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实验报告格式模板_20110414.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数据通信实训,使我对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架构、传输介质和通信协议等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从事数据通信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环境1. 实训设备:华为eNSP网络模拟器、交换机、路由器、双绞线、RJ-45水晶头、网线等。
2. 实训软件:华为eNSP网络模拟器。
三、实训内容1. 网络拓扑结构搭建(1)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如星型、环型、总线型等。
(2)根据实训要求,设计并搭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等设备的连接。
(3)利用双绞线和RJ-45水晶头制作网线,将设备连接到网络拓扑结构中。
2. 交换机配置(1)了解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如VLAN划分、端口镜像、STP等。
(2)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3)配置VLAN,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隔离。
(4)配置端口镜像,实现端口流量监控。
3. 路由器配置(1)了解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NAT等。
(2)配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3)配置静态路由,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
(4)配置动态路由,如RIP、OSPF等,实现网络自动学习路由信息。
(5)配置NAT,实现内网访问外网。
4. 网络安全配置(1)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
(2)配置防火墙,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控制。
(3)配置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恶意攻击。
5. 网络故障排查(1)了解网络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如ping命令、tracert命令等。
(2)利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连通性。
(3)利用tracert命令追踪数据包传输路径。
(4)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实训过程1. 熟悉实训设备,了解网络拓扑结构。
2. 搭建网络拓扑结构,连接设备。
3. 配置交换机,实现VLAN划分、端口镜像等功能。
4. 配置路由器,实现静态路由、动态路由、NAT等功能。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数据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数据通信技术实习。
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数据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掌握了通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习单位简介实习单位是某数据通信公司,主要从事数据通信网络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工作。
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企业内部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
2. 实习内容(1)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一系列理论学习课程,学习了数据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设备和技术,了解了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2)实际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数据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学会了使用各种通信设备和相关工具,掌握了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
(3)项目实践:我参与了公司的一个实际项目,负责部分网络的设计和搭建工作。
通过项目实践,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设计,掌握了网络搭建和调试的方法。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1. 技术能力方面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数据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掌握了通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技术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设计,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团队合作和沟通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团队工作,与同事们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3. 综合素质方面实习期间,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质,还锻炼了自己的抗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了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四、对未来工作的展望通过实习,我对数据通信技术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水利工程师。
五、对实习单位的感谢在此,我要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的机会和导师的悉心指导。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基本原理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3编译码模块。
AMI码的编码规律是:信息代码1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1的符号交替反转;信息代码0的为0码。
AMI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TS的关系是τ=0.5TS。
HDB3码的编码规律是:4个连0信息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000V,有偶数个信息1码(包括0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B00V,其它的信息0码仍为0码;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HDB3码中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HDB3码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
四、实验步骤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实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观察:(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2)用开关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码特点。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数据通信》实训报告实训一、组建对等局域网及资源共享一、实训目的(1)熟悉两台计算机直联的方法和步骤。
(2)掌握组件多机对等局域网络的步骤和方法。
(3)掌握在对等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方法。
二、实训内容及步骤(1)组建对等局域网将3台计算机连接到同一局域网下。
1、打开电脑的设置-网络-网络更改和网络共享-更改高级共享设置-专用中启用文件和打印机共享,所用网络中勾选无密码保护的共享,最后保存更改。
2、查找计算机。
双击我的电脑,单击网络,如果能显示其他计算机,证明网络是连通的。
(2)设置共享文件夹1、选择共享文件夹。
在我的电脑中找到或新建要共享的文件夹,单机右键选择属性,在菜单中选择共享。
2、设置共享。
单击共享(s)在下一个窗口添加共享用户everyone,权限设置为读取,单击共享来应用。
(2)共享文件夹的访问1、双击我的电脑,找到网络栏并双击,显示同一局域网中的计算机。
2、双击计算机来访问该主机上的共享资源。
3、对于经常访问的共享文件夹,最好是通过磁盘网络映射的方法,把一个共享文件夹映射成本地计算机上的网络驱动器。
三、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问题:无法查找到同一局域网下的其他计算机。
解决办法:在设置-网络和internet-状态-属性中,将网络配置文件设为专用。
2、问题:设置共享文件夹时不要直接将桌面创建的文件夹设为共享文件夹,因为这样会把计算机的个人用户文件夹user设为共享,其中包含计算机个人信息会影响计算机安全。
解决办法:双击此电脑,在对应硬盘中设共享文件夹或创建共享文件夹。
三、实训总结通过学习组建对等局域网及资源共享,让我掌握了组件多机对等局域网络的步骤和方法和在对等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让我在生活和各种中受益,我可以通过在同一局域网中资源共享使同一资源用多太设备访问,大大减少了存储空间的占用。
实训二、FTP服务器的建立与管理一、实训目的1.掌握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2.学会在客户端使用FTP服务二、实训内容及步骤1.启用Windows功能勾选FTP服务的功能并确定2.打开IIS管理器,右键网络,添加FTP站点,选择要用的物理地址后3.点击FTP授权规则,添加要授权的用户4.在控制面板中,添加两个其他用户设置密码和用户名5.回到FTP设置中,点击右边的编辑权限,安全-编辑-添加-高级-立即查找,找到新建的俩个用户,并添加,可以设置相应的权限6.在防火墙中点击允许应用或功能通过--找到FTP服务器勾选保存7.防火墙中点击高级设置-入站规则-新建规则-左边点程序-浏览找到svchost 选中,下一步完成设置三、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问题:别人无法访问自己的ftp网站解决方法:(1)没有在同一个局域网中,连接同一个网(2)可能是自己再搭配服务器的时候没有选择自己的本地ip地址,改正即可(3)可能没有关闭所有防火墙,可以关闭防火墙,或者在防火墙中点击高级设置新建一个svchost入站规则(步骤7)。
一、实习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数据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于20XX年X月至20XX 年X月在XX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数据通信技术实习。
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学习和收获。
二、实习单位及环境实习单位:XX公司公司简介:XX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通信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范围涵盖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多个领域。
实习环境:公司设有完善的实验室和办公区,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实验室进行数据通信设备的调试和测试工作。
三、实习内容1.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学习- 学习了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介质、通信协议等相关知识。
- 熟悉了常见的传输速率、带宽、延迟等参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2. 数据通信设备调试- 参与了数据通信设备的调试工作,包括光模块、交换机、路由器等。
- 学习了设备的基本操作,如配置参数、监控状态、故障排除等。
3. 数据通信测试- 参与了数据通信设备的性能测试,包括传输速率、延迟、丢包率等。
- 学习了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和测试报告撰写。
4. 项目实践- 参与了一个实际项目,负责数据通信设备在网络中的部署和调试。
- 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的数据通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 在项目实践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沟通表达能力增强- 在与同事、客户的交流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4. 职业素养培养- 通过实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据通信技术人员,应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五、实习感悟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数据通信技术。
2. 团队协作是成功的关键- 在实际工作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是在浙江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完成数据通信方面的实习。
实习
主要以实验室为实习基础,在实习期间,对公司正在开发的局域网数据通
信系统做详细研究,完成实验室里针对数据通信的网络实验,实验以实现
简单的UDP通信和TCP报文序列发送为主要实验内容,实习周期为两个月,时间从2024年1月1日到2024年3月1日。
二、实习内容
1.实验室整体设备介绍:
实验室内的设备包括两台计算机、一台网络打印机、一台网络路由器、一台数据交换机、一台服务器以及一个集线器,所有设备均是该实验室的
主要设备。
2.硬件设备以及实验环境介绍:
实验期间,依据实验室要求,将两台电脑安装了:网络操作系统(Ubuntu)、网络调试软件(Wireshark)和网络虚拟机(Virtualbox),以及其它必要的软件;同时,将网络路由器和数据交换机进行了IP地址
划分和设置,并且连接计算机,最终形成了实验环境。
3.所做实验项目介绍:
(1)UDP数据通信实验:通过实验室提供的计算机,实现两台计算
机之间的UDP数据通信,即使用UDP协议发送数据,最终实现数据在发送
方和接收方的传输。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
如何有效地分析这些数据,挖掘其中的价值,对于提升通信网络的性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学习通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并对实际通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二、实验目的1. 熟悉通信数据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掌握通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数据挖掘等。
3. 学会使用常用的通信数据分析工具,如Python、R等。
4.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通信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数据采集2. 数据预处理3. 特征提取4. 数据挖掘5. 实际案例分析四、实验步骤1. 数据采集本次实验采用某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数据,数据包括用户ID、时间戳、通信流量、通信时长、网络类型等字段。
2. 数据预处理(1)数据清洗:去除重复数据、缺失数据,修正错误数据。
(2)数据转换:将时间戳转换为日期格式,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3. 特征提取(1)时间特征:提取用户活跃时间段、通信密集时间段等。
(2)流量特征:计算用户平均通信流量、峰值流量等。
(3)时长特征:计算用户平均通信时长、峰值时长等。
(4)网络特征:统计不同网络类型的用户占比、通信成功率等。
4. 数据挖掘(1)关联规则挖掘:分析用户在特定时间段、特定网络类型下的通信行为,挖掘用户行为规律。
(2)聚类分析:根据用户特征,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群体,分析不同群体的通信行为差异。
(3)分类预测:预测用户未来通信行为,为运营商提供决策依据。
5. 实际案例分析以某运营商为例,分析其通信数据,挖掘用户行为规律,优化网络资源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用户活跃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晚上7点到10点,峰值流量出现在晚上9点。
2. 高流量用户主要集中在网络覆盖较好的区域,低流量用户则分布在网络覆盖较差的区域。
3. 不同网络类型的用户占比:4G用户占比最高,其次是3G用户,2G用户占比最低。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学院机电学院班级 075092学号 20091002028姓名黄浩坤指导老师闻兆海2012 年 6 月 28日前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
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
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
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目录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1)资源共享2)分布式处理与负载均衡3)综合信息服务2.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1)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2)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3)带宽和延迟3.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1)OSI七层参考模型(2)TCP/IP模型(3)小结二.网络设备1.路由器(1)定义(2)作用(3)特点(4)以H3C路由器为例2.交换机(1)定义(2)作用(3)特点(4)以H3C交换机为例3.H3C网络设备操作系统Comware 三.网络安全技术基础1.网络安全的定义2.网络安全的关注范围3.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1)ACL包过滤技术(2)网络地址转换技术(3)认证,授权和计时(4)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5)VPN虚拟私有网技术(6)终端准入控制实验一网络设备基本操作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设备3.实验组网图4.实验过程(1)通过Console口登录(2)通过Telnet登录实验二 RIP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设备3.实验组网图4.实验过程实验三 OSPF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设备3.实验组网图4.实验过程总结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顾名思义是由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系统。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通信作为信息传递的关键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数据通信的实际应用与技术原理,我参加了一次宝贵的数据通信实习。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经历的详细报告。
实习单位是一家在数据通信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领先技术的公司。
刚进入公司,我就被其浓厚的技术氛围所吸引。
在实习初期,公司为我们安排了全面的培训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我系统地学习了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据的编码与解码、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信道的特性以及数据传输的方式等。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后续的实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我参与了多个与数据通信相关的项目。
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关于企业内部网络的优化。
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协助工程师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瓶颈和故障点。
我们使用了各种网络监测工具,如 Wireshark 等,来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
通过对数据包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发现网络中的延迟、丢包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另一个项目中,我参与了公司新的数据中心建设。
这是一个涉及到大量数据通信设备安装和调试的项目。
我有幸跟随技术人员学习了各种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合理规划 IP 地址、VLAN 划分等,以确保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安全传输。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据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例如,在网络优化项目中,一个小小的配置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而在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中,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出现数据泄露或丢失,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同时,我也意识到团队合作在数据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在每个项目中,都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紧密协作,如网络工程师、系统管理员、安全专家等。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在技术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还在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数字通信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在XX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数字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单位简介XX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一家专注于数字通信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业务涵盖无线通信、有线通信、数据通信等多个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教育、医疗等行业。
三、实习内容1. 数字通信基本理论的学习实习期间,我重点学习了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包括数字调制、解调、编码、解码、信道编码、交织等技术。
通过学习,我对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各种技术特点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数字通信设备操作与维护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数字通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设备安装与调试:根据工程师的指导,我参与了数字通信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熟悉了设备的安装流程、调试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设备日常维护:在工程师的带领下,我学会了如何对数字通信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包括设备清洁、检查、更换备件等。
(3)故障排查与处理: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我跟随工程师一起进行故障排查,学会了如何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协助工程师完成故障处理。
3. 项目参与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公司的一项数字通信项目。
具体内容包括:(1)项目需求分析:与项目组成员一起,对项目需求进行梳理和分析,确保项目目标明确、需求合理。
(2)方案设计:根据项目需求,参与数字通信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选型、参数配置、网络优化等。
(3)系统调试与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数字通信系统的调试与优化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四、实习收获1. 提升了专业技能:通过实习,我对数字通信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数字通信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故障处理方法。
数字移动通信实验报告——跳频扩频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扩频通信理论基础、工作方式。
2、学习跳频扩频系统以及其实现。
3、掌握跳频信号的差错概率计算方法。
4、加强对MATLAB的进一步掌握。
二、实验原理说明在跳频(FH)扩频中,将可利用的信道带宽W划分成大量非重叠的频率间歇,在任何信号区间内,传输信号占据一个或多个可用的频率间隙。
在每个信号区间内,频率间隙(一个或多个)的选取时按照来自某一PN发生器的输出伪随机码确定的。
图1给出了一个FH扩频系统发射端和接受端的方框图。
图2说明了一个FH信号的示意图。
图1 FH扩频系统的方框图Tc6Tc t2Tc4Tc3Tc05Tc图2 一个FH信号的例子在接收端有一个完全相同的PN 序列发生器,它是与接收信号同步的,用来控制频率合成器的输出。
通过频率合成器的输出与接收信号混频,然后由发射端引入的伪随机频率伴以在解调中被移去。
这样既可以利用FSK 解调出最后所得信号。
现考虑一个FH 系统,其中用二进制FSK 传输数字信息。
频率跳变是没比特跳一次。
解调和检测是非相干的。
在AWGN 信道上,这样的系统的差错概率是:()02_b 21N Eb e P = (1.1)每比特能量E b 可以表示为E b = P s T b = P s /R ,其中P s 是平均信号功率,R 是比特率。
有J 0=P J /W ,其中P J 是宽带干扰的平均功率,W 为可用的信道带宽。
因此,假设J 0》N 0,就能将SNR 表示为:SJP P R W J E =0b (1.2) 其中,W/R 是处理增益,P J /P S 是FH 扩频信号的干扰余欲度。
假设部分频带干扰来自某一干扰台,干扰台挑选ɑ,以使其对通信系统的效果是最佳的。
在采用二进制FSK 调制和非相干检测的未编码慢跳频系统中,传输频率在频带W 内选成了均匀概率的。
这样,接受信号将以概率ɑ,而以1-ɑ不被干扰。
当被干扰时,差错概率是()()2/ex p 21b αρ-,而当不被干扰时,信号检测假定是无差错的,其中0J E b b ≡ρ。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某数据通信公司实习时间: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一、实习单位简介某数据通信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一家专注于提供数据通信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数据通信服务,业务范围涵盖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
公司在业界具有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客户群体,为我国数据通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实习岗位及职责实习期间,我担任了数据通信工程师助理的职务,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 协助工程师进行数据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参与项目现场的数据通信方案设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3. 跟进项目进度,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沟通,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4. 学习并掌握数据通信相关技术,为工程师提供必要的协助。
三、实习期间的学习与收获1. 掌握了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见设备的使用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光纤传输设备等。
2. 学会了如何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数据通信方案,包括网络拓扑、设备选型、带宽规划等。
3. 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与不同岗位的同事沟通、协调,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4. 了解了数据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四、实习期间的不足与反思1. 在初期,对数据通信设备的使用和调试不够熟练,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影响。
通过向工程师请教和自主学习,逐渐掌握了相关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在项目现场,有时因沟通不畅,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需求出现偏差。
后来,我学会了主动与客户沟通,确保方案准确无误。
3. 实习期间,偶尔会出现拖延现象,影响到了团队的整体进度。
我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制定工作计划,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数据通信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我国数据通信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实验仪器:电脑,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线等。
实验过程:1. 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首先需要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
使用交换机和网络线将几台电脑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星状拓扑结构。
确保所有设备正常工作和连接无误。
2. 实验二:IP地址配置和子网划分IP地址是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基本寻址方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给每台电脑分配一个IP地址,并进行子网划分。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使用私有IP地址,如192.168.1.1、192.168.1.2等,并通过子网掩码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子网。
3. 实验三:路由器配置和静态路由设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路由器来连接两个相互独立的子网。
首先,需要将路由器与交换机相连,并配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
接下来,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用于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4. 实验四:网络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网络访问控制列表是一种用于控制数据包流动的技术。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ACL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访问控制。
通过配置ACL 的规则,可以限制某些子网对其他子网的访问权限,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5. 实验五: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物理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设备组织在一起的技术。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VLAN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隔离和通信。
配置交换机的VLAN信息,并将不同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可以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独立操作。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实验操作,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
每台电脑都被分配了一个唯一的IP地址,并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实现了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通过配置ACL和VLAN,还实现了对不同子网的访问控制和隔离。
整个实验过程顺利进行,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并掌握了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数据通信实训报告模板
不经意间,一个学期的数据通信实训任务顺利完成了。
从最初的接触和认识,到后来的巩固和检验,这段学习之旅本身及其中蕴含的成果都极具价值。
实训任务跨越硬件与软件,让我们领略了更多的技术面貌及其知识结构,全面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
具体而言,从硬件的操作熟悉了传输的媒介,一步步构建出系统架构;从软件的实践调试,为软件设计与开发打下扎实基础;并以此探讨逻辑与数字信号的传输。
本次实训着力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分组协作及独立分析的良好习惯。
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深入理解数据通信技术,丰富自身知识,学习总结中也布局了更进一步,更复杂的实验计划,以供有志之士探索。
总而言之,在本次数据通信实训中,向我们展示了数据通信技术的实用价值,激发和培养我们对新技术的持续好奇,以拓宽我们的眼界,持续学习和深入前沿。
数据通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地点小组成员行政班级实验 1: 信号频率分量实验目的:1) 熟悉 MatLab 环境2) 考察信号带宽(所含频率分量)对信号波形的影响实验任务:傅里叶级数指出,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构成的无穷级数来表示。
对于常用于表示数字化数据的方波,相应的傅立叶级数的一种表示式可以写成?实验步骤:1) 设 f 为 1KHz,分别取 k 至 3、7、15、31、63、255、1023,观察波形的变化情况。
说明信号带宽、信号的频率分量组成、信号边沿的陡峭程度、叠加波形与方波的近似程度这几者的关系。
结果:随着N的取值逐渐增大,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相似度逐渐上升。
信号由基波,一次谐波,二次谐波,多次谐波组成。
当N的值较小时,信号波形的边缘较陡峭,随着N值逐渐增大,边缘陡峭降低,与原信号接近。
2) 去掉几个低次谐波,波形会发生什么变化?以 k 从 7 开始直到 31(即去掉基波、三次谐波和五次谐波),绘制波形并进行解释。
结果:由于去掉了基波,和低次谐波,信号波形明显产生失真情况,如下图所示。
原因是信号的能量主要是有基波携带的,所以去掉之后,产生失真。
实验结果:1.实验程序k=input('k=');y=0;a=1;while(a netclip [FIN, ACK] Seq=1 Ack=1 Win=20956 Len=07 2.440976 0 1 TCP netclip > http [ACK] Seq=1 Ack=2 Win=65276 Len=08 2.681051 0 35 TCP arepa-raft > http [SYN] Seq=0 Win=65535 Len=0 MSS=1460 SACK_PERM=19 2.692439 35 0 TCP http > arepa-raft [SYN, ACK] Seq=0 Ack=1 Win=65535 Len=0 MSS=146010 2.692467 0 35 TCP arepa-raft > http [ACK] Seq=1 Ack=1 Win=65535 Len=011 2.692533 0 3 TCP notify_srvr > http [RST, ACK] Seq=1 Ack=1 Win=0 Len=012 2.692561 0 1 TCP twsdss > http [RST, ACK] Seq=1 Ack=1 Win=0 Len=013 2.692581 0 1 TCP trusted-web > http [RST, ACK] Seq=1 Ack=1 Win=0 Len=0 释放连接过程200 OK (application/octet-stream)6477 8.270162 0 35 TCP arepa-raft > http [ACK] Seq=673 Ack=5925447 Win=65167 Len=06478 8.270236 0 35 TCP arepa-raft > http [FIN, ACK] Seq=673 Ack=5925447 Win=65167 Len=06479 8.280019 35 0 TCP http > arepa-raft [ACK] Seq=5925447 Ack=674 Win=64863 Len=0C)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
一、实训目的本次数据通信基础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实践操作,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流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数据通信的定义及分类(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3)数据通信的传输介质2. 数据通信原理(1)数据传输技术(2)差错控制技术(3)流量控制技术3. 数据通信系统组成(1)数据终端设备(2)传输介质(3)传输设备(4)通信控制处理设备4. 数据通信实践操作(1)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2)网络性能测试(3)网络故障排除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预习数据通信基本概念、原理及系统组成(2)了解实训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准备实训报告所需材料2. 实训实施(1)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根据实训指导书,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包括IP地址分配、子网掩码设置、默认网关配置等。
然后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确保网络设备正常工作。
(2)网络性能测试使用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对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网络性能状况。
(3)网络故障排除针对网络故障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故障排查,解决网络问题。
3. 实训总结(1)回顾实训过程,总结经验教训(2)分析网络性能测试结果,提出优化建议(3)撰写实训报告四、实训结果通过本次数据通信基础实训,学生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系统组成2.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方法3.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4. 网络故障排除技巧五、实训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2. 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培养了团队精神。
3. 严谨求实,培养创新意识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应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实训建议1. 增加实训设备种类,提高实训效果2. 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提高实践水平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本次数据通信基础实训,学生不仅掌握了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Digital Communication Project姓名:***学号:************在PSK调制时,载波的相位随调制信号状态不同而改变。
如果两个频率相同的载波同时开始振荡,这两个频率同时达到正最大值,同时达到零值,同时达到负最大值,此时它们就处于“同相”状态;如果一个达到正最大值时,另一个达到负最大值,则称为“反相”。
把信号振荡一次(一周)作为360度。
如果一个波比另一个波相差半个周期,两个波的相位差180度,也就是反相。
当传输数字信号时,“1”码控制发0度相位,“0”码控制发180度相位。
PSK相移键控调制技术在数据传输中,尤其是在中速和中高速的数传机(2400bit/s~4800bit/s)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移键控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在有衰落的信道中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主要讨论二相和四相调相,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八相及十六相调相。
PSK也可分为二进制PSK(2PSK或BIT/SK)和多进制PSK(MPSK)。
在这种调制技术中,载波相位只有0和π两种取值,分别对应于调制信号的“0”和“1”。
传“1“信号时,发起始相位为π的载波;当传“0”信号时,发起始相位为0的载波。
由“0”和“1”表示的二进制调制信号通过电平转换后,变成由“–1”和“1”表示的双极性NRZ(不归零)信号,然后与载波相乘,即可形成2PSK信号,在MPSK中,最常用的是四相相移键控,即QPSK (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在卫星信道中传送数字电视信号时采用的就是QPSK调制方式。
可以看成是由两个2PSK调制器构成的。
输入的串行二进制信息序列经串—并变换后分成两路速率减半的序列,由电平转换器分别产生双极性二电平信号I(t)和Q(t),然后对载波Acos2πfct和Asin2πfct进行调制,相加后即可得到QPSK信号。
PSK信号也可以用矢量图表示,矢量图中通常以零度载波相位作为参考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