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与不同散生木树种效应关系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6.08 KB
- 文档页数:2
毛竹的改良品种与选育研究毛竹(学名:Bambusa latifolia McClure)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竹类植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竹种之一。
它的生长速度快,木质坚硬,受虫害和病害的影响相对较小,具有广泛的用途。
然而,传统的毛竹品种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生长周期长、纤维素含量低等,这就需要进行客观而科学的改良与选育研究,以提高毛竹的经济效益和竹材的质量。
改良品种的选育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从自然中发现出色的毛竹基因型,并通过育种和繁殖的努力将其传承下去。
毛竹的改良品种主要集中在生长周期和纤维素含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对于毛竹生长周期的改良,科研人员通过选择和培育生长速度更快的品种,例如毛竹的早熟品种,可以缩短毛竹的生长周期,提高其经济效益。
这些早熟品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砍伐的标准,大大缩短了毛竹产业的周期。
除了选择好性状的种苗,科技手段也在改良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毛竹生长的分析和探索,结合现代遗传学和分子育种的手段,科研人员可以加速改良品种的选育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纤维素含量是影响毛竹竹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纤维素含量的毛竹具有优异的韧性和稳定性,更适合被用于制作各种竹制品。
为了提高纤维素含量,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毛竹的遗传基础和育种方法,选择具有高纤维素含量的杂交种或变异型,进行繁殖和推广。
同时,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也可以对纤维素的含量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施肥、修剪等。
在改良品种与选育研究中,科研人员还需要注意对毛竹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与分析,以确定适合特定环境条件下生长和发展的改良品种。
毛竹生长环境的土壤、水分、光照等因素对其生长和竹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改良品种的选育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选择适应性较强的品种。
此外,对于毛竹的改良品种与选育研究,还需要解决品种保护和推广问题。
优秀的改良品种需要得到保护,避免被侵权和盗版,保护育种者的利益。
同时,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积极推广优良品种的种植,在推广方面需要协同各方力量,从技术支持到市场拓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毛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毛竹对杉木林入侵效应初步调查研究史纪明;张纪林;教忠意;汪有良【摘要】毛竹通过地下扩鞭在不断向外扩张,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弄清毛竹在自然状态下的扩张特性,在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对毛竹扩张过程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扩张过程中,毛竹的立竹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随着扩张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立竹度由纯毛竹林的3 200株/hm2降低至100株/hm2.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毛竹的胸径、株高等生长状况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毛竹林在不断向周边林分扩张,形成竹进林退的局面.【期刊名称】《江苏林业科技》【年(卷),期】2013(040)001【总页数】4页(P7-9,41)【关键词】毛竹;扩张;立竹度;胸径;株高【作者】史纪明;张纪林;教忠意;汪有良【作者单位】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5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为单轴散生型竹种。
竹林通过地下竹鞭繁育,一个林分即为若干基株的无性系种群。
竹株间通过竹鞭相连,形成生理整合。
竹鞭不但起着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输导、贮藏作用,还是无性繁殖的最重要器官,即形成竹连鞭、鞭生芽、芽孕笋、笋长竹、竹养鞭的生长过程[1]。
毛竹行鞭繁衍和空间拓展的能力强,能够迅速扩散并渗透到周边林分内,进而不断纯林化,严重蚕食周围原始植被,影响周边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毛竹林已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毛竹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可持续性强的特点,是我国林区重要的经济林种之一[2]。
过去,我国的研究多集中于生产经营方面[1,3]。
近年来,毛竹林生长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生态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大量关注[4-5]。
本文通过对毛竹林扩散过程中毛竹生长的研究,探讨毛竹林种群扩散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毛竹扩散对周围植被的影响,对科学合理地管理毛竹林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衰败毛竹林留用伴生树密度探讨衰败毛竹林伴生树密度是指在毛竹林中种植其他乔木或灌木作为伴生树的密度。
伴生树在毛竹林中起着提供栖息环境、调节气候、改善土壤质量等作用,对毛竹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衰败毛竹林中伴生树的密度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衰败毛竹林是指竹子的密度较低,竹子生长趋势不好,形态丑陋,青枯植株较多的一种竹林类型。
伴生树在衰败毛竹林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树木在竹林中可以提供遮阳和调节气温的作用,减轻了直射日光的照射,保持了竹林湿度,从而改善了竹林的生长环境。
伴生树还可以通过降低竹叶蒸腾量来提高毛竹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水分蒸发速率,提高土壤水分储存能力。
衰败毛竹林中伴生树的密度过高也会对毛竹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竹林内气温过高,湿度过低,阻碍了竹子的正常生长。
伴生树过多会竞争竹子的光、水、营养资源,影响竹子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
过高的密度还会增加竹林的病虫害发生率,增加植株的患病几率。
针对衰败毛竹林中伴生树的密度问题,可以选择适当的伴生树种类和密度来进行调控。
首先要选择耐阴性强、适应性较好的树种作为伴生树。
根据竹林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伴生树密度。
一般来说,毛竹林中的伴生树密度可以控制在每亩30-50株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对伴生树密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衰败毛竹林中的伴生树密度对毛竹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当的伴生树密度可以改善竹林的生长环境,提高毛竹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
但密度过高会影响竹林的生长,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建议在种植衰败毛竹林时合理选择伴生树种类和密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促进毛竹的生长和发展。
毛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探究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毛竹(学名: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一种生长迅速的竹类植物,被广泛用于建筑、纸浆、家具等方面。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竹林的过度开发,毛竹和其他植物的生存环境日益受到威胁,这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毛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措施对这一关系的影响。
首先,毛竹是一种独特的植物资源,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竹类植物的一种,毛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生长,并为大量的昆虫和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
当竹林得到合理保护时,它们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吸引和维持多样性的动植物群落,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毛竹的过度植被破坏了竹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挑战。
过度采伐毛竹导致了栖息地的破坏,许多动植物因此失去了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此外,竹林在一些地区的引入和种植也破坏了当地原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原生物种数量的减少。
这对生态平衡和地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了威胁。
所幸的是,对于毛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冲突,人类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来寻求平衡。
首先,建立保护区是保护毛竹和生物多样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和实施管控措施,可以保护毛竹生长的自然环境,并为其他动植物提供恢复和繁衍的机会。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毛竹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在了解了生态系统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我们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
此外,教育宣传也是保护毛竹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节。
公众的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能够促使人们更加重视毛竹和其他植物资源的保护,减少过度开采的行为,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毛竹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确保毛竹的合理利用,同时限制非法采伐和盗伐行为。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林扩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林倩倩;王彬;马元丹;吴呈昱;赵明水【摘要】为研究毛竹林扩张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毛竹林、常绿阔叶林、毛竹-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毛竹-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针阔混交林等7种群落进行调查,分析毛竹扩张对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立木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毛竹林的立竹度为3700株· hm-2,毛竹扩散到其他森林类型,均造成其他树种立木数的降低。
受毛竹扩张的影响,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植物群落的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有减小的趋势。
灌木层中,由于受毛竹扩张的影响,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增大。
草本层中,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基本未受毛竹扩张的影响。
%By sampling method,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expansion on biodiversity in Tianmu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seven communities of theP.pubescens forest, the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the P.pubescens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the coniferous forest, the P.pubescens coniferous forest, the mixed broadleaf-conifer forest, and the P.pubescens mixed broadleaf-conifer forest.The number of P.pubescens was 3 700 tree· hm-2 .The number of other species decreased with the expansion of P.pubescensforest for the three communities .The 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of plant communities decreased with the expansion of P.pubescens forest.Three indices of species diversity of shrub layer of the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and the coniferous forest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communities which were expanded by P.pubescens forest.The 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of herbaceous plant communities were almost unchanged along with the expansion of P.pubescens forest.【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6页(P43-47,71)【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毛竹扩张;生物多样性【作者】林倩倩;王彬;马元丹;吴呈昱;赵明水【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临安,311300;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5.5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生命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毛竹苗的植株间关系与病虫害传播研究毛竹是一种重要的竹类植物,被广泛种植和应用于林业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毛竹苗的植株间关系和病虫害的传播机制,本文将从毛竹苗的群落结构、根系相互作用以及病虫害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毛竹苗的植株间关系与其群落结构密切相关。
毛竹群落通常以密植方式种植,植株之间距离较近,株干直立,形成一片茂密的竹林。
群落中的毛竹苗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竞争主要表现在光照、水分和养分等方面。
光照是毛竹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由于竹林的茂密程度,下层苗木的光照较为有限,容易受到上层植株的遮蔽。
此外,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也会影响毛竹苗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毛竹苗的群落管理中,要注意合理密植和适当疏伐,以减轻植株之间的竞争压力,促进苗木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毛竹苗的根系相互作用对其间关系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毛竹根系发达,分布广泛,不仅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还能够与周围植物的根系进行交互作用。
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上。
一方面,毛竹苗的根系可以与周围植物的根系形成竞争关系,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资源。
另一方面,根系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根系之间的共生作用,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毛竹苗的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适当管理根系,促进其与周围植物根系的良好相互作用,提高毛竹苗的生长质量。
最后,病虫害的传播是毛竹苗栽培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毛竹苗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病虫害的危害,如叶斑病、竹虫和蚜虫等。
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触摸传播和土壤传播等。
毛竹苗的茂密林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和传播源,空气中的病菌和害虫可以通过风力传播到其他苗木上,导致病虫害的蔓延。
此外,触摸传播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当人们接触受感染的毛竹苗时,病菌和害虫也会通过接触传播到其他苗木上。
土壤传播主要是指病菌和害虫通过土壤中的根系和土壤颗粒等介质传播到其他苗木上。
衰败毛竹林留用伴生树密度探讨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我国南方很多地区的毛竹林出现了衰退现象。
毛竹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经济林之一,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保护毛竹林的过程中,留用伴生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
在伴生树的选择和密度上,也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伴生树的选择伴生树是指与毛竹共生的树种,在毛竹林中起着防风固土、调节气候、促进土壤肥力等作用。
在伴生树的选择上,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区域内的植被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伴生树:1. 白皮松:喜阴力强,耐枯旱,具有浅根系,不会争夺毛竹的养分和水分。
2. 桑树:耐阴、耐干燥,根系发达,有利于固土保水,促进土壤肥力。
3. 杨树:快速生长,树皮可制皮革和造纸,对毛竹生长无明显影响。
4. 柚树:一年生的柚子枝能够释放大量的氨氮,促进毛竹生长,同时收获柚子也能增加经济收益。
5. 蓝桉树:生长迅速,树干粗壮,对毛竹的生长影响较小。
伴生树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伴生树的株数。
在选择伴生树密度时,有几点需要考虑:1. 毛竹林的经营目标:如果主要种植毛竹的话,需要将伴生树的密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争夺毛竹的养分和生长空间。
2. 地形地貌:在比较平坦的地形上,伴生树的密度可以适当增加,以防止风沙和水土流失。
在比较陡峭的地形上,伴生树密度应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减少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3. 土壤条件: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加伴生树密度,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在土壤质地较差、排水不良的地方,应将伴生树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将伴生树的密度控制在10-50株/亩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伴生树的密度应随着毛竹的生长发展而适当调整。
总之,留用伴生树是防止毛竹林衰退的一种重要措施,但伴生树的选择和密度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希望通过专业人士的不断探讨和经验总结,能够更好地保护毛竹林,促进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毛竹苗的林分结构对生长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引言:毛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广泛应用于木材、纸浆等产业。
了解毛竹苗的林分结构对其生长和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毛竹苗的林分结构,探讨其与生长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提高毛竹苗的生长和品质。
一、毛竹苗的林分结构1. 毛竹苗的分布特点毛竹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它以其快速的生长速度和优质的竹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利用。
毛竹苗的林分结构包括竹高、竹径、竿数等指标。
2. 竹高对毛竹苗的影响竹高是指毛竹苗离地面到最高竹秆顶端的高度。
研究表明,竹高与毛竹苗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密切相关。
较高的竹高往往意味着较长的生长周期和较好的竹材质量。
3. 竹径对毛竹苗的影响竹径是指毛竹苗的茎秆直径,是评估毛竹苗生长快慢和竹材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较大的竹径通常意味着较长的生长时间和更好的材质。
4. 竿数对毛竹苗的影响竿数是指单位面积内毛竹秆的数量。
研究表明,较高的竿数对毛竹苗的生长速度和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过高的竿数可能会导致竹秆间的竞争,影响毛竹苗的生长和品质。
二、毛竹苗的生长与林分结构的关系1. 林分结构对毛竹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宜的竹高、竹径和竿数可以促进毛竹苗的生长。
较高的竹高和竹径可增加光照的有效利用,从而增强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适宜的竿数可以避免毛竹苗之间的竞争,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2. 林分结构对毛竹苗质量的影响毛竹苗的质量是指竹材的力学性能、纤维形态特征以及其他相关的品质指标。
合理的林分结构可以提高毛竹苗的质量。
适宜的竹高和竹径可以增加毛竹苗的可用纤维长度,从而提高纸浆和木材的质量。
适宜的竿数可以降低毛竹苗之间的竞争,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供给,有利于提高毛竹苗的质量。
三、管理措施的建议1. 合理选择种植密度根据研究结果,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保证毛竹苗的较好生长和品质。
过高的种植密度可能会导致毛竹苗之间的竞争,限制其生长空间。
合理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地理环境、生长周期和经济考虑进行选择。
衰败毛竹林留用伴生树密度探讨
衰败毛竹林是指由于环境变化、虫害、疾病等原因导致毛竹林生长低迷、竹径较小、竹数稀疏、竹秆略带死心等现象。
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而增加伴生树密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伴生树是指在竹林中种植的其他树种,因其具有保持土壤、增加水分、改善环境等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衰败毛竹林的治理中。
在伴生树的种植中,密度的选择十分重要。
因为密度过低,效果不明显,而密度过高,则会影响毛竹的生长和发展。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针对不同的衰败毛竹林类型,应采取不同的伴生树密度。
对于初衰毛竹林,伴生树的密度应当适度,通常每亩种植10-20棵。
这种密度下,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伴生树的生长发展,同时不会对毛竹造成过多的竞争和阻碍。
对于中衰毛竹林,则应该在伴生树密度上略有增加。
在这种衰退程度下,毛竹林的竹径和竹秆伸长明显减缓,林内环境开始恶劣。
因此,伴生树应该适当增加数量,每亩约种植20-30棵,能够有效改善林内环境,增加森林生态多样性。
最后是重衰毛竹林,这种类型的林地往往因为长期的过度开采和滥伐而濒临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伴生树的密度应当较大,通常达到每亩30-50棵。
伴生树数量的增加,能够更好地保护林地的生态环境,改善气候、土壤条件,为毛竹林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伴生树的种植是治理衰败毛竹林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根据不同衰退程度确定伴生树的密度,实现毛竹和伴生树的互利共赢。
毛竹苗的传粉生物学和花粉活力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一种重要的竹类经济作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
毛竹的繁殖主要依赖花粉传递,而花粉活力则是传粉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毛竹苗的传粉生物学和花粉活力对于了解其繁殖生态以及种子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毛竹苗的传粉生物学。
毛竹属于异交植物,意味着其需要不同个体之间的花粉传递才能实现繁殖。
不同于自交植物,异交植物的传粉过程需要依赖传粉媒介,例如昆虫、风等。
毛竹的花粉由被子植物中常见的雄蕊器官产生,而雌蕊器官则位于花序的顶端,称为“顶花”。
顶花在群体内呈现出规律的序列分布,这种特殊的群体结构对于花粉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是毛竹花粉传递的主要媒介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蜜蜂、蚂蚁、甲虫等昆虫会在毛竹上寻找花蜜和花粉,并将其传递到其他花朵上。
昆虫传粉的过程中,花粉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传粉的成功率。
花粉活力是指花粉颗粒维持生活活跃状态的能力,通常通过花粉萌发率来衡量。
研究发现,在毛竹的传粉过程中,花粉在花序内的活性逐渐下降,而在花序外的活性则有所提高,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可能与传粉方式和传粉媒介有关。
为了研究毛竹花粉活力,研究人员通常采用适宜的试验方法来评估花粉的萌发率。
常见的方法包括加入花粉萌发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观察花粉管的生长情况。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显微镜观察花粉颗粒的形态特征和结构,以及使用染色试剂来检测花粉颗粒的某些化学成分。
这些研究手段有助于了解毛竹花粉的生物学特性和萌发机制。
研究毛竹花粉活力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更直接地影响到毛竹的种子产量。
花粉活力的高低决定了毛竹传粉的效果,进而对种子形成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发现,花粉活力较高的毛竹花序具有更高的种子产量。
因此,通过研究毛竹花粉活力,我们可以了解毛竹繁殖的效益,进一步提高毛竹种子的产量。
总结来说,毛竹苗的传粉生物学和花粉活力是影响其繁殖生态和种子产量的重要因素。
毛竹造林技术研究作者:霍守巨姚劲松王普胡传新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7期摘要毛竹属于生长快、成材快、效益高的经济林种,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针对毛竹的特性,本文从毛竹的栽植、竹林的经营管理和毛竹混交造林效益分析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当地毛竹的产量及质量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毛竹;造林技术;研究毛竹凭借其自身生长快、成材早、伐期短、可重复砍伐的特点,成为经济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领域,毛竹家具和工艺品等成为人们进行居家装饰的首选,由此带动了毛竹种植业的发展。
但要想对毛竹进行造林,实现规模化生产,就必须对其造林技术进行了解和分析。
1 毛竹的栽植1.1母竹选择母竹的正确选择直接影响毛竹造林的成功与否,并直接影响毛竹的产量和竹笋的品质。
一般选择1-3年生、竹秆直、枝叶繁茂、叶色深绿、生长健壮,并且无畸形和病虫害的竹子作为母竹,同时宜选择枝下高80-150cm,枝下的节数在4-12节之间,节间长在18-20cm的母竹。
1.2造林整地与垦覆毛竹造林前必须进行整地,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清除造林地的树根、石块等杂物,同时把杂草和灌木清出造林地;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的疏松度,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以适宜于母竹发鞭长竹,促进毛竹林的快速生长。
整地应在造林前的秋季或冬季进行。
在坡度较大,为防止水土流失,则应采用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方式。
新造竹林前2年每年都要进行全垦,即整地扩穴,以利发鞭。
以后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时间以7一8月为宜,此时毛竹的同化作用旺盛,竹鞭的生长速度快,笋芽陆续分化膨大,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
此时气温高,而杂草、灌木还未结实,垦复后不仅使土壤得到了疏松,还将竹林中的杂草灌木翻人土中,在高温下腐烂分解变成绿肥,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
垦覆不仅可以清除竹林中的杂灌草,减少杂灌木对毛竹的营养、水分和空间竞争,还可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强土壤的涵养水肥能力,提高毛竹的造林成活率和成林速度。
分析毛竹纯林人工混交阔叶树种的特征论文分析毛竹纯林人工混交阔叶树种的特征论文竹子是一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最好的植物,竹产业是我国具有绝对优势的特色产业[1],大面积改毛竹混交林为竹纯林,虽然存在一段时期的高产,但经过一定时期之后竹林生产力明显下降[2],许多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纯林存在地力衰退、病虫害加剧、笋竹产量、质量下降等问题[3]。
为促进毛竹纯林回归竹阔混交[4],研究和应用毛竹纯林人工混交阔叶树种是竹林分类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地处福建省北部(东经117°58′45″~118°57′11″,北纬26°38′54″~27°20′26″),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北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气候明显,春季多雨,夏长较热,秋高气爽,冬短多雾,年平均气温18.7 ℃;冬季平均气温8 ℃,夏季月平均气温28.5 ℃,年平均降水量1 663 mm,主要集中在3—6月。
年平均日照时数1 612 h,无霜期286 d,土壤是发育于花岗片麻岩的山地红壤。
毛竹纯林是在1980年天然毛竹混交林砍除其余树种形成的林分,套种时间为2008年春。
1.2 试验材料套种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 Law)、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拟单性木兰(Magnoliaceae)、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Sarg)、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木荷(Schima spp)、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福建含笑(Michelia fuianensis)、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野鸭椿(Euscaphis japonica)、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19种阔叶树种。
衰败毛竹林留用伴生树密度探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毛竹林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在毛竹林的生长与管理过程中,伴生树的密度对毛竹林的衰败有一定影响。
本文将探讨衰败毛竹林留用伴生树密度的相关问题。
一、毛竹林的重要性毛竹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毛竹具有生长速度快、吸收二氧化碳强、保水保肥能力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造纸、家具等行业。
毛竹林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稳定土壤,保护水源,维护生态平衡。
毛竹林具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二、衰败毛竹林的原因在毛竹林的生长与管理过程中,伴生树的密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伴生树是指与毛竹共生的其他树种,通常呈现为在毛竹林下生长的乔木。
适量的伴生树种可以提高毛竹林的生态效益,但是密度过大或者过小的伴生树都会对毛竹林的生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密度过大的伴生树密度过大的伴生树会竞争毛竹的水、养分和光照资源,导致毛竹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密度过大的伴生树还会增加毛竹林的阴湿度,加剧毛竹林病虫害的滋生,造成毛竹林的衰败。
适度调控密度过大的伴生树是保护毛竹林的重要措施之一。
2.密度过小的伴生树密度过小的伴生树会导致毛竹林生态系统的不稳定,缺乏必要的生态平衡。
适量的伴生树可以提高毛竹林的生态效益,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当伴生树的密度过小时,将会降低毛竹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造成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衰败毛竹林留用伴生树密度的探讨针对衰败毛竹林留用伴生树密度的问题,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调控,以提高毛竹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1.科学调控伴生树密度针对密度过大的伴生树,可以通过清理或疏伐的方式来调整伴生树的密度,减少伴生树对毛竹的资源竞争,提高毛竹的生长速度和发育质量。
对于密度过小的伴生树,可以通过人工引种或植栽的方式来增加伴生树的密度,以提高毛竹林的生态效益和保持生态平衡。
2.科学选配伴生树种在留用伴生树的过程中,应根据毛竹林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特点,科学选配合适的伴生树种。
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对毛竹扩张的响应作者:王琳欧阳明宋述望曾小霞宋庆妮刘骏方熊栾丰刚杨清培来源:《广西植物》2023年第09期摘要:為从生态化学计量内平衡角度解释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植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的生存响应差异性,该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毛竹扩张方向选取典型毛竹-常绿阔叶林界面,依次设置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样地,比较分析了毛竹扩张方向上样地内不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叶片及土壤N、P含量及比例。
结果表明:(1)从毛竹林到阔叶林,土壤N含量上升,P含量下降,N∶P上升(P<0.05);乔木层树种[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及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叶片P含量下降,N∶P上升(P<0.05);除灌木层的红果山胡椒(Lindera erythrocarpa)外,各林分中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N、P含量及比例变化较小。
(2)土壤N∶P与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N∶P 分布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与不相关。
(3)在各林分中,毛竹叶片N、P含量及比例较稳定。
综上认为,毛竹通过改变土壤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扩张,引起植物体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发生变化。
灌木及草本植物受土壤异质性影响较小,但是乔木层植物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却因此失衡,这可能是阔叶林乔木层树种存亡受威胁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毛竹扩张,植物多样性,生态化学计量内平衡,土壤N∶P,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142(2023)09-1737-10收稿日期:2022-07-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319,41807028);江西省“千人计划”引进类创新领军人才长期青年项目(jxsq202010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