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交通科技大赛排名
- 格式:xls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交通科技大赛终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领域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交通科技大赛就是一个展示和推广交通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经过一系列的选拔和比赛,各种创新性的交通科技得以展示并得到更多关注。
本文将介绍交通科技大赛的概况,成果与应用方向等。
交通科技大赛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以此为契机,围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绿色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展开多层次、高水平的创新竞赛,为我国的交通行业注入新动力、新思维、新活力。
该大赛设有多个赛项,包括智能交通、智能车辆、智慧交通安全、绿色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
这些赛项不仅展示了交通科技的最新成果,更鼓励了新一代创新人才的涌现。
在智能交通领域,交通科技大赛的参赛项目覆盖了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智能公共交通、智能停车场等多个方面。
大型物流管理系统、优先级方案理论、ITSC混合交通控制等项目,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智能车辆领域,交通科技大赛的参赛项目覆盖了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车辆感知等多个方面。
无限Z5、微软XSHELL、芯片达人等项目,在智能车辆领域的技术层面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智慧交通安全领域,交通科技大赛汇聚了各种创新性方案,包括交通安全预警系统、智慧交通视频监控、区域协调交通安全等。
比如威创51、视觉培训机及人体热成像测温设备等项目,已经在交通安全领域找到了应用。
在绿色智能交通领域,交通科技大赛的参赛项目涉及电动汽车、新能源车辆、燃油车减排、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
比如智能电池管理系统、混合动力系统、无保函焊接、智能能源管理及储能系统等项目,已经在节能减排和环保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无人驾驶方面,交通科技大赛也承接了很多业界的关注。
无人驾驶车队协同控制、智能配送机器人、地面无人机等项目,运用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主导航等技术,在无人驾驶的探索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从上述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科技为基础的交通科技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推动交通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六届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决赛题目及答案第六届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决赛题目:未来的交通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的交通方式也将会有怎样的改变呢?请你结合科技发展的趋势和你的想象,写一篇科普科幻作文,描述未来的交通方式,并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未来的交通方式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我看来,未来的交通方式将更加智能化、环保化和高效化,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和舒适性。
首先,未来的交通工具将更加智能化。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交通工具具有自主学习和智能规划路径的能力。
比如,未来的汽车将能够实现自动驾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地铁和高铁也将实现无人化操作,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这种智能化的交通方式将使出行更加便捷和安全。
其次,未来的交通方式将更加环保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重视也日益增强。
未来的交通工具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源。
比如,电动汽车、太阳能飞机、磁悬浮列车等将成为主流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最后,未来的交通方式将更加高效化。
智能交通管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将使交通系统更加高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例如,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路由规划系统等将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进行调整,优化道路使用效率。
这样,人们在出行时将省去等待的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压力。
综上所述,未来的交通方式将是智能化、环保化和高效化的。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出行将更加便捷、舒适和环保。
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交通方式的发展,为建设美好的城市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在长安大学举行中国网5月30日讯世园盛会耀古城,六秩弦歌扬长安,交通大赛育英才,科技创新谱新篇。
2011年5月21日至22日,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决赛在我校成功举行。
大赛开始以来,共收到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全国67所高校申报的155件参赛作品,经过初赛,最终有来自42所高校的63件作品脱颖而出,参与终审决赛的角逐。
2011年5月21日晚,长安大学设欢迎晚宴招待大赛评审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代表队的领队和指导教师,校党委副书记白华、副校长刘建朝出席晚宴。
白华副书记在欢迎晚宴上致辞,他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大赛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专家、各位指导老师表示感谢。
2011年5月22日上午,第六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闭幕式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交通运输部科教司、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交通厅、长安大学等单位领导应邀出席闭幕式,刘建朝副校长出席大会并讲话。
他说,本次大赛各类参赛作品的时代性、创新性得以充分体现,取得的成绩更是喜人。
从作品申报、网评到决赛答辩,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很好的坚持了公正、公平的工作原则,竞赛秩序良好。
他相信广大青年学生通过这次参赛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是国内第一个由诸多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拥有优势地位的高校通力合作促成的大学生学科竞赛。
大赛专业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物流等专业,同时涵盖了土木工程(道路与铁建方向)、管理学(交通运输相关)等多个学科领域。
自2007年以来,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已成功举办五届,得到了国内诸多高校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同时得到交通运输部科教司的大力支持。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名单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名单序号:1主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名单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为表彰在交通运输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每年举办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并公布获奖名单。
本文将深度挖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序号:2交通运输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旨在发现和表彰在交通运输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的个人和团队,推动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仅如此,该奖项还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交通运输领域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
序号:3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标准也得到了不断调整和完善。
现如今的评选标准将注重技术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这样的评选标准旨在鼓励科学家们在面临交通运输领域的新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序号:4而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荣誉上。
获奖者往往代表了行业内最前沿的科技水平和最高的技术标准,他们的成果代表了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
这为行业内其他人员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创新。
序号:5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成果和人才。
某某大学的某某教授以其在交通运输系统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一等奖。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实际的交通运输系统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某某团队凭借其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创新成果获得了特别贡献奖。
他们开发的智能交通系统不仅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也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序号:6作为一个科学技术奖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也代表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沿领域。
最近几年,智能交通系统、新能源汽车技术和高速铁路技术成为了该奖项的热门领域。
2018年第5期第六届安徽省公路学会交通科技奖评审结果—9—【科技动态】第六届安徽省公路学会交通科技奖评审结果安徽省公路学会交通科技进步奖是面向全省交通行业的科技奖项。
“第六届安徽省公路学会交通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已经由评审委员会按照评审规定和程序完成,评审结果如下:特等奖(3项)1、全装配化钢板组合梁桥综合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人:胡可、徐宏光、石雪飞、曹光伦、吴平平、阮欣、窦维禹、马海英、段海澎、刘志权、许大晴、李箐、董阁、黄浩、陈维平、王倩、潘家升、谢鹏飞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华建材(安徽)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高速公路绿色隧道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主要完成人:黄学文、李晓军、吴林松、严二虎、何玉柒、陈传明、刘拓、许泽宁、齐运书、朱合华、闫治国、杨建英、孟春雷、曹进、曹小祥、储根法、王飞、李占甫、杨晓明、陈子扬、钱叶琳、耿凤琴、叶林海、黎德衍、罗东伟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等3、YJZ-50000kN桥梁支座压剪转多功能试验机研究主要完成人:沈训龙、徐继欣、朱新实、吴宇、奚勇、袁斌、徐明波、汪远波、谢岳庆、刁传苏、张翼飞、刘洪涛、王仙、王世纯、张立敏、沙卫福、刘义春、张俊凯、王永茂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浙江中重精工机械有限公司一等奖(4项)1、基于绿色耐久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人:陈大峰、鲁圣弟、孙强、扈惠敏、肖益民、陶卫国、韦国志、李阿坦、韦金城、王卫彬、董昭、张成、韩文扬、袁文超、马彦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2、隧道改扩建工程安全控制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完成人:于春江、刘拓、李晓军、雷进、胡少宏、马乙一、王文刚、肖中伟、赵福利、赵祎、张雷、丁敏、张岩、吴军银、陈子扬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3、城乡公共交通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完成人:张卫华、杨劲松、冯忠祥、姜康、柏海舰、汪春、夏银生、谢晓琳、邱凯云、丁恒、黄志鹏、黄文娟、王晓娟、史恒友、王晓峰主要完成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富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山区高速公路桥隧密集段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主要完成人:胡钢、陈华鑫、黄学文、张丰焰、潘兵宏、李占甫、曹进、尹艳平、韩雪艳、魏莘欣、丁莉*收稿日期:2018-10-15—10—华东公路2018年第5期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合肥市中合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有限公司二等奖(9项)1、高速公路独柱墩梁桥倾覆机理及加固理论与应用主要完成人:鲁圣弟、丁旭东、熊文、叶见曙、韦国志、崔珊珊、雷笑、耿超、李刚、李金山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2、基于波形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多跨连续拱桥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人:刘新、代征军、卢元刚、梁长海、吴承明、陈大江、张洪雨、郭庆超、郝翠、施文杰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3、重载交通条件下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结构承载性能和构造设计研究主要完成人:郭靖宇、徐宏光、万水、吴志刚、郑国华、黄浩、王忠民、李夏元、管松、张颍如主要完成单位:阜阳市公路管理局、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4、基于3D数字化自动摊铺控制系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研究主要完成人:黄风雷、李明、袁斌、马庆华、朱忠林、闵远峰、杨伐、吴言安、李静、汤奇周主要完成单位: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安徽开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天辰礼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高速公路可视化项目建设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技术研究主要完成人:钱东升;黄学文;陈赟;许泽宁;肖利君;曹进;王磊;刘志文;吴林松;李洁;孙磊;陈祥勇;肖友军;沈筠;李凤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长沙云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云路交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6、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主要完成人:熊亮、扈惠敏、邵亚会、李进、程祥俊、杨晓松、韦国志、陈菊香、陈勇庆、黄媛媛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7、公路桥梁养护设施设计标准化技术研究主要完成人:席进、孙莉、戴玮、方圆、陶鹏、何飞、殷涛、王旭、张耀允、欧佳佳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8、低可视环境下道路交通流特性与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主要完成人:张卫华、冯忠祥、祝凯、姜康、黄志鹏、陶仁友、许大志、柏海舰、丁恒、汪春主要完成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庐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9、闸室墙调节式轻型移动模架施工工法主要完成人:郑金辉、徐冬、林虎、余梦、高胜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三等奖(9项)1、寒区条件下装配式箱涵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完成人:谢洪新、王胜斌、吴志刚、董阁、张树清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2、大悬臂宽主梁梁拱组合空间体系研究及应用主要完成人:吴立人、倪建华、夏伟、邱体军、许文斌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3、桩板式无土路基施工工法主要完成人:汪雨珍、黄华、常人飞、徐勇、柳欣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4、水泥稳定碎石“三振”成型施工工法主要完成人:陈伟、李中慧、何辉、朱成正、丁龙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5、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教育服务监管平台主要完成人:胡光耀、漆学铎、胡光禄、姚建卫主要完成单位:安徽洲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6、高速公路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及利用主要完成人:钱东升、黄学文、许泽宁、徐静、肖利君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沙云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云路交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7、合肥市城市道路人行道及附属设施标准化研究主要完成人:张乾坤、宋磊、王仁、王兆、浦玉炳主要完成单位: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8、合肥地铁换乘站深大基坑复杂施工环境耦合影响的关键技术主要完成人:任伟新、汪亦显、王源容、李凯、高海云主要完成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9、大跨径钢拱桥趸船支点转换顶推施工工法主要完成人:郭峰、李振标、张琼、陶正前、钱玉宝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公路学会供稿关于召开全国“品质公路”发展与创新论坛暨“品质贵州”实践经验交流观摩会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推动公路交通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进一步落实《交通运输行业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品质工程攻关行动试点方案(2018年—2020年)》等相关精神,探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及解决方案,交流贵州创建全国山区公路交通“品质工程”的经验,中国公路学会和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全国‘品质公路’发展与创新论坛暨‘品质贵州’实践经验交流观摩会”,有关事项如下:一、会议主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二、会议组织主办单位:中国公路学会、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协办单位: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中交二公局、中交四公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第四工程局、中冶集团贵州分公司、贵州高速集团、贵州交建集团、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公路开发投资公司、中国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公路工程集团、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岳阳市公路桥梁基建总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质安交通工程监控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支持单位:中电建黔东南州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2018年第5期关于召开全国“品质公路”发展暨“品质贵州”实践经验交流观摩会的通知—11—。
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获奖作品标题: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背景简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切实提升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应运而生。
二、参赛情况本次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支参赛队伍,涵盖了汽车工程、轨道交通、水路运输、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参赛作品的主题涉及车辆自动驾驶、物流智能化、票务升级、航空航天气动力学、移动出行等热门话题。
三、获奖作品推荐1.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一等奖)该团队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研发出一套适用于城市道路条件的车辆自动驾驶系统。
该系统通过前视摄像头、激光雷达、紫外线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的配合,实现了对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行人和障碍物的高精度识别和感知,进而实现了自动驾驶。
该团队所研发的车辆自动驾驶技术被认为是当前国内最具潜力和应用价值的自动驾驶技术之一。
2.物流智能化管理系统(二等奖)该团队发掘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重要痛点,针对性地研发了一套基于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物流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收集、整合并分析各类相关数据,通过智能化算法对配送路线、货物配载等方面进行优化和预测,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管理成本。
该团队的物流智能化管理系统获得了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3.智能化出租车票务系统(三等奖)该团队针对城市出租车票务难,流程复杂等问题,研发了一套全新的智能化出租车票务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车辆信息、出租车上下客信息并与服务器同步,实现了即时查询、在线支付等便捷功能。
该团队所研发的智能化出租车票务系统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始了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结语通过本次交通运输科技大赛的激烈角逐,不仅促进了不同领域科技专家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协作,也为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样本。
相信未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会更加科技化和智能化。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大赛简介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是国内第一个由诸多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拥有优势地位的高校通力合作促成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参与者的全国性、学术型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项目。
大赛专业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物流等专业,同时涵盖了土木工程(道路与铁建方向)、管理学(交通运输相关)等多个学科领域。
大赛由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全国十二所高校作为组委会成员单位。
同济大学副校长杨东援教授作为大赛组委会主席,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教授作为组委会副主席,邀请东南大学王炜、吉林大学王殿海等13位教授作为组委会委员。
第1届-同济大学举办时间:2006年5月举办地点:上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为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促进高校大学生学术活动开展,加强高校间大学生学术交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同济大学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全国十一所高校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在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各校领导和专家的积极支持和关心下,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已经顺利落下帷幕。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邀请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作为大赛指导单位,由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全国十一所高校作为大赛的组委会成员单位;由同济大学副校长杨东援教授作为大赛组委会主席,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教授作为组委会副主席,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军教授作为首届大赛执行主席,邀请东南大学王炜、吉林大学王殿海等13位教授作为组委会委员。
大赛秘书处设立在同济大学,由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严作人担任秘书长。
交通科技大赛终稿交通科技大赛终稿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出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为了打造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环保的交通系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交通科技大赛应运而生。
交通科技大赛作为一个科技创新赛事,旨在鼓励和支持交通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智慧交通”,要求参赛者通过自己的创新成果和技术方案,解决现有交通领域中的难题,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本次大赛的报名人数达到了2000余人,涵盖了从高中生到专业科研团队的各个层面。
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筛选,最终有30支优秀的团队晋级到决赛。
其中,有来自著名高校的科研团队,也有专业的交通科技创业公司,他们在各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展示了交通科技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案。
决赛现场,团队们通过现场展示、演示和口头报告等方式,向评委和观众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其中不乏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点。
有一支团队通过推进车辆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和智慧路况预测,成功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并有效减少了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另一支团队则研发出一款具有自动驾驶、自动泊车、自动充电等功能的智能新能源车,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还有一支团队则开发了一套快速反应的、实时传输道路摄像头拍摄到的交通事故的智能分析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得出最准确的事故结论,有效降低了事故认定的时间和成本。
最终,评委们从中评选出了头等大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三支,以及优秀奖、创新奖多项。
同时,举办方还为这些优秀的团队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推进自己的科研项目。
此外,此次交通科技大赛也得到了各大科技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进一步促进了交通科技在社会中的普及和应用。
通过本次交通科技大赛,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的交通科技创新成果,也在生动的现场展示中感受到了智慧交通所带来的改变。
关于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的通知作者: 2011-12-07 16:22:38为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促进高校大学生学术活动开展,加强高校间大学生文化交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章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本届大赛主题本次大赛以“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为主题,鼓励高校在“交通资源集约”、“交通信息控制”、“交通安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4个领域中选择和组织参赛作品,从多元化角度展示学生对于现代交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方案。
二、组织机构支持单位: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单位: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承办单位:东南大学三、参赛单位:本届大赛邀请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办有交通运输工程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的高校参加。
其专业包括有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与桥梁)、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相关)等。
四、举办时间本届大赛2011年11月初开始,2012年5月在东南大学举行决赛答辩和颁奖典礼以及参赛高校交流活动。
本届大赛决赛阶段的活动经费(包括场地费、会务费、评审费和奖状奖杯制作费等)由承办高校负责提供。
参加决赛的学生和带队教师的交通及住宿费自理,承办单位提供大会工作餐。
大赛只设奖项,不设奖金。
六、参赛说明1、参赛对象:参加本届大赛的对象为参赛高校交通运输工程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学生(在读本科生组成)。
2、作品范围:参赛作品必须是2011第六届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之后立项,2012年5月之前完成的成果。
参赛作品形式包括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设计图纸、研究报告等,所有作品应为原创,填写申报书并且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供赛后出版论文集使用。
专业范围包括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与桥梁)、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相关)等。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名单
(实用版)
目录
一、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简介
二、2018 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的加入方式与证书发放时间
四、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的区别
五、中国道路运输行业协会的主要工作
正文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交通运输领域最高的科学技术
奖项,旨在表彰在交通运输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我们得知了 2018 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项目名单,共有 24 个项目获得一等奖。
如果您希望加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您可以通过提交申请的方式进行。
上半年的申请证书在 3 月份申请,5 月份发放;下半年的申请在 9 月
份申请,11 月份发放。
在中国,我们还有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这两个组织。
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首先,它们的主管部门不同,道路运输协会由交通运输部主管,而交通运输协会由发改委主管;其次,它们的业务范围也不同,道路运输协会主要涉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而交通运输协会的业务内容更为广泛,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等。
作为中国道路运输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道路运输协会致力于为行业提供服务。
它的会员包括了中国道路运输业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和团体。
协会下设了多个专业工作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受交通运输部委托办有国家双效期刊《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设有运输研究所和道路运输咨
询有限公司。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1 停靠站最佳线路容量研究…………………………同济大学陆嘉珉,高跃文,赵庆鑫,王文修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故障处置预案的研究与仿真………………………同济大学常力远,柴永,何晶赟,孙炜庆二等奖3 废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研究……………………….东南大学丁峻峰,朱彬彬,唐川杰,杜红劲4 短期交通流预测模型研究………………………………清华大学徐书楠,王进5 基于Arena的客运站系统仿真建模……………………武汉理工大学朱凯,陈绍辉,张灿,刘斌,林俊6 基于音频信号的道路交通堵塞检测方法研究……………………………吉林大学别一鸣,张心臻,金虎光7 同济大学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服务…………………..同济大学马士江,钟秀,周维,张觐,周佳三等奖8 北京市城市交叉口安全研究---提高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性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孟虎,张海婵,马保龙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9 T型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查仪的研制……………………………………中南大学刘刚,梁海啸10 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的设计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李加丁,尚立伟11 “白色家电”再制造物流中心设计与方案模拟………………………………吉林大学罗勇,韩佳辰,张俊超12曲线出入口隧道交通模拟与交通安全设计……………….武汉理工大学郭磊,常自鸣,许强强,王亮,王延锋13 城市公共交通末段服务系统研究…………………西南交通大学胡鹏,吴平衡,陈芋宏,袁海婷14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改善方案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曾晓思,林焕生,黄义荣15 客运站行车组织作业计算机仿真………………………………中南大学苏武州,陈彦16 干线单向绿波协调控制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宋程,江南,刘勤,张雄飞,雷玲玲17 城市中心区(南京新街口)的交叉口时空资源利用…………………………………………..东南大学徐志红优秀作品奖18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技术研究……………………………同济大学陈蔚,邹长富,黄健,吕怡达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9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研究……………………......同济大学王绰然,路欢欢,王晶玲20城际快运物流方案优化研究……………………...同济大学冯聿娴,吴维,陈薇薇,陈晓娇21 停车场内部引导系统………………………………..同济大学刘悦婷,黄玮22 基于GPS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算法及其程序实现……………………..同济大学赵靖,王奕,孙颖,冯均佳23 北京地铁车站行人交通环境研究………………………北京工业大学柳丽娜,王冉,王飞等24 基于C—D增长函数的信息化对于铁路运输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夏木美25 基于VISSIM仿真的信号交叉口优化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彭愚,邓文,王磊,王炜,高峰,赵煜26 南京常规公交服务水平、运营模式的调查与分析…………………………………………..东南大学常燕燕等27 南京汽车北站站前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东南大学邓小兵,李桂波,吴高杰等28 大学校园高峰时段交通分析与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问题研究与改善方案……………......华中科技大学董山山,李敏,张鹏程,马彦龙29 武汉市卓刀泉立体交叉设计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华中科技大学王钱刚,杜仁宾,赵宪尧30 月球车动力学仿真分析……………………………吉林大学李赫楠,谢松涛,董莹31 双前轴转向汽车车轮侧滑检测系统…………………………….吉林大学张栋林,耿佳,王庆祥3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系统……………………………………清华大学陆洋,周钱33 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研究…………………………………………清华大学石冶,刘强34 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与智能评判技术……………….武汉理工大学王甲奇,蔺亚虎,王洁琼,贺效强35 拱形单元组合抗滑桩体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殷亮,韩成林,鲁明,李振宇36 基于以太网的超生泊车流量自动监测系统…………………………………….武汉理工大学马枫37 考虑混合交通流的交叉口信号设计软件开发…………武汉理工大学赵跃萍,汪磊,张小华,孙海峰38 客运专线车站各种运输方式换乘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文超,廖勇,朱小娟,方亚玲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目录一等奖1. 城市高架快速车道中央隔离栏设计……………………………………………河海大学余丰茹,邹娜,张蕾,王希伟,李铁舜2.基于驾驶员视觉效应得城市隧道侧墙安全设计………………………………同济大学曾栋鸿,吕颖,杨辉二等奖3.感应式路段平面行人过街控制系统研究…………………………同济大学吴迪,许广举,陈沁,王健,钱晨4.出租车短距离自主呼叫系统设计……………南京理工大学杨圣芳,范小波,梁先登,许川,阳礼5.不受统计尺度影响的交通事故黑点辨识新方法……………武汉理工大学张曙光,司徒莉英,周孝波,张文斌6.基于HPSO算法的道路网络优化………………………………北京交通大学余碧莹,田亚明7.智能交通调查器的设计与开发…………………………中山大学赵建明,韦清波,林天送,王镇波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8.清华大学周边道路网拥堵仿真分析与解决方案………………………………清华大学陈喜群,杨晓蒙,郑岩丁三等奖9.AMF_I型沥青混合料磨光仪的研发………………………………长安大学刘奇,邵强,李颖刚,楼慧元10.北京市交叉口冲突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孟虎,于跃,马保龙11.干道协议控制相位差优化方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黄健新,叶瑞敏,覃朝孟12.聚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戴树才,任皎龙,徐博书,13.中关村核心地区交通阻塞分析及措施研究…………………………北京理工大学方雪娇,魏贺,吴书琴14.地铁轻轨牵引计算系统……………………西南交通大学李海波,王莹,李俊芳,朱洪涛15.现代有轨电车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东南大学孟丹青,杨洁,戚冰16.疏导环形交叉口的上游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吉林大学高帅和,逯浩伊,李戚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7.桂林市停车场调查分析与网络问询系统设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梁又文,石康嗣,宋锐18.双通道港湾式公交站台的设计………………………南京林业大学王安梦,刘继平,钟耀萱优秀作品奖(部分省略)19.双连拱互通隧道减缓隧道压力波的应用分析………………………………中南大学王中刚`黄学猛20.成都市书蜀西路城市快速交通管制优化方案…………………西华大学陈坚,许胜德,刘熙,王超深21.中关村核心商务区停车交通组织与优化…………………北京林业大学葛慧铭陈彦民,樊锦涛22.城市坡路路面节能环保防积雪技术研究…………………………东北林业大学陈诚,吴瑞良,田芳23.武汉光谷广场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华中科技大学何太洪,严飞,吴伟,彭建,陈娟24.公交枢纽站出入口行人安全设施设置研究………………福州大学林鸿文,黄伟平,苏娇艳,庄小琼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复赛序作品名所在高北京工业大沙漠地区公路路堤横断面形式研1北京市城市型旅游交通调查及旅游线路设2北京工业大软件开3北京交通大机场快线客运需求预测与运营方式研北京交通大4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地铁人员疏散模型仿北京公交车车内空间布局利用的分析与设5北京交通大公交车站停靠点优化布局方案研6北京理工大(阜成门换乘站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研7北京理工大案北京林业大8城市公交汽车停靠呼叫系统设调查统计分析软件B/基模式的居O9东南大研究与开10南京市公交路线查询(手机版东南大福州大的可行性研CN11福州市公共交通使基于雪凝路面的新型无损路面全季节全气贵州大12条件下防滑轮胎的研究 13 贵州大学新型道路限速器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射频技术的公交优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桂林电子科技大14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设计与开路中与路侧式公交专用道衔接处理协调控15合肥工业大方法研16城市干道双向变速绿波带设河海大城市干道智能可移动隔离护栏的优化设17河海大三段式履带河南科技大18多模交通标识系统人性化设19华南理工大20华南理工大协调控制子区实时划分Vissi仿真模21华中科技大利用常规公交完善轨道交通的前期网交叉口的公交优先处22华中科技大吉林大新型自动车用安全带伺服系统的研23基于运行时刻表的单点公交信号优先控制24吉林大型研吉林建筑工程商业区畸形交叉口交通流组织方案设25 26江苏大城市多路交叉口管理与控制方式研27兰州市安宁区新建道路交通量预兰州交通大优先的信号控制系基BR南京理工大28南京理工大的一体化公共交通出行查询系29基GI南京农业大30用于汽车的机械式巡航装置设31人流组织分析、设清华大北京市公共汽电车中途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计与仿成府路五道口城铁站段拥堵原因和解决方清华大32探石家庄铁道学33基于主控策略的干道优化综合疏解法研苏州科技学电动自行车“禁“放”利弊分34太原科技大太原市老军营小区交通改善设35同济大城市快速路单进口匝道流入控制方法研3637同济大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功能动态利用管理系同济大38微循环公交系统设计的新思弧形双排抗滑桩新型结构体系研39武汉理工大武汉理工大集装箱码头仿真实验平40概念下的铁路客运站旅客出站信息诱PUS武汉理工大41设西华大42的行人交通微观建模与仿VC++.NE基43西南科技大绵阳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塞治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性能试验研SB扬州大44 塌陷区道路防沉降创新技术-“暗浮桥”方中国矿业大45研中南大46路面用再生骨料混凝土耐磨性能试验研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铁路客票短信服47中南大系统设计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中南大48钢轨轨面清洁智能小车设计构49中山大基于车辆音频的谱相关车速估算技术研中山大广州大学城自行车租借服务规50新疆农业大成品油配送“两规、一线”管理信息系统开51东北林业大52汽车转向辅助照明装置设53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南京林业大54长安大公交站点乘降量协调性研基于交通流仿真的交叉口信号优化算西南交通大55Green Signa的原理及应56西南交通大地铁车站客流服务水平与通道宽度关系研基于抓拍技术的大型停车场车位导引及查57西南交通大系统设干道过饱和交叉口群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的西南交通大58真研59西南交通大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折返能力研60西南交通大“神偷”公路路面能量收集系获奖名单序作品名称号获奖等级所在高校同济大学1 一等奖城市快速路单进口匝道流入控制方法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研人流组织北京市公共汽电车中途清华大2析、设计与仿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功能动态利用同济大3理系调查统计分O基B/模式的居东南大软件的研究与开4吉林大5新型自动车用安全带伺服系统的研地铁车站客流服务水平与通道宽度西南交通大6系研二等西南交通大7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折返能力研大型停车场停车位导引及车辆查询西南交通大8统设基于交通流仿真的交叉口信号优化9法Green Signa的原理及应西南交通大基于运行时刻表的单点公交信号优吉林大10控制模型研长安大11公交站点乘降量协调性研城市干道智能可移动隔离护栏的优12河海大设三等钢轨轨面清洁智能小车设计构13中南大桂林电子科基于射频技术的公交优先交通信号14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大制系统设计与开干道过饱和交叉口群交通信号优化西南交通大15制的仿真研成府路五道口城铁站段拥堵原因和清华大16决方法探同济大微循环公交系统设计的新思17河南科技大18三段式履带河海大19城市干道双向变速绿波带设路中与路侧式公交专用道衔接处理合肥工业大20调控制方法研北京公交车车内空间布局利用的分北京交通大21与设中山大广州大学城自行车租借服务规22仿Vissi协调控制子区实时划分华南理工大23模概念下的铁路客运站旅客出站PUS武汉理工大24息诱导设优秀的行人交通微观建模基VC++.NE西华大仿25东南大26南京市公交路线查询(手机版南京理工大BR27基优先的信号控制系28集装箱码头仿真实验平武汉理工大学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铁路客票中南大29信服务系统设的一体化公共交通出行查基GI南京理工大30系北京市城市型旅游交通调查及旅游北京工业大31路设计软件开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地铁人员疏散模北京交通大32仿北京林业大城市公交汽车停靠呼叫系统设33管理信息成品油配“两规一线新疆农业大统开34机场快线客运需求预测与运营方式35北京交通大石家庄铁道基于主控策略的干道优化综合疏解研36北京理工大37公交车站停靠点优化布局方案研(阜成门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研北京理工大乘站方案38苏州科技学39电动自行车“禁”“放”利弊分华中科技大交叉口的公交优先处40的可行性福州市公共交通使CN41福州大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四届交通科技大赛获奖名单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章程2010修订版一、宗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促进高校大学生学术活动开展,加强高校间大学生文化交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二、名称及标志中文名称: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英文名称:Na tional C ompetition of Tran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S tudents英文缩写:NACTranS标识:三、组织机构支持单位: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交通运输部科教司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单位: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大赛网站秘书处:同济大学大学生交通科技创新基地承办单位:采用按自愿申报的原则,向当年大赛组委会提出承办书面申请,由当年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组委会讨论,决定下届承办单位,承办本赛事。
原则上,每一高校连续承办赛事不宜超过2届。
协办单位:由承办单位决定。
赞助单位:由承办单位决定。
组委会:由参赛各校推荐本校学术成就突出并享有较高声誉的教师担任当年组委会成员。
设组委会主席、副主席、执行主席。
主席由交通工程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担任,副主席由赛事承办高校的校领导担任,执行主席由当年承办高校派员担任。
组委会负责大赛各项制度的制定并对大赛各项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
秘书处:设大赛网站秘书处和大赛承办秘书处。
大赛网站秘书处是大赛的日常事务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建立大赛作品评审和决赛答辩的专家库,并负有将赛事的最新进展情况在网站上发布的责任。
大赛网站秘书处由秘书长和若干成员组成,设在同济大学大学生交通科技创新基地。
大赛承办秘书处是当年大赛赛事的直接组织管理机构,是当年大赛组委会的具体办事机构,由秘书长和若干成员组成,并由赛事承办学校负责组建。
工作组:大赛承办秘书处下设工作组,由承办高校师生组成,各参赛高校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负责大赛所有具体筹办工作(报名登记、相关作品资料收集,发布校内通知公告,组织校内预审选拔和报送等所有大赛相关事宜)。
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1 停靠站最佳线路容量研究:同济大学陆嘉珉高跃文赵庆鑫王文修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故障处置预案的研究与仿真:同济大学常力远柴永何晶赟孙炜庆二等奖3 废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研究:东南大学丁峻峰朱彬彬唐川杰杜红劲4 短期交通流预测模型研究:清华大学徐书楠王进5 基于Arena的客运站系统仿真建模:武汉理工大学朱凯陈绍辉张灿刘斌林俊6 基于音频信号的道路交通堵塞检测方法研究:吉林大学别一鸣张心臻金虎光7 同济大学多校区间公共交通服务系统服务:同济大学马士江钟秀周维张觐周佳三等奖8 北京市城市交叉口安全研究------提高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性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孟虎张海婵马保龙9 T型轨道静态几何参数检查仪的研制:中南大学刘刚梁海啸10 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的设计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李加丁尚立伟11 “白色家电”再制造物流中心设计与方案模拟:吉林大学罗勇韩佳辰张俊超12曲线出入口隧道交通模拟与交通安全设计:武汉理工大学郭磊常自鸣许强强王亮王延锋13 城市公共交通末段服务系统研究:西南交通大学胡鹏吴平衡陈芋宏袁海婷14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改善方案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曾晓思林焕生黄义荣15 客运站行车组织作业计算机仿真:中南大学苏武州陈彦16 干线单向绿波协调控制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宋程江南刘勤张雄飞雷玲玲17 城市中心区(南京新街口)的交叉口时空资源利用:东南大学徐志红优秀作品奖18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技术研究:同济大学陈蔚邹长富黄健吕怡达19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研究:同济大学王绰然路欢欢王晶玲20城际快运物流方案优化研究:同济大学冯聿娴吴维陈薇薇陈晓娇21 停车场内部引导系统:同济大学刘悦婷黄玮22 基于GPS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算法及其程序实现:同济大学赵靖王奕孙颖冯均佳23 北京地铁车站行人交通环境研究:北京工业大学柳丽娜王冉王飞等24 基于C—D增长函数的信息化对于铁路运输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夏木美25 基于VISSIM仿真的信号交叉口优化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彭愚邓文王磊王炜高峰赵煜26 南京常规公交服务水平、运营模式的调查与分析:东南大学常燕燕等27 南京汽车北站站前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东南大学邓小兵李桂波吴高杰等28 大学校园高峰时段交通分析与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问题研究与改善方案:华中科技大学董山山李敏张鹏程马彦龙29 武汉市卓刀泉立体交叉设计:华中科技大学王钱刚杜仁宾赵宪尧30 月球车动力学仿真分析:吉林大学李赫楠谢松涛董莹31 双前轴转向汽车车轮侧滑检测系统:吉林大学张栋林耿佳王庆祥3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系统:清华大学陆洋周钱33 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研究:清华大学石冶刘强34 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与智能评判技术:武汉理工大学王甲奇蔺亚虎王洁琼贺效强35 拱形单元组合抗滑桩体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殷亮韩成林鲁明李振宇36 基于以太网的超生泊车流量自动监测系统:武汉理工大学马枫37 考虑混合交通流的交叉口信号设计软件开发:武汉理工大学赵跃萍汪磊张小华孙海峰关鹏王晶38 客运专线车站各种运输方式换乘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文超廖勇朱小娟方亚玲第二届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1.城市高架快速车道中央隔离栏设计:河海大学余丰茹邹娜张蕾王希伟李铁舜2.基于驾驶员视觉效应得城市隧道侧墙安全设计:同济大学曾栋鸿吕颖杨辉二等奖3.感应式路段平面行人过街控制系统研究:同济大学吴迪许广举陈沁王健钱晨4.出租车短距离自主呼叫系统设计:南京理工大学杨圣芳范小波梁先登许川阳礼5.不受统计尺度影响的交通事故黑点辨识新方法:武汉理工大学张曙光司徒莉英周孝波张文斌唐莹6.基于HPSO算法的道路网络优化:北京交通大学余碧莹田亚明7.智能交通调查器的设计与开发:中山大学赵建明韦清波林天送王镇波8.清华大学周边道路网拥堵仿真分析与解决方案:清华大学陈喜群杨晓蒙郑岩丁三等奖9.AMF_I型沥青混合料磨光仪的研发:长安大学刘奇邵强李颖刚楼慧元10.北京市交叉口冲突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孟虎于跃马保龙11.干道协议控制相位差优化方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黄健新叶瑞敏覃朝孟12.聚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戴树才任皎龙徐博书周咸领张素青13.中关村核心地区交通阻塞分析及措施研究:北京理工大学方雪娇魏贺吴书琴宋素娟14.地铁轻轨牵引计算系统:西南交通大学李海波王莹李俊芳朱洪涛15.现代有轨电车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东南大学孟丹青杨洁戚冰16.疏导环形交叉口的上游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吉林大学高帅和逯浩伊李戚17.桂林市停车场调查分析与网络问询系统设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梁又文石康嗣宋锐张小青蓝旭昭张镕选18.双通道港湾式公交站台的设计:南京林业大学王安梦刘继平钟耀萱优秀作品奖(部分省略)19.双连拱互通隧道减缓隧道压力波的应用分析:中南大学王中刚黄学猛20.成都市书蜀西路城市快速交通管制优化方案:西华大学陈坚许胜德刘熙王超深21.中关村核心商务区停车交通组织与优化:北京林业大学葛慧铭陈彦民樊锦涛22.城市坡路路面节能环保防积雪技术研究:东北林业大学陈诚吴瑞良田芳23.武汉光谷广场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华中科技大学何太洪严飞吴伟彭建陈娟24.公交枢纽站出入口行人安全设施设置研究:福州大学林鸿文黄伟平苏娇艳庄小琼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1 城市快速路单进口匝道流入控制方法研究同济大学2 北京市公共汽电车中途站人流组织分析、设计与仿真清华大学二等奖3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功能动态利用管理系统交通工程同济大学4 基于B/S模式的居民OD调查统计分析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东南大学5 新型自动车用安全带伺服系统的研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吉林大学6 地铁车站客流服务水平与通道宽度关系研究西南交通大学7 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折返能力研究西南交通大学8 大型停车场停车位导引及车辆查询系统设计西南交通大学9 基于交通流仿真的交叉口信号优化算法—Green Signal的原理及应用西南交通大学10 基于运行时刻表的单点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模型研究吉林大学三等奖11 公交站点乘降量协调性研究长安大学12 城市干道智能可移动隔离护栏的优化设计河海大学13 钢轨轨面清洁智能小车设计构想中南大学14 基于射频技术的公交优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5 干道过饱和交叉口群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的仿真研究西南交通大学16 成府路五道口城铁站段拥堵原因和解决方法探究清华大学17 微循环公交系统设计的新思路同济大学18 三段式履带车河南科技大学19 城市干道双向变速绿波带设计河海大学20 路中与路侧式公交专用道衔接处理协调控制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1 北京公交车车内空间布局利用的分析与设计北京交通大学22 广州大学城自行车租借服务规划中山大学优秀奖23 协调控制子区实时划分及Vissim仿真模拟华南理工大学24 PUSH概念下的铁路客运站旅客出站信息诱导设计武汉理工大学25 基于VC++.NET的行人交通微观建模与仿真西华大学26 南京市公交路线查询(手机版)东南大学27 基于BRT优先的信号控制系统南京理工大学28 集装箱码头仿真实验平台武汉理工大学29 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铁路客票短信服务系统设计中南大学30 基于GIS的一体化公共交通出行查询系统交通工程南京理工大学31 北京市城市型旅游交通调查及旅游线路设计软件开发北京工业大学3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地铁人员疏散模型仿真北京交通大学33 城市公交汽车停靠呼叫系统设计北京林业大学34 成品油配送“两规、一线”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新疆农业大学35 机场快线客运需求预测与运营方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36 基于主控策略的干道优化综合疏解法研究石家庄铁道学院37 公交车站停靠点优化布局方案研究北京理工大学38 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研究(阜成门换乘站方案)北京理工大学39 电动自行车“禁”“放”利弊分析苏州科技学院40 交叉口的公交优先处理华中科技大学41 福州市公共交通使用CNG的可行性研究福州大学42 商业区畸形交叉口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吉林建筑工程学院43 绵阳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塞治理西南科技大学44 利用常规公交完善轨道交通的前期网络华中科技大学45 城市多路交叉口管理与控制方式研究江苏大学46 兰州市安宁区新建道路交通量预测兰州交通大学47 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48 “神偷”公路路面能量收集系统西南交通大学49 基于车辆音频的谱相关车速估算技术研究中山大学50 用于汽车的机械式巡航装置设计南京农业大学51 新型道路限速器的设计与研究贵州大学52 太原市老军营小区交通改善设计太原科技大学53 多模交通标识系统人性化设计华南理工大学54 弧形双排抗滑桩新型结构体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55 汽车转向辅助照明装置设计东北林业大学56 基于雪凝路面的新型无损路面全季节全气候条件下防滑轮胎的研究贵州大学57 塌陷区道路防沉降创新技术-“暗浮桥”方法研究中国矿业大学58 沙漠地区公路路堤横断面形式研究北京工业大学59 掺SBR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性能试验研究扬州大学60 路面用再生骨料混凝土耐磨性能试验研究中南大学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1.Open-LIO交通信号控制教学实验系统北京工业大学一等奖2.基于实时状态感知的公交干线交叉口绿波协同控制模型及系统开发东南大学一等奖3.道路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系统开发西南交通大学一等奖4.基于Solidworks的多用途概念货车设计兰州交通大学一等奖5.大连市出租车合乘收费模式的研究大连交通大学一等奖6.事故多发路段行车安全隐患检测与警示系统中南大学一等奖7.适用于交通调查的数码影像设备自动升降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一等奖8.城市交通控制“硬件在环”仿真设计与实现同济大学一等奖二等奖1.面向计算机视觉的交通语言设计与检测华南理工大学二等奖2.面向短期停车需求的可移动式立体停车设施设计东南大学二等奖3.基于地铁隧道消防设备的绿色活塞风能利用系统清华大学二等奖4.机场跑道助航灯风声发电装置华南农业大学二等奖5.新型浮式组合跨海大桥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6.基于安全感知范围的自行车运动建模与仿真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7.基于可视化模拟的危险区绕飞及航迹优化处理中国民航大学二等奖8.汽车智能型油门防误踩装置东北林业大学二等奖9.骑行如飞——空中慢行廊道设计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10.公交出行方案综合评价系统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11.吊轨式立体停车成套系统的设计清华大学二等奖12.单旋翼飞行器导流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13.汽车起步盲点区域红外探测警报系统吉林大学二等奖14.高速公路汽车智能限速系统中南大学二等奖15.基于GPS的列车接近预警系统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16.初残冬特殊路段结冰积雪预警与自融技术研究同济大学二等奖17.汽车电气火灾断电保护系统吉林大学二等奖18.逻辑电路在客运公交车中的安全运用河海大学二等奖19.基于GPS定位的多模式交通方式组合判定技术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20.超轻木质集料混合料长安大学二等奖21.基于GPS的公交车到站时间实时预测技术和面向手机平台的发布系统大连交通大学二等奖22.基于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算法的单路**通信号控制系统天津大学二等奖23.基于客流分析的轨道交通运行方案编制与评估系统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24.公路LED信息板“黑洞效应”解决方案研究同济大学二等奖三等奖1.基于Google Earth的三维铁路选线方法研究石家庄铁道大学三等奖2.铁路列车运行防追尾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现北方工业大学三等奖3.新型硬轮自行车、电动车研发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4.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停车换乘满意度研究——以天通苑北站为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三等奖5.城市出租车系统综合完备度指数(TSGI)研究及基于GIS平台实现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6.基于Zigbee技术的高速公路防追尾装置天津大学三等奖7.城市公交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清华大学三等奖8.基于移动设备的居民出行调查辅助系统设计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9.出租车自主呼叫系统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10.基于GPS/GSM的园区牵引导盲车的开发研究河南理工大学三等奖11.基于脚步发电的发光斑马线设备原型研究长沙理工大学三等奖12.道路试验驾驶机器人原型系统开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13.复杂立交及其衔接段指路标志设计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14.校车超载和儿童遗漏的车载智能防护系统设计中南大学三等奖15.基于蓝牙通信的公交车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16.眼动仪在改善干线公路指路标志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工业大学三等奖17.道路交通噪声查询与发布系统中山大学三等奖18.基于智能认知的交通场景模型及信息实时提取东南大学三等奖19.双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南京农业大学三等奖20.基于感知悬架载荷的车辆防侧翻控制策略研究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21.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线性诱导标效用评价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22.集料颗粒形状的定量化描述研究东南大学三等奖23.基于视频的交通标志捕获识别与驾驶提醒系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24.水泥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测量系统的研发及室内试验验证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25.交叉路口车路协调信号同步系统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26.基于FRID和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司机主动参与的无人道口监控系统中国矿业大学三等奖27.铁路隧道风能及噪声综合发电装置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28.智能型道路通行指示的调频语音装置华中农业大学三等奖29.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停车系统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30.发射式运输方式构想与设计淮阴工学院三等奖31.地铁车站客流集散的可视化微观仿真与评价深圳大学三等奖32.基于单片机的控制客车超载智能系统东北林业大学三等奖优秀奖1.制止车辆二次碾压的智能控制系统合肥工业大学优秀奖2.缩短乘客上下地铁时间优化设计河海大学优秀奖3.电动汽车充电站站点布置及内部结构设计武汉科技大学优秀奖4.货物运输在途装载状态检测及预警系统兰州交通大学优秀奖5.基于启发式算法校车运营管理的整合方案研究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奖6.交叉口大型车转弯的行人保护设计河海大学优秀奖7.基于“三省”理念的新型十字路口全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上海海事大学优秀奖8.新型人性化公交站台系统设计南京林业大学优秀奖9.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吉林大学优秀奖10.平原地区农村道路事故多发点的典型路段设计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奖11.滚轴式波形护栏初步设计与研究新疆大学优秀奖12.一种信号交叉口的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基于车路协同系统的神经计算与模糊决策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奖13.城市中心商务区电动车出行诱导系统设计福州大学优秀奖14.公交物流配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奖15.儿童出行行为特征及其交通政策影响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优秀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交通科技》编委会委员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交通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杨建国,男,1959年11月出生,江苏省武进市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内燃机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研究生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受国家公派在英国帝
国理工学院机械系做访问学者,进行振动监测技术的研究。
【总页数】1页(P后插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第六届编委会成立
2.《交通科技》编委会委员简介
3.《交
通科技》编委会委员简介4.办好《交通企业管理》杂志为搞好交通企业服务——交通部体改司副司长、本刊编委会主任委员孙荣兴在第四次编委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摘要)5.第九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暨第七届《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编委会成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交通科技大赛的八个主题与三个类别交通工程( 1 ):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交通运输( 2 ):交通运输(以前称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铁路、公路、港口、海洋、航道、机场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与养护,机车、汽车、航舶及航空器运用工程,铁道、公路、水路、航空信息工程及控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规划,经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隧道)( 3 )针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和庞大公路路网管理及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和工程安全形势的实际需要,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以土木工程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道路、桥梁、地下工程(隧道、地铁、地下厂房等地下建筑物)和工程安全为专业知识背景,结合计算机和实践教学等基本技能训练,培养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的建造师和高级管理工程师。
交通土建(道路与桥梁)( 4 )交通土建是高等教育交通工程的一个专业名称,本专业主要培养公路铁路施工、养护、监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学习工程化学、工程制图、公路、铁路勘测设计、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基工程等概论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公路施工、养护、管理等操作技能。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5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阔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车辆及装备结构原理与设计,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有关的检测与控制、网络通讯与传输、信息处理、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在国民经济运输各部门中从事现代车辆及装备设计、制造、测控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