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史
- 格式:docx
- 大小:36.68 KB
- 文档页数:2
《东方文学史》1绪论(一)1【单选题】()、的实用文化成为中国文化根基。
A、道家B、佛家C、儒家D、法家2【单选题】()、时期,提出了“东方主义”这一种观念。
A、20世纪末B、20世纪上半期C、19世纪末D、19世纪上半期3【单选题】从()、时期就开始了“东方”形成的主义。
A、古希腊B、古罗马C、古印度D、清代中国4【判断题】开放性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之一。
()5【判断题】东方是希腊文化自身的源头。
()绪论(二)1【单选题】()、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
A、著述B、注经C、模仿D、学习2【单选题】下面属于东方文化最大特点的是哪一项?()、A、传统B、政治性C、多样性D、久远3【单选题】三权分立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A、核心B、前提C、基础D、条件4【判断题】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经常被西方人这样认为。
()5【判断题】18世纪之前西方否定对中国实行专制主义。
()绪论(三)1【单选题】下列生产方式中()、的最基本特点是出现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
A、古典古代的生产方式B、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C、未来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D、亚细亚生产方式2【单选题】在《创世纪》一书中描述了上帝只花了7天时间用()、创立了世界。
A、泥土B、面粉C、语言D、文字3【单选题】马克思认为()、是亚细亚生产方式。
A、西方生产方式B、亚洲生产方式C、欧洲生产方式D、非洲生产方式4【判断题】重农抑商是东方社会长期以来都存在的。
()5【判断题】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批判》一书主要内容是分析了东方专制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绪论(四)1【单选题】()、是东方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东西。
A、重农抑商思想B、儒学思想C、官本位思想D、道家思想2【单选题】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有()、。
A、俄罗斯B、朝鲜C、泰国D、越南3【单选题】()、是西方权利中在法律框架内独立于行政权的。
A、司法权B、行政权C、舆论权D、立法权4【判断题】东方专制主义与亚细亚生产方式是相辅相成的。
论东方文学发展历程摘要:东方文学是指古今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体,故而也可称之为亚非文学。
其中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中国、日本、波斯、阿拉伯以及朝鲜等国的文学是有代表性的东方文学。
亚非文学可以分为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近代亚非文学,现代亚非文学,当代亚非文学五个分期,本文将从这个五个分期来阐述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东方,亚非,发展,东方文学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公元前4000年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经济,政治,思想,历史等都在不断发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东方文学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古代、中古、近代、现代、当代的亚非文学也有了各自不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下面将分别详细论述。
一、古代亚非文学古代亚非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
古代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形成于公元前 4000年,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学更早一些。
古代亚非文学是世界文学最早的源头。
古代亚非文学具有多源性(在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分别独立形成和发展),和欧洲文学的一源性(欧洲文学发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很不一样。
古代亚非文学是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人民的口头创作有紧密联系,具有民间文学性质。
古代亚非文学从它产生之初就与宗教信仰和迷信观念密不可分。
古代亚非文学除中国外,取得重大成就的还有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希伯来文学、印度文学。
《旧约》可以算是古代亚非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旧约》除个别章节杂有亚兰语外,全部用希伯来语写成,旧约文学可分为神话、传说、史诗、史传、小说、抒情诗、智慧文学、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等文学类型。
《旧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它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和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希腊文学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学宝库。
《旧约》对东方文学产生的影响有:近代以前,主要对拜占庭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发生影响;近代以后,基督教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对东方的侵入而返回东方。
《旧约》等典籍对亚非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日本)。
1.【单选题】()的实用文化成为中国文化根基。
CA、道家B、佛家C、儒家D、法家2【单选题】从()时期就开始了“东方”形成的主义。
AA、古希腊B、古罗马C、古印度D、清代中国3.【判断题】开放性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之一√4.【判断题】东方是希腊文化自身的源头。
√绪论(二)1【单选题】()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
BA、著述B、注经C、模仿D、学习2【单选题】三权分立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AA、核心B、前提C、基础D、条件3.【单选题】下面属于东方文化最大特点的是哪一项?AA、传统B、政治性C、多样性D、久远4.【判断题】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
√绪论(三)1【单选题】下列生产方式中()的最基本特点是出现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
DA、古典古代的生产方式B、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C、未来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D、亚细亚生产方式2【单选题】在《创世纪》一书中描述了上帝只花了7天时间用()创立了世界。
CA、泥土B、面粉C、语言3【单选题】马克思认为()是亚细亚生产方式。
BA、西方生产方式B、亚洲生产方式C、欧洲生产方式D、非洲生产方式4【判断题】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批判》一书主要内容是分析了东方专制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绪论(四)1【单选题】()是东方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东西。
CA、重农抑商思想B、儒学思想C、官本位思想D、道家思想2【单选题】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有()。
BA、俄罗斯B、朝鲜C、泰国D、越南3【判断题】东方专制主义与亚细亚生产方式是相辅相成的。
√4【判断题】家和国在宗法制传统社会中是一种异构同形关系。
×绪论(五)1【单选题】东方的宗教是()宗教是马克思·韦伯提出来的。
BA、神权主义B、神秘主义C、崇拜主义D、禁欲主义2【单选题】从()来看,“和而同”的东方传统思维方式。
AA、思想层面B、经济层面C、社会层面D、政治层面3【判断题】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锻造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印度。
儒家文化【实用理性】把地球分为东西方【希腊】东方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的?【否】不能笼统说中国是东亚国家。
【是】东方文化最大的特点【保守】【道教】中国土生土长的。
西方的革命跟东方的革命是一个意思。
【否】按西方的标准中国绝对没有宗教。
【是】马克思把生产方式分为这几种类型,【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是!亚细亚生产方式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主张是和谐。
【否】农业社会中生产资料也是自足的。
【是】东方文化里面由专制主义培养出来的思想是【官本位】农民起义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下高度评价。
西方的思想首先是从商业阶层出身的。
【是】生产方式是受思想决定的。
【否】东方文化,表现的是【分析性思维方式】。
西方是亲教文化,相对于此,东方是【权利】文化。
东方的文化是弘扬个人主义的。
【否】美国总统很有权力,但没自由。
【是】【广和阔】不属于文化史的两个方面。
文学史包括史和【论】。
中国自古就是史学大国。
~【否】文学作品是大众化的东西,不用太高深的文化修养都能看懂。
【是】王向远认为文学史的写作应把联系性和【共同性】结合在一起。
文学史按照区域分布可以划分四种类型,【中国文学史】不是。
东方内部的差异大于我们中西的差异。
【是】外国文学史就是世界文学史、【否】【万物有灵论】是原始社会在童年时期共同具有的一种信仰。
东方古代神话可分为两种,【本生态】不是。
评论能力是你做文学史研究一切能力的版本。
【是】评论文章就是在研究文章。
【否】【史诗】不是贵族化文学时代的代表。
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产物。
随着民族融合,神话越来越多。
【否】一切文明发源地国家也是原生态神话的产地。
【是】世俗化的文学时代比贵族化的文学更具有【消费型】的特点。
【大体化】不属于文学时代的分类。
市井文化和民间文化同时产生成熟。
【否】戏剧艺术是文学不能囊括的。
【是】【清末宪政】不属于启蒙运动。
东方的见现代有两个思潮,启蒙运动和【民族主义】。
政治、经济独立了,思想才能独立。
东方文学史第一章绪论一、“东方”的概念所谓“东方”,是一个内涵丰富、可作多种诠释的复杂概念,它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东方”(Orient)这个名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亚、非两大洲的合称,它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中心论,也突破了“东方学”中“东方”概念的凝固性和西方霸权主义,而成为世界性的共识,是在单纯的、相对的地理概念基础上,融入了历史的、政治的因素,尤其还有统一性的文化的因素,并与“西方”(Occident)相对而言所作的一种划分和概括。
二、西方文化的整体统一性①整体性:西方各民族自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再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有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
②统一性: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美洲居民主要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其次为印欧混血人、印第安人、黑人,北美还有少数格陵兰人、波多黎各人、犹太人、日本人和华侨,大洋洲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
他们有源于同一系统的宗教信仰,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有着共同的语系语族和大体一致的历史发展进程,有大致相同的民族个性,崇尚个性自由、民主、法制与科学。
三、中古东方三大历史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以阿拉伯文化为中心的西亚、北非即中东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
四、东方文化的整体统一性“亚细亚生产方式”(经济制度)“东方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东方精神”(文化意识形态)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7位东方作家印度的泰戈尔(1913)以色列的阿格农(1966)日本的川端康成(1968)尼日利亚的索因卡(1986)埃及的纳吉布·马哈福兹(1988)南非的内丁·戈迪默(1991)日本的大江健三郎(1994)六、“东方精神”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造成了东方人根深蒂固的王权崇拜、家长崇拜意识,还有权威主义、“官本位”思想。
“东方精神”的核心部分是强烈的宗教伦理道德观念。
季羡林东方文学史(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序言当今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绝不会是对等的。
它必然是以东方未主,再汲取西方文化中有用的东西,使人类文化再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一个新纪元。
中古东北亚文学《古事记》:日本第一部用文字记载的历史、神话、传说集,由三卷构成。
它不仅标志着日本书面文学的确立,而且也是研究古代历史、宗教、习俗和文字的重要资料。
《万叶集》是日本现在最早的一部和歌总集,约成书于八世纪下半叶。
它的诞生标志着日本民族诗歌从古歌谣已发展为定型的和歌。
共20卷,收藏和歌约4500首,用万叶假名写成,较好保存了古言古意。
其歌体由句数、音数不变的古歌谣趋于定型为五音句、七音句交织而成的短歌、长歌等各种歌体。
作者阶层广泛,上起天皇后妃,下至庶民百姓,其中着名的有柿本人麻吕、山上忆良等,此外,尚有独放光彩,弥足珍贵的东歌(日本东国民谣)和防人歌(关于边防戍兵的歌曲)。
经过多年多人的多次编纂,最终由歌人大伴家持将自己收录的歌集和业已编纂成书的歌卷汇集一起加以编纂,后又经数人加工,约于奈良时代末或平安时代初最后完成。
由于它深深扎根于民谣,故具有雄浑朴实的特点。
在日本文学史上其地位与中国的《诗经》类似。
万叶,指万世,取世代相传之意。
由于是汇编而成,编撰者意图不一,导致此书各卷体例、分类、特点不一。
但基本上可分为相闻、挽歌、杂歌三大类。
万叶歌人从民歌民谣中汲取了丰厚的养分,以万叶假名创作了以短歌为主的歌风浑厚、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含义隽永的作品,为后世抒情诗之楷模。
歌圣:柿本人麻吕和山部赤人《文镜秘府论》《古今和歌集》: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它的问世表明日本本民族固有的诗歌形式——和歌取代了盛极一时的汉诗文在宫廷中的正统地位。
共20卷,内容以描写自然和爱情为主。
物语文学:日本特有的主要见于平安至镰仓时代的一种古典文学式样,是在民间评说、说话、传说的基础上,接受了中国六朝、隋唐的志怪和传奇的影响而产生的,能容纳和歌难以充分表述的社会、人生问题。
文化1092019.4 | SOCIAL SCIENCES DIGEST近四十年来我国“东方文学史”的三种形态及其建构文/王向远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来,我国的东方文学及东方文学史建构可以划分为三种形态模式。
社会学模式的东方文学史长期流行的形态模式是“社会学模式”,它把东方文学史视为东方社会历史的直接反映,使文学史从属于一般社会历史,使东方文学史的发展演进从属于东方社会历史的发展演进。
它注重的是组成人群的社会,强调人的社会关系,认为决定这种关系的首先是政治与经济,然后是宗教信仰、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
它的基本价值观是社会性(而非个性)、功利性(而非超越性)、阶级性(而非个体性),其关键词是“古代-中古-近代(现代)”,或者“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有“物质-精神”“进步-反动(落后)”“压迫-被压迫”等。
这一点最早体现在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完整的东方文学史专著兼教材中,那就是1983年出版的《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该书虽然被称作“简编”,所采用的却是纵向的“文学史”结构,分“古代”“中古”“近代”“现代”四编,在各编中按国别分为若干章,在各章之下又按“概述”和重点作家分成若干节,并以此方式评述了从古到今的亚非文学。
该书在结构体例、内容选材、观点和方法各方面都具有独创性、开创性。
此后出版的各种东方文学史类教材著述,在章节结构上基本上不出此例。
“社会学模式”的东方文学史是对社会历史的诠释与延伸,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揭示文学现象及文学发展史的某些属性,但是,用“古代-中古-近代”这一来自西方的史学与社会学模式来整理和阐释东方文学史,难以从根本上揭示“东方文学史”的特殊性与独特发展规律。
而且,由于没有对“东方文化”的特殊性作出清晰界定,只好把西方以外的文学,即“非西方”的文学(亚非文学)作为“东方文学”来看待。
文化学模式的东方文学史“文化学模式”的东方文学史建构,是把一般社会历史作为文学史背景,既承认社会历史对文学的影响,更注意文学性、审美性的凸显,宗旨是揭示东方文学之不同于一般社会历史的独特发展规律。
《东方文学史》主要作家作品流派整理古代埃及古王国时期神话:关于拉神和奥西里斯的神话、《万物之创造者》、关于狮身人面、关于凤凰传记文学:《梅腾传》《大臣乌尼传》箴言作品:《大臣普塔霍蒂普箴言》戏剧诗歌:《金字塔铭文》(中王国时变为《石棺铭文》,新王国作《亡灵书》)中宗教中王国时期(古典时代)诗歌:劳动歌谣和世俗诗篇(《竖琴之歌》《饮宴歌》《绝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民间故事:《船舶遇难的故事》《辛努赫特的故事》《乡民与雇工》新王国时期诗歌:爱情歌谣(《爱情对唱》)和宗教诗篇(《阿顿颂诗》《尼罗河颂》)民间故事:《占领尤巴城》《真理和虚假的故事》《韦南门的航行》《厄运被注定的王子》《昂普、瓦塔两兄弟》传记文学:《乌努.阿蒙游记》《桡夫长亚赫摩斯传》《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文艺理论:谈到描写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事物的长诗总体影响及《亡灵书》详情P12、P14古巴比伦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巴比伦王国苏美尔神话:神普、世界性母题(创造、洪水、人类起源、农牧之争、杀妖屠龙、地狱之行)史诗:《吉尔伽美什和生物之国》《吉尔伽美什和天牛》《吉尔伽美什之死》《吉尔伽美什、恩启都和另一世界》《吉尔伽美什和阿伽》阿卡德:神话、颂诗、关于开过君主萨尔贡出生的传说(“弃儿型”)巴比伦神话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创世史诗)、《易士塔下冥府》(二神生死恋解释季节变迁和生命循环)、《阿达帕》、《咏正直受难者的诗》、《吉尔伽美什》(P33)古希伯来(宗教性、抒情性、理想性)《希伯来圣经》(《圣经.旧约》P49)、《次经》、《伪经》、“死海古卷”古印度达罗毗图人(土著)、雅利安人入侵——吠陀吠陀文献:吠陀语(梵语前身)著、以四大吠陀本集(韵文)为主,加上注释、阐述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散文)等P65四大吠陀:《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阿闼婆吠陀本集》(P75)《梵书》:各种梵书分属四大吠陀,婆罗门祭司的职业用书;意义(宗教和文学)《森林书》:《梵书》的附属,梵书反对者作,反婆罗门垄断知识,梵书“礼仪之路”到奥义书“学问之路”的过渡《奥义书》:附《森林书》后,开创一个有系统理论的印度哲学时代(发现自我、轮回业报)《摩奴法典》:印度教徒人生四行期——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遁世期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P91)印度人谓之“历史传说”《往世书》:“古代传说”(神话故事)7—12世纪桑伽姆文学:印度南方泰米尔语(达罗毗图语系)诗作——《朵伽比亚姆》(语法书、创作论)、《八卷诗集》和《十卷长歌》(集体创作,学者整理,古泰米尔文学的发达与繁荣)印度史诗神话的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神话发达的原因:印度宗教发展使然;印度人重神话、轻历史;口耳相传的传播形式;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古印度影响印度文学的三件事:佛教与印度教的互为消涨;伊斯兰文化的进入;各地方言的兴起中古文学成就1.独步世界的故事文学。
绪论(一)1.古希腊人把东方政治概括为下列哪个概念:()C东方专制主义2.中国的文化是一种:()B 实用理性文化3.中国文化中,中国人把自己定义为下列哪一个字:()A 中4.“东方”一词来源于?D 希腊5.希腊文化是一种?A 求知理性文化6.将东方政治概况为“东方专制主义”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哪本书?C 政治学7.东方文化的传统生产方式是?D 亚细亚生产方式8.东方相对独立的三大文化体系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D 日本文化体系9.下列国家不属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是?C 印度10.“东方”首先是一个国际地理的规定,是以西经20°和东经多少度为界?C 120°11.希腊文化的源头在东方。
对12.东方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的。
错(希腊)13.要评判一种文化,首先要定性然后再定位?错(先定位再定性)14.“东方主义”是20世纪在美国的东方人提出的概念?对15.总体看来,并不存在同一的东方文化体系。
错16.西方-欧洲的社会历史文化具有前后一致性。
对17.在中国传统概念中,四方都是不开化的地方,只有“中”才是文明的。
对绪论(二)1.18世纪末以后,西方人认为东方人种最大的毛病是:()B 政治专制导致的愚民2.西方“三权分立”中的三权指的是:()D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3.希望聘请中国皇帝到德国去治理的人是?A 莱布尼茨4.希腊的政治制度是?C 奴隶制民主政治5.关于“革命”说法不正确的是?D 西方革命一般也是改朝换代?6.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琼斯认为,东方专制主义的基础是什么?D 国王是土地的唯一所有者7.“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在下列那本书中提出来的?D 《政治经济学批判》8.提出“东方专制主义理论家”的是哪位欧洲理论家?C让。
波丁9.在西方,最早主义到东方专制制度的是谁?B 亚里士多德10.欧洲的好战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在欧洲的国家林立的局面。
对11.西方社会从古至今一直是否定东方专制主义的。
原来“东方”这个词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
一切文明源发地国家也是原生态神话的产地。
神话是原始氏族的产物。
东方文化重视和,表现为分析性思维方式。
神话研究必然走向比较神话学。
近代化时代以后整个东方世界特别是中国已经基本丧失了创造思维概念的能力。
《古事记》是日本民族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皇室中心主义的源头。
人和人文科学的纯理论都要假说。
学术研究的劳动含量是学术价值的衡量标准。
研究文学要抱着一种求知欲。
印度的史诗文体叫输洛迦。
印度中凡是戏剧最发达的地区都是由于宗教发达所决定的。
从古到今日本文学题材写的都是自然和人情。
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叫《万叶集》。
波斯的文化和文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伦理文学。
研究外国文学很大一个特点是通过文学研究外国人的民族性。
波斯的文化和文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伦理文学。
乞丐在印度是最神圣的东西。
我们要是抛弃儒学很容易。
对婆罗门教的种性制度的反叛、注重修苦行和禁欲是佛教跟印度人的信念格格不入的。
美化的语言需要的因素有节奏感和同义词。
中印的共同点有神类似凡人、中国写实主义和印度对词不加解释。
印度民间故事分为三个系统,分别是比较世俗的系统、佛教系统、婆罗门教异族教系统。
佛教传来使我们中国人那种由实力主义所塑活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
民间文学反贪官污吏而不反皇帝,是民间的生活智慧。
哲理是一个民族戏剧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某些艺术上的典范、规范。
阿拉伯的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的故事中转变而来。
阿拉伯笑话里面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太讲道德。
东方市民阶级没有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及皇帝的思想。
日本的民族文化主要由武士阶层传承。
一个民族的真正的文化,是由贵族传承下来的。
镰仓时代日本创作的主体是僧人。
好多国家不承认我们市场经济地位,是因为我们国家根本的商业是被国家彻底垄断了。
从第一个故事可以看出色情是《一千零一夜》的主题。
《东方故事与心理治疗》认为所有的故事都有心理作用。
文学的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根本。
木偶戏对剧本的要求比较高。
东方文学专题研究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学史》。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陶德臻主编:《东方文学简史》。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
彭端智主编:《东方文学鉴赏辞典》。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简编·亚洲卷》。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何乃英:《东方文学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郁龙余、孟昭毅主编:《东方文学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梁潮、麦永雄、卢铁彭编:《新东方文学史》(古代、中古部分)。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吉田精一:《现代日本文学史》。
齐干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李德纯:《战后日本文学》。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
金克木著:《梵语文学史》。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黄宝生编:《印度古代文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黄宝生等译:《印度现代文学》。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
汉纳·法胡里著:《阿拉伯文学史》,郅溥浩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伦纳德·S·克莱因主编:《20世纪非洲文学》,李永彩译。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
作品《古埃及神话》。
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
《亡灵书》,锡金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
《古巴比伦神话》,李琛编译。
长沙:湖南少儿出版社,1989年。
《世界第一部史诗——吉尔伽美什》,赵乐甡译。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
《圣经·旧约》,见《新旧约全书》。
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
《圣经后典》,张久宣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古兰经》,马坚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一千零一夜》(全译本六卷),纳训译。
东方文学史
中国东方文学史,历来都令人印象深刻。
脉络悠久、精彩纷呈,毫不虚言。
它凝聚了弘扬中国文化精髓和传递文学艺术之美的非凡使命,激发了智者品读其中的深刻智慧,触动了大众的心灵。
它的前世今生,把本立之年代展现给我们,彰显了无可取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东方文学史包含了以下几大时期:
1. 古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是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儒家文化,以诗歌和散
文为主,文学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
2. 中世纪: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文学时期,以诗歌、散文、书信、小说为主。
著名作家有苏轼、苏辙、欧阳修等。
3. 明朝:明代文学延续了宋代的遗产,也加入了社会思潮,以翰林派
为主。
著名作家有唐寅,蒲松龄等。
4. 清朝:清代开始普及书法,传统文学也得到了发展。
著名作家有曹
雪芹、纪晓岚等。
5. 现代:现代文学影响了政治,新的思潮开始流行,著名作家有茅盾、老舍等。
以上就是东方文学史的简介,它展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进步
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