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式杨氏太极拳
- 格式:doc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6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教学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教学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撇身捶
8、捋挤势
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
第二段
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15、玉女穿梭16、右左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
第三段
19、云手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风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29、退步穿掌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
第1式起势
第2式右揽雀尾
第3式左单鞭
第4式提手
第5式白鹤亮翅
第6式搂膝拗步
第7式撇身捶
第8式捋挤式
第9式进步搬拦捶
第10式如封似闭
第11式开合手
第12式右单鞭
第13式肘底捶
第14式转身推掌
第15式玉女穿梭
第16式右左蹬脚
第17式掩手肱捶
第18式野马分鬃
第19式云手
第20式独立打虎
第21式右分脚
第22式双峰贯耳
第23式左分脚
第24式转手拍脚
第25式进步栽捶
第26式斜飞式
第27式单鞭下势
第28式金鸡独立
第29式退步穿掌第30式虚步压掌第31式独立托掌第32式马步靠第33式转身大捋第34式歇步擒打第35式穿掌下势第36式上步七星第37式退步跨虎第38式转身摆莲第39式弯弓射虎第40式左揽雀尾第41式十字手第42式收势。
42式“太极拳”拳谱(国际竞赛套路)四十二式太极拳融合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太极拳等动作精华,并且以杨式太极拳为主线,动作严谨规范,气势舒展宏大,劲力刚柔并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独具综合性的特点。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撇身捶
8、捋挤势
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
第二段
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15、玉女穿梭16、左右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
第三段
19、云手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29、退步穿掌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
杨氏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杨氏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42式太极拳是在传统太极拳套路上演变而来,下面的是杨氏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希望能帮助到你!杨氏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要领1、心静心静,就是心里宁静,心思专一,专心致志。
42式太极拳推手练功,首先要求心静。
只有心静,才能专心一意地体察对方动静、虚实变化。
推手练功务必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不可自我伸缩。
如果心不静,意不专,主动妄动,则会自我被动。
推手只有心静,才能做到他有力,咱也有力,咱力在他先;他无力,咱也无力,咱意仍在他先。
所以说在42式太极拳推手的学习中,我们需要让自己保持心静,不要为俗世所干扰。
要领2、身灵身灵,就是说形体要灵动,活泼,不可呆滞。
呆滞,则进退不能自如,如此绝对不可以。
必须满身轻利,灵动活泼,“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达到推手练功时,对方的力挨我皮毛,我的意已人对方骨里。
要想身灵,必须体如雷达,侦察试探,凭借感应,反馈信息。
为此,全身关节须节节松开,且一气贯穿,轻松灵活。
对方左来我左虚,而右去之。
这就是左为“阴”来右为“阳”,“阴阳相济”;左为“走”来右为“粘粘走相随”。
右与左相同理。
推手练功需“气遍身躯”,如轮旋转;周身上下,相随相通;内外一体,不可散乱。
如果感到形体散乱不整,需研究、体悟腰的运行和步法的应用。
学习42式太极拳,步法也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
推手练功,须“以心运气,以气运身”,舍弃自我,随从对方。
只有如此,才能得心应手,身能从心。
虽是由我所为,仍是随人所动。
要领3、气敛先说“敛”字,敛,是收敛的意思,可以引申为集中、聚合之意。
气不可散漫、散乱。
气务必收敛于脊骨之内,聚合于周身骨髓之中。
气要流行遍布于周身,无处不有;气要贯注于体内骨髓,无微不至。
吸气,为合为蓄,蓄势待发,“泉清水静”;呼气,为开为发,汹涌澎湃,“倒海翻江”。
吸气,可将人提得起,拿得起;呼气,可将人按下去,发出去。
务必明白这都是“以意运气”,都是在内里运功夫,不是“用力使气”,不是在外面做动作。
42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一)1、起势;并脚直立、左脚开立、两臂平举、屈漆按掌2、右揽雀尾: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捧臂、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捧臂、转体伸掌、坐步下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屈肘、扣脚旋掌丁步按掌3、左单鞭:转体上步、弓步推掌4、提手:扣脚摆掌、回身带掌、虚步举掌5、白鹤亮翅;转身抱球、转腰带掌、虚步分掌6、搂膝拗步:转体落掌、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摆脚转体、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7、撇身锤;转身分掌、收脚挂拳、上步翻拳、弓步撇拳8、捋挤式;扣脚变掌、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弓步前挤、(左与右相同方向相反)扣脚变掌、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弓步前挤9、进步搬拦锤;后坐分掌、收脚按掌、上步搬拳、转身拦掌上步拦掌、弓步打锤10、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收掌、翻掌下落、跟步按推11、开合手;转体开掌、提脚合掌12、右单鞭;开步转掌、弓步分掌13、肘底锤:扣脚摆掌、收脚抱球、摆步分掌、跟步摆掌虚步握拳14、转身推掌:撤步举掌、转体屈肘、上步搂掌、跟步推掌转身举掌、上步屈肘、跟步推掌15、玉女穿梭:撤步伸掌、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上步旋掌、弓步架推、后坐落掌、弓步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后坐旋掌弓步架推16、左右蹬脚:后坐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掌、蹬脚分掌落脚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手、蹬脚分掌17、掩手肱锤:落脚掩掌、开步合掌、马步分掌、转体合肘弓步冲拳18、野马分鬃:转腰下捋、转腰捧臂、转腰横掌、转腰旋掌提膝托掌、弓步穿掌、转身摁掌、提膝托掌弓步穿掌19、云手:扣脚摆掌、转体反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20、打虎:撤步穿掌、转体扣脚、提膝握拳21、右分脚:落脚抱掌、分脚分掌、22、双峰灌耳:屈膝沉肘、上步落拳、弓步双贯23、左分脚:转体分掌、收脚抱掌、分脚分掌24、转身拍脚:落脚转身、转体抱拳、拍脚25、进步栽锤:转体摆掌、上步提拳、弓步栽锤26、斜飞式:转身分掌、收脚合臂、转身上步、弓步分靠27、单鞭下式:勾手摆掌、仆步穿掌、28、金鸡:弓步挑掌、挑掌、挑掌、(左)29、退步穿掌:弓步穿掌30、虚步压掌:扣脚转身、虚步摁掌31、托掌:提膝托掌32、马步靠:落脚摆掌、提膝托掌、马步靠臂33、转身大捋:摆脚旋掌、上步托掌、转身平捋、弓步滚肘34、歇步擒打:拧臂穿拳、转体挑掌、歇步打拳、35、穿掌下式:收脚摆掌、上步摆掌、仆步穿掌36、上步七星:弓步挑掌、虚步架拳37、退步垮虎:转体摆掌、挑掌、转体落手38、转身摆莲:落脚摆掌、转体穿掌、转体翻掌、摆起拍脚39、弯弓射虎:提膝摆掌、落步落掌、转身落拳、弓步打拳40、左揽雀尾:转体落手、收脚抱球、上步分掌、弓步捧臂转体伸掌、后坐下捋、弓步前挤、反掌前伸后坐收掌、弓步推摁41、十字手:转体扣脚、转体分掌、转体抱拳、收脚开立42、收式:翻掌分手、两掌下摁、收脚并立。
杨氏42式太极拳动作口诀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杨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杨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
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陈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动作说明第一段一、起势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
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
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
10.丁步按掌:右脚内扣落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内侧;眼视右掌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
杨式太极拳42 式口令
杨式太极拳又称作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知名的流派。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杨式太极拳42 式口令,希望能帮到大家!
杨式太极拳第一段
1、起势
混沌初开法为先,气贴背走沉丹田,心静体松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2、右揽雀尾
初运鸿蒙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掤捋挤按为总手,雀尾动作技法全。
3、左单鞭
单鞭多用可防攻,左像箭来右似弓,体正松腰勾屈下,翻掌前推转腰行。
4、提手
胸部被击用提手,截合断封妙无穷,上提虚步相一致,身势含蓄合手肘。
5、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立鸡群,左采右掤两臂分,沉气落胯腰拔起,开中寓合须用心。
6、搂膝拗步(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拗步推掌沉腕肘,搂推弓步相一致,头领身正左右走。
7、撇身捶
横截压带闪正中,翻拳按掌劲宜整,手眼身步要协调,双臂翻转随腰动。
杨式太极拳42 式口令大全
杨式太极拳又称作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知名的流派,据传是由杨露禅所建立,下面是杨式太极拳42 式口令,精辟的记录了杨氏太极拳的奥秘之处。
杨式太极拳第一段1、起势
混沌初开法为先,气贴背走沉丹田,心静体松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2、右揽雀尾
初运鸿蒙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掤捋挤按为总手,雀尾动作技法全。
3、左单鞭
单鞭多用可防攻,左像箭来右似弓,体正松腰勾屈下,翻掌前推转腰行。
4、提手
胸部被击用提手,截合断封妙无穷,上提虚步相一致,身势含蓄合手肘。
5、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立鸡群,左采右掤两臂分,沉气落胯腰拔起,开中寓合须用心。
6、搂膝拗步(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拗步推掌沉腕肘,搂推弓步相一致,头领身正左右走。
7、撇身捶
横截压带闪正中,翻拳按掌劲宜整,手眼身步要协调,双臂翻转随腰动。
42式太极拳拳谱动作图解( 1 )起势002003004005(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开步,相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3)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轻轻下按,落于腹前,掌与膝相对。
( 2 )右揽雀尾007008009010(1)右脚尖稍外撇,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右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下,与右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右手。
(2)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轻落地。
(3)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与肩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右手向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目视左前臂。
(4)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臂内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高,指尖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掌。
011012013014015(5)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6)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前移成右弓步;(7)上体微右转,右掌前伸,掌心翻转(8)重心后移,上体微左转;双掌向下(9)右臂外旋屈肘横于胸前,右掌心向迈出一步,脚跟着地。
同时右臂向前掤出,臂微屈,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右前臂。
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向上,伸至右腕下方,目视右掌。
后捋至腹前;目随右掌。
内,指尖向左,左臂内旋,左掌心转向外,掌指附于右腕内侧。
016( 3 )左单鞭018019020(10)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掌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1)重心后移,上体微右转,右脚尖上翘;右臂外旋,右掌心翻转向上,自前向右、向后屈肘划平弧至右肩前;左掌仍附于右腕内侧随之划弧;目随右掌。
杨氏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介绍杨氏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是以杨氏太极拳为基础的竞赛套路,由杨氏太极拳的传统拳法演化而来。
这套套路以优雅的动作、流畅的连贯性和内外相合的特点而闻名,是太极拳爱好者追求身心统一和内外协调的理想练习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每一式拳法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套路的特点和要领,同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练习建议。
第一式: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套路的开场动作,也是整套套路的起始点。
起势时,身体保持放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直立于地面。
双手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掌心向内,向下自然下垂。
第二式:左右搂膝抱球左右搂膝抱球是一种经典的太极拳动作,其主要目的是调整呼吸以及练习身体的协调性。
此式动作简单,双手先向上抬起,然后抱住空气中的虚球,向身体两侧分别抱住左右膝盖。
第三式:云手云手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技巧,能够锻炼拳招掌法的柔韧性和转换的流畅性。
此式动作呈半蹲状,双手屈曲,以半圆形的方式随身体的转动而移动。
手掌不断翻转,如云行雾流般柔和自然。
第四式: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一种奇特的拳法动作,模仿了栖息在水面上的白鹤展翅的姿态。
此式要求手臂水平展开,身体腰背挺直,同时触底脚应外扣。
第五式:擺蓮擺蓮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拳法动作,要求身体连续变换姿势,模仿蓮花摇曳的形态。
此式的关键在于双手的协调运动,一手收回,一手伸出,如同蓮花在风中轻轻摇摆。
第六式:单鞭单鞭以手部的挥拍为主要特点,同时体现了太极拳动作的柔和与坚定。
此式动作简单,将一臂伸直,利用身体的转动带动单手的挥拍动作。
第七式:高探马高探马姿势类似于跑马步,要求跨出一步,并用力踩实。
上身保持笔直,两臂向前伸直,掌心向下,表现出一种稳健而坚定的形态。
第八式:右蹬脚右蹬脚是一种踢腿动作,模仿了右脚向前蹬出的姿态。
此式要求尽量提膝高地,然后用腿踢出,力道应集中在脚掌上。
第九式:转身蹬脚转身蹬脚是一种连续的动作,要求身体旋转并踢腿。
此式的关键在于身体的转动和穿越腿的力量转换,需要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力度的掌握。
杨式太极拳谱(8,16,24,32,40,42,48,85,88,108式)八式太极拳拳谱01 卷肱势 02.搂膝拗步 03.野马分鬃 04.云手05.金鸡独立 06.蹬脚 07.揽雀尾 08.十字手十六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 04.左右搂膝拗步05.进步搬拦捶 06.如封似闭 07.单鞭 08.手挥琵琶09.倒卷肱 10.左右穿梭 11.海底针 12.闪通背13.云手 14.左右揽雀尾 15.十字手 16.收势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式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二、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5、抱球收脚6、转身上步7、弓步分靠8、坐腿撇脚转身9、抱球收脚 10、转身上步11、弓步分靠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手2、坐腿转腰3、虚步分手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臂前摆2、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6、摆臂收脚7、屈臂上步8、弓步搂推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 12、弓步搂推掌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 3、虚步合手六、左右倒卷肱1、转体撒手翻掌2、退步卷肱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5、退步卷肱6、后坐虚步推掌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 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七、左揽雀尾 1、转体撒手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7、转身后捋8、转体搭手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八、右揽雀尾 1、转身分手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7、转身后捋8、转体搭手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九、单鞭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2、云手、勾手、收脚3、转身上步4、弓步推掌十、云手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2、左云翻掌收步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5、右云翻掌开步6、左云翻掌收步十一、单鞭 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3、弓步推掌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 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十三、右蹬脚 1、穿手收脚 2、上步翻掌3、弓步分手4、提膝抱手 5、分手登脚十四、双峰贯耳 1、收脚并手 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十五、转身左蹬脚 1、坐腿转身分手 2、提膝抱手3、分手登脚十六、左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 2、屈膝开步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独立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2、屈膝开步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独立挑掌十八、左右穿梭 1、落脚转身撇脚2、抱手收脚3、上步错手4、弓步架推掌 5、转身撇脚6、抱手收脚7、上步错手8、弓步架推掌十九、海底针 1、向前跟步2、坐腿抽手3、虚步下插掌二十、闪通臂 1、起身提手收脚2、上步翻掌3、弓步推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1、后坐转身扣脚握拳2、摆脚搬拳3、收脚摆手 4、上步拦掌5、弓步打拳二十二、如封似闭 1、插手翻掌2、坐腿收手3、弓步前按二十三、十字手 1、坐腿转身分手2、回身两手下落扣右脚 3、收右脚、两脚成开立步4、两手举抱二十四、收势 1、翻掌分手 2、垂臂落手 3、并步还原三十二式太极拳拳谱预备式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左琵琶势5、进步搬拦捶6、如封似闭7、搂膝拗步第二段8、右单鞭 9、右云手 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 12、闪通背 13、右揽雀尾第三段14、转体撇身捶15、捋挤势16、右拍脚17、左分脚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 20、左右穿梭21、肘底捶第四段22、倒卷肱23、右下势24、金鸡独立25、左下势26、上步七星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29、弯弓射虎 3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32、收势四十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2.上步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转身白鹤亮翅6.左右楼膝拗步(3次)7.手挥琵琶8.进步搬拦锤9.如封似闭10.斜飞式 11.转身肘底看锤 12.左右倒卷肱(2次) 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15.云手(3次)16.单鞭 17.高探马 18. 右蹬脚 19.双峰贯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22.退步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披身伏虎 27.右下势28.左右独立式29.进步指裆锤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 32.左下势 33 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 弯弓射虎 37. 进步搬拦锤 38. 如封似闭 39. 十字手40. 收势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国际竞赛套路):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撇身捶8、捋挤势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第二段11、开合手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16、左右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第三段19、云手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第四段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 42、收势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起势一、白鹤亮翅二、左搂膝拗步三、左单鞭四、左琵琶五、捋挤势(三)六、左搬拦捶七、左棚捋挤按八、斜身靠九、肘底捶十、倒卷肱(四)十一、转身推掌(四)十二、右琵琶势十三、搂膝栽捶十四、白蛇吐信(二)十五、拍脚伏虎(二)十六、左撇身捶十七、穿拳下势十八、独立撑掌(二)十九、右单鞭二十、右云手(三)二一、右左分鬃二二、高探马二三、右蹬脚二四、双峰贯耳二五、载蹬脚二六、掩手撩拳二七、海底针二八、闪通背二九、右左分脚三十、搂膝拗步(二)三一、上步擒打三二、如封似闭三三、载云手(三)三四、右撇身捶三五、左右穿梭三六、退步穿掌三七、虚步压掌三八、独立托掌三九、马步靠四十、转身大捋四一、撩掌下势四二、上步七星四三、独立跨虎四四、转身摆莲四五、弯弓射虎四六、右搬拦捶四七、右棚捋挤按四八、十字手收势还原传统杨式85式拳谱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势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撵猴 18.斜飞势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势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29.单鞭 30.高探马 31.左右分脚 32.转身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37.右蹬脚38.左打虎势39.右打虎势40.回身右蹬脚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49.左右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53.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势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势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65.扇通背66.转身白蛇吐芯67.进步搬拦捶68.上步揽雀尾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85.收势杨式88式太极拳拳谱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栏锤 12、如封似闭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锤17、左右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撇身锤25、进步搬栏锤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腿 32、左分腿33、转身左蹬腿34、左右搂膝拗步35、进步裁锤36、翻身白蛇吐信37、进步搬拦锤38、右蹬腿39、左披身伏虎40、右披身伏虎41、回身右蹬腿 42、双峰贯耳 43、左蹬腿 44、转身右蹬腿45、进步搬栏锤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49、斜揽雀尾50、横单鞭51、左右野马分鬃52、进步揽雀尾53、单鞭 54、左右穿梭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57、云手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61、左右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针 67、头通臂 68、转身撇身锤69、进步搬栏锤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云手73、单鞭74、高探马75、左穿掌76、转身十字蹬腿77、搂膝打锤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势81、上步七星82、退步跨虎83、转身摆莲腿84、弯弓射虎85、进步搬栏锤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收势还原传统杨式108式太极拳名称1.预备式2.太极起势3.左棚式4.右揽雀尾5.单鞭6.提手7.上势 8.白鹤亮翅 9.左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左搂膝拗步16.进步搬拦锤 17.如封似闭 18.十字手19.抱虎归山 20.右揽雀尾 21.左棚式22.肘底看锤 23.左右倒卷肱 24.斜飞式25.提手 26.上势 27.白鹤亮翅28.左搂膝拗步 29.海底针 30.闪通臂31.转身撇身锤 32.进步搬拦锤 33.上步揽雀尾34.单鞭 35.云手 36.单鞭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40.回身做蹬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载锤 44.翻身撇身锤 45.进步搬拦锤46.右蹬脚 47.左打虎势 48.右打虎势49.右蹬脚 50.双探掌 51.双风贯耳52.左蹬脚 53.转身右蹬脚 54.进步搬拦锤55.如封似闭 56.十字手 57.抱虎归山58.右揽雀尾 59斜单鞭 60.右野马分鬃61.左野马分鬃 62.右野马分鬃 63.左棚式64.上步右揽雀尾 65.单鞭 66.左玉女穿梭67.右玉女穿梭 68.左玉女穿梭 69.右玉女穿梭70.左棚式 71.右揽雀尾 72.单鞭73.左右云手 74.单鞭 75.下势76.左金鸡独立 77.右金鸡独立 78.左右倒卷肱79.斜飞式 80.提手 81.上势82.白鹤亮翅 83.左搂膝拗步 84.海底针85.闪通臂 86.转身撇身锤 87.白蛇吐信88.进步搬拦锤 89.上步揽雀尾 90.单鞭91.左右云手 92.单鞭 93.高探马94.进步穿掌 95.转身单摆莲 96.上步指裆锤97.上步揽雀尾 98.单鞭 99.下势100.上步七星 101.退步跨虎 102.转身双摆莲103.弯弓射虎 104.进步搬拦锤 105.如封似闭106.十字手 107.合太极 108.收势。
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培训教材目录太极拳教材 (3)二十四式太极拳形象学拳法 (6)简化太极拳动作分解教学口令 (7)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谱 (16)四十二式太极拳图谱 (25)24式太极拳推广50周年怀感 (37)太极拳教材第一讲太极拳的生理保健基础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中一个特有的健身运动,所以在民间从事该项活动的实践中有这样的赞语“太极拳是治疗慢性病的良药”“太极拳是老年人的健身宝”,这样说是有一定根据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太极拳具有以下几方面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明显作用。
第一,太极拳和其它项目的运动的方式不同,除全身肌肉、关节活动外,它还要求配合均匀的深呼吸和横膈运动,而更重要的是要求“心静”“精神贯注”。
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它系统器官机能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科学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新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
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身体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
因此任何一种方法如果能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调整保健意义,因为我们人们平常有很多慢性疾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所引起的,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长期的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刺激影响。
果就会增加,也就是说更好的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我们经常见到有人胸部、肩部、肘部肌肉紧张用力时,由于胸廓固定,吸气受到限制,这样结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练者产生面红耳赤,颈部血管怒张的现象。
我们练太极拳要求呼吸运动要求做唆式深呼吸是一种横隔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的作用都很大,膈式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相反当腹腔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
四十二式太极拳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名称口诀:
起势揽雀单鞭挥二组开合单鞭挥三组云手独立虎压掌托掌靠提手白鹤拗步推肘底捶接转身推贯耳夹在分脚内捋擒穿掌锤撇身捋挤搬拦捶穿梭蹬脚掩肱捶拍脚栽捶斜飞势跨虎摆莲射如封似闭第一回野马分鬃定势归下势金鸡穿掌回揽雀十手回
动作分解:
第一段
〈一〉起势 1. 垂手立正 2. 向左开步 3. 两手平提 4. 曲膝下按〈二〉右揽雀尾 1. 右转撇脚 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掤 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 6. 右转开步 7. 弓步右掤 8. 左抱右拈 9. 后坐左捋 10.弓步前挤 11.后坐反掤 12.左转扣脚 13.丁步斜
按
〈三〉左单鞭 1.(勾手)转体开步 2. 弓步左推
〈四〉提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平摆 3. 换重提腿 4. 翘脚合
掌
〈五〉白鹤亮翅 1. 左转下捋 2. 撤步抱球 3. 右转提手 4. 虚步亮掌
〈六〉搂膝拗步(二式) 1. 右落左拨 2. 丁步反提 3. 弯肘开步 4. 搂膝推掌 5. 后坐撇脚 6. 丁步反提 7. 弯肘开步 8. 搂膝推
掌
〈七〉撇身捶 1. (东北)后坐撇脚 2. 丁步握拳 3. 上步提拳 4. 弓步撇拳
〈八〉捋挤势(二式) 1. 后坐扣脚 2. 弓步平抹 3. 丁步左捋 4. 上步搭手 5. 弓步前挤 6. 后坐扣脚 7. 弓步平抹 8. 丁步右捋 9. 上步搭手 10.弓步前挤
〈九〉进步搬拦捶 1. 后坐撇脚 2. 左转伸掌 3. 丁步抱拳 4. 摆步搬
拳 5. 拦掌上步 6. 弓步冲拳
(十〉如封似闭 1. 穿手翻掌 2. 后坐脱手 3. 跟步前按
第二段
〈十一〉开合手 1. 右转开手 2. 左坐合手
〈十三〉肘底捶 1. 换重扣脚 2. 左转托掌 3. 丁步右抱 4. 摆步左分 5. 跟步右摆 6. 翘脚穿掌
〈十四〉转身推掌(二式) 1. 撤步反提 2. 左转弯肘 3. 跟步推掌(北) 4. 转体反提 5. 弯肘上步 6. 跟步推掌 (南)
〈十五〉玉女穿梭(二式) 1. 撤步伸掌 2. 丁步左捋 3. 出步搭手 4. 弓步右掤 . 跟步反掤 6. 换重出步 7. 右架左推 8. 左转扣脚 9. 弓步平抹 10.丁步右捋 11.出步搭手 12.弓步左掤 13.跟步反掤 14.换
重出步 15.左架右推
〈十六〉右左蹬脚 1. 后坐扣脚 2. 弓步绞臂 3. 丁步叉抱 4. 提膝反掌 5. 开掌蹬脚 6. 收腿抱掌 7. 落步穿掌 8. 弓步绞臂 9. 丁
步叉抱 10.丁步叉抱 11.丁步叉抱
〈十七〉掩手肱捶 1. 丁步合臂 2. 铲步压掌 3. 马步开掌 4. 右坐握拳5. 弓步冲拳
〈十八〉野马分鬃(二式) 1. 左转捋掌 2. 右转搭臂 3. 弓步横列 4. 后坐摆掌 5. 提膝托掌 6. 弓步穿掌 7. 后坐撇脚 8. 提膝托掌 9.
弓步穿掌
第三段
〈十九〉云手(三式) 1. 后坐扣脚 2. 左转摆掌 3. 右坐云转 4. 左云换重 5. 反掌并步 6. 右云换重 7. 反掌开步 8. 左云换重 9. 反
掌并步 10.右云换重 11.反掌开步 12.左云换重13. 反掌并
步
〈二十〉独立打虎 1. 撤步探掌 2. 左转下捋(扣脚) 3. 独立贯
拳
(二一〉右分脚 1. 右转叉抱 2. 开掌分脚
〈二二〉双峰贯耳 1. 收腿并掌 2. 落步垂手 3. 弓步贯拳
〈二三〉左分脚 1. 后坐开掌 2. 丁步叉抱 3. 提膝反掌 4. 开掌分脚
(二四〉转身拍脚 1. 点步沉肘 2. 右转叉抱 3. 踢腿拍脚
〈二五〉进步栽捶 1. 落步左拨 2. 出步握拳 3. 弓步栽捶
〈二六〉斜飞势 1. 后坐撇脚 2. 丁步交臂 3. 右转开步 4. 裆步斜靠
〈二七〉单鞭下势 1. 换重右碾 2. 摆掌勾手 3. 仆步穿掌
〈二八〉金鸡独立(二式) 1.(弓步)撩掌勾手 2. 提膝挑掌 3. 退后落步 4. 提膝挑掌
〈二九〉退步穿掌 1. 退步穿掌
第四段
〈三十〉虚步压掌 1. 后坐扣脚 2. 左拨右搂 3. 虚步压掌
(三一〉独立托掌 1. 提膝托掌
〈三二〉马步靠 1. 摆步左拨 2. 收步握拳 3. 出步搭臂 4. 半马步靠
〈三三〉转身大捋 1. 后坐旋掌 2. 并步平托 3. 左转平捋 4. 撤步左捋 5. 裆步压肘
〈三四〉歇步擒打 1. 换重右转 2. 右掤左穿 3. 左转撇脚 4. 歇步擒打
〈三五〉穿掌下势 1. 收脚提掌 2. 撤步摆掌 3. 仆步穿掌
(三六〉上步七星 1. 弓步挑掌 2. 虚步叉拳
〈三七〉退步跨虎 1. 撤步右搂 2. 左落右格 3. 提膝挑掌
〈三八〉转身摆莲 1. 扣脚落步 2. 转身穿掌 3. 虚步伸掌 4. 摆腿拍脚
〈三九〉弯弓射虎 1. 独立摆掌 2. 落步按捋 3. 弯肘对拳
〈四十〉左揽雀尾 1. 后坐撇脚 2. 右转伸掌 3. 丁步右抱 4. 弓步左掤 5. 右抱左拈 6. 后坐右捋捋 7. 弓步前挤 8. 后坐拖掌 9. 弓步前按
〈四一〉十字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开掌 3. 左坐沉肘 4. 叉抱并步
〈四二〉收势 1. 反掌下按 2. 立正还原
四时二式太极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