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20
4、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生字词,学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和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重点)2、由外貌透视人物的心灵,把握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难点)3、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古人说:“相由心生。
”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
”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
”陈丹青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迈克则要特意赞美鲁迅的脸:“仙人掌般不动声色坐落在时间荒原,连风沙也不敢造次侵蚀。
”同学们,作为世界文豪的列夫・托尔斯泰,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一切的眼睛。
那么,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又是如何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怎样的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茨威格所写的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
二、检查预习1、走进作家作品:(由学生根据预习来完成,教师稍作补充)(1)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
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2)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和传记作家,传记代表作有《三作家》《罗曼・罗兰》。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曾选入初中课本的作品有《成功的秘诀》《伟大的悲剧》。
2、字词积累(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胡髭.zī长髯.rán 鬈.发quán 黝.黑yǒu 滞.留zhì愚钝.dùn禁锢.ɡù憎.恶zēnɡ酒肆.sì尴尬..ɡān ɡà锃.亮 zânɡ甲胄. zhòu 粲.然càn 匕.首 bǐ戳. chuō(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巨匠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2.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探讨列夫·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分析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课堂讲解:结合作品内容,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第二课时: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分析《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四课时:探讨列夫·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第五课时: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 作品分析:让学生阅读《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的部分章节,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他一看见军官,想要举手敬礼,可是大概记起自己是个伤员,就顺势装作只想搔搔头皮。
大车上,在他旁边躺着另一个士兵,只露出两只抓住车沿的瘦骨嶙峋的手和一双拱起的左右摇晃得像软皮般的膝盖。
还有一个士兵,面目浮肿,头上扎着绷带,上面盖着一顶军帽。
他坐在大车的边上,两腿垂向车轮,双肘搁在膝盖上,像是在打瞌睡。
那军官就向他喊道:⑥“陀尔日尼科夫!”“有!”那个兵睁开眼睛,脱下帽子回答,声音洪亮而急促,仿佛有二十个士兵同时在喊叫。
⑦“你是什么时候负的伤,老弟?”士兵的那双眼皮浮肿、暗淡无光的眼睛发亮了;他显然认出了自己的长官。
⑧“您好,长官!”他用同样急促的低音叫道。
⑨“团现在驻在哪里?”“驻在塞瓦斯托波尔。
星期三就要转移了,长官!”“转移到哪儿?”⑩“不知道……大概是转移到北岸吧,长官,今天敌人开始全面打炮,用的多半是榴弹,长官,连海湾里都有炮弹落下,今天打得可凶啦……”他一边戴上帽子,一边拖长声音补充说。
○11接下去就听不清那个士兵说些什么了,但从他脸部的表情和姿势上看来,这个苦恼的人愤愤地诉说的,不是什么使人宽心的事。
○12车上的柯捷尔卓夫中尉是位杰出的军官。
有些人这样生活,这样行动,就因为别人也这样生活,这样行动,他可不是那种人。
他心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而别人往往会学他的样,并且相信这样干是对的。
他很有点儿才气,人也聪明;歌唱得很好,吉他也弹得不错,能说会道,文笔老练,而在当团副官的时期更练得一套办公文的本领,但他性格中最突出之点是自尊心很强。
他的自尊心,虽说多半是因为有点才气,却异常强烈。
它已经贯穿到他的日常生活中,使他遇事总是抱着不领先毋宁死的态度。
自尊心甚至成了他内在的推动力:他老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喜欢抢在人家的前面。
○13“哼,我才不理那小兵的胡言乱语呢!”中尉喃喃地说,心头感到十分淡漠,脑子里觉得模模糊糊。
这种思想感情是在他看到车上的伤员和听了士兵的话之后产生的,而隆隆的炮声自然使这些景象和语言越发显得意味深长了。
穷人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4 穷人第一课时一、学情分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彰显了人性之美。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探究环境描写,围绕课文主要人物整体感知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形象。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的勤劳和善良。
2.能读写“汹、涌"等14个生字和“渔夫、轰鸣”等18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掌握词语,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依据时代背景,读懂作者描写环境、人物、心理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名言赏析:教师在上课时引入名言:“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海明威提问:(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2)你印象中的穷人是怎样的?教师引入课题《穷人》。
2.走近作者: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
3.写作背景:《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4.朗读欣赏: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二)字词积累1.检查预习:(1)预习的时候,你提的问题是?(2)快速默读课文。
把你预习时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标示出来。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
2.词语积累:在课文中圈出PPT中的词语读一读。
3.生字展示:展示本课生字,并组词。
4.重点生字提示:湃、熄、皱教师从“造字”“结构"“部首”“笔画"“辨析”“运用"六方面入手,提示学生重点生字需要掌握及拓展的部分,提示易错点。
湃:“”上撇起笔高于左右,“"四横间距相等,竖稍长。
熄:“火”最后一笔变为点;“心"三点间隔均匀。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
)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穷人:生活贫困的人。
课文中的“穷人”指谁?从哪儿看出他们是穷人的?他们真的是穷人吗?2.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资料袋中的内容。
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19世纪俄国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
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他晚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短篇小说《穷人》。
(板书题目《穷人》,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学习任务单的第1题,及时纠正错字,并提出易错或难写的字,全班解决。
①“嘛、皱、涌、澎、湃”的音、形。
【预设】汹涌澎湃(1)观察字形: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指导书写: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澎”“湃”右边的部分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注意把右边写紧凑。
(3)学生练写。
2.课件出示词语风暴糟糕汹涌澎湃寒风呼啸潮湿阴冷波涛轰鸣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沉思抱怨倾听探望照顾忧虑(1)指名读。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是描写环境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人物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海面上波涛(),天气非常(),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生病的邻居。
4.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下列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学习任务单第3题)。
(1)情节:暴风雨夜晚西蒙死了桑娜忐忑不安丈夫同意桑娜去女邻居西蒙家桑娜抱回了她的孩子等待丈夫归来收养孤儿(2)人物:夫妻(关系)桑娜渔夫(帮助)西蒙(3)请根据上面的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穷人教案第一课时穷人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穷人教学反思篇一《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课文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在本文的教学上,我一改以往的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圈找、自主感悟,真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首先,我在教学开始时,让全班同学齐读课文一遍,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如,“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把描写桑娜、渔夫家里“穷”的语句画出来,把最能体现他们“穷”的词语圈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圈找、自主感悟以后,就进行全班汇报,补充,随即结合句子,指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写作方法,并及时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的情感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接着,我设计了第二个主要的环节:他们虽然生活穷苦,但是他们的心却一点也不穷。
让学生把能体现出桑娜、渔夫的善良、乐于助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句子、词语圈找出来,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通过全班的汇报、交流、补充,学生找出了描写桑娜、渔夫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的句子,我再次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其抒发的桑娜、渔夫的美好品质。
因为课后小练笔是续写《穷人》。
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
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
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第三个重要的环节:鼓励学生对课文的结局进行大胆想象和创造。
4.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渗透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范读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1)注音髭(zī)髯(rán)鬈(quán)黝(yǒu)黑滞(zhì)留禁锢(gù)颔(hàn)首低眉锃(zâng)亮犀(xī)利广袤(mào)无垠尴尬(gān gà)炙(zhì)热(2)释义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2、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
思考:(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3)文中第8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锐、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篇一: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穷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1、体会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谈话,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及背景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车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教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
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2.课题引入板书课题:穷人。
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⑴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三、学习课文,感悟“穷”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
⑵“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篇二:穷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八方《穷人》教学设计告成八方学校张少洪教学目标:3、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教学重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哦”字的不同读音及所表达的意义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掌握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学习细腻而夸张的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具使用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zi1) 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愚钝(dun4)禁锢(gu4) 轩(xuan1)昂犀(xi1)利侏儒(ru2) 酒肆(si4) 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二、导人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列夫托尔斯泰》第一课时教案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了解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我说一下这位作家的信息,大家猜一下他是谁?他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写了很多为世人所喜爱的作品,主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大家猜的出来他是谁吗?那大家再来猜一下这位大文豪的长相怎么样?今天,我们来学习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托尔斯泰。
2.熟读课文,积累并掌握重点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完成两个小任务:1.划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你不懂的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大体能够分为几个部分?1.学生提问,不懂的其他人解决。
随后老师解决。
写黑板上。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解释下列词语。
胡髭(zī) 长髯(r2n) 鬈(qu2n)发黝(yǒu)黑滞(zhì)留愚钝(dùn)禁锢(ɡù) 轩(xu1n)昂犀(xī)利侏儒(rú) 酒肆(sì) 尴尬(ɡ1nɡ4)锃(zènɡ)亮甲胄(zhòu)粲(c4n)然盎(4nɡ)然2.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四、精读1-5自然段学生轮读1-5.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来刻画托的外貌的?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 3-面部特征 4-长相平平 5-拜访者的态度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额头: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