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亮起了黄牌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31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
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
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
“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
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
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
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
《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让家乡的环境更美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环境在恶化,意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参加到环保活动中来。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环境保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只是表象,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层的理解,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并呼吁身边的人一起参与环保行动,让我们家乡的环境更美好,让我们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前调查,了解家乡生态环境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环境恶化的原因,并能与大家交流调查结果,分享学习成果。
2.知道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政府采取的治理措施,让学生在争做环保小卫士的同时呼吁大家都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爱科学、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调查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以及治理措施。
五、教学难点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调查家乡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
七、教学方法调查法、欣赏法、谈话法、情景体验法。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活动一:家乡美景令人醉1.海豚引入,听音乐欣赏嘉峪关的美景。
(课件)2. 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海豚是嘉峪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和嘉峪关人有着深厚的情谊,把海豚引入课堂,让它带领学生欣赏家乡美景,这种拟人化的导入方式,既能抓住学生的心,刺激学生的感官,又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二:家乡环境亮黄牌1.海豚的发现引入。
2.召开调查结果发布会。
------------环保小组调查表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以海豚为主线,让学生跟着海豚发现家乡的环境问题,以招聘环保小卫士为诱因,激发学生的兴趣。
环境亮起‚黄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现代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旨在使学生从积极主动的体验学习中获取知识,通过学习实现知识的升华,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于日常的行为中。
二、教学课题: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二课第三目。
三、教材分析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
《环境亮起‚黄牌‛》是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这一课主要分析中国的环境问题,分析人类因生产、生活过程中改造和利用环境而给人类自身发展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比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让学生在认知中国环境问题表现、危害及原因的基础上去思索社会应该如何发展,同时启迪学生认识到年轻一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资料(视频、音频、flash、漫画、文字、数据等),了解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及由此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通过讨论、活动、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通过构建‚创设情境——问题生成——主动探究——巩固交流——反馈延伸‛的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讨论法、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从本质上体会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学会利用多媒体中图片、数据和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
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人类居住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大家共同拥有一个地球,而且只有这样一个地球。
时至今日,由于人类对资源掠夺性地开发,地球已不堪重负,正向我们敲起"警钟",亮出"黄牌":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40%;过量的紫外线损害人的免疫系统,危及人类健康;全球气温上升0.3℃~0.6℃;到本世纪末,地球上即将灭绝的动植物可能达到100万种。
照目前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美丽的大自然将不复存在,人类的生存将受到威胁。
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必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果每个人都随便地扔出一张废纸,那么这个世界将变成废纸的世界,我们将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了。
反过来说,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可以举手关上;当电池用完后可以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当购物时可以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遇见乱丢乱弃的垃圾可以随手拾起来……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出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
我的爷爷奶奶每次上街买菜都要自带一个小布袋,每次走在路上看见别人丢弃的塑料瓶或纸壳就随手拾起来……这些看起来很平常,但能够像这样坚持下去,也是对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们可以告诉街坊邻居,告诉他们要保护环境,采取有效措施节能减排。
告诉他们可以把淘米水用来洗菜,洗完菜可以用来冲厕所,这样就可以一举多得。
我们在上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绿色环保,你看,我们可以骑自行车,步行去学校,这样我们就不会造成环境破坏了,我们不仅自己要这样,还可以告诉身边的叔叔阿姨们要尽可能的步行或骑自行车去上班。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许许多多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整体,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万物和谐相处。
我国生态问题的成因及危害环境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严峻挑战。
目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了我国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了解我国目前有哪些生态问题,它的成因以及危害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集中精力去解决最急迫的问题,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动物资源等方面,具体体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减小,水质污染,水资源缺乏,动物物种锐减,天然森林资源锐减,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湿地面积减少.放眼当前的世界,当前的中国,早已是满目疮痍,生态环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想只能问曾经和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们到底做了什么?是我们该醒醒的时候了,想想我们的草地、森林、空气、水,曾经的绿地变成荒漠,曾经的清澈变成浑浊,曾经广袤无垠变成大窟窿.它们为什么变成样了。
从政治方面来看,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不完善和资源价格政策的不合理性是生态环境破坏的关键因素。
生态环境立法不配套,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职责分不清,相互配合不够协调,环境资源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少,技术手段差,执法不严,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的自然资源低价或者无价的政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资源无价政策诱使人们单纯的追求经济产值和经济增长速度,不顾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因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并最终导致自然资源的不断衰竭.从经济方面来看,人口的持续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投入不足是生态环境破坏重要因素.资源的需求量不断的增长,人们只有不断地向自然索取,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我国技术水平不发达,是我们一直以粗放的经济方式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结果资源不仅大量浪费,而且给空气,水,土地等自然资源带来不可恢复的伤害,再加上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资金和认识不足,使问题逐日累积最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环境保护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国自然环境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环境教育教案。
2、知道“三废”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危害。
3、知道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养成自觉为保护环境做好事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难点: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危害性。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在我们以前的社会课里,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多样的气候,丰富多彩的土壤、植被等内容,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我国的环境,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我国的环境(二)、提问:我国的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南北相距多少千米?(5500千米)东西相距多少千米?(5000千米)东北与东南的气候有什么不同?(东北林海雪原、长冬严寒)(高温多雨、热带季雨林气候)西南与西北的气候有什么不同?(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干旱少雨,沙漠分布)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名山大川?(泰山、黄山、长江、黄河……)小结:我国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养育了中华各民族儿女,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板书):多彩的自然环境生存、发展、空间、衣食之源(三)、环境亮出“黄牌”1、大大小小的工厂排放出滚滚浓烟,把一个城市笼罩起来,使它变成了一座在卫星照片看不到的城市。
2、师:一个拥有几十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怎么会一下子轻易消失呢?原来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工厂排放出滚滚浓烟,把整个城市笼罩起来,使它变成了一座在卫星照片看不到的城市。
(经过治理已还碧水蓝天)。
这个事例说明,我国的城市环境污染正在加剧。
主要是三废既影响了生物资源,也影响了人类健康。
3、师:我国自然环境除了被污染还有哪些问题?(生答:)由于人口多,对资源需求量大,造成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荒废使植被遭受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4、对于这些问题有没有办法呢?(1)有!多植树种草因为树木是天然的储存水的水库,它盘根错节象一个巨大的爪子,把泥土紧紧地抓在自己手中,不让雨水冲刷掉,(随手搬出准备好的一盆花,提前浇上水,整个泥沱都可拔起)用事实教育学生树抓泥土的本领,树还是小鸟的家,对动物的繁殖起着重要作用,树木还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我国北方许多城市近年来屡遭沙尘暴的袭击,多种树可使地球免遭风暴和沙漠化。
《善待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地球目前受污染的状况。
情感:产生危机感,树立责任感,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实践: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国家,天蓝蓝,水清清,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已遭受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已向我们亮出了黄牌,如何解决查找、研究出来的污染问题呢?咱们这节课继续进行“智者为王”。
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师:以四人为一小组,自己设计挑战题,每小组设计一道,然后各队之间进行挑战。
(学生设计挑战题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说)1、小组内研讨如何解决该组查找、研究的污染问题2、小组间交流各组的方法、经验。
附方案: A、通过立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护法》、《工业法规》…… B、减少无法回收物品的使用 C、使用无烟煤 D、禁止使用氟里昂 E、工业治理 F、废物、废水、废气的净化、再处理及回收。
G、植物造林,爱护生物,保护环境三、补充资料,引发思考资料一:泰晤士河上的悲剧资料二:图片“触目惊心的水污染”资料三:我国水污染现状资料四:日本水俣病事件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师:挑战最后一关,看谁智慧多!智者为王,并颁发奖品。
1、怎样从自身做起去保护我们的家园?2、面对社会大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去做?3、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宣传环保。
总结提高,升华主题同学们,谁不爱蓝天碧水,谁不爱鸟兽成群,为了能够让自己、让他人有一个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一定要增强环保意识,为美化、绿化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018年度最佳环保图片:揭示地球脆弱状态作者:来源:《科学中国人·下旬刊》2018年第10期在当今世界里,环境已向全人类亮出了“黄牌”,并开始对人类的“愚蠢”行动进行疯狂报复,这种无休止的报复不仅将导致我们遭受更大灾难,而且有可能把我们从这个”星球”開除出去。
面对这些问题,或许有些人会怨声载道,不甘心受罚,甚至觉得环境污染与他无关。
由英国特许水务与环境管理学会举办的2018年度环保摄影家大奖,便让我们直面环境污染的现实问题。
Kevin Morgans的《新玩具》入围了本次大赛。
他说:“我觉得这张照片很重要,因为它突出了白色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它对北极地区野生动物的影响。
”英国人Daniel Adcock的《自然中的不自然》拍摄于英格兰诺福克的霍西海滩。
他说:“我设法拍下了这只被废弃的塑料渔网缠住的海豹,它用一种悲伤的表情看着相机,”潜水团队在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寻找鲸鱼时,在一个网袋里发现一只小海龟。
这只海龟正拍打着鳍,寻求帮助,一名自由潜水员救了它。
印度的Supratim Bhatmacharjee在被遗弃的垃圾填埋场拍摄的《剧毒环境》展示了吃着垃圾的奶牛群。
但是,这些奶牛生产的奶却在市场上出售。
Tapan Karmakar于2018年在印度拍摄的《污染下的水上生活》显示印度日益严重的河流污染。
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报告,推测伴随城市化进程继续和人口数量增加,到2050年,全球垃圾将暴增70%,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增幅尤为明显。
图中,人们试图在垃圾填埋场谋生。
干旱是一种世界性灾害,在全球的很多地方,人们都备受干旱的困扰。
图中显示,由于长期干旱和缺水,—名儿童坐在干燥、龟裂的土地上。
孩子们正在玩旧轮胎,这些轮胎将在受污染的Boulmigou的采石场里焚烧。
这种做法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地下水污染。
在这张图中,一艘船在伊朗乌尔米亚湖的盐沼中航行。
气候变化加剧了地区干旱,加速了水汽蒸发,由于非法采井以及大坝和灌溉工程的泛滥,导致该湖的水量大幅下降。
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各种数据和资料,了解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十分严重。
2、让学生了解目前我们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现阶段的工业化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及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3、通过事例和资料数据,使学生了解各种环境问题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
4、通过对白色污染的社会调查,让学生明确目前在我们生活中还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难点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质。
教学辅助用具收集相关资料,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环境破坏的电影资料,提问:材料反映了我国当前的哪一方面问题?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1、生态失衡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回答:每张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环境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水土流失;②土地沙漠化;③森林锐减;④物种灭绝。
让学生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的例子。
2、环境污染让学生观察一组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分析每张图片反映了环境污染的哪一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垃圾污染;④噪声污染。
让学生再举一些环境污染的例子。
3、归纳总结: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环境问题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实质1、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哪些?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可以从目前我国的人口、资源利用、及工业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考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我国人口众多;目前工业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及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人与环境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环保橙色预警管控措施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各国纷纷制定出一系列的环保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其中,预警系统是环保监管的关键重要部分,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分析环保橙色预警管控措施。
预警等级及管控目标预警分别分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四个等级,其中橙色环境预警是当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但还未达到红色标准时进行的一种预警。
橙色环境预警目的在于及时警示环保监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减轻环境损害范围及程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管控措施根据环境预警等级,橙色环境预警管控措施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环境监管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保方面的监管和责任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制度是橙色环境预警管控措施的第一步。
加强环保部门的力量,定期检查环境排放标准,杜绝违法排放等行为,减少环境污染应该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2. 加强媒体监管媒体对于环境保护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媒体监管,倡导健康环保生活,引导公众更加关注环保,的让环保事业得到更多的人口声援。
3. 能源节约加强能源节约是环保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节约能源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鼓励公众更加节能、节气、节水。
如开展节能宣传、购买节能型的产品等等。
4. 严格控制化学品使用化学品是环境污染主要成因之一。
橙色环境预警管控措施应该严格控制化学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并鼓励公司使用更加环保的替代品。
5. 推广绿色生产推广绿色生产也是橙色环境预警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方式,采用新型技术、新型设备,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就是橙色环境预警管控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让我们共同为保护环境而努力!。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这是党代会政治报告中首次出现“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容。
1.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新提法,这体现了我国在努力实施什么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2.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中有什么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丰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间有什么密切联系?(1)“好”当头体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是要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的快速发展。
(2)没有生态文明,经济就无法又好又快发展。
4.简述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
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5.我国资源的总体状况:资源短缺,具体表现在①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资源科学利用率低、浪费损失严重③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④资源种类比较丰富,但总体质量不高。
6.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①资源本身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
②资源科学利用率不够,浪费损失严重。
③节约观念不强。
④、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加快,资源消耗快,⑤我国人口多,资源消耗大。
⑥因生态破坏和污染加剧部分资源无法使用,如耕地资源、水资源。
7.我国环境现状:①生态环境恶化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在蔓延,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复习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我国资源的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复习内容一、理解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b 书P59—67 导引P361.人口警钟长鸣(1)人口的现状(特点):①人口数量大是我国人口的一个基本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13亿人口。
尽管7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少出生了几亿人口,人口增加速度明挝减慢,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即使保持低水平的增长率,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
②人口素质不高是我国人口的另一特点;我国人口的身体和文化素质还比较低,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人口负担。
③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等等。
(2)影响: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都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①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环境恶化;②大量人口给社会带来严峻的就业压力,我国的失业人口和下岗人口不断增多,而文化素质偏低,又给这部分人再就业增加了难度;③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2.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1)资源的现状(特点):①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小国),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②资源分布不平衡;③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利用率低,资源破坏、浪费严重;④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等。
(2)影响:①人均占有量少向国人敲响了警钟,使人们不再盲目乐观,开始重新审视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和行为;②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而人口还在不断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势必相应减少。
再加上资源利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
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3.环境亮起“黄牌”(1)环境的现状: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人类是环境的破坏者主席、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正方的一辩。
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是环境的破坏者。
大家一定都看过《2012》,如此震撼人心的电影,追根究底是什么原因会造成的世界末日?如果未来100年中,地球温度平均上升4℃,世界将面目全非,这就是人类世界末日的一个预想。
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中期,那么一定与人类自身造成的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目前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是,人类发病率在高速上升,生育能力在高速下降。
这与我们工业化百年来环境恶化的速度有相当关键的相关性。
仅就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这一个方面来讲,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对环境的破坏史。
原始人类学会了用火,森林火灾就伴随人类直到今天,毫不夸张的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造成的。
随着人类活动地域的不断扩大,大量的生物物种相继灭绝,生物链的断裂会导致地球生态的严重失衡,也将会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物质需求的欲望也极度膨胀。
比尔·麦克基本在《自然的终结》中说:“我们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已经终结了自然,从每一立方米的空气、温度计的每一次上升中都可以找到我们的欲求、习惯和欲望。
”我们作为破坏者,是错在过度的,缺乏科学及可持续发展性的开采能源。
我们现在的挥霍水准,差不多是以一千个地球为假设库存和消耗前提的,但事实是:只有一个地球!下面我们来看看人类破坏环境的结果一、土壤遭到破坏:110个国家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
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都将被水淹没。
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三、空气污染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四、森林面积近几年的减少: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十分严重。
也许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环境破坏制度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未遭污染的土地,谁都承认这些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可是现在天灰了、水臭了、雨酸了、臭氧层破坏了,环境污染正一步步将我们曾美丽的家园变成坟墓。
“十五”计划我们大多数的指标都基本完成了,只有环境指标远没有完成。
本次“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了在今后五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要降低10%,依法关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追究那些制造污染,导致社会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环境的破坏有经济、技术、社会、政治等诸多原因,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必须找出问题的结症。
笔者认为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问题,我们的制度设计不仅没有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激励,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危害环境的行为。
正像温家宝总理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所说的,“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
本文将尝试着从制度的角度来找寻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源。
一、市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失灵(一)生态环境属于公共产品。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栖息之地,在享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
制度经济学中公地悲剧的例子表明,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对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由此产生负外部性,即生产者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由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产权无法确定,企业过度排放污染物、农民过度施用农药化肥、过度砍伐与放牧,一些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建筑废渣等未经任何处理被拉出市区,随意倾倒等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将污染的成本转嫁到社会,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
恶化的生态环境,对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也对全球气候、水、土壤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二)市场本身对环境的保护几乎无能为力。
市场经济的动力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生态环境属于公共产品,对每个经济主体来说,是一种最优资源。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种资源的获得不需要任何成本,是可以任意无限索取的。
《环境亮起“黄牌”》教学设计永康市龙川学校黄强课程标准:1、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运用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2、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通过实践以及资料的展示,使学生意识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感到而树立环保的意识;4、经过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教学难点:让学生学而必用,处理好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谈话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语言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是就是这我们唯一的生存环境,现在却有太多的不和谐,今天我们将一起谈谈此话题,有请今天的嘉宾主持,(两位学生上台)主持: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哎,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呀?啊,这都不知道呀!要知道是吧,那就请先往下看,一、生活大搜索主持: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生活大搜索”,(出示多媒体,生活大搜索——“一次性”生活用品)学生:出示准备的一次性用品,谈谈你对“一次性”生活用品的认识,主持人互答:我们这些一次性用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这种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如此严重的危害,你说,该怎么办呢?让老师带我们去一个地方,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二、环保取经记出示多媒体:环保取经记——嘉兴桥头村,重拎菜篮子的例子,嘉兴陈飞千里宣传环保的例子.师:我们刚才边走边看,到了温州又到了嘉兴,同学们取到经了吗?学生:回答老师:同学们刚才谈到了很多方面,看来治理白色污染是人人有责呀!作为中学生更应该做一名环保的使者,做好环境的保护和宣传工作。
.老师:我们接着走,可是下面我们要走的路可不怎么好走了!三、放眼中国出示视频短片:(学生分组进行回答)问:A、这个短片中出现了几种环境问题;B、你认为这些环境问题有何区别?学生:回答(略)师:刚才几位同学概括了录象中反映的问题,当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这些问题的存在可以说是我们家园的不和谐之音,似乎在向我们人类挑战,看来仅有期待是不够的,要我们为之努力,为之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