则,有意识地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弱化次要的因素剔除无关的因素,将实际的研究对象加以合理的推论和外延,在思维中构建出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进而对研究对象进行规律性的探索。
(√)7. 科学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精密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对自然发生状态下的现象,和人为条件下发生的事物,进行系统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8. 测量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参量,也就是指标进行有效的观察与量度,来判定它的可行性的一个研究方法。
(√)9.科研方法比较注重方法的指导意义和学术的价值科学方法。
(×)10. 模拟的方法是一种直接的方法,不是一个间接的方法。
(√)11. 能量是能够产生也不能够消灭的。
(×)12.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能量是不能够产生也不能够消灭的,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13. 在科学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精密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对自然发生状态下的现象,和人为条件下发生的事物,进行系统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