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第七次课类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9
第七次课平均数问题(一)知识点讲析:1.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2.解题思想:移多补少3.解题方法: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求解,运用画图的方法求解。
例题讲解例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例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例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
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例4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
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例5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
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
中间一个数是多少?A. 基础题自测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
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
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2.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
乙组有多少人?3.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
去掉的数是多少?4.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
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5.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B.中档题演练1.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公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公亩,平均每公亩产量是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公亩产量是85千克。
广西大学通用学术英语umoocs第七次开课答案1、—______some nice crayons. I think they are ______.()[单选题] *A. Here is; Betty’sB. Here are; BettyC. Here is; BettyD. Here are; Betty’s(正确答案)2、—How do you find()birthday party of the Blairs? —I should say it was __________ complete failure.[单选题] *A.a; aB. the ; a(正确答案)C.a; /D.the; /3、I've never been to Africa, but that is the place(). [单选题] *A. where I most want to visitB. in which I most want to visitC. I most want to visit(正确答案)D. that I want to visit it most4、The scenery is so beautiful. Let’s _______. [单选题] *A. take photos(正确答案)B. take mapsC. take busD. take exams5、What’s your _______ for the coming new year? [单选题] *A. playB. plantC. plan(正确答案)D. plans6、Can you give her some ______ ? [单选题] *A. advice(正确答案)B. suggestionC. advicesD. suggest7、There _______ some milk in the glass. [单选题] *A. is(正确答案)B. areC. haveD. has8、23.Susan doesn’t like cartoons. She would rather ______ Space War”. [单选题] * A.see (正确答案)B.seesC.seeingD.to see9、Now he is _______ his homework. [单选题] *A. busyB. busy with(正确答案)C. busy with doingD. busy does10、Every means _____ but it's not so effective. [单选题] *A. have been triedB. has been tried(正确答案)C. have triedD. has tried11、15.The restaurant ________ many complaints because of the terrible service since last month. [单选题] *A.receivesB.is receivingC.has received(正确答案)D.will receive12、These two films are very interesting. I like them _____. [单选题] *A. eitherB. neitherC. allD. both(正确答案)13、77.–Hey! Any idea about learning abroad? --You ()google the College Board to learn the names of college you ____ be interested in [单选题] *A. may;needB. can; might (正确答案)C. will; shouldD. shall; must14、I’d like to go with you, ______ I’m too busy. [单选题] *A. orB. andC. soD. but(正确答案)15、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 _____ the saying goes. [单选题] *A. likeB. as(正确答案)C. withD. if16、I don't know the man _____ you are talking about. [单选题] *A. who'sB. whose(正确答案)C. whomD. which17、55.There is a ________ on in the bookshop. Let's go to buy some books. [单选题] * A.movieB.matchC.sale(正确答案)D.concert18、18.Monica wants to be a _______. She is good at sports and she loves teaching others. [单选题] *A.coach(正确答案)B.secretaryC.architectD.waiter19、Miss Smith is a friend of _____. [单选题] *A. Jack’s sister’s(正确答案)B. Jack’s sisterC. Jack sister’sD. Jack sister20、There are still some wild tigers alive. [单选题] *A. 聪明的B. 凶恶的C. 野生的(正确答案)D. 珍贵的21、—John, How is it going? —______.()[单选题] *A. It’s sunnyB. Thank youC. Well doneD. Not bad(正确答案)22、It _______ him ten minutes to solve the problem. [单选题] *A. spentB. took(正确答案)C. costD. paid23、I was astonished when I heard that Louise was getting married. [单选题] *A. 惊讶(正确答案)B. 气愤C. 高兴D. 想念24、The house is well decorated _____ the disarrangement of a few photos. [单选题] *A. exceptB. besidesC. except for(正确答案)D. in addition to25、The()majority of the members were against the idea. [单选题] *A. substantialB. enormousC. considerable(正确答案)D. overwhelming26、The black coal there shows a sharp()white snow. [单选题] *A. contract withB. content withC. contact toD. contrast to(正确答案)27、Leave your key with a neighbor ___ you lock yourself out one day [单选题] *A. ever sinceB. even ifC. soon afterD. in case(正确答案)28、______ pocket money did you get when you were a child? ()[单选题] *A. WhatB. HowC. How manyD. How much(正确答案)29、I knocked on the door but _______ answered. [单选题] *A. somebodyB. anybodyC. nobody(正确答案)D. everybody30、I like booking tickets online,because it is _______. [单选题] *A. boringB. confidentC. convenient(正确答案)D. expensive。
中国第七次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1992--2000年的第七次课程改革1992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首次将“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这个课程计划将课程表分为“六三制”和“五四制”两种,在课程表中将全部课程分为两大类:学科类和活动类,课程表中还留有空间让地方安排课程。
与此同时,国家教委组织编订各学科教学大纲(初审稿),允许一些地区和单位按大纲初审稿编写教材,在教材试验的基础上,对大纲作修改,形成了24个学科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试用),于l992年颁布。
由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课程已从原有的中学课程体系中分离出去,而且原教学计划中高中的课程结构也不够合理,一些学科的要求偏高,国家教委于1990年颁发了《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作为新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颁发前的过渡性教学计划。
其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于1996年颁发了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稿)》。
期间,由人教社负责全新编写和修订的第七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也于1988年秋开始使用。
这一时期的课改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确立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诸多禁区,如“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内容在各地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中都有重要地位。
1993年秋,新的计划突出了以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第一次将活动与学科并列为两类课程。
后来又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一部分独立出来。
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专门关于课程管理的规范。
这一次课程改革,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的热潮。
翻译第七次课比较句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商务英语翻译之句法翻译否定句式英语和汉语在表示比较的结构形式和使用方法上有较大的差别,从文化差异方面来看,英美人一般不作绝对的肯定或否定,总是作相对的比较,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最高级形式。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句式在汉语中反映不出来。
常见的比较句式翻译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比较句式的替换2)等比句式3)差比句式4)极比句式5)比例句式6)择比句式7)介词表示比较 8)其他表达方法比较句式(1):不同比较句式的替换从形式上看,英语中表示比较时有三种格式:原级(A is as …as B),比较级(A is more than B)和最高级(A is most…),但实际上这些结构形式可以替换使用,翻译时可以灵活处理。
①比较级按原级翻译A is more … than B(A比B……)这个结构可以替换成B is not as …as A(B不像A那么),意义上没有区别,因此在翻译时可以采用原级形式来处理比较级。
Never has China made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s than now.中国从未取得像现在这样好的经济成就!②比较级按最高级翻译Even 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produces more automobiles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t still imports large numbers of autos from Germany, Japan and Sweden, primarily because there is a market for them in the United States.尽管美国的汽车产量居世界首位,但它仍然从德国、日本和瑞典进口大量汽车,主要原因是美国市场有这种需求。
比较句式(2):等比句式等比句式表示两个相比较的事物处于同样情况,翻译时可按原级处理。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讲义编号:组长审核:
认真地()欢快地()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的花坛()的海洋()的泪水()的雪景
()的山峰()的棉花()的大海()的天空
()的草原()的小花()的公园()的草坪
()的树枝()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三、阅读练习。
(一)
有头肥胖的大熊,依仗自己力量大,专门欺负别人大熊看见农夫在树林旁的空地上种萝卜,就大摇大摆走过去着,长出地面的全归我!”秋天到了,农夫扛着铁锹来挖萝卜,他把萝卜叶子给了大熊,然后挖出地下的萝卜,装上手推车回家了。
大熊嚼了几口萝卜叶子,“呸!”一点儿不好吃。
它连忙追上农夫,粗声粗气地说:“下次不管你种什么,我要地面下的,你拿长在地上的。
”第二年,农夫种了麦子。
收割时大熊又来了,农夫把麦子根给了大熊,把麦子装上车,拉回家去了。
大熊看着那一大堆麦子根,叹口气说:“唉,我又上当了!”
1、请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的大熊( )地走过去( )地说
( )萝卜( )麦子( )铁锹
3、“铁锹”的“锹”我不认识,我会用( )查字法,先查部首(),再。
我国基础教育八次课程改革的历史探究自建国以来,我国共经历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次课程改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特色。
根据每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可以分为四个重要阶段。
每次改革都在其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进行改革,也在这三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与发展阶段的课程改革(1949年-1966年)(包括前三次课程改革)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经济与发展经济阶段,其经历三次课程改革。
这三次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1949—1952年的第一次课程改革改革背景: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收回了教育主权,此时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服务,继承发扬老解放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解放区内继续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类教育问题(严重的形式主义,重教不重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1949年12月23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对旧教育实行“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指出要“以来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
”这一方针具体规定了教育改革的步骤和方向,这次改革是教育部门自上而下进行的,实行对旧课程的改造,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
改革内容:(1)规定了中小学的课程门类,统一了课程安排和课时安排,优化了中小学课程的比例结构和衔接;(2)颁布了不少学科的新教学大纲;(3)教材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采用旧教材,后来才过渡到修改旧教材再到编写新的教材。
改革过程: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学计划;同年9月,在全国出版会议上提出中小学教材必须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并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于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8次课程改革教研部唐水明整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在进行的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中国教育进入又一个新纪元。
课程改革的历程主要是:第一次:建国后,新中国实行了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政策,制定颁发了两套全国通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第二次:195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学大纲(草案,主要学习苏联经验,基本上是参照苏联大纲的模式。
第三次:1958年,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为标记,中小学课程改革主要特征是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四次:1963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对文化课、品德课、生产知识课,对教学、生产劳动和假期工作都作了统一安排,该计划一直沿用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第五次: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强调教学要为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打好基础;提出教材编写原则:精选基础知识,加强“双基”训练,注重智力培养。
1978年秋季,小学、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用上了新教材,1980年这套(第五套教材全部编写完毕。
第六次: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经过简政放权,分级管理的改革探索,1988年,颁发《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包括六三制和五四制两种和24个学科的教学大纲,同时对小学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基本能力、良好习惯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改革了课程结构,调整了各学科比例,增加了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成为当时编写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依据。
第七次:1992--1998年。
1993年,中共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
1994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