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1.3-1.6
- 格式:docx
- 大小:152.57 KB
- 文档页数:5
1.6物质的分离教案1、教学目标①科学观念目标:不同组成与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能从微观视角初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②科学思维目标:针对真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能基于事实与证据,利用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式构建模型,能运用简单模型解释常见现象,解决常见问题。
③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已经制订的探究计划,运用所学的基本器材,利用观察、实验等各种方法获得数据,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愚弄所学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处理数据,建构解释,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④态度责任目标:乐于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具有初步的理论兴趣。
⑤知识内容目标:了解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现象,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⑥具体学业目标:了解两种结晶的方法,并能根据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学会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获得硫酸铜晶体,从中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
2、教材分析①教材从如何将其他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问题出发,导入本节课程②教材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晶体,并提出晶体是怎么形成的?这一问题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进而介绍生活中最常见的氯化钠晶体,是由海水晒盐后得到的,引出了蒸发结晶的分离方法,从而定义了结晶的概念。
④再通过提问,除了蒸发结晶外,还有别的结晶方式吗?引出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⑤用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放在玻片上,观察结晶现象,得出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也能得到晶体。
⑥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引发学生思考,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角度来得出结论。
⑦进而得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用蒸发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结论。
⑧再介绍生产生活中实际上是两种方法一起使用的,用结晶法可以制备出晶体。
⑨最后通过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的实验,让学生们动手制备硫酸铜晶体,并从中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各个章节教案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课题:1.1地球上的水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难点:1.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2.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P2图)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_液_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___态和___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___96.53%___。
它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
其次是淡水,占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
3.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4.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_2.53%_,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__用水。
5.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二、水与生命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
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以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____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_______,其中水母占_____,草本植物中约占___________。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____活动也离不开水。
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______。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1.6 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一、选择题1.(2022·浙江温州·八年级阶段练习)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硝酸钾晶体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其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A.溶解B.蒸发C.蒸馏D.结晶2.(2021·浙江金华·八年级期中)《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去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
”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A.加热B.称量C.过滤D.蒸发结晶3.(2021·浙江·嵊州市崇仁镇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硝酸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硝酸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5℃时,将140g硝酸铵溶于100g水可配制240g饱和溶液C.25℃的硝酸铵饱和溶液冷却至10℃有结晶现象D.硝酸铵属于易溶物质4.(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某同学对表中的溶解度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大B.降温可将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40℃时,饱和的氯化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D.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钾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5.(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C.20℃时,向50g溶剂中加入20g的乙固体并充分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8.6%D.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KNO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6.(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NaCl和3说法错误..的是()A.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6.0克NaClKNO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B.40℃时,3C.可用蒸发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NaClKNO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一定会使37.(2021·浙江·宁波外国语学校一模)小科在学习“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后,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配制一杯过饱和硫酸铜溶液,取一小块硫酸铜晶体作为晶种,用一根线绑住放入溶液中静置。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物质的分离【知识点分析】一.物质的结晶1.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几何外形。
2.晶体的形成(1)蒸发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蒸发为了浓缩溶液,减少溶剂,溶质析出(剩余少量液体时关火,利用余温蒸干)(2)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温度降低溶解度降低,溶质析出二.常见的分离方法1.沉淀法:加入明矾或活性炭作凝聚剂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
这种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
2.过滤:(1)定义:利用装置把体积不同的物质分离(中学的过滤即为分离不溶的固体和液体)(2)需要的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
(3)过滤器的制作:将圆形滤纸两次对折,成为 1/4 圆形,,然后一边一层另外一边三层从中间拉开成锥形。
放入漏斗,使滤纸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泡。
(4)过滤的操作要求: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指:滤纸低于漏斗口、液体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指: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末端轻靠在有三层滤纸一侧、上面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3.蒸馏:(1)定义: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先汽化,再液化之后液体分离(2)装置:(3)注意:冷凝水从下向上流,温度计在支管口三.粗盐提纯1.实验目的: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固体2.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天平3.实验步骤:(1)溶解:称取适量粗盐置于烧杯,加入蒸馏水,搅拌至固体不再溶解(2)过滤:将溶解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3)蒸发:滤液置于蒸发皿中,边加热边搅拌蒸发结晶(剩余少量液体停止加热)。
四.自来水的净化【例题分析】一、选择题A.食盐中有蔗糖 B.食盐中有沙子 C.食盐水中有红墨水 D.食盐中有水3.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各个步骤,操作规范的是()A.取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结晶4.我国汉朝就掌握了豆腐的制作工艺。
九年级科学(上)单元测试题二(1.4节~1.6节)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的是()A Zn、Ca、Cu、FeB Cu、Zn、Fe、CaC Ca、Zn、Fe、CuD Fe、Zn、Ca、Cu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Zn+H2SO4=ZnSO4+H2↑B CuO+H2△Cu+H2OC NaOH+HNO3=NaNO3+H2OD Fe+CuSO4=FeSO4+Cu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 AgNO3和CaCl2B 稀HCl和Na2CO3C NaOH和稀HClD NaCl和Ca(NO3)24.在贝壳上滴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说明贝壳中含有()A Ca2+B CO32-C SO42-D OH-5.下列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A FeB MgC ZnD Cu6.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溶于水的是()A AgCl、CaCO3、BaSO4B CaCO3、KNO3、CaCl2C CuSO4、AgCl、MgSO4D Na2CO3、NaCl、NH4NO37.配制番茄的无土栽培液要用KNO3作肥料,化肥KNO3是()A 磷肥B 钾肥C 氮肥D 复合肥料8.食盐和纯碱是家庭厨房的必备品,现怀疑食盐中含有碳酸钠,则应该用以下什么方法证实()A 猜想B 调查C 实验D 尝味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 CH4B CH3CCOHC C2H5OHD CaCO310.月季花适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A 氨水11.有X、Y、Z三种金属,将Y、Z放入稀H2SO4,Y溶解,Z不溶解,将Z放入X的盐溶液中,Z表面有X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Y、Z、XB X、Y、ZC Z、Y、XD X、Z、Y12.下列不能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的气体是()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氨气13.电线中常含有铜,是利用铜性质中的()A 有金属光泽B 质硬C 有延展性D 有导电性14.人的汗液中含氯化钠,手摸过物体后,指纹线上的汗液就留在了物体上。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溶液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
2.溶剂: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悬浮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即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乳状液):油脂形成很小的液滴悬浮在水里,即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例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例题2】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例题3】让乳浊液静置许久,液体小颗粒一定会()A.下沉B.上浮C.均匀分散D.上浮或下沉【例题4】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A.白酒 B.食盐水C.医用酒精D.蒸馏水三.实验操作1.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粉末:①用药匙或纸槽取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擦拭看尽);②试管倾斜,把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或试管水平放置,把纸槽送入底部,然后竖立起来。
(2)取块状固体: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1)液体盛在细口瓶中,取用时,瓶塞倒放桌上,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以免被药液腐蚀),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缓流入试管内,倒完后应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向外放。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内,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眼睛平视液面下沿)【例题5】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例题6】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1.5 物质的溶解一.物质的溶解性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水和溶液阶段性测试卷(1.4-1.6)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把适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分散水中,可以得到与食盐水、矿泉水同一类的是( )A. 碘B. 蔗糖C. 面粉D. 花生油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B. 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C. 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D. 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3.将少量的以下液体:①橄榄油,②醋,③冰块,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味精,⑧食盐,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 ②④⑦⑧B. ②④⑥⑦⑧C. ①②④⑦⑧D. ②③④⑦⑧4.如表说明A、B、C、D 四种液体的性质,小龙取其中一种液体与蒸馏水加入试管中,在室温下,充分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试管内的情况如图所示。
则小龙所取的液体为哪种( )液体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与蒸馏水作用A 0.78 -9.7 65 可互相溶解B 1.15 -5.2 218 不可互相溶解C 0.8 6.4 81 不可互相溶解D 1.3 12.5 290 可互相溶解A. AB. BC. CD. D5.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溶质碘溶剂水酒精汽油苯(有毒)溶解剂微溶可溶易溶易溶A. 水B. 酒精C. 汽油D. 苯6.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
图为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图为加热到50℃时的现象(不考虑水分蒸发),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N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B. 图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图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 图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7.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食盐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并搅拌。
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案】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接任初二两个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两个班共有学生56人。
这届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
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
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
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
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
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
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
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
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
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课题:1.6物质的分离教学目标:1.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
重点难点:1.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溶液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自然界中的河水、海水和泉水等都不是纯净物,都是溶有多种溶质的溶液。
那么,怎么将这些物质从水中提取出来,比如从海水提取食盐?晶体的形成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A.常见物质的晶体如,硫酸铜晶体、云母晶体、食盐晶体、明矾、水晶、金属等,观察。
B.常见的非晶体物质,如硫磺粉、红磷、蔗糖、玻璃、橡胶、塑料、蜡烛、松香等。
发现: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晶体的形成思考:我们所吃的食盐是如何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解答:我们所吃的食盐大多数就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
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蒸发后,溶液变浓,最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
方法1:蒸发溶剂--适用于所有的饱和溶液。
如食盐的提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取到晶体呢?实验:P38-39 实验:1)配制一杯70摄氏度的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利用吸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片上。
3)仔细观察(或用显微镜观察),有没晶体出现?4)静置、冷却、析晶总结出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即: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总结可得出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可以通过蒸发溶剂使溶液变浓,再继续蒸发溶剂而获得1 晶体;也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来获得晶体。
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问1: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问2: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得到晶体?问3: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前一种是,后一种不一定。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全部)(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初中科学目录(全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初中科学目录(全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1科学在我们身边1。
2 实验和观察1。
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
4 温度的测量1.5 质量的测量1.6 时间的测量1。
7 科学探究第2章观察生物2。
1 生物与非生物2.2 常见的动物2。
3 常见的植物2。
4 细胞2。
5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2.6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3章地球与宇宙3。
1我们居住的地球3.2 地球仪和地图3。
3 太阳和月球3。
4观测太空3.5 月相3。
6 日食和月食3。
7 探索宇宙第4章物质的特性4。
1 熔化与凝固4。
2 汽化与液化4。
3 升华与凝华4.4 物质的构成4。
5物质的溶解性4。
6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1。
1 感觉世界1.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3 耳和听觉1.4 光和颜色1。
5 光的反射和折射1.6 眼和视觉1。
7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二章运动和力2。
1 运动和能的形式2。
2 机械运动2。
3 力的存在2.4 力的图示2.5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2.6 摩擦的利和弊2.7 牛顿第一定律2.8 二力平衡的条件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3。
1 动物的生命周期3.2 新生命的诞生3。
3 走向成熟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3.5 植物一生3。
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4.1 地球的自转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4.3 地球的绕日运动4.4 日历上的科学4。
八年级上册科学【高频考点解读】(考试范围:1.4-1.6)考点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考点解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分层分层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⑤⑥⑧B.②⑤⑥⑧C.③⑥⑦D.全正确考点2:药品的取用考点解读: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②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
(一倾、二送、三直立)③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
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一横、二放、三慢竖)④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②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③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b、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c、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d、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④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⑤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c、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 (2)1.1水在哪里 (2)1.2 水的组成 (10)1.3 水的密度(一) (14)1.3 水的密度(二) (21)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8)1.4 水的压强(一) (33)1.4 水的压强(二) (43)1.4 水的压强(三) (51)1.5 水的浮力(一) (60)1.5 水的浮力(二)——物体浮沉条件 (69)1.5 水的浮力(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77)1.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86)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 (93)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二) (99)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三) (106)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四) (113)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五) (120)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28)学生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135)1.9 水的利用和保护(一) (140)1.9 水的利用和保护(二) (144)本章复习(一) (151)本章复习(二) (164)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6课时) (174)2.1 大气层(一) (174)2.1 大气层(二) (178)2.2 天气和气温 (183)2.3 大气的压强(一) (187)2.3 大气的压强(二) (191)2.3 大气的压强(三) (195)2.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 (199)2.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二) (202)2.5 风 (206)2.6 为什么会降水(一) (209)2.6 为什么会降水(二) (212)2.7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216)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 (221)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二) (226)2.9 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 (231)本章复习 (237)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4课时) (243)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二) (248)3.2 神奇的激素(一) (253)3.2 神奇的激素(二) (259)3.2 神奇的激素(三) (266)3.3 神经调节 (272)3.3 神经调节 (276)3.3 神经调节 (282)3.3神经调节 (287)神经调节 (292)3.4 动物的行为(一) (297)3.4 动物的行为(二) (302)3.5 体温的控制 (306)本章复习 (311)第四章电路探秘(13课时) (319)4.1 电路图 (320)4.2 电流的测量 (328)4.2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 (334)4.3 物质的导电性 (339)4.4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344)4.5 变阻器的使用 (350)4.6 电压的测量 (356)4.6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 (363)4.7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68)4.7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377)4.8 电路的连接(一) (381)4.8 电路的连接(二) (387)本章复习 (393)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第1课时1.1水在哪里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目录1.1水在哪里课题1.1水在哪里课题1.2水的组成课题1.3水的密度课题1.4水的压强课题1.5水的浮力课题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题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题1.8物质在水中的结晶课题1.9水的利用和保护1.1水在哪里课题1.1水在哪里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研究,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一、引入: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陆地水96.53%冰川冰68.69%陆地淡水 2.53%地下淡水30.06%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三、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2、水介入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B.承担运送养分的任务C.蒸腾调温3、长期保存在不同水分前提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每每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4、水的轮回――水体活动的重要形式1、水轮回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轮回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跟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招致水轮回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轮回:(1)小轮回1陆上内轮回:陆地-大气2海上内轮回:陆地-大气(2)大轮回:海陆间水轮回:陆地-陆地-大气2、水轮回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浙教版八上科学§1.6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课题 1.6物质的分离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离》是浙教版八上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
主要介绍结晶等几种常见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此前学生已了解了溶解、溶液及影响溶解度因素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反推如何从混合物中重新分离出物质,深化了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温度等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同时还为后续学习水的净化等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
第1课时主要介绍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混合物,其中结晶包括两种常用方式,即蒸发结晶和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式;第2课时主要介绍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结晶;了解结晶的主要方式(蒸发结晶和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了解不同结晶方式的适用条件;科学思维:理解结晶的两种方法与溶解性随温度变化特点的关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探究实践:通过“硫酸铜晶体培养”等小组实验,了解结晶的两种主要方式,提升操作、观察、归纳的能力;态度责任: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重点结晶的方法难点不同结晶方法的适用范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什么是饱和溶液?2、什么是溶解度?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主要步骤有哪些?过渡:不论是河水、井水,还是海水,自然界的水都是溶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如何将其他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呢?导入新课讲授新一、物质的结晶1、晶体:晶体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的固体结构的物质,其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规则的重复方式排列。
晶体都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固定的熔点。
2、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3、结晶:(1)结晶: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2)结晶的方法:结晶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蒸发结晶、降温结晶、重结晶等。
晶体以前学习过,这里通过复习来导入晶体的形成过程:结晶课①蒸发结晶;②降温结晶;③重结晶:将物质溶于溶剂或熔融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融体中结晶的过程。
八年级上科学1.3-1.6检测班级:姓名:一、选择题(2.5’)1、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宇航服中需要充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其目的是()A.增大体积 B.供呼吸用 C.增大重力 D.保持体内外压强相等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ρ=m/V可看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密度就越大B.煤油的密度是0.8g/cm3,若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是0.8g/cm3,则说明这种液体肯定是煤油C.一滴水和一杯水的质量不同,所以它们的密度也不同D.一块铜块温度升高时,铜块的密度将变小3、2m3的冰融化成水,体积()A.不变 B.减小为0.9 C.是原来的九分之十 D.是原来的十分之九4、实验室中测量盐水的密度,可选用下列哪组仪器()A.天平、量筒、盐水B.天平、刻度尺C.天平、烧杯、盐水D.天平、烧杯、量筒5、质量接近2000000mg的水是()A.一杯水 B.一热水瓶水 C.一桶水 D.一游泳池水6、一个鱼缸注满水,另一个注满水的相同鱼缸中漂浮着有一只木制的玩具“小船”,一下说法正确的是()A.漂浮在鱼缸中的“小船”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B.把两个鱼缸先后放在同一个台秤上,若水未溢出,则台秤示数相同C.往浮有小船的鱼缸中加一些盐,“小船”受到的浮力增大D.有“小船”的鱼缸底受到的水的压强较大7、一个物体悬浮在某种溶液中,若向溶液中加入一些水,物体下沉,这说明()A.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B.溶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C.加水后,物体排开溶液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D.物体下沉是由于加入的水增加了对它的压力8、甲、乙两根试管,甲盛的酒精,乙盛的是水,竖直放置时,两根试管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那么,这甲、乙两根试管的液柱的高度之比是()A.4:5 B.5:4 C.2:5 D.5:29、使用氧气瓶内的氧气进行气焊的过程中,有关瓶内氧气的物理量中,不变的是()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0、对于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铝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也一定是实心的B.如果铁球是空心的,则铝球和铜球也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铝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也一定是空心的D.如果铜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铝球一定是实心的11、有一个软木塞,它的质量是10克,投入水中,只有四分之一浸没在水中。
为了使软木塞能恰好浸没于水中,软木塞上可以加多少克的砝码()A.10克 B.20克 C.30克 D.40克12、一只密封的箱子体积是0.005立方米,质量是4千克,不慎落入水中,木箱在水中将(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无法判断13、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两实心体,质量之比为2∶1,它们的密度之比( )A.2∶1B.1∶2C.1∶1D.无法判断14、下列措施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载重汽车多装几个轮子B.将打地基的桩的下端做成尖形C.鸭的脚趾间有蹼D.铁轨下铺上枕木15、在烧杯内装适量的水,把一木块慢慢地放入水中,水未溢出。
当木块静止时,水对杯底的压强比原来的压强 (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16、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4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A 、“伊利”纯牛奶B 、“娃哈哈”矿泉水C 、肥皂水D 、血液17、如图4所示,用左手掌平压在气球上,右手的食指顶住气球,处于静止状态的气球发生了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右手指对气球的压力大于左手掌对气球的压力B .右手指对气球的压强大于左手掌对气球的压强C .右手指对气球的压强等于左手掌对气球的压强D .气球内部的气体压强一定不变。
18、如右图所示,悬吊的实心金属球缓慢浸没于倾斜的盛满水的大烧杯中, 沉到底部,则从大烧杯溢出流入小烧杯中的水和此金属球的关系是( )A .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B .两者体积相等,小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C .金属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D .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19、如图9-11所示,一块正方体如图a ,两边分别切去如图a 中虚线所示的长方体部分,按图b 、c 、d 放置,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比较为( )A .一样大B .b 最大C .c 最大D .d 最大20、下列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在这些运动中运动员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图4图9-11二、填空题(每空1’)21、重为300000牛的飞艇静止在空中,飞艇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牛,方向( )。
22、将船上的货物搬卸到码头后,船受到的浮力( ),船排开水的体积( )。
23、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其中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溶液的是( )。
雪碧、70%医用酒精、浑浊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丙酮、牛奶24、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平放和竖放时,砖对地面的压力比是( ),压强之比是( )。
25、一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如右图所示(容器重量忽略不计)。
问:(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力;(3)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水的重量;(4)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水的重量。
26、封冻的冰面上,一个体重600牛的人,他每只鞋底面积为125平方厘米,他恰好能安全通过冰面。
另一体重相同的人,每只鞋底面积为175平方厘米,他若要安全通过,最多可带( )牛的货物通过。
27、某同学为了测定某种油的密度,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他利用天平和一个空瓶进行下列实验:用天平称得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300克,再将此瓶装满水,称得总质量为900克。
先把水倒掉装满某种油,称得总质量为800克,这种油的密度是( )克/立方厘米。
28、农民常用盐水浸泡法来选种。
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种子沉到底是因为( ),干瘪、虫蛀的种子浮在液面上是因为( )。
29、有一个木块(0.5克/立方厘米),把它放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木块静止后从杯中溢出10克水,若把它浸在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木块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是( )牛,从溢水杯中溢出( )克酒精。
(g 取10牛/千克)30、弹簧秤下悬挂着一重物,浸没在浓食盐水中,若向浓食盐中逐渐加入水后,弹簧秤的示数将( )。
三、实验题(每空1’)31、一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1)若沿aa ’线将它切成两块,拿去上面的部分,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将( ),密度将( ),压强将( ); (2)若沿bb ’ 线切开,拿去右半部分,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将( ),密度将( ),压强将( )。
32、小明同学利用砝码、小桌、装有沙子的容器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实验,如图20甲所示.(1)保持小桌对沙子的( )不变,改变小桌与沙子的受力面积,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2)保持小桌与沙子的( )不变,改变小桌对沙子的压力,小明发现压力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 )(深/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3)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33、如图9-8所示,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 kg ,每只脚掌的面积为2×10-2m 2.则:(1)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10N /kg ,写出带公式的运算过程)(3)骆驼脚掌约为马蹄掌的三倍,这样大的脚掌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 (3×5’)34、一个重力为540牛的学生,站在一张重为140牛的方桌上,他的两只脚和桌面的接触面积是300平方厘米,方桌的四条腿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00平方厘米(g 取10牛/千克)。
求:(1)桌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是多少?(2)地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是多少?35、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密度为0.6克/立方厘米(g取10牛/千克)。
求:(1)把它放在1立方米水平桌面中央时,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各为多少?(2)把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3)松手后待物体稳定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少?36、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900帕,一个60千克的人,利用木板站在冰面上。
已知1平方米的木板的质量是10千克,问:人在木板上要安全需至少多大面积的木板铺在冰面上?(g取10牛/千克)图9-8答案选择题 D D D D B B A B B C C A C B A C B C D B21、300000 竖直向上22、变小变小23、浑浊的石灰水牛奶雪碧、70%医用酒精、澄清的石灰水24、1:11:425、小于小于小于等于26、24027、0.8328、饱满种子的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干瘪种子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29、0.1 1030、变大31、变小不变变小变小不变不变32、略33、略34、540牛18000帕680牛68000帕35、6牛600帕10牛漂浮6牛36、0.7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