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药物防治禽病应注意事项
- 格式:pdf
- 大小:142.70 KB
- 文档页数:2
家禽用药要注意什么
1.根据不同禽群的饲养特点和不同疾病,选用不同的药物和给药方法。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使用经药敏试验测定的敏感药物。
2.用药时要考虑用量疗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经济效益等。
本着高效方便经济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药物防治措施。
3.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掌握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适应性,剂量和疗程,还可以将几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交替使用。
4.混饲或饮水给药时,应将药物与饲料充分混匀或完全溶于水中,防止药物中毒或用药不足。
5.注意预防家禽及家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家禽饲养中使用的化学添加剂如磺胺类抗球虫药等在体内代谢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禽肉及蛋中出现药品的残留,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家禽在宰前15~20天内不使用药物。
6.了解市售各种药物添加剂及其作用,以便正确和合理应用。
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危害的一些添加剂。
家禽治病用药的注意事项家禽治病用药是农民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正确使用药物有助于治疗疾病,提高家禽生产性能,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药物残留、抗药性增加、饲料污染等问题。
在使用家禽药物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家禽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农业部国家农药标准,选择经过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验证的药物。
应严格遵循药物的使用说明,如果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兽医或相关专业人士。
每种药物都有固定的使用剂量和禁用期。
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进行计量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过期药物。
在禁用期内禁止宰杀和销售家禽,以确保家禽产品的安全性。
还有,一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副作用。
如果发现家禽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并咨询兽医师的建议。
在使用药物期间,应注意观察家禽的饲食、排泄情况和生长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监测。
在家禽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与饲料的搭配和混合。
药物的添加必须均匀,以避免部分饲料中药物含量过高或过低。
在使用药物之前要将饲料密封好,防止药物受潮、变质或受到外界污染。
要定期检测家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情况。
这可以通过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化验,确定家禽产品是否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药物残留超过限量,应立即停止药物使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正确使用家禽药物对于家禽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使用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家禽的反应和药物残留情况,确保家禽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家禽治病用药的注意事项家禽是农村家庭养殖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其天性较为脆弱,容易患病,因此家禽治病用药的注意事项尤为重要。
以下将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三个方面,为养殖户详细介绍家禽治病用药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前的注意事项:1、确诊疾病:在治疗前,首先要确诊患病的家禽种类和疾病类型,避免盲目使用药物,造成药物浪费和家禽健康的损害。
可以请兽医对患病家禽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
2、观察症状:在使用药物之前,要对患病家禽的症状进行仔细观察,确保选用的药物能够覆盖到全部症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筛选药物:在治疗前,要对不同药物的成分、适应症、剂量进行筛选和比较,选择对家禽有效、无药物过敏的药物,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4、排除影响:在进行家禽治疗前,要排除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可能影响,如环境因素、饲养管理等,确保治疗效果。
1、按医嘱使用:在治疗中,要严格按照兽医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频率,以免影响药效。
2、避免交叉感染: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避免不同疾病的家禽交叉感染,避免使用同一容器、同一器具进行药物的混合和施用,以免造成交叉污染。
3、监控疗效:在家禽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患病家禽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4、提供营养:在使用药物的要为患病家禽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其免疫力,以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5、防治药害: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过量的药物,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以避免对家禽的伤害。
1、药物清除:在药物使用结束后,要及时清除家禽的饮水和饲料,避免残留的药物对家禽的影响。
2、观察反应:在停药后,要观察家禽是否出现药物过敏或副作用的症状,及时进行处理。
3、健康监测:在治疗结束后,要对家禽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的监测,确保其恢复良好。
4、环境消毒:在治疗结束后,要对家禽的饲养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播。
5、禁止交易:在治疗后,要禁止将治疗过的家禽进行出售,避免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兽药作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投入品,其用药安全正确与否关系到养殖成败,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建立安全、科学的用药对于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治疗性药物预防化,药物分类错误一是治疗药物用于预防,如泰乐菌素属于治疗性药物,却被广泛的用于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二是将药物按照作用进行分类,即呼吸道病类,肠道病类、病毒病类等,按照这样的分类,可能导致药物的重复选择使用,出现二重感染。
如果我们将药物按照保健类、预防类、应急治疗类进行分类,就可以避免重复选择药物。
2、片面追求病畜禽表症现象的消失大量使用地塞米松、安乃近或含有此类成分的解表药物,缓解了病畜禽的表症,但疾病并未治?,贻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损伤了免疫器官,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加速机体的异化作用,使畜禽生产和生长受到抑制。
3、给药途径单一无论治疗什么病都选择饮水给药。
实际上,治疗肠道性疾病的药物以拌料方式投服的效果要好于饮水给药效果,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通过气雾给药的效果也要好于饮水给药的效果。
4、重视抗生素和血清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忽视对中药、天然药物、微生态制剂的选择生物制品、抗生素在动物的疾病预防、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然而,把此类动保品奉为灵丹妙药,铺天盖地的使用,已经使养殖业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和超级细菌,使人类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细菌、病毒在生物制品的选择压力下,通过自然选择,发生变异,成为危害养殖业的新病原。
因此,生物制品、抗生素只是控制疾病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真正做到疾病的净化,还是要“治未病”。
而中药、天然药物、微生态制剂等动保品正好能做到这一点。
5、同类药物重复用于防治例如免疫之后预防呼吸道病时使用红霉素,当鸡群发生呼吸道病时使用泰乐菌素治疗,这样重复地使用同一类药物,使细菌和支原体产生交叉耐药性。
6、不遵医嘱,擅自改变处方和用药疗程很多养殖户擅自改变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及疗程,例如有的药物每天需要使用2-3次,但养殖户为了方便省事每天只投药一次。
鸡病防治用药注意的事项一、病因不明不投药。
养鸡户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鸡群的各种变化,如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报送技术员或兽医部门进行检验诊断,查找原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
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对症用药防治。
不要一见到异常变化,就盲目乱投抗菌药,其结果可能达不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浪费,并给机体造成一定负担,加重病情的恶化。
二、同种药物不宜长期使用。
目前市场上各种药物种类繁多,有的药物有效成分相同而名称各异,如喹诺酮类药物,仅其成分相同的恩诺沙星制剂就有百病消、普杀平、禽病清等不同的名称。
有些养鸡户不了解甚至根本不懂,造成同类产品的重复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而影响疗效。
三、选择适当的投药方法。
⑴饮水拌料给药:饮水时应充分溶解,若在水中易被破坏的药物,应在一定的时间内饮完,最好的方法是在用药前给鸡群断水2―3个小时。
⑵拌料时则须混匀,常用的方法为逐级扩大法,即先把药物混入一小堆饲料中拌开,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饲料再拌开,直至全部混完。
同时应注意各种添加剂与饲料的关系,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例如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K,而在使用氨丙啉时避免同时添加维生素B1。
四、掌握药物的剂量及疗程。
⑴药物的剂量应根据病原体对选用药物的敏感程度、病情的缓急、轻重和病禽体质的强弱而定。
如鸡对呋喃唑酮较敏感,大剂量(>0.04%)或长期使用时易引起毒性反应;磺胺类药物对鸡特别是雏鸡具有一定毒性,如在饲料中的浓度大于0.5%时,饲喂雏鸡8天即可能引起脾脏出血、梗死、坏死和肿胀,对开产蛋鸡会影响食欲、降低产蛋量;预防球虫病用马杜霉素,肉鸡用量不能超过5×10-6,否则就可能引起鸡只中毒;链霉素的用量如超过500毫克/公斤体重,鸡用药后会产生呼吸衰竭及肢体瘫痪而死亡。
⑵要有足够的疗程。
疗程的长短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连续用药3―5天为一疗程,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的复发。
五、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的调配禁忌。
摘要:在家禽养殖过程中,最麻烦的是对家禽生病后的治疗,处理不当可能会加重家禽的病症,还可能引起双重感染。
因此,应对家禽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尤其是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如果家禽养殖场或个体户药物使用不当,剂量不正确,将会影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甚至引起副作用,导致药物中毒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针对家禽治疗的相关事项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了用药选择和配合用药的外在措施,以确保家禽健康成长,保证家禽养殖的快速发展。
1 用药选择1.1 对症下药在治疗家禽疾病的时候,用药十分考究,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用药时必须先正确诊断,确定好病因后,根据药物敏感性和病禽的症状缓急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治疗目的。
所以,如果病情不明确,请勿乱用抗生素。
如果用其他药物可以治愈,则不需要抗生素。
如果一种抗生素可以起到良好效果,则不应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尤其不要滥用广谱抗生素,因此有必要根据病禽的具体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而且在家禽养殖行业中有一个错误认知,一些养殖户认为,只要定期接种免疫疫苗,就能防止疾病。
我们不能否认接种疫苗确实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从而实现对禽类疾病有效的控制,但是这只是极少数情况。
而如果长期使用疫苗的话,病毒极有可能产生抗药性,甚至会产生变异。
此外,应在注射计量中进行精确控制,切不可根据主观判断来确定注射量。
1.2 联合用药家禽疾病通常都不是单独发作的,一般都是多种疾病齐发。
联合用药时可以使药物互补,有利于避免形成耐药性且提高了治疗效果。
与单一用药相比,联合药物用药量减少,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每种药物都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
但在实际使用中,并非所有药物都可以组合使用。
药物组合不当会导致化学反应向不好的方向进行。
一些化学反应会导致药物分解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导致药物治疗效果降低甚至产生一些副作用,影响治疗作用,尤其是相容性增强后耐药性(毒性)增加的药物。
在预防和治疗家禽疾病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抗菌药物,但是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形成耐药菌株,给治疗过程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对家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还可能引起双重感染,这将大大提高治疗难度。
养鸡用药的注意事项养鸡用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养鸡管理工作,在确诊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鸡类药物的使用必须非常谨慎,以免对鸡群的健康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养鸡用药的注意事项:1.定期请兽医巡视:尽量请兽医进行定期的巡视,检查鸡只的健康状况,了解鸡只的生长情况和饮食状况,明确是否需要使用药物。
2.使用合格的药品:购买药品应选择有资质的兽医药品商店,确保所购买的药品是经过国家批准并且符合相关标准的。
药品的存储也要遵循相关指导,避免受潮、暴晒以及与食品、饮水等物品共存。
3.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使用药品前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包括剂量、给药方法、用药时间以及使用后的观察期。
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用药,不可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免引起药物残留或产生抗药性。
4.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不同药物对不同鸡类具有不同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在使用药物之前应对药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有足够的了解,避免给鸡只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5.掌握合适的给药方法: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给药方法,包括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
在给药过程中,应采取正确的方法,保证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6.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使用药物后,应及时观察鸡只的症状和用药效果,并记录相关数据。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兽医报告,以便于调整用药方案。
7.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鸡群疾病的常用药物,但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确保是真正需要使用,并按指导剂量和疗程使用。
8.留意肉蛋安全期:使用药物后,药物残留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排除鸡体,以确保肉蛋安全。
在用药期间,应停止鸡产蛋,并且在药物的禁忌期内不能饲喂产蛋鸡。
9.健康管理与药物结合:药物只是鸡类健康管理的一部分,还应结合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的饲养方式、科学的饲料等养鸡管理措施,以提高鸡只的自身免疫力。
总之,在养鸡用药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对鸡只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的关注。
养鸡用药注意事项资料养鸡用药是保障鸡群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使用药物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还可以提高鸡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然而,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鸡只死亡、药物残留、耐药性产生等问题。
因此,在养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一些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下面是养鸡用药注意事项的详细资料:2.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鸡只的生长阶段、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用的药物。
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因素。
3.精确控制用药剂量:使用药物时,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兽医指导的剂量进行用药。
药物的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残留、鸡只的毒副作用和药物耐药性问题。
同时,要按照规定的用药间隔和用药周期进行药物的使用。
4.避免药物交叉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
为了避免药物交叉作用和不良反应,要注意避免同时或连续使用具有相同作用机理的药物。
5.定期更换药物: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可能会导致鸡只对该药物产生耐药性。
为了防止耐药性的发生,可以在饲养周期不同阶段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定期更换药物也有助于减少药物残留。
6.注意药物存放和管理:药品应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阳光直射。
药品要放置在儿童无法接触到的地方。
过期的药品要及时处理。
7.关注药物残留:使用药物后,必须掌握药物的最长残留期和零天数等信息。
养鸡环节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养殖废弃物等应正常处理和处置,避免污染环境或资源。
8.定期进行免疫:药物只是鸡群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免疫是更为重要的手段。
要根据公产母鸡的不同阶段,按时给予相关疫苗,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9.监测鸡只健康状况:养鸡过程中要定期监测鸡只的生长状况、食欲、粪便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总之,养鸡用药是养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只有正确使用药物并遵循相关注意事项,才能确保鸡只的健康和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应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加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
家禽的常用给药途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在家禽养殖过程中,针对禽病的用药方法很多,但由于一些养禽场、户不了解不同给药途径的适用范围,常导致药物浪费或防治疗效差、或药物蓄积中毒,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现介绍家禽常用的几种给药方法及适用范围,供养禽场、户参考。
1.混饲给药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群体给药法。
即将药物按一定比例均匀拌入饲料,供禽自由采食。
此方法适用于长期给药,或不溶于水,适口性差的药物投入,如氯苯胍、喹乙醇等。
2.混水给药法这是一种省工、经济、简便易行、最常用的群体给药法。
即将药物溶解于水中,让家禽自由饮用。
对易溶于水的药物可直接加入水中溶解均匀即可;对较难溶于水的药物可先将药物加入少量水中,加热搅拌或加助溶剂,溶解后再混入全量水中。
此方法适用于:(1)群体免疫,即能溶于水,可经消化道给药的免疫接种。
如鸡新城疫iv系苗饮水等。
(2)病禽不能食料而能饮水情况下的药物治疗,如消化道病时用诺氟沙星饮水等。
(3)短期或紧急治疗投药。
如青霉素、庆大霉素饮水等。
3.气雾法即利用气雾发生器形成雾化粒子,均匀漂浮于空气中,通过家禽呼吸道给药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吸收快、作用迅速,适用于既能局部作用又能经肺部吸收、出现全身作用并对呼吸道刺激不大,能溶于其分泌物的给药方式,如气雾免疫、气雾消毒等。
4.药浴法按药浴比例配好药浴溶液,使家禽局部药浴或洗澡。
适用于杀灭体外寄生虫或体表消毒的用药。
药浴时要注意让禽的头部露出水面,防止窒息死亡或中毒。
5.喷洒或熏蒸给药法用于带禽消毒或代替药浴。
喷洒可用喷雾器喷雾或直接喷洒。
熏蒸时要预算好用药量,放入室内,关闭门窗,一定时间后再开窗通风。
如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等。
6.经口直接给药法直接把药液或药片滴(放)入口腔吞咽的给药方法。
适用于不能群饲,又不能注射的病禽给药,主要针对个体治疗,如不溶于水的片剂,丸剂、液体剂拌料禽又不吃时的给药。
7.滴眼和滴鼻法是通过眼结膜或呼吸道粘膜使药物进入禽体的方法。
预防鸡养殖病投药的六注意预防鸡养殖病投药的六注意时间:2021-07-06 来源:科学养鸡大全作者:苏祺疾病是制约养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药物预防是鸡场防疫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坚持科学投药时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阶段性某些疾病具有特定的易感日龄、发病季节或环境条件,应根据这些规律有针对性地用药,例如:防雏鸡白痢应于1周龄内开始用药;防球虫病应在3周龄以前用药;气候变化大的季节应注意预防霉形体病和大肠杆菌感染;转群或接种疫苗前2~3天应喂服维生素及抗应激药物等。
2、时效性用药时机至关重要,在疾病感染初期用药通常效果较好;若出现明显症状或形成流行后再用药效果往往欠佳。
为此,要求饲养者随时掌握鸡群健康状况,对某些常见病、多发病,不少专家主张早期用药。
3、准确性目前药品种类繁多,同类疾病的可选药物往往有多种,做好药敏试验再行用药是提高用药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全面了解鸡群用药史和饲养者的用药经验对正确选用药物有重要作用。
4、合理性使用药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包括用法、用量、疗程等。
不要盲目超量用药和长期用药。
规模养鸡常采用拌料或饮水方式投药,用于拌料的药物必须是细粉末状并分级预混;在饮水中掺药应充分混匀,以防沉淀或漂浮。
5、安全性慎用毒性大、副作用强的药物,还应注意配伍禁忌。
选购药品务必采取合法渠道,选用正规药厂生产,文字标记(批号、有效成份及含量、生产日期、有效期、性状、适应症、用法、副作用及处理办法、生产厂家、厂址、电话、商标等)齐全并与实物相符的产品。
6、经济性用药的目的是减少损失增加效益,选用药物时应把经济性作为重要依据加以考虑。
在有同样预防效果的情况下,宜选价格低廉又无副作用的药物,用药绝非“越贵越好”。
鸡是经济动物,对于那些用药效果不明显或经济效益不合算的药物,一般不提倡使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使用药物防治禽病应注意事项作者:李文胜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6期摘要:用药是预防和治疗禽病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药物特性和所治疗疾病的种类,采取正确的投药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注意事项;拌料投药;饮水投药;注射用药为了保证药物预防和治疗效果,除了要求选用最有效的药物种类之外,还要注意药物剂量及剂型,正确的投药方法,并维持足够的时间。
如果用药不当,不仅禽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甚至产生副作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禽消化道对药物的吸收情况用于禽的药物在其消化道内分为易吸收、难吸收、不吸收三类。
易吸收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氯霉素类药物、抗球虫药物及抗寄生虫药物等。
而新霉素、大关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粘菌素等均属于难吸收或者不吸收类。
二、投药方法为了方便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很多养殖户采用拌料投药和饮水投药的方法,其次采用注射用药的方法。
1.拌料投药。
拌料投药主要适用于:需长期或一次性投药;不溶于水的药物;加入水中适口性差的药物;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投药的;某些用于生长和防病的药物。
2.饮水投药。
饮水投药主要适用于:短期或一次性投药;紧急治疗;病禽不吃料只饮水;大群投药。
有些药物在饮水中不稳定,用药前应停水1—2小时,将药物先溶于少量水中,让禽在短时间内饮完。
容易吸收或部分吸收的药物,适用于拌料和饮水的投药方法,预防和治疗消化道疾病和其他系统的疾病。
用难吸收或不吸收的药物治疗消化系统以外疾病不宜用拌料和饮水的投药方法。
3.注射用药。
注射用药主要是肌肉和皮下注射,药物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但是逐只给药,操作不方便。
三、注意事项1.用药要根据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价廉、来源可靠的原则选用药物,决不能使用过期药物。
2.禁止乱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不能治疗所有疾病,其他的药物能治好的疾病绝不用抗生素,能够用一种抗生素治疗的疾病,绝不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尤其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
家禽疾病防治的10个要点概述:家禽感染疾病时,在合理用药的同时,也要注意相应的护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禽病防治。
具体措施如下:一、注意及早用药:如果后期出现不食不饮,体质下降明显,一则药物无法从食道进入体内,就是注射用药,也难在体内发挥作用,疗效甚差。
所以,应每天观察禽的采食、饮水、粪便、精神状态等。
发现异常,马上用药治疗。
二、注意病外因素:不宜单从用药治疗方面去对待,同时要注意消除导致疾病的病外因素,如密度过大、禽舍潮湿、空气不洁、温度偏低偏高等,否则疗效甚微。
三、注意水料用量:应掌握拌药的饮水。
饲料能在2小时内吃完,才更为有效。
饮服疫苗时,要先停水2小时,并保证在短时间内饮完,每只禽都能饮上。
四、注意拌药均匀:应先将片剂药物研成粉状,加水溶解,放入少量饲料中拌匀,再加入所需饲料拌和。
饲料较多时要反复多次,确保药物均匀后,才能饲喂。
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或引起药物中毒。
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加药效。
具有拮抗作用的药物搭配使用,会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六、注意首次剂量加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首次剂量应加倍,以便提高体内药物浓度,达到快速治疗效果。
一般选择2-3种不同的抗菌药物,以扩大杀菌范围。
预防时则用一种药物即可,且宜间隔轮换用药。
七、注意换药间隔:不要频繁更换药物,连用2-3天仍无效的药物,可考虑更换。
每种抗生素不能长时间单一使用,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八、注意呼吸道病:发病禽舍要喷洒消毒药,尤其是需带禽消毒时,很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消毒前要给禽群服用红霉素、土霉素、维生素等预防呼吸道疾病的药物。
九、注意防治结合:在使用抗菌药的同时,应加入抗病毒药物,以免继发病毒感染致病。
病初要注意病禽的隔离,加大健康禽群的预防用药量。
十、注意饲管护理。
疾病治疗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病后要注意禽群护理和体质恢复。
切忌治疗不彻底,护理不到位。
家禽治病用药的注意事项家禽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疾病,为了保障家禽的健康,需要对其进行药物治疗。
家禽治病用药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家禽治病用药的一些注意事项:1. 合理使用药物: 家禽治疗疾病需要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兽药使用的原则。
使用药物前应该咨询兽医,并遵循药物使用说明书中的用量和用法。
2. 注意药物残留: 家禽治病用药后,兽药中的残留物会存在于家禽体内,这对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安全期限和禁用期限,避免在禁用期内屠宰和食用家禽。
3. 动物健康监测: 在使用药物治疗家禽疾病期间,应定期监测家禽的健康状况,观察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和治疗方案。
4. 防止交叉感染: 家禽治病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
使用药物时应对药具、设备、饲料等进行消毒,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5. 药物贮存和管理: 药物在贮存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药物的完整性和干燥性,避免交叉污染和湿度过高导致药物失效。
6. 防止滥用和药物残留: 家禽治疗中使用药物要控制用量和使用次数,避免滥用药物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使用药物要严格控制安全期限和禁用期限,避免药物残留。
7. 合理饲养管理: 家禽治病时,除了使用药物外,还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提高家禽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8.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饲料添加剂是一种促进家禽产蛋、生长和健康的药物,使用饲料添加剂也需要遵循相关规定和使用说明,防止滥用和药物残留。
家禽治病用药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药物使用的原则和使用说明,定期监测家禽的健康状况,并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滥用和药物残留,确保家禽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