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174 TIA942-B UPTIME特性类别一览表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4
TIA-942 ,《数据中心的电信基础设施标准》数据中心设施的设计策略摘要Cisco® 企业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结构是Cisco Systems® 公司为满足IT 环境的业务需求提供灵活支持而设计的一种集成化和具有适用性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基础物理设施来提供保证IT 环境完美、可靠运行的电源设备、冷却设备、物理机架、布线、物理安全和防火措施。
本白皮书讲述了支持新兴的虚拟运算环境的各项设施的设计策略。
简介数据中心的管理员们如今更趋向于考虑如何让IT 更好地为商业策略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和为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平台这些问题。
Cisco 企业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结构是一种集成化和具有适用性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在支持新兴的面向服务的架构、基础设施虚拟化以及按需计算的同时,也支持IT 组织对(数据)整合、业务持续性和安全的直接需求。
这种体系结构让IT 管理者可以配备对其目前商业目标提供最佳支持的技术,并且可以高效地引入未来的服务和应用。
Cisco 企业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结构的关键部分之一是让IT 环境得以运转的物理设施——电源设备、冷却设备、物理支架、布线、物理安全和防火措施。
业界的一些企业,包括APC ,用术语“网络关键物理基础设施”(NCPI )来概括这套设施:•电源设备——供电基础设施包括楼宇电力供应入口、主配电设备、发电机(组)、不间断电源(UPS )供应系统和电池、过电压保护、变压器、配电盘,以及断路器。
•冷却设备——数据中心的散热系统,包括机房专用空调机组(CRAC )及其相关子系统(制冷装置、冷却塔、冷凝器、风道( ductwork) 、泵组、管道系统( piping) )以及机架级或行级制冷设备或空气分配设备。
•布线——数据线缆用不同的材料和连接器来优化系统性能和灵活性,而系统管理则为长距离通信保持这种优化。
关于电源线,在本白皮书中也有说明。
•机架和物理结构——这些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放置IT 设备的机架结构、房间的物理要素(如:吊顶和活动地板),以及布线通道。
随着国内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和国内大型企业数据大集中的工作,我们已看到数据中心作为一种物理载体在企业发展和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看到国内很多大型 IT 公司、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的数据中心在不断地投入建设。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些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的设计工作,根据一些项目的体会以及结合手中所掌握的国际国内有关此方面的资料,对数据中心各等级的特性要求作一分析与汇总,供同行参考。
一.关于数据中心的定义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一般含有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是指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和装置能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而设计配置的基础工程,也称机房工程 (Facility Site Engineering) ,数据中心机房工程的建设不仅要为数据中心中的系统设备运营管理和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环境,还要为工作人员创造健康适宜的工作环境。
二.数据中心设计的依据和标准目前国内外与数据中心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主要有《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2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5003-2005 )、《美国通信工业协会 (TIA) 发布的《 ANSI/TIA-942 – 2005,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 or Data Centers (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它们是数据中心建设定位、功能指标、设计技术、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的具体技术要求与体现。
其中美国通信工业协会 (TIA) 发布的《 ANSI/TIA-942 – 2005 ,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 ndard for Data Centers (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是国际上第一部较为全面地以数据中心为对象的技术规范标准,它为现代的机房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系统构架与技术指标,并给出了许多的技术与系统的工程建议与指导。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解析与案例分析2017-09-06 砺剑锐锋转自wunianyi修改微信分享:术语和符号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主要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可以是一幢建筑物或者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
静态条件(空态、静态、动态):主机房的空调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电子信息设备已安装,室内没有人员的情况。
停机条件:主机房的空调系统和不间断供电电源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电子信息设备处于不工作状态。
N——基本需求,系统满足基本需求,没有冗余。
冗余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N+X冗余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X个单元、X个模块或X个路径。
任何X个单元、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导致系统运行中断。
(X=1~N)容错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工作。
按容错系统配置的场地设备,至少能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事件而不影响系统的运行。
保护性接地以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为目的的接地。
防雷接地、防电击接地、防静电接地。
功能性接地用于保证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正确地实现设备(系统)功能的接地。
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信号接地。
机房分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划分为A、B、C三级。
根据机房的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确定所属级别,根据TIA-942介绍:级别可用性%国标级别每次允许停机时间(h)系统性能499.995A0.438(26min)双系统同时运行399.98- 1.752一用一备(市电)299.75B21.9冗余199.67C28.908基本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建设投资。
A级为容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B级为冗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网络系统运行中断。
编者按:随着I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机房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内涵越来越广,数据中心将更准确的符合未来计算机机房的概念。
IT客户在追求高可用性的时候,仅仅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平台投入巨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之相匹配和互补的基础设施,如供配电、空调、以及其他相关的环境支持系统,这样才能达到IT用户对数据中心高可用性的目标。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重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关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借鉴国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标准将有助于我们的规划和设计更具前瞻性,也为我们提供设计要求和指导方针,有利于对数据中心全面理解,包括设备计划编制、电缆系统和网络设计。
本刊将分期刊登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2005年批准颁布的《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本标准由美国电信产业协会和TIA技术工程委员会编写。
由于《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原文是英文版,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UPS分会进行了翻译工作,因标准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编译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文中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教。
翻译: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UPS分会 吴建华TIA-942标准《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一)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美国电信产业协会(TIA)TIA技术工程委员会(TR42)目 录前言1 范围1.1 概要1.2 标准化的参考书目2 条款、首字母的缩写词、缩写词和测量单位的定义2.1 概要2.2 术语的定义3 数据中心设计总论3.1 概要3.2 数据中心空间与其它建筑物空间的关系3.3 分级3.4 包含专业考虑4 数据中心电缆系统基础设施4.1 数据中心电缆系统结构的基本要素5 数据中心电信空间和相关布局5.1 概述5.2 数据中心结构5.2.1 要素5.2.2 典型数据中心布局5.2.3 简化的数据中心布局5.2.4 分布式的数据中心布局5.3 计算机房要求5.3.1 概述5.3.2 位置5.3.3 接入5.3.4 建筑设计5.3.4.1 规模5.3.4.2 其它设备的指导方针5.3.4.3 天花板高度5.3.4.4 装修处理5.3.4.5 照明5.3.4.6 门5.3.4.7 底板载重5.3.4.8 安全授权5.3.4.9 抗地震考虑5.3.5 环境设计5.3.5.1 污染物5.3.5.2 加热、通风和空调5.3.5.2.1 连续运行5.3.5.2.2 备用运行保障5.3.5.3 运行参数5.3.5.4 电池5.3.5.5 振动5.3.6 电设计5.3.6.1 电源5.3.6.2 备用电源5.3.6.3 连接和接地5.3.7 防火5.3.8 水渗透5.4 入口房间要求5.4.1 概述5.4.2 位置5.4.3 数量5.4.4 接入5.4.5 在入口地板下的管道路线5.4.6 提供接入和服务的空间5.4.7 建筑物入口终端5.4.7.1 概述5.4.8 建筑设计5.4.8.1 概述5.4.8.2 规模5.4.8.3 胶合板5.4.8.4 天花板高度5.4.8.5 装修处理5.4.8.6 照明5.4.8.7 门5.4.8.8 安全5.4.8.9 抗地震考虑5.4.8.10 加热、通风和空调5.4.8.10.1 连续运行5.4.8.10.2 备用运行保障5.4.8.11 运行参数5.4.8.12 电源5.4.8.13 备用电源5.4.8.14 连接和接地5.4.9 防火5.4.10 水渗透5.5 主要分布区域5.5.1 概述5.5.2 位置5.5.3 设施要求5.6 水平分布区域5.6.1 概述5.6.2 位置5.6.3 设施要求5.7 区域分布区域5.8 设备分布区域5.9 电信机房5.10 数据中心支持区域5.11 机架和机柜5.11.1 概述5.11.2 “热”和“冷”通道5.11.3 设备布置5.11.4 放置有关的地板砖网格5.11.5 入口地板瓷砖切割5.11.6 在入口地板上的机柜安装5.11.7 详细说明5.11.7.1 净空间5.11.7.2 机柜通风5.11.7.3 机柜和机架高度5.11.7.4 机柜深度和宽度5.11.7.5 可调整的轨道5.11.7.6 机柜和机架的完成5.11.7.7 电源5.11.7.8 附加的机柜和机架的详细说明5.11.8 在入口房间、主要分布区域和水平分布区域的机柜和机架6 数据中心电缆系统6.1 概述6.2 水平电缆6.2.1 概述6.2.2 布局6.2.3 水平电缆距离6.2.3.1 铜缆最大长度6.2.4 被验证过的媒介6.3 主干电缆6.3.1 概述6.3.2 布局6.3.2.1 星状布局6.3.2.2 非星状布局的可适应性6.3.3 冗余电缆布局6.3.4 被验证过的媒介6.3.5 主干电缆距离6.4 选择媒介6.5 中央光纤电缆6.5.1 介绍6.5.2 指导方针6.6 电缆传输性能和测试要求7 数据中心电缆路径7.1 概述7.2 数据中心电缆安全7.3 电源和电信电缆的分离7.3.1 电源和螺旋双绞电缆的分离7.3.2 对可调电源分离要求的实施7.3.3 光纤和铜缆的分离7.4 电信入口路径7.4.1 入口路径类型7.4.2 入口路径分类7.4.3 入口路径规模7.5 接入地板系统7.5.1 概述7.5.2 电信电缆的电缆盘7.5.3 接入地板性能要求7.5.4 地板砖切割边饰7.5.5 接入地板下的电缆类型7.6 天花板电缆盘7.6.1 概述7.6.2 电缆盘支撑7.6.3 电缆盘路线协调8 数据中心冗余8.1 介绍8.2 冗余维护口和进入路径8.3 提供接入服务的冗余8.4 入口房间的冗余8.5 主要分布区域的冗余8.6 主干电缆的冗余8.7 水平电缆的冗余附件A 电缆设计考虑(更多信息)A.1 电缆应用距离A.1.1 T-1,E-1,T-3电路距离A.1.2 EIA/TIA-232和EIA/TIA-561控制台连接A.1.3 其它应用距离A.2 交叉连接A.3 主要分布区域的功能分区A.3.1 螺旋双绞主要交叉连接A.3.2 同轴的主要交叉连接A.3.3 光纤主要交叉连接A.4 水平分布区域的功能分区A.5 电信设备的电缆A.6 末端设备的电缆A.7 光纤电缆设计考虑A.8 铜缆设计考虑附件B 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更多信息)B.1 概述B.2 地板空间的标识图B.3 机柜和机架的标识图B.4 接插线面板的标识图B.5 电缆和接插线标识符附件C 接入运营商的信息(更多信息)C.1 接入运营商的协调C.1.1 概述C.1.2 提供给接入运营商的信息C.1.3 接入运营商应该提供的信息C.2 在入口房间接入运营商的划分C.2.1 组成C.2.2 低速电路的划分C.2.3 T-1电路的划分C.2.4 E-3和T-3电路的划分C.2.5 光纤电路的划分附件D 设备规划和其它工程师的协调(更多信息)D.1 概述附件E 数据中心空间考虑(更多信息)E.1 概述附件F 位置选择(更多信息)F.1 概述F.2 建筑位置选择考虑F.3 供电位置选择考虑F.4 机械位置选择考虑F.5 电信位置选择考虑F.6 安全位置选择考虑F.7 其它位置选择考虑附件G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分级(更多信息)G.1 概述G.1.1 冗余总论G.1.2 分级总论G.2 冗余G.2.1 N-基本要求G.2.2 N+1冗余G.2.3 N+2冗余G.2.4 2N冗余G.2.5 2(N+1) 冗余G.2.6 热机维护和测试能力G.2.7 容量和规模G.2.8 绝缘G.2.9 数据中心分级G.2.9.1 概述G.2.9.2 级别1 数据中心-基本的G.2.9.3 级别2 数据中心-冗余元件G.2.9.4 级别3 数据中心-热机维护G.2.9.5 级别4 数据中心-容错G.3 电信系统要求G.3.1 电信分级G.3.1.1 级别1(电信)G.3.1.2 级别2(电信)G.3.1.3 级别3(电信)G.3.1.4 级别4(电信)G.4 建筑和结构要求G.4.1 概述G.4.2 建筑分级G.4.2.1 级别1(建筑)G.4.2.2 级别2(建筑)G.4.2.3 级别3(建筑)G.4.2.4 级别4(建筑)G.5 电系统要求G.5.1 一般电要求G.5.1.1 多用途的接入服务和主要的分布G.5.1.2 备用发电机G.5.1.3 不间断电源(UPS)G.5.1.4 计算机电源分布G.5.1.5 建筑物接地和照明保护系统G.5.1.6 数据中心接地基础设施G.5.1.7 计算机和电信机柜和框架接地G.5.1.7.1 机架框架接地导体G.5.1.7.2 机架接地连接点G.5.1.7.3 连接机架G.5.1.7.4 连接数据中心接地基础设施G.5.1.7.5 机架连续性接地G.5.1.8 安装好设备的机架的接地G.5.1.8.1 设备底盘接地G.5.1.8.2 通过设备交流电源电缆接地G.5.1.9 电板静电放电腕带G.5.1.10 建筑物管理系统G.5.2 电分级G.5.2.1 级别1(电)G.5.2.2 级别2(电)G.5.2.3 级别3(电)G.5.2.4 级别4(电)G.6 机械系统要求G.6.1 一般机械要求G.6.1.1 环境空气G.6.1.2 流通空气G.6.1.3 计算机房空调G.6.1.4 泄漏探测系统G.6.1.5 建筑物管理系统G.6.1.6 管道系统G.6.1.7 紧急情况下的安全设施G.6.1.8 加热、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中的水G.6.1.9 排水管G.6.1.10 防火系统G.6.1.11 水抑制G.6.1.12 气体的抑制G.6.1.13 手提式灭火器G.6.2 机械的分级G.6.2.1 级别1(机械的)G.6.2.2 级别2(机械的)G.6.2.3 级别3(机械的)G.6.2.4 级别4(机械的)附件H 数据中心设计范例(更多信息)H.1 小型数据中心设计范例H.2 公司数据中心设计范例H.3 国际互联网络数据中心设计范例附件I 参考书目和参考资料(更多信息)图目录图1 数据中心的空间关系图2 数据中心布局图3 基本的数据中心布局范例图4 简化的数据中心布局范例图5 多入口房间分布式的数据中心布局范例“冷”通道和机柜放置范例图6 “热”通道、图7 典型的星状布局水平电缆图8 典型的星状布局主干电缆图9 中心光纤电缆图10 电信基础设施冗余图11 样本地板空间标识图12 样本机柜/机架标识图13 样本铜缆接插线面板识别图解图14 样本位置8模块接插线面板标记-第一部分图15 样本位置8模块接插线面板标记-第二部分图16 IDC连接硬件电缆到模块插座在T568A 8针顺序的交叉连接电路图17 IDC连接硬件电缆到模块插座在T568B 8针顺序的交叉连接电路图18 美国标准内外齿锁垫圈图19 典型的机柜装配硬件图20 显示“热”和“冷”通道的计算机房规划图图21 公司数据中心范例图22 国际互联网络数据中心范例表目录表1 水平和设备区域电缆最大长度表2 螺旋双绞和屏蔽电缆分离的数据中心表3 没有用户DSX面板的最大电路距离表4 用户DSX面板的电路距离减少表5 每一个接插线面板或出口的电路距离减少表6 典型数据中心配置的最大电路距离表7 典型数据中心配置的最大中枢表8 分级参考指南(电信)表9 分级参考指南(建筑)表10 分级参考指南(电)表11 分级参考指南(机械)前 言(本前言不是该标准的一部分)本标准的许可本标准是经美国电信产业协会(TIA)、TIA技术工程委员会(TR42)和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批准的。
TIA-942对机房的分级及性能要求TIA-942《数据中心通信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了数据中心机房场地、供电、冷却、安防、地面承载、接地、电气保护以及其他工程和建筑上需要满足的条件,为数据中心机房的设计和安装提供要求和指南。
来源:中国IDC圈2015-07-08 15:31身处数据中心这一行业,相信大家一定对从T1到T4的机房等级四级划分、以及“五个九”的系统可用性感到耳熟能详。
但是,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这就要说起由美国通信工业学会(TIA)TR-42.2委员分会制定、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和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于2005年4月12日首次颁布的《ANSI/TIA-942-2005数据中心通信基础设施标准》。
该标准是一部以数据中心为对象的技术规范,为数据中心设计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系统架构与技术标准,成为当今商业建筑建设过程中通用的遵循标准之一。
该标准规范了数据中心机房场地、供电、冷却、安防、地面承载、接地、电气保护以及其他工程和建筑上需要满足的条件,为数据中心机房的设计和安装提供要求和指南。
在TIA-942《数据中心通信基础设施标准》中,数据中心的四级可用性划分引用了源于The Uptime Institute所研发的Industry Standard Tier Classifications Define Site Infrastructure Performance(采用分类等级的方式定义场地基础设施性能的工业标准)。
数据中心机房设施功能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可用性。
The Uptime Institute依据工程需求与实践,提出了场地基础设施的分类等级的体系框架,针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期望达到“五个九”即99.999%的系统应用可用性的需求,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机房场地基础设施(供电、空调制冷以及其他的相关系统)的可用性等级指标,并将数据中心分为四个等级,由“T1”没有冗余部件组成的系统(可提供99.671%的可用性),到“T4”有冗余部件(能够故障容错)和实现不间断维修的系统。
【权威解读】TIA-942-B-2017标准颁布,重大修改与参考标准介绍TIA-942-B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Revision B, July,2017,即TIA-942-B《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修订版B于2017年7月颁布。
它是在TIA-942-A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Centers Revision A, March 2014(2014年3月颁布的TIA-942-A《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修订版A)基础上修订版本。
TIA-942-B-2017标准的颁布,是数据中心行业的一件大事,因为该标准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有一批专业人士极为关注和推崇。
当人们得知有标准的新版本颁布时,在第一个时间和第一个问题就会问“这版的标准与旧版的标准,有什么变化和差异,特别是重大的修改内容,以及参考引用的相关标准”。
在此,我为你做一些概要的介绍。
有关TIA机构及其TIA-942标准的一些“故事”,点击二维码,请关注进入“黄锴数据中心研究”的微信公众号,有几篇已经发布的“文章”。
TIA-942-B-2017标准的颁布,是数据中心行业的一件大事,因为该标准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有一批专业人士极为关注和推崇,也有相当的一部分业界人士想全面透彻的了解TIA-942-B-2017标准的核心主题内容。
受业界人士的策划提议,将举办《ANSI/TIA-942-B-2017标准的解析研讨活动》。
现征集该活动的组织支助机构。
其他文章链接:1.机房精密空调国家标准GB/T19413-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有一种UPS工程,叫做品质:规范、专业、用心3.【责任.光荣】山海晶参与圆满完成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祭奠震中映秀CCTV直播任务4.云动环.掌中宝!机房动环监控-基于阿里云的微信、短信解决方案,邀请您体验!5.【云动环.掌中宝】某次机房设备故障的告警信息界面,供参考6.【云动环掌中宝.实验演示】调整温湿度告警阈值7.山海晶、山海经、Mocsun、Mocsol商标8..小心!数据中心的噪声9.主编人解读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10.鹅厂的“数据中心微模块颗粒度”观11.中立、公正,难得好文!(上)【阿里数据中心】大话数据中心之模块化和标准化12.中立、公正,难得好文!(中)【阿里数据中心】大话数据中心之模块化和标准化13.中立、公正,难得好文!(下)【阿里数据中心】大话数据中心之模块化和标准化14.机房装修、运行不规范案例(1)15.震惊:某用户UPS机房环境、故障UPS打开内幕!16.风冷式冷却机组在数据中心的优势.17.精密空调安装存油弯的作用及设置18.精密空调上下送风区别19.简述数据中心设备的三种通风风向技术20.【腾讯】像搭积木一样拼装数据中心21.JS02,百度张炳华:预制模块化是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最佳选择22.【趋势.微型机房:单机柜微模块】IDC数据中心行业:中国集成创新的骄傲!23.山海晶科技”恒星““Fixed Star”系列中小功率锂电池UPS 系统24.磷酸铁锂电池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技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雷毅201125.磷酸铁锂电池在移动基站中的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技术》2011年第12期,河北廊坊移动石伟宏、武亚波。
数据中心机房的等级及其分级的依据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一般含有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DataCenterInfrastructure)是指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和装置能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而设计配置的基础工程,也称机房(FacilitySiteEngineering),数据中心机房工程的建设不仅要为数据中心中的系统设备运营管理和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环境,还要为工作人员创造健康适宜的工作环境。
数据中心机房的等级及其分级的依据在国内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2)中主要从机房选址、建筑结构、机房环境、安全管理及对供电电源质量要求等方面对机房分级,可分为A(容错型)、B(冗余型)、C(基本型)三个级别。
在美国标准TIA—942《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中主要是根据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稳定性(Stab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分为四个等级:TierI,TierII,TierIII,TierIV。
其中这四个等级可用性的划分是源于美国标准TheUptimeInstitute,Inc.的《IndustryStandardTierClassi?cationsDe?neSiteInfrastructurePerformance》(《采用分类等级的方式定义场地基础设施性能的工业标准》),在该标准中,美国TheUptimeInstitute依据工程需求与实践,提出了场地基础设施的分类等级的体系框架,针对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期望达到“五个九”即99.999%的系统应用可用性的需求,提出了要与之相匹配的机房场地基础设施(电源配电、暖通空调、以及其他的相关系统)的可用性等级指标。
在TIA—942标准中数据中心各等级的特性及要求根据TIA-942标准,数据中心机房可分为四级:由“等级TierI”没有冗余部件组成的系统(可提供99。
数据中心建设TIA -942标准级别定义详解一、数据中心定级T1数据中心:基本型(可用级别为99.67%,一年中断28.908小时)T1数据中心可以接受数据业务的计划性和非计划性中断。
要求提供计算机配电和冷却系统,但不一定要求高架地板、UPS或者发电机组。
如果没有UPS或发电机系统,那么这将是一格单回路系统并将产生多处单点故障。
在年度检修和维护时,这类系统将完全宕机,遇紧急状态时宕机的频率会更高,同时操作故障或设备自身故障也会导致系统中断。
T2数据中心:组件冗余(可用级别为99.75%,一年中断21.9小时)T2数据中心的设备具有组件冗余功能,以减少计划性和非计划性的系统中断。
这类数据中心要求提供高架地板,UPS和发电机组,同时设备容量设计应满足N+1备用要求,单路由配送。
当重要的电力设备或其他组件需要维护时,可以通过设备切换来实现系统不中断或段时间中断。
T3数据中心:在线维护(全冗余系统)(可用级别为99.98%,一年中断1.752小时)T3级别的数据中心允许支撑系统设备任何计划性的动作而不会导致机房设备的任何服务中断。
计划性的动作包括规划好的定期的维护、保养、元器件更换、设备扩容或减容、系统或设备测试等等。
大型数据中心会安装冷冻水系统,要求双路或环路供水。
当其他路由执行维护或测试动作时,必须保证工作路由具有足够的容量和能力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
非计划性动作诸如操作错误,设备自身故障等导致数据中心中断是可以接受的。
当业主有商业需求或有充足的预算追加,T3机房应可以方便升级为T4机房。
T4数据中心:容错系统(可用级别为99.995%,一年中断0.438小时,约26分钟)T4级别的数据中心要求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容量和能力规避任何计划性动作导致的重要负荷停机风险。
同时容错功能要求支撑系统有能力避免至少1次非计划性的故障或者事件导致的重要负荷停机风险,这要求至少两个实时有效地配送路由,N+N是典型的系统架构。
数据中心设计的标准依据——介绍TIA/EIA-942数据中心标准经过充分的酝酿和修正,2005年4月,全球第一个综合性的数据中心电信基础标准:TIA/ EIA-942正式出版。
该标准的推出为设计和建造大/小型数据中心提供了要求和指南。
TIA/EIA-942数据中心标准可谓集现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百家之长,特别是它弥补了以前数据中心设计和建设阶段的信息隔阂问题,全面性地考虑到了诸如电气系统、HVAC(采暖通风与空调)、火灾探测与遏止、安全等多种应用在电信基础设施和空间内的共存。
超过50%的内容阐述了如电力、管道、消防、房门和墙壁处理等建筑规范。
标准中提出的适用于大多数数据中心的设计要素包括:基于标准的开放系统;综合考虑扩容需求的高性能和高带宽;支持10G万兆或更高速率的技术;支持存储设备(如光纤信道,SCSI或NAS);支持充分考虑扩容需求的聚合点;高质量,可靠性和可量测性;冗余性;高容量和高密度;易于移动增加和改动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数据中心的分级TIA/EIA-942数据中心标准中提供了数据中心可靠性等级的规范,这个等级划分系统是由Uptime Institute(正常运行协会)推广的,如下表所示。
1级可靠性没有冗余,4级则提供了最高等级的故障容错率。
在4个不同等级中,包含了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电器,接地、机械、及防火保护等的不同要求。
数据中心空间TIA/EIA-942数据中心标准将数据中心看成是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个部分,主要功能为容纳一个计算机房及其维护区域。
计算机房是数据机房的重要部分,放置核心的数据处理设备。
典型的数据中心电信空间包括:进入场所(ENTRANCE ROOM)主分布区(MDA)水平分布区(HDA)区域分布区(ZDA)设备分布区(EDA)下图为基本型的数据中心及考虑冗余的数据中心结构图。
进入场所是指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系统与园区布线系统及访问服务供应商布线系统之间接口的地方。
国标A级与UptimeTierIV等级的级别对比(上)现代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可以说,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信息化的发展。
在数据中心行业,首先必须要遵守的便是《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这是数据中心行业的国家标准,是所有数据中心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国家规范。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将数据中心等级划分为A,B,C三级。
另外,伴随着数据中心发展的,还有一些国际组织也在行业内脱颖而出,影响力遍及全世界,也给国内数据中心行业带来了一些普遍接受的理念,其中最著名的当数TIA和Uptime Institute,他们都将数据中心划分了4个等级(在2014年,Uptime Institute与美国通信协会(TIA)达成一致,双方开始明确区分各自的基准体系,以避免行业混淆、明确界定责任。
也就是说,TIA关于数据中心的评估体系中已经不被允许再使用“Tier”这个术语。
TIA改用了Rated-1,Rated-2,Rated-3,Rated-4。
Uptime Institute依然使用TierI,TierII,TierIII,TierIV)。
两者对四个等级的核心词是一样的:基本需求、冗余组件、在线维护、容错。
此等级划分已被业内广泛接受。
TIA和Uptime Institute对细节要求有些差异,在此不再展开。
后文将以Uptime等级标准来与《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进行对比。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中对A级的规定如下:3.2.1 A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宜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基础设施应在一次意外事故后或单系统设备维护或检修时仍能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条文解释:A级数据中心涵盖B 级和C级数据中心的性能要求,且比B级和C级数据中心的性能要求更高。
意外事故包括操作失误、设备故障、正常电源中断等,一般按照发生一次意外事故做设计,不考虑多个意外事故同时发生。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Room 目次1总则(1)2术语(2)3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6)3.1机房分级(6)3.2性能要求(6)4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7)4.1机房位置选择(7)4.2机房组成(7)4.3设备布置(8)5环境要求(9)5.1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9)5.2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9)6建筑与结构(1 o)6.1一般规定(1 o)6.2人流、物流及出入口(1 0)6.3防火和疏散(1 1)6.4室内装修(1 1)7空气调节(1 3)7.1一般规定(1 3)7.2负荷计算(1 3)7.3气流组织(1 4)7.4系统设计(1 4)7.5设备选择(1 6)8电气(1 7)8.1供配电(1 7)8.2照明(1 8)8.3静电防护(2 0)8.4防雷与接地(2 0)9电磁屏蔽(2 2)9.1一般规定(2 2)9.2结构型式(2 2)9.3屏蔽件(2 3)10机房布线(2 4)11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2 6) 11.1一般规定(2 6)11.2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2 6) 11.3安全防范系统(2 7)12给水排水(2 8)12.1一般规定(2 8)12.2管道敷设(2 8)13消防(2 9)13.1一般规定(2 9)13.2消防设施(2 9)13.3安全措施(3 0)附录A各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技术要求(31)本规范用词说明(3 8)附:条文说明(3 9)1 总则1.0.1 为规范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确保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中、节能环保,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
1.0.3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设计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
【最新】gb50174一、数据中心是一切信息化的基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可以说,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信息化的发展。
二、规范编制目的1、电子信息技术平均2.5年发展一代,每一代IT技术的发展都意味着其支持技术的发展,即数据中心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网络系统与布线、智能化、给水排水、消防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技术规范的支持。
2、GB50174-____《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于____年发布实施,到____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已运行了7年,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已发展了3代,需要规范做相应修改。
3、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以及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三、规范编写原则1、可实施性原则本规范在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设计人员提供实用的设计方法。
2、先进性原则《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在满足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前提下,吸取国外有关数据中心设计的优点,结合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具体情况,增加补充具有数据中心行业特点的相关条文规定。
主要围绕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进行编写,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
3、科学性原则本规范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数据中心行业的经验,是众多行业专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以现行有效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并充分考虑数据中心行业的特点和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