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与糖尿病流行病学和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5.19 MB
- 文档页数:132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林学092 何少杰 200901180219)摘要:糖尿病是胰岛功能减退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分泌性疾病,以高血糖为其主要特点。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顽症。
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共同构成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疗法一、前言如今糖尿病越来越成为威胁到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发达国家,都是上升趋势,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症目前糖尿病病人还不能完全根治,只能做药物、注射胰岛素的长期治疗,糖尿病病人会有很多禁忌不能吃多不能吃糖,但是因为人们的不了解,没有得到科学健康合理的安排个人饮食,最后影响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糖尿病需要患者的毅力和坚持,只有长期的合理的饮食习惯,才能控制好这种疾病。
[1]二、绪论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
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
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2]所以,对糖尿病人要合理地进行饮食治疗。
三、正文(一)饮食治疗的目的:(1)纠正已发生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2)维持合适的体重;(3)减轻胰岛负担;(4)防治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和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5)通过合适的营养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3](二)饮食疗法应用要点:(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
膳食营养与疾病流行讲课大纲第一节绪论一、营养流行病学概述回顾研究焦点. 心脏病;癌症;骨质疏松;白内障;脑卒中;糖尿病;先天性缺陷. 特点:多病因;潜伏期长;人群发病率相对低;不逆转局限性(膳食测量)二、膳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方法1.相关性研究国家间相关性研究. 膳食摄入量差距很大. 人群膳食均数稳定.随机误差较小相关性研究的问题. 混杂因素. 缺乏独立的重复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3.队列研究4.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三、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的诠释判断因果联系常用的标准:1. 联系的时间顺序(必要条件)2. 联系的强度(RR 或OR)3. 剂量-反应关系4. 暴露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5. 联系的可重复性6. 联系的合理性7. 实验根据无效相关性的解释. 膳食变异幅度太小. 膳食变异. 膳食测量不精确. 统计效力不够. 暴露测量与发病时间不包含真正的潜伏期. 混杂因素膳食与疾病的多变量关系第二节病因学研究与推断一、病因概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从群体观点出发,从控制和预防疾病的策略出发,认为:在某人群中,当其它因素不变时,某因素增加或减少,使某病发生也增加或减少,则该因素可以被认为是该疾病的病因。
(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即为病因)危险因素(risk factors):就是能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即由于危险因素的存在增加了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可以测量每种危险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大小,以及消除一种危险因素后可使该病的发生减少多少。
二、病因研究方法合理的顺序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实验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逐渐增加三、病因研究基本步骤1. 提出病因假设假设是在疾病分布以及已有的医学知识基础上,通过逻辑思维、科学推理等各种可能的方法而形成的。
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帮助提出病因假设。
2.验证病因假设四、病因推断程序描述性研究一概述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
糖病诊疗标准的饮食及营养管理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正常导致的疾病。
饮食及营养管理在糖尿病的诊疗标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营养管理,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饮食及营养管理,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健康。
一、能量摄入及营养需求糖尿病患者的能量摄入应根据年龄、性别、体重、身体活动水平、疾病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
一般来说,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为55%-60%、25%-30%和10%-20%。
同时,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也非常重要。
二、碳水化合物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注意控制摄入量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豆类和大米等,而减少或避免高糖和高GI(血糖指数)的食物,如糖果、甜点和白面包等。
合理控制餐后血糖的方法包括分餐进食、搭配蛋白质和蔬菜等。
三、脂肪摄入的选择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或限制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因为这些脂肪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相反,应该选择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坚果和鱼类等。
此外,控制膽固醇摄入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天摄入的膽固醇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四、蛋白质的摄入与选择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与一般人群相似,但有选择性地增加一些高质量的蛋白质摄入,如鱼、禽肉、蛋类、豆类和牛奶等。
蛋白质摄入有助于提供充足的营养,并有助于控制血糖和支持肌肉健康。
五、膳食纤维的重要性膳食纤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延缓血糖上升速度,增加饱腹感,预防便秘和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豆类等食物中,建议每天摄入25克以上的膳食纤维。
六、注意饮食中的钠摄入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限制饮食中的钠摄入,以预防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营养膳食与糖尿病摘要:糖尿病是胰岛功能减退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分泌性疾病,以高血糖为其主要特点。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顽症。
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共同构成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营养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饮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原来吃饱转变成吃好,吃精,多吃等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吃出了病。
其中,糖尿病就与我们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与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一种终身疾病。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加重,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恶性肿瘤,已列为第三大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的发病正出现年轻化趋势。
同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不同,一旦发病,就是终身疾病,平时所谓的“治愈”,不是真正的治愈,只是依靠生活调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才能使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
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用膳食入手,重点普及糖尿病的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性内分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疲乏、尿糖以及血糖升高。
该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老年人,病情若无及时治疗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继发性感染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代谢有如下几个特点:(一) 以糖丢失为主的高消耗由于血糖水平的增高所致的排尿丢失及高热量代谢消耗。
使得机体摄入热量与丢失消耗呈负平衡状态;同时因热能的不足导致自身组织分解。
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也呈现负平衡状态,以糖代谢为主要代谢紊乱特点的病理过程使机体存储热量显著减少。
呈现以高消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病理状态。
(二) 水代谢失衡虽然机体缺水使患者增加了水摄入量.但仍无法满足机体需求而呈现一定程度的缺水状态。
浅谈膳食营养及相关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膳食营养及其相关因素与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从科学的角度提出如何通过改善糖尿病患者膳食营养的方式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概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通过健康知识测试法以及个人历史回顾咨询等方式对课题进行研究,并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保证结论的科学性。
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家族有过糖尿病史以及有酗酒、吸烟习惯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常规人群。
五谷、蔬菜及乳肉类摄入量骤减或者大量摄入豆类、油脂类都可能提高糖尿病发病率。
结论:对照组与病例组人群的膳食结构大体上都可以满足正常生活需求,但是也应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以及膳食方面的指导。
标签:营养膳食;糖尿病;优化饮食结构通过调查发现,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糖尿病的联系比较密切,本文抽取100例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从中找出被调查人群在膳食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升这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对控制糖尿病带来帮助。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选取有糖尿病史以及同期的健康人群共计100例,年龄都在33岁以上,来自不同行业,主要以轻体力劳动为主,在我市实地居住时间超过5年。
1.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2002年我国居民营养以及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
其内容主要包含个人健康情况、健康教育情况以及食物频率与体力活动调查这四大项,旗下共计67小项调查内容[1]。
调查工作人员需进行现场讲解,对每一名患者在一年之内摄入的食物品种以及数量进行全方位了解,并记录是否存在挑食、忌食等情况。
之后计算体质指数并进行生化检测。
2.结果本文所调查的20名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4例,病情最短的1个月,最长的9年。
男性平均体重75KG,女性平均体重57KG。
对照组共计8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
平均体重77KG,女性平均体重59KG。
对两组进行BMI指数测试,20例糖尿病患者中,BMI数值小于18.5的共有2例,BMI数值在18.5-25之间的共计8例,BMI数值大于25的共计10例。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一、糖尿病诊断和分型(一)诊断标准成人正常空腹血糖值为3.9~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 7.8mmol/L。
(二)分型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提出的糖尿病分型标准,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其他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一)患病率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998年在(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中报道,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3.21%,耐糖量降低的标化患病率为4.76%。
糖尿病发病正呈增高趋势,目前在农村地区的患病率比城市的增长速度更快。
(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饮食因素,能量、脂肪摄入过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过少。
②生理病理因素。
③社会环境因素。
④遗传因素。
三、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原则(一)糖尿病综合调控原则我国学者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经验,提出了糖尿病综合治疗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
(二)饮食调控原则1. 饮食调空目标①接近或达到血糖正常水平。
②保护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③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
④接近或达到血脂正常水平。
⑤预防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
⑥全面提高体内营养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
2. 历史上饮食调控原则的改变其变化趋势是脂肪摄入比例减少,碳水化物摄入比例增加,蛋白质比例变动不大。
3. 饮食调控原则(1)合理控制总热能体重是检验总热能摄入量是否合理控制的简便有效的指标,因此,不论是肥胖者或消瘦者均应控制体重在理想体重范围内。
(2)选用高分子碳水化物碳水化物供能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
最好选用吸收较慢的多糖,如玉米、荞麦、燕麦、莜麦、红薯等。
(3)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选用高纤维膳食,每日膳食纤维供给量约为40g。
(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脂肪供能占总热能的比例不高于30%。
一般建议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为1:1:1;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在300mg 以下。
食品营养保健论文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膳食营养摄入与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居民膳食营养摄入,探讨膳食营养状况与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根据不同经济水平、不同饮食习惯及地理分布,2008年选择浙江省内8个市、县(区),采用3 d 24 h回顾法进行食物摄入量调查;通过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病监测系统获得8个市、县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年度发病率。
分析8个市、县居民膳食营养摄入与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
结果8个市、县(区)居民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满足要求;脂肪供能占总体供能的比例超过WHO推荐的上限值;油脂和食盐摄入量高于推荐值;多数市、县(区)蔬菜、水果、奶制品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水果是糖尿病发生的保护因素;过量植物油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水果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膳食营养因素(水果、植物油)可能与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膳食调查;膳食结构;食物频率法;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膳食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对生长发育、体质强弱、工作效能及延年益寿产生重要影响,还可能导致相关的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1-4]。
与文献常采用病例-对照、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有所不同,本研究以全人群慢性病发病和膳食摄入数据为基础,采用流行病学中生态学研究方法,探讨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与膳食因素的可能关系,为提倡合理膳食防治慢性病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抽样方法与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兼顾地理位置(沿海、内陆、山区)、饮食习惯、经济水平(高、中、低)、以往膳食调查经验(参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以及是否为省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病监测点,在全省选取遂昌县、舟山市普陀区、奉化市、安吉县、上虞市、东阳市、杭州市下城区和平阳县8个市、县(区)。
普陀区、下城区各抽取3条街道,每条街道抽取1个社区;每个调查市、县抽取3个乡镇(其中1个须为城区内的社区),另在2个乡镇中各抽取1个行政村。
糖尿病营养与膳食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的长期升高。
营养与膳食在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控制血糖,维持体重和改善整体健康。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需求以及建议的膳食方案。
一、糖尿病的营养需求糖尿病患者的食物选择和饮食管理对于达到稳定的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以下是糖尿病人的主要营养需求:1. 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过多的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
建议选择富含纤维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蔬菜和豆类。
2. 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组织所必需的。
糖尿病患者需要适量的蛋白质来满足身体需求。
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包括鸡肉、鱼类、坚果和豆类。
3. 脂肪:合理控制脂肪摄入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血脂水平。
建议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和坚果。
避免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因为它们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纤维:膳食纤维对于帮助控制血糖和体重有益。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
二、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方案以下是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方案建议:1. 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饮食,定期进食,避免过量摄入食物。
将餐次分成几次小而频繁的饮食,并控制每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2. 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每餐应包含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的脂肪。
饮食中应包含多种蔬菜和水果。
3. 控制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特别是简单糖和高糖食品。
选择富含纤维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如燕麦、全麦面包和红薯。
4. 控制脂肪: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鱼油和橄榄油。
也应避免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如油炸食品和糕点。
5. 控制食物摄入量:注意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多的热量摄入。
可以使用餐盘辅助工具来确保吃适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