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688.81 KB
- 文档页数:12
藏南巴朗地区花岗岩时期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藏南巴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该地区岩石学和地质构造探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通过岩石化学、岩相学和锆石U-Pb定年等探究方法,对该地区的花岗岩岩石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其时期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探究表明,藏南巴朗地区主要产出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早期的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苏长花岗岩。
岩石成分中SiO2含量高,Al2O3、Na2O和K2O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呈现明显的负Eu异常,猜测其来源可能为壳源岩浆。
通过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推断这些花岗岩的形成与古特提斯-强度印支造山带活动、青藏高原隆升、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等有关。
关键词:藏南巴朗;花岗岩;时期学;地球化学;地质意义正文:一、探究概述藏南巴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复杂,地质构造特殊,是岩石学和地质构造探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岩相学、岩石化学及结晶学等多种手段,对该地区出露的花岗岩进行了综合探究,并进行了地球化学和时期学分析。
通过探究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形成背景,为深度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文化遗产保卫等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二、野边境质调查本探究分别在巴朗-夏鲁地区、关塔恰和钦曲河流域开展了野边境质调查,主要发现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和苏长花岗岩为主。
依据野外观察及常规岩相学特征,可将其划分为粗粒、中粒及细粒花岗岩等不同变种。
岩性以块状、片状和脉状为主,其中脉状岩体密度稍大,形态更加复杂,易于形成峡谷和裂谷等地质构造。
三、岩石化学特征本文以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为基础,分析了花岗岩的化学组成及其特征。
结果表明,藏南巴朗地区花岗岩样品的SiO2含量均较高,主要在70%以上;Al2O3、Na2O和K2O含量较低,分别在10%左右;CaO和MgO含量都分外低,TiO2含量稍高。
这些数据表明,该地区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属于典型的壳源岩浆。
四、锆石U-Pb定年通过锆石U-Pb定年,本文得到花岗岩形成时期为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早期。
第29卷 第5期2010年9月 岩 石 矿 物 学 杂 志ACTA PET ROLOGICA ET M INERALOGICAVol.29,No.5:467~478 Sep.,2010西藏改则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樊帅权1,2,史仁灯1,丁 林1,刘德亮1,2,黄启帅1,2,王厚起1,2(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摘 要:西藏改则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均质辉长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斜长花岗岩组成。
其中斜长花岗岩主要由石英、基性斜长石组成,SiO2含量较高,为72.18%~74.55%,M g#均值为42,Na2O含量为1.30%~3.13%, K2O含量很低,为0.26%~0.67%,Na2O/K2O变化范围为3.64~8.23。
斜长花岗岩和中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改则斜长花岗岩可能是由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并且斜长花岗岩富集Sr、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 b、T a、T 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点,推测该斜长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是SSZ型蛇绿岩的组成单元。
LA-ICPM S法测得斜长花岗岩中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9.8±1.9M a,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改则地区在早侏罗世发生了俯冲作用,该区的俯冲消减时间要早于西段的班公湖地区,晚于东段丁青地区。
关键词:斜长花岗岩;熔岩;蛇绿岩;锆石;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构造环境中图分类号:P588.12;P5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524(2010)05-0467-12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zircon U-Pb age of the plagiogranitein Gaize ophiolite of central Tibet 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FAN Shuai-quan12,SHI Ren-deng1,DING Lin1,LIU De-liang12,HUANG Qi-shuai12and WANG Hou-qi12(1.Key L aboratory of Co ntinental Collision and Plateau Uplift,I 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Beijing100085,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A bstract:Located in central Tibet,the Gaize ophiolite is a key element w ith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 suture zone,mark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Lhasa and Qiang tang blocks.It is a tectonic mélange consisting of numerous blocks of mantle perido tite,mafic lavas,isotropic g abbro and plagiogranite,in w hich,the genesis and tecto nic setting of the plag iog ranite is important in discuss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 suture zone.Based on detailed studies of field geological backg round and petrog raphical fea-tures,the authors selected some samples to analyze the w hole-rock content of m ajo r elements,trace element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determine the ages of zircons separated from the plagiog ranite by La-ICP-MS U-Pb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g iog ranite crops out as dy kes intruding into gabbro,basalt and basaltic an-desite with no thermal aureole along the boundary betw een the plagiogranite and associated lavas com prising basalt and basaltic andesite.The plagiogranite is mainly composed of quartz and plagioclase with g ranitice tex-收稿日期:2009-12-14;修订日期:2010-05-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2056,4067205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创新项目(07Va08100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1212010918013)作者简介:樊帅权(1985- ),硕士研究生,构造地质学专业,E-mail:fanshuaiquan@;通讯作者:史仁灯,副研究员,从事地ture.The content of SiO2is high,varying in the range of72.18%~74.55%w ith the Mg#of42,and the con-tent of Na2O and K2O is1.30%~3.13%and0.26%~0.67%,respectively,with high Na2O/K2O ratios ranging from3.64to8.23.The chondrite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of the plagiogranit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associated lavas with flat pattern and w eak negative anomaly of Eu(δEu N=0.82~0.95).La and Yb versus SiO2co rrelations of the plagiog ranite and associated lavas and iso tropic g abbro reveal that the plagiog ranite result-ed from the m agma remelting from the associated lavas.Like the associated lavas,the plagiog ranite rocks have island arc affinity with HFSE depletion and LILE(Sr,Rb)enrichment,and Nb,Ta and Ti neg ative anom alies in chondrite-normalized plots indicate that these rocks might have originated in the suprasubduction zone setting. Thus,the plagiogranite and the associated lavas are considered to be members of the SSZ-type ophiolite.The g rains of zircons separated from the plag iog ranite are about40~60μm in length,w ith no residual old nuclear and metamorphic edg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banded structure.The values of Th/U between0.32and1.38 (higher than0.1)suggest that they are magmatic zircons.The average age of zircons in the plag iog ranite is 189.8±1.9M a,suggesting that the plagiogranite w as fo rmed in early Jurassic.The evidenc e of geochemistry and U-Pb age supports the hypo thesis that the subduction occurred at the early Jurassic period in Gaize area w ith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 suture zone,earlier than the subductio n in the Bangong Co area w ithin the w estern part of the suture w here the activity took place in mid-Jurassic time,but later than the subduction in the Ding qing area w ith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uture where the activity happened in late bined w ith previous studies,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Bangong Co-Nujiang Tethys subduction started from east to west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 to Jurassic period.Key words:plagiogranite;lav a;ophiolite;zircon;Bangong Co-Nujiang suture;tectonic setting 蛇绿岩是一套可与大洋岩石圈对比的特殊的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组合,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
西藏日喀则地区雅鲁藏布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性质
雅鲁藏布蛇绿岩是指长期深埋于地壳下部的基底岩石,其由由橄榄岩和辉长岩等构成。
在日喀则地区,这种蛇绿岩的产出范围广泛,既可见于岛弧系带上,也可见于大陆边缘带上。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雅鲁藏布蛇绿岩具有一些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
首先,雅鲁藏布蛇绿岩在地球化学性质上表现出高MgO、Cr、Ni、Co、Ti、V、Sc等特征,而Fe、Al、Na、K、Sr、Ba等
元素含量较低。
这些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雅鲁藏布蛇绿岩是源自高镁铁质岩石圈物质的熔融产物。
与此同时,蛇绿岩中富含的Cr和Ni等元素也是普通岩石中所没有的,这也说明了蛇绿岩的特殊来源。
其次,雅鲁藏布蛇绿岩的同位素组成较为复杂,其Sr同位素
比值与大陆物质相似,而Nd同位素比值相对较低华夏地块的
年轻岩浆。
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说明,雅鲁藏布蛇绿岩是源自深度物质的洋壳物质受到了如大陆岩石般的污染而形成的。
另外,雅鲁藏布蛇绿岩的样品中研究发现有着一定特色的碳同位素组成,表面其Chondrite-normative的REE配分模式的特
殊性与非常规的钙铁橄榄石的特殊岩石学还原作用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特征也再次明确了蛇绿岩的特殊岩石来源特征。
总之,雅鲁藏布蛇绿岩是一类与普通岩石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岩石,其独特的来源与岩浆成分确定了其在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雅鲁藏布蛇绿岩地球化学特
征的详细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雅鲁藏布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西藏朗县金东乡蛇纹石玉石矿特征及市场分析作者:吕杜周维德郭耀文来源:《西部资源》2018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西藏朗县金东乡蛇纹岩玉石矿品质和资源特征进行了分析及研究,拟出了开发注意事项及可行的开发建议。
关键词:西藏朗县;蛇纹石玉;特征西藏朗县金东乡蛇纹石玉石矿是在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的,矿区位于西藏林芝市朗县县城南东105°方向50 km。
金东乡蛇纹石玉石矿地貌上属于高原丘陵地貌类型。
地势为北部和中部高,南部低,多为开阔谷地、坡地和山地。
全县平均海拔3200m,一般山峰的海拔多在5000m以上,相对高差>2000m,且多为冰川覆盖。
金东乡蛇纹石玉石矿经调查评价,探获推断资源量(333)可用玉石资源量64.50x10,矿石总量277.65x10。
目前尚未开发利用。
1.成矿地质特征金东乡蛇纹岩玉石矿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白垩纪朗县混杂岩带中,也即我国宝玉石分带的喜马拉雅带。
朗县混杂岩主要由原地白垩纪复理石基质和部分变形橄榄岩、变基性岩、变基性火山岩构造块体、大理岩块体、片岩、片麻岩构造残片等构成。
其顶、底均为断层接触,厚度>1000m。
构造混杂岩带由外来系统和原地系统两部分组成。
外来系统来自北喜马拉雅特提斯带稳定型浅海台地相的早二叠世灰岩块和洋壳地幔变形橄榄岩、蛇纹岩、堆晶岩等无根残片,原地系统由中晚三叠世、侏罗纪、白垩纪远洋含放射虫深水复理石沉积和中晚三叠世变质玄武岩和侏罗纪、白垩纪枕状、块状玄武岩组成。
金东乡蛇纹石玉矿产于超基性岩块内,与玉石矿有关的岩石主要为蛇纹岩,岩石矿物成分由叶蛇纹石60%~70%、纤维蛇纹石20%~30%,及少量铬铁矿、方解石及磁铁矿斑点组成,具纤维鳞片状结构,块状构造。
当颜色达到浅绿、墨绿、黄绿、翠绿、灰、浅灰及绿黄等色,尤以翠绿色者质量最好。
细腻,半透明状、油脂光泽,裂纹少,可工艺雕刻,为较为典型的蛇纹石玉,即称岫岩玉。
金东乡蛇纹岩玉矿成因,金东乡蛇纹岩玉石矿产在西藏朗县蛇绿混杂岩中,蛇绿岩为构造推覆定位的岩片。
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周涛;陈超;梁桑;陈桂凡;李华亮;李德威【摘要】班公湖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蛇绿岩出露完整,火山岩类型多样,但一直缺少高精度年龄约束。
本文报道了西藏班公湖地区卜垄蛇绿混杂岩中火山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中锆石结构和Th/U比值都显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U-Pb年龄163.9±0.7 Ma (MSWD=1.06)代表火山岩形成时代。
岩石亏损轻稀土元素,暗示岩浆源于亏损地幔;同时显示富集 K、U、Th、Ba、Pb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亏损 Nb、Ta 等高场强元素的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之上伸展环境的岩浆岩类似。
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认为火山岩形成于弧间盆地或弧前盆地,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一定程度上受到板片俯冲脱水和陆壳的影响;蛇绿岩属于 SSZ 型蛇绿岩,是中晚侏罗世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产物。
%The Bangong Lake region is situ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ngong-Nujiang Suture Zone. The Bangong Lake ophiolite outcrops a complete profile and contains various volcanic rock types, however, it lacks high-precision age constraint. This paper reports petrological,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for the volcanic rocks of ophiol ite mélange in Pulong, the Bangong region of Tibet. The zircons from the volcanic rock show structure and Th/U ratios of magmatic origin, and yield a zircon U-Pb age of 163.9±0.7 Ma(MSWD=1.06). The volcanic rocks hav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magmatic rocks occurring i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such as enriched in K、U、Th、Ba、Pb and other LILEelements, depleted in LREE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derived from an enriched depleted mantle source.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 we suggest that the volcanic rocks were formed in the inter-arc basin or forearc basin originated from the depleted mantle that influenced by subduction dehydration and continental crust, while the ophiolite belongs to SSZ-type produced during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Bangong-Nujiang oceanic basin at the mature period in the Late Jurassic.【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11页(P157-167)【关键词】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弧间盆地或弧前盆地;蛇绿岩;班公湖【作者】周涛;陈超;梁桑;陈桂凡;李华亮;李德威【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藏高原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P597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横贯青藏高原中部, 由西至东, 在西藏境内的班公湖、改则、东巧、丁青等地区断续出露蛇绿混杂岩, 是拉萨陆块和羌塘陆块的分界线(郭铁鹰等, 1991; 任纪舜和肖黎薇, 2004),其构造属性还一直存有争议。
西藏蛇绿混杂岩中铬铁矿重砂矿物特征及找矿方向点摘要:西藏蛇绿混杂岩中的铬铁矿自然重砂矿物主要有铬铁矿和铬的各类尖晶石,其自然重砂异常主要产于蛇绿混杂岩(超基性岩)中。
根据铬铁矿自然重砂的分布特征,其异常主要成群分布于南北两个蛇绿岩混杂岩带中,与超基性岩及铬铁矿矿产地分布高度一致,以此作为线索,通过铬铁矿自然重砂异常分布特征,作为寻找铬铁矿的一种找矿信息。
关键词:蛇绿混杂岩铬铁矿自然重砂异常1 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分布情况,西藏目前发现了两大铬铁矿成矿带——北带和南带,均位于蛇碌混杂岩带中。
北带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是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的结合带,典型矿床为东巧铬铁矿。
遗憾的是没有重砂数据覆盖,只有在该成矿带东段的丁青县有较好显示。
南带位于喜马拉雅绿混杂岩带,西段断续出现,中东较连续稳定,出露宽度稍大。
典型矿床有罗布莎和香卡山铬铁矿,在该带上有较好的重砂异常与之相对应。
2 西藏铬铁矿重砂异常分布铬铁矿重砂异常主要分布在妥坝异常带、巴青-左贡异常带、直孔-松多-工布江达异常带、朗县-蒂巴异常带和北喜异常带5个异常区。
以上5个异常区主要集中在班怒-昌宁和雅江两个结合带的中东段。
(1)妥坝异常带,自然重砂异常主要分布在妥坝以北至金达一带,见有8个高值点和一系列低值点,点位较分散。
(2)巴青-左贡异常带,自然重砂异常主要分布在申多-丁青县一带,由一系列密集的高值点和部分低值点构成,高值点多于低值点,总体呈北东-南西向,位于构造带中,与构造带吻合程度较好。
(3)直孔-松多-工布江达异常,自然重砂异常主要分布在工布江达以西的雪中-巴乡一带,高值点集中呈带状,低值点相伴其中,近南北向分布。
(4)朗县-蒂巴异常带,自然重砂异常沿加查县-桑日县-乃东县-扎囊县一带稀疏分布,在加查县、桑日县、乃东县分段局部集中。
(5)北喜异常带,自然重砂异常主要出现隆子县北面的曲松-宗许一带,以累频25-75之间的样点出现,在西面浪卡子一带偶尔有75以上样点,其余样点在25-50之间,样点较为分散。
卷(Volume )30,期(Number )2,总(S UM )109页(Pages )231~240,2006,5(May,2006)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 onica etMetall ogenia收稿日期:2005-09-02;改回日期:2005-12-28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S W -117)和中国科学院边缘海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MSG L -04-12)资助.作者简介:钟立峰(1976-),男,博士研究生,地球化学专业.Email:zhonglf@gig .ac .cn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钟立峰1,2,夏斌1,崔学军1,周国庆1,陈根文1,韦栋梁1,2(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 要: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出露较好,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片之一,对其壳层熔岩研究表明,该熔岩属于亚碱性玄武岩与安山岩/玄武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富集Rb 、K 、Ba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具有轻微左倾正斜率分布特征,并亏损Nb 、Ta,反映出该蛇绿岩受到了俯冲作用的影响,稀土元素显示LREE 亏损、HREE 平缓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体现了该蛇绿岩N 2MORB 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第一过渡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其构造环境的判别,提出罗布莎蛇绿岩属于岛弧型蛇绿岩范畴,其构造环境应为俯冲带之上(SSZ )的弧间盆地。
关键词:蛇绿岩;罗布莎;雅鲁藏布江;弧间盆地;西藏中图分类号:P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552(2006)022******* 特提斯蛇绿岩带大致沿东西向伸展,从地中海东延至我国西藏后分为两支,即南侧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和北侧的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是我国出露规模最大的蛇绿岩带之一(王希斌等,1987),引起了全球众多地质学家特别是研究蛇绿岩的专家的浓厚研究兴趣。
摘要青藏高原是多地体北向造山拼贴的产物,发育有多条近东西向的蛇绿岩带。
蛇绿岩研究一直是青藏高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
本文结合藏北龙木错-双湖-澜沧江蛇绿混杂岩带、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及狮泉河-纳木错-波密蛇绿岩带中双湖、赞宗错以及果芒错蛇绿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研究了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源区性质,进而探讨各蛇绿岩带的形成演化历史。
双湖蛇绿岩带内蛇绿岩各组成单元均有出露,均被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呈混杂片岩产出。
其中产自双湖西江爱达日那-嘎错一带蛇绿混杂岩中的变质辉绿岩、辉长岩基性岩墙群,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来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其环境判别显示兼具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特征,为准洋中脊环境,是地幔柱热点与洋中脊相互作用的结果。
赞宗错蛇绿混杂岩自下而上具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层序组合,但受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层序被严重破坏。
岩性以地幔橄榄岩组分为主。
赞宗错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性质显示蛇绿岩具有陆缘弧后盆地及陆内裂谷两种不同性质的地球化学组成。
赞宗错第一组基性岩样品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不同程度的叠加了少量的俯冲流体、沉积物等物质的影响。
赞宗错第二组基性岩样品应源于软流圈上地幔,且叠加有少量的陆壳组分。
果芒错蛇绿岩是狮泉河-纳木错-波密蛇绿岩带上出露面积较大的一处蛇绿岩,各层序均有出露。
超铁镁质堆晶杂岩其中堆晶杂岩显示明显的堆晶韵律,显示了明显的分离结晶特征,并指示其源自一个被富集组分交代混染的地幔。
基性岩具有高Al 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具E-MORB 型配分模式。
基性岩地球化学环境判别显示果芒错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扩张的弧后盆地环境中,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认为狮泉河-纳木错-波密蛇绿岩带是班怒带南向俯冲形成的弧后小洋盆,蛇绿岩各单元块体是古洋壳俯冲消减、碰撞挤压和构造抬升而形成现今的构造岩片,并非是逆冲推覆异地搬运而来。
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蛇绿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结合前人蛇绿岩研究相关成果,构建了藏北蛇绿岩的形成演化历史:双湖蛇绿岩作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蛇绿混杂岩带的一部分伴随着古特提斯洋在晚二叠世的闭合侵位,经过随后多期的构造变质变形作用层序被打乱,呈变质混杂岩片分布;班-怒特提斯洋于二叠纪之前裂开,并随着逐渐的裂开,开始了在拉萨地块北缘和羌塘地块南缘的双向俯冲,并在晚三叠世诱发了狮泉河-纳木错-波密洋东段的裂开;之后,与俯冲相关的东巧蛇绿岩在早侏罗世构造侵位;而狮泉河-纳木错-波密洋盆持续西向裂开,形成了具有弧后盆地背景的果芒错蛇绿岩;伴随洋壳俯冲消减、洋壳闭合、蛇绿岩构造侵位,形成了班公-怒江缝合带和狮泉河-纳木错-波密缝合带。
!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WORD 文档使用说明:!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来源于本WOED文件是采用在线转换功能下载而来,因此在排版和显示效果方面可能不能满足您的应用需求。
如果需要查看原版WOED文件,请访问这里!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文件原版地址:/82617b1397cc11718768a3de.pdf!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PDF转换成WROD_PDF阅读器下载第 21 卷 4 期第世界地质 Vol. 21 4 No. 2002 年 12 月 WORLD GEOLOGY Dec. 2002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刘石华1 ,匡文龙2 ,刘继顺2 ,朱自强2(1. 广东省地勘局 722 地质队 ,广东汕头 513026 ;2. 中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3)摘要 : 在西昆仑造山带的北侧存在着一条西起盖孜 ,向东经奥依塔格、库地、苏巴什至祁曼塔格的蛇绿岩带。
在详实的野外考察工作和充分总结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该蛇绿岩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 ,认为它对西昆仑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反映了西昆仑造山带曾经历了由统一陆块在震旦纪时的破裂到喜马拉雅期的强烈推覆和走滑等过程 , 从而奠定了西昆仑现今的构造格架。
关键词 : 蛇绿岩 ; 造山带 ; 西昆仑 ;大地构造演化中图分类号 :P588. 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5589 (2002) 04 0332 080 引言自 20 世纪 70 年代初常承法提出青藏高原存在 4 条缝合带起 ,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的构造格架 ; 到 1987 年 ,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资助的喀喇昆仑 -昆仑山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以及 1989~1990 年的中法联合考察又发现和论证了第五缝合带的存在。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朗县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大地构造意义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上朗县蛇绿岩野外地质考察,室内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基本确立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朗县段)的构造演化过程,初步建立起了东段新特提斯洋的构造模式,为蛇绿岩的发育演化过程提供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朗县蛇绿岩层序单元由变质橄榄岩、堆晶杂岩(变辉绿岩)和变质基性火山岩组成。
朗县蛇绿岩有着自己的特点:规模小,呈断块、残片状产出;层序单元出露不连续,均是分散的构造小块体,主要出露在拉索村、白露村-朗县和里龙村附近。
朗县蛇绿岩超镁铁质岩以纯橄岩和单斜辉石岩为主,两类岩石均变质强烈。
变质纯橄岩和变质单斜辉石岩具有低Na<sub>2</sub>O+K<sub>2</sub>O,且Na<sub>2</sub>O>>K<sub>2</sub>O,低P<sub>2</sub>O<sub>5</sub>以及MgO和TiO<sub>2</sub>变化较大等特点;稀土元素总量,白露村-朗县附近超镁铁质岩接近或略高于球粒陨石,里龙村超镁铁质岩稀土元素总量低于球粒陨石。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白露村-朗县附近地区的稀超镁铁质岩配分模式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略微富集型,以轻稀土亏损为特征,与蛇绿岩型橄榄岩和阿尔卑斯型橄榄岩特征相似;里龙地区的稀土总量较低,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轻稀土富集可能是由于地幔交代作用造成的,说明里龙地区超镁铁质岩可能源自渗透交代的难熔地幔征。
朗县变辉绿岩样品的属钙碱性系列岩石。
变辉绿岩的微量元素丰度值比原始地幔值高,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U等)表现尤其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Rb、K负异常明显,显示具有MORB型岩石的特点。
西藏的蛇绿岩在西藏自治区,中生代地层分布最广,仅在昆仑山脉以南和黑阿公路北侧出露部分古生代地层,并沿喜马拉雅山脉出露前寒武纪至新生代的一整套沉积地层。
全区境内广泛分布着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的蛇绿岩不发育为稳定陆块内部所特有的暗色岩。
其主要构造断裂线的走向显然与印度次大陆的轮廓有关。
表现在:1.西藏西部主要发育东西向的大断裂带,而西藏东部以至滇西地区逐渐转为北北西以至近南北向的大断裂带。
2.藏南地区东边有两条北东走向的二级断裂带(达旺-林芝和羊八井-那曲断裂带),而西边有两条北西走向的二级断裂带(印度河-噶尔藏布断裂带和革吉县直隆东山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断裂带)。
这种对称情况能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冲撞之应力机制。
按照施泰因曼三连体伴生规律(Hyndman,1972)认为一个蛇绿岩带内细碧角斑岩建造、硅质岩建造和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建造应属同一造山期产物。
因而据地层时代可以推断:班公山蛇绿岩带、昂龙岗日蛇绿岩带、印度河-噶尔藏布蛇绿岩带,以及怒江蛇绿岩带皆属燕山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属燕山期末至喜马拉雅期,而藏北湖区的伦波拉-安多蛇绿岩带和果忙错-巴木错蛇绿岩带可能属印支期至燕山初期。
还有些蛇绿岩带尚未得到全面调查,或者它本来就发育不全,我们倾向于把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建造看作蛇绿岩系列(Ophiolite suite)的主要代表。
因而,沿木塔-澜沧江断裂带目前虽然仅知有为数不多的超基性岩体,亦可暂为唐古拉-澜沧江蛇绿岩带。
西藏地区的蛇绿岩带分布来看(见图),这些蛇绿岩带的延伸方向及尖灭情况皆受大断裂带控制。
整个青藏高原上密集分布的许多条蛇绿岩带可以概括成为一个蛇绿岩体系,而这种构造岩石体系或许能更好地反映大陆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
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一、地质概况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东起朗县金东至札达县玛那山口以南印度境内,全长约1400里。
按岩体分布情况。
可以很自然地分成三段描述:西段从玛那山口至仲巴县桑木张,中段从萨噶县帕萨珠至仁布县,东段从曲水至金东。
西藏西南部与蛇绿岩伴生的硅质岩特征及地质意义黄圭成;徐德明;雷义均;李丽娟【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10(037)001【摘要】西藏西南部达巴-休古嘎布存在一条蛇绿岩带,与蛇绿岩伴生的中生界硅质岩分布广泛.其中与拉昂错蛇绿岩体伴生的硅质岩,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以及地球化学环境判别图,显示其沉积于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环境,其形成包括生物作用和热液作用两种因素.含硅质岩的地层剖面自下而上岩性为石英砂岩→含岩屑石英砂岩、杂砂岩→放射虫硅质岩,形成环境是从三角洲或浅海过渡到大陆边缘,再到边缘盆地.硅质岩中含有大量放射虫,放射虫组合显示硅质岩的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含硅质岩地层和蛇绿岩都是印度大陆北缘小洋盆的组成部分,两者因洋盆碰撞闭合而汇聚在一起.硅质岩的形成环境反映了该陆缘小洋盆在晚侏罗世所处的构造背景.【总页数】9页(P101-109)【作者】黄圭成;徐德明;雷义均;李丽娟【作者单位】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4~+4【相关文献】1.西藏雅江缝合带西段达桑组硅质岩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舒德亮;田硕丰;龚自禄;张辉;徐久晟2.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去申拉组泥质硅质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刘文;裴亚伦;尹显科;吴建亮;雷传扬;王波;尹滔;李威;袁华云;张伟3.西藏狮泉河地区与蛇绿岩伴生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分析 [J], 王艳凯;刘二情;毕志伟;张建珍;王强;吴洋;李鑫4.西藏得几蛇绿岩体中玻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陈根文;夏斌;钟志洪;王国强;王核;赵太平;汪劲草;张莉;漆亮;李荪蓉5.西藏南部热水沉积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何俊国;周永章;聂凤军;杨志军;张澄博;付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日喀则地区白朗蛇绿岩中石榴辉石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赵佳楠;许志琴;梁凤华【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5(031)012【摘要】白朗石榴辉石岩位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上,地处于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境内,因其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意义,得到了国内外诸多学者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该岩体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剖析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就位机制.本文以白朗石榴辉石岩为研究对象,其野外产出为构造岩块,围岩为没有变形特征的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早白垩世昂仁组和紫红色硅质岩也没有构造变质现象,且石榴辉石岩与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间界限截然.通过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并结合大地构造动力学观点,认为西藏日喀则地区石榴辉石岩属钙碱性超基性岩,形成于无流体无水的稳定物理化学环境中,略亏损高场强元素Th、Ta、Nb等,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49.0±3.1Ma,且锆石εHf(£)平均值为+17.7,说明原始岩浆主要源于亏损地幔,且没有发生岩浆混染.总结:本文确定白朗石榴辉石岩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且该岩石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俯冲有关,但在该岩石形成过程中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没有发生陆陆碰撞.【总页数】14页(P3687-3700)【作者】赵佳楠;许志琴;梁凤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5;P597.3【相关文献】1.西藏嘉黎断裂带凯蒙蛇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J], 和钟铧;杨德明;王天武2.西藏白朗县南闪长岩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石卫刚;张文峰;程俊;翟杰3.西藏夏京地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地质意义[J], 王晓东; 张志平; 刘龙; 汪宏涛4.西藏夏京地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地质意义[J], 王晓东; 张志平; 刘龙; 汪宏涛5.西藏日喀则蛇绿岩中石榴角闪岩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J], 张鑫;李旭平;王泽利;赵令权;史同强;段文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史同强;段文勇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西藏地区在蛇绿岩地带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其形成时间或机制不清楚的问题,继而基于当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注重鼓励相关学者从沉积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等角度出发,对蛇绿岩岩石特征进行分析,即深入了解西藏地区蛇绿岩形成状况,并剖析历史因素,完整记录西藏地区地质信息。
本文从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分析入手。
【总页数】1页(P89-89)
【作者】史同强;段文勇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00;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J], 翟庆国;李才;程立人;张以春
2.西藏普兰地区拉昂错蛇绿岩中辉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李建峰;夏斌;刘立文;徐力峰;何观生;王洪;张玉泉;杨之青
3.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J], 翟庆国;李才;程立人;
张以春
4.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J], 冯晔;廖六根;徐平
5.西藏丁青蛇绿岩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J], 王玉净;王建平;刘彦明;李秋生;裴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