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工艺流程设计(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6.00 KB
- 文档页数:23
4万左右给水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组成和运行方式,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对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掌握给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和方法;(3)了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数据,判断水质是否达标;(2)能够操作给水处理设备,进行日常维护;(3)能够制定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的兴趣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对给水厂维护的尊重和热情;(3)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管理的认知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厂的基本原理、组成、给水处理技术、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介绍给水厂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和设施;2.给水处理技术:讲解给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如沉淀、过滤、消毒等;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介绍给水厂的运行流程、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4.给水厂的维护方法:讲解给水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组成、给水处理技术和运行管理等内容;2.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运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水厂运行管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给水厂,进行实地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给水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给水厂的运行原理;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配水井1.2.1配水井设计计算 1. 设计参数配水井设计规模为4375m 3/h 。
2. 设计计算(1)配水井有效容积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3min ,取 2.5min T=,则配水井有效容积为:(2)进水管管径1D 配水井进水管的设计流量为,查水力计算表知,当进水管管径时, (在1.0~1.2/m s 范围内)。
(3)矩形薄壁堰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后续处理构筑物。
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水量为 。
配水采用矩形薄壁溢流堰至配水管。
① 堰上水头H因单个出水溢流堰的流量为=610L/s,一般大于100L/s 采用矩形堰,小于100L/s 采用三角堰,所以本设计采用矩形堰(堰高h 取为0.5m )矩形堰的流量公式为:3/2q =式中 q ——矩形堰的流量,3/ms ; m ——流量系数,初步设计时采用0.42m =;b ——堰宽,m ,取堰宽 6.28b m =; H ——堰上水头,m 。
② 堰顶宽度B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0.67B H <时,属于矩形薄壁堰。
取0.05B m =,这时0.36BH=(在0~0.67范围内),所以,该堰属于矩形薄壁堰。
D(4)配水管管径2由前面计算可知,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流量为查水力计算表可知,当配水管管径时,(在0.8~1.0/m s范围内)。
(5)配水井设计配水井外径为9m,内径为7m,井内有效水深,考虑堰上水头和一定的保护高度,取配水井总高度为5.1m。
二,混合工艺设絮凝池2座,混合采用管式混合。
设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50米。
进水管采用两条, 设m s计流量为Q=4375/2/3600=0.61 3/进水管采用钢管,直径为DN1000,查设计手册1册,设计流速为0.78m/s,,1000i=0.69m,混合管段的水头损失为h=iL。
小于管式混合水头损失要求为0.3-0.4m。
这说明仅靠进水管内流速不能达到充分混合的要求。
给水厂工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厂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和设备,了解我国给水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掌握给水厂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了解主要给水设备的功能和结构。
3.了解我国给水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能够分析给水厂工艺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能够进行给水设备的选型和设计。
6.能够进行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厂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和设备,我国给水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给水厂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包括水的来源、水质处理、水厂工艺流程等。
2.主要给水设备的功能和结构:包括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泵房等设备。
3.我国给水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给水厂的规模、技术水平、行业政策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厂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给水厂工艺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给水设备的功能和结构。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我国权威出版的给水厂工艺教材,保证学生掌握权威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给水行业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给水厂工艺的流程和设备。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目录一、总体设计1.1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31.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31.2.1 药剂溶解池------------------------------------------------3 1.2.2 混合设备--------------------------------------------------5 1.2.3 絮凝处理构筑物的选择--------------------------------------6 1.2.4 沉淀池----------------------------------------------------7 1.2.6 消毒方法--------------------------------------------------9二、混凝沉淀2.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10 2 溶液池的设计----------------------------------------------112.1.2 溶解池的设计----------------------------------------------11 2.1.3 投药管---------------------------------------------------11 2.1.4 投加泵的选择---------------------------------------------12 2.1.5 加药间及药库的设计---------------------------------------122.2 混合设备的设计------------------------------122.3絮凝反应池的设计----------------------------132.3.1 机械絮凝池尺寸--------------------------------------------132.3.2 搅拌设备尺寸---------------------------------------------132核算平均速度梯度G值及GT值-------------------------------142.4 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14 2.4.1 平流式沉淀池尺寸------------------------------------------15 2.4.2 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15 2.4.3 沉淀池的进水设计------------------------------------------15 2.4.4 沉淀池的集水系统设计-------------------------------------162.4.5 沉淀池排泥------------------------------------------------17三、过滤3.1 设计参数---------------------------------183.2 池体设计---------------------------------183.3滤池管渠的布置---------------------------19四、消毒设计4.1 加氯量计算-------------------------------224.2 加氯设备--------------------------------23 4.2.1 自动加氯机选择-------------------------------------------234.2.2 氯瓶-----------------------------------------------------234.2.3 加氯控制-------------------------------------------------234.2.4 加氯间和氯库---------------------------------------------23五、其他设计5.1清水池的设计------------------------------24 5.1.1清水池设计-----------------------------------------------255.1.2管道设计-------------------------------------------------255.1.3附属设备-------------------------------------------------265.2 二泵房设计-------------------------------275.2.1 泵的选型-----------------------------------------------27六.水厂总体布置6.1 厂址的选择------------------------------286.2 水厂平面布置---------------------------------28 6生产区的布置---------------------------------------------296生活区的布置---------------------------------------------296道路和绿化-----------------------------------------------296水厂管线布置---------------------------------------------306.3高程布置---------------------------------30 6处理构筑物水头损失----------------------------------------316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316高程计算--------------------------------------------------32七、设计体会------------------------------------------32参考文献----------------------------------------------32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一.总体设计1.1 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水厂原水色度约在15度,浊度一般介于5-1000NTU ,原水水质毒理学和放射性指标全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城市给水厂_课程设计基础资料1.工程设计背景某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较快地区。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需求不断增长,原有水处理厂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东江南支流南岸、东城区下桥新建一座给水处理厂。
2.设计规模该净水厂总设计规模为(10+14)×104m3/d。
征地面积约40000 m2,地形图见附图。
3.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1)原水水质原水水质主要参数见表1。
(2)地址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厂厂区现场地表层分布较厚素填土层,并夹杂大量块石,平均厚度为5米左右,最大层厚达9.4米,该土层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性质差,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构筑物持力层,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及减少构筑物沉降变形,本工程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对填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桩体填充物为碎石,碎石粒径为2~5CM,桩径为400毫米,桩孔距为1M,按梅花形布置。
(3)气象条件项目所在地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22℃,绝对最高温度38.2℃(94.7.2),绝对最低温度-0.5℃(5 7.2.11),年平均霜冻日3.6天,最多10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193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88.6mm,日最大降雨量367.8mm(81.7.1),年平均相对湿度79%。
主导风向西南(4)处理要求出厂水水质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相关要求。
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一、水厂设计规模概况该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是进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程度较快得地区。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人民生活提高,用水需求不断增长,原有水处理厂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东江南支流南、东城区下桥新建一座给水厂。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熟悉给水厂的设计步骤和方法;(4)了解给水厂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2)具备给水厂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掌握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4)具备给水厂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4)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包括给水厂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其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2.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以及各工艺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条件。
3.给水厂的设计方法:包括给水厂规模确定、工艺流程选型、主要设备选型、构筑物设计、自动化控制等。
4.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包括给水厂运行参数监测与控制、水质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生产等。
5.给水厂项目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厂项目,了解其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给水厂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给水厂工艺的认识。
4.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给水厂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给水厂工艺流程
《给水厂工艺流程》
给水厂工艺流程是指为了将自然水源处理成可供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用水的过程。
给水厂工艺流程包括自然水源的引水、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
首先是自然水源的引水过程。
通常给水厂会从河流、湖泊或地下水中引水,然后将水输送至给水厂。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调节,以保证引入的水源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接着是预处理环节。
在这个阶段,给水厂会使用化学药剂对水质进行调节,去除水中的浑浊物、悬浮物和微生物。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混凝沉淀、絮凝过滤等,通过这些过程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
然后是混凝沉淀过程。
在这个阶段,给水厂会向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有机物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然后通过沉淀的方式将这些杂质去除。
紧接着是过滤环节。
在这个阶段,通过过滤器将水中的残留固体颗粒和细菌去除,保证水质的纯净度。
最后是消毒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给水厂会向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剂,如氯气、次氯酸钠等,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自然水源可以被有效地处理成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水处理工程设计计算》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某市给水厂设计指导教师:X X姓名:X X专业:XX级给水排水工程X班目录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2)1.1 设计基本资料 (2)1.2 设计任务 (3)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4)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6)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8)4.1 一级泵站 (8)4.2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 (8)4.3 管式静态混合器 (11)4.4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11)4.5 斜管沉淀池 (15)4.6 普通快滤池 (17)4.7 消毒 (23)4.8 清水池 (24)4.9 二级泵站 (25)4.10 附属构筑物 (26)第五章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27)5.1 平面布置 (27)5.2 高程布置 (27)附:参考文献 (29)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1 设计任务和基础资料1.1 设计题目某市给水厂设计1.2 设计目的通过设计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净水厂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根据给出的资料完成水厂的初步设计。
1.3 设计原始资料1. 设计水量:一班:25000 m3/d;二班:20000 m3/d;三班:30000 m3/d。
2. 给水水源:某江3. 水源水质资料1)浑浊度:最高浑浊度1000 ntu,含砂量2kg/m3。
2)碱度:>5 mg/L3)总硬度:月平均最高4.0 meq/L,月平均最低1.8 meq/L。
4)pH值:6.9~7.65)色度:56)大肠菌指数:38000个/L,细菌总数12000个/ml。
7)水温:月平均最高27.7℃,月平均最低6.9℃。
8)嗅和味:微量9)铁:0.1 mg/L4. 净化水质要求生活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芜湖市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基本知识,了解水质标准及其重要性。
3.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水厂在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水厂处理水的过程,具备初步的问题诊断能力。
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报告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水资源保护宣传标语或活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2. 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理解个人行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3. 通过对水厂工作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结合科学知识和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课程设计将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学要求: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水厂及水资源保护的整体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可以具体衡量,并为后续教学和评估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水的基本知识:水的组成、性质及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介绍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现状,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3. 水厂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水源取水、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净水工艺,以及污泥处理和排放过程。
4. 水质标准与检测:介绍我国水质标准,学习水质检测的基本方法,了解水质监测的重要性。
5. 水厂在环保和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探讨水厂对城市供水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贡献,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水的循环与水资源利用- 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
- 分析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现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自来水厂课程设计(DOC)自来水厂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米/日,只要供生活饮用水的净水厂设计一座产水量为_2.662万m3 /d ___3设计期限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至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学生姓名__宋旭航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用原始资料1、净水厂厂址该净水厂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某镇。
根据当地政府批准的关于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土地面积供水厂使用(具体水厂使用时用多少土地,在与指导教师商量后确定)。
该厂所在地形平坦,厂区内最大高差小于1米,平均地面标高为60.0m。
厂址南侧近邻二级公路,厂址北侧500m处即为该厂选定水源××河,附近无其他水源可供利用。
最高气温_______38________℃;最低气温_______-1________℃。
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方8、地震烈度:Ⅱ9、其他条件:(1)可保证按二级负荷供电:(2)当地精制硫酸铝,三氯化铁供应充足。
并有如下混凝试验资料供设计参考(20℃)。
(3)当地产石英砂,无烟煤可供各种滤池作为滤料、供货单位石英砂筛分结果如下:(4)漂白粉和液氯均可保证供应,最大投氯量可采用1.0mg/L。
(5)水厂自用水量5~10%。
(6)远期水量为近期水量的1.5倍。
二、设计内容要求1、净水厂总说明书一份(6~10页)。
2、工艺设计计算书一份(附有必要的计算,曲线及草图)。
3、应完成图纸(1)净水厂总平面及高程系统图(二号图一张)。
(2)净水构筑物平面及剖面图(二号图一张)。
4、以上文字及图纸部分均需装订成册。
附: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应根据内容分标题论述或计算,文字要简练并附有必要的计算曲线或草图,说明书前要有目录及图纸内容一览表,计算书末要附有主要参考资料,说明书和计算书装订成一册,并要有封面。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程学院系名:专业:给水排水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指导教师:2012年 6月 15 日目录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2)1.1 设计基本资料 (2)1.2 设计任务 (3)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4)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6)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8)4.1 一级泵站 (8)4.2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 (8)4.3 管式静态混合器 (11)4.4 机械搅拌澄清池 (11)4.5 V型滤池 (17)4.6 消毒 (23)4.7 清水池 (24)4.8 二级泵站 (25)4.9 附属构筑物 (26)第五章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27)5.1 平面布置 (27)5.2 高程布置 (27)附:参考文献 (29)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1.1 设计基本资料1.1.1设计水量水厂设计流量根据本人学号确定:一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m3万/d二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0.5)m3万/d1.1.2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1)原水水质情况(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a.河流水文特征位于厂址北侧的河流作为取水水源,河流洪水位:23.80m,最河流枯水位:17.60 m,常年水位:22.60 mb.气象资料最热月平均气温:25.6°C,最冷月平均气温:2.7°C 风向: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c.地形地质水厂规划用地面积满足水厂用地指标要求,用地形状自定,地形图如下:1.1.3 出厂水质、水压要求出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二泵站出水扬程要求为28米。
1.2设计任务1.方案选择:根据原水水质水量和处理后水质要求选择并确定给水厂工艺流程。
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并确定各水处理构筑物类型。
3.对水厂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并附有必要的单线草图。
4.确定辅助构筑物尺寸和位置,进行水厂平面布置并绘制水厂平面布置图5.计算各净水构筑物和连接管忠的水头损失,考虑水厂地形,确定各净水构筑物的标高,绘制水厂高程布置图。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1.近期规模设计规模为 (29+0.5)=29.5万m3 /d(3.414 m3/s),制水能力Q=29.5×1.07=31.565万m3 /d=13152m3 /h,其中水厂自用水5%~10%,取7%。
近期规模31.565万m3 /d.水处理构筑物按照近期处理规模进行设计.水厂的主要构筑物分为8组,每组构筑物类型相同,每组处理规模为3.945625万m3 /d(1644m3 /h)。
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水处理构筑物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水厂规模、水厂用地面积和地形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初步选定三套方案如下:方案一:取水→一级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方案二:取水→一级泵站→管式扩散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移动罩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方案三:一级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V型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根据技术性能比较,确定选择方案三,即:消毒剂↓取水→一级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V型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取水泵房:已知吸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为17.60-0.6m=17.0m(0.6m为水头损失,为估算值),为保证吸水管的正常吸水,取吸水管的中心标高为15.5m。
(吸水管上缘的淹没深度为17.0—15.5—D/2=1m,其中D取1000mm)。
取吸水管下缘距吸水间底板0.75m,则吸水间底板标高为15.5-(D/2+0.75)=14.25m。
洪水位标高为23.80,考虑1.50m的浪高,则操作平台标高为25.30m。
故泵房筒体高度为:H=25.30-14.25=11.05m操作平台以上的建筑高度,根据起重设备及起吊高度、电梯井机房的高度、采光及通风的要求,吊车梁底板到操作平台楼板的距离取为6m,从平台楼板到房顶底板净高为 1.5m,所以整个一泵房的高度为11.05+6+1.5=18.75m。
4.1 配水井每个配水井设计规模为6576m3/h,设计2个,配水井是为了改善进水泵池来水的水流条件,均匀分配原水至各组处理构筑物,确保运行的稳定性。
配水井同时作为滤池上清液的接纳点。
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5min,配水井有效容积为274m3。
配水井外径为8m,内径4m,井内有效水深为5.45m,配水井总高度为6m。
DN mm钢管。
配水井进水管采用DN1300mm钢管,配水井出水管采用800↓↓↓↓↓↓↓4.2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设计原则:溶液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
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上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1.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来防腐。
已知条件:水厂单组构筑物设计流量1644m3/h,设计2座溶液池,每座提供4组的混凝剂即Q=1644×4=6576 m3/h。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精致硫酸铝为混凝剂。
最大投加量为30mg/L,精致硫酸铝投加浓度为15%。
采用计量投药泵投加。
计算过程:1.溶液池容积W1W1=aQ/(417cn)式中:a—混凝剂(精致硫酸铝)的最大投加量,30mg/L;Q—处理的水量,6576 m3/h;c—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15%;n—每日调制次数,3次。
所以: W1=30×6576/(417×15×3)= 10.513 m3溶液池容积为12 m3 ,有效容积为10.52m3,,溶液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长×宽×高=2m×2m×3m,包括超高0.5m,置于室内地面上,池底坡度采用0.03.溶液池旁有宽度为 2.0m工作台,以便操作管理,底部设放空管。
2.溶解池(搅拌池)容积W2W2=0.3W1=0.3×10.513=3.154 m3设计尺寸为长×宽×高=1.6×1.0×2.5m,其中包括超高为0.5m,池底坡度为3%。
溶解池池壁设超高,以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溶解池为地下式,池顶高出地面0.5m,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条件。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q0=W2/60t=5.26L/s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d0=50mm,相应流速为2.50m/s,采用钢管。
溶解池池底部设管径DN100mm的排渣管一根。
3.投药管投药管流量q=w1×2×1000/24×60×60=0.24L/s,查水力计算表得管径为d=25mm,相应流速为0.47m/s,采用钢管。
由于药液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以及配件都采用防腐措施。
溶液池和溶解池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内壁涂衬以聚乙烯板。
为增加溶解速度及保持均匀的浓度,采用机械搅拌设备。
3.加药间和药库加药间和药库合并布置,布置原则为:药剂输送投加流程顺畅,方便操作与管理,力求车间清洁卫生,符合劳动安全要求,高程布置符合投加工艺及设备条件.储存量一般按最大投药量的期间的15-30天的用量计算。
混凝剂为精制硫酸铝,每袋的质量为40kg,每袋的体积为0.5×0.4×0.2 m3,投药量为30g/ m3,水厂设计水量为13152m3/h,药剂堆放高度为1.5m,药剂贮存期为30d。
硫酸铝袋数N = 24Qut/1000W= 24×13152×30×30/(1000×40)≈7102袋有效堆放面积A = NV/1.5(1-e)=7102×0.5×0.4×0.2/(1.5×0.8)=236.8㎡其中e为堆放孔隙率,袋堆时e=20%。
4.3 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式静态是什么、、、、、、、计算过程:1.设计流量每组混合器处理水量为: 1644m3/h=0.4567 m3/s2.水流速度和管径由流量为1644m3/h,查水力计算表得:v=0.92m/s,管径800 mm, 1000i= 1.25.投药口至澄清池距离为。
4.3机械搅拌澄清池已知条件:每组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设计流量为Q=1644m3/h=456.7L/s。
泥渣回流量按4倍设计流量计。
第二反应室提升流量Qˊ=5Q=5×456.7=2283.5(L/s)=2.2835(m3/s)。
水的总停留时间t总=1.5h。
(1.2-1.5h)第二反应室上升流速及导流室下降流速u1=50mm/s=0.05m/s(以Qˊ计)。
(40-70mm/s)第二反应室内水的停留时间t1=0.6min=36s。
(0.5-1min)分离室上升流速u2=1mm/s(0.8-1.1mm/s)计算过程:设第二反应室内导流板截面积A1为0.035㎡,则:1===45.67㎡直径=取二反应设计要点:1.滤池清水池应设短管或留有堵板,管径一般采用75~200mm,以便滤池翻修后排放初滤水.2.滤池底部应设有排空管,其入口出设栅罩,池底坡度约0.005,坡向排空管.3.配水系统干管的末端一般装排气管,当滤池面积小于25㎡时,管径为40mm,滤池面积为25~100㎡时,管径为50mm.排气管伸出滤池顶处应加截止阀.4.每个滤池上应装有水头损失计或水位尺以及取样设备等.设计计算:设计2组滤池,每组滤池设计水量为:Q=40000 m3/d滤速:v=10m/h反冲洗强度q=14L/(s· m2)保护层高度H4 采用0.3 m滤池总高度H 为: H= 0.5 + 0.6 + 1.8 + 0.3 = 3.2 m(3)配水系统(每只滤池)①干管:干管流量: q g = fq = 28.1×14 = 393.4 L/s采用管径: d g = 700mm干管始端流速: v g = 1.02 m/s②支管支管中心间距:采用a j = 0.25 m采用孔眼直径: d k = 9 mm每个孔眼面积: f k = πd k²/4 = 0.785×9×9 = 63.5 mm孔眼总数: N k = F k/ f k = 70250/63.5 = 1107 个每根支管孔眼数: n k = N k / n j = 1400/50 = 28个支管孔眼布置设二排,与垂线成450夹角向下交错排列.⑤复算配水系统: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则l j/d j = 2.15/0.08 = 27 < 60清水渠断面:同进水渠断面4.7 消毒设计计算:1.加氯量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Q1=80000 m3/d=3333.3 m3/h,清水池最大投加量a为1mg/L.预加氯量为0清水池加氯量Q= 0.001aQ1= 0.001×1×3333.3= 3.33kg/h二泵站加氯量不做考虑2.加氯间仓库储备量按30d最大用量计算:M= 3.33×30×24= 2398kg选用1t的氯瓶3个,氯瓶长L=2020mm,直径D=800mm,公称压力2.2Mpa.加氯间中将氯瓶和加氯机分隔布置.加氯间有直接通向外部的门,保持通风. 加氯间外布置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照明和通风设备在室外设开关.4.8 清水池设计计算:已知条件:设计水量Q =31.565万m3/d.1.清水池调节容积取设计流量即最高日用水量的10%,则调节容积为:W1=10%×Q=10%×31.565×10000=31565m32.消防用水量按同时发生两次火灾,一次灭火用水量取25L/s连续灭火为2h,则消防容积为: W2=25×2×3600/1000=180 m33.水厂自用水(用于冲洗滤池,沉淀池排泥等)的贮备容积为:W3=7%×Q已在设计流量考虑范围内.4.安全储量:不做考虑W4= 05.每组清水池的容积为:W= W1 + W2 + W3 + W4= 31565 + 180 + 0= 31745m36.水厂内建4座矩形清水池,容量为W/4=7936.25m3清水池有效水深取4.5m,超高0.3m,则清水池的平面尺寸为63m×30m.7.清水池进水管按最高日平均时流量计算,采用钢管,直径为800mm,流速为0.9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