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城镇居民按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2018多年分析对比)
- 格式:xls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2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情况下,当样本总体分布已知时,我们经常用样本来估计总体分布中的位置参数或进行某种形式的假设检验,这是我们常用的参数方法。
但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人们往往对总体分布的分布形式知之甚少,很难对总统的分布形式和统计模型做出明确的假设。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上,数据分布形态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常常是不能任意假定的,最多只能对总体的分布做出类似与连续性分布或者关于某点对称等一般性的假定,这种不假定总体分布,从数据本身获取信息,通过推断方法而获得结构关系,并逐步建立对事物的数学描述和统计模型的方法称为参数统计。
虽然非参数方法有适用范围广,结果稳定性好,可以处理所有类型数据的优点,但在总体分布已知的情况下,则不能充分利用信息,使检验功效降低。
秩方法是非参数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它按照样本个数可分为:(1)单个样本可以用符号秩检验;(2)两样本相关性检验可以用配对样本的符号秩检验;(3)两样本独立性检验可以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4)多个样本的相关性检验可以用Cohran检验和Friedman检验;(5)多个样本的独立性检验可以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1.数据背景分析由于在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所以我想研究一下东中西部地(3)检验原理及拒绝域:KW 越小,意味各样本组间离差越小,则个样本越趋向一致,从而可认为来自同一总体。
拒绝域:对于给定的α,有{}R KW c=≥,其中≥≤。
结存在时,求平均秩;结较多时,需对KW 校正,此时检P KW cα{}τ为第i个结的长度,g为结的个数i3.数据来源我所选的数据是1992~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自《统计年鉴》,如表1:从图可知,三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1992年三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不大,但随时间推移,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于中西部地区,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但中西部地区差异很小。
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等8个省份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从各省份看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上海北京两地2022年的这一数据均超8万元,分别为84034元和84023元。
值得一提的是,京沪两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021年突破8万元大关。
浙江与江苏2022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列7万元和6万元阵营。
广东、福建、天津三地的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6万元这一区间。
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上海、浙江及北京三地2022年这一数据超3万元,浙江高过北京,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565元,仅次于上海的39729元。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万元-3万元区间的省份包括:天津(29018元)、江苏(28486元)、福建(24987元)、广东(23598元)、山东(22110元)。
从全国的城乡差距来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XX3元,名义增长6.3%,实际增长4.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4和2.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50降至2.45。
从全国不同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2022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带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0%和5.3%,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1.0和0.3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