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悟族介绍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394.00 KB
- 文档页数:10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简介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
后普遍使用汉文,歌舞、体育是达斡尔人喜爱的活动。
传统的曲棍球近年发展很快。
历史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达斡尔,意为“耕耘者”,最早见于元末明初。
我国历史文献中有称达呼尔、打虎儿、达瑚里、打虎力、达呼里、达乌尔等不同音译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
研究认为达斡尔族人可能是辽契丹族的后裔。
清代,达斡尔族被编入八旗,并不断被征调镇守边关,甚至被远戍新疆,因而除东北外在新疆塔城还有数千名斡尔族人。
在新疆的达斡尔族是17世纪80年代末,在清政府为平定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时,随西征大军从连云港龙江布特哈地区进入新疆的,当时他们被编入"索伦营"参加了平叛的历次战役立过不朽的功勋。
达斡尔族人喜爱并擅长打曲棍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誉为“曲棍球之乡”。
礼仪敬老、互助和好客。
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出入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儿女外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份。
客人来访,主人要递烟、敬酒、端出奶制品热情招待,若是贵客临门,还要增加“瓦奇”(猪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
无论谁家宰杀牲畜,都要选出好的肉分赠给邻居和亲友,狩猎或捕鱼归来,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节庆主要节日是春节。
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
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杀年猪,打年糕。
年三十用各种杂物码起一个垛,晚上点燃,老年人要把大块肉和饺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年三十吃饺子有的要在一个饺子里放上白线,意味着吃到这只饺子的人可长寿两百岁;有的在一个饺子里放上铜钱,吃到的人意味着今后不缺钱花。
达斡尔族的节日介绍达斡尔族“千灯”节
>简介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
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
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
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由来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逝世的日子,因此信仰黄教的达斡尔族在这一天纷纷制做各式各样的灯盏,带到喇嘛寺庙去点燃,达斡尔族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
达斡尔族人的先民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至黑龙江北岸的河谷地带。
17世纪中叶以后逐步迁到嫩江流域、呼伦贝尔、爱辉及新疆等地。
17世纪前,达斡尔族已结成村落,聚族而居。
渔猎业是传统的生产活动。
南迁后农业迅速发展。
1947年达斡尔农区进行土地改革,牧区实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
1952年开始建7个达斡尔民族乡,1958年8月在内蒙建自治旗。
共九个族,分别是:达悟族,旧称雅美族,是台湾岛内惟一原来居住在兰屿岛上的少数民族。
他们可以用整块原木雕刻成小木舟,结网捕鱼更是他们的拿手活儿。
阿美族,是台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雾溪以南的花莲、台东地区。
泰雅族,集中居住在埔里以北的山区,人口还不到一万人,却是台湾第二大少数民族。
尚武好战,黥面是泰雅人很特殊的风俗。
女性都擅长织布,织布的技艺是各民族中最精湛的一族。
排湾族,是台湾第三大少数民族,石雕、木雕是他们民族的传统工艺。
赛夏族,分布在新竹、苗栗山区。
该族至今保留着自己最神秘的特殊的祭典“矮灵祭”,每两年举行一次。
邹族,原称曹族,大多数居住在玉山的西南以及阿里山一带。
他们集会的处所中都有部落象征的敌首笼和火具箱,均与战争有关。
用藤竹编篮,制陶及纺织均为女性的工作。
布农族,是台湾各民族居住海拔最高的一族。
布农族祈祷小米丰收时的歌唱,即是享誉世界的“八部合音”,也叫着布农合音。
卑南族,该族分布于台东平原,接受汉化及农耕技术的年代很早。
在社会组织上,会所是他们的政经中心。
鲁凯族,分布在中央山脉的南段。
在原始艺术的表现上,非常优秀和细腻,尤其是女人的织布和男人的木雕。
除了以上九个少数民族部落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知道的邵族,在九族文化村里也有邵族的一席之地。
他的人口极度稀少,是一个仅剩下几百户的民族,但是汉化程度很深。
据说,他们的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越人的后裔。
看来古代越国之都绍兴府与邵族有着什么我们至今尚未知晓的关联。
台湾当局正在考虑把他列为第10个少数民族,予以正式承认。
在祖国大陆的许多教科书中,都说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都把台湾的九个少数民族部落统称为“高山族”。
台湾的学者则认为,所谓的“高山族”的称谓,是在“马关条约”后,由侵占台湾的日本殖民统治者强加给台湾少数民族的。
台湾存在着少数民族的族群,这是不争的事实。
依照祖国大陆话语,特别是依照祖国大陆对民族的政治定义严格地来说,台湾的九族,应当称之为九个“部落”,或可称之为九个“族群”。
达斡尔民族
达斡尔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
达斡尔族居住地最早记载为讨浯儿河(今洮儿河),明初迁往黑龙江以北;17世纪中叶因中俄边疆战事,清政府为巩固后方,达斡尔族最初迁往嫩江流域,少部分仍留在今外贝加尔一带。
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东北和新疆边境城镇,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分布的状况。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原文字已丢失,现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在达斡尔族基本上通晓汉语并会书写汉文,与蒙古族杂居的达斡尔族,大部份通晓蒙古族语。
达斡尔族能征善战,后金为入关巩固后方,三征索伦,故有俗语“索伦骑射甲天下”。
清朝内外战争均有达斡尔将领参与。
抗日战争时期,为东北地区抗日做出杰出贡献。
达斡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达斡尔族的人口数为132299人。
篇名達悟族之傳統文化概述作者李綺文。
馬公高中。
一年四班蔡欣如。
馬公高中。
一年四班壹●前言在台灣東南端的西太平洋裡,有一座風光綺麗,滿佈熱帶植物的小島,它就是俗稱「蘭花之島」的蘭嶼。
達悟族人就是住在這個與塵世隔絕的孤島上,以種芋和捕魚維生。
千數百年來,他們的生活和其他自然民族一樣,直至今天,老一輩的都堅守著祖先傳下來的獨特文化,同時由於地域被限制在絕海之中,和外界少有接觸,故迄至今日,仍能保持其種族的純粹,生活方式也變化不多。
蘭嶼當是我國稀有文化資產之一。
不論在地理的、人種的、歷史和藝術的,都有其保存的價值。
故此有不少關心保存蘭嶼部落文化的人,對於如何使蘭嶼減低文明衝擊,使他們的固有文化不致流於失墜,而耿耿於懷。
貳●正文一、傳統文化概述01.達悟族社會文化達悟族的社會結構乃是同宗群居型態,各項建築依其性質與功能而有不同的分布地點,一般構屋都集中在聚落裡面;豚圈及置柴架則在聚落的外圍;船屋都建造在漁船出入的海灘附近;管理水、旱田休憩用的小屋則蓋在田埂邊。
達悟族聚落,家屋毗鄰而建,構成集中型的村落,村落中的政治範圍是以父系世系群為基礎,而表現在水渠灌溉系統和漁團組織上。
(註一)02.達悟族精神信仰文化由於達悟族是典型的島民,其宗教信仰不但與社會整合有密切關係,也與捕魚生產密切關連。
達悟族人的宇宙觀共分為八個層次,天界有五層,掌管陸地、海洋、食物、生命等。
達悟族人崇信神,咸認為作惡多端的人會遭受到神明的懲罰。
達悟族人相信靈魂,尤其最懼怕已死去的靈魂。
達悟族人把許多不好的事物都歸咎於惡靈作崇,因此對死亡特別害怕。
「怕鬼」是達悟族的特性,很怕得罪了祂,觸怒了祂。
許多不吃、不用、不碰的東西,都有「鬼」的影子。
門前樹枝遭風吹折,也會產生疑懼。
平時達悟族的各種祭祀活動,幾乎是與「怕鬼」、「驅鬼」有關係,例如新舟下水典禮,便是他們驅逐魔鬼規矩和禁忌最多的一種儀式。
(註一)03.達悟族飲食文化達悟族是一個未受到文明洗滌的民族,族人仍然用著祖先所遺留傳下來的傳統方法建造獨木舟來捕魚。
达斡尔族简介
达斡尔族是国家少数民族之一,它们原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香格
里拉县一带,主要聚居在西泸荣、内蒙等山谷地带。
达斡尔族是十八世纪中叶九世纪成立的,由纳西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构成,大多数农耕文化。
达斡尔族一般都信奉佛教,根据传统的民族习俗,每年定期举行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主要的是“祭祖节”和“大鼓节”,全村的人们都会盛装出席,表达他们的祖先的光荣和敬礼。
达斡尔族的主要用餐习惯是用木头制成的圆桌,桌旁摆放着形状各异的地面菜
和一大碗米饭,这一份食物可以为家庭所有成员准备,从而使大家团聚在一起享受美食。
达斡尔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技艺,他们擅长制作各种木雕,用木头雕刻的小桥、
小山、小湖等,雕刻的细节很清晰,使一切都变如同生活一般,栩栩如生。
此外,他们还用自然植物制作各种木质制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马蹄形状的木器,能为收藏家收藏至一件非常宝贵的藏品。
达斡尔族的民俗活动也很多,他们会唱民歌、舞民舞,有时会举办音乐会、节
日迎宾会等,向外界展示自己里面的传统文化,受到世人的欣赏。
达斡尔族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国家也专门为他们提出来的一系列的帮扶和
惠民手段,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不断地摆脱贫困的拿手,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的来说,达斡尔族是一个具有豪迈精神、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