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皇权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说课稿(1)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故宫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掌握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及其功能。
(3)认识故宫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直观地了解故宫建筑群的特点。
(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故宫建筑群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独特性。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研究故宫建筑群在历史文化中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建筑的兴趣和热爱。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及其功能。
(2)故宫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及其寓意。
(2)故宫建筑群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独特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故宫相关资料、图片等。
(2)制作PPT,展示故宫建筑群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3)准备相关讲解稿,便于课堂教学。
2. 学生准备:(1)预习故宫相关知识。
(2)收集有关故宫的资料,如书籍、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故宫建筑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宫的壮丽景象。
(2)简要介绍故宫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及其功能。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故宫资料,丰富课堂内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如太和殿、乾清宫等,以及其功能和寓意。
(2)分析故宫建筑群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独特性,如斗拱、黄琉璃瓦等。
4. 小组讨论(1)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故宫建筑群在历史文化中的价值。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故宫建筑群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提高保护意识。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说课稿郧西三中刘婷婷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3、认识中国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的特点二、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三、教学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的专业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像讲解四、教学过程(1)学生预习课本,了解故宫的相关知识(2)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1、对故宫进行简单介绍: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2、出示故宫内景地图,引出问题: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什么?②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并引导学生回答。
3、介绍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以及故宫的外朝区和内廷区,并展示相关图片供学生理解。
4、讲解故宫彩画的分类,以及彩画中色彩的运用,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5、对故宫天坛进行简单讲解,本小结内容主要靠学生自己赏析理解。
6、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②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主要对学生讲解了有关古代建筑的知识,讲解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建筑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鉴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北京故宫的样貌,所以上课效果并不理想。
关于建筑的课题,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在加上本人教学经验不足,这节课我在讲的过程中漏掉了很多关键的知识点,很多地方讲的不到位,以至于学生一堂课下来对故宫还是几乎不了解,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也过少。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进而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课后用学到的鉴赏方法分析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赏析、评价故宫建筑,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劳动创造艺术,艺术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故宫的整体规划、屋顶样式、木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彩画雕刻等方面的介绍。
【教学难点】古代建筑的较多的专业术语,需结合具体图象,深入浅出讲清楚。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音乐导入:《故宫的记忆》。
问题设计:同学们听过音乐后有什么感觉?故宫房间有多少间?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本课重点内容中国古代建筑代表作——故宫(板书)。
[设计意图]:音乐的导入,气氛的调动,引起学生兴趣。
古代帝王居住的皇宫,是威严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学生对此内容充满期待。
三.讲授新课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1.故宫的布局(图示:故宫全景图)学生结合全景图,看书本部分文字内容。
问题设计: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宫布局的特征:中轴线布局,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宫门深似海”,群组布局。
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看书自学的环节,可以充分利用书本,使学生对全景图上主要建筑的分布起到一个清楚的认识,引导学生将建筑物对号入座,通过对整个全景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很快探究出皇权的大一统思想。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 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 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屋顶样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教学难点:宫殿、坛庙建筑的艺术特色,它们是如何体现封建礼制、皇权思想的。
【教学过程】。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故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以故宫为代表,分析中国宫殿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以及它的建筑艺术特色。
3、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主要特色。
教学难点:欣赏故宫的宏伟壮丽,体会其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提问、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通过欣赏录像、提问,导入新。
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思考:中国古代建筑从功能上分为哪几个种类?(宫殿、坛庙、寺观、民居、园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代表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成就的宫殿建筑。
(板书题――宫殿建筑欣赏)二.新授部分:中国宫殿建筑是古代帝王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我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始建于距今3700年前的商代,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宫殿,如秦代的阿房宫、汉代的长乐宫、唐代的大明宫等。
而北京的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同学们有没有参观过?下面就让我们模拟参观故宫吧!.模拟参观故宫①简介故宫历史及布局等概况②“参观”主要建筑(边欣赏、边解说其建筑形制和功能用途)a午门(极大地渲染了封建帝王的无上尊严)。
b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种建筑形制象征了什么?(高高在上的皇权,体现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可见建筑的形式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皇帝的荒淫腐朽。
d御花园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e神武门出御花园就是北门――神武门,到此故宫参观便结束了。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总结中国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2.提问、讨论中国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①问:从整体上看,故宫整体布局有什么特点?a学生讨论回答b教师总结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庭院式组群布局,反映了庄严肃穆的森严的封建等级思想。
②问:从个体上看,单体建筑有什么特点?a介绍中国木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台基、梁柱、屋顶)b分析木建筑结构的特点防震2便于分隔空间;3适应不同气候条。
华夏艺匠——建筑艺术1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理解,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理解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教学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
教学过程: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PIN妃)为什么?一、讲授新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水平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
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实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例:北京四合院(板书)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
《皇权的象征----故宫》教学目标1、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
2、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以及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归纳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以故宫为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明清修建的故宫是对中国历代宫殿建筑设计思想、体制、建筑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是由多种建筑物组成的多重庭院、广场,以及色彩的组合构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予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教学准备: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古代建筑艺术的美,理解课文建筑艺术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各班选出一名导游(形象、普通话)2、故宫解说词3、故宫平面图二、导入:情景设置:一名导游带领同学们参观故宫导语:故宫过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在这里曾居住了明清两朝24位皇帝。
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据我国古代的《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建造的。
那么为什么叫“紫禁城”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咱们中国是一个天文学非常发达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天象的记载。
在古代的天象观测中,人们发现,有一颗星的位置是不变的,始终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极星。
人们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宫殿,称它为“紫宫”。
皇帝称自己为天子,就是天帝的儿子,他所居住的宫殿就叫“紫宫”,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宫院,对寻常老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禁忌之地。
于是两层含义合起来,所以就叫“紫禁城”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在1406年开始营建的,用了14年的时间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从明朝永乐到清朝宣统,共有24位皇帝在这儿居住过,统治中国达491年。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使学生理解故宫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宫建筑群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故宫建筑群的设计理念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故宫建筑群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象征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故宫建筑群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故宫建筑群的保护与传承。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PPT、图片及视频资料。
2. 学生提前阅读相关教材或资料,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故宫建筑群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故宫建筑群的建筑特点,如宫殿布局、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等。
3. 分析:分析故宫建筑群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如皇权象征、文化传承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故宫建筑群的保护与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故宫建筑群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6. 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故宫建筑群。
7.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虚拟博物馆,直观感受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魅力。
2. 开展故宫文化主题的班会或社团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故宫建筑群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象征意义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故宫建筑群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3. 鼓励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认知。
2.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古代建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引导学生通过故宫了解我国古代皇权制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故宫的地理位置和布局2. 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功能3. 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4. 故宫与皇权制度的关系5. 故宫的保护和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宫的建筑特点、艺术价值及与皇权制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故宫的建筑术语和布局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功能。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故宫与皇权制度的关系。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故宫,增强感性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故宫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故宫的地理位置、布局和主要建筑。
3. 分析: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建筑之美。
4. 探讨:讨论故宫与皇权制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古代皇权制度的象征意义。
5. 总结:强调故宫的保护和传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宫及其历史背景。
7.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故宫,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价学生对故宫建筑群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以及与皇权制度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
3. 实地考察报告:根据学生参观故宫后的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际建筑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4.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故宫相关教材,提供准确、丰富的知识内容。
2. 图片资料:收集故宫建筑群的图片,包括建筑外观、内部结构、装饰艺术等,用于直观展示。
高中美术《皇权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说课稿(1)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关于说课的基本步骤有很多种,这里编辑为大家提供这篇具有一定打典型示范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说课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你会说课课吗?希望这篇能给你启发!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说课稿三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我的说课设计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总体说明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首先我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三课第一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美术鉴赏的知识和方法,这位本课题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因此本课题在《美术鉴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学好这个课题为学好以后的《古代园林艺术》打好理论基础,在教材
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本课题包含的历史文化和鉴赏能力是以后学习《古代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进而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赏析、评价故宫建筑,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劳动创造艺术。
3.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故宫的整体规划、屋顶样式、木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彩画雕刻等方面的介绍。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更客观欣赏评价故宫建筑。
教学难点:古代建筑的较多的专业术语,需结合具体图象讲述。
难点的依据: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过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们都知道《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是一门培养人的鉴美能力的一门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欣赏作品,还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的鉴赏方法讨论评价故宫建筑与天坛。
考虑到高中年级学生不重视美术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
激起学生对故宫建筑和天坛艺术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
当然教师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能够运用知识欣赏评价故宫建筑和天坛作品。
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ppt.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解的方式,
介绍故宫的整体布局以及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和表现的皇权思想。
教授欣赏故宫建筑和天坛的方法并给学生做个示范。
这能够使学生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明确的学习目的。
让学生更好欣赏评价故宫建筑,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集体讨论法:运用问答式,师生交谈法等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由于本课题与作品的欣赏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了直观感受,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并欣赏故宫建筑图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的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对本课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接受学习向思考学习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总结反思法。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节奏合理。
各项活动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我首先会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
主要运用图片展示,给学生展示一些宏伟的故宫建筑和天坛图片。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我会花费35分钟的时间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学校设备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枯燥知识生动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结合讲授法,讲授故宫的布局以及艺术成就。
帮助学生对故宫建筑理解欣赏。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以题目进行引申,讨论。
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大概花(2-3分钟)我会扼要简洁的总结一下故宫建筑与天坛的思想表现以及艺术影响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故宫建筑和天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在板书设计方面,因为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5布置作业。
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分层训练,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课堂作业是课后利用课上学到的方法鉴赏天坛的艺术特色。
五我为什么这样说课
首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无减。
其次对于教材策略的选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缺乏故宫建筑和天坛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因此我运用组织学生活动,进一步加强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融入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还有我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入手,运用示范法,使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我根据高中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力求在愉快的
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培养美术鉴赏的能力,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我所有内容,由于经验不够,教案准备的不是很详细全面,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说课进行批评指正。
谢谢!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