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20)
- 格式:doc
- 大小:16.89 KB
- 文档页数:10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卫生局等部门关于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宁政办[2010]294号【发布部门】宁德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11.23【实施日期】2010.11.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卫生局等部门关于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宁政办〔2010〕29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市卫生局、市爱卫办、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经贸委、市水利局制订的《宁德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0~201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宁德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0~2012年)(市卫生局、市爱卫办、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经贸委、市水利局二○一○年十二月)为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福建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闽政办〔2010〕226号)的精神,进一步改善我市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城乡开展为期3年的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以下简称整洁行动。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群众文明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我市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二、行动目标总目标:通过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宣传健康环境理念,着力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加强城乡特别是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福建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建清洁、优美、文明的现代化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城市内,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制定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区负责、专业人员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福建省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
各市、县(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
第五条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协同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享有良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的权利,负有维护市容和环境卫生的义务,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劝阻和控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尊重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科学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公民的城市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城市环境卫生习惯。
第二章城市市容管理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保持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完好、整洁、美观。
新建、扩建、改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
第八条户外广告、画廊、牌匾、报栏、公共广告栏、橱窗、路牌、门牌、汽车站牌、交通标志、路灯电杆、消防栓、交通护栏、落水管、电话亭、废物箱、城市雕塑等设施应保持整洁。
破损陈旧的,设置或使用管理单位应及时维修、更新或拆除。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建筑物、构筑物、其它设施和树干上涂写、刻画、张贴。
不得擅自占道摆摊设点、堆放物料或从事其它生产、经营活动。
饮食单位和其他单位或居民的炉口、烟囱等排污口不得朝向街面。
第十条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作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在批准用地范围内作业;(二)按规定设置临时围墙,临街建筑工程应封闭施工;(三)破路施工应围遮,设置安全标志,并按规定时间和标准修复;(四)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必须按照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卸放,建筑废水须经处理后排放;(五)工程竣工时必须拆除临时设施、清除物料并平整场地。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周宁县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通知正文:----------------------------------------------------------------------------------------------------------------------------------------------------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周宁县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通知(宁政文〔2013〕307号)周宁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周宁县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批复》(闽政文〔2013〕292号)的有关规定精神,现就周宁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通知如下:一、同意在周宁县狮城镇长安社区、中兴社区、城西社区、桥南社区、东园社区、兴福社区、龙潭村、洋庄村、安后村、洋尾村、坂头村、虎岗村和浦源镇浦源村、端源村、萌源村、萌底村、上洋村的区域范围内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二、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职责是:(一)行使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依法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二)行使城市园林绿化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三)行使城乡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权。
(四)行使县城规划区以内土地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非法占用土地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未经批准临时使用土地或者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的行政处罚权。
(五)行使城市道路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六)行使《福建省城市建设监察条例》第十条规定的关于城市管理的行政处罚权。
上述具体职责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详见本通知附件。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1.22•【字号】宁政文[2014]28号•【施行日期】2014.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文〔2014〕28号)蕉城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编办、公务员局、财政局、行政执法局、法制办:现将《宁德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蕉城区政府、东侨管委会及市直相关部门务必于2014年1月25日前,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对接落实到位。
宁德市人民政府2014年1月22日宁德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完善宁德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体制,理顺蕉城区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东侨管委会)在城市管理中的属地管理职能,切实做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重心下移”,现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理顺宁德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的意见》(宁政文〔2013〕34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建设美丽宜居环境为目标,按照“上下联动、责权统一、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完善城市管理工作体制,夯实基层力量,增强执法合力,实现中心城区“两违”源头管控,为加快建设“六新大宁德”营造良好环境。
二、明确职责(一)宁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市执法局)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宁德市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批复》(闽政文〔2011〕258号)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并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理顺宁德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的意见》(宁政文〔2013〕340号),行政执法体制理顺后,市执法局履行行政执法的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省和市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政策研究,拟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中心城区乱喷涂、乱张贴小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8.07.01•【字号】宁政办〔2008〕127号•【施行日期】2008.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中心城区乱喷涂、乱张贴小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蕉城区人民政府、东侨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为创造优美、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宁德中心城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乱喷涂、乱张贴”小广告(又称“牛皮癣”)专项整治行动。
现将具体方案通知如下:一、整治时间、范围、内容:(一)集中整治时间:7月1日至7月30日。
集中整治结束后纳入常规保洁。
(二)整治范围:中心城市城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及居民区。
(三)整治内容:在建(构)筑物、公共设施、宣传栏、广告牌、树木等地方乱贴、乱画、乱喷涂的“牛皮癣”广告。
二、整治目标通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有效遏制城区宣传广告乱喷涂、乱张贴现象,使中心城市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并带动其他县(市)整治“牛皮癣”工作的开展。
三、领导机构和职责分工(一)领导机构。
由市建设局牵头,组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蕉城区、东侨开发区、市公安局、工商局、经贸委、宣传部、通讯公司以及各县(市)户外广告主管部门等为成员单位;下设专项整治行动协调办公室,挂靠市建设局,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1、市建设局:负责组织整治“牛皮癣”工作的日常事务工作。
对“乱喷涂、乱张贴”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配合公安部门捣毁制假窝点;对“牛皮癣”电话号码调查取证,汇总各县(市)对“牛皮癣”电话号码的取证材料,一并交相关通讯公司停机;规划和设置便民信息张贴栏;对整治“牛皮癣”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2、市公安局:负责对制、贩假证者和承接喷写张贴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捣毁制假窝点,依法依规从速处理。
宁德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宁德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14•【字号】宁德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宁德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1月2日市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郭锡文2017年11月14日宁德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加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福建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建筑垃圾的排放、收集、运输、中转、回填、消(受)纳、利用等处置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家庭装修和店面经营户装饰、装修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不包含有毒有害危险废物。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统一领导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建立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协调联动机制。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建筑垃圾处置的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
对建筑垃圾处置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按照福建省政府批复权限负责执法区域内城市道路上建筑垃圾运输的监督管理;(二)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的道路运输经营行为、公路上建筑垃圾运输的监督管理;(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垃圾运输中的道路交通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四)国土资源、水利、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物价、农机、土地收储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对建筑垃圾处置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2019-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7.14•【字号】宁政办〔2019〕65号•【施行日期】2019.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2019-2030年)的通知蕉城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宁德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2019—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7月14日宁德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2019-2030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主城区不断扩大,城市路网快速扩张,城市内部用地结构不断变化,环境噪声影响程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变化,不少城市的声环境功能区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需求。
为提高全市声环境质量,决定对全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区划进行调整。
一、区划调整主要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二)《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四)《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五)《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二、区划调整基本原则(一)以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有利于提高城市声环境质量为主旨,做到区划的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重点考虑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用地现状和现行环境功能区科学划定环境功能区类别。
(三)以有利于区域环境噪声的整体控制、提高声环境质量为目的,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的污染治理。
三、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宁德市主城区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的规定划分声环境功能区。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紧做好宁德市区街道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宁政办[2012]117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紧做好宁德市区街道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宁政办〔2012〕117号)蕉城区人民政府、东侨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树立城市形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6月16日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第十三届宁德投资洽谈会,根据活动安排与要求,从5月10日开始在宁德市区开展街道环境整治工作。
各级各有关单位要严格落实整治责任制,确保在6月5日前全面完成整治工作任务。
6月上旬,投洽会组委会将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检查。
现将整改项目和责任单位通知如下:一、104国道单石碑段----蕉城南北路路段(一)蕉城南北路二层以上条幅及乱设置广告牌整治。
(由市住建局负责,蕉城区城监大队配合)(二)蕉城南北路沿街商业布幅广告清理。
(由蕉城区城监大队负责)(三)东方国际酒店、康宁超市、东宁超市、凤凰大酒店、物资饭店、市海洋渔业局、帝源大厦沿街立面清洗。
(由各业主单位负责)(四)蕉城南北路沿路遮阳布整治。
(由蕉城区城监大队负责)(五)金涵桥头至古田、福安方向三叉口路段环境卫生、除草及清除其他杂物。
(由蕉城区金涵乡政府负责)(六)蕉城南路饮食店污水乱排放整治。
(由蕉城区环保局负责)(七)蕉城区工商大楼沿街立面清洗。
(由蕉城区工商局、地质四队负责)(八)蕉南市场入口、环卫处路口、后岗开发区路口、单石碑市场周边占道经营整治。
(由蕉城区城监大队负责)(九)南环岛至洋尾公交终点站两侧垃圾清理、杂草清理。
(由蕉城区城南镇政府负责)(十)单石碑路段占道经营整治。
(由蕉城区城监大队负责)(十一)蕉城南北路乱张贴乱喷涂(“牛皮癣”)清理。
(由市行政执法局负责)(十二)单石碑垃圾场表层垃圾清运。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区建筑垃圾处置暂行规定的通知正文:----------------------------------------------------------------------------------------------------------------------------------------------------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区建筑垃圾处置暂行规定的通知(宁政办〔2013〕226号)蕉城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德市区建筑垃圾处置暂行规定》已经2013年9月1日第1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9月18日宁德市区建筑垃圾处置暂行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处置的管理,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福建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和《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级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的排放、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本市执法区域内建筑垃圾的监督管理工作。
具体职责是:贯彻执行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查处建筑垃圾私拉乱运、随意倾倒、污染路面等违法行为。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运输的监督查处工作。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经向住建部门核准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依据规定办理市区运输通行证;对未经住建部门核准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配合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予以查处;负责监督相关单位的卫星动态监控使用情况,不定时抽查监控记录;对故意污损、遮挡号牌,车尾无放大号或放大号不清晰及超高、超速、超载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依法查处。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中心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1.03•【字号】宁政办〔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中心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的通知蕉城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宁德市中心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1月3日宁德市中心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规范“门前三包”管理行为,共建整洁、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福建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门前三包”的管理内容及范围(一)管理内容本规定所称“门前三包”是指包卫生、包秩序、包设施。
包卫生,即是管理责任范围内的道路(人行道)、公共场地、绿化带(树穴)、构(建)筑物立面、店招店牌、垃圾收集容器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油污、无积水。
包秩序,即是管理责任范围内无乱张贴、乱涂写、乱悬挂、乱堆放、乱挖占、乱搭建、乱竖杆牌、乱停放车辆、乱摆摊设点、跨店经营等违法行为;无擅自占用、人为损坏绿地的行为,无违规在行道树、公共绿地、公共设施上晾晒衣物、悬挂物品;经营活动中无产生影响周边环境和市民生活的噪声、油烟污染。
包设施,即是管理责任范围内的门牌号、广告招牌、夜景灯光、遮阳(雨)棚、卷帘门、空调室外机和排水(气)管等户外设施按要求设置,且保持完好整洁;无践踏草坪、攀折树木、刻划树木、损坏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等行为。
(二)管理范围中心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区范围,是指单位或个人使用或管理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场所的土地使用权范围以及管理范围。
《福建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摘录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单位或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责令其改正、采取补救措施,并可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拒不改正的,加倍罚款:
(一)在市区随地吐痰、乱扔瓜果皮核、纸屑、烟蒂、抛散各种废弃物的,处以5元罚款;
(二)乱倒垃圾、粪便、污水,随地便溺、焚烧树叶或垃圾的,处以10元至50元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五)项、第十三条规定的,处以100元至1000元罚款;
(四)在规定街道的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和窗外堆放吊挂物品,或在市区道路冲洗机动车辆,搭建、封闭阳台、破墙开店、设置大型户外广告,影响市容的,处以100元至1000元罚款.
(五)损坏、擅自拆除或者未按要求重建环境卫生设施的,处以200元至2000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维护城市整洁、优美,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以及独立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等城市化地区。
第三条本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主管本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区(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辖区内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本区域范围内的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协调、监督和检查,督促单位和个人履行维护市容环境卫生义务。
本市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本市提倡和鼓励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制定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的公约,动员居民积极参加市容环境卫生治理活动,创建整洁、优美、文明的环境。
第五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善市容环境卫生设施,提供市容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保障市容环境卫生事业建设需要的经费。
第六条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组织编制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经市规划管理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七条本市鼓励、支持市容环境卫生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享受良好市容和卫生环境的权利,同时负有维护市容和环境卫生的义务。
第九条市和区(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和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机场、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经营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的意识。
本市广播、电视、报刊和户外广告应当有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公益性宣传内容。
第十条本市实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中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15•【字号】宁政办[2009]186号•【施行日期】2009.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中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宁政办〔2009〕186号)蕉城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宁德中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十月十五日宁德中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案随着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基本设施逐步配套,宁德中心城市品位逐步提升,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营造良好城市形象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集中一段时间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城市管理中的重点薄弱环节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整洁、优美、有序、亮丽的城市环境目标要求,迎接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在我市举行。
具体整治方案如下:一、整治目标针对城区脏、乱、差问题,加大力度,集中攻坚,狠抓市容市貌,整顿交通秩序,确保城区市容市貌有一个大的改观,交通拥堵混乱的现象得到改善,城区环境基本达到整洁、卫生、有序、美观。
二、整治时间集中整治时间从10月15日至11月15日,整治结束后转入长效管理。
三、整治重点针对目前城区存在“环境脏乱、占道摆摊、交通不畅、内河污染、路灯不亮、公交车不准点、园林绿地管理不善、建筑工地管理不严、户外广告乱设置、市政破路施工随意”等十个方面影响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具体工作目标及责任单位如下。
(一)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单位:蕉城区人民政府、东侨开发区管委会,市环保局责任人:林兴明、周敏、许文贵工作目标:城区主次干道全面实行“五定三包”(定人员、定路段、定经费、定质量、定奖惩,包清扫、包保洁、包清运)责任制,加强对城区大街小巷环境卫生的巡查、监管,做到垃圾及时清运,不留卫生死角,清扫率达到100%,保洁率达到95%以上,保持城区主次干道整洁无污水和空气清新。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考评暂行规定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宁政办[2012]293号【发布部门】宁德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10.30【实施日期】2012.10.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考评暂行规定的通知(宁政办〔2012〕293号)蕉城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关于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考评暂行规定》已经2012年第25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0月30日宁德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考评暂行规定为进一步提高宁德中心城区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活动开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城市管理工作方针,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职责,建立监督、检查、评议和综合考评“四位一体”的城市管理考评机制,实现城区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考评组成员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考评中心(以下简称市考评中心)统筹考评工作,协调、督促、落实考评事务。
考评组由市考评中心牵头组织,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工作职能单位派员参加,聘请熟悉环境卫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和行业专家为特邀考评专员,分组对各项目进行现场考评。
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及热心市民等参加。
三、考评对象蕉城区、东侨开发区,市直相关部门。
四、考评方案(一)考评标准标准:《宁德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项目考评标准》(详见附件)(二)考评方法考评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明查时发现的问题,两区及市级相关部门应及时整改。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文:----------------------------------------------------------------------------------------------------------------------------------------------------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5月20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1992年6月28日国务院令第101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工作、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内,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区负责、专业人员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环境卫生用工制度的改革,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第六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科学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尊重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不得妨碍、阻挠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履行职务。
第七条国家鼓励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水平。
第八条对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城市市容管理第九条城市中的建筑物和设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
对外开放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有条件的其他城市,可以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定严于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建制镇可以参照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执行。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爱国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28•【字号】宁政[2012]44号•【施行日期】2012.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爱国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宁政〔2012〕4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宁德市爱国卫生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德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28日宁德市爱国卫生管理规定第一条为提高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水平,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根据《福建省爱国卫生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宁德市行政区域内爱国卫生工作,本行政区域内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全民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方针。
按照属地管辖原则,实行目标管理制度,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爱国卫生工作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环境保护、健康教育、灭除“四害”等内容。
第五条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在市政府领导下,指导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各级爱卫会要根据实际情况,聘任一定数量的爱国卫生监督员,依法对爱国卫生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第六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部队及其他组织根据实际,设立爱国卫生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工作人员,在所在地爱卫会统一领导下,开展本系统、本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
经贸、卫生、住建、环保、农业、教育、工商、交通、水利、质监、公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各司其职,完成各自爱国卫生工作任务。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组织动员全社会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2.12.11•【文号】•【施行日期】1983.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试行)(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为建设优美、清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设市的城市。
县城、镇、独立工矿区可参照本条例精神,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第三条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任务是:保证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美化市容,妥善处理废弃物,防止环境污染,创造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四条城市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享受良好卫生环境的权利,同时也有维护和改善市容环境卫生的义务。
第五条各城市都要把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六条各城市和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市容环境卫生的科学知识和管理法规,提倡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培养爱清洁、讲卫生的优良风俗习惯。
第二章市容环境管理第七条沿街单位和居民,应当保持建筑物的整洁,对残墙断壁要及时进行修整,不得在阳台、窗外和街道两侧堆放有碍观瞻的物品。
第八条城市所有的广告、标语、画廊、招牌、橱窗等,要定期维修和油饰,经常保持整洁、美观;设置大型广告应当经过市容环境卫生部门批准,其他广告必须张贴在指定地点。
第九条各主管部门应当保持沿街市政、公用、供电、通讯、防空、交通等设施的经常完好和整洁。
第十条园林绿化部门及有关单位,应当保持沿街树木、绿篱、花坛、草坪的整洁和美观。
栽培整修作业遗留的渣土和枝叶,应及时清除。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坚持文明作业,材料、机具应当堆放整齐,建筑工地应当设置护栏挡板,残土废渣应当及时清运,竣工时应当清理和平整现场。
浅析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濮加友
【期刊名称】《城市管理》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凡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南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限期改造或拆除;逾期未改造或者未拆除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强制拆除并可处以罚款: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濮加友
【作者单位】淮安市城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68
【相关文献】
1.在“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暨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第三届第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J], 王铁宏
2.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暨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第三届第三次理事会 [J],
3.贯彻执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不断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J],
4.查处违法建设适用《城市规划法》与《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区别[J], 殷建新
5.关于《宁德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说明——2020年9月27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J], 冯桂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人民政府2017年立法计划的通知
正文:
----------------------------------------------------------------------------------------------------------------------------------------------------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人民政府2017年立法计划的通知
宁政办〔2016〕28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宁德市人民政府2017年立法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30日
宁德市人民政府2017年立法计划
一、市人大地方性法规项目(共5项)
(一)提请审议项目(共1项)
项目名称起草部门
宁德市城市停车场管理条例市公安局
(二)预备项目(共1项)
项目名称起草部门
宁德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条例市住建局
(三)调研项目(共3项)
项目名称起草部门
1、宁德市环境保护条例市环保局
2、宁德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市交通运输局
3、宁德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执法局
二、市人民政府规章项目(共2项)
制定项目(共2项)
项目名称起草部门
1、宁德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市住建局
2、宁德市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市环保局——结束——。
宁德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20)第一条为了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与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建成区以及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其他区域。
第三条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的领导,将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精神文明建设考评体系,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协调工作机制。
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公安、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水利、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教育机构、新闻媒体、公共交通以及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应当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市容和环境卫生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享有良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的权利,同时应当履行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市容整洁,保持环境卫生的义务。
鼓励支持个人参加市容和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公益活动。
鼓励和提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制定维护市容和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动员村(居)民参与市容和环境卫生的治理和维护工作。
第二章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制度第八条市容和环境卫生维护实行责任区和责任人制度。
责任区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所有、使用或者管理的建(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场所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责任人是指拥有、使用或者管理建(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场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九条责任区和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城市道路、桥梁、街巷、地下人行通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由环境卫生作业单位负责,市容维护由管理者负责;(二)文化、体育、娱乐、休闲、餐饮、住宿、游览、商贸等场所,以及机场、车站、码头、停车场、集贸市场、公路、铁路等区域,由经营者或者管理者负责;(三)河道、湖泊、池塘等水域及岸线,由管理者负责;(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由施工单位负责;尚未开工的建设工程用地,由建设单位负责;已收储的土地,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五)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写字楼,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写字楼,已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由业主委员会负责,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由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六)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等管理区域,由本单位负责。
责任区或者责任人不明确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会同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确定;责任区跨行政区域责任不明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条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保持责任区内市容整洁,不得违反规定实施搭建、堆放、设摊、停车、张贴、涂写、刻画、吊挂等行为;(二)保持责任区内环境卫生整洁,无暴露垃圾、粪便、污水等现象;(三)按照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保持整洁、完好;(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
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人对责任区内他人违反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应当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应当向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章城市市容管理第十一条建(构)筑物、道路、广场以及其他场所、设施,应当符合城市容貌标准。
第十二条建(构)筑物的容貌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建(构)筑物外形保持完好、整洁,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原建(构)筑物外立面;(二)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的造型、装饰等应当与所在区域环境相协调,阳台、护栏、防盗窗(门)、空调外机等设施宜统一规范设置;(三)主要街道的临街建(构)筑物的阳台、窗外和屋顶,不得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四)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建(构)筑物的外立面出现破残、污损,所有者、管理者或者使用者应当及时清洗和整修。
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的范围,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第十三条在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保持门店美观、整洁:(一)店内应当设置垃圾分类收容器,不得向店外清扫、倾倒垃圾、污水、油污等废弃物;(二)不得超出门窗、外墙进行店外经营、作业或者展示商品;(三)不得在店外置放影响市容的物品,不得擅自移动、损毁环境卫生设施。
第十四条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负责保持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完好。
在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场所设置的井盖、沟盖出现破损、移位、丢失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权属单位或管理单位应当立即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及时修复、更换、补齐。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擅自开启、移动城市道路上设置的各种井盖、沟盖,不得损坏、移动相关警示标志或安全防护设施。
第十五条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上空不得擅自新建架空管线。
对现有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的架空管线,应当逐步改造入地或者采取隐蔽措施。
管线经营者、所有权人应当及时清除管、线、箱、杆架等废弃物。
第十六条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道路、绿地、桥梁、隧道、广场以及其他公共场地从事下列行为:(一)设置摊位或者流动摊点;(二)施工作业、搭建设施,堆放物料;(三)从事生产、销售、修理、加工等经营活动;(四)举办商业活动;(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因公共利益需要临时占用或挖掘道路、绿地、桥梁、隧道、广场、地下通道以及其他公共场地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经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批准;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事先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经批准在城市道路上施工、维修管道、清疏沟渠、打围作业、装卸物品的,应当采取防尘降尘措施,及时清除有关构筑物、渣土、淤泥、污物等,保障正常通行,保持路面清洁。
第十七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在不影响交通通行、市容和环境卫生以及周边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早市、夜市、便民摊点等,其经营者应当在规定的区域、时段经营,保持摊位整洁,收市时将垃圾、污渍清理干净。
产生油污、污水的临时饮食摊点应当配置垃圾收集容器,采取铺设防渗漏垫等有效措施,防止油污、污水污染地面。
第十八条禁止在道路、桥梁、护栏、路名牌、电线杆、路灯杆、树木、绿篱等公共场所的设施上晾晒、吊挂衣物和其他物品。
第十九条运输和装卸煤炭、矿石、砂石、土方、灰浆、渣土、垃圾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密闭、覆盖等防护措施,在运输途中不得沿途泄漏、遗撒。
造成物料泄漏、遗撒的,运输者应当及时清理。
第二十条车辆维修、装饰、清洗场所的设置和管理,应当符合市容和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城市供水、排水等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油、污水外流,保持经营场所周边环境整洁。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城市道路从事经营性车辆维修、装饰或者清洗作业。
第二十一条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公共场所、街道、住宅区等区域定点设置公共招贴栏,满足公众发布信息需要,并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洁。
第二十二条户外广告设施以及招牌、指示牌的设置、管理,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市容标准及相关的技术规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城市建(构)筑物立面、市政环卫设施、桥梁、护栏、电(灯)杆、树木、路面、围挡及其他设施或者户外公共场所悬挂、张贴、刻画、涂写、喷涂、设置宣传品、标语。
擅自张贴、刻画、涂写、喷涂的宣传品,标有通信方式的,由所在地的县(市、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核实后,通知违法行为人接受处理;逾期未接受处理的,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将违法事实书面通知有关通信运营商或者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由其根据服务协议采取相关措施。
第二十三条城市标志性建筑、主要街道两侧建筑、景观河道、商业街区、广场、公园等,应当按照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和景观照明设施管理规定设置景观照明设施。
景观照明设施应当符合城市容貌标准和环保、节能要求,并按照规定控制外溢光、杂散光,避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市民正常生活。
景观照明设施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开启、关闭;出现损坏的,管理者应当及时修复。
第二十四条互联网租赁交通工具运营企业应当按照指定地点、数量有序投放车辆,履行车辆停放管理责任,采取电子停车围栏等措施规范停放秩序,及时清理违规停放、存在安全隐患等影响通行或者市容市貌的车辆。
互联网租赁交通工具承租人或其他使用人应依法规范、文明用车,在划定区域停放车辆。
第四章环境卫生管理第二十五条市、县(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省有关标准编制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涉及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环境卫生设施布局的,应当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已确定的环境卫生设施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
经批准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设计,不得阻挠建设。
第二十六条新区开发、旧城区改建、住宅区建设、道路拓建以及其他公用建筑建设时,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房等环境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环境卫生设施设计方案应当征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意见。
环境卫生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报设施所在地县级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城市沿街道路两侧、商业区、居住区、广场以及其他人流密集地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设置公共厕所、封闭式垃圾容器等环境卫生设施。
旅游景点、商场、机场、车站、港口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配套设置公共厕所、封闭式垃圾容器等环境卫生设施。
公共厕所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免费对外开放,并由专人负责保洁。
第二十八条环境卫生设施的所有者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应当保持设施的整洁、完好和正常使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损坏、拆除、迁移、改建、闲置环境卫生设施和改变环境卫生设施用途。
确因城市建设和公共利益需要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应当经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核准,并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的,应当经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核准。
拆除环境卫生设施的,应当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重建、补建或者提供替代设施。
第二十九条公民应当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不得有下列行为:(一)随地吐痰、便溺;(二)乱扔瓜果皮核、纸屑、烟蒂、饮料罐、玻璃瓶(渣)、包装袋(盒)等废弃物;(三)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四)驾驶或者乘坐机动车时,向车外抛掷物品;(五)随地倾倒垃圾、污水、污油、粪便等废弃物和随意抛弃动物尸体;(六)乱丢电池、荧光灯管、电子显示屏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弃物;(七)随地焚烧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弃物;(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