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资料: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24.52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2. 重量与质量:重量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3. 平衡力:平衡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力。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的阻力,其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施加的压力有关。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
2. 热传递: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4. 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会减慢。
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即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4.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与衍射是波动的特性,可以用于检测微小形变和测量微小距离。
四、电磁学1. 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2.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
3. 电阻与欧姆定律: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4. 电功与电功率: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5.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流。
6. 交流电与直流电:交流电是电流方向不断变化的电流,直流电是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7. 电容器与电感器: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容器,电感器是阻碍交流电通过的元件。
8. 雷电与静电防护:雷电是云层放电的自然现象,静电防护是防止静电引起的事故和损伤。
五、相对论与量子力学1.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对论包括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认为时间、长度和质量等物理概念是相对的。
2.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包括波粒二象性、量子态和量子测量等概念。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精选初中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60个重要的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中考物理是考察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试。
下面总结了60个重要的中考物理知识点供参考。
一、力和运动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合力的合成与分解。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匀速运动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物体在运动中的描述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3.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间隔。
4.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
5.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
三、力的作用效果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机械能守恒定律。
3.功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功等于力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
4.功率的定义与计算公式:功率等于做功的大小除以做功所用的时间。
5.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7.弹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波的特性1.波的定义与分类。
2.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3.声波和光波的特点。
4.谐振的特点及其应用。
5.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6.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五、能量1.能量的概念和单位。
2.功和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3.能量守恒定律。
4.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功率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六、电与磁1.电荷的概念和单位。
2.电流的概念与计算公式: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
3.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
4.欧姆定律:电流强度和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5.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6.阻值的计算:串联电路的总阻值等于各个电阻的阻值之和,而并联电路的总阻值等于各个电阻的阻值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7.电磁铁的特点与应用。
8.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力线的概念。
9.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
初中物理60个必知重要知识点: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2.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作用3.计量与测量4.科学实验和观察5.物理单位与测量6.物理量的数值与单位7.科学计数法与有效数字8.误差与误差处理9.运动的描述与分析10.物体的位置与位移11.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12.匀速直线运动与加速直线运动13.牛顿第一定律和质点的惯性14.牛顿第二定律和质点的运动状态15.牛顿第三定律和相互作用16.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17.物体竖直上抛运动18.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19.工作和功20.机械能和能量转化21.力和功的关系22.功率和机械效率23.动能和动能定理2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25.能量守恒定律26.机械波和声波27.波动的传播与干涉28.波的特性和波长29.波的声音的基本特性30.声的幅度与音量31.光的传播和折射32.镜子般光的反射33.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分解34.电荷和电场35.电流和电路36.电阻和电阻率37.静电场和电势差38.电源和电动势39.电阻与串并联电路40.电流和电容器41.磁场和磁力线42.定向磁力和电磁铁43.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44.电感和自感45.电磁波和无线电通讯46.宇宙射线和粒子物理47.核物理和原子结构48.放射性衰变和核能转化49.核反应和核电站50.气体分子的运动与热学性质51.温度和热平衡52.表面张力和水的升降现象53.热传导和热量的传递54.热膨胀和热机的效率55.理想气体和气体定律56.易燃和难燃物质57.光的色散与光的折射58.焦距和透镜成像59.波的干涉和衍射60.物体的热辐射和传热方式以上是初中物理的60个必知重要知识点,可以做为学习和复习的参考。
中考物理60个必备的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
一、物理量
定义:物理量就是能够表示物质性质、状态运动场合和变化规律的数量,如力、加速度、时间等,它们都有固定的物理量单位。
1、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力的基本单位:千克力(kN)
2、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运动变化的速率,反映运动状态变化的指标。
加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平方(m/s2)
3、时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4、体积:体积是物体空间尺寸的反映。
体积的基本单位:立方米(m3)
5、能量:能量是物体运动的出发点,它表示物质运动的有效能力。
能量的基本单位:焦耳(J)
6、功:功是物体发生运动时,向外释放的能量。
功的基本单位:焦耳(J)
7、势能:势能是物体受到外力的影响,释放的能量。
势能的基本单位:焦耳(J)
二、力的概念
1、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化特征。
2、力的种类:力主要分为两类:内力和外力,内力是内部原因引起的力,外力是外部力矩引起的力。
3、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有两种表示方法:模数和方向,模数表示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
4、力的作用范围:力的作用范围一般只限于物体间的作用范围,不能超出本体以外的作用范围。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初中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背一条拿一分!青葱岁月,弹指间,毕业季到来。
恍惚昨天还是那稚气未脱懵懂的样子,才觉时光如此短暂。
天南地北,各奔东西。
开始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
忐忑而期待。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中考物理60个必备知识点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 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 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中考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中考物理60个的知识点中考物理60个必备的知识点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 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初中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60个重要学问点总结在学习中,说到学问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学问点也不愿定都是文字,数学的学问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学问点。
你知道哪些学问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关怀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60个重要学问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确定不变,速度确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全部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确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转变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商量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推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转变确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愿定转变。
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确定转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愿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中考物理60个必知重要知识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二画力的作用线,三连距离、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中考物理60个必备知识点1.力的定义及表示2.压强的定义及计算3.牛顿第一定律4.牛顿第二定律及计算5.牛顿第三定律6.重力的计算7.弹力的计算8.比重的计算9.浮力的计算10.原理力图的应用11.平衡条件的判断12.力偶的定义及应用13.硬度的定义及测量14.磁铁的基本特点15.磁力的方向判断16.磁感线的规律17.静电荷与电场间的作用18.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19.电容器的定义及计算20.串联电容的等效电容21.并联电容的等效电容22.电流的定义及计算23.电阻的定义及计算24.电阻与电流的关系25.欧姆定律及计算26.长度、截面积和电阻的关系27.电流计和电压计的原理及使用28.电流的分布规律29.电阻与电线长度、材料、截面积的关系30.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31.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32.加速度与力的关系33.牛顿第二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应用34.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35.各种运动的动态图像表示36.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速度与位移的计算37.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相关知识38.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定义39.机械能的守恒定律及应用40.动量的定义及计算41.冲量的定义及计算42.动量守恒定律与碰撞的应用43.力和弹簧的伸长量之间的关系44.力和弹性势能之间的关系45.力和物体压缩量之间的关系46.原理定律的应用和解题方法47.音、声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48.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9.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5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51.声速与频率的关系52.声音的衍射和多次反射53.光、光线和光的传播54.光的反射和折射55.凸透镜的焦距及成像规律56.凹透镜的焦距及成像规律57.光的散射和吸收58.颜色的原理及颜色的形成59.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特点60.光的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之间的关系总结以上60个必备物理知识点,让同学们对中考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2022年中考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肯定不变,速度肯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全部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肯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拟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推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肯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肯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肯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肯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8.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深度是被研究的点液体的自由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的竖直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找到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
特殊固体可用p=ρgh计算,特殊液体可用p=F/S算。
19.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0.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物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物—F拉来测。
21.有力不一**功。
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2.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在变化中抓住动滑轮的重力不变是关键。
23.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
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他们的机械能在减小。
24.机械能守恒时(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其他的能也没转化为机械能),动能最大,势能最小。
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5.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
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6.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
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27.物体吸热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改变物体能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8.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29.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的,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30.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比热容大的升温或降温都难。
31.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外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2.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3.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
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4.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也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的,要特别注意,如:不敢高声语,高指的是响度。
小沈阳:“起高了”高指音调)。
35.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 2.36.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
实像的光线是实线。
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37.反射和折射总是同时发生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因为都是反射。
38.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
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
39.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底片是不能动的,所以调整相距是通过伸缩镜头完成的。
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0.照相机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1.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
42.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
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3.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不是遇热液化,自然界这类现象多多)和压缩体积(气体打火机,液化石油气)。
44.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变浅液体压强减小,体积变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温度降低,遇冷收缩)。
45.晶体有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熔点,(蜡、松香、沥青、玻璃)。
46.六种物态变化。
由硬变软要吸热(固→液→气),反之要放热。
47.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两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48.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9.串联和并联是针对用电器与电源的关系。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0.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1.连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片放在接入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合理,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确定,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断开。
52.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3.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表现最为明显。
54.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大,分得电压大。
电阻大的功率也大。
并联电路有分流作用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大,电流小,电功率也小。
55.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
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56.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可用电能表与钟表测用电器实际电功率。
57.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
但在变化时,电阻可以认为是不变的。
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建立联系,公式用的非常多。
58.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御用电器之间,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59.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是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0.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通电螺线管(安培定则)→电磁铁。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制成了电动机。
沈括发现了磁偏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