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77练 意识的本质
- 格式:docx
- 大小:164.14 KB
- 文档页数:5
一、易错易混排查练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答案×解析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意识并不会自行产生。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答案×解析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3.动物的大脑也能产生意识。
()答案×解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大脑既包括人的脑,也包括动物的脑,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
4.电脑=人脑。
()答案×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功能和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电脑不能产生意识。
5.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答案×解析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离开社会实践是不能产生意识的。
()答案√7.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答案√二、选择题8.[2016·西安月考]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D.意识根源于人脑答案 B解析A项错在“同时”。
C项错在“先于”。
D项错在“根源”。
9.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能记录大脑高级活动的系统,目的是帮助心理学家通过脑活动的电子图像确认做梦人的梦中情形。
通过大脑的活动了解梦中的情形,说明梦作为一种意识()A.其内容源于人脑B.是人脑的机能C.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D.其形式是客观的答案 B解析通过大脑的活动了解梦中的情形,体现了人脑与意识的关系,B正确;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存在,A错误;C在题中没有体现;意识受主观因素影响,虽然其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具有主观性,D错误。
意识的本质与特点1.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三十多个由各种兽类哺育成长的婴孩,其中狼孩最多。
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是由于生活在动物群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可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所以虽然客观存在作用于他们的头脑,但是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上述事实充分表明( ) A.人脑并非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B.意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D.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
“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
这表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B.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3.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4.面对火热的人工智能,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要完全达到人类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该观点是基于( )①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形成意识②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③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人工智能不具备这一特性④人工智能是有独立意识的人类制造物,无法取代人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①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②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④意识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参照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
意识的本质与特点1.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三十多个由各种兽类哺育成长的婴孩,其中狼孩最多。
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是由于生活在动物群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可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所以虽然客观存在作用于他们的头脑,但是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上述事实充分表明( )A.人脑并非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B.意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D.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
“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
这表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B.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3.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4.面对火热的人工智能,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要完全达到人类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该观点是基于( )①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形成意识②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③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人工智能不具备这一特性④人工智能是有独立意识的人类制造物,无法取代人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①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②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④意识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参照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
框题过关检测意识的本质一、选择题1.神经科学探讨发觉,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困难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
这一发觉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这说明( )①真理是详细的有条件的②意识可以调控人体的生理活动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④人们可以相识和利用客观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 “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困难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③入选;“这一发觉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人们可以相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来对抗肥胖问题,④入选;材料未体现①②。
2.2024年“人脑工程”探讨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仿真人脑”,“仿真人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此有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
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确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确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D.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解析:选D “仿真人脑”是对人类思维的机械模拟,与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分,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材料所体现的观点。
3.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近来,科学家在试验中发觉,照耀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特别相像。
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别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人、动物、植物都具有反应特性,并且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①④入选;植物的反应特性,不同于人的反应,这种反应不能等同于意识,②不选;③中“同样”表述错误。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1、意识的本质(唯物论)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⑵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2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3 不管正确依然错误的意识基本上客观存在的反映,4 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5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6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7 但其形式是主观的;8 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9 “观念的东西别10 外是移入人脑,11 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12 已”(列宁)2、永恒进展的含义(辩证法)⑴世界是永恒进展的,进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⑵进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全然法则。
三、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⑴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⑵一切事物基本上运动、变化和进展的;⑶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进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如今和将来;⑸所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别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⑴两点论算是要并且看到要紧矛盾和非要紧矛盾、矛盾的要紧方面和非要紧方面的辨证关系,别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重点论算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并且,必须分清主次,抓住要紧矛盾和矛盾的要紧方面。
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必定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⑴必定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进展、XXX别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必定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不的:1 必定性是指2 在事物进展中一定这样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进展中并非必然发生的、别3 确定的趋势;4 必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的全然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全然矛盾决定的;5 必定性对事物的进展起决定作用,6 它决定事物的进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进展起妨碍作用,7 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进展。
专题5.1 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的产物。
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的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是意识活动的,具有产生意识的。
(2)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是生成意识的。
不管是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4.物质决定意识(1)从意识的看,它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的机能。
(3)从意识的看,它是的主观映象。
(4)物质世界是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这里的一切物质既包括生命物质,也包括非生命物质。
不存在没有反应特性的物质,这些反应特性的存在,为人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可能。
生物的反应形式,包括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意识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同感觉相似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第二阶段,从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到动物感觉和心理。
第三阶段,从动物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Array【典例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下列能反映意识形成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是①含羞草受到人们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合闭②海参遭遇天敌时会“献出”自己的内脏,供其食而自逃③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破碎④科研发现某些星系中造星运动趋于停止的原因A.①—②—④B.③—①—②C.③—②—④D.③—①—④【答案】B【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专题5.1 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的产物。
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的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是意识活动的,具有产生意识的。
(2)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是生成意识的。
不管是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4.物质决定意识(1)从意识的看,它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的机能。
(3)从意识的看,它是的主观映象。
(4)物质世界是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答案】1.(1)自然界反应特性人类意识(2)社会发展劳动人脑语言2.(1)物质系统物质器官生理基础(2)机能3.(1)客观存在(2)客观存在原材料正确人脑主观映象4.(1)起源物质世界(2)生理基础人脑(3)内容客观存在(4)先于本原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这里的一切物质既包括生命物质,也包括非生命物质。
不存在没有反应特性的物质,这些反应特性的存在,为人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可能。
生物的反应形式,包括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意识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同感觉相似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第二阶段,从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到动物感觉和心理。
第三阶段,从动物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框题跟踪检测(六)意识的本质知识点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看起来,图是个凸起的按钮、个凹陷的按钮;图是个凸起的按钮、个凹陷的按钮。
其实这是同一张图片,图旋转°就得到了图。
原来在漫长的进化岁月里,大脑被深深地刻下了“光源来自上方”(想一想太阳)这样一个强大的假设。
这表明( )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④意识活动具有高度自觉的选择性.①②.①③.②④ .③④解析:选因为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始终有一个巨大的来自上方的光源——太阳,在漫长的进化岁月里,大脑被深深地刻下了“光源来自上方”这样一个强大的且难以克服的假设,可见材料强调的是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意识和人脑的关系,也没有体现意识的自觉性,③④排除。
知识点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
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
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解析:选一般的动物没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
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③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①② .③④.①③ .②④解析:选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人的思维能正确的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说明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故①②适合题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③是错误的;④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意识的本质与特点1.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三十多个由各种兽类哺育成长的婴孩,其中狼孩最多。
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是由于生活在动物群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可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所以虽然客观存在作用于他们的头脑,但是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上述事实充分表明( ) A.人脑并非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B.意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D.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
“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
这表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B.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3.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4.面对火热的人工智能,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要完全达到人类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该观点是基于( )①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形成意识②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③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人工智能不具备这一特性④人工智能是有独立意识的人类制造物,无法取代人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①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②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④意识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参照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基础训练:2.5.1意识的本质(新人教必修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
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谁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
认为某些动物是有意识的观点(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证明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解析:某些动物的感觉、行为与人的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形成的机制不同,它们的性质也就完全不同,它们属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而不是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不能将二者混淆,故选B项。
答案:B2.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品为摹本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解析:A项中“源于主观”错误。
B、D两项颠倒了主观(艺术)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3.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有人在梦中解决了科学难题。
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B.梦既是一种物质活动,也是一种精神活动C.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单独存在D.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解析:A项错在“独立”,因为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C项犯了同样的错误;B项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但不能说梦既是物质活动又是精神活动;D项正确。
答案:D4.宗教是指信仰上帝、鬼神等虚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
1.在庞大的植物王国中,有一些“高智商”的植物懂得通过伪装来保护自己,或是伪装得普通一点以躲过动物的眼睛;或是伪装得恐怖一点以吓唬天敌……由此可见()
A.意识活动具有调控人体生理活动的特定功能
B.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C.意识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
D.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
2.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
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③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继“中国天眼”(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2017年10月16日晚22时,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它验证了爱因斯坦百年预言,为人类探索宇宙配上“耳朵”。
这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思维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4.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5.根雕,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这说明()
①艺术来源于人的大脑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艺术是纯意识构建的联系④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6.荆轲变成了手持奇怪兵刃的美女刺客,刘备变成了肩扛火枪身穿风衣的黑帮教父……在手游《王者荣耀》里,几千年来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变得面目全非,历史在这里真成了“可以被随意打扮的小姑娘”。
这一现象违背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意识根源于物质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7.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参照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
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
这表明()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②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8.“时间都去哪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
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9.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本国国情,人口、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发展经济,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
其世界观依据是()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D.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精析
1.D[植物通过伪装来保护自己,体现了物质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选D。
植物没有意识,A、C不选。
B说法本身错误。
]
2.A[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人的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说明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故①②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③是错误的;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
3.B[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它验证了爱因斯坦百年预言,为人类探索宇宙配上“耳朵”,这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
]
4.C[题眼是“置身于其中”“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苏州园林的设计源自江南风景,置身其中能够油然而生江南情思,这表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项正确。
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D两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
5.C[根雕艺术创作的对象是树根的自然形态及畸变形态,说明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说明思维可以正确反映存在,②④符合题意;①③错误;正确选项为C。
]
6.A[历史真成了“可以被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违背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根源于物质的原理,①②入选。
历史真成了“可以被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并未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排除。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观点错误,④排除。
]
7.D
8.B[A说法不对,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是运动。
人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种错觉属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符合题意。
C、D与题意不符。
]
9.C[“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本国国情”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世界观依据
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