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与运行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自来水厂工艺的详解!水是生命之源,水占人体组成的 70%,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平均每天需水量 2500ml 以上,可以说水质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保障。
那我们喝的水是怎么来的呢?目前多数水厂采用的方法是从水源地抽水进水厂统一消毒、沉淀、过滤,最后泵送至用户家中,其中主要用到以下 6 种药品:1、HCLO 次氯酸由氯库中的氯气加入到水中生成,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根据投加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加氯、后加氯。
图 1.氯库2、PAC 聚合氯化铝溶液储存在加药间,泵送至混合池与水充分搅拌,作用是使水中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离子脱稳,聚集、絮凝、混凝、沉淀,达到净化处理效果。
3、臭氧由O2氧气放电生成,强氧化剂,作用是杀菌消毒,溶裂藻类细胞,降低其含量。
按投加位置可分为预(前)臭氧、后臭氧投加点。
使用臭氧进行水处理的优点很多,比如杀菌效果佳,稳定性差易分解,不存在有毒残留物,但大量的使用带来了问题,比如腐蚀金属管道,更重要的是产生了一定量的溴酸盐,你也知道的,这是潜在致癌物,水厂目前应对方法是使用一定量的 H₂O₂来处理,后面会提到。
图 2.氧气罐汽化器即使在夏天也是结满冰霜图 3.臭氧发生器(氧气通电产生臭氧)图 4.池内臭氧投加点4、H₂O₂双氧水强氧化剂,有杀菌消毒的能力,但主要用于应对溴酸盐,加入水中后与O3形成竞争关系,避免形成溴酸盐,常在水质较差的月份添加使用。
溴酸盐是潜在致癌物,但受热易分解,不仅是自来水,市面上大多数瓶装水也存在,脱离剂量谈毒性毫无意义,为安心一点,凉白开最卫生。
图 5.双氧水投加系统5、KMnO₄高锰酸钾,PAM 聚丙烯酰胺作用是氧化有机物、杀菌消毒,加多了水会变红,需严格控制用量。
PAM仅用于污泥系统的平衡池,因为贵。
了解完水处理过程中的部分化学物品,现在有 3 个问题摆在面前:水从哪里来?水到这里做什么?水到哪里去?请系好安全带,前方飙车。
1、水源地 - 取水泵房 - 净水厂一句话,高扬程,大功率水泵伺候,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三类水即可,选用水泵时考虑部分水头损失,根据用户需求量控制好进场水量。
城市自来水厂设计规程城市自来水厂设计规程引言城市自来水厂设计规程是指为了确保城市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这些规程涵盖了从水源选择到水处理工艺的各个环节,旨在提供一种科学、经济、可靠的方法来设计和运营城市自来水厂。
第一部分: 水源选择水源选择是自来水厂设计的第一步,对于城市供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水源选择的几个关键因素。
1.水质评估:水质是衡量水源是否适合作为城市自来水供应的重要指标。
我们将介绍常见的水质参数和评估方法,并探讨如何选择适合的水源。
2.水资源可持续性:城市自来水的持续供应需要充足的可再生水资源。
我们将探讨如何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水源保护:保护水源的可持续性和水质是城市供水系统的关键环节。
我们将讨论如何制定水源保护政策和措施,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
第二部分: 水处理工艺在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中,水处理工艺是确保供水质量达到卫生标准的关键。
该部分将探讨水处理工艺的不同阶段和具体过程。
1.预处理:在给水前的预处理阶段,我们将介绍常用的预处理技术,如絮凝、沉淀、过滤等,并探讨其原理和适用性。
2.消毒:消毒是保证自来水卫生质量的重要步骤。
我们将详细介绍常见的消毒方法,如氯消毒、超滤、紫外线消毒等,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
3.除盐和软化:对于特定地区的城市自来水供应,除盐和软化是必要的工艺步骤。
我们将探讨适用于除盐和软化的不同技术,并分析其效果和成本。
第三部分: 运营和维护城市自来水厂的运营和维护是确保稳定供水的关键环节。
该部分将重点讨论管理和维护城市自来水供应系统的主要方面。
1.运营管理:我们将介绍市政供水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并讨论如何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流程。
2.设备维护:城市自来水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确保供水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任务。
我们将探讨维护策略、常见故障处理和设备更新的方法。
3.紧急响应:城市自来水供应系统可能面临各种紧急情况,如自然灾害和设备故障等。
自来水厂设计方案第一篇:自来水厂设计方案自来水厂设计方案目录设计内容简介第一章工程总体概述1.1项目概况1.2设计原则1.3主要规范及标准 1.4设计范围1.5城市概况与自然条件 1.5.1杭州市自然情况1.5.2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1.5.3水源与水质要求1.5.4城区供水现状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6.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6.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7设计规模及水质水量 1.7.1设计规模 1.7.2出厂水质标准出厂水压第二章工艺及方案设计2.1主要净水构筑物的形式选择2.2方案的比较确定第三章工艺流程计算3.1配水井3.2管式混合器3.3隔板絮凝池3.3.1设计要求 3.3.2 适用条件 3.3.3计算3.4平流沉淀池的设计计算3.4.1设计说明3.4.2设计计算3.5普通快滤池 3.5.1设计说明 3.5.2设计计算 3.6清水池3.6.1调节容量的计算:3.6.2储备容量的计算3.6.3管道和其它3.6.4设计计算3.7液氯消毒工艺3.7.1氯气的使用3.7.2设计计算3.7.3加氯间和氯库 3.8加药间 3.8.1溶液池设计 3.8.2溶解池设计 3.9二泵房 3.9.1设计要求 3.9.2设计计算 3.10消毒设施 3.10.1水厂设计流量 3.10.2设计计算3.11管线的水头损失及流程标高计算3.11.1水厂的高程布置3.11.2流程标高计算第四章水厂运行管理参考文献致谢信附录第一章工程总体概述 1.1项目概况名称:杭州西区水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 100000。
净水厂处理工艺方案采用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消毒工艺.主要生产构筑物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及变配电室,加氯加药间等主要经济指标方案比较是寻求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的必要手段,也是控制项目投资、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途径。
工程寿命期内的费用,由建设期初期投资和经营期运行成本组成。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序号:xxx大学城建学院给水排水系2015年9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任务 (2)1.1 工程概况 (2)1.2 设计资料 (2)1.3 设计任务书 (3)第二章水厂工艺方案确定及技术比较 (4)2.1 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及确定 (4)2.2 拟设计方案流程图 (6)第三章混凝工艺计算 (11)3.1 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 (11)3.2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14)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4)3.4 往复式隔板絮凝反应池设计 (14)第四章沉淀工艺计算 (15)4.1 设计参数 (16)4.2 平面计算 (17)4.3 进出水系统 (18)第五章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20)5.1 设计参数 (21)5.2 设计计算 (21)第六章消毒和清水池设计 (22)6.1 加氯消毒 (22)6.2 清水池计算 (22)第七章二级泵站的设计 (23)7.1 设计参数 (23)7.2 设计计算 (24)第八章水厂总平面布置 (25)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任务1.1 工程概况本设计主要是给水处理厂的设计,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湖北某县城原有水厂水厂能力已不能满足水质水量的要求。
为解决城市越来越严重的缺水问题,当地市政府部门研究决定新建一座自来水厂,以补充城市供水能力。
本设计主要是给水处理厂的设计,规划处理水量为10万立方米/天,近期设计规模为5万立方米/天。
该厂的水源为湖北某县城水域,水源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水质标准,原水水质其中的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的要求,需要处理的为水源的浊度、残渣及细菌的灭活。
由于水源水质良好无需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所以该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为常规处理工艺。
即: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用户。
主要构筑物为:絮凝池、沉淀池、滤池和清水池。
20万吨/日自来水厂工艺设计同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2009届学生姓名:黄凌指导老师:邓慧萍【设计总说明】某市位于江西省中偏东部,抚河中游,南赣公路通过境内,向乐铁路纵贯市西,交通便利。
中心城区是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信息、物资流通中心,由文昌桥区和上顿渡、抚北镇、红桥镇一区三镇组成。
该市处于赣抚平原向武夷山区过渡地带,地形为南北长,东西窄,地势南高北低,地震少发,气候温和,日照充足。
该市自来水公司现有五个水厂,,加上部分工业自备水8万m3/d,。
尽管如此,该市供水事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工艺落后;五座水厂运行时间均在十五年以上,事故隐患多;水安全性难以保证;配水管网有待优化;城市供水普及率低等问题。
为满足城区经济发展,改善市民用水现状,以及提高供水安全性,扩大供水能力,现新建供水规模为20万m3/d的水厂,分两期建成。
新建水厂以抚河为水源,水源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二级标准,仅需常规处理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
经方案比较,南区水厂扩建工程采用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取水,处理工艺采用高密度澄清池加V型滤池,消毒剂采用氯消毒。
该新建水厂水源为地表水,水位变化幅度小,岸边水质和地质条件好,适宜用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取水。
为使取水泵房布置紧凑,减小占地面积,减短吸水管路的长度,将进水间与泵房合建。
进水间设置上、下两层格栅,以便在不同水位时取得水质较好的原水。
泵房土建按远期考虑,水泵按近期考虑,泵房为半地下式的矩形泵房。
考虑到新建水厂用地限制,采用占地面积较小的高密度澄清池。
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研制的一种采用斜管沉淀及污泥循环方式的高速澄清池,具有处理效果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
高密度澄清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原始概念上整体化的絮凝反应池、推流式反应池至沉淀池之间的慢速传输、泥渣的外部再循环、斜管沉淀机理以及采用混凝剂加助凝剂这五点之上。
高密度澄清池在国内运用的实例较少,在上海市杨树浦水厂的扩建工程以及在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中有运用,设计参数资料较少,因此本设计主要参考这两个水厂的设计参数以及相关文献。
某水厂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本报告旨在对某水厂工程进行初步设计,确保该水厂建设符合各项技术要求和环境标准,提供可靠的水源供应,服务于当地居民及工业用水需求。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水厂工程2. 项目地点:某市某区3. 项目规模:每天处理水量约为X万吨4. 工程周期:预计X个月完成5. 项目投资:预计投资金额为X万元三、项目设计方案为了确保水厂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多家水厂工程的相关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拟定以下初步设计方案:1. 水源探测和处理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选择靠近地表的地下水作为水源,采用挖掘井和抽水泵的方式进行水源提取。
经过初步处理,采用沉淀、过滤等工艺将水质处理至国家饮用水标准。
2. 净水过程水源经初步处理后,将进入净水过程。
净水过程包括絮凝、澄清、过滤和消毒等环节,以确保水质的清洁和安全。
3. 水厂设施建设在水厂建设方面,我们将统筹规划主厂房、泵房、水库、储水池、消防设施等各项基础设施,并确保其满足工程需要和安全标准。
4. 工艺流程控制为了实现水厂的智能化管理和维护,我们将配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水源处理、净水过程、设施运行等环节,并提供异常报警功能,保证水厂的正常运行。
四、环境影响评估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因素,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五、安全措施为确保水厂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安全,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加强培训和教育等,以预防和应对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
六、经济效益分析经过初步的经济效益分析,该水厂工程将有效满足当地居民和工业用水需求,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七、总结本报告对某水厂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并考虑了环境影响、安全措施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因素。
某给水厂初步课程设计第一章、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第一节、设计任务和资料1、设计任务:某给水厂初步设计2、设计资料概述:1.基本资料⑴地理条件:地形平坦,稍向西倾斜,地势平均标高58m。
⑵厂位置占地面积:水厂位置距离河岸200m,占地面积充分。
⑶水文资料:河流年径流量3.76-14.82亿立方米,河流主流量靠近西岸。
取水点附近水位:五十年一遇洪水位:31.84m;百年一遇洪水位:33.40m;河流平常水位:25.80m;河底标高:20m。
⑷气象资料及厂区地质条件:全年盛行风向:西北;全年雨量:平均63mm;冰冻最大深度1m。
厂区地基:上层为中、轻砂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再下为中砂。
地基允许承载力:10-12t/m2。
厂区地下水位埋深:3-4m。
地震烈度为8度。
⑸水质资料:设计水量:根据资料统计,某水厂设计水量1+0.3n万吨/日(n为学号)。
水质:满足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水压:二级泵站扬程按50米考虑。
第二节、设计要求1、设计要求根据所给资料,选择给水厂所用的处理工艺。
从而设计每一处理构筑物,最后绘制水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及高程布置图。
在选择水厂所用的处理构筑物时,应考虑原水水质、水量以及各处理构筑物的相互关系。
例如:从水质看是否需要预沉,是否需要软化等。
从水量看,是否适合采用隔板絮凝池,是否可以用平流式沉淀池。
从各构筑物的高程看,平流式沉淀池后面配无阀滤池就不合适了。
从多方面考虑后,最终选择合理的处理构筑物。
2、设计内容大致包括以下部分:①根据所给水质情况,确定处理工艺流程,并用方框图表示。
②根据混凝实验结果选用混凝剂并决定其投量(也可参考设计手册比照相似情况选用),设计计算溶药池、溶液池的溶积、设计投药系统及药库并进行相应的平面布置。
③设计计算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或澄清池),泵站,并在设计说明书中绘出它们的工艺流程图(单线图)。
④设计计算滤池(包括根据筛分资料,将滤料改组成所需d10=0.5mm,K80=1.8),并绘出工艺图。
引言概述:在现代城市中,为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需求,自来水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来水厂设计方案旨在提供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自来水供应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来水厂设计方案的各个方面,包括水质处理、输水系统、泵站设计、供水能力和节能措施等。
通过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自来水厂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稳定可靠的饮用水。
正文内容:1. 水质处理:1.1 水源调查和选择:根据地区的特点,对水源进行调查和评估,确保水源的可靠性和水质的适宜性。
选择合适的水源,如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等,并考虑水源的容量和可持续性。
1.2 净化工艺选择:通过对水质的分析和评估,选择适当的净化工艺,包括预处理、混凝、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采用多级净化工艺可以保证水质的卓越和稳定性。
1.3 污泥处理:考虑到水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设计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脱水、干化和处置等,确保污泥处理的环保和可持续性。
2. 输水系统:2.1 输水管道布局:合理设计输水管道的布局,考虑到供水范围、居民分布和用水需求等因素,确保管网的覆盖率和供水的平衡性。
2.2 管道材料选择:根据水质特点和管道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管道材料,如铸铁、钢管、HDPE、PVC等,确保管道的耐久性和密封性。
2.3 管道维护和修复:建立管道维修和检测制度,及时发现和修复管道的漏水和破损等问题,确保管道系统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3. 泵站设计:3.1 泵站位置选择:根据输水系统的需求和地理条件,选择泵站的合适位置,考虑到管道的水力特性和管网的覆盖范围,确保泵站的高效和节能。
3.2 泵站设备选择:根据输水系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泵站设备,包括泵类别、泵的数量和功率等,确保泵站的运行稳定和供水能力。
3.3 泵站自动化控制: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泵站的自动运行和联动控制,以提高泵站的能效和运行效率。
4. 供水能力:4.1 设计处理能力:根据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和预测,确定自来水厂的设计处理能力,确保自来水厂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
水厂工艺设计方案一、工艺流程设计1.原水调节池:用于接纳源水、调节源水水质和水量,并进行初步混合和澄清,以便进一步处理。
2.预氧化池:对原水进行预氧化处理,通过喷气曝气等工艺,使水中的铁、锰等杂质被氧化沉淀。
3.絮凝池:加入絮凝剂,通过搅拌和静置,使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沉淀。
4.沉淀池:将絮凝后的水经过净水沉淀,形成混凝水与清水层,在底部集水器中排出混凝水,上层的清水经过管道进入过滤池。
5.过滤池:采用石英砂和活性炭等材料填充的过滤池,对水进行过滤和吸附处理,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性有机物。
6.消毒池: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和次氯酸钠等。
7.清水箱:用于存储消毒后的水,保证供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8.配水管道:输送清水至用户的管道网络。
二、工艺设备选择和设计1.原水调节池:选用大型混合澄清池,以确保原水的充分混合和澄清效果。
2.预氧化池:选择气浮池或氧化滤池等设备,提高氧化效果,加速铁锰的沉淀。
3.絮凝池:根据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并设计合理的搅拌和静置时间,以确保絮凝效果。
4.沉淀池:采用大型圆形沉淀池,设置集水器和排泥口,以确保沉淀水的质量和稳定性。
5.过滤池:选用多层过滤装置,如石英砂、活性炭和石英砾石等填料,设计合理的过滤速度和周期,以确保过滤效果和使用寿命。
6.消毒池: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设计合理的消毒剂投加量和接触时间,以确保消毒效果。
7.清水箱:根据用户需求和供水量确定清水箱的容量和数量,设计合适的进出水口和溢流口,以确保供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8.配水管道:根据用户需求和供水量确定管道的直径和流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阀门,以确保水质和供水的安全性。
三、操作控制和自动化设备1.工艺控制:根据原水水质和用水需求变化,定期检测水质,调整处理参数,如pH、搅拌速度等,以确保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水质的稳定性。
2.设备监测:安装水质监测设备,监测各处理单元的进水和出水水质,以及水位、压力等参数,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自来水厂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发展的需求,自来水厂的建设和改造变得越来越重要。
自来水厂是供应城市及周边地区居民和企业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重要设施,其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水质、供水能力、设备效率以及成本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就自来水厂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以确保水厂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二、自来水厂设计方案需求分析1. 供水范围:确定自来水厂供水的范围,包括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和企业需求。
需对当地人口数量、用水量以及未来扩张的规模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相应的供水计划。
2. 水源保护:确保水源的安全和水质的稳定,水源的保护措施包括水源地环境保护、水源的监测与评估、水源的净化处理等。
3. 设备选型:根据水源的特点、水质要求以及供水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处理设备,包括水处理系统、输送设备、水质检测设备等。
4. 设备安装与运行: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建立设备运行记录,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
5. 废水处理:自来水厂的废水处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设计废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的系统,以确保废水的安全排放和环境保护。
6. 能源利用:自来水厂在运行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需考虑能源的节约和利用,通过合理选用设备和技术手段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三、自来水厂设计方案实施步骤1. 水资源调查和评估:对自来水厂的水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水源的地理位置、水质分析、水源供应能力、水源保护措施等内容。
2. 设备选型和布置: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和供水需求,选择适合的处理设备,并合理布置设备,确保设备运行的效率和便捷性。
3. 设计水处理系统:根据水质要求和供水量,设计水处理系统,包括净水、沉淀、过滤等设备的选择和布置,以确保水质达标并满足供水需求。
4. 设计输送系统:设计供水管网系统,包括管道的选择、布局以及输水泵的选型,确保供水能力和稳定性。
5. 设计废水处理系统:设计废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包括废水的收集系统、废水处理设备以及废水的排放标准等内容。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绪论本设计是关于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该设计包括水厂规模的确定,水厂规模的设计,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水厂的平面布置,以及水厂的高程布置等。
水厂规模根据设计人口的人均最高日用水量标准计算城市生活用水量,并根据一般工业用水占用的比例,计算一般工业用水量,根据三产用水比例,确定三产用水量,大型工厂按所提供的资料作为集中流量。
根据所确定的水厂规模和原始资料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选择了三种方案进行技术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根据所选方案,对单体构筑物进行计算,确定平面尺寸,高程尺寸,各细部尺寸。
确定单体构筑物尺寸后,按照尽量以直线方式放置的原则放置构筑物,并且根据水厂规模确定附属构筑物的尺寸,合理规划生活区,并使水厂达到一定的绿化面积。
第一章水厂设计基础要求1.1 水厂设计要求a. 确定水厂的设计规模,进行厂址确定及方案论证。
b. 确定水厂的设计工艺方案二到三个,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并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达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c. 根据确定的工艺,进行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附草图。
d. 进行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水厂平面布置包括处理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大小,主要生产管线及控制阀门,其他管线布置,厂区道路,构筑物之间道路,绿化等也要相应确定。
高程图要根据地形特点,确定水厂地面标高,并进行土方平衡,一般清水池的水面标高在地面上0~0.5m,依此确定水厂高程。
而合建式清水池则不按此方式确定。
高程图要标明构筑物名称,管径,池顶标高,各水面标高。
水厂平面图要列表表明各工艺名称,数量,尺寸,构筑物位置一般采用坐标标明其位置。
e. 进行个单体构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及大样图的绘制。
1.2 水厂设计步骤水厂设计和其他工程设计一样,一般分两阶段进行: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对于大型的或复杂的工程,再扩初设计之前,往往还需要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或所需特定的实验研究。
引言:自来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自来水厂施工方案设计是确保供水质量和稳定供水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水源选择、处理工艺、设备设计、建筑布局和工程管理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自来水厂施工方案设计的相关内容。
概述:自来水厂的施工方案设计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水源的选择、水质处理工艺的确定、设备设计、建筑布局的安排和工程管理的实施。
针对水源的不同特点和供水要求,需要制定相应的方案,确保从水源到供水的全过程质量可控。
正文:一、水源选择1.调研与勘察:确定供水区域的地理条件,了解当地水资源的情况,进行地质、水文、水质的调研与勘察,以确定合适的水源。
2.水质评估:对选定的水源进行水质评估,分析其水质特点、潜在的污染因素,评估水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技术比较:根据供水区域的需求和水质评估结果,比较不同的水源技术,包括地下水、水库水和河流水等,选择具备最佳水质和稳定性的水源。
二、水质处理工艺1.净水工艺设计:根据选定的水源质量和供水要求,确定净水工艺的选择,包括预处理、混凝、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环节。
2.工艺流程优化:通过对不同工艺环节的优化和调整,提高水质净化效果,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3.水质监测与控制: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供水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可以采取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和调控。
三、设备设计1.设备选型:根据净水工艺的要求和水量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包括给水泵、加药设备、过滤设备、臭氧发生器等。
2.设备布局:根据自来水厂的地形和工艺流程,合理布置设备,确保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维护便捷性。
3.设备安全性设计: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立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和预警系统。
四、建筑布局1.厂区规划:根据自来水厂的规模和功能需求,制定合理的厂区规划方案,包括厂房、仓库、工布局面、生活区等的设计和布置。
2.供水管道布局:根据供水区域的情况,设计供水管道的布局,确保供水管道的畅通和供水的稳定性。
XX自来水厂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XX地区属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为了解决居民用水问题,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XX自来水厂工程应运而生。
本项目旨在设计建设一座规模适中、运行稳定、高效节能的自来水厂,能够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并通过净化处理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二、工程规模和选址1.工程规模:自来水厂设计年处理能力为x万吨,最大处理能力为x万吨/天。
2.选址:自来水厂选址应考虑到水源的可靠性和距离居民区的合理性。
选址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和社会调研,最终选定在XX市x区。
三、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1.工艺流程:采用常规自来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水取水、混合水处理、净化处理、消毒处理等环节,确保出水符合国家标准。
2.设备选择:根据工艺流程要求,选用具有较高效率和稳定性的设备,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先进的净化设备、高效反渗透等设备。
四、建筑结构和工程布局1.建筑结构:自来水厂总建筑面积约为X平方米,采用钢结构建筑,以确保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
2.工程布局:按照工艺流程和设备安装要求,将自来水厂分为原水处理区、净化处理区、消毒处理区和配水区,合理划分工程布局,提高工作效率。
五、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运行管理1.自动化控制系统:自来水厂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自动化操作和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2.运行管理:设立专门的运行管理部门,负责自来水厂的日常运行和设备维护。
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自来水厂正常运行。
六、环境保护与节能措施1.环境保护:自来水厂建筑和设备布局应符合环境规划要求,设立废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设备,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2.节能措施:自来水厂建设过程中,使用节能型设备,利用余热回收系统,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七、预算和融资方案1.预算:自来水厂工程的预算应包括建筑和设备的费用、工程施工费用、运营管理费用等各项支出。
根据工程规模和选用设备的情况,编制详细的预算报告。
目录一、设计基本资料及任务要求 (2)1.1 设计基本资料 (2)1.2 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2)1.3 设计任务 (3)二、设计计算内容 (4)2.1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 (4)2.2水厂工艺方案确定及技术比较 (5)2.3给水单体构筑物设计计算 (7)2.3.1 混凝剂配置和投加 (7)2.3.2 静态混合器 (8)2.3.3 往复隔板絮凝池 (9)2.3.4 平流沉淀池 (12)2.3.5 普通快滤池 (15)2.3.6 消毒 (19)2.3.7 清水池 (20)2.4泵站设计计算 (21)2.5水厂平面布置及附属构筑物确定 (23)2.6水厂高程计算 (25)三、参考文献 (27)四、致谢 (28)一设计基本资料及任务要求一,设计基本资料二,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2.1原水水质情况2.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1 ,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1m,最低水位-3m,常年水位-2m2,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15℃,年最高平均气温:30℃,年最低平均气温:0℃。
年平均降水量:1200mm,年最高降水量:1800mm,年最低降水量:900mm。
常年风向:东南风,频率:12%。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20cm。
3,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4,平均地面标高:6.0m三,设计任务某地给水工程规划设计,确定水厂建设规模、水厂工艺方案选择。
对确定的方案进行单体构筑物计算、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计算。
二设计计算内容一、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生活用水量:Q1=13000×220=2860000L/d=2860m3/d一般工业用水量:Q2=200%Q1=5720m3/d三产用水量:Q3=90%Q1=2574m3/d大型工厂集中用水量:Q4=Q A+Q B+Q C+Q D=0.3+0.5+0.1+0.6=1.5万m3/d=15000m3/d设计水量:Q d =1.88×(Q1+Q2+Q3)+Q4=1.88×(2860+5720+2574)+15000=35969.52m3/d未预见用水及管网漏水量取20%水厂自用水量取5%水厂设计规模:Q=a×b×Q d =1.2×1.05×35969.52m3/d=45321.59m3/d取Q=45400m3/d二、水厂工艺方案确定及技术比较1、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及确定方案一:原水→一泵房→静态混合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泵房→用户方案二:原水→一泵房→扩散混合器→折板絮凝池→斜板沉淀池→ V型滤池→清水池→二泵房→用户2、方案技术比较:综上所述:方案一较合理。
水厂工程设计方案一、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水厂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水质要求也随之提高。
二、水厂工程设计方案概述1. 项目背景本方案设计的是一座城市供水厂,总规划用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
水厂设计年出水规模为5000万立方米,主要向城市供应自来水和工业用水。
2. 设计原则(1)节能减排原则:在水厂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原则,采用新型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2)水质安全原则:水质安全是供水厂建设的首要原则,应该采用先进的水处理设备和技术,确保生产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生态保护原则:在水厂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排污口,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3. 设计方案(1)供水工艺流程设计:采用预氧化絮凝、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一系列工艺流程进行水处理,确保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设备选型:采用国内领先的水处理设备和技术进行设计,保证水厂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管网设计:设计合理的城市供水管网,保证水源的充足和供水的稳定。
三、水厂工程设计方案详细介绍1. 地块选择水厂所占用地块应选择在市区附近,且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的地方,并且要远离污染源,保证出水水质的安全。
2. 环境影响评价在选择地块后,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了解周边环境的状况,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保证水厂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环境没有污染影响。
3. 工艺设计(1)预氧化絮凝:采用高效预氧化水处理工艺,通过氧气或臭氧对原水进行预氧化,降低水中有机物和硫化物的浓度。
(2)混凝沉淀:采用混凝剂对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进行聚集,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然后经过沉淀槽进行处理,使大部分的悬浮物和胶体被去除。
(3)过滤:将经过混凝沉淀后的水进行过滤处理,去除水中的残余固体颗粒和浑浊物。
引言:水厂工艺设计方案是指针对某个特定的水源,结合水质分析和需求,设计出适合该水源的水处理工艺。
该方案要考虑水源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工艺可行性等因素,以达到高效、稳定、经济的水处理效果。
本文将就水厂工艺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概述:水厂工艺设计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将原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去除,同时调整水质参数,提供适用于生活、工业等用途的高质量水源。
该方案包括前处理、主处理、后处理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工艺设计要求。
正文内容:一、前处理环节1.原水质量评估:对原水进行水质分析,评估原水污染情况,确定预处理工艺的设计要求。
2.原水混凝:采用混凝剂将原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等聚集成较大的物体,方便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处理。
3.沉淀:将混凝后的水体静置,使悬浮物和浑浊物沉淀到底部,进一步净化水体。
4.过滤:通过不同孔径的滤料,将沉淀物、悬浮物进一步过滤除去,得到较为清澈的水体。
5.活性炭吸附:使用活性炭吸附剂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物质等。
二、主处理环节1.膜分离:采用超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将水中的微生物、溶解性离子等污染物分离,得到较为纯净的水。
2.氧化沉淀:利用化学氧化剂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易沉淀的物质,通过沉淀将其去除。
3.活性炭吸附:再次采用活性炭吸附剂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物质等。
4.高级氧化: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等技术,对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进行进一步氧化分解。
5.调节水质:调整水中的PH值、硬度、溶解氧等参数,使其符合使用需求。
三、后处理环节1.消毒:采用氯、臭氧等消毒剂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杀菌消毒,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2.除盐:对需要去除盐分的水源,采用离子交换、电渗析等技术去除水中的离子,得到淡化水。
3.重金属去除:采用沉淀、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技术,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物质,确保处理后的水符合标准。
4.调节水质:根据不同用途的需求,进一步调节水质参数,如硬度、PH值等。
黄垂梁。
等: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五期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
同时,考虑到西南地区水体的性质,水体泥沙颗粒小,往往生成的矾花密度相对较小,经过沉淀过程进行泥水分离后沉积于池底,池底往复式刮泥机来回刮泥对这种矾花是否有有明显的扰动,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分析。
5结语
五期工程自投产两个月来,净水构筑物及设备运行都比较正常,虽然存在一些小问题,但不影响水厂正常运行,出厂水浊度一般为O.05—0.2N1'U,远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其他指标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与其他滤池相比,V型滤池节约反冲洗用水50%。
同时经过在细节方面、应急设施方面的完善,进一步保障了出水水质。
参考文献:
[1]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s].
[2]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作者简介:黄垂梁,男,成都市自来水六厂,水厂工艺负责人。
E-mail:tangpin9228@126.corn
・47・。
成都市新都区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与运行摘要:成都市新都区某自来水厂建设规模:8.0万m3/d,采用絮凝预沉+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实际运行效果标明采用预沉沉淀+过滤水处理工艺对东风渠水源的处理效果明显,水厂的出水水质优于《生活饮用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水质标准要求。
介绍了水厂工艺流程及主要设计参数。
关键词:自来水厂;沉淀池;滤池Abstract: Chengdu xindu district some waterworks construction scale: 80000 m³ / d, using flocc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 filtration + disinfection process, the actual operation results indicate adopting heavy precipitation + filtration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on DongFengQu water treatment effect is obvious, water quality o f water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life consumption of health standard “(GB 5749-2006) of th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requirements. Water plant process flow and main design parameters are introduced.Key words: water plant; Settling basin. Filter成都市新都区某自来水厂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北方,界于三环路至外环路之间,属于新都区管辖,建设规模:8.0万m3/d,设计一次建成,应业主要求应考虑分阶段实施,其中一阶段4.0万m3/d,净水厂总用地52.5亩,采用絮凝预沉+沉淀+过滤+消毒工艺。
设计进出水水质与工艺流程1.1设计进出水水质本次设计水源为东风渠,根据水质监测报告东风渠水源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二类水质重点处理项目为1)浊度:东风渠平均浊度约为55~300NTU,一般丰水期浊度较高,最高可达到4000度左右,但时间较短;2)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水质标准要求。
1.2工艺流程根据原水水质特点,对比出水水质指标,参照类似地表水厂沉淀工艺,原水采用常规絮凝预沉——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后,所有指标均能达到或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厂水浊度可低于0.50NTU。
处理重点:·浊度:本工程常规处理段的重点将放在降低浊度方面,应尽可能的降低出水浊度。
·水质稳定:应保证对水质进行稳定处理。
·应对突发水质污染:设计采用相应的措施,在原水出现突发水质污染时,仍能保证出水水质。
为保证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标,一阶段拟采取如下措施:(1)强化混合、絮凝、沉淀效果为减少维修工作量,方便管理,采用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好的高效网格絮凝池。
(2)强化过滤效果合理选择滤池池型及滤层的粒径、厚度等设计参数。
本设计采用气水反冲滤池,采用较低的滤速,以强化过滤效果,保证出水浊度稳定达标。
根据上述分析及对原水水质的评价和处理对策的论证,提出本次水厂的工艺处理总体方案见图1.1。
图1.1净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主要单体工艺设计1)提升泵房及配水井厂内设提升泵房及配水井合建1座,设计规模8.0万m3/d,提升泵房部分尺寸为L×B×H = 9.0×4.5×7.91 m,其中地下部分为4.06m钢筋混凝土结构;配水井尺寸部分为L×B×H = (9.0~12.7)×5.75×6.72m,其中地下部分为1.7m,钢筋混凝土结构。
2)混合、絮凝、斜管预沉、沉淀池1)混合、絮凝、斜管预沉池预混合区水力停留时间40s,G值587s-1。
预混合区分2座4格,单格处理规模为 2.0万m3/d,单格尺寸L×B×H=1.45×1.45×4.95m。
整个预絮凝池设计分为三段,第一段停留时间3.2min,G值74.9s-1;第二段停留时间4.2min,G值40s-1;第三段停留时间4.8min,G值16.8s-1,预絮凝区总反应时间12.2min,G值46.15s-1,GT值3.37×104。
预絮凝区分为2座4格,每格处理规模为 2.0万m3/d,单组土建尺寸4.75×13.00×4.95 m。
单格设计参数:·预斜管沉淀区设计上升流速2.9mm/s,相应液面负荷为10.7m3/(m2.h)。
预沉淀池斜管沉淀区分2座4格,单格沉淀区尺寸:7.0×11.0×4.90m。
2)混合、絮凝、斜管沉淀池混合区水力停留时间40s,G值587s-1。
混合区分2座4格,单格处理规模为 2.0万m3/d,单格尺寸L×B×H=1.45×1.45×4.95m。
整个絮凝池设计分为三段,第一段停留时间4.6min,G值68.6 s-1;第二段停留时间5.2min,G值46.4s-1;第三段停留时间6.2min,G值16.0s-1,絮凝区总反应时间16.0min,G值46.5s-1,GT值4.46×104。
絮凝区分为2座4格,每格处理规模为 2.0万m3/d,单组土建尺寸6.4×13.00×4.95 m。
单格设计参数:·斜管沉淀区设计上升流速2.1mm/s,相应液面负荷为7.81m3/(m2.h)。
沉淀池斜管沉淀区2座4格,单格沉淀区尺寸:11.0×11.0×4.90m。
3)V型砂滤池(1)设计水量及滤速本工程共设V型砂滤池2座,一阶段一座四格,二阶段增加一座三格,总规模8.0万m3/d,其中一阶段4.0万m3/d,二阶段增加4.0万m3/d,,一阶段设计滤速为6.3m/h,一格检修时强制滤速8.4m/h;二阶段设计滤速为7.2m/h,一格检修时时强制滤速8.4m/h。
设计进水浊度:3NTU;出水浊度:0.3NTU;反冲周期:24小时过滤水头:2.4m;滤料层厚度:1.3 m;滤料粒径:d10=0.95mm,K60<1.5;(2)土建尺寸单格滤池有效面积为72.84m,单格池平面尺寸为L×B=9.06×9.24m,滤池高度:配水区:1.12m滤板:0.18m承托层:0.1m滤料层:1.3m滤料层上水深:1.20m超高:0.65m滤池高度:4.55m4)清水池清水池设计结合水厂总平面布置,清水池1座。
设计调节容量为10000m3,平面尺寸为43.6×66.35m,有效水深3.5m。
清水池分为独立2格。
5)反冲洗水泵房为一座半地下式建筑物,平面尺寸为24.8X9.0m,地下部分深3.2m,钢筋砼结构,地面以上层高 6.0m,框架结构。
该建筑物内设置滤池气水反冲洗的气冲系统和水冲系统。
6)加药间及PAM投加间加药间及PAM投加间为一幢单层建筑物,总平面尺寸为L×B=18.3×9.0m,高4.5m,框架结构,与配电间、值班室合建。
混凝剂采用液体PAC ,投加量最大30mg/l,平均20mg/l,稀释后投加浓度为3.3%(纯Al2O3)。
助凝剂采用固体PAM,投加量最大0.5mg/l,稀释后投加浓度为0.1%-0.2%。
7)消毒间加氯间平面尺寸为21.0×8.7 m,层高4.5m,框架结构。
土建一次建成,设备分阶段安装。
设计前加二氧化氯量为1.0~2.0 mg/L,后加二氧化氯量量为0.3~0.5mg/L8)送水泵房及配电间送水泵房平面尺寸:31.5×9.0m,总高11.8m,其中地上6.6m,地下5.2m, 框架结构。
内设:供水泵单台流量Q=1084m3/h,H=50.0m,N=220KW,3台(2用1备,一台变频),二阶段增加2台(一台变频)。
变配电间平面尺寸:20.8×9.0m,总高4.8m, 框架结构。
9)回收水池本工程设1座回收水池,分为独立2格。
平面尺寸为11.95×15.00m,有效水深3.65m,池总深6.35m,钢筋砼结构。
10)污泥调节池平面尺寸为11.90×11.00m,有效水深4.20m,池总深6.75m,钢筋砼结构。
11)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2座,单座设计流量Q=900m3/d,水力负荷采用0.187 m3/m2.d,污泥固体负荷22.4kg/m2.d,停留时间24hr。
,单池直径D=16.0m,有效水深3.5m,超高0.4m,池总高4.70m,钢筋砼结构。
12)污泥泵房(与脱水车间合建)平面尺寸为L×B=7.2×6.0m,13)污泥脱水间设计每日处理干污泥量为8T。
进泥含水率:95.5~97.5%(96%)泥饼含水率:80%固体含量回收率:>98%,分离水SS值≤400mg/L聚合物投加量:≤3.5kg/ Tds脱水车间为一座单层建筑物,平面尺寸为L×B=36.6×15m,层高6.5~4.5m,框架结构。
运行效果分析该水厂2013年4月份通过竣工验收并进水调试,运行4个月来,水质稳定,出水水质优于《生活饮用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水质标准要求。
结论该水厂通过4个月的运行标明,采用预沉沉淀+过滤水处理工艺对东风渠水源的处理效果明显,水厂的出水水质稳定,运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