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有害因素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职业危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或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产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及它们在不同行业中的分布情况:一、按来源分类:通常,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大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2、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3、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又分为生产性粉尘及有毒化学物质。
二、按国家分类目录分类:2015年11月17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布《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划分为459类,其中:粉尘52类、化学因素375类、物理因素15类、放射性因素8类、生物因素6类、其他因素3类。
(一)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它是污染工作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
人类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吸人肺内的粉尘可引起多职业性肺部疾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导致尘肺病。
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很多。
按导致法定职业病的病因可分为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陶瓷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铝尘、电焊工尘、铸工尘、其他粉尘。
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三大类。
1、无机粉尘包括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粉尘等矿物性粉尘:铁、锡、铝、铅、锰等金属性粉尘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人工无机粉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中,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能够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
识别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保障职工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现场监测法、生物学检测法和物化学检测法等。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问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较低、数据易于处理等优点。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问卷设计,例如对不同的职业人群进行不同的调查,或者针对不同的病因展开调查等。
问卷调查法的缺点是,数据来源于被调查者自己的报告,可能存在记忆偏差、信息缺失等问题,数据的客观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在分析问卷调查数据时,需要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并结合其他的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现场监测法现场监测法是指在现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对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能够准确地反映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对有效地控制危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现场监测方法包括空气采样、噪声监测、射线监测、振动监测等。
就例如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过程中,通过抽样测试、样品测定等方法,利用专业设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根据标准要求进行监测、定量和分析,以解决现场操作环境中的问题。
而且,现场监测和定量测定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也有着很大的意义。
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生物体中的生物标志物,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非破坏性、信息量大等优点。
常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血液检测、尿液检测、毛发检测等。
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体中对职业危害物质的反应,来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在操作中,需要先确定合适的检测生物标志物,并确保所选标志物与职业危害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1、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
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
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3、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作为一名幼儿相关工作者的我,每天都在和小宝贝们打交道,他们的可爱和天真总能带给我无尽的喜悦。
然而,在这个职业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危害因素,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孩子们的健康。
与孩子们亲密接触也容易让我们感染一些疾病。
幼儿时期是身体和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与孩子们亲密接触,这也就增加了我们感染疾病的风险。
再者,孩子们的哭闹和调皮也容易让我们出现情绪问题。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哭闹不止、调皮捣蛋的孩子,这很容易让我们感到烦躁和疲惫。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等问题。
孩子们的意外伤害也让我们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这也意味着他们很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安全,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工作压力。
职业病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中毒窒息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氟化氢等。
①一氧化碳,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易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推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CO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为30 mg/m3。
②氮氧化物,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
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与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能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氮氧化物(换算为NO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为10 mg/m3。
(2)烟尘危害电焊烟尘的成份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4000℃~6000℃高温,在熔化焊件和焊条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烟尘,其成份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吸入肺内。
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
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中规定,电焊烟尘的总尘容许浓度PC-TWA为4 mg/m3。
(3)弧光辐射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
主要表现为患者眼痛、羞明、流泪、眼睑红肿痉挛,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液和浮肿,并有明显的烧灼感。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工作总结
随着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加,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问题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工作是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首先,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工作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
只有
充分了解工作场所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和评估。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沟通,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意见,确保分析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其次,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分析方法和工具。
根据工作
场所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如风险评估、安全检查、危险源辨识等,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最后,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工作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发现的问题。
通过分析工作,可能会发现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这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及时总结和归纳,为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总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工作是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举措,需要全面深
入地了解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分析方法和工具,及时有效地解决发现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公司生产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公司生产工作中有很多职业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不仅会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公司的生产效率和发展。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公司生产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一、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是公司生产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其主要包括:噪声、辐射、温度、振动等。
这些因素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噪声: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危害因素,它在工厂车间中很容易出现。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引起工人听力下降、头痛、失眠、抑郁等多种问题。
因此,公司应该采取措施来减轻噪声对员工的影响,比如设置隔音设备,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等。
辐射:辐射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物理危害因素,它会对工人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比如皮肤发红、发痒,甚至会引起皮肤红肿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放射性物质检验和其他相关工作时,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要求工人佩戴防护服等。
温度: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工作,也会对工人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工人容易出现中暑、晕厥等情况,而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则会引起手脚发僵等问题。
因此,公司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工人的工作环境安全。
振动:如果工人长期暴露在强烈振动的环境中,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常见的疾病有震颤病等。
因此,在进行需要密集使用振动工具的工作时,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佩戴防护手套等。
二、化学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主要指工作环境中出现的各种气体、粉尘、液体,这些物质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常见的化学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重金属、有害粉尘等。
有毒气体:有毒气体在工厂车间中非常常见,而且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光气、氨气等。
这些气体可以引起喉痛、气喘、胸闷、呼吸困难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有毒气体相关工作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工人的身体安全。
重金属:有些重金属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常见的有铬、铅、汞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蒸汽、液体、固体颗粒和化学物质等,如有机溶剂、毒性物质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高温等。
生物因素主要指微生物,如病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和人际关系等。
1.采样: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进行不同的采样方法,采集空气、水、土壤和工作场所表面等样本。
2.监测:使用适当的监测仪器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分析。
如使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
3.数据处理: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到有关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和频率等信息。
4.评价:根据国家、行业和工作岗位的相关标准和指导意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危害因素以及危害程度。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潜在危害因素:根据采样和监测结果,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因素。
如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或化学物质。
2.实际危害因素:判断潜在危害因素是否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实际影响。
即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情况。
3.危害因素程度评价:评价危害因素的程度,包括轻微、中度和重度。
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判断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
4.健康风险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暴露情况,评估工人的健康风险。
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检查和评估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职业危害工作总结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条件、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因素所导致的对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
各行各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这些危害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常见的职业危害以及其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总结。
一、物理危害物理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物理因素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
常见的物理危害包括噪音、振动、辐射、高温、低温、高湿度、低湿度等。
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危害,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睡眠障碍、心理压力等问题。
振动是指机械设备震动产生的物理震动能量,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中会导致手臂、腰背等部位的疲劳和损伤。
辐射是指电磁辐射和离子辐射,如长期接触电脑屏幕、X光等辐射源会对视力和生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高温和低温环境会使员工暴露在极端的温度条件下,导致中暑、冻伤等健康问题。
高湿度和低湿度环境对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引发感冒、湿疹等疾病。
二、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对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
常见的化学危害包括有毒气体、酸碱物质、有机溶剂、重金属等。
有毒气体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危害,如一氧化碳、氨气、苯等,长期暴露会导致中毒症状,严重的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酸碱物质对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可导致化学灼伤、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有机溶剂是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如苯、甲醛等,长期接触对神经系统、肝脏等内脏器官产生损害。
重金属如铅、汞等会在体内积聚并对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造成损害,严重的可导致中毒。
三、生物危害生物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生物因素对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
常见的生物危害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害虫等。
病毒和细菌是一类常见的生物危害因素,如流感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工作人员与患者接触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真菌是一类常见的生物危害因素,如霉菌、尘螨等,长期暴露会引发呼吸道过敏、皮肤病等问题。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由于⾏业的多样性,不同⾏业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也不⼀样,根据其来源的不同,⼤致可分成⼏类,店铺⼩编为您准备了相关知识,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哪些(⼀)⽣产过程中产⽣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1)有毒物质,如铅、汞,⼄烯⽣产过程中,有苯、甲苯、⼄基苯、苯⼄烯等毒物;⽣产丁苯橡胶过程中有丁⼆烯、苯⼄烯、⾼芳烃油、**酸钠、过氧化⼆异丙苯等⼏⼗种。
(2)⽣产性粉尘,如炼油⽣产过程中,有⽯油焦粉尘,使⽤催化剂硅酸铝粉(粉尘状)等;催化剂⽣产过程中,有⾦属粉尘、⽔泥粉尘等,此外,还有⽯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1)异常⽓象条件,如⾼温、⾼湿、低温等。
(2)异常⽓压,如⾼⽓压、低⽓压。
(3)噪声、振动。
(4)⾮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产⽣的丫射线等。
3.⽣物因素,如附着在⽪⽑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
在⽯化⾏业少见。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是指⽣产过程的劳动组织、操作体位和⽅式以及体⼒和脑⼒劳动的⽐例等。
在此过程中产⽣的有害因素有:①⼤检修或抢修期间,易发⽣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②精神紧张;⾃动化程度⾼,仪表代替了笨重的体⼒劳动和⼿⼯操作,也带来了精神紧张问题。
③劳动强度过⼤或⽣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职⼯⽣理状况不相适应等;④个别系统或器官过分紧张,如视⼒紧张等;⑤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不合理的⼯具等。
(三)⽣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产环境可以是⼤⾃然的环境,也可以是按⽣产过程的需要⽽建⽴起来的⼈⼯环境,⽣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①⾃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②房屋建筑或布置不合理,如有毒⼯段与⽆毒⼯段安排在⼀个车间;③由不合理⽣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如氯⽓回收、精制、液化岗位产⽣的氯⽓泄液,有时造成周围10~20m环境的污染。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职业危害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职业病危害和心理危害。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下面将介绍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1.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听觉损伤、眼睛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声音控制:使用降噪耳塞或耳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振动控制:采用减振装置和缓冲材料,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控制:采用辐射屏蔽设备,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温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2.化学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有害物质、粉尘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发中毒、过敏、皮肤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佩戴适当的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设备。
-隔离措施:将有害物质储存在密封容器中,减少与员工接触的可能性。
-通风控制: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将有毒气体和粉尘排出室外,降低室内浓度。
-健康监护:对接触有害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3.生物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包括病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避免接触到生物危害因素。
-消毒措施: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
-健康宣教: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有毒物质、放射线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粉尘控制:采用局部排风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有毒物质控制:替代有毒物质,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职业危害有害因素的分析
粉尘
本项目粉尘主要为电焊烟尘和铝合金及其他金属粉尘,
依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
,
采用查表法进行定级评价。
物理因素
本项目拟选设备及防护措施与类比工程资料相似,
依据《噪声作业分级》(LD80?5)
,
本项目噪声作业分级为:
零件加工和打磨岗位为Ⅰ级,
其他岗位为0
级,
喷漆烤漆房采用燃气燃烧加热热风对流形式,
由室体、加热换热系统、热风循环系统等组成,
室内温度可自动控制在80℃左右,
在作业人员室外控制仪表操作处进行检测,
WBGT指数平均值为2814℃,
累计接触高温的时间<
2h,
预测在高温季节时本项目高温作业分级在Ⅰ级以下。
职业病防护措施评价
在调漆间、喷漆烤漆房安装通风排毒装置;
打磨室安装通风除尘系统;
钣金车间采取集中管理,
在焊接区拟设焊烟净化器,
安装吸声设施。
对电焊工及油漆工拟配备工作服、防毒面
罩、防尘口罩、手套、眼镜等。
经综合防护后,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有效控制,另拟对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健康体检,从而达到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