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运行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5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又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 IA ) ,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
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M)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
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
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M)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
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中核心探测器件为光电倍增管(PMT),由单光子检测并传输至放大器,并加高压电流放大,放大器将模拟电流转化为数字电流,数字电流将发光信号由R232数据线传输给电脑并加以计算,得出临床结果。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又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 IA ) ,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
常用于标记的化学发光物质有吖啶酯类化合物——acridin ium ester (A E) ,是有效的发光标记物[ 3 ] , 其通过起动发光试剂(N aOH2H2O 2 ) 作用而发光, 强烈的直接发光在一秒钟内完成,为快速的闪烁发光(见图1)。
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 其化学反应简单、快速、无须催化剂; 检测小分子抗原采用竞争法 ,大分子抗原则采用夹心法 , 非特异性结合少, 本底低; 与大分子的结合不会减小所产生的光量, 从而增加灵敏度。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运行原理该仪器包括三个主要部分:试剂仓、反应室和检测部分。
试剂仓储存了各种用于分析的试剂和抗体等物质,反应室则是进行样本与试剂的反应,而检测部分用于测量反应产生的发光信号。
在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时,首先将待检测的样品注入反应室中,并加入相应的试剂。
反应室内的样品与试剂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这时存在的物质会结合试剂内的抗体或发光分子,从而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或产生发光信号。
这些复合物或发光信号的特性可用于定量分析目标物质的浓度。
然后,样品与试剂反应完毕后,反应产物被送入检测部分进行测量。
检测部分通常使用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等光学传感器来测量发光信号的强度。
这些传感器会将检测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最终得到样品中目标物质浓度的计算结果。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特点,整个检测过程只需少量人工干预。
仪器上配备了专用的控制软件,可以实现样品参数设定、反应过程控制和测量数据处理等功能。
用户只需在操作界面上输入相应的操作指令,仪器就会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完成所有的实验操作,并生成相应的分析结果。
此外,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具备多重检测通道的特点,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
这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节约了分析时间。
此外,仪器具备高灵敏度和较大的动态范围,在低浓度样品检测和高浓度样品检测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综上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运行原理是基于化学发光和免疫学技术的结合,通过测量样品与试剂反应产生的发光信号,实现对目标物质浓度的定量分析。
该仪器具备高度自动化、高灵敏度和多通道检测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领域。
免疫化学发光法原理
免疫化学发光法是一种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分析方法,其原理基于免疫学和化学发光技术的结合。
在免疫化学发光法中,首先需要将样品中的目标抗原(或抗体)与特定的抗体(或抗原)结合。
这可以通过直接结合、间接结合或竞争结合的方式实现。
一旦目标分子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将被固定在固相材料上。
接下来,引入化学发光底物。
这种底物通常是一个具有化学结构特性的物质,可以被酶或标记物选择性地催化分解。
在催化分解过程中,底物会释放出化学能量。
这种化学能量在光化学反应中转化为可见光或荧光信号。
通过在底物中引入适当的检测酶或荧光标记物,可以产生光信号或荧光信号。
最后,使用光学检测设备,如光电倍增管或荧光光度计,测量样品中的光信号或荧光信号的强度。
这些信号的强度与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量信号的强度来确定目标物质的浓度。
免疫化学发光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准确和广泛的应用范围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化学发光仪工作原理化学发光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化学发光反应的机制。
化学发光反应是指一些化学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可见光信号。
发光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生成激发态物质,随后激发态物质退激发至基态时释放出光子,产生发光现象。
化学发光反应通常由两个关键的组分组成:底物和酶。
底物是指能够参与化学反应并最终发出光信号的化学物质,酶则是促进底物的反应的生物催化剂。
1.准备样品:首先需要准备待测样品。
样品可以是生物体内的分子、细胞、酶或其他化学物质。
样品的处理方式视具体实验需求而定,可能需要提取、纯化或简单的稀释。
2.反应混合:将样品与底物和酶以特定比例混合。
底物的选择要根据所要测量的目标物质而定,以确保最大的反应效果。
酶的选择则依赖于底物的特性和反应条件。
3.反应触发:通过改变温度、pH、添加辅助试剂等方式来触发化学反应。
一些发光反应可能需要降低温度或改变pH值以提高反应效率。
4. 发光检测: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化学发光仪中进行光信号测量。
化学发光仪常用的探测器是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PMT),其能够探测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显示出反应的发光强度。
5.数据分析:根据化学发光仪所提供的电信号,可以计算出反应的发光强度。
通过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化学发光仪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生物化学领域为例,化学发光仪可以用于检测和测量生物分子、蛋白质、酶活性和细胞功能等。
例如,常用的酶标仪ELISA中就可以使用化学发光仪来检测样品中的特定蛋白质。
此外,在临床诊断中,化学发光仪也被广泛应用于检测病原体、药物和激素等。
总结起来,化学发光仪通过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发光信号来测量样品中的化学物质浓度。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产生的激发态物质退激发至基态时释放出光子的发光现象。
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检测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准确地测量样品中的目标物质浓度。
一、基本结构(一)按照反应装置的结构,自动生化分析仪主要分为流动式(FLOW SYSTEM)、分立式(DISCRETE SYSTEM)两大类。
1.流动式指测定项目相同的各待测样品与试剂混合后的化学反应在同一管道流动的过程中完成。
这是第一代自动生化分析仪。
2.分立式指各待测样品与试剂混合后的化学反应都是在各自的反应杯中完成。
其中有几类分支。
(1)典型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此型仪器应用最广。
(2)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每个待测样品都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各自的反应槽内与试剂混合,完成化学反应并测定。
由于混合,反应和检测几乎同时完成,它的分析效率较高。
3.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以试剂袋来代替反应杯和比色杯,每个待测样品在各自的试剂袋内反应并测定。
4.固相试剂自定生化分析仪(亦称干化学式自动分析仪) 是将试剂固相于胶片或滤纸片等载体上,每个待测样品滴加在相应试纸条上进行反应及测定。
操作快捷、便于携带是它的优点。
(二)典型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基本结构1.样品(SAMPLE)系统样品包括校准品、质控品和病人样品。
系统一般由样品装载、输送和分配等装置组成。
样品装载和输送装置常见的类型有:(1)样品盘(SAMPLE DISK),即放置样品的转盘有单圈或内外多圈,单独安置或与试剂转盘或反应转盘相套合,运行中与样品分配臂配合转动。
有的采用更换式样品盘,分工作和待命区,其中放置多个弧形样品架(SECTOR)作转载台,仪器在测定中自动放置更换,均对样品盘上放置的样品杯或试管的高度、直径和深度有一定要求,有的需专用样品杯,有的可直接用采血试管。
样品盘的装载数,以及校准品、质控品、常规样品和急诊样品的装载数,一般都是固定的。
这些应根据工作需要选择。
(2)传动带式或轨道式进样即试管架(RACK)不连续,常为10个一架,靠步进马达驱动传送带,将试管架依次前移,再单架逐管横移至固定位置,由样品分配臂采样。
(3)链式进样试管固定排列在循环的传动链条上,水平移动到采样位置,有的仪器随后可清洗试管。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原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就是将免疫反应和化学发光反应相结合,藉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技术。
它是将发光物质或酶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免疫反应结束后,加入氧化剂或酶底物而发光,通过测量发射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CLIA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标记物有效期长、检测范围宽,可实现全自动化等。
这里的化学发光是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一种光辐射现象。
某些反应的产物生成后会吸收反应释放的能量,从而跃迁至激发态,然后又回到基态,过程中产生光辐射,就是发光。
免疫学检测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可以利用同位素、酶、化学发光物质等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和显示,因此常被用于检测蛋白质、激素等微量物质。
免疫学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放射免疫法(RIA)已经处于衰退期,仍普遍用于县级以上医院,试剂系列化;酶联免疫发(ELISA)普遍用于临床机构,产品成熟,试剂尚未系列化(运用色原ADPS,TOOS,MAOS等同过氧化氢偶联的方法就是属于此类);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这个是比较先进的方法,个别较大医院应用,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但国内尚属于导入期或成长期,主要依赖进口。
化学发光的底物主要有如下几类:一、酶促反应的发光底物:鲁米诺,AMPPD等(德晟科技生产的还有异鲁米诺及鲁米诺钠盐)以鲁米诺发光原理为例:鲁米诺的发光原理: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过氧化氢(氧化剂)以及酶的存在下,生成一种具有发光性能的电子激发态的中间体3-氨基邻苯二甲酸。
由激发态转化为基态的过程中,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的能量,波长位于可见光的蓝色部分。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原(或抗体),在与反应体系中的待测物标本与固相载体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固相包被抗体-待测抗原-酶(HRP)标记抗体的复合物(洗涤清除未发生免疫结合成复合物上的抗原及标记抗体),这时加入鲁米诺发光剂,过氧化氢和发光增强剂是产生化学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