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南省周口市英文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326.75 KB
- 文档页数:17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2分,共60分)1.《礼记.礼运篇》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A. 礼仪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井田制2. 《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A. 分封制开始出现B. 阶级矛盾尖锐C.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上述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 王室的衰微B. 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 分封制的崩溃D. 阶级矛盾的尖锐4.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5. 《左传•僖公十八年》载:“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夏,师救齐。
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
齐师败绩。
狄救齐。
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冬,邢人,狄人伐卫。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A. 周天子地位衰微B. 分封制遭到破坏C. 礼乐制不复存在D. 血缘纽带趋向瓦解6.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7. 秦王嬴政灭六国后,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
嬴政这一做法A.意在限制相权B. 具有宣扬功业色彩C. 意在寻求统治依据D. 企图保证皇位世袭8.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室的生活事务,宗正管皇室亲属。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2.右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之独立》,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南京条约》之后 B.《北京条约》之后 C.《马关条约》之后 D.《辛丑条约》之后3.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
《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材料表明()A.拜上帝教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B.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其进步性C.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D.向西方学习的不深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4.《共产党宣言》至今仍然合理的内容是()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B.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C.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D.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5.(2010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三模6题)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6.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受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A.太平军B.北伐军C.工农红军D.新四军7.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上期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英语试题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本大题共两节,每小题2分,共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There are two type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Although they have equal degree of health and wealth and other comforts of life, one becomes happy and the other becomes unhappy. This arises from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they consider things, persons, events and the resulting effects upon their minds.People who are to be happy fix their attention on the convenience of things: the pleasant parts of conversation, the well prepared dishes, the goodness of the wine and the fine weather. They enjoy all the cheerful things. Those who are to be unhappy think and speak only of the opposite things. Therefore, they are continually dissatisfied. By their remarks, they sour the pleasure of society, offend (hurt) many people, and make themselves disagreeable everywhere. If this turn of mind was founded in nature, such unhappy persons would be the more to be pitied. The intention of criticizing(批评) and being disliked is perhaps taken up by imitation(模仿). It grows into a habit, unknown to its possessors. The habit may be strong, but it may be cured when those who have it realize its bad effects on their interests and tastes. I hope this little warning may be of service to them, and help them change this habit.Although in fact it is chiefly an act of the imagination, it has serious results in life since it brings on deep sorrow and bad luck. Those people offendmany others; nobody loves them, and no one treats them with more than the most common politeness and respect. This frequently puts them in bad temper and draws them into arguments. If they aim at getting some advantages in social position or fortune, nobody wishes them success. Nor will anyone start a step or speak a word to favor their hopes. If they bring on themselves public objections, no one will defend or excuse them, and many will join to criticize their wrongdoings. These should change this bad habit and be pleased with what is pleasing, without worrying needlessly about themselves and others. If they do not, it will be good for others to avoid any contact(接触) with them. Otherwise, it can be disagreeable and sometimes very inconvenient, especially when one becomes mixed up in their quarrels.21. People who are unhappy _______.A. always consider things differently from othersB. usually are affected by the results of certain thingsC. usually misunderstand what others think or sayD. always discover the unpleasant side of certain things22. The phrase “sour the pleasure of society” most nearly means “_______”.A. have a good taste with social lifeB. make others unhappyC. tend to please others openlyD. enjoy the pleasure of life23.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A. we should pity all such unhappy peopleB. such unhappy people are dangerous to social lifeC. people can get rid of the habit of unhappinessD. unhappy people can not understand happy persons24. If such unhappy persons insist on keeping the habit,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people should _______.A. prevent any communication with themB. show no respect and politeness to themC. persuade them to recognize the bad effectsD. quarrel with them until they realize the mistakesBIt is quite reasonable to blame traffic jams, the cost of gas and the great speed of modern life, but manners on the road are becoming horrible.Everybody knows that the nicest men would become fierce tigers behind the wheel.It is all right to have a tiger in a cage, but to have one in the driver’s seat is another matter altogether.Road politeness is not only good manners, but good sense too.It takes the most cool-headed drivers great patience to give up the desire to beat back when forced to face rude driving.On the other hand, a little politeness goes a long way towards reducing the possibility of quarrelling and fighting.A friendly nod or a wave of thanks in answer to an act of politeness helps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good will and calm so necessary in modern traffic condition.But such behaviors of politeness are by no means enough.Many drivers nowadays don’t even seem able to recognize politeness when they see it.However, misplaced politeness can also be dangerous.Typical examples are the driver who waves a child crossing the street at a wrong place into the path of oncoming cars that may be not able to stop in time.The same goes for encouraging old ladies to cross the road wherever and whenever they want to.It always amazes me that the highways are not covered with the dead bodies of these grannies (奶奶).An experienced driver, whose manners are faultless, told me it would help if drivers learnt to correctly join in traffic stream without causing totalblockages that give rise to unpleasant feelings.Unfortunately, modern drivers can’t even learn to drive.Years ago, experts warned us that the fast increase of the car ownership would demand more give-and-take from all road users.It is high time for all of us to take this message to heart.25.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roubles on the road are often caused by .A.road conditions B.the behavior of the driversC.the speed of modern life D.the large number of cars26.In the writer’s opinion, .A.unskillful drivers should be punishedB.strict traffic rules are badly neededC.drivers should show road politeness properlyD. drivers should avoid traffic jams27. The underlined word “give-and-take” in the passage means .A.politeness and impolitenessB.good manners and bad mannersC.willingness to give in to each other’s wishesD.offering help to others as much as possible28.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A.Traffic Problems B.Road PolitenessC.Bad Manners on the Road D.Good Drivers and Bad DriversCClimate change,pollution,overuse of water and development are killing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rivers including China’s Yangtze.India’s Ganges and Africa’s Nile.WWF said on Tuesday.At the global launch of its report “World’s Top 10 Rivers at Risk”,the group said many rivers could dry out. affecting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and killing unique aquatic(水生的)life.“If these rivers die,millions will lose their livelihoods,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will be destroyed on a massive scale,there will be less fresh water and agriculture,resulting in less food security,”said.Rayi Singh,secretary —general of WWF—India.The report,launched ahead of“World Water Day”today,alsocited the Rio Grande in.the United States,the Mekong and Indus in Asia,Europe’s Danube, La Plata in South America and Australia’s Murray—Darling as in need of greater protection.Rivers are the world’s main source of fresh water and WWF says about half of the available supply is already being used up.Dams have destroyed habitats and cut rivers off from their flood plains.while climate change could affect the seasonal water flows that feed them,the report said.Fish populations,the top source of protein and overall life support for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ommunities worldwide,are also being threatened, it found.The Yangtze basin is one of the most polluted rivers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decades of heavy industrialization,damming and huge influxes(流入)of sediment (积淀)from land conversion.Climate change,including higher temperatures,also means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fishery productivity,water supply and political security in Africa’s arid Nile basin.Tributaries(支流)flowing into the Ganges are drying up because of irrigation,WWF said.29.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_____.A.higher temperatures couldn’t affect fishery productivityB.rivers’dying out could affect food securityC.there are four Asian river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D.the Yangtze is polluted thanks to the lack of enough tributaries 30.The top 10 rivers are fast dying as a result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A. climate change B.pollution C.wasting water D.dams31.WWF is probably a name of _____.A.a magazine B.a newspaper C.an organization D.a reportDTwenty years ago, most experts believed that differences in how boys and girls behaved were mainly due to differences in how they were treated by their parents, teachers, and friends. It’s hard to cling to that belief today. 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re are b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Understanding these differences is important in raising and educating children. For example, girls are born with more sensitive hearing than boys, and the difference increases as kids grow up. So when a grown man speaks to a girl in what he thinks is a normal voice, she may hear it as yelling. Conversely (反过来), boys who appear to be inattentive in class may just be sitting too far away too hear the teacher.Likewise, girls are better in their expression of feelings. Studies reveal that negative emotions are seated in an area of the brain called the amygdala. Girls develop all early connection between this area and the cerebral cortex (大脑皮层), enabling them to talk about their feelings. In boys these links develop later. So if you ask a troubled adolescent boy to tell you what his feelings are, he often cannot say much.Dr. Sax, an advocate of single-sex education, points out that keeping boys and girls separate in the classroom has yielded striking educational, social, and interpersonal benefits. Therefore, par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try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and make use of the biological differences that make a girl a girl, and a boy a boy.32.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A. Boys tend to pay less attention in class than girls.B. Girls are better than boys in their ability to detect sounds.C. Single-sex schools are not good because they keep boys and girls separate.D. Boys and girls behave differently because of biological differences. 33.Why do girls express negative feelings better than boys?A. Girls are more emotional than boys.B. The links between certain parts of the brain develop earlier in girls than in boys.C. The amygdala is located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brain for boys and girls.D. Girls have more brain cells than boys.34.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author believe?A. Boys and girls should be educated in different ways.B. Girls need more training in communication.C. Paren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boys.D. Sex differences should be ignored in education。
河南省周口市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史学家钱穆说“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
”此处的“中书省”又称A. 度支司B. 政事堂C. 枢密院D. 宣政院2.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 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 所谓“天”就是天理C. 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D. 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3. 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行省制逐渐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4. 秦赢政时,“天下之事无小犬皆决于上”,自称“朕”,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
这说明A. 皇权至高无上B. 皇位继承家天下C. 君主专制强化D. 秦朝确立大一统5.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 中枢机构设置调整B.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C. 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6.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 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 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 国家强盛,疆域广阔7.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切合题目要求。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据此可知()A. 宗法制度自此成立起来B.分封制以屏护周代为目的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照2. 一般以为在分封制为主的时代中,县制较早地出现于公元前688 年的秦国。
与县对比,郡有军事渊源,在一开始,郡被以为不如县重要,但最后县成为附属于郡的一级行政单位。
这反应出()A. 当时秦国已成立起中央集权制度B.魏国与周边各国的争霸战争屡次C.当时各国都广泛推行了郡县制度D.先秦已具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向3.史料记录:“ 687 年,或诬陷(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讯)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同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假如由于它违犯了A. 诏令须经草拟和审议的程序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C.中书省督查地方政务的老例D.尚书省负责履行诏令的定制4.“王沔(音 mian ,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医生、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有可能是()A. 汉朝人B.唐代人C. 宋朝人D.清代人5.“元朝忽视向来与划界亲密有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界限——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超出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超出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相同越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资料反应了:A.元朝行省区分依照是山川便利 B .元朝行省使地方盘占有优秀的地理条件C.元朝行省有益于增强中央集权 D .作者对元朝的行省区分依照持批评态度6.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秘密,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部下。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据此可知()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2.一般认为在分封制为主的时代中,县制较早地出现于公元前688年的秦国。
与县相比,郡有军事渊源,在一开始,郡被认为不如县重要,但最终县成为从属于郡的一级行政单位。
这反映出( )A.当时秦国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B.魏国与周边各国的争霸战争频繁C.当时各国都普遍实行了郡县制度D.先秦已具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3.史料记载:“ 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4.“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有可能是()A.汉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清朝人5.“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材料反映了: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6. 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地区50年所罕见;2000年6月,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上述材料表明(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3.“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A.合作一分裂B.分裂一合作一再分裂C.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D.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一又合作4.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
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A.香港B.台湾C.东北D.南京5.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
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河南省周口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54分)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4分)1、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
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2、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3、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梭伦改革时,“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主要得益于A.实行财产等级制B.废除债务奴隶制C.实行陶片放逐法D.建立四百人会议4、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
这一规定A.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5、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 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 5%。
这反映出近代德国A.显露革命苗头 B.政治近代化滞后C.军国主义强盛 D.没有代议制特征6、“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人坝之于河水。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D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2、西周在分封制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3. )唐初规定,凡国家遇到军国大事,就由中书省的各中书舍人分别拟出建议,谓之“五花判事”。
这一做法()A.一定程度限制了皇权B. 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C.提高了行政效率D.加强了宰相权力4.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5、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6、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朝则以四至五员为常。
乾隆朝,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
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
这反映了清朝军机处A.人员构成复杂B.日益完善,备受重视C.其官员随时增减D.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7.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8、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能出席“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国家的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等。
2015-2016学年度上期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2.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元朝实施行省制④明朝设立内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3.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4.“斯巴达作为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城邦以独立的政治单位立于希腊世界B.城邦王权衰微,实行较民主的政治C.城邦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D.城邦小国寡民的突出特点5.古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和民众法庭上限制发言时间的水时计。
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打击民主敌人 B.维护民主程序C.保障公民权利 D.维护民主制度6.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7.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8.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 D.③④9.在美国1787年宪法签署前,富兰克林表示:尽管有很多缺憾,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商王朝的发展C、西周的强盛D、夏朝的建立2、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进行封建改革B、分封诸侯国C、实行宗法制D、推行郡县制3、《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④4、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C、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5、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尊祖认宗”,下列与此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6、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A丞相、B、廷尉C、太尉D、御使大夫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举8、下列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A、推行郡县制B、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C、制订法律镇压人民反抗D、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政府9、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0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中央机构B.地方制度C.皇帝权力D.根本目的11、汉武帝以后,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有A、监察地方高官B、举荐官吏候选人C、管理地方行政事务D、征收地方赋税12.汉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突出措施是A.不给武将实权B.扩大尚书台的权力C.推行察举制D.设州作为监察区13.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②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14.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作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尚书--门下--中书C.门下--中书--尚书D.中书--门下--尚书15、我国的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16、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17、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B、强化君主专制C、让“群臣”监督皇帝D、精简政府机构18、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1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0、军机处自设立以来,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经历了180余年。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央视2016 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100 多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的传统村落进行了拍摄记录。
千百年来,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些村落传承绵延。
与这些村落千百年“传承绵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大转型主要表现为(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奴隶制到封建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分封制到郡县制3.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严文墨焉”的社会风尚,它的形成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科举制度的推行 B.社会经济的繁荣C.学校体系的完备 D.省部体制的确立4.冯金朋在《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说:“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
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
”这表明( )A.中世纪神权思想占统治地位B.抽签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均等机会C.城邦公职向全体平民开放D.抽签带有强烈的寡头政治色彩5.罗马帝国时期,活着的皇帝从来不被神化,而总是被看作是一个人.尽管他在法律上居于最高地位。
因此如果他随其所好地提出新的法律规范的话,一旦做出决定,他自己也受其支配。
这表明罗马帝国时期( )A.皇权神圣不可侵犯B.民主政治得以完善C.公民反对宗教迷信D.皇权受到法律制约6.1875 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
宪法规定总统( )A.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C.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D.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7.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侯绍斌--、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一每小题1。
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时日竭丧,与及汝皆亡。
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咒骂统治者的话: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2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器时代应包括:A.夏商 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西周3.历史典故“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诸侯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C.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难以动摇 D、西周的冶铁水平高4、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B.增加了鲁国国力,有利于大统一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铁器开始出现B.都江堰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C.创造出铸铁柔化处理技术D.出现私营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6、战国时期,秦国的农业生产在七国之中发展最快,其主要原因是A.使用了铁器和推广牛耕B.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颁布《秦律》D.修建了郑国渠和都江堰7、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逐渐兴盛起来,其表现不包括A.秦都咸阳商业发达程度最高B.许多诸侯国都城发展为商业中心C.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自己的钱币D.中原市场成为四方商品的集散地8.《史记。
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这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私人所有D、对周王态度9.“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1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3000名演员吟诵《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19届河南省周口市英文学校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________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________D.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2. 中国古代讲究“ 同姓不婚” 。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 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 西周分封制” 的知识,能够判断① 晋国是姬姓封国②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
”材料表明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4. 国学家钱穆指出“ 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是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 。
“ 优良的政治制度” 指的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C. 行省制D. 中央集权制5.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6. 18 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2016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100多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立规范、建秩序的传统村落进行了拍摄记录。
千百年来,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些村落传承绵延。
与这些村落千百年“传承绵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选取100多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系社群”可得出A项正确;分封制的对象除了同姓还有异姓的,故B项错误;C、D两项都是以地域为依据进行划分的,和血缘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2.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大转型主要表现为A. 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C.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注意材料中的“社会政治大转型”是从秦国开始,发自商鞅,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依军功授爵,废除了贵族的世袭制度。
汉初刘邦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而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最终导致了王国问题的产生,王国问题最终解决于汉武帝,中国古代的贵族政治最终被官僚政治所代替。
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请把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答题卡里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嫡长子继承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3、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4、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 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2019届河南省周口市英文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B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D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2. 西周在分封制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 .河南,河北B .湖南,湖北C .山东,山西D .广东,广西3. 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A .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B .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4.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井田制D .宗法制5.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 .重农抑商B .削弱相权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6.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
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是A .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 .皇室权威更趋强化C .世俗文化蓬勃发展D .货币经济地位提高7.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________B. 分封制________C. 行省制________D. 郡国并行制8.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能出席“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国家的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等。
这反映的实质是A .人民民主B .天赋人权C .主权在民D .君民共主9. 《万民法》:“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材料主要反映了罗马法A .重视证据B .强调司法程序C .具有包容性D .缺乏灵活与变通10. 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
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A .公民的身份特权B .公民的义务责任C .公共事务的意识D .参政议政的权利11.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A .地方无选举权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12.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这表明中书省A .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 .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 .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 .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13. 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A .瓦解宗法体系B .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 .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14.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A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 .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 .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 .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15. 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
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A. 《南京条约》________B. 《天津条约》________C. 《北京条约》________D. 《辛丑条约》16.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 .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 .推动国民大革命C .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 .实现人民民主专政17. 表2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 .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 .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18.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A .反对美苏争霸B .开展全方位外交C .倡导求同存异D .重组大国关系19.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 .乡村市场的繁荣C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 .坊市制继续实行20.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________B.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________D.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1. 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A .陆九渊B .塞内卡C .王守仁D .泰勒斯22. 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p23. ly:Calibri; font-size:10.5pt"> 唐宋明清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4. 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法案规定,每个议员所代表的选民人数不相同,但行使的权力则完全一样。
同时还规定,凡在1年中曾接受教区赈款及其它救济金者,丧失选民资格。
这表明此次改革A .具有财产资格限制B .重视国民平等C .漠视选民多寡D .体现权力下移25.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它”是指A .《双十协定》B .《论联合政府》C .《共同纲领》D .《论十大关系》26. 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A .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 .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27. “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宣言制定者脱离民众B .《人权宣言》引发社会大革命C .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D .绝对自由违背了《人权宣言》28.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的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
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
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这表明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29. 某宪法实现了将“民族的政治统一.自由主义的诉求.工业化的起飞.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融为一体。
该宪法是A .《权利法案》B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 .《德意志帝国宪法》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0. 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
这一平衡表现为A .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B .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C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D .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3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
”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B .确保司法独立C .提高法官的地位D .提高法官执法的公正性二、综合题32.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重大变化)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建立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哪些基本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