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图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
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示)
解析: (3)作图法得到的F必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单个弹簧测力计的 拉力F′一定与橡皮筋共线,故张华的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答案:(3)张华
(4)在以上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
(教师参考) 其他方案 原理:利用钩码代替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 器材:方木板、白纸、钩码七个(质量相等的)、橡皮条、光滑硬棒(2个)、 细绳套、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 步骤: (1)将一根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 根细线. (2)在其中一根细线上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条拉伸,如图(a)所 示,记录钩码个数,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O及此时细线的方向.
(3)将步骤(2)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 钩码,用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b)所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 使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录两根细线上钩码个数和细线的方向.
(4)用图示法作图分析. 点评:(1)优点:现象直观,作图简单,易于比较. (2)缺点:取值单一,不能取任意值验证.
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解析: (2)若两测力计夹角较大,两分力可以同时大于合力,选项A正确;结点 受三个力作用,其中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橡皮筋的 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橡皮筋的拉力不是合力,选项B错误;只有保证结点在同 一位置才能说明作用效果相同,选项C正确;若两个分力的大小变化而方向 都不变,则合力必定变化,不能使结点位置O不变,选项D错误. 答案:(2)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