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品添加剂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五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法规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延长货架期、增加食品特色等目的而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物质。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常见的做法。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法规。
一、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延缓食品腐败、脱水和变质的物质,常见的防腐剂包括二氧化硫、硝酸盐等。
在食品加工中,防腐剂通常用于保鲜肉类、水果、果脯、酱菜等制品,以延长其保鲜期和销售期。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食品加工企业在使用防腐剂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规定的使用量使用,且必须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防腐剂的名称和使用量,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二、增稠剂增稠剂是一种能够增加食品黏度和粘稠度的物质,常见的增稠剂包括明胶、果胶等。
在食品加工中,增稠剂通常用于奶制品、糕点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以达到增加产品口感和质地的效果。
根据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增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三、发酵剂发酵剂是一种能够促进食品发酵过程的物质,常见的发酵剂包括酵母、面筋等。
在食品加工中,发酵剂通常用于面包、面条等面制品的制作过程中,以提供产品的松软口感和独特风味。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发酵剂的类型和用量,以确保消费者可以正确了解产品的成分。
四、色素色素是一种能够为食品赋予明亮颜色的物质,常见的色素包括红曲、胭脂红等。
在食品加工中,色素通常用于糖果、饼干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以增加产品的视觉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加工企业在使用色素时需要按照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使用,并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色素的种类和用量,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安全。
五、甜味剂甜味剂是一种能够增加食品甜味的物质,常见的甜味剂包括糖精、阿斯巴甜等。
在食品加工中,甜味剂通常用于饮料、糖果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以替代传统的糖的使用,减少产品的热量和对牙齿的影响。
50种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质地、色泽、香味、保鲜等特点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这些添加剂通常是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检测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今天,我们将介绍50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用途。
第一类:色素类食品添加剂1. 甲基红:常用于果酱、糖果等食品,赋予红色。
2. 胭脂红:常用于饮料、肉制品等食品,赋予鲜艳的红色。
3. 日落黄:常用于清凉饮料、糕点等食品,赋予金黄色。
4. 洋红:常用于饮料、糕点等食品,赋予紫红色。
5. 孔雀蓝:常用于口香糖、冷饮等食品,赋予蓝绿色。
第二类:增味剂类食品添加剂6. 酸味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用于调节酸味。
7. 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用于增加甜味。
8. 麦芽糊精:常用于奶粉、巧克力等食品,增加香甜味道。
9. 酵母提取物:常用于面包、酱料等食品,增加鲜味。
第三类: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10. 亚硝酸盐:常用于腌制食品、火腿等,具有抑菌作用。
11. 苯甲酸:常用于果脯、糖果等食品,具有防腐作用。
12. 乙酸钠:常用于饮料、豆制品等食品,具有抗菌效果。
第四类: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13. 明胶:常用于果冻、炖品等食品,提高质地稠度。
14. 卡拉胶:常用于冷冻食品、糖果等,增加黏性。
第五类:稳定剂类食品添加剂15. 亚油酸盐:常用于酱料、沙拉等食品,防止油脂溢出。
16. 多聚磷酸钠:常用于肉制品、罐头等食品,保持食品稳定。
第六类:酸度调节剂类食品添加剂17. 乳酸:常用于饮料、乳制品等食品,调节酸碱度。
18. 苹果酸:常用于糕点、果酱等食品,调节酸度。
第七类:抗氧化剂类食品添加剂19. 大豆异黄酮:常用于油脂、食品添加剂等,保持食品新鲜。
20. 维生素C:常用于果汁、保健食品等,延长食品寿命。
第八类:硝化剂类食品添加剂21. 硝酸钠:用于腌制食品、火腿等,改善食品风味。
第九类:膨松剂类食品添加剂22. 无水葡萄糖酸钠:常用于面包、蛋糕等食品,增加体积松软度。
第十类:增酸剂类食品添加剂23. 柠檬酸:常用于饮料、果汁等食品,增加酸味。
食品添加剂组成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增加食品营养、保持食品安全、延长食品保质期等目的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以下几类:
1. 防腐剂:如硫酸盐、亚硝酸盐、苯甲酸等,用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2.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BHA、BHT等,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3. 发酵剂:如酵母、面粉、酸奶等,用于促进食品发酵。
4. 调味剂:如盐、糖、味精、酱油等,用于增加食品的味道。
5. 着色剂: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焦糖色等,用于改变食品的颜色。
6. 增稠剂:如明胶、果胶、卡拉胶等,用于增加食品的粘稠度。
7. 乳化剂:如卵磷脂、甘油脂肪酸酯等,用于使食品中的油水混合均匀。
8. 膨松剂:如小苏打、泡打粉等,用于使食品膨胀。
9. 酸度调节剂:如柠檬酸、醋酸等,用于调节食品的酸碱度。
10. 酶制剂:如淀粉酶、蛋白酶等,用于促进食品的消化吸收。
教您认识10种常吃的食品添加剂
1.日落黄、柠檬黄、脂胭红、苋菜红食用色素。
红色40、黄色5和黄色6等食用色素常见于水果制品和运动饮料中。
2.阿斯巴甜和糖精甜味剂。
这些不含卡路里的蔗糖替代物常用于餐桌甜味剂和节食饮料。
3.亚硝酸钠防腐剂、护色剂。
这种保鲜剂可见于午餐肉、腌肉和鱼肉中。
4.过氧化苯甲酰面粉处理剂。
这种添加剂会用于面粉和面包制品加工。
5.明矾膨松剂。
这种添加剂会用于面包、糕点加工。
6.BHA、BHT、TBHQ抗氧化剂。
用于食用油脂加工,起到防止油脂氧化酸败的作用。
7.聚磷酸盐水分保持剂。
这种添加剂会用于肉制品加工,增加肉制品水分和弹性。
8.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乳化剂。
用于糖果、面包、糕点加工。
9.苯甲酸、山梨酸防腐剂。
这种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起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作用。
10.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
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可提高食品粘稠度或形成凝胶。
常见食品添加剂
1.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延长食物保质期
常用物质:
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
常用的食品:
碳酸饮料、果酱、蜜饯、酱菜、酱油、食醋、果汁饮料等食品
2.着色剂:为食品着色
常用物质:
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等,天然色素:甜菜红、紫胶红、越桔红、辣椒红、红米红等
常用的食品:
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类、糕点上的彩装、糖果、山楂制品、腌制小菜、冰淇淋、果冻、巧克力、奶油、速溶咖啡等各类食品等
3.甜味剂: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
常用物质:
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常用的食品:
饮料、酱菜、糕点、饼干、面包、雪糕、蜜饯、糖果、调味料、肉类罐头等
4.营养强化剂: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常用的物质:
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
常用的食品:
婴幼儿配方奶粉
5.香料:增加香味,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
常用物质:
糖香精油、香精、粉体香料浸膏
常用的食品:
糖果与巧克力
6.膨松剂: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
常用物质:
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常用的食品:
饼类糕点、蛋糕、饼干
7..酸味剂:赋予食品酸味,一般具有防腐效用,又有助于溶解纤维素及钙、磷等物质,帮助消化,增加营养
常用物质:
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
常用的食品:
一部分糖果与巧克力制品,尤其是水果型的制品
8.抗氧化剂:保护食物免受氧化损伤而变质
常见的物质:
维生素A、C、E;类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锌、铜和锰等。
常用的食品:
干果类食品。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分类)?哪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说到食品添加剂,非专业人士恐怕都是不甚了解。
即便是有些学问的人,但并非生物食品专业的,也是知之甚少,略知皮毛。
何为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变食品的色、香、味等品质,此外还有防腐以及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所以说,食品添加剂有时候是必须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一点,就是所加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合格的,对人体无害的。
例如,2005年席卷全国的“苏丹红一号”事件,也即多类辣椒粉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而这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人造化学染色剂,具有致癌性,全球都禁止用于食品。
所以一到说食品添加剂,大多数人还是心理还是有些恐慌。
今天小编就来详谈一下正规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分类情况如何?以及哪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危害程度如何?食品添加剂的分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314个品种。
具体如下:1、酸度调节剂主要用于调节食品酸度。
常用酸度调节剂包括碳酸钠(俗称“苏打”、“碱面”等)、碳酸氢钠(也称“小苏打)、柠檬酸钾、乳酸等。
2、抗结剂主要用于防止易结块的颗粒或粉状食品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
常用抗结剂包括糕点中使用的丙二醇、小麦粉中使用的碳酸镁等。
3、消泡剂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消除食品的泡沫。
常用消泡剂包括稀奶油中使用的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生湿面制品(如饺子皮、面条等)中使用的丙二醇等。
4、抗氧化剂主要用于食用油脂及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防止或延缓其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
常用抗氧化剂包括二丁基羟基甲苯、茶多酚、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等。
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一、防腐剂:用于延长食品保质期。
1.苯甲酸:也叫做食品乙酸钠,可以抑制微生物和酵母菌的生长,被广泛应用于果汁、糖果、蛋糕和罐头等各类食品中。
2.山梨酸:是一种天然产物,也常用于食品防腐中,特别是在面包、奶酪、沙拉酱、调味料和肉类加工品等食品中。
3.丙二酸二钠:简称双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它主要用于肉类、奶制品、糖果、罐头和饮料等食品生产中,作为一种pH调节剂和防腐剂。
4.溴酸钾:常用于处理海产品,如龙虾、蟹类、虾和鱼等,也适用于水果和蔬菜。
5.亚硝酸盐:它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主要应用于肉制品、鱼类加工品和罐头等食品中。
二、抗氧化剂:可延缓食品氧化变质。
1. 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和抗氧化作用,在果汁、蔬菜制品、饼干等食品中广泛使用。
2. 维生素E:也称为生育酚,就像维生素C一样,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在油脂含量较高的食品中经常使用,如坚果、油炸食品和动物脂肪等。
3. 茶多酚:属于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存在于茶叶和一些水果中,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4. 硫代双胍:是一种对空气中的氧气有极强的还原作用,可以延缓食品氧化变质。
在麦片、罐头、饼干、肉制品等食品中应用广泛。
5. 花青素:也称为花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颜料,在葡萄酒、蔬菜、水果和豆腐等食品中广泛存在,并以其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而著名。
三、酸味剂:可使食品呈现酸性。
1. 柠檬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柠檬、石榴、草莓和柑橘等水果中的有机酸,常用于饮料、果酱、罐头、沙拉酱、糖果和蛋糕等食品的调味中。
2. 苹果酸:也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苹果、圆桌等水果中的有机酸。
它通常用于腌制、调味、制作饮料和水果汁等。
3. 葡萄糖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固体,具有很强的酸味和抗菌作用,广泛用于罐头、饮料、果冻、糖果和口香糖等食品制造中。
4. 醋酸:是一种在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有机酸,常用于腌制、调味、制作饮料和酱汁等食品。
防腐剂: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丙酸盐、对羟基苯甲酸类、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脱氢醋酸及其钠盐、富马酸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壳聚糖、溶菌酶、香辛料提取物油溶性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特丁基对苯二酚、抗坏血酸棕榈酸脂水溶性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及其盐类、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维生素E)、植酸、茶多酚等合成着色剂: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诱惑红及其铝色沉淀、二氧化钛天然着色剂:萝卜红、葡萄皮红、红米红、玫瑰茄红、越橘红、黑豆红、红花黄、可可壳色、玉米黄、栀子黄、辣椒红、姜黄、红曲米和红曲红、叶绿素铜钠、甜菜红、天然苋菜红、焦糖色、藻蓝、柑橘黄护色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钾漂白剂: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过氧化丙铜、过氧化氢、二氧化氯、过氧化苯甲酰、二氧化氮、亚硝酰氯酸度调节剂:柠檬酸、磷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天然甜味剂: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甜菊糖苷、甘草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甲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乳糖是食品原料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增味剂:味精、5’-肌苷酸钠、5’-鸟苷酸钠、动物(植物)蛋白质水解、酵母抽提物天然增稠剂:食用明胶、酪蛋白酸钠、阿拉伯胶、田菁胶、琼脂、海藻酸钠、卡拉胶、果胶、黄原胶、瓜尔豆胶化学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淀粉钠、淀粉磷酸酯钠、羟丙基淀粉乳化剂:单、双、三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柠檬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蔗糖脂肪酸酯(脂肪酸蔗糖酯)天然香料:甜橙油、橘子油、柠檬油、留兰香油、薄荷素油、薄荷脑、桉叶油、桂花浸膏合成香料:香兰素、苯甲醛、乙基香兰素、柠檬醛、丙酸乙酯、肉桂醇凝固剂:氯化钙、硫酸钙、氯化镁、葡萄糖酸-§-内酯膨松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钾明矾、磷酸盐、酒石酸氢钾抗结剂:二氧化硅、硅铝酸钠、硅酸钙、亚铁氰化钾水分保持剂: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维生素类强化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常用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
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
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
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
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
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
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
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
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
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
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十大常见食品添加剂你知多少?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我们每天吃下的添加剂就达十几种,但看着包装袋上那些陌生的化学名词,你是否一头雾水?保持健康饮食的第一步,就从认识添加剂开始,认识我们身边的十大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英文名称:Preservative防腐剂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防治保护对象腐败变质的一类制剂。
常用的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
大多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在我国,目前食品生产中使用的防腐剂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合成的,使用不当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防腐剂甚至含有微量毒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以目前广泛使用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为例,国际上对其使用一直存有争议。
比如,因为已有苯甲酸及其钠盐蕴积中毒的报道,欧共体儿童保护集团认为它不宜用于儿童食品中,日本也对它的使用做出了严格限制。
即使是作为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防腐剂之一山梨酸和山梨酸钾,过量摄入也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
抗氧化剂英文名称:Antioxidants抗氧化剂是阻止氧气不良影响的物质。
它是一类能帮助捕获并中和自由基,从而祛除自由基对人体损害的一类物质。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A、C、E;类胡萝卜素(虾青素、角黄素、叶黄素,B-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硒、锌、铜和锰等饮食中抗氧化剂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这是因为食物中抗氧化剂能够保护食物免受氧化损伤而变质。
第二,抗氧化剂在人体消化道内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消化道发生氧化损伤。
抗氧化剂吸收后可在机体其他组织器官内发挥作用。
第四,来源于食物的某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提取物可以作为治疗药品。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包括鳌合金属离子、清除自由基、淬灭单线态氧、清除氧、抑制氧化酶活性等。
着色剂英文名称:Colorant;Dye着色剂为使食品着色的物质,可增加对食品的嗜好及刺激食欲。
我国允许使用的化学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以及为增强上述水溶性酸性色素在油脂中分散性的各种色素。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
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
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
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
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
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
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
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
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
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
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
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最常用的十种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在食品中的一些额外的不属于食品的物质,添加的前提是可能是为了保持食品的新鲜度,或者让食品的外观和口感更好一些。
既然国家允许一些食品添加的存在,肯定也是经过严格的测试,在一定的添加剂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以在保证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国家对食品添加做了相当严格的规定。
那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呢?如果过量食用会造成哪些不利健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和食品添加剂有关的话题,文章内容可能有点长,建议先收藏,方便以后用得着的时候查看。
1、谷氨酸钠(味精)这种添加剂早些比较流行,因为能提高饭菜新鲜的口感,基本上家家户户炒菜的时候都会有用到。
不过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现在很多家庭已经不用这种调味剂了,取而代之的是裹上了淀粉的鸡精,其实鸡精的本质还是味精,只不过在味精的基础上添加了别的添加物,比如说鸡肉粉、食盐、增味核苷酸等。
味精和鸡精都是安全性的,但如果在过量食用的情况下,可能真的会带来健康隐患了,因为其中含有不少的钠离子,如果过量食用的话,容易影响到体内其他元素的平衡,影响到正常的代谢。
在宝宝一岁之前时,家长不得给孩子食用味精、鸡精、食盐等调味品,避免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
婴幼儿食用味精有以下影响:一是不利于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二是容易影响到身体发育;虽然味精(鸡精)的安全性不存在问题,但谷氨酸钠中毕竟含有不少的钠离子,摄入钠过多,无疑会增加高血压、胃癌等问题的患病风险,所以食用时一定要限量添加。
对于体内血压水平偏高的人来说,不宜摄入味精和鸡精,不然容易增加钠的含量,不利于血压的稳定。
特别是老年人和代谢异常的人要更加注意,孕妇也不宜吃,可能会加重身体水肿的现象。
味精和鸡精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鲜味,平常也可以用自带鲜味的食材替代,例如玉米、鸡肉、香菇、虾仁等食材。
2、人工食用色素这个大量存在于一些甜点、糖果、饮料中,就是为了让食物看起来更好看。
50种食品标签及其食品添加剂的归类总结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指导老师:杨锋老师班级: 食品112*名:***学号:************以上是搜集的50种食品,列出其名称、配料表以及其所含添加剂,并对所含添加剂作功能性归类。
通过这一次作业,了解到关于添加剂的一些知识。
其实一开始由于自己理解偏了,认为老师需要我们所做的归类是对所搜集的食品进行分类,因此还查有一些食品分类的资料。
例如,面条、小麦粉之类的就属于粮食加工品,味精、鸡精属于调味品,还有其他的一些蜂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炒咖啡制品、乳制品、糖果制品等等。
在上面的表格中,我对搜集的50种食品的添加剂作了分类,是根据它的添加剂的功能分类的。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或者用到一些添加剂,名字非常的熟悉,甚至可以随便叫出一些,但是对于他的功能性类属却不是那么了解。
就比如山梨酸钾,柠檬黄,阿斯巴甜等等。
生活中的食品很多都离不开防腐剂、酸味剂、甜味剂等。
经过以上表格中添加剂的比对,了解到,常用的增稠剂有阿拉伯胶、卡拉胶、明胶、果胶,增稠剂一般用于酸奶等风味乳制品。
常用的防腐剂有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苯甲酸钠、海藻酸钠、丙酸钙等,其中山梨酸钾属酸性防腐剂,在接近中性(PH6.0-6.5)的食品中仍有较好的防腐作用,常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不适用于酸奶,因为酸奶PH值一般在6以下。
常用的甜味剂有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经常同时食用柠檬酸、柠檬酸钠、乳酸钙、碳酸氢钠等酸度调节剂以调节酸度。
常用的色素有柠檬黄、日落黄、β-胡萝卜素,常用的水分保持极有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乙硫化淀粉磷酸酯。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钠等,其中前两者是油溶性,后两个是水溶性的抗氧化剂。
常见食品添加剂是否有毒
长期以来,加工食品中的添加成分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最近,美国网络医学博士发表了最有争议的五种添加成分的最新研究成果。
记者日前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对此进行了解读。
1.合成色素:
应用范围:多用于红绿丝、罐头果味水、果味分、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等食品。
食用风险:2007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份英国研究显示,摄入人造色素会加剧孩子的多动症症状。
为此,欧洲食品标准局要求食品制造商主动停用人造色素。
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一直允许使用经过批准的人造色素。
解读:对此,范志红表示,儿童是最应该避免摄入人工色素的人群。
为了取悦儿童,许多儿童食品中都含多种人工色素,对此家长们应提高警惕。
在选择儿童食品时,应尽量远离色彩过于鲜艳的产品。
2.高果糖玉米糖浆:
应用范围:这是一种由玉米制成的糖浆,不仅使用在糖果中,在碳酸类饮料中更为常见。
食用风险: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会增加肥胖和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美国专家认为从生物化学角度看,高果糖玉米糖浆和蔗糖都是糖,区别不大。
美国医疗协会最近也发表声明,称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高果糖玉米糖浆比蔗糖坏”这一观点;如果摄入过多,他们都损害还健康。
解读:对此,范志红解释说,从严格意义上讲,高果糖玉米糖浆不能算作食品添加剂,其实它和蔗糖一样都是糖,都有热量,只是口味更清甜,还有保水性,喝了这种糖浆配制的饮料之后,人们几乎没有饱的感觉,不知不觉就会多喝,从而可能增加肥胖危险。
3.阿斯巴甜:
应用范围:它被作为增甜剂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面包等食品。
食用风险:它曾经引发多种健康担忧,如会导致癌症、癫痫、头疼以及影响智力等。
但大规模的研究显示,阿斯巴甜与上述疾病并没有直接联系。
在过去23年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曾经26次证实它的安全性。
解读:范志红表示,阿斯巴甜的甜度是白糖的200倍,用在食品中的量极小,故而它不会像白糖那样增加膳食热量。
4.苯甲酸钠:
应用范围: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中都含有少量的苯;香烟、汽车尾气以及油漆、洗衣粉中都含有苯。
食用风险:英国食品专家认为,饮料同时含有苯甲酸钠与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生成苯。
苯是一种致癌物。
但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化学专家们的一致认同。
苯甲酸钠在人体内能自行代谢,通过日常小便排出。
其实人们每天通过呼吸而进入体内的苯比喝软饮料而摄入的苯要多。
解读:专家提醒,苯甲酸钠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部位,对于肝脏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喝饮料。
5.亚硝酸钠:
应用范围:在肉类加工中被广泛使用,香肠、肉罐头等食品中都含有这种添加剂。
食用风险:美国有一种理论认为,摄入大量的亚硝酸钠会导致胃癌。
在我国,亚硝酸钠的食用有严格要求,在肉质品中它的最大用量为每千克加0.15克,在香肠中允许加0.03克。
只要不经常、大量地吃加工肉制品,就可减少亚硝酸钠的摄入量。
解读:范志红表示,追求感官享受和方便快捷,就难免会和食品添加剂亲密接触,所以不必把它看成毒药或洪水猛兽。
与其为了某些食品添加剂惶恐不安,不如多吃新鲜天然的、保质期较短的、口味色泽朴素的食物,这样自然会远离过多的添加剂,也能得到更多的健康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