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52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不少于1000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商业健康保险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仍面临多重问题。
本文从市场规模、保障范围、费用负担以及市场监管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一、市场规模问题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存在规模小、渗透率低等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总额仅为222亿元,约占全国人身保险市场营收的5.7%,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
对策:政府多措并举,加大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扶持力度。
例如,适当放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条件,降低商业健康保险相关税费和行政成本等。
二、保障范围问题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过窄,往往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目前,商业健康保险主要涵盖的是门诊费用报销和住院费用报销,对于慢性病、亚健康等问题的保障相对薄弱。
对策: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逐步引入更多的保障保障方案。
例如采用定向补充保障方式,针对不同细分人群的具体医疗保障需求设立不同的保障方案。
三、费用负担问题商业健康保险的费用负担较重,具有一定的普及难度。
现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普遍较高,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难以承担。
同时,由于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保险公司在定价方面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部分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价格不透明。
对策:建立公平合理的费用定价机制,加强对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监管,推出专业化保险服务,降低商业健康保险的购买门槛,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普及度。
四、市场监管问题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缺乏有效监管、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容易引发市场乱象。
商业健康保险属于收取保费而提供服务的产品,存在商业和保险两大特点,需要更为严格的监管。
对策: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强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实现对商品、价格、责任等方面的监管,并对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首先,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受到医疗费用高企的制约。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医疗费用不断攀升。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承担高额的医疗赔付压力,可能导致经营风险的增加。
因此,保险公司在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上会表现出保守态度。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医疗机构合理定价,同时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减少患者选择高价私立医院的需求。
其次,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受到保险市场的不完善制约。
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尚不完善,缺乏大规模的有效竞争和资源配置机制,导致保险公司往往无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对此,应加强对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监管,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公司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提高市场需求,从而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繁荣。
此外,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还受到消费者认知程度的制约。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商业健康保险的认知水平较低,不了解保险产品的优势和性质。
这种情况限制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扩展。
为了提高消费者的认知程度,可加强对保险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
政府可定期举办健康保险知识讲座,提高公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了解和认可,同时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消费者对商业健康保险的信心。
最后,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还受到数据共享和信息不对称的制约。
在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价和赔付过程中,保险公司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医疗机构往往不愿意与保险公司分享相关数据。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健康数据共享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能力,同时保护个人隐私。
综上所述,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面临着多种制约因素,包括医疗费用高企、保险市场不完善、消费者认知程度低以及数据共享和信息不对称等。
为了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和宣传,完善保险市场机制,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并建立起数据共享机制。
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作者:刘玲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6期摘要: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商业健康险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健康保险的发展,本文简单梳理了目前商业健康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现状;问题;对策一、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一)市场主体与商业健康险产品供给得到了发展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现在大概有150家公司经营商业健康保险,其中有7家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75家人身保险及养老保险公司还有68家财产保险公司,出售的健康保险产品有4283款。
保险机构根据不同目标群体的特点,不断致力于开发适合公众需求的新险种,处于稳定发展中。
(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商业健康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其具体表现为:一是积极开发补充医疗保险险种。
保险公司先后开办了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及贫困居民重大疾病保险,推动健康保险发展。
二是积极投入到经办工作中。
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经办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和医疗救助试点等活动中。
在开发新的险种、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保险机构靠自己的优势,不断促进基本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问题(一)监督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管理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依附于人身险,对健康险的监管在制度上与寿险一致,正是因为健康险与寿险混合经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不利于促进商业健康险的专业化发展。
目前市场上有关健康险的品种比较多,各个部门其实应该根据市场及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对于没有资格经营健康险的机构或者没有起到健康保障作用的产品及时调整,做到有效管理。
(二)政策有待完善在现行制度安排下,国家强制让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属于社会医疗保险的大病保险,造成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边界不清,这样会让人民误以为经办大病保险就是商业健康保险,而近几年商业健康保險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实施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健康保险对“广覆盖,低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在我国的医疗保障系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以及整个医疗保障系统的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商业健康保险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它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使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发生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的一种保险。
健康险的风险本质在于控制病的发生率及医疗服务的费用水平。
相对人寿保险而言,健康保险的定价更具灵活性,风险评估更具专业,健康保险的理赔更具社会性。
1.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才全面展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水平的发展,这为我国健康险行业的进步和完善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我国政府始终对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十分重视,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一直也没有放松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扶持。
商业健康保险是对于医疗保险的强化和补充,于整个国家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仍呈现出:规模小、覆盖率低、发展速度比较慢;发展空间巨大;盈利能力较差等三方面特征。
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规模较小,覆盖人群也不足10%,在我国医疗保障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为有限,发展速度也并不乐观。
而且我国商业保险仍处于发展初期,波动率大,业务风险也较大,保费收入不稳定,健康险的理赔管理的操作频次和成本还比寿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高,因此利润空间最小,盈利能力较差。
我国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摘要】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保险业复业时期,经过20余年的发展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健康保险的发展问题,进一步提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相应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健康保险发展专业化一、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2010年我国总共有89家保险公司在经营健康保险业务,其中财产保险36家,人寿保险公司49家,还有4家健康保险公司。
从2000年到2010年全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从65.48亿元到677.46亿元,几乎逐年增长。
然而,其在人身保险总保费的占比却徘徊不前,甚至自2006年之后还逐年回落。
2010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677.46亿,其中寿险公司580.79亿,占85.73%;专业健康险公司96.68亿,仅占14.27%。
2009年健康险保费收入573.96亿,占比最大的前5家公司共实现保费400.14亿元,占当年健康保险保费的69.71%。
从上可见,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还是处于初级发育的市场,其市场格局是:以寿险公司为主导,专业健康险公司和非寿险公司并存的垄断竞争市场。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增长,健康保险的潜在购买力很强。
然而居民的消费需求高涨但却无法获得切实的健康保险保障。
保险公司面对巨大的市场,难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健康保险产品总数达到1564款,其中疾病保险产品占35.7%,医疗保险产品占62.3%,护理保险产品和失能保险产品各占1%。
我国健康保险覆盖面不高,全国享受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3%,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农民工、农民等大部分人口都不能享受基本保障。
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中的问题角色定位不清,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界限不清晰,如何将商业健康保险计划和社会保险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未来的2023年,保险行业将会面对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了保险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对策措施的提出。
一、数字化保险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保险行业可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提升保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未来的数字化保险将会更加人性化,更符合消费者需求。
针对数字化保险的发展,保险企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 引入数字化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险企业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智能保险计算和出险通知。
同时,可以采用技术来解决保险理赔等业务复杂问题,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开发线上渠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保险企业应该依托移动互联网设备,将业务和服务扩展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建立线上保险渠道,实现线上与线下服务的无缝衔接。
3. 加强虚拟化客户服务在数字化保险中,保险企业可以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通过虚拟化客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例如,利用语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为客户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服务等。
二、个性化需求引领市场未来的保险市场将会越来越倾向于个性化需求,在满足消费者基本保险需求的同时,保险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发不同的保险产品。
针对个性化需求引领市场的发展,保险企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 依托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产品定价保险企业应该对用户消费习惯、行为偏好等个性化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通过数据对用户风险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个性化保费定价,提高利润和满足客户需求。
2. 开发符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保险企业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开发符合其需求的保险产品。
试述中国健康保险商业化发展模式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部分,近几年来健康保险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人得医疗保险在制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保障,农村居民享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享有城市居民医疗保险,职工拥有职工医疗保险。
但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和健康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成为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疾病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健康保险随着人们对健康保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商业健康保险具有了广阔的市场前途。
按照一般分类,商业健康保险包括医疗费用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
其中的重大疾病保险,是指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发生保险合同规定的疾病、达到约定的疾病状态或实施了约定的手术时给付保险金的健康保险产品。
重大疾病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为病情严重、花费巨大的疾病治疗提供经济支撑。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原来的不治之症已经找到了治疗的方法,但昂贵的治疗费用却让人望而兴叹,重大疾病保险能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险金,解决其面临的经济困难,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
健康保险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防御疾病风险的主要方式,也是许多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健康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使被保险人在遭受疾病或者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和收入损失获得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人身保险,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护理保险等内容。
健康保险,是转移风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满足人们日记增长的健康保险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
一、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状况分析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对社会医疗保险重要补充的商业健康保险,逐渐成为保险市场上的新热点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各保险公司对健康保险的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
我国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监管不完善、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渠道过分依赖代理人、风险管理不足以及信息技术发展不足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加强保险行业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提高监管力度和效果。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具有特色的产品,减少同质化现象。
完善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减少对代理人的依赖。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逐步解决我国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保险行业,问题,对策,监管,同质化,渠道,代理人,风险管理,信息技术,改革,创新1. 引言1.1 我国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保险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风险转移和保障功能。
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保险行业监管不完善,存在监管漏洞和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和创新性,导致市场竞争陷入价格战和营销战的泥沼。
渠道过分依赖代理人,代理人盲目追求销售业绩,容易导致不当销售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风险管理不足也是我国保险行业面临的难题,很多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和投资决策上存在一定盲目性和风险偏好。
信息技术发展不足也限制了我国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监管漏洞。
保险公司应该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保险产品。
要加强渠道建设,降低对代理人的依赖,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
在风险管理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严格遵循风险管理规定,防范风险。
要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推动保险行业信息化进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我国保险行业才能迎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保险行业监管不完善的问题及对策保险行业监管不完善是我国保险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保险业趋势与发展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保险行业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提高。
中国的保险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市场和巨大潜力的金融服务业。
然而,在我国保险市场逐步成熟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会。
本文将从保险业的趋势以及发展对策两方面入手,对中国保险业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伴随着消费升级和人口老龄化,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更加注重保险服务的专业化和全面性。
保险公司通过与其他行业进行战略合作,以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同时,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推出旅游保险、健康保险等多个类别产品。
2. 科技创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应用,解决了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提升了保险公司的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保险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安全、便捷的服务体验。
3. 监管政策加强《保险法》的制定和修订,标志着我国保险公司运营的监管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此外,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对于商业保险市场的投诉和纠纷处理也日益严格,保证了保险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对策1. 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保险公司要通过加强内部管控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应该建立严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和业务运营效率。
2. 优化服务体验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不仅需要保险服务的保障能力,也注重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
保险公司应该通过提升服务流程以及产品创新,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个性化,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3. 科技创新保险公司要与时俱进,通过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的服务体验。
此外,保险公司要加强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并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确保技术创新带来的变化符合保险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
结论随着消费升级和科技变革的影响下,保险行业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I01114316 宁曙然摘要:成熟健康保险市场相比,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
处在初级阶段的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由于经营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管理难度大,面临普遍发展难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经营;现状;问题;解决措施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概况(一)总体经营情况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于1982年出现,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
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129家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其中财产保险公司62家,人身保险公司67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4家。
健康险保费收入近年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一直以来占人身险保费比重低,健康险赔款支出占同期国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不足5%,健康险有效供给与社会大众的健康保障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
(详见图1、图二、表1、表2)。
(二)中国健康保险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健康险保费年均两位数增长,但2011 年增速放缓,2011到2013年保费收入增长迅速。
从2005—2013 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5%,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在2013 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123.5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长势头强劲,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强烈。
2.赔付支出增速大于保费增速,但2011 年增速加快。
从2005—2013 年,赔付支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22%,高于同期保费增速6.02 个百分点(见图2)。
在2013 年,行业全年赔付支出411.1 亿元,在2012年有所回落后增速明显加快。
3.与成熟保险市场相比,中国健康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
2013 年,中国健康险保费收入1123.5亿元,占人身险保费的比例为10.2%,虽然2013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出现了大幅增加,但与成熟保险市场相比,这个数字仍然滞后。
2013 年,中国健康保险赔付支出411.1 亿元,在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的占比为5%。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及覆盖
对商业健康险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知是消费者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前提,同时也是促进商业健康险市场不断扩大,提升商业健康险覆盖的基础,因此保险公司方面应当加强对公众进行健康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健康保险的认知,让更多消费者明白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性,从而扩大商业健康保险消费群体,促进健康险市场进一步发展。
(二)重视技术、管理经营模式创新、推进健康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产品以及管理经营模式的创新,因此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推出相应的健康保险产品,同时根据保险行业发展态势,及时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从而使商业保险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挖掘市场人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的培养管理由于商业保险的运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要求经营者与公司工作人员要有敏锐的眼光与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够有效开展相关业务。
因此,要想使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能够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挖掘专业人才,同时对现有健康保险人才进行培养,从而组建出一支高素质商业健康保险人才队伍,更好的开拓国内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
(四)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在商业健康险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因此为了防止个别人钻法律的漏洞利用商业健康险来获取非法牟利,政府方面应当尽快对商业健康保险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同时明确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促进健康险市场的发展。
(五)国家加大对健康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行业数据共享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市场监管制度的约束,因此国家方面应当推出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扶持政策,同时提高保险行业入行门槛、制定政府与市场多重监督管理制度,从而提升商业健康保险行业服务质量,使国内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可以对商业健康险行业进行协调,成立行业发展协会,从而促进商业健康险内部数据
资源共享,进而使商业健康险市场稳定发展。
(六)建立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
通过对健康险市场进行研究,了解消费者对商业健康险的实际需求,进而根据需求推出相应的健康险产品,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对健康险产品体系进行优化,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立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从而降低市场发展风险,促进商业健康险市场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